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及委托代理下的激励机制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管理激励理论

20世纪初——侧重对人的共性分析,克服泰 罗制在激励方面的不足;

激励方式:单一的金钱——多种需求刺激; 激励条件泛化——激励因素明确; 激励基础研究——激励过程研究;
内容型激励 理论 过程型激励 理论 行为改造型 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 理论
管理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 理论
3、行为改造理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 强化物就是能够影响行为频率的刺激物, 其作 用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只要创造和改变 外部的操作条件, 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2)凯利的归因理论 指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 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所进 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 因会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选择。



进入 1970 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威廉姆森等人 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经 济学、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 领域的突破, 1972 年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将企业 研究的重点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 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 监督成本) 上, 提出 团队生产理论, 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 生产”方式,从而不能根据每一个成员的贡献 去支付其真实努力的报酬, 这就给偷懒者提供 了机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由此提供的激励模式, 强调了 剩余索取权在激励监督者中的重要性。



霍姆斯特姆和蒂罗尔在《企业理论》 ( Holmstrom & Tirole, 1989) 一文的综述中进 一步强调了所有权在解决企业激励问题上的 重要性。为解决代理问题, 经济学提供了三种 激励措施: 一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直接监督。 二是让代理人承担全部风险, 并享有全部剩余 索取权, 委托人的利益为零。 三是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按一定的契约进 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将剩余分配与经营绩效 挂钩。

由威尔森(Wilson,1969)、罗斯( Ross,1973)、米 尔利斯(Mirrlees,1974)、霍姆斯特姆 (Holmstros,1979)以及格罗斯曼和哈特 ( Grossman & Hat,1983) 等人开创的委托-代理理 论, 应用模型分析, 主要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 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委托- 代理理论有两个主要的结论: 一是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 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 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 二是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 过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风险( 即让他成为唯一的剩 余权益者) 的办法来达到最优激励效果(张维 迎,1995)。
激励理论概述 及委托代理下的激励机制设计
一、激励理论概述
西方管理激励理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通 过对管理主体心理和行为的观察和试验, 发展 了一系列与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且行之有效 的激励理论。 人们对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的思路 展开的。一是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 上形成的管理学激励理论。二是在人的理性 假设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 型获得的经济学激励理论。

1976年詹森( Jensen) 和麦克林( Meckling) 在 《公司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 一文中, 使用“代理成本”概念,提出了与上述 交易费用理论相类似的观点, 认为“代理成本” 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让经营者成为 完全剩余权益的拥有者, 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代 理成本。

组织设计。相对于产权激励而言,组织激励是 一种内部激励。其主要对象是经营层和操作 层。 现在最具激励意义的组织制度研究是关于 “分享制”的讨论,分享制是指在不改变产 权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制度的安排,让不 包括企业投资人在内的企业相关人员享有参 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权力,从而达到激励企业 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目的。
二、委托代理下的激励机制设计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被传统 经济理论所忽视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问题, 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 经济学对激励的研究是以经济人为出发点, 以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为目的。
(一)委托代理激励理论 1932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出版了 《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 提出著名的 “管理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使传统 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理论受到严 峻挑战。

(二)委托代理下的激励机制设计 卢倩、聂磊(2005)认为根据经济学与管 理学的激励理论研究成果,企业整体有效 激励可以通过:产权合约、组织设计以及各 种报酬与补偿计划的制定等三种途径来实 现。 产权合约。由于产权合约是企业合约中的 最高合约,这一合约的受益人是受法律保 护的企业终极所有者,因此是最具激励效 应的途径和手段。一般来说,产权合约最 重要的激励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即权益层。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获得尊重
ERG理论
• Existence • Relatedness • Growth
双因素理 论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成就需要 理论
• 成就需要 • 权力需要 • 情谊需要
• 自我实现
2、过程型激励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 激励= 价值×期望概率 (2)亚当斯的公平激励理论 他认为员工激励不仅受报酬绝对数量的影响, 更受到工作报酬相对比较的影响; (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是激励因素影响个体工作动机的主要手段, 给员工设置目标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性、挑战性 和认同性三大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50 年代后期和1960 年代, 企业管理者的多目 标模型开始流行, 鲍莫尔( Baumol, 1959) 、玛利 斯(Marris, 1964) 和威廉姆森( Williamson, 1964) 分别提出了企业最小利润约束下的销售收入最 大化模型、最小股票价值约束下的企业增长最 大化模型和最小利润约束下的管理者效用最大 化模型。 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掌握控制权的管 理者与拥有所有权的股东之间的利益目标差异, 并提出了代理制企业中如何激励管理者以符合 股东利益目标的新问题。



4、综合激励理论 (1)罗伯特.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 该理论认为:内在的激励因素包括对任务本身所 提供的报酬效价; 对任务能否完成的期望值以及 对完成任务的效价。外在的激励因素包括完成 任务所带来的外在报酬的效价, 如加薪、提级的 可能性。 (2)布朗的VIE理论 激励是绩效( Value) 、手段( Instrument ) 和期 望( Expectancy) 的乘积,其中任何一项要素为 零,激励就为零。该理论的实质是对目标设置 理论和期望理论的综合


补偿计划。补偿计划是根据管理学特别是管 理行为学理论的要求,针对企业内部人员是 “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提出在正常薪资以 外进行对企业人员全面补偿的措施,其基本 依据是补偿理论。

冯新舟、何自力(2010)提出,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结合创新型企业经营者的特性, 创新型企业的所有者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 个层面上设计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见图 1) 从而促使经营者在追求自己个人目标的同 时, 实现企业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