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磷燃烧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磷燃烧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磷的燃烧现象;
2. 理解磷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磷小块、火柴、镊子、试管、酒精灯、安全眼镜、实验台防护布。
实验步骤:
1. 戴上安全眼镜,将磷小块用镊子夹取放在试管中。
2. 用火柴点燃磷,观察磷的燃烧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放置在实验台防护布上,待试管冷却后废弃于指定废弃物容器中。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务必戴上安全眼镜,避免磷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物伤及眼睛。
2.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3. 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质,要小心操作,避免产生危险情况。
4. 实验结束后,确保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处理。
实验思考:
1. 磷为什么会在氧气中燃烧?
2. 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3. 磷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
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磷的燃烧现象,同时也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注意安全,认真操作,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案内容及步骤: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目标:通过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步骤:
1. 准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 将酸碱溶液分别滴入两个试管中。
3. 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4. 逐滴加入酸碱溶液,直到颜色变化停止,记录所需的滴数。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目标:观察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
步骤:
1. 准备锌片、铜片和酸性溶液。
2.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3. 分别加入酸性溶液,观察气泡的产生。
4. 用气泡管收集气体,并进行测试。
实验三: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目标: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步骤:
1. 准备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装置。
2. 分别进行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
3. 观察气体的性质,如气味、颜色和燃烧性。
实验四:溶液的浓度测定
目标:学习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步骤:
1. 准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
2. 用滴定法测定盐溶液的浓度。
3. 计算出盐溶液的浓度。
实验五: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目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步骤:
1. 准备酸性溶液和金属片。
2. 将金属片放入酸性溶液中,观察反应速率。
3. 通过测定气体体积或溶液变色的时间来测定反应速率。实验六: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目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步骤:
1. 准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 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分别倒入两个量热器中。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分类,掌握不同实验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物质性质变化来了解反应过程。
2. 定量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果。
3. 生产实验:通过实验合成新物质。
4. 鉴定实验: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三、实验步骤:
1. 观察实验:将铁丝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定量实验:将氢气通入装有硫酸的试管中,测定氢气体积的变化。
3. 生产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观察生成的气体。
4. 鉴定实验:将未知物质加入氯化银试剂中,观察生成的沉淀。
四、实验材料:
1. 铁丝、稀盐酸
2. 氢气、硫酸
3.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4. 氯化银试剂、未知物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溅洒及高温操作。
2.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环境保护。
3. 操作时要仔细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
六、实验总结及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类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实验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3. 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2.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实验设计。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思考。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现象观察与解释: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布置课后练习。
6.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释能力。
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酸、碱、盐等。
3. 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示范。
化学实验初中设计方案教案
化学实验初中设计方案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是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可以促进物质的燃烧;掌握氧气氧化性质,学习使用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氧气气瓶、点火棒、镊子、试管、石蜡、火柴、黑砝码、小量砝码、打火机。
三、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内壁均匀涂抹一层石蜡,并晾干备用。
2. 将试管底扎一枚黑砝码,然后放入小量砝码以调整试管的倾斜度。
3. 将试管倾斜放置,将火柴点燃后放入试管内点燃石蜡。
4. 当石蜡燃烧时,用镊子夹取点火棒,并将点火棒点燃后迅速将其插入试管内。
5. 观察点火棒燃烧情况,并观察试管内氧气的消耗情况。
四、实验预期结果:
石蜡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当点火棒插入试管内时,点火棒会继续燃烧并发出明亮的火焰,证明氧气的存在。通过观察点火棒的燃烧情况和试管内氧气的消耗情况,可以验证气体对燃烧的促进作用。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涉及明火操作,注意火源的安全使用;
2. 操作时需佩戴实验室专用眼镜和手套,防范发生意外伤害;
3. 操作完毕后将实验器材和试剂妥善清洗干净。
六、实验拓展:
学生可以尝试变换石蜡的量或是点火棒的数量,观察不同条件下氧气的消耗情况以及燃烧的效果。
七、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氧化性质,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项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项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性溶液的特性,了解不同溶液的性质及其对指示剂的影响。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硫酸溶液
3. 氢氧化钠溶液
4. 蓝色石蕊试纸
5. 氢氧化钠固体
6. 红色及紫色指示剂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将蓝色石蕊试纸分别浸泡于每个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分别将少量红色及紫色指示剂溶液加入每个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
1. 盐酸溶液呈酸性,石蕊试纸浸泡后颜色变红;
2. 硫酸溶液呈酸性,石蕊试纸浸泡后颜色变红;
3.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石蕊试纸浸泡后颜色变蓝;
4. 红色及紫色指示剂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颜色不变,在碱性溶液中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
1. 盐酸和硫酸溶液为酸性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溶液;
2. 指示剂对不同性质的溶液有不同的颜色反应。
拓展实验:
1. 将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 将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观察气体的释放。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燃烧过程,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糖
2. 火柴或打火机
3. 火焰灭火器
4. 火焰实验架
实验步骤:
1. 在火焰实验架上悬挂一颗糖块。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糖块,观察燃烧过程。
3. 在观察完燃烧过程后,用火焰灭火器将火灭掉。
实验记录:
1. 点燃糖块后,观察燃烧过程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记录燃烧时间。
3. 观察燃烧结束后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燃烧糖块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发出熟悉的糖糖香味。
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3. 燃烧结束后糖变成黑色炭状物质,产生气味。
实验拓展:
1.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糖的燃烧特性,如葡萄糖、果糖等。
2. 可以尝试在糖块上涂抹一层石灰粉,观察燃烧后的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的安全,避免烧伤。
2. 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安全距离。
3. 燃烧结束后及时用火焰灭火器灭火。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疑问。
期望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集锦
实验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
1. 烧杯
2. 锌粉
3. 稀盐酸
4. 镁条
5. 碳酸氢铵
6. 磁石
7. 灯泡
8. 电线
9. 铁屑
10. 强酸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块锌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2. 将一小块镁条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3. 将一小块碳酸氢铵放入烧杯中,加热并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4. 将磁石靠近铁屑,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5. 构造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灯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6. 将强酸滴入一小块锌,观察并记录下变化。
实验结果:
1. 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和热量。
2.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和热量。
3.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和热量。
4. 磁石吸附铁屑。
5. 灯泡在电路中发光。
6. 锌与强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和热量。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观察与描述。
2. 实验现象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提示:
1. 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循实验室规定。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察和解释。
拓展实验:
1. 研究氧气的性质与变化。
2. 探究酸碱中性质与变化的实验。
3. 观察金属腐蚀现象和原因。
4. 研究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
实验二:离子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离子反应的现象,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5篇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5篇
学校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教案5篇
化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讨论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别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但是化学试验操作考察的是同学对化学学问点的把握,然而却总有许多同学在简洁的学问点上“摔跟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学校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教案1
学习目标:
1、把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
留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
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留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只能粗略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能称准到
___________克。
〈1〉称量方法:
① 称量前先把___________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___________。
若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①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___________,
再加___________,最终移动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为止,读取砝码和游码的
质量。物质的质量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_____________,把游码移回
_________________处。
〈2〉留意事项:为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应特殊留意: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物质酸碱性质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对象:初中化学学生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活动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酸、碱、水、酸碱测试纸
活动流程:
1.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
3.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试验方案,测定几种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6.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内容。
7.老师进行实验过程的点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讲座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讲座教案
实验名称: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与非金属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金属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则会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或溶解度等现象来判断。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镁片、硫粉、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打火机、滤纸、橡胶手套。
实验步骤:
1. 将锌片、铜片、铁片、镁片各一块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将硫粉少量加入铁片所在的试管中。
3.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铜片所在的试管中。
4. 将盐酸溶液倒入锌片所在的试管中。
5. 依次对试管中的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等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戴上橡胶手套,避免溶液溅入眼睛和皮肤。
2. 实验完成后,将废弃试管中的溶液处理妥善。
3. 酒精灯使用时要小心火源,避免发生火灾。
实验结果分析:
1. 钢铁与硫粉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铁沉淀,产生了硫化氢气体。
2. 铜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蓝色的铜氢氧化物沉淀。
3. 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气泡,溶液变为无色无味。
结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可以判断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初中探究实验化学教案模板
初中探究实验化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化学方程式。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化学方程式。
难点:实际操作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实验操作:
(1)实验1:铁片与酸的反应实验
材料:铁片、盛有盐酸的试剂瓶、试管、测试纸。
操作步骤:
① 取一块干净的铁片放入试管中。
②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③ 用测试纸测试试管口处的气体。
观察结果并分析:铁片在盐酸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氢气。
(2)实验2:铜与硫酸的反应实验
材料:铜丝、盛有硫酸的试剂瓶、燃烧皿。
操作步骤:
① 在燃烧皿中放入一根铜丝。
② 向燃烧皿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③ 观察铜丝上的变化。
观察结果并分析:铜丝在硫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色产生气体。
3.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八大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八大实验活动教案
一、实验名称:金属活动性实验
目的:通过观察金属在酸中的活动性,探究金属的位置对于其与酸反应的活性影响。
实验材料: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瓶塞、试管、试管夹、移液管。
实验步骤:
1. 预先将锌、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2. 依次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
3. 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实验结果与结论:
-锌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活动性较高。
-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活动性适中。
-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活动性最低。
二、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滴定管。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盐酸溶液,加入少许酚酞指示剂。
2. 用滴定管向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当颜色由红变成紫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记录滴加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结论: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1:1的摩尔比中和时,溶液呈中性状态。
-中和反应产生的盐和水是中性物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酚酞变色的原因是由于其具有酚和酚酞两种形态,其中中性时为紫色。
以上为初中化学八大实验活动的两个示例教案,希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祝你实验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 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 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实验名称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 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 烧杯Leabharlann Baidu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 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的气体。
实验名称5: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的运动
实验器材:
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
实验步骤:
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
1、木炭在Q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 物。
分析及结论:
点燃
1、C Q2> CQ2,CQ使石灰水浑浊
点燃
2、Fe Q2rFe3Q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
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Q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
分析及结论: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 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实验名称6:水的净化---过滤操作
实验目的:
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烧杯4个、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明矾粉末
实验步骤:
1、在A、B、C 3个烧杯中,装入半杯浑浊的河水。
实验名称8: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
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2、了解Q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Q木炭、 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Q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 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 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5、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 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
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 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
导管移出水面。&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 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Q瓶中。 实验现象: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
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 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4: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c制取Q的方法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 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实验现象:
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 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
点燃
瓶内发生反应:P O2> P2O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 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 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 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 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 中HO含量较高。
2、往AB两杯中加入2药匙明矶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3、准备过滤器。
4、过滤A得到滤液D。
5、比较B、C D,观察它们的清澈程度。
实验现象:
1、加入明矶静置后,A B变得比C更澄清。
2、 过滤后,D又变得更澄清,它们的清澈程度依次是D B、G分析及结论:
过滤法,明矶的吸附沉降法,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法的净化 程度更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一般都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要除去可溶 性杂质,得到更净化的水还要采用其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