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6]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三章章末优化总结
【答案】 (1)气候特征(tèzhēng):终年高温多 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 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 (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 对淡水需求量大.
第九页,共16页。
(2)水坝修建(xiūjiàn)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 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xiūjiàn)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 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第四页,共16页。
图甲
图乙
第五页,共16页。
(1)简述该国气候(qìhòu)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丙
第六页,共16页。
(2)图丙为图甲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 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 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 水资源(zīyuán)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lìyòng)与保 护
章末优化总结(zǒngjié)
第6页。
高考真题赏析
考情分析
从考查 内容看
从考查 形式看
从考查 能力看
侧重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存 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如淡水资源短缺、耕地 减少、矿产耗竭尤其是能源资源紧张状况 多以时代背景为材料,以图表资料、趋势图、区 域图等提供各种信息设问考查.题型有选择题也 有综合题 侧重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调 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
第三页,共16页。
真题导航
例1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 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 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 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 足15米,岛上河流(héliú)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 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 候资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中的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世界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形态与地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 地质构造与板块构造理论。
-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及其分布。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环境。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分布与生产技术。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产业结构。
- 农业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布局。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
-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旅游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
- 文化景观的形成与保护。
- 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定位方法。
- GPS在导航和测绘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3.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部分选修六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考点一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疑难剖析1.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3.土地荒漠化(1)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经济边缘区的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危害最为严重。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活动是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4.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4)对物种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5)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6)土壤、水和空气污染等即时训练1.下面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朝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它的出现会导致该地区加剧。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07年,面积不到2 000平方千米。
专家预测,如果不对该湖采取切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试分析该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考点二生态环境保护疑难剖析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即时训练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 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 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 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 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 500美元。
材料二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地区。
(3)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1. 内外力对地球造成的变动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这些力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壳运动、大气运动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变化和地球自身的形变。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使得地球季节变化。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活动,这些活动造成了地壳的抬升和下沉。
•大气运动主要包括风、云、降水及气候变化等,这些运动导致了大气层的动态变化。
这些内外力对地球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
2.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全球变暖、降水模式改变和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等。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洼沿海地区的生存。
•降水模式改变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张和洪涝灾害的频发。
•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如干旱、暴雨、飓风等,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也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经济方面,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区域可持续发展要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服务水平,推动人口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在环境方面,区域可持续发展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问题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地理】人教版选修6_第三章_第一节_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 你是怎样认识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 趋势与发展前景?
• 在唐代以前,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发的土地在 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大,自唐、明以来,随着人 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到了近代, 可开垦的土地有限,加之各种建筑用地面积加大, 而人口仍然快速增长,导致人均土地面积将进一步 下降。
①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①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②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年际降水变率大
③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长 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南水北调工程,利用水循环的原理缓解北方的缺 水问题,达到了南北方的协调发展,为北方的经 济协调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
资 源
自然原因 质低
短
人口增长
需求增加
缺 人为原因
人的活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谢谢!
• 2.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 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 3.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 与可再生资源。
二、淡水资源短缺
•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自然原因
– 淡水资源
• 总量有限 • 可直接利用的有限
世界淡水供应少
二、淡水资源短缺
•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自然原因
– 淡水资源
– 不合理开发利用
• 污染 • 浪费
– 需水量增长
世界淡水的 需求量大
各大洲对淡水的需求
干涸的土地
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
1. 制约经济发展
也 2. 影响粮食生产
许 会
3. 影响生态环境
有 4. 损害人体健康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
选修⑥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极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3、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环、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⑴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⑵人为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⑴传统的环境观:①人地对立②征服自然③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⑵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 水污染极其成因一、环境污染概述1、环境的自净能力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二、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⑴物理净化(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⑵化学净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⑶生物净化(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2、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⑴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河流>湖泊>地下水⑵原因: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的量不同3、水污染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三、水体污染现象1、重金属污染⑴污染物:各种重金属⑵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水体富营养化⑴概念: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三河三湖”:辽河、海河、黄河,太湖、巢湖、滇池⑵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来源是农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⑶过程: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迅速繁殖⑷危害:①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②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变差)③湖泊演变成沼泽⑸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3、海洋石油污染⑴污染物:石油极其制成品⑵过程:大型油轮事故,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⑶常发生的区域:世界主要港湾、航线、油井周围⑷危害:①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③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④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⑸措施:①围栏②吸附③燃烧④物理作用沉降⑤化学作用分解4、水体污染危害以防治措施⑴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⑵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保护③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一、固体废弃物1、概念: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2、城市垃圾处理方法①填埋法(优点: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缺点: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②堆肥法(优点: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缺点:无法处理不可分解的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③焚烧法(优点:可以回收热能,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缺点: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的灰烬难以处理,大气污染严重3、城市垃圾的特点①数量大②品种多③变化大4、主要来源工业生产、商业、居民日常生活、商业机关、团体办公、市政建设与维护、污水处理5、固体废弃物存放原则①远离居民区②位于城市下风向③远离水源④少占用耕地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固体废弃物的自净机理:沙尘掩埋、微生物分解2、原因: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3、途径: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4、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5、影响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污染水体,缩减江河湖泊的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降低②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⑵对水环境的影响:①细微颗粒随风飘逸,污染大气②垃圾在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③焚烧处理产生粉尘,造成大气二次污染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①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②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③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6、生活中减少垃圾的措施:①垃圾分类回收②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的使用③使用购物袋购物④不乱丢有害污染物⑤减少不必要的华丽包装2.3 大气污染极其防治一、大气污染现象1、概念: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2、污染源⑴自然:扬尘、孢子、细菌、花粉⑵人为:工厂烟尘、汽车尾气3、危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全球性环境问题二、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⑴概念: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⑵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原因:尾气排放、工程建筑多、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工业生产排放烟尘⑶危害: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⑷防治措施:2、酸雨⑴概念: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的统称⑵原因:①自然原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②人为原因: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⑶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大量死亡②土壤酸化,养分淋失,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⑷防治措施:①开发煤炭脱硫技术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开发新能源④尾气达标排放⑤控制和治理工业排放三、大气污染防治①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新能源④利用可再生能源⑤控制机动车污染⑥工业污染控制⑦清洁生产⑧合理生产布局⑨植树造林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一、淡水资源1、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2、世界淡水资源前六:巴西、俄国、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3、世界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⑴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复习课件
【解析】 (1)~(3)根据图Ⅰ读出全球风电 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再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 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原因。甲地位于我国的内陆 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而且远离东部 的消费市场。
【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 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 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图1
图2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
,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
的区域是
。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
。
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方人均耕地最少,北方水土配合 最差。第(2)题,南方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我国各地水资源短缺
命题视角2 能源问题及对策 例2 (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读图和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1: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
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 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 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 日军占领华 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 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 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2: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 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 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 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 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 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 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 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 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 政状况的恶化。
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总结
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
选修6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以下是对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构造与活动地球的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地球的活动包括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变化、气候变化等。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活动对于认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地球的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和自然植被环境。
通过对地球物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干旱、飓风等。
了解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于预防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文化较为繁荣的地区。
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分布规律对于解决人口问题、发展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布,包括自然资源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为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文化地理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承,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
了解文化地理对于传承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促进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保护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于指导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高二地理即将进行选修6的测试,对第三章的总结是考前的必备工作。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希望对这次的考试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一)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3、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4、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5、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6、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7、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8、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9、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10、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二)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4、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5、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6、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7、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8、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9、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10、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三)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2、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3、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4、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5、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6、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7、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8、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9、人口与耕地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10、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总结(四)1、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2、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4、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①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②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②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高二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知识点1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CAI出示图4.1、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地图)。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由学生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老师讲解并出示“黑土地图片”: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
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来。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龙江右岸南至辽宁的昌图,西界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和盐渍化草甸草原接壤,东界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的部分山间谷地及三江平原的边缘。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共15张PPT)-PPT文档资料
谢谢!
1.世界淡水资源的短缺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其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的地区分 布不均匀
世界总需水 量增长很快
水资源的不 合理开发与 利用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各大洲对淡水的需求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相应问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三.一些矿产频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的,但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 费量却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枯竭。
2.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⑴虽然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 ⑵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 位下降。 ⑶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 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 西部地区。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 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 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 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分类: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干涸的土地
2.水资源短 缺的影响
制约着经济发展 影响着粮食产量
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直接损害人体健康
一些地区为争夺水资源引发国际 冲突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中国淡水短缺的原因
(1) 自然原因: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时间 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空间 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与耕地资 源分布不协调。 (2)人为原因: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水资源利用不当, 水污染、水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节水 意识淡薄;水价较低。
2018高二地理选修六《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笔记
2018高二地理选修六《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笔记
目录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1)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2)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9)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1、导致全球水危机原因
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人为原因:世界需水量增长较快,表现在: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表现在: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1、煤炭分布
全球范围有两个煤带:1)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2)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
(由此可以看出全世界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南半球煤带主要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煤带分布:主要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
南方除贵州外均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分布
世界油带两个:1)东半球,从地中海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
2)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我国石油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
东部主要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油田。
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格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我国天然气分布看教材图示。
主要集中在盆地(比如四川盆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复习总结ppt课件
不合理灌 溉
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 渍化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2)盐碱地水盐运动模式图: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3)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举例:
方法 做法
引淡 淋盐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 含盐量
井排 井灌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农田 覆盖
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 物秸秆等)抑制蒸发返盐
水资源短缺程度及危害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
耕地日渐减少
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耕地比重小 ,人 均耕地 少 地区分布不均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低产田所占比重大
世界矿产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中国矿产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化石燃料分布
煤炭的分布 世界: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两大煤带 中国:北多南少,主要在华北
农业生 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 物措施 培肥,使用良种等
目的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土体脱 盐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 量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 量
适用地块 低产田、盐 渍化荒地 重盐渍化 荒地 低产田、盐 渍化荒地
中、低产田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 财富
开发利用要 求 珍惜、节 约利用 统筹兼顾, 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环保即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1. (数量)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少;2.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年际变化、年内季节差异);3. (需求)区域内人口、城市密集,生活、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4. (利用)不合理利用,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
举例: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原因分析?(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和危害?1. (生活、健康)影响生活用水,危害人体健康;2. (生产、经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粮食减产;工业用水不足,制约经济发展;3.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开源:1. 修建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地表水)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3. 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大气水、海洋水)4. 废水处理再利用;(废水)节流:5. 节约用水,提高节水意识;6. 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7. 工业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他:8. 治理污水;9.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和水源地。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二)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选修6]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
(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1. (数量)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少;
2.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年际变化、年内季节差异);
3. (需求)区域内人口、城市密集,生活、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4. (利用)不合理利用,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
举例: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原因分析?
(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和危害?
1. (生活、健康)影响生活用水,危害人体健康;
2. (生产、经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粮食减产;工业用水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3.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开源:1. 修建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地表水)
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
3. 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大气水、海洋水)
4. 废水处理再利用;(废水)节流:
5. 节约用水,提高节水意识;
6. 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
7. 工业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他:
8. 治理污水;
9.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和水源地。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二)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三)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见课本p 26页)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