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练
21-22版:核心素养专项练(五) (步步高)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全球变暖
解析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的 调整,B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综合思维
读图,完成5~7题。 5.沿甲—乙—丙方向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的应是多冰川的天山山脉,该公 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位于山麓地带。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 次是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积雪冰 川,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应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地理实践力
(2020·天津部分市区联考)某校地理科考小组对附近山地植被分布进行 了研学考察,并绘制了“该山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A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解析 依据图上信息,A区域以下为落叶阔叶林,以上为灌丛,A区域为 针阔叶混交林。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图中甲为森林带,乙为草原带,丙为荒漠带,沿甲—乙—丙方向 自然地带的分布,表现为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因而符合从沿 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容连线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容连线题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和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情绪管理、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连线题。
一、核心素养的结构核心素养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维、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合作与协调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3.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它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应对压力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对变化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它包括语言文字、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版:核心素养专项练(一)(步步高)
综合思维
(2020·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期中)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 人口输出大省,下图为安徽省人口主要输出目的地,箭头粗细表示人口 迁移的规模。读图完成5~6题。 5.安徽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每年都有大量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哪些地区?为什么? 答案 四川民工主要流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 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试比较川东地区和川西地区的人口 分布情况。 答案 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 在盆地;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 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
解析 当地人口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川东地区主要为盆地地形,人口 稠密;川西地区地势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人口稀疏。
解析 读图可知,安徽省位于我国中 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主要流 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这些省份 就业机会更多,经济收入更高,所以 导致安徽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经济因素,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安徽省流向广东和江苏的人口规模 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江苏 A.经济更发达 B.就业机会多 C.科技更发达
3 503 559 934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埃及
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专练
2023年安徽中考:道德与法制
【第一条】 学业质量描述要求:能够结合史实阐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下列图片与所标注的伟大精神相匹配的是( )
√
2.在“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人民政协多次以委员座谈会、视频调研会、形势分析会等形式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集中协商建言。这体现了人民政协( )A. 作为国家机关有权参与国家管理B. 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C.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D. 能集中民智、凝聚人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4.小华的爸爸在备忘录中记录了自己一天的活动轨迹。其中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关的是( )① 9:00——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参加区政协会议②13:00——参观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举办的宣传活动③15:00——参加晓萌学校以“家校共育”为主题的座谈会④19:00——在社区居民议事会上提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①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②有利于培养亲社会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你参加过的一项社区活动,并谈谈自己的收获。(4分)
▲我参加过的社区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22版:核心素养专项练(一)(步步高)
11.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
解析 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 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故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区域内部一致性较为突出,但自然条件不会完全相 同;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选A。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人地协调观
(2021·湖北随州模拟)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
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
此完成1~2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
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 C.草场面积广
√B.昼夜温差大
D.高原光照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乌镇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重心是
A.保护古镇遗产
B.发展度假旅游
√C.打造文化小镇
D.发展观光旅游
解析 乌镇第一个阶段为保护古镇遗产,发展观光古镇,故A错误; 发展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是第二个阶段,故B、D错误; 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标志乌镇旅游进入第三个阶段,其发展 重心为打造文化小镇,故C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地理实践力
福建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了“该省部分方言 分布图”。据此回答13~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1-22版: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步步高)
9.该日滁州市 ①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 ②昼长夜短 ③日出东北 ④日落西南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该日太阳直射20°N,滁州市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②③正确,④错误; 滁州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 ①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可知,昼长=日 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由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 17:59可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短夜 长,但昼渐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 移动,逐渐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小明的爸爸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他怕夏季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 选择的车位是 A.M车位 B.N车位 C.P车位
√D.Q车位
解析 停车场在楼房北边,越靠近楼房且越靠近停车场中间的位置,一年中 被楼房影子覆盖的时间越长,P、Q两车位离楼房最近;其中Q车位在停车场 中间,早晨到晚上,遮阳时间较长,因此最好的选择是Q车位。D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图示此时甲点地方时是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解析 图示此时甲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 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故选C。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写及4篇范文点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写及4篇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李岚清)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要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5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6.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材料简析】本次作文属于组合材料作文,其中1、6两句是名人名言。
2、3句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5句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名言警句。
第1句是李岚清的讲话,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第2句明确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这两句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要培养国民应具备的品格;第3句谈“人文底蕴”包括的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第4句用假设复句强调“人文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的作用,这两句谈人文素养,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第5句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第6句用巴斯德的名言讲科学的重要作用,这两句主要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意义。
材料提供的六句话从不同侧面都强调当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实际上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体现。
这六句话具体谈到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这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应该双向并举,齐头共进,二者不可偏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问题汇总表(经典实用,建议收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汇总表
1
附件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介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十八个基本要点。
2
3。
21-22版:核心素养专项练(一)(步步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综合思维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
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
资源将会在2075年前被消耗光。该报告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
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各国“生态脚印”大小,即各国消
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破坏)程度。据此回答5~7题。
强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减轻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拉鲁湿地能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湿度,但不能增加温度,②错误; 拉鲁湿地是拉萨的大氧吧,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 萨市的空气净化器,有较强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减轻拉萨市区北部的山 洪威胁,①③④正确。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表中反映了2012~2017年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A.适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 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
√C.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
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区域认知
如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在陆
21-22版:第一章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步步高)
区域认知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
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
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回答11~12题。
11.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为了取得最佳拍摄效果,拍摄者应提前查询的信息是 A.太阳辐射强度
√B.太阳活动周期
C.夜晚最低气温 D.八颗行星位置
解析 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产生的, 为了取得最佳拍摄效果,应在太阳活动剧烈的时间段拍摄,因太阳活动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拍摄者需提前查询太阳活动周期。
D.新生代
解析 阿门角石属于古无脊椎动物,其大量繁殖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推测山东淄川地区的古地理环境为
A.高原山地
B.草原广阔
√C.海洋环境
D.热带雨林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门角石是海洋古无脊椎动物,据此推断山 东淄川地区的古地理环境为海洋环境,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20·江苏省扬州中学期末)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
交相呼应的照片”。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
A.扬州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素养: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意识。
2. 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推崇道德伦理,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实践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校和社会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
5. 沟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6. 生活素养:强调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这些核心素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七年级单元核心综合素质提升练2
七年级单元核心综合素质提升练2【提纲】一、引言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核心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了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七年级单元核心综合素质提升练,探讨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综合素质概述核心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2.生活能力:培养独立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面对生活挑战的信心。
3.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道德品质:强化道德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提升策略1.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如速读、笔记等。
2.生活能力:组织生活技能培训,如自理能力、时间管理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情感态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培养乐观、自信的情感态度。
4.道德品质:加强德育教育,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实践案例某七年级学校开展了“生活小能手”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自理能力比赛、环保主题活动等,生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校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态。
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与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文明礼仪宣传等,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总之,七年级学生要抓住关键时期,积极参与核心综合素质的提升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
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以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
4:健康生活。
5: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
六大核心素养。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
2:审美情趣。
3:理性思维。
4:批判质疑。
5:勇于探究。
6:乐学善学。
7:勤于反思。
8:信息意识。
9:珍爱生命。
10:健全人格。
11:自我管理。
12:社会责任。
13:国家认同。
14:国际理解。
15:劳动意识。
16:问题解决。
17:技术运用。
18:人文积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体现自主发展;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核心素养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核心素养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哪些方面的素养?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以上都是答案:D2.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批判性思维B. 创新能力C. 应试技巧D. 社会责任感答案:C3. 核心素养中,以下哪项不是关键能力?A. 学习能力B. 沟通能力C. 艺术欣赏能力D. 记忆能力答案:D4.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在哪个阶段进行?A. 学前教育B. 义务教育C. 高等教育D. 终身教育答案:B5.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强调以下哪一点?A. 个人发展B. 社会参与C. 传统文化D. 个人竞争答案:D6. 核心素养中,以下哪项不是必备品格?A. 诚信B. 尊重C. 服从D. 合作答案:C7.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涉及以下哪项内容?A. 学科知识B. 跨学科整合C. 学科竞赛D. 社会实践答案:C8.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知识获取B. 能力提升C. 情感发展D. 应试技巧答案:D9. 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的角色?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情感的培养者D. 应试的指挥者答案:D10.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注重以下哪方面的发展?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应试能力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以下哪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 专业素养B. 教学技能C. 情感关怀D. 应试指导答案:A、B、C2. 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以下哪些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A. 信息素养B. 团队协作C. 应试技巧D. 创新思维答案:A、B、D3.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传统文化教育B. 应试教育C. 道德教育D. 情感教育答案:B4.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B. 过程与方法的体验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D. 应试技巧的提升答案:A、B、C5. 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以下哪些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A. 诚信B. 尊重C. 服从D. 合作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核心素养的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
核心素养方面试题
安达市教职工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比赛初中英语试卷(90分钟,100分)第一部分:核心素养方面试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B.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参与各种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品格。
C.主要指学会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总和。
D.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各种知识,各种能力的总和。
2、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谈到“好老师”的四个标准:第一要有理想信念,第二要有道德情操,第三要有扎实学识,第四要有()A.仁爱之心B.爱国信念C.敬业情怀D.创新能力3、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 )的人”为核心。
A.健康成长B.全面发展C.终身发展D.品德高尚4、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作为传道授业的人必须拥有的道德品质与关键能力。
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如下阐释:①教师应有执着的教育情怀②教师应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③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④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应是()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B.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C.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
D.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方面试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一、单选题1.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A. 测试B.翻译C.天赋D.实践2.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和()A. 输入信息的能力B.输出信息的能力C.辨认语言的技巧D.理解话语的技能3.检验学生语言理解、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客观标准是()A. 书面语B.口头语C.语言形式D.语言表达4.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
学而浦科学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概念整理卷
学而浦科学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概念整理卷一、填空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家教育部( 2016年9月)颁布的。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六)个基本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二、简答。
1、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有什么意义?答:1、将教育方针具体化;它是处于中国教育方针和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学生培养目标,也是每个学段、每门课程、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指向的具体教育目标。
2.指向、明确中国学生21世纪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3.将课程目标具体化;4.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建构上位价值体系;5.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价值引领6.为考试评价提供学业成就质量标准(导向)"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大方面?8.答:原力主发社会参与三大方面。
4、心“文化基础”包括哪方面?答: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手探究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答: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3、学会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写及4篇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李岚清)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要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5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6.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材料简析】本次作文属于组合材料作文,其中1、6两句是名人名言。
2、3句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5句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名言警句。
第1句是李岚清的讲话,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第2句明确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这两句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要培养国民应具备的品格;第3句谈“人文底蕴”包括的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第4句用假设复句强调“人文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的作用,这两句谈人文素养,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第5句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第6句用巴斯德的名言讲科学的重要作用,这两句主要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意义。
材料提供的六句话从不同侧面都强调当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实际上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体现。
这六句话具体谈到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这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应该双向并举,齐头共进,二者不可偏废。
其中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弄清这些基本内容,写作的方向就清楚了。
同学在具体作文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指向“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等要求,如果你选2、3、5句,就可谈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底蕴,科学和人文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你选2、3、4句,就可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中学生素养的底色,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若选2、5、6句,就谈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科学精神又是学生探索未来、飞向未来的翅膀,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无论如何选择,人文和科学都可谈论,但一定要选好立足点,要扣住材料,不能脱离“中学生需要何等素养”这个中心。
【例文点评】人有素养国威壮屈正仍记得梁任公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仍记得毛主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激昂,仍记得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在接受并继承先辈荣光的同时更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当今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投身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中。
仰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优秀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之于当代中国学生,之于泱泱大国,其意义之深远,必使每个人铭记于心。
若我们每位学子都有“孩儿立志出乡关,不取功名誓不还”的志气,那么伟大祖国走向复兴的那一天便指日可待。
一个国家的人文底蕴是国家和民族历经千年不衰的支柱,上下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满载着一个又一个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
我们经历过开元盛世的荣耀,也蒙受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日寇铁蹄践踏的屈辱,但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并非意味我们懦弱无能,因为我们明白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的屈服,五千年流传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反抗的信念,中华民族虽暂时沉沦但一定能再次一飞冲天。
悠久的人文底蕴是国之脊梁,是当代学子最应拥有的素养。
如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同样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而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素养关系着国势走向。
古有四大发明流传至今,今有邓稼先、钱学森等众多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在艰苦的岁月中研制出一个个国之重器,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体现出我们的民族智慧,我们以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作为火把,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科学不仅仅是民族的财富,更是人类的财富。
若将文化底蕴比作民族软实力,那么科学精神便是国家硬实力,它指导国家和民族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也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尽管困难挫折如同荆棘遍布路上,但终点光芒万丈。
领袖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与亲人给予的厚望,更应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提高素养,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让中华巨龙再次腾飞!【点评】本文开篇大气磅礴,引用名人名言表明文化底蕴对历史人物和中华民族的的深远影响,点出“当代中国青年更因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中心论点。
主体部分先用“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优秀的核心素养”总领一笔,再从软、硬实力两方面论证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是国家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结尾呼应前文,强调当代青年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提高素养,让中华巨龙再次腾飞。
全文立足点高,视野宏大,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阐释道理,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分层论述时若能用一个总领句概括全段则更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贾舒涵水,可刚可柔。
刚,则滴水穿石;柔,则回肠百曲。
真正的强大不是仅有斯巴达勇士的勇猛,雄鹰一飞冲天的坚毅,还要有细嗅蔷薇的柔情。
当代中国学生所需的正是这二者兼具的高素质;面对科学,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并捍卫真理;而在人文底蕴方面则需一定的积淀,情怀和较高的审美情趣,只有当这二者兼具,立体而有活力的当代中国学生的心灵才能被真正塑造起来。
风华正茂,当心有猛虎。
中学生正处于基本人格性格塑造阶段,在求学问知之路上,坚毅的科学精神必不可少。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精神能让人类在科学进步之路上走得更远。
伽利略勇于挑战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所谓真理并当众实验,才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哥白尼勇于挑战当时因神学思想而盛行的地心说并忠于事实才有了日心说的诞生;哥伦布冒死踏上横跨大西洋之旅,只因相信地圆说……巴斯德说: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无数的科学家们焚膏继晷去点亮这火把,才一步步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作为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个小分子,我们当代中国学生更需要向这些前辈科学家们学习,这样才能接手推进科学前进的任务和工作。
心有猛虎,也需细嗅蔷薇。
放大了来说,一个国家需硬实力、软实力兼具,一个民族万不可仅崇尚刚强。
放小了来讲,一个个体不可能只有坚硬的一面和机器般的冷酷无情。
文化的力量在一个民族中流传、影响。
足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才能完善一个人的心灵塑造,木心曾说:“无审美力是绝症,知识学问救不了。
”木心还说:“监狱的墙上不挂画。
”干巴巴的生活最终只能像枯死的老树,而温暖的平常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却能滋润干枯的心灵。
人文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如水奔流不息,自上古起源,流经千百代华夏儿女的血液直至今天,在当代中国学生的内在中,我们可能并不自知,但必定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力量。
它来自生活,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们称之为审美价值观,何为美,何为好,什么值得为之奋斗付出,什么我们不屑于去做,它大致给出一个评判标准。
人文底蕴能够助一个人更好地表现所属民族的特质,更好地与世间融合,显出强大活力,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底蕴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中学生具有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他们守住国家和民族的根。
老子以水喻理,基于其亦柔亦刚的本性,当代中国学生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情怀,国家所要求的正是这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素养。
【点评】心有猛虎,胸怀雄霸四方的阳刚之气;细嗅蔷薇,心有柔情似水的人文情怀。
正如同鲁迅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既有“兴风狂啸”“横眉冷对”的金刚怒目,又有“回眸时看”“俯首甘为”的儿女情长。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英雄人物都是这种兼具“侠骨柔情”理想形象,文中指出当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正是要将这两者完美结合:既有科学精神的刚性,又具人文底蕴的柔情。
本文所引名言,恰好将此二者完美结合,准确把握住了命题者的意旨。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表现出较强的架构文章的能力,但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应再做雕琢。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张俊晖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没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同时,这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科学精神,它就无法走在世界前列。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
时代如流沙一般迅速更替,一个个日出日没、潮起潮落之间,我们已经走过了无数的变革,不管任何一个时代,只有当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得到重视时,这个时代才是伟大的时代。
人文精神是促进个人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人文精神,国家民族就似失去了灵魂……欧洲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崛起的人文精神改变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他们摆脱了传统,摆脱了神权的束缚与禁锢,创导自由、解放,提创以人为中心,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在中国,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更是人文思想的盛宴,华夏民族正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繁衍、发展了千百年,厚重的人文底蕴就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根脉。
如果能说人文精神就像母亲一般慈祥,那么,科学精神就像父亲一般威严,同样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
巴斯德曾说:“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当中国的四大发明走向世界,当地一台蒸汽机推动了机车,当多次工业革命频频出现,科学的曙光便照亮了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
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牛顿、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著,袁隆平、屠呦呦对科学的坚持,带来了一项项科研成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人类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