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性质:要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板书设计空气是流动的吗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气球孔明灯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用实验说明空气的存在。

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针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全册教材内容包括XX单元,共计XX课。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
1.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观察和实践科学的能力;
3. 培养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的意识和方法;
4.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单元一:XX
- 教学内容:XX
- 教学方法:XX
2. 单元二:XX
- 教学内容:XX
- 教学方法:XX
...
四、教学流程
本教案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了详细的教学流程,包括:
1. 导入活动
2. 知识讲解
3. 实践操作
4. 拓展延伸
5. 总结归纳
...
五、教学评价
本教案建议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评价、综合知识测试等,以全方位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
教案中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的参考,如课件、练题、实验指导等,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建议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
的亮点和不足,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八、教学展望
本教案提出了未来教学工作的展望,包括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深入挖掘学生的科学潜能等。

以上是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
案内容请参考附件。

祝教学顺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2鱼类3鸟类4哺乳类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6不同的运动7运动的快慢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力与运动9弹力10摩擦力11浮力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2点亮小灯泡13导体和绝缘体14电路暗箱15生活中的电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16常见的岩石17认识矿物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 树上爬的: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推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宜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泄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而上,让上而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二)研讨1、脊椎有什么作用?明确: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明确:身体不能自由活动。

四、课堂练习了解并学会生物学家给动物的分类。

阅读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脊椎列举两人合作,互摸脊椎,体验交流了解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脊椎特点认识材料制作模型动手试试实验探究脊椎的作用。

研讨交流2、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 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脊椎是髙等动物的特征, 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题: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的:
过程与技能
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材料:食品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
教学步骤
%

课题: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的:
●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
●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

●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小鼓、三角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分课时)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分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作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第一课时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二、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学生观察汇报3、分组实验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小游戏:比赛吹气球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备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1 空气的性质教学资源分析:《空气的性质》是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等前概念,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本课的主要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是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三是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四是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其中认识空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压缩空气进行简单的探究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重点容。

学生的认知是浅显的,他们可能知道空气存在我们周围,但又不能肯定空杯中、空瓶子里就有空气,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学生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对空气的存在有一定的疑问,因此借助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感知不可见的物质是必须的。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知识与技能: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知道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3.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并且会制作空气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识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关心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及其新成果、新技术。

教法、学法:教学行为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学生准备:气球三个、橘子皮、橡皮、餐巾纸、塑料袋、自行车气门心、塑料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 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4)学生汇报与补充.三、巩固新课(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四、作业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板书设计〗1、空气的性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压缩空气有弹性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2、难点:理解风的成因.〖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2、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二、进入新课1、空气的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6)教师演示实验.(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三、巩固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2、学生做介绍.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四、作业:了解氮气的作用.〖板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氮气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2、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教学准备〗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二、学习新课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三、巩固应用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四、作业1、完成调查记录.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板书设计〗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2、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二、形成温度概念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①描点;②连线.3、学生作曲线图.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小结发现: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板书设计〗1、冷热与温度温度——温度计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2、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五、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板书设计〗2、热的传递固体——传导液体——对流空气——辐射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2、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聚集”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①先将蜡烛点着.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 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 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 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 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 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 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整本书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整本书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高效课堂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自行探究”是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

美国兰本达教授根据一节课中师生各自活动所占的时间来评价一节课,他说:“如果师生活动时间各占一半,这节课就很一般;如果教师讲授指导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他时间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完成教学任务,那这节课就算较好的了;如果教师仅用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启发指导学生,其他时间全留给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示现象,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就是很棒的课。

”这是时间与经验的交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那样:“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几年来,我们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性教学中,经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形成了“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如果把小学科学课堂比作一次远航,它将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探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的航程。

教师将是这次远征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

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静谧、温情的港湾,但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内心涌动着探究的欲望。

此时的科学课堂只要在教师激发引导下,就会如同“投石击水”泛起美丽的涟漪。

一个个问题就如同一朵朵晶莹璀璨的浪花在水面上起舞。

“水波荡漾”间总有一朵浪花指引我们前行的航向,目标所在,教师就可“顺水推舟”和学生们一起踏上探索的征程。

但探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面可能有暗礁流沙、峡湾险滩。

只有让学生知道前面的“水深莫测”才能激起他们思索的动力,只有大胆的猜测才能实现他们做水手的愿望。

大家可以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先“投石问路”,在现存的条件下寻求远航的方式方法。

然后确定航线让他们“乘风破浪”大胆前行。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苏教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班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的和要求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调查法教具视频图片实践活动检查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板书设计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你知道哪些地方都能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性呢?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

(持续十几秒中左右。

)3、提问: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4、学生回答5、观察P12图片,提问: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体离不开空气?体验憋气活动思考回答观察图片6、讲述: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板书课题)二、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P13图片。

同时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2、看了书上的这两副图及视频,你有什么感受?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5、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它们不再污染空气呢?6、讨论:看看书上P14的图片,讨论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7、讨论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8、讲述: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我们要从小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力。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讨论教学反思第周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压缩空气有()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2、空气受热时会()流动,受冷时会()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4、因为地球是个()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各地的()也就不一样,()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和少量的()、()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3.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第周第周班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2.2热的传递教学目的和要求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重点难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实践活动检查板书设计2.2热的传递传导热传递的方式对流辐射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二、学习新课:(一)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1、提问: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热的?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3、讲解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设计实验5、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1、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2、介绍实验方法3、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4、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三)认识热辐射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2、学生讨论交流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巩固应用: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提问,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结:学生实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第 周教 学 目 的 和 要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1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3、热总是从()处向()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融化成(),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冷却时,体积会(),这种性质叫做()。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散热也()。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形态的(),这种现象叫()。

9、水蒸气遇()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分析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