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优质化学教案10篇
初中优质化学教案10篇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制备氢气的方法,并能够实际操作进行氢气的制备。
教学步骤:1. 确保实验室安全,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眼镜。
2. 准备实验器材:锌粉、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瓶、导管等。
3. 将锌粉放入实验瓶中,用导管接上氢氧化钠溶液。
4. 观察启发反应发生,氢气气泡逸出。
5. 收集氢气,观察氢气的性质。
6. 让学生回答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7. 总结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制备氢气的原理。
评估:通过观察学生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制备氢气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2:溶解度实验——观察溶质溶解性的差异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溶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并观察溶解度标志实验。
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硫酸铜、氯化钠、盐酸、试管、试剂瓶等。
2. 将硫酸铜、氯化钠、盐酸分别溶解于水中。
3.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在水中出现不同物质的不同溶解度,引导学生探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溶解度标志的含义。
评估:通过学生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观察记录和解释,评估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3:酸碱中和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等。
2. 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添加酚酞指示剂。
3. 观察酸碱反应发生,酚酞指示剂颜色变化。
4. 让学生解释酚酞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酸碱反应中子反应的消失现象。
评估:通过学生对酸碱反应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评估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掌握情况。
教案4:原子结构实验——观察原子结构模型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并通过模型实验观察原子结构。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范文5篇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投影】①2007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②191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③1931年,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教师】为什么关于合成氨的反应多次受到诺贝尔奖的垂青呢?氨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氨,了解氨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理性质【教师多媒体出示新闻】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同学们能从材料中获取到哪些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刺激性气味,液氨易挥发,液氨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教师】那么氨气除了这些物理性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演示】喷泉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学生】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教师】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较大量的氨气溶于少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教师】没错,氨气的溶解度是非常大的,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氨气溶于水后,与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叫做氨水。
初中化学教案主题(优秀7篇)
初中化学教案主题(优秀7篇)初中化学教案主题篇1【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实验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点燃蜡烛“前”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1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学生观察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熄灭蜡烛“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初中化学教案主题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二)讲授新课: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碳的化学性质: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三)课堂练习:(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8篇)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8篇)初中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初中化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蜡烛的组成。
2. 学习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和蜂蜡组成,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1. 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和烟雾。
3.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4. 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2:制作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 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大理石、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3: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组成元素。
2. 学习使用电解水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
【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水装置、电源、导线、试管等实验器材。
2. 将电解水装置连接电源,观察电极上气泡的产生。
3. 将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元素。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实验4:制作氧气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氧气气体的方法。
2. 了解氧气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氧气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氧气气体。
4. 将氧气气体通入带火星的木条上,观察木条的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中教案九大类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铁铜之战实验目的:观察铁和铜在氯化铜溶液中的反应,并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将一小块铁棒和一小块铜板放入氯化铜溶液中。
2.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泡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等现象。
实验结果:观察到氯化铜溶液变色,铁棒表面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铁和铜在氯化铜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二、燃烧类实验:实验名称:火焰颜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盐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金属离子的特性。
实验步骤:1. 将不同金属盐溶液分别滴在火焰中。
2. 观察不同金属盐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观察到不同金属盐在火焰中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实验结论:不同金属离子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是由其电子结构决定的。
三、酸碱中和类实验:实验名称: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特性。
实验步骤:1. 将盛有强酸的容器和盛有强碱的容器放在一起。
2.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泡产生,是否有温度变化等现象。
实验结果:观察到反应溶液呈中性,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产生了中性物质。
四、气体制备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锌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学习氢气制备方法。
实验步骤:1. 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
2. 收集生成的氢气。
实验结果:观察到氢气通过水位变化上升,氢气能够燃烧产生“嘭”的声音。
实验结论:锌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五、盐类实验:实验名称:硫酸铜溶液析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物质变化。
实验步骤:1. 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2. 观察溶液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并观察是否有沉淀析出。
实验结果:观察到溶液变蓝,有蓝色沉淀析出。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沉淀。
六、溶解度实验: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将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搅拌。
2. 观察物质是否完全溶解或有剩余物质。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教案
实验内容:物质的性质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测试不同物质的性质,探究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1. 小苏打粉
2. 食盐
3. 砂糖
4. 铁钉
5. 锌粉
6. 酒精
7. 水
8. 硫酸
9. 碳酸氢钠
10. 碘酒
11. 詹氏试剂
实验步骤:
1. 将小苏打粉、食盐、砂糖分别放在不同的试管中。
2. 用火镊将铁钉和锌粉分别加热至红热,观察其现象。
3. 将酒精倒入一个容器中,点燃观察。
4. 将硫酸滴入水中,观察温度变化。
5. 将碳酸氢钠与醋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6. 用詹氏试剂滴在碘酒上,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
1. 小苏打粉和酒精燃烧产生气体和火焰。
2. 铁钉和锌粉在加热时产生红热现象。
3. 硫酸与水混合产生热量。
4. 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时产生气体。
5. 用詹氏试剂测试产生碘的气体。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化学伤害。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整洁。
3.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方法教案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方法教案
一、实验名称: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并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
1. 选取一个金属(例如铁丝)、一个非金属(例如硫磺);
2. 火柴;
3. 蜡烛;
4. 水;
5. 镊子;
6.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铁丝和一小块硫磺,分别用镊子夹住;
2. 将铁丝用火柴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3. 将硫磺用蜡烛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4. 将金属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能发生反应;
5. 将非金属硫磺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金属铁丝燃烧时发生明亮火焰,并产生铁氧化物;
2. 非金属硫磺燃烧时发生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
3. 金属铁丝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铁;
4. 非金属硫磺加热会发生融化现象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二、实验名称:利用碘酒检验淀粉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碘酒检验淀粉,观察淀粉的性质。
实验材料:
1. 淀粉溶液;
2. 碘酒;
3.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放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碘酒,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2. 可以通过碘酒检验淀粉的存在。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金属、非金属和淀粉等物质的性质,并加深对化学实验方法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6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和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不能发生。
3.从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点出发,了解某种酸的通性和特性。
实验准备药品: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酸的浓度都为10%~20%左右)、紫色石蕊试纸、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铜粉末、氧化铁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仪器:投影仪、培养皿、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教学过程【引言】上几节课我们学过盐酸和稀硫酸能跟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
这节课我们将探讨酸的共同性质。
【板书】酸的通性【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酸的分类和酸的命名,了解酸的分类标准和名称的读法。
【板书】HClH2SO4H3PO4HIH2SiO3H2SO3HFH2CO3HBrH2S师:指出哪些酸是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哪些酸是无氧酸、含氧酸,并读出名称。
(学生回答略。
)生:H2SO4和H2SO3怎样读?【讲述】同种元素组成酸时,价态有高有低,所以名称有高、亚、次之分。
今后在高中化学课中将会学到。
【板书】一、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演示】把稀硫酸、盐酸和稀硝酸分别倒入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观察屏幕上所显示溶液的颜色。
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屏幕上的现象。
再取以上三种溶液,倒入另外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观察屏幕上显示溶液的颜色。
【小结】由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在书上勾划。
【板书】二、酸溶液跟某些金属的反应【演示】将已除锈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分别装入四只盛有稀硫酸的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现象。
师:金属跟酸溶液是否都反应?现象如何?生:不是,铜跟稀硫酸不反应,其他培养皿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激烈程度不同。
镁跟酸反应最激烈,锌次之,铁较差。
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生:生成的是氢气。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说明金属能不能跟酸反应,与金属的性质有关。
初中化学八个必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八个必考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过程,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器材:硫酸、氢氧化钠、试管、试管架、滴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硫酸倒入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颜色变为红色。
2. 用滴管向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3.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原理:硫酸是一种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它们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下呈现红色,而在弱碱性或中性环境下呈现无色。
实验结果: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化学试剂,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缓慢且均匀,避免溶液溢出。
3. 实验后及时清洗试管和玻璃器皿,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延伸:
1. 可以改变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例,观察不同比例下反应的特点。
2. 可以使用其他酸碱对进行中和反应,比较不同酸碱对反应的特点。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篇一: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美味糕点的“守护者”[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实验学习的主人。
[教学流程]猜测脱氧剂成分猜想气体成分验证铁粉存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探究活动妙芙蛋糕瑞士卷感悟生活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探究脱氧原理拓展反思见证脱氧效果【篇二:初三化学实验教案】初中部分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5篇初中化学教案1教学内容:1、知道化学的定义。
2、初步了解化学开展史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开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5、领悟化学的价值观,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生产生活、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简述了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化学的重要定义,再又对化学开展的历史给予了讲解,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时期中所作出的巨大奉献,对每个时期的奉献和特点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密切联系。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学研究的方向。
2、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化学的重要信心。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学生讨论法练习提高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和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根底知识的记忆,认真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上课前一首《青花瓷》化学版给学生欣赏。
2、给学生提问:a、什么是化学?b、你对化学是怎样看待的?3、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几个要求:每个同学有个笔记本,记录根底知识及考点内容,上课的内容记在书上;上课前把书笔练习册等准备好;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读根底考点;不要迟到;化学记忆内容多,作业不超过15分钟,每个同学的作业必须交。
3、完成几个兴趣实验:a、魔棒点灯实验。
b、变色实验:水中加酚酞,再加稀氢氧化钠,变红色,再加浓度稍大的盐酸。
让学生来做。
c、镁带燃烧。
观察现象。
二、化学:〔一〕、化学的用处:1、化学在生产、生活、医药、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的作用。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咬紧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更加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如: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材料;新型农业化肥;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等等。
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9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⑴试管⑵试管夹⑶玻璃棒⑷酒精灯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⑺烧杯⑻量筒⑼集气瓶⑽漏斗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⒀蒸发皿⒁导气管⒂其它仪器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课题:药品的取用教学目标: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教学过程:一.教师授新:(一)药品的取用:1. 讲解要注意的事项;三不原则;节约药品原则;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 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1][2][3][4]下一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准备过滤器。
4、过滤A得到滤液D。
5、比较B、C D,观察它们的清澈程度。
实验现象:
1、加入明矶静置后,A B变得比C更澄清。
2、 过滤后,D又变得更澄清,它们的清澈程度依次是D B、G分析及结论:
过滤法,明矶的吸附沉降法,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法的净化 程度更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一般都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要除去可溶 性杂质,得到更净化的水还要采用其它方法。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 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实验名称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 Nhomakorabea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 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 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
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 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
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
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 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4: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c制取Q的方法
的气体。
实验名称5: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的运动
实验器材:
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
实验步骤:
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 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 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2、了解Q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Q木炭、 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Q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 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 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5、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 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
导管移出水面。&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 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Q瓶中。 实验现象:
实验名称7: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 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 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分析及结论: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 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实验名称6:水的净化---过滤操作
实验目的:
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烧杯4个、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明矾粉末
实验步骤:
1、在A、B、C 3个烧杯中,装入半杯浑浊的河水。
实验名称8: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1、木炭在Q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 物。
分析及结论:
点燃
1、C Q2> CQ2,CQ使石灰水浑浊
点燃
2、Fe Q2rFe3Q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
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Q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 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 中HO含量较高。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 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实验现象:
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 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
点燃
瓶内发生反应:P O2> P2O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 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