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强网系统简介
台军电子战装备及电子对抗理论
![台军电子战装备及电子对抗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e37530d482fb4daa58d4b99.png)
1.雷达告警接收机和电子侦察装备各种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均由多部接收机组成,覆盖频率宽,动态范围大,截获概率高,可适应高密度信号环境;采用模块化结构、电子调谐、可编程数字数理/控制器和大容量信息库等先进技术。
ALR-56M是美军F-16C/D战斗机的现役装备,可覆盖E-J波段,具有频率搜索、信号截获、信号分析、威胁分类、测向、告警、干扰控制及功率管理等多种功能;ALR-85(V)1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威胁告警系统,覆盖C—J波段,可在复杂大密度威胁环境中自动探测、搜索、截获和鉴别脉冲多普勒、连续波或断续发射的辐射源信号,与ALQ-184、ALE-47共同组成IDF战斗机的先进一体化电子战系统。
2.有源雷达干扰设备ALQ-184(V)是ALQ-119双模干扰吊舱的改进型,也是美国空军新一代标准电子干扰装备,具有应答式、转发式和噪声等干扰模式,功率大、反应快,可对付多个辐射源,能对导弹制导雷达、高炮火控雷达和机载截击雷达实施有效干扰。
“幻影2000”综合电子战系统由1部“野猫”改进型雷达告警接收机、1部探测连续波雷达信号和脉冲压缩信号及低功率脉冲多普勒信号的接收机、2部(高低频段各1部)干扰机及“螺旋”箔条/红外诱饵投射设备组成。
3.光电对抗设备机载光电对抗设备有AVR-2告警设备和ALQ-144(V)有源红外干扰机,前者用于对飞机周围的激光信号进行探测、识别和特征分析,并提供激光威胁的告警,可也APR39接口组成雷达和激光综合告警系统;ALQ-144(V)1/(V)3是一种全向红外干扰系统,用于干扰来袭的红外寻的导弹,广泛装备在美陆海军空军的直升机和小型固定翼飞机。
二、舰载电子战装备1.主要电子战装备台湾海军主要电子战装备有WLR-1/3雷达告警接收机、长风 IV电子战系统和MK36箔条/红外诱饵发射系统、DR-3000S电子支援接收机、长风IV电子战系统和“达盖”箔条/红外诱饵发射系统和MK36箔条/红外诱饵发射系统。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汇编)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12270bc0508763230121202.png)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外军的一些常识。
外军对指挥自动化极为重视。
美、俄等国从50年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了整套的国家级的自动化指挥系统。
北约各国以及日本等国近年来也急起直追,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一、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美军首脑认为:“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中,一个有足够抗毁性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本身和洲际导弹、舰载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样,都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一部分”,“不保持对核攻击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威慑力量就是一句空话。
”可见美军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美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
按美军的指挥体系,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
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层次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而且延伸到外层空间。
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包括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国家级指挥中心和各联合司令部及特种司令部、各军种所属主要司令部的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
主要任务是:供国家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对全球的美国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
美国总统利用它逐级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3分钟。
如采用越级指挥,向该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1分钟。
美国战略指挥网的组成如图7—2所示。
(二)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提供攻击警报,以防止战略突袭,对己方战略部队的生存至关重要。
探测预警系统可分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轰炸机预警系统。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预警卫星、弹道导弹预警、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空间探测和跟踪系统等组成。
其中“674”预警卫星系统,是美国战略预警的主要手段,它能在导弹发射30秒后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与大型相控阵雷达为主的陆基雷达系统互相配合,实现对发射区域和来袭方向的全面覆盖,整个系统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地弹道导弹可提供15分钟的预警时间。
数字化士兵综合防护系统
![数字化士兵综合防护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661629edaef5ef7ba0d3c9a.png)
数字化士兵综合防护系统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数字化士兵防护系统,在这里,我将会介绍世界各项先进的数字化士兵防护技术,随后介绍我国目前“龙族战士”的综合防护系统。
在教员授课中,我们知道,数字化士兵的武器系统如果比喻成无坚不摧的矛的话,那么综合防护系统就是士兵生命的保护神,而且综合防护系统不仅仅起防护作用,它的子系统还提供通信协助、武器辅助等功能。
现在各国的综合防护系统一般都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电台子系统,综合头盔子系统,武器接口子系统,先进军服子系统,微气候调节/能源子系统。
计算机/电台子系统:以美军的“陆地勇士”系统为例,其配备的单兵信息系统,就是由班长和班组电台及配套的便携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通信、导航、定位、信息处理及火控计算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班长电台的工作频率在30〜88兆赫,通信距离约5公里。
士兵电台的工作频率在1775〜1850兆赫,通信距离约1.3公里。
班长的信息系统既能接入战术互联网,对上收发统一的战场态势图、行动计划表、火力支援计划书等信息,还能对下进行班组内广播或点对点保密通话。
这样,班组内的所有人员,实际上已经融入由战术互联网组织的联合作战体系,其作战能力随着联合的增强而倍增。
综合头盔子系统:综合头盔集合子系统(IHAS)指的是士兵通过眼前的“头盔安装显示器”,能观看计算机发出的图解数据、数字化地图、情报资料、部队位置,还包括安装在武器上热成像武器瞄准器(TWS)和摄像机的成像。
这个新的能力允许士兵在一个隅角的周围检视、捕获一个目标,然后不暴露他自己并且射击武器,仅对敌人露出他的双臂和手。
使用他的武器热成像瞄准器扫描一个区域,能够看见区域的特性,包括地形和敌人位置,并且能够看穿欺骗伪装。
法国FELIN系统在数字化头盔中率先使用了革命性的OH-295骨导式耳机系统,该超轻型设备包括骨导式麦克风和监听装置,利用骨骼而非耳鼓膜进行声音传递,是世界上第一种对麦克风采用骨传导技术的耳机。
台军防空炮兵作战能力解析
![台军防空炮兵作战能力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0a052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0.png)
台军防空炮兵作战能⼒解析2019-09-24台军防空炮兵作为台军防空反导的⼀⽀重要⼒量。
近年来跟随美军防空炮兵转型。
作战思想和作战能⼒发⽣了极⼤的变化。
本⽂从台湾现有防空炮兵装备的数量、质量和性能出发。
结合其装备的特点。
阐述了台军防空炮兵六个⽅⾯的能⼒。
台湾岛四⾯环海,防空任务是重中之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军队推⾏“固守防卫、有效吓阻”的新军事战略,强调重点发展制空、制海和反登陆作战能⼒,并最优先考虑掌握制空权。
特别是近年来跟随美军防空炮兵转型,台军逐步加⼤了防空炮兵部队的建设⼒度,开始了⼤幅度的防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台湾防空炮兵的现状台军防空炮兵是指以⾼射炮、地空导弹为主要装备的战⽃兵种,它主要由陆军和空军防空炮兵部队组成。
台湾陆军的主要防空部队有:2个防空导弹群(7个防空导弹营)、10个炮兵防空营另加5个炮兵防空连,装备的防空导弹有:改进型“霍克”导弹108套,导弹1300多枚;“天⼸”I/Ⅱ导弹48套,导弹分别为900枚和250枚,“爱国者”(PAC-2)导弹24部(3套),导弹200枚;“⿇雀”48套,导弹800枚;“⼩棵树”导弹发射架34套,导弹400多枚;“复仇者”导弹发射架74套,导弹3 000余枚,“西北风”导弹发射架550套。
除了防空导弹外,还装备了⼤量各式⾼射炮,品种以40毫⽶⾼射炮为主,除少量瑞⼠产的35毫⽶双管⾼炮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外,其余均是上世纪四五⼗年代的美国产品。
在这些⾼炮中,只有M42式40毫⽶双管⾼炮是⾃⾏式,其他均为牵引式。
台湾空军的防空部队有:4个防炮警卫指挥部、13个防炮营、11个警卫营,其13个防炮营中,40毫⽶防炮营有10个,35毫⽶快速⾼炮营3个,共装备⽼式美制M1式90毫⽶⾼炮112门、40毫⽶⾼炮512门、“厄利孔”GDF-001型35毫⽶⾼炮48门。
台湾空军的35毫⽶快速⾼炮营也称“天兵”防空营(装备GDF-001式35毫⽶⾼炮/“⿇雀”弹炮合⼀防空系统),每营编4个“天兵”防空连,装备GDF-001式⾼炮16门、“⿇雀”四联装导弹发射架16具和“防空卫⼠”射击指挥雷达8部。
浅析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
![浅析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8b7f5f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9.png)
浅析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摘要: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军事变革。
在信息化战争中,高新技术与武器装备发挥了巨大的军事效能,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这使得各军事强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转化和吸收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大新概念武器技术的研发力度,以确立军事技术优势。
科学制定适合国情的新概念武器研发战略,积极发展我国自己的新概念武器,应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是我军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取胜,世界各军事大国必然要全力研制开发新概念武器。
因此,新概念武器的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新概念武器是当今世界军事斗争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新概念武器国防科技信息化战争军事技术人才培养1 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最新成果往往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正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所说:“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进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它更为迫切”【1】。
因此,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必然引起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军事思想的变革。
在漫长的军事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和热核兵器的武器发展时期,这些兵器都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镌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众多高新技术群体的骤然涌现并迅速应用于军事,加快了武器装备的发展进程,一批又一批高技术兵器已经悄悄地涌进了现代战场,使现代战争深深地订上了“高技术”的烙印。
然而,武器装备的发展并没有因高技术兵器的出现而停止,在人们把高技术兵器推向现代战场的同时,研究和发展新概念武器的序幕又已经悄悄地拉开。
军事专家们预测,2I世纪的战场将是新概念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战场,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又将随着新概念武器的出现而产生一次新的变革。
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bc4c6d2b14e852458fb5718.png)
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80 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陆续投入巨资用于其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将大量高新技术运用于C3I 系统,并按照“平战结合、战略战术指挥结合”,“情报资源共享、系统之间互通”的原则,规划和发展指挥系统,使三军自动化建设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融通。
其中,参谋本部的自动化系统作为战略性指挥中枢,是台军整体C3I 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情报汇集与联合作战指挥的中心;陆、海、空三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既是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担负着本军种情报信息传递、部队指挥控制等任务,又是互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可与友邻沟通信息、协调作战指挥等。
一、指挥控制系统目前,台军的指挥控制系统最主要的有四个,即“衡山”系统、“陆资”系统、“大成”系统以及“强网”系统。
如图7 — 5所示。
(一)“衡山”系统即参谋本部的“衡山战情资讯管理系统”,于1992 年4月建成。
“衡山”系统是台军的战略指挥控制中心,它不仅与各军兵种联网运行,还将建立海上指挥船队,并将其部署在台湾东部海区,战时,一旦岛上指挥中心被毁,军方高级指挥人员将可在该船队上指挥作战。
该系统通过专用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与各军兵种、各战区和防卫部等单位相连接,基本实现了信息传输与指挥协调自动化,以辅助决策机构加强对各军、兵种和战区、防卫部的指挥与控制。
系统内的“国防资讯库”(亦称“战情资讯管理系统”),由知识库和态势数据库组成。
知识库输入有台岛地区的作战预案、武器装备、兵力部署、通信网路诸元、后勤保障和各种军事资料、图表、图形及我军的基本资料。
态势数据库则包括台湾周边(含金、马)地区的海情、空情、气象情况和陆、海、空三军的实时动态,它与各军种C3I 系统联机接口,能实时汇集状况数据、信息报告、部队动态等。
同时,台军十分重视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已建立了卫星监测设施,利用国外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料,对我军纵深地区进行动态监测,以扩大情报来源。
(二)“陆资”系统即陆军的“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
台“汉光演习”中使用的JTLS兵棋系统概述
![台“汉光演习”中使用的JTLS兵棋系统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445f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b.png)
台“汉光演习”中使用的JTLS兵棋系统概述据报道,台岛今年将举行“汉光38号”演习,而且此次演习将参酌俄乌战争启示。
台汉光演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在实行实兵演习之前,首先进行兵棋推演。
演习最初主要依托手工兵棋。
03年,台军引进了美军的JTLS战役兵棋系统,自此汉光演习的兵棋推演转变为电脑操作。
下文简单介绍了JTLS兵棋系统的一些情况。
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JTLS)是基于六角格的兵棋系统,主要对联军和联合部队,以及个体战机和战舰进行建模。
地面单位一般为营级或旅级规模单位。
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最初为冲突模型,供行动方案分析工作使用。
但经过多年更新迭代,该系统已经得到极大改进。
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主要聚焦战区级冲突。
该系统具备自动化功能而且提供合并汇总后的报告,目标使用人员是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及其参谋。
该系统最初是一款分析工具,但经过不断更新改进,已经发展成为一款强大的训练演练驱动系统。
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的重大变化,标示着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该系统从传统的双方推演系统转变为多方推演系统,数据库可定义的推演方数从2变为10。
系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使用开放系统环境,并增加了使用图形输入总控制系统鼠标点击式用户界面。
而该系统作出这些重大调整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其强大的海、陆、地、情报和后勤能力。
传统的联合能力与新增的多方联盟功能相结合,大大增强系统的实用性,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冲突场景,而且适用于更广泛的冲突,甚至延伸到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
本系统在地面战斗中使用兰切斯特损耗方程,而特定平台使用的单个武器(飞机弹药、显式炮火、地对空导弹等)则使用复杂流程。
该系统的推演框非常大(2000x2000海里),能够实现大规模部队部署和战区内后勤行动。
而2000x2000海里的约束条件,是出于将六角格地形板覆盖到在兰伯特正形地图投影上的考虑。
如果大于该尺寸会造成误导性失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该模拟系统使用联合部队,主要包括集成地面部队(特别是旅)、单个飞机和舰艇、特种作战部队单位等。
台湾海军电子战实力
![台湾海军电子战实力](https://img.taocdn.com/s3/m/8fcaf90a763231126edb1102.png)
台湾海军电子战实力分析近年来,台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军事装备采购费逐年增加,加上南中国海周边地区性的矛盾错综复杂,潜在的领土划分及资源争端进一步激化,台湾依靠其手中大量的外汇储备,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来武装海军,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实战能力的地区作战系统。
作战舰艇的电子战装备台湾海军目前共有各型舰艇500多艘,如按吨位计,台湾海军已挤入世界海军十强之列。
80年代前台湾海军主战舰艇数量虽然可观,但其中大部分舰艇属于美国二战后退役的舰艇,性能落后。
台湾海军为了加强和提高各类舰艇的作战能力,十分重视舰载电子战装备以及雷达、通信、导航、声纳、作战指挥与控制系统等电子装备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引进和研制,逐步地以新设备替代老设备,使其电子战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特点是普遍装备和改进电子侦察和无源电子干扰设备,积极装备有源干扰设备。
台湾海军作战舰艇的电子战装备大多数由美国进口或合作研制,体系与美海军相仿。
电子侦察设备大多数属于AN/ALR系列,电子干扰设备则属于AN/SLQ系列。
此外,作战舰艇还普遍装备了无源干扰发射系列,如SRBOCMK36型。
1.驱逐舰的电子战装备台湾海军现有的“阳”字号驱逐舰均为美国二战时的产品,设备相当陈旧。
为了延长其作战寿命,填补新型战舰服役之前的空白,台湾海军对现有驱逐舰不断地进行电子战设备方面的改装和更新。
目前20多艘“阳”字号舰艇装有美国阿果公司改进的WLR-1H(已扩展到J波段)电子设备,把SPS-10水面搜索雷达换装为以色列更先进的雷达,部分舰艇装备了WLR-1(V)电子侦察设备。
AN/WLR-1工作频率为0.05~18GHz,基本工作频率为7~18GHz。
整个频段分为10个分波段,每个分波段由一个调谐器调谐。
每个调谐器都由微机控制,并增加了中央处理机负责全系统的自动搜索与控制,借助数据库进行信号的分析、识别与威胁判断。
该系统灵敏度和测向精度较高,每个分波段的扫描较迅速(1~2秒)。
外军UHF电台介绍
![外军UHF电台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03b9ea2f524ccbff121842d.png)
一个两层的结构可通过将网络通信分为 3 个单独的频率来减少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的干扰、增加容量利减少中继延迟:l)fo,一个通用的访问(access)频率;2) f1,本地内部数据簇(intracluster)频率;3)f2,中间数据簇(intercluster)主干频率。 在这 3 个频率信道上的工作是通过一个接收机指挥信造访问协议来完成的,通过传输这个接 收机独特的PN访问码,信道访问的请求被指令到专们的接收机上。如果接收机是空闲的,它 以fo发送一个清除发送(CTS)指令应答这个访问请求,指令发射机以f1或f2发送它的包传输。 一个接收机分别是一个数据簇成员或数据簇头的函数,这就允许NDTR以频率f1建文本地数据 簇通信和以f2建立中间数据簇通信。由于在一个部队旅区域里的数据簇头数目(为 20)相对 较低,所以,多种访问干扰的话务载荷和概率也相对较低。这就允许在最佳功率和通信距离 的条件下,通过旅区域的包被延迟,因此,包可以以最小的延迟数到达它们最终的目的地。
NTDR 系统结构的设计采用了一个两层的分级网络概念,在该系统中,一个中间数据簇 (intercluster)的主干信道提供给不同数据簇(cluster)用户之间的包中继(如图 3 所 示)。在每一数据簇中的一个 NTDR 被指定为一个数据簇头(clusterhead),并且,这个 NTDR 电台工作在主干信道和本地数据簇的两个信道上。这种结构是以 OSPF(首先打开最短 路径)路由协议区域概念为基础,这里,一个 NTDR 数据簇头可作为一个可组合成本地区域 或数据簇的节点之间的区域路由器。在一个数据族内,本地拓扑结构的变化和路由的更新不 在数据簇之外传播。
未来数字电台宽带区域预测报告所提出的两个提案都获了奖,其中一个是授予 ITT 公 司,ITT 的宽带区域预测报告电台是将一个路由器和一个电台做在一个插件中(in one package),它有一个以太网口和一个 PPP 口,并采用了现有的商用部件,如 PC-104 卡和 商用软件。在未来数字电台宽带区域预测报告提案改进期间,为 XXI 任务部队演习进行战术 操作中心(TOC)内部通信研制了高宽带组网电台的技术要求,部队决定采用根据未来数字 电台宽带区域预测报告合同生产的具有能提供这种通信能力的电台。
台湾防空预警能力
![台湾防空预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18fe82ebcd126fff7050b09.png)
台军防空预警能力:41个雷达站覆盖台湾海峡(2011-01-27 10:01:03)转载▼标签:杂谈防空预警是进行防空作战的前提,因此,防空预警能力是防空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台湾海军的防空作战能力,理应包括其防空预警能力。
台岛形状狭长,东西窄,南北长。
从军事角度分析,台岛本身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可言,作战飞机只要几分钟就可飞过台湾海峡。
因此,建立高效的预警系统,以提高台军整体战斗力是台当局的迫切要求。
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加强其防空力量建设。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台湾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防空预警系统。
为有效探测解放军战斗机、攻击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等空中目标,及早获得预警信息,赢得更长的拦截反应时间和民防疏散时间,台湾已构建起一个由陆基雷达、空军“强网”系统和海军观通系统组成的立体配置,远、中、近程探测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预警系统。
台军预警系统中的陆基雷达多为西方现役防空作战的主力雷达,台湾的陆基雷达主要有相控阵雷达、远程防空预警雷达、低空监视雷达和车载野战相控阵雷达。
台湾也研制出了一些较为先进的雷达,如“长白”相控阵雷达。
据称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陆基雷达之一,“长白”雷达对低空飞行目标探测距离为30千米,对在2万米高空飞行目标探测距离为450千米,对外宣称它可提供约5分钟的预警时间。
台湾中山科学院还研制出了车载野战相控阵雷达,2001年装备台军,其搜索距离45千米,可跟踪64个目标(最多可达128个目标),能为作战部队提供近实时信息。
台军装备的AN/FPS-117远程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范围为9-370千米,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力强,具有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
台湾岛西中部是台军雷达情报网的主要方向。
目前台湾已在这个方向建有40多个雷达站,共部署雷达100多部。
台湾空军的“强网”系统主要由21个防空雷达站、l0个海基雷达站和E-2T 预警机组成。
1995年11月,台空军成立了空中预警机部队,目前已拥有4架E-2T预警机和2架E-2K预警机。
LTE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技术白皮书_2016
![LTE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技术白皮书_2016](https://img.taocdn.com/s3/m/ea3469c2b9f3f90f76c61b4e.png)
目录
1 宽带集群发展概述 ................................................................ 1 1.1 集群宽带化发展趋势 .......................................................... 1 1.2 宽带集群 B-TrunC 技术特征 .................................................... 2
前言
发布《LTE 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技术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宽 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在宽带集群通信技术上的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公共安全、政务、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用户在 传统的语音集群基础上,对于宽带无线数据业务、多媒体集群调度的需求极 为迫切。LTE 以其技术和产业优势成为无线专网宽带技术的选择,基于 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技术也成为全球无线专网发展共识。我国率先开展了基于 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 B-TrunC 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立足自主创新,紧密联系行业 应用需求,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目前 B-TrunC 一阶段行业标准已经正式发 布,并成为 ITU 推荐的首个公共保护和救灾(PPDR)的宽带集群空中接口标 准。随着工信部发布了宽带数字集群专网频率规划,B-TrunC 获得 1.4GHz 和 1.8GHz 频段的政策支持。目前 B-TrunC 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 政务、交通、能源等行业。
3.1 本地组网架构 ................................................................ 8 3.2 漫游组网架构 ............................................................... 11 4 宽带集群 B-TrunC 业务功能和性能 ................................................ 13 4.1 业务功能和要求 ............................................................. 13 4.1.1 宽带数据和集群业务并发 .................................................... 13 4.1.2 集群语音业务功能 .......................................................... 15 4.1.3 集群多媒体业务功能 ........................................................ 16 4.1.4 集群数据业务功能 .......................................................... 19 4.1.5 集群补充业务功能 .......................................................... 20 4.2 宽带集群 B-TrunC 业务性能要求 ............................................... 23 5 宽带集群 B-TrunC 关键技术 ...................................................... 24 5.1 高频谱效率的空中接口单小区组播技术 ......................................... 24 5.1.1 空中接口集群组播技术概述 .................................................. 24 5.1.2 MAC 层的集群增强 ......................................................... 25 5.1.3 物理层的集群增强 .......................................................... 27 5.1.4 RRC 层的集群增强 .......................................................... 28 5.2 低时延高可靠的专业级集群呼叫控制 ........................................... 28 5.3 面向行业应用开放的调度业务 ................................................. 33 5.4 多维优先级保障机制 ......................................................... 33 6 宽带集群 B-TrunC 工作频段 ...................................................... 35
台湾空军电子对抗装备发展综述
![台湾空军电子对抗装备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c52f0e16fc700aba68fc09.png)
雷 达 与 电子 战 2 0 0 3 年第 4期 4 1
维普资讯
雷 达与 电子战
空 中预警雷达 配合工作 ,其功 能相得 益彰 。如果载机沿 台湾 岛周围飞行 ,其有效侦 测范围 北 可 至 韩 国济 州 岛 、 日本 鹿 儿 岛 ,西 可 至 大 陆 的 武 汉 、梧 州 ,南 可 达 菲 律 宾 的 马 尼 拉 。
台 湾 空 军 电子 对 抗 装干 扰 吊舱 ,主 要 干 扰 机 载 雷 达 的 X波 段 ,干 扰 频 率 8 0 0 0  ̄1 2 5 0 0兆 赫 ;A N / A L E 一 3 2 型 箔 条 投 放 干 扰 器 ,美 伦 迪 公 司制 造 ,可 外 挂 于 各 型 飞机 ,干 扰 总 容 量 为 5 4 0包 ,投 放 器 中装 有 计 算 机 、显 示 器 和 时 间 间 隔控 制 器 ,可 控 制 箔 条 的投 放 速 度 和 数 量 ,主要 干 扰 地 面
内即消失 。
3台湾 空 军 电子 对抗 装 备 的特 点
近 年 来 , 台军 在 美 国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电子 战 能 力 迅 速 提 高 。但 台 军 电子 战 装 备 品种 不 够 齐 全 ,发 展 也 不 平 衡 ,还 存 在 着 一 些 “ 软肋 ”。其主要特 点是:
・
反 辐 射 武 器 缺 乏 。“ 最好 的防御是进攻 ” 。台军 已经 认 识 到 这 一 点 ,正 在 积 极 购 买或
自行 研 制 反 辐 射 导 弹 或 反辐 射 无 人 机 , 以提 高对 地 和 对 舰 电 子 系 统 的 精 确 打 击 能 力 。台湾
中 山科 学研 究 院 已研 制 出 反 辐 射 导 弹 的 导 引 头 ,但 体 积 大 ,距 实 用 还 有 一 段 距 离 。
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探析
![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6d5d9ecaaedd3382c4d3ed.png)
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探析作者:郭凤宇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18期郭凤宇(中国人民解放军61651部队,中国北京 100094)【摘要】简要地介绍了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台军;后勤;信息化作者简介:郭凤宇(1965—),男,中国人民解放军61651部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1 台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1.1 发展历程为实现“精确管理、快速支援、有效管控”的后勤建设目标,台军利用岛内的信息技术优势,在物资、医疗、运输、财务保障方面,持续开发信息系统和装备,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上世纪末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各军兵种依靠岛内科研机构开发各自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如八十年代初期,台湾海军研发的服装应用系统,九十年代末期,台国防部开发的军费预算执行系统及台中科院开发的远距离医疗会诊系统等。
二是本世纪初期,台军在深入研究几场近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后意识到,各自独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不适应一体化作战保障,于是借鉴美军经验,开始对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这一时期台岛内光缆系统、固定数字微波系统和卫星系统建设完成,也为信息系统整合提供了基础平台。
例如,为满足未来扁平化后勤指挥机构和地区支援体系的建设需求,台军顺应补保概念与作业流程的改变,开始着手整合各军兵种补保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联合后勤信息系统,并同步完善地区混合仓储设施,使各军兵种所属部队都能通过本信息系统就近获得所需的补给品。
在整合过程中,台军注重保留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对于可直接使用的软件系统,全盘移植或修改后移植到新系统中使用,减少了后期研发费用。
三是近十年来,台军因受到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理念的影响,形成了军队后勤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思路,在后勤指挥、战场支援、安全防护方面,建立了一个运行高效的防御作战后勤信息支援体系,并且以联合后勤信息系统为中心,各军兵种后勤信息系统为支点,构成后勤保障体系,实现了军队后勤联合保障,后勤管理信息集中管控、按需使用和实时防护的建设目标。
中国台湾网络战能力分析
![中国台湾网络战能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3fe81c227916888486d7e9.png)
中国台湾网络战能力分析近年来,台湾当局投入巨资组建网络部队,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900亿元新台币、约合22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打造网络部队,这些钱占未来5年台军总预算的11.9%。
根据《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02期,刘雷与马双骏所著《值得关注的台军网络战能力建设》一文中描述,台湾网络部队组成、训练、攻击手段以及网络防护情况如下:1)台湾网络战部队目前,台湾的网络情报系统有三个,包括所谓“老虎部队”、“国安局”和“军情局”等的三个系统,他们的主要目标都是大陆。
所谓“老虎小组”成立于2001年7月,是台湾军方下属的网络战部队,主要承担网络战任务。
“老虎部队”在规模与编制上直属于台军参谋本部,其组成人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原“国防部通资局”里从事相关信息任务的军官,二是陆海空三军中的网络高手,三是来自民间的“超级黑客”。
这些组员在加入“老虎部队”前即对病毒技术、网络技术、黑客攻击技术等方面颇为精通,擅长加密解密、查找漏洞、远程控制、瘫痪网络,加入“老虎部队”后更是着重研练针对网络战的攻防技术。
目前,“老虎部队”担负的任务主要有:监控大陆各类网站,侦测记录其漏洞及修补情况,作为战时的技术储备;非法潜入相关网站,尤其是军事网站,收集刺探各种机密信息与情报;开发和储备军用计算机病毒,以备需要时发动大规模病毒攻击;对己方军、民信息网络进行防护,防止遭受攻击及机密信息外泄。
通过多年苦心经营,“老虎部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战攻防能力;而所谓的“国安局”和“军情局”则是属于情报机构,着重于情报搜集,其中有很多人是招募的民间网络“黑客”。
除“老虎部队”外,台军还组建有一个专门研究大陆通信网络连接的小组,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技术手段侦测大陆军用网络和民用网络的分布和部署,以便在需要时通过开放的民用网络攻击大陆军用网络和截击在民用网络上传送的军用数据。
另外,台军还组建了一个“信息战专家研究组”,着重研究大陆电信IP电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攻击性,目的是使台军网络战部队可以在战时通过互联网对大陆电信网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进行控制和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网"的防空雷达共有15处,其中大汉山雷达站和乐山雷达站都是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但地面的侦搜范围涵盖面易受地形限制,也不易侦察到贴海面超低空掠过的飞机,因此,仍存在着雷达"死角"。
从美国采购的4架E一2T空中预警机,对于加强防空侦搜能力,避免出现死角,争取防空预警时间提供了可能。目前这批预警机已和"强网"连线,为台湾将争取了更多的防空预警时间;侦搜战机活动,也由原先的250里扩大到数倍。
"强网"自动系统于1984年开始建立,以取代先前的"天网"系统。"强网"系统的指挥仪是彩色的AMD/44型,全套系统由美国休斯公司承包;但与旧的"天网"系统比较,其电脑记忆容量为"天网"的5倍,处理速度为60倍,处理能量为一倍半,连接的雷达阵地15个,导弹阵地也增加一倍。
"强网"系统有三个任务,即是空情监视、目标鉴别和武器管制。以空情监视而言,"强网"负责台湾防区及中国大陆沿海250海里范围的空中目标监视侦察。它以电脑大荧幕显示为主,人工标示板为辅,确保防空作战指挥管制台连续工作24小时分秒不间断。
空军战术管制中心,有56台指挥仪,分为上、中、下三排,包括拦截管制席,导弹管制席和防炮管制席。空情监视和目标鉴别,都由拦管席负责。此外,战管中心还有大陆战机活动标示板、导弹接战区及战备善标示板等。
据报道,台湾空军现正进行"强网"第二阶段计划,主要任务是建立台湾未来防空的第二代兵力。包括天弓导弹阵地、"爱国者导弹"阵地,以及IDF战机和F-16及法国"幻影"战机等。担任防空任务的战机和导弹基地也全部纳入系统。
空军战管中心直属空军作战司令部,作距司令部高作战司令和副司令。他们要轮流进洞坐镇,以处置突发情况;战时,则由作战司令下达第一枚导弹发射的命令。
"强网"系统简介
台岛地域狭小,无回旋余地,且与大陆仅一海之隔,战斗机8~10分钟即可临空。因此,台湾空军认为,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获取情报至关重要。台湾空军总司令曾指出:"目前的优先工作就是加强情报的收集,来争取足够的预警时间。"台湾空军以监视北起舟山群岛、南至南澎列岛中、高空目标,掌握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各种空中目标为原则,努力加强战管雷达部队的建设,积极换装三坐雷达,改建"天网"半自动指挥系统,新建"强网"全自动指挥系统,实现指挥全自动化,并引进了空中预警飞机,企图从根本上提高预警能力。
由于"强网"间断,故"强网"的安全系统和紧急待命系统也至为重要。"强网"有三套中央系统,此外,尚有数套柴油发电机,万一电力遭破坏,"强网"仍可运作并可长期担任战备。
目前,台湾空军已购买了AN/TPS一43、59和AN/UPS一300、750等多种新型雷达,加上E一2T预警机装备部队,有效预警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于90年代建成代号为"强网"的全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加上1995年全部交付的4架E一2T型空中预警控制飞机,将构成2000年前后的主要防空CI系统,"强网"指挥中心设在台北贡关山地下指挥司令部中,在澎湖、花莲、屏东、高雄等处设有5个分指挥中心,在台、澎、金、马地区设16个联络雷达站。"强网"系统所装备的雷达具有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先进水平,其主要型号包括美制FPS一117、HADR(HR一3000)等型雷达。此外,在通信方面,台湾军队共有5个有线通信枢纽站、3套微波通信网、2套共有微波通信网和4座卫星地面站。
为了加强预警探测能力,台湾空军向美国购买了4架E一2T空中预警机和1架EC一130H型电子战飞机,于1995年11月组建"空中预警电战队",隶属台南的75空中管制中队,并准备在澎湖建立空中预警机基地。
台湾空军的飞行部队每天出动各型飞机40余架次实施海峡空中警戒巡逻,雷达、技术侦察部队也保持不间断地侦察监视,以远程警戒雷达和三坐标战术跟踪雷达为骨干,组成了一个多层次、较严密的对空警戒网。
据空军作战司令部官员表示,8月17日及21日,马祖地区发现不明光点,空军误以为是"大陆战机"。回报后"强网"战略中心立即加强观测,并查询所属相关雷达阵地,各雷达阵地都未发现。战略中心便认为该不日月光点不是"真实目标"。后来,参谋本部又派专案小组前往调查,根据目击人员的证词,再参考"友好国家"所提供的情报,判断"不明光点"并非战机或任何航空器,这才使"大陆战机"飞临马祖的传闻得以平息。
"强网"系统是台湾空军的作战管制中心,是台湾空防与制空的神经中枢,香港《亚洲周刊》发表《台湾空军神经中枢揭密》披露了其中的内情。
"强网"系统属于
台湾空军作战管制中心。强网系统的指挥中枢位于台北市公馆的山洞内,即空军作战管制中心(AACC)。该系统有三套主电脑,并通过56台管制指挥仪,连接15处空军雷达阵地、参谋本部战情中心、海军作战中心(代号"大成计划",位于台北近郊大直山内)、陆军导弹阵地、空军防炮作战中心、民航管制中心、空军各飞行基地,形成指挥、管制、通讯、情报等指、管、通、情作业系统。
台湾空军预警探测系统包括13个固定雷达站和3个机支雷达分队,主要装备的雷达型号有:FPS一8、33、36、37、89、90、110B以及TBS一43等。1991年在台北、台东、绿岛新建了三个雷达阵地,并为马公、乐山等雷达站换装了从美国引进的AN/TBS一43、GE一592三座雷达和法制的先进雷达。此外,台湾海军共有6个雷达分队、41个雷达站,装备了台湾自行研制的CS/USP一60(C)和CXS/UPS一200(C)等型雷达。这样,环岛雷达网已形成。这个雷达网有防空警戒与引导雷达20多个站、海防雷达41个站。
在大陆战机活动标示板上,将台海对面大陆机场区分"澄海区"、"中区"、"南区"、"路侨区",起飞批数的架次,均另详细记载。
至于武器管制任务,由于导弹只要发射,便"一去不回头",因此空中遇有情况拦截管制都下令由战机起飞,导弹发射部队则按照接战程序完成待命状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