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精品文档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精品文档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精品文档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是这种大量的人口聚集,一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很容易 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及管理现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结构, 密闭空间结构往 往给消防救灾工作带来致命的阻碍。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等的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有异于传统建筑和地下停车场这类地下建筑,

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空间密闭和人员密度大。 这都将直接导 致火灾发生时很难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 一方面,密闭空间会给 火灾现场人员造成心理恐惧,很难冷静下来遵照指挥有序撤离;

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很难实现自然采光,当火灾发生时,一旦照 明系统失灵,昏暗的现场将对人员疏散工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困 难。

(二)空间密闭,排烟效果差,消防力量很难直接对着火地

进行扑救。地下建筑相对密闭的空间将造成火灾现场的烟雾不能 及时排出,火灾现场能见度低,不仅造成人员撤离的难度加大,

也增加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扑救的难度。 另外,密闭空间也直接 导致了许多大型消防设备难以入场对着火点进行直接的压制和

控制。

(三)管理混乱,隐患频发。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真正令人担

心的不只是建筑结构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便, 更在于混乱的管理 现状为重大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消防公安机构监管力度的 不够,地下场刖言

地下建筑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量,给

但正

所管理运营者的不重视,出入地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目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

全管理混乱的局面。隐患主要表现为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缺少日常维护,消防通道存在私自改建现象,消防应急指示灯、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失灵等诸多方面。

二、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病和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做到消防工作常规化,落实消防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采取群防群治、联合治理、标本兼治等措施,减少地下建筑的安全隐患,将此纳入社会化消防的建设。

(一)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强化安全培训。现在的消防设

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二)加强对地下建筑的结构要求。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预防

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应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发挥其在火灾自救和救援中的作用。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

围、层教、离度。对于商用地下建筑要严格进行用途审查、结构审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和改造责令整改,并将相关结构图

上报相关部门,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工作的开展。2、进行防烟

分隔、设里排烟系统。地下建筑的排烟情况对于火灾的现场扑救影响很大,为此必须在结构上尽量保证排烟效果的最佳。可以在建筑中大量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

行排烟。并适量配备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

三)监管消防设施。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

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建筑,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

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 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 这一点对于公 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 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建

筑由于自然采光不好, 加上烟雾浓度大, 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 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 明标准高标准,一般不能低于 SLX 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

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 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 布置时 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 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 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 并签订 维保协议, 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 专业的机构应定期 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 设施存在问题, 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 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

子”。 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建筑由于结构特殊,给人

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 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 (通道的安 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 违规的改造现象, 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 保

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 5、完善 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 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许多安全隐患 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 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 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 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 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 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现全面监督。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是全民消防的实现, 针对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特殊性,应将群众纳入到监管队伍中 来,实现监督举报公开透明化, 在地下公众聚集场所设立醒目额 举报电话和举报服务台,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针对发现

隐患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员, 经核查属实的立即严肃处理, 息。

三、结语 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

保证事故照明和照

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 因此更加要重视 绝不姑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针对地下场所的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应常抓不懈,制定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以预防为主,真正实现防火防灾常规化,努力构建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