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文集doc
中国水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现状调查报告中国水资源是全球最丰富的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供应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为了解中国水现状,本文将探讨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首先,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和气候干旱,水资源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南方地区经常面临洪水和水库储备过剩的问题,而北方地区则常常面临干旱和缺水。
其次,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农业占用了中国70%以上的水资源,但农业灌溉技术相对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此外,中国工业和城市用水也存在浪费现象,例如老旧管网和工业生产中的水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三,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挑战。
政府部门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协调和监管不足,导致了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混乱。
缺乏全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缺乏统一的水资源分配机制,使得水资源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此外,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也较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为了应对中国水资源问题,政府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水资源节约和保护。
其次,通过投资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灌溉技术的改善,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第三,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跨地区协调和合作,推动水资源的均衡分配。
此外,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然而,中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中国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推动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此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水资源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跨境河流和流域的共同保护和管理,改善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doc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
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
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
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
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
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
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
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
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
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
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
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
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
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
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水量调研报告

水量调研报告水量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足够的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解我国当前的水资源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调研范围涵盖了全国各省市,共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二、调研结果1.水资源总量据统计,我国全境水资源总量约为70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地下水占总量的70%,地表水占总量的30%。
2.地区差异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普遍缺水,而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3.水资源利用我国水资源利用主要分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两方面。
目前,工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生活用水只占20%左右。
4.工农业用水目前我国工农业用水仍然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企业和农田的用水方式和设备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水资源优先满足大型企业和大面积农田的需求,小型农田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不足。
5.生活用水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居民区的生活、洗浴和绿化用水等方面,农村地区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农民生活。
然而,由于城市居民的用水浪费意识较低,农村地区的用水设施不完善,生活用水仍然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问题。
6.问题和挑战我国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用水的增加,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也给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7.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水资源的发展主要应从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利用效率和保护水环境等方面入手。
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调控和保护,同时实施节水技术推广和水费实际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另外,还需要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多样化的水资源补给手段。
三、结论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保护不力的问题。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4年第17期(总第115期)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4年11月5日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邓铭江教高(新疆水利厅)摘要: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水资源学在发展中不断向水文学提出新的要求,水文学也在加强对水资源学服务中得到新的发展。
在新的治水思路的引导下,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为水资源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水文水资源研究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方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水文水资源水文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大气、植被、地表、土壤及含水层中的水分运移和相互间的水分转化。
它是一门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分布、循环和运动等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水资源学是以水文学为基础,研究解决人类对水的需求和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的科学。
它是一门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并进一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臵和节约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知识体系。
水资源学具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属性,并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些问题。
水资源学主要研究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研究水资源本身,即基础研究;二是研究人类活动用水,即应用研究;三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即综合研究。
从基础研究到综合研究是水资源学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客观要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水资源学研究的最高阶段。
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灌溉农业的大规模发展激化了许多地区的水危机,荒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此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
人们提出水资源与水文循环的联系是水资源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而要求水文学应加强对水文大循环全过程的研究,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臵服务。
正是因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所以许多学者把水文学及水资源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学科加以研究。
水文学及水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涉及水文学与水资源学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应用性的交叉学科,旨在更好地运用水文学知识,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水文分析研究报告

水文分析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使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对某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我们对地下水位、降雨量和水流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水资源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部门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建议。
1. 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水文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有关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研究选择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为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准确的水文分析,我们收集了该地区的水文数据,包括地下水位、降雨量和水流量。
这些数据来源于当地气象局、水文观测站和相关研究机构。
通过收集多年的水文数据,我们得到了一个全面的数据集,涵盖了不同季节和年份的情况。
3. 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位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收集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地下水的变化趋势。
根据我们的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的。
这一趋势引起了我们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并强调了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4. 降雨量分析降雨量是影响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因素。
通过对收集的降雨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降雨情况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
根据我们的分析,该地区的降雨量呈现出年际波动的趋势。
尽管存在年际波动,但总体来说,该地区的降雨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近年来降雨量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5. 水流量分析水流量是指河流或水体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通过对收集的水流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体流动情况和变化趋势。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第5期(总第57期)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1月24日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日益加剧-----每吨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边际效应迅速增长陈锡康教授杨翠红许健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左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由于供水量的增加受水资源量的限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表1是中国1952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用水量的数值及增长情况。
12020年4月19日从表1能够看到,中国1952-1980年期间,即改革开放以前,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很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用水量1952年为1346亿吨,1980年为4437亿吨。
28年期间总用水量增加3091亿吨,年平均增加用水量110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37%,用水量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7, 即中国1952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用水量表1 的数值及增长情况22020年4月19日GDP增长1%,总用水量增长0.7%。
1980年以后,由于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已经比较大,增加用水量的潜力远较1980年以前为小,因此尽管1980年到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9.70%)较1952-1980年期间(6.26%)为高,但总用水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则大幅度减少。
1980到总用水量年平均增加量为53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降为1.08%,总用水量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降为0.11,即GDP增长1%,总用水量仅增长0.11%。
从图2更能明显地看出这种趋势。
1952至1965年间总用水量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94,1965-1980年间迅速降为0.50,下降了将近一倍。
精品参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8年第2期(总第147期)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8年3月25日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错误及下游窄深河槽治理赵衍庚研究员(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按: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作为大江大河治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治黄关键工程兴建的小浪底水库,已经蓄水拦沙运用,即将建成,却难以显著改善下游二级悬河的严峻防洪形势;它也是一个令人值得兴奋的题目,实行增水刷黄治理,在“十五”期间东线南水北调兴建的情况下,向黄河增水冲刷与小浪底水库拦沙冲刷相结合,本文认为2010年可基本形成下游河道窄深河槽,能顺利输送高含沙洪水,黄河将由害河形象向综合兴利河流转变。
黄河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务,其防洪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黄河下游防汛抗洪部署和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而“96.8”中常洪水大漫滩的异常,已警示人们“十五”期间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形势和不利的防汛抗洪局面。
通过对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研究,笔者认为,其防洪设计存在严重错误。
其错误明显表现为:防洪设计只计算洪峰削减,就断定能提高下游河防工程的防洪标准,脱离了黄河是多泥沙河流、下游河道目前已经是普遍的二级悬河的实际。
为方便研讨,现将小浪底初设报告第四篇《工程规划》第五章《防洪》“对下游防洪作用的分析”(Ⅳ-37-42页)重点内容抄录于下:“小浪底水库投入干支流水库联合防洪运用,对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具有显著作用,归纳如下:“一、千年一遇洪水,可将花园口洪峰流量削减到22500m3/s 以下,使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近千年一遇;北金堤滞洪区可不使用。
”“二、百年一遇洪水,可控制花园口洪峰流量不超过16000m3/s,孙口洪峰不超过13500m3/s;东平湖新湖区可以不使用。
”“三、花园口22000m3/s以下较大洪水,均可削减到10000m3/s 以下,大大提高了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同时减轻了滩区的淹没损失。
水情分析报告

水情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水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当前的水资源状况。
首先,我们将分析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情况,然后评估当前的水质状况,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供应和需求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情况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数据,本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可获得性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
水资源需求分析水资源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逐年增长,而农业用水的需求相对稳定。
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水质分析主要污染物和来源目前,本地区水体主要面临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等。
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城市污水等。
水质状况评估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关指标,可以评估水质状况的好坏。
当前的水质状况评估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水质偏差较大,超标的情况较为突出。
建议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加强节水意识宣传,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和控制非法水垄断等。
制定和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针对不同污染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这包括加强工业废水处理,严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进行定期的水体监测与评估等。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
这包括建立水资源应急预案,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并进行跨部门合作以提升整体的水资源管理水平。
结论水情分析报告综合分析了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情况,评估了当前的水质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和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可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水情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第5期(总第57期)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1月24日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日益加剧-----每吨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边际效应迅速增长陈锡康教授杨翠红许健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左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由于供水量的增加受水资源量的限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表1是中国1952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用水量的数值及增长情况。
12020年4月19日从表1能够看到,中国1952-1980年期间,即改革开放以前,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很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用水量1952年为1346亿吨,1980年为4437亿吨。
28年期间总用水量增加3091亿吨,年平均增加用水量110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37%,用水量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7, 即中国1952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用水量表1 的数值及增长情况22020年4月19日GDP增长1%,总用水量增长0.7%。
1980年以后,由于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已经比较大,增加用水量的潜力远较1980年以前为小,因此尽管1980年到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9.70%)较1952-1980年期间(6.26%)为高,但总用水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则大幅度减少。
1980到总用水量年平均增加量为53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降为1.08%,总用水量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降为0.11,即GDP增长1%,总用水量仅增长0.11%。
从图2更能明显地看出这种趋势。
1952至1965年间总用水量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94,1965-1980年间迅速降为0.50,下降了将近一倍。
水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水资源调查研究报告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水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引述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对中国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差异较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向北部地区倾斜。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局面,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总量不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目前水资源总量为2.9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为2200立方米,处于全球水资源贫乏地区。
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尤其严峻。
2.水资源稀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严重缺水地区面积达到40%以上。
南北水资源分配不均,南部地区水资源富足,北部地区则极度缺水。
3.水资源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遭受着废水、工业废水、化学品污染等严重问题。
河流湖泊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水资源过度开发:我国近年来工业、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二、最新研究目前,各方专家学者对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已经展开。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1.水资源概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目前水资源总量已经达到3.192万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程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人均水资源总量较低,处于中度贫乏状态。
2.水资源利用率:据专家调查,我国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水资源利用率偏低,尤其是农业用水效率最低。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分配不均:据《中国水资源危机报告》显示,我国南北水资源分配差距由来已久,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压力缓解的同时,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不断加剧。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国水资源的研究报告

中国水资源的研究报告中国水资源的研究报告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缺的国家。
在中国,自然水资源的总量很大,但分布极不均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利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问题。
本报告将对中国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一、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及分布:中国境内的水资源总量为28500亿立方米,但排除冰雪资源,实际是紧张的。
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人口多,但水资源较少。
2.变化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水资源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近年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受到极大压力,许多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水质下降。
二、水资源问题分析1.用水效益低:中国的用水效益远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效益,农业的用水效益最低。
2.水污染问题:中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水质达标率较低,特别是湖泊和河流的污染问题突出。
3.长江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不均衡: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地区间的水资源争夺激烈,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三、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1.提高用水效益:加大农业用水管理力度,推进农业节水技术应用,优化农业用水结构。
2.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建立多级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协作,推动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3.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湖泊、河流等水体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废水排放管理,提高水环境质量。
4.加大水资源投入:加大对水资源的投资力度,建设新的水利工程和设施,提高水资源的蓄积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需采取综合性、长期性的对策。
只有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节约用水才能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5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中国水质调查报告

中国水质调查报告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了解中国的水质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水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方法、结果和建议。
2. 调查方法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2.1 选择调查地点我们选择了中国各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作为调查地点,以覆盖不同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
2.2 采集水样我们在每个调查地点选择了多个水源进行采样,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采样时,我们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水样的纯净度。
2.3 检测水质指标我们对每个水样进行了一系列水质指标的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氨氮、硝酸盐、重金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程度、富氧情况、污染程度等。
3.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国水质现状总体较差,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3.1 pH值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水体pH值超出了国家标准的范围。
过高或过低的pH 值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2 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也普遍较低,这可能与污染物的排放和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有关。
溶解氧的减少会导致水中生物无法正常呼吸。
3.3 污染物我们检测到部分水体中存在氨氮、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有关。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潜在危害。
4. 建议与措施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改善中国的水质问题:4.1 强化水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标准,并严格执法。
对于违法排污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4.2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农田排水和农药使用的合理技术。
4.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doc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6年第15期(总第136期)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16日介绍几种国际河流水量分配方法刘戈力曹建廷(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荷兰代尔夫特IHE学院Pieter van der Zaag等人于2002年在《水政策》(Water Policy 4(2002))发表的关于国际河流公平分水的定量标准的文章,该文以非洲的奥兰治河、尼罗河和英康马蒂河作为研究案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水量分配,提出测算标准,并对各类方法和结果加以分析比较,其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际河流分水方法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各国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水事纠纷已成为诱发许多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河流分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河流分水问题,国外有关组织和各类学者、专家对涉及国际河流公平分水的方法和衡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2002年,《水政策》(Water Policy 4(2002))发表了荷兰代尔夫特IHE学院Pieter van der Zaag等人的文章,提出了国际河流公平分水的定量标准。
该文以非洲的奥兰治河、尼罗河和英康马蒂河作为研究案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水量分配,提出测算标准并加以分析比较。
一、分析思路与计算公式(一)按流域内的国家数量平均分配水资源总量这种方法在需求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流域内的国家数、各国在流域内所占的流域面积和人口;在供给方面,主要考虑全流域产生的“蓝色水”和“绿色水”。
其中“蓝色水”是指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即我国所定义的“水资源”;“绿色水”是指可更新的耕作层内的土壤水,是由一部分降水形成的。
其计算步骤为:1、计算每个流域国境内所产生的“蓝色水”。
2、流域所产生的“蓝色水”减去各国应保留的“蓝色水”,剩余的即为“非保留”的“蓝色水”。
水的调查报告3篇.doc

水的调查报告3篇一、问题的提出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平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我们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
二、对用水量的调查用水量最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
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最少要5千克水。
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了。
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三、资料的收集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平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1平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四、调查结果:家庭用水其实存在不少隐性的浪费。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节水办调查显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严重超标,用水量超过8吨/月的家庭占总用户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费占很大的比例。
据统计,洗衣用水占到全部家庭用水的1/3。
一般普通洗衣机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180升之间。
以每周3次使用频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机每年耗水量至少30亿立方米。
如把这些洗衣机全都换成节水洗衣机,一年大约能节出93个怀柔水库。
可见,洗衣机的浪费是不可忽略的。
根据北京节水管理中心的资料显示,家庭因为水龙头没关紧而跑冒滴漏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
据统计,滴水在一个小时里就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
如果是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个月可集水12吨。
推广节水龙头在内的节水器具刻不容缓,但情形不容乐观。
目前全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的总普及率只有30%,市场上仍有节水龙头睡大觉的情况存在。
所以,洗完手后一定要关好水龙头。
五、根据走访,作出以下结论。
普通家庭中不良的费水习惯很多。
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再削皮;冲洗后再摘择蔬菜;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换电视频道不关水龙头;停水时忘关水龙头,来水时水流没人管;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文集篇一:周庄水韵教案篇一:周庄水韵教案设计———XX度睢县报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周庄水韵》教学设计睢县潮庄镇二中高祥《周庄水韵》教学设计睢县潮庄二中:高祥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
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
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
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
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2、难点: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五、教学策略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
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遵循母语(转载自:小草范文网: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文集)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
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
”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
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
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教学过程设计篇二:《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
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
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
“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
“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木橹(lǔ)搅动(jiǎo)斑斓(bān lán)漾动(y àng).....彩绸(chóu)连缀(zhuì)仲春(zhòng)屋脊(jǐ)....覆盖(fù)目眩(xuàn)屋檐(yán)渗出来(shan)....谛听(dì)参差(cēn cī)娴熟(xián)轨迹(guǐ).....剔透(tī)丝弦(xián)勾勒(la)黑黝黝(yǒu)....缤纷(bīn)隐匿(nì)璀璨(cuǐ càn)摇曳(ya).....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
即(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的景色情韵深深地吸引了作者。
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
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
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经历,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1-3段。
2、首段安排很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
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可以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很美。
3、讨论探究:(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
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本体是倒映着的石桥、楼屋、云彩和飞鸟的水面,喻体是彩绸。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庄水面的美丽画面,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4)、“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名读课文4段。
2、合作探究:(1)、作者前两次去周庄分别是什么时候,天气情况怎么样?明确:第一次去周庄是仲春,天下着小雨;第二次去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2)、前两次周庄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明确:第一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飘忽宁静而又恬淡懦雅。
第二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色彩鲜明和耀眼眩目而又庄严凝重。
(3)、“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拟人,把阳光人格化,突出了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