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合集下载

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

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

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希望大家看完之后都能爱上劳动。

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篇1前不久,我到一家打字复印店去打印东西,看到几位学生正要求店主给他们从网上打印一些有关做家务的作文。

我一问,得知是老师给他们定了篇“做家务”为题的作文。

我对那几位学生说:“这作文很简单呀,将你一次做家务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即可。

”得到的却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没有做过家务,所以不知道怎么写。

”做家务无非就是扫地拖地,洗衣洗碗,煮饭做菜之类的活儿,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儿,也完全是学生们力所能及的事儿,可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却不曾做过,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来不动手。

写做家务的作文学生无从下笔,而只能到网上去借鉴和抄袭,这恐怕不能怪孩子们,只能先怪父母们,是父母们不让孩子们去做,才使他们如此不识家务。

我邻居有个大姐,丈夫早年去世,一个人靠打工拉扯着一对儿女,在外面忙完工作,下班了要匆匆赶回家为儿女做饭洗衣服,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如今,这对儿女都已十六七岁,而这大姐还天天一如既往忙碌,我不解地问她,你两个孩子都快成年了,家里的家务他们放学后都应该让他们帮做,你也就不用忙外了还要忙内。

这大姐听后一脸无奈地对我说:“他们不愿做呀,再说他们也不懂做,做不好。

”相信这大姐如此的无奈和苦恼也是现在许多父母们的无奈和苦恼。

但说实在的,这无奈和苦恼真不值得一点同情,这是父母们自己找苦吃,真怪不得儿女们,要怪只能先怪父母自己。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生活,但如今,劳动观念却在我们年轻人身上如此淡薄。

一个人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是从小就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劳动是人的基本美德,而学做家务是培养人劳动美德的开始。

有句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扫地做饭洗衣服之类的活儿都不懂做,做不好,不愿做,长大成人了怎么能自立于世,怎么能更好地去做好其他的事情呢?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希望儿女一心读书,不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不愿动手的习惯,甚至漠视劳动。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一个具备爱劳动习惯的孩子,无疑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成为了每个家庭关心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 亲身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引导者。

如果父母自己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很难教会孩子如何爱劳动。

因此,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向孩子展示出自己心甘情愿、乐于劳动的态度。

比如,父母可以在家里做家务活,如扫地、拖地、洗衣服等,让孩子看到父母以积极的态度完成这些劳动,并乐于分享劳动的成果。

通过亲身示范,孩子能更容易接受爱劳动的概念,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2. 提供适当的劳动环境为了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造一个适合劳动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更愿意参与劳动。

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简单的劳动区域,在此区域中放置一些适合孩子参与的劳动工具,如小扫帚、洗碗布等。

同时,还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些劳动规则,如每天固定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提供适当的劳动环境和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 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参与劳动的最大动力。

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劳动机会。

比如,如果孩子对植物有兴趣,可以帮助他们种植一些小型的花草,让他们参与植物的养护工作。

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如画画、剪纸等。

通过挖掘孩子的兴趣,并将其与劳动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孩子天性好奇、喜欢获得奖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可以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

比如,可以将孩子参与劳动的时间、次数进行统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同时,也可以将孩子参与劳动与一些其他权益挂钩,如参与某种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娱乐时长或是其他特殊待遇,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更多地参与劳动。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1父母要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受到父母劳动态度的影响。

如果父母认为干家务活是令人讨厌的或降低身份的事,是因为没办法才不得不为之的,那么这种消极态度将会影响你的孩子.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具有对劳动的尊重和自豪的感情。

2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孩子要形成勤劳的品质,需要具有“劳动光荣”的观念。

爸爸要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拥有一种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

劳动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孩子也就会喜欢上劳动。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孩子要从小铭记于心的。

孩子要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人的劳动是创造世界的活动。

孩子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才会喜欢做个勤劳的人。

3引导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都有爱劳动的天性,在学会走路,手脚比较灵活之后,看见父母做什么就会凑上前帮忙。

这时候,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情,可能会因为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做起事情来很费力,有可能还会越做越糟,但父母不能因此喝止孩子,也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限制孩子做事。

父母应该对孩子做到耐心地引导,给孩子做示范或者与孩子一起把事情做好。

即便孩子不主动上前,父母也要吩咐孩子学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从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日常用品等等做起,从易到难地教孩子学做一些家务劳动,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使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够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4多让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孩子在幼儿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务劳动充满了热情,爸爸要抓住时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无论大小,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4岁的江帅很爱劳动,看到爸爸在扫地,执意要帮忙。

爸爸把扫帚递给他,他很认真地把瓜壳、纸屑扫进垃圾筐里,看到有“漏网之鱼”,就会马上补救。

不到半个小时,江帅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一次,爸爸要修电风扇,也让江帅来帮忙。

他的劳动热情非常高,兴致勃勃地帮爸爸拿东西,还非常专心地看着爸爸修理。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计划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计划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计划第一、及时放手,为状况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的工作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们常常受到宠爱,享受着“小皇帝”和“小公主”的待遇。

不用等孩子张嘴伸出手来,家长已经做足了吃、穿、玩、用的准备。

许多原本可以让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被父母剥夺了。

因此,家长应该发生变化自己的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孩子去尝试和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孩子集体生活参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自助活动和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穿衣、睡觉、学习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让孩子们自己练习、锻炼,抓住日常生活中曾的每一个中才机会,或适当地为孩子们创造锻炼、锻炼的条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表示曾指出,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双手手指的操作方式、语言的和大脑的同时使用的思维上。

手、口、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儿童的学术研究能力是促进其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坚毅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增加孩子们的智慧。

我们应该应该教他们一些轻量的、熟练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独立的起点。

第二、要通过扶持逐步提高要求。

当孩子们开始劳动时,他们通常做得很慢,有时甚至“制造麻烦”。

父母不应该剥夺孩子这样动手的权利。

正确的方法是向他们展示正确的做法,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去做,再正确的鼓励和表扬他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坚持自己动手,养成习惯。

例如,有两位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她们有不同的观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当然,教育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不应面对孩子自己叠不必整齐的被子,A妈妈:气愤地对孩子大叫:“我知道你做不到。

你还想炫耀!B妈妈:让我看看你是怎么叠的。

长本事了。

来,让妈妈瞧瞧!嗯,很好,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

”这个孩子受到积极支持,自然会很开心,有一定的成就感。

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幼儿园儿童的劳动教育,希望通过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事实上,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

而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孩子劳动习惯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1. 基本概念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教育孩子劳动的基本概念。

这包括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意义。

要培养孩子对劳动的敬畏之心,让他们明白劳动是一种光荣的事业。

2. 劳动技能培养除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外,幼儿园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一些劳动技能。

可以组织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搬运小物品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3. 团队合作意识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 责任感培养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养成任务,如每天浇花、整理玩具等。

通过这些任务,让孩子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劳动可以给他人带来便利,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进行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方法,不能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一种苦力活。

因此在教育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劳动,从而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开展幼儿园儿童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耐心和细心,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劳动,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匪浅。

幼儿园劳动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劳动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劳动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园劳动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共同、勤劳节俭的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功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创设劳动教育场景在某某幼儿园,老师们会创设各种生活场景,例如小餐馆、小超市、小花园等,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孩子们学会了从小事做起,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引导孩子参与实际劳动在另一家幼儿园,老师们会引导孩子们参与一些实际的劳动活动,例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通过实际的劳动体验,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如何保护环境,如何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责任感。

3. 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在某某幼儿园,老师们会定期开展一些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例如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团结合作、攻坚克难。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领导和被领导的良好态度。

4. 培养孩子的劳动情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某某幼儿园的老师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情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成就感。

通过温馨的劳动故事、感人的劳动情景,让孩子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了他们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动力。

总结回顾通过这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

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

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从小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转变观念,培养劳动意识人类进化史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的“生存教育”,表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因此,要重视提高孩子的劳动素质,重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改变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漠视劳动,四体不勤”的生命状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的高尚品德。

1、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使人身心健康劳动,是通过四肢的活动来实现的,孩子的劳动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通过一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2、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能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

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与运动一样重要。

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

3、劳动有利于培养自立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世界著名的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家族,尽管其家庭在经济上是无与伦比的富裕,但是对孩子的劳动却十分重视。

在孩子进入少年期后,就规定在家中要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为花园浇水,修剪树枝、草坪,为厨房洗碗等等。

富豪这样要求孩子,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有独立性,有劳动能力,能吃苦,使他们日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强者,而不要成为依赖父母,坐享其成的无能之辈。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好习惯
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和养成好习惯的话,以下是一些建议:
1.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参考点。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然后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积极主动地做家务工作,例如清洁、烹饪、整理等等,孩子会觉得这些工作很重要,并且会希望跟着学。

2.鼓励孩子参与家务:给孩子适当的家务工作,让他们参与进来。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们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忙摆餐桌、洗碗等等。

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工作的价值。

3.制定一定的规则和奖励机制: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定,例如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务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

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可以给予一些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或是一些额外的时间活动。

4.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教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让孩子感受到工作的积极结果,例如完成作业后可以有更多的娱乐时间。

5.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有些家务工作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例如一起做饭、种植花草、整理书架等等。

这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够增加孩子对劳动的热爱。

6.倡导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积极参与其中。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充满热情时,他们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耐心和鼓励。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时间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家长需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并且始终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努力。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家长心得:——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家长们不会忘记几个非常熟悉的观点: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

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永远不会过时。

而且,我们广大家长都在亲自实践着这些观点。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

据调查,现在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

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

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这是有原因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功课太多,安排劳动有困难。

这是当前的实情,但是,是否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呢?也不是。

有些孩子不是“做”作业,而是“磨”作业,20分钟的作业,40分钟还“磨”不完。

如果改掉磨蹭的毛病,就能安排劳动了。

换句话说,如果安排了必须完成的劳动任务,“磨”的毛病也可能改得快些。

第二个原因是家长怕孩子干不好,还不如自己干痛快、省事。

你越不让干,他越不想干,越不会干。

劳动习惯必须有一个培养过程。

今天怕麻烦,明天的麻烦会更多。

一个懒人,一辈子都是麻烦。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可能有一种误解,认为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论社会工作还是家庭生活,需要劳动越来越少,现在不必让孩子劳动。

其实,高科技化前提下的劳动并不是轻松的。

家长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有人在电脑前晕倒,甚至有人(如作家王小波)逝世在电脑前面,就会知道坐在电脑前的工作,其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没有经过劳动磨练的人,很难胜任。

第四个原因是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

有的家长认为今天的孩子就是应该享福的一代。

情感占了上风,劳动教育被忽视了。

据调查,英国小学生的每日劳动时间是72分钟,韩国是42分钟,法国是36分钟,英国是30分钟,而中国仅仅是12分钟。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建议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建议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建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了给孩子的终生事业奠基,请家长们从小培育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首先应当在劳动中培育孩子敬重劳动、宠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还要体验到劳动的喜悦。

那么,怎样培育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孩子勤劳的品质呢?这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鼓舞孩子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培育孩子宠爱劳动的品质,只凭讲道理是确定不行的。

必需引导鼓舞孩子亲自参加劳动。

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小孩子要先做好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书桌、衣服,自己洗头、洗手绢、整理自己的房间,然后再关怀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如洗菜、洗碗、浇花、扫地、托地板、擦玻璃、买日用品等。

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劳动,对孩子劳动的乐观性要予以赞扬,对孩子劳动的成果要要予以确定,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要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2、敬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的劳动成果当然不行能是完善的,甚至有时候可能与预期的相差很远,但是父母不应当赞扬或者忽视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应当敬重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给他们鼓舞和表扬。

孩子第一次劳动的成果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是孩子劳动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

对于孩子的劳动成果,不论好坏,父母都应当赐予鼓舞,这样孩子才能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士气。

孩子做的菜咸了、糊了,父母应当欢乐地吃,并夸奖他,鼓舞他。

3、和孩子一起劳动和孩子一起劳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劳动乐观性。

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孩子能准时向父母请教劳动的技巧,更简洁学会如何进行劳动。

这样也有利于树立孩子劳动的信念,在信念的驱动下,孩子自然会爱上劳动。

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打扫厨房的卫生等,随时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让孩子学会劳动,并从中培育劳动的乐观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让爱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

让爱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

让爱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摘要: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将其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爱劳动、肯劳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就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在幼儿阶段对其实施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够提升幼儿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在集体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集体教学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积极将劳动教育和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在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适当的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劳动意识,强化劳动教育成效。

将劳动融入渗透于平时的活动领域中,例如在语言领域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关于劳动的故事和读物。

如《小动物爱劳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用“XXX在干什么”的句型讲述动物的劳动行为,从而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动态美。

幼儿通过学习,能够从故事中得知小黄猫和小兰猫在洗手绢、擦鞋,小狗在给山羊公公捶背,小兔在擦窗户,小熊在擦桌子。

幼儿在学习到句型完整表达的过程中还明白了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优点,并积极向小动物学习,提升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还可以在平时的角色游戏活动中,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了解角色的特点、性质,在知道每个角色的社会分工不同的同时,做相应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劳动的表现。

例如:理发店的工作,有理发师、洗护工、收银员、接待员,让孩子通过游戏,感知各行各业的劳动分工不同,体验社会分工的经历,以及各行各业劳动分工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在课后拓展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参与到班级中的大扫除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劳动内容,可以是扫地、擦桌子、搬椅子等。

如何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何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何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孩子从小开始学习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建立自信和独立性,为成年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1. 让孩子参与家庭琐事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琐事,如清洁房间,擦桌子,整理衣柜等,这些活动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奖励和赞美
为孩子的确切成果付出劳动并给予奖励和赞美,这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种积极的反馈,增强自信心。

3. 减少电子娱乐时间
限制孩子在电子娱乐方面的时间,鼓励他们花时间做有用的事情,如读书、画画、音乐等。

4. 培养兴趣
为孩子提供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技能,提高效率和自信。

5. 为孩子设定目标
为孩子设定具体的目标,例子,完成一个小作业,完成一段时间内的读书等等。

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他们保持专注和动力。

6. 鼓励孩子独立工作
在家庭的工作和娱乐时间中鼓励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性,还可以激励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7. 模仿家长的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家长应该模仿良好的行为模式,向孩子展示如何勤劳和付出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劳动不仅仅是完成学业,更是一种责任与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小培养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可以将家务活动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导他们做好自己的分享和责任。

例如,要求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或者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

通过这些小事情,孩子可以逐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一种自觉参与劳动的意识。

二、建立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建立劳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

孩子们天生不愿意付出劳动,他们更喜欢玩耍和娱乐。

然而,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起事先规定好的每天的劳动时间和劳动任务。

例如,每天规定孩子必须要完成的家务活动或者学习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劳动的习惯和责任感。

三、激发孩子的自我激励激发孩子内心的自我激励是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一环。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努力工作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我推动力。

此外,父母也应该告诉他们,劳动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奖励,更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成就感。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一环。

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紧密相关。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事务,如自己整理书包、洗漱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必要性以及劳动给他们带来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五、树立积极的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树立积极的劳动榜样对于培养劳动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自己身体力行,勤劳努力地工作,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劳动参照物。

通过父母的榜样,孩子会逐渐理解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一种重要的习惯,它不仅能够训练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帮忙洗碗、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等。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做家务呢?”“家务劳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实践,让孩子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劳动的习惯。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态度。

这也是培养劳动习惯的关键。

孩子需要明白,劳动不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如一起种植蔬菜、做手工、修缮家具等。

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成果和乐趣,并逐渐形成“劳动是快乐”的精神风貌。

再次,要让孩子学会安全劳动。

劳动不仅要快乐,更需要保证安全。

家长可以在孩子进行劳动之前,向孩子传授劳动安全知识,如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割伤、避免火灾等。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劳动视为必须遵守的原则。

最后,要让孩子尝试多种劳动方式。

不同的劳动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启发,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劳动方式,如种植、烹饪、园艺、制作手工艺品等。

让孩子在不同的劳动领域中自由发挥,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奋斗方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劳动习惯的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爱劳动的态度、学会安全劳动、尝试多种劳动方式,从而让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

只有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培养,孩子才能将良好的劳动习惯变成一种自然的行为方式,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句子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句子

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句子
1、善始善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把劳动看成一种极大的乐趣,培养孩子勤劳的心态,让他们看到劳动的美好。

2、孩子们将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心态和有责任心地完成劳动结合在一起,这是极为重要的。

家长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自强、自立,勤奋努力。

3、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教会他们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4、要帮助孩子注重劳动过程,不要只重视结果,教会他们学会尊重劳动,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使其有重视劳动、有担当、有责任心,学会感恩劳动带来的幸福。

5、家长要教会孩子以真诚的态度去劳动,不计较获得的回报,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美,使他们在劳动中受到身心的洗涤,增强自我实现、发展的信心。

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读后感

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读后感

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

原来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那可是好处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呢。

文章里说的那些道理,真的是特别实在。

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小懒虫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看着就觉得以后肯定得吃大亏。

而那些从小就爱劳动的孩子呢,就像一个个小超人,浑身充满了活力和自信。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那孩子整天就知道玩玩具,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也不知道收拾。

他爸妈呢,心疼孩子,啥都帮着干了。

结果这孩子现在依赖性特别强,在幼儿园里连自己穿个衣服都费劲。

这就是没养成劳动习惯的下场啊。

再看看我另外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那可真是个小劳模。

在家里扫地、擦桌子,还会帮着妈妈择菜呢。

这孩子走到哪儿都是自信满满的,而且特别有责任心。

比如说在小组活动里,他就主动承担起整理东西的任务,其他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他。

这就是劳动带来的魅力啊。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劳动可不仅仅是让孩子干点活那么简单。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很多优秀品质的大门。

比如说,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他得思考怎么把事情做好,这就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他要坚持把活干完,这就培养了他的毅力;他看到自己劳动后的成果,那种成就感会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我以后要是有了孩子,可不能像邻居家那样惯着孩子。

我得从孩子能听懂话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劳动意识。

比如说,让他自己把玩具放进小箱子里,再大一点就可以让他帮忙浇浇花、擦擦小凳子啥的。

我要让劳动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

我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看到这篇文章,让我们的孩子们都成为热爱劳动的小天使,而不是啥都不会的小懒虫。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缺乏劳动观念,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存在偏差。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我们应该从小开始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一、提升孩子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一方面,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劳动也是培养孩子价值观、责任感、团队合作等品质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劳动,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满足感。

二、打造劳动教育的平台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劳动来体验和感受。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场所。

1. 家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劳动的地方。

父母应该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洗碗、扫地等。

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孩子能够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2. 学校: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责任。

学校可以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等,让孩子亲手参与到劳动中去,感受劳动的成果和满足感。

3. 社会:社会是孩子了解劳动多样性和社会分工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组织孩子参观企业、工厂等地,让他们亲眼见证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三、优化劳动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为了使劳动观念教育更为有效,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优化。

1. 教育内容:劳动观念教育应包括对劳动的定义、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者的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应该介绍一些先进的劳动者事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模仿欲望。

2. 教育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孩子能够在参与中理解和接受。

此外,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体的运用,如观看劳动者相关纪录片、摄影展等方式,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理解劳动的内涵。

学前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学前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学前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其中劳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一、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通过进行各种劳动活动,孩子们可以锻炼手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劳动中,孩子们需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另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在劳动中,孩子们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们通过劳动活动,学会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事务,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二、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1. 设计合理的劳动任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设计一些合适的劳动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完成,并且感到成就。

例如,让他们参与整理教室、洗小朋友的玩具等。

2. 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在进行劳动活动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可以采用一些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赞扬和鼓励:在孩子完成劳动任务后,及时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劳动习惯产生积极的认同感。

4. 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劳动教育中,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玩具。

5. 耐心引导和指导: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支持。

应该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实施1. 定期开展劳动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可以定期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劳动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悠久的节日不禁让人想起“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立身之道”、“劳动创造了人类”、“不劳者不得食”等至理名言。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劳动最光荣”。

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的孩子现在却变得不会劳动了,上小学了还不会系鞋带、扎小辫,八九岁了还不会打扫房间、自己洗澡,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衣服,大学毕业了还不会打领带、拒绝穿需要系皮带的西裤……他们的智商越来越高,劳动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却越来越低。

有一位老师指出:“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会自觉主动地劳动?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懒得有些太不象话了。

懒得整理床铺,懒得洗袜子、洗内衣,懒得收拾书包,甚至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去倒。

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青少年缺乏劳动意识,应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

对于家庭来说,良好的经济条件,让家长觉得没必要让孩子劳动;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劳动;因为疼爱孩子,家长为孩子包办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家长们的一番“苦心”却埋下了不少“苦果”:孩子好逸恶劳,依赖心强,高分低能,不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家长们不妨从细微处做起,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思想、劳动意识、劳动观念,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这样孩子才能在劳动中锻炼、发展、成长。

孩子能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家长有很大关系。

但有效的教育,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家长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吧——鼓励孩子主动劳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调查研究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劳动的人比那些不劳动的人生活得更愉快。

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

我国一位教育专家也对中国孩子进行过调查,同样发现,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情绪较为稳定,心理问题较少,学习自觉性与责任感较强。

因此,家长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根据孩子的性别和年龄,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在家庭中,鼓励孩子干家务活儿就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活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能力,交给他那些能够胜任的、可以愉快完成的事,或者是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可以顺利完成的家务活儿。

原则是让孩子能够看到这项劳动的成果,并对劳动产生兴趣。

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因为适应性差而缺乏耐心,甚至半途而废,这时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在孩子逐渐掌握了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夸奖和肯定,如对孩子说:“就是这样干,你真聪明,妈妈相信你会越干越好的!”“你真是太能干了,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干得都不如你好呢!”孩子听到家长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仅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且可以激起孩子劳动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口头鼓励,家长还可以送孩子日记本,让孩子写“劳动日志”、做孩子爱吃的菜等,让孩子能够记住和回味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尽量避免用金钱作为奖励。

因为做家务活儿是每个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要让孩子知道劳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物质的奖励,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性。

让劳动变成快乐的游戏家长让孩子劳动时,孩子可能正在玩。

既然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就要巧妙利用这一点,让劳动和游戏相结合,唤起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不妨对孩子说:“妈妈来当厨师,你来当服务生,现在请你把饭菜端出去,把碗筷摆放好。

”当孩子感觉做家务活儿就像玩游戏那么有趣时,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对于上中学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来当一天家,给孩子一定的钱,让孩子量入为出,安排一天的饮食起居、料理好家务。

孩子不仅可以换位思考,懂得家长持家的不容易,还能让孩子具有主人翁意识,明白“家庭责任”的含义。

另外,在劳动过程中,家长应该主动开口,和孩子交流、互动。

家长可以给上小学的孩子讲故事、唱儿歌、背古诗,让孩子在劳动的同时,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说说笑笑中,完成了劳动任务,孩子非但没有感觉到累,反而感到和家长之间更亲密、融洽了;家长可以引导上中学的孩子,说出孩子感兴趣的事,和孩子一起讨论,也可以听孩子说说班里的事。

无论孩子说什么,家长都不要质疑和指责,而应该耐心倾听、分享孩子的心事,让孩子劳动、倾诉两不误,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还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

舍得让孩子劳动现在的家庭,普遍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在一片溺爱的氛围中,被社会、家庭精心照顾的象温室里的花朵,家长处于对孩子的爱护,什么事都帮助着干,护着他,到了能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时,仍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实行全方位服务,使孩子享受着“小皇帝(后)”的地位。

这个溺爱综合症直接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独立性差,同时也妨碍脑的正常发育,使得孩子失去了最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有的父母总怕孩子会受伤害,怕孩子磕着,碰着,苦着,累着,所谓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他们明的要保,暗的要防,就怕自己一不小心疏忽了会造成意外。

所以时时处处把孩子带在身边,放在眼前,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做,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是生活在一种全封闭的“真空”中,没有生活的营养,何以健全他们的生理、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女孩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她也会要求学着洗。

这时女孩的妈妈便说:“这是妈妈干的活儿,你还太小,洗不干净,万一你把手洗爆皮了可怎么办?”男孩看到爸爸在修理家用电器,往往会跃跃欲试。

这时男孩的爸爸会说:“这是大人干的活儿,你修不了,回头再电着你,你还是自己玩会儿吧。

”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

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应该抓住这个引导、教育孩子劳动的大好机会,不仅要耐心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以及在劳动中保护自己。

只有这样循循善诱,家长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劳动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养成“眼中有活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从最简单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开始。

让孩子逐步学会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洗脸洗脚;洗手绢袜子、叠被褥、扫地、擦桌子;到离家近的小店买酱醋、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等;孩子稍大后可教孩子逐步学会洗贴身衣物、收拾屋子、倒垃圾、钉纽扣、洗菜、洗碗等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

家长以身作则做榜样如果家长总是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差事,整天为了干家务活儿而抱怨“真倒霉,这么累还得洗衣服!”“太烦人了,这么晚还得出去倒垃圾!”或者有的孩子的父母总是为谁多干了、谁少干了而争吵不休,那么孩子肯定不会觉得干家务活儿会有什么乐趣。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还应该定期打扫楼道公共区域的卫生。

社区内如果开展义务劳动,家长也要积极响应、参加。

另外,家长带孩子去奶奶、姥姥家时,要主动帮老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最好让孩子也跟着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这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会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自觉性。

日后不用家长催促和监督,孩子就能自愿地承担起劳动义务。

别怕孩子在劳动中出错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时不慎出错,孩子洗碗时没放稳,碗全摔在地上。

面对突发状况,孩子难免惊慌失措,家长应先确保孩子的安全,询问和检查孩子是否受伤,然后再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轻声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家长小时候刷碗也曾摔碎过,这都是在所难免的。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要耐心指导孩子收拾残局,用扫帚将摔碎的碗清扫出去,以免扎伤家人。

等孩子彻底冷静下来后再告诉孩子,以后刷碗时尽量把水开得小一点,根据碗的大小码放好,等等。

家长必须明白,摔坏的东西是有价的,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千金难买的。

此刻对孩子的宽容,恰恰能让孩子长记性、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同时孩子的责任心也能够随之形成和增长,使孩子受益终生。

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一、具体表现1.用劳动恐吓孩子。

不少家长经常用“如果你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以后你就得去扫大街、当工人、买猪肉或者当农民”来恐吓孩子,还无限制地夸大这些岗位恶劣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和微薄的工作收入。

同时,家长们带领孩子上街时,经常指着工作中的环卫工作或劳动中的劳改犯们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听话,你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做又累又脏的工作。

”这样,无形中造成孩子们对艰苦劳动的恐惧,误导学生们回避和放弃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工种,扭曲了学习和劳动的目的。

2.用劳动惩罚孩子。

为了教训和惩罚那些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淘气的孩子,家长经常用劳动惩罚他们,无形中误导孩子仇视、敌意和害怕劳动,使他们认为:“劳动是低贱的、劳动是惩罚犯错误者的工具”,严重地亵渎了劳动。

二、不良后果1.鄙视劳动。

由于受到家长的长期误导和社会上对职业三六九等和贵贱高低的划分,也导致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谁劳动多了谁就是傻子,谁不劳而获谁就聪明;谁从事艰苦的劳动谁就低贱,谁能诈取他人劳动成果谁就有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孩子鄙视劳动、投机取巧的不良意识和品质。

2.恐惧劳动。

由于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即“劳动是低贱的、劳动是惩罚犯错误者的工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害怕劳动的种子。

他们在没有示意下不愿意主动参加劳动,也不喜欢劳动。

也害怕积极参加劳动后,受到家长指责和埋怨,即“埋怨参加劳动,耽误了学习”。

慢慢地他们对劳动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形成了无视劳动的习惯和品格。

3.蔑视劳动、责任和义务。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

”其实,劳动也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方式和纽带,在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劳动中实现了分工与合作,劳动让人学会分担责任和义务。

孩子长期对劳动的鄙视和恐惧,必然躲避劳动,形成习惯,对劳动、责任和义务产生了漠然,无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灵感。

一个人只有在生活和劳动体验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永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