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中医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是一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并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着眼于发现和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然后根据个体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以及修复肝脏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辨证施治中的肝气郁结类型肝气郁结是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机不畅,以及气滞血瘀,进而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

针对肝气郁结的病机,中医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柴胡、香附等药物的使用。

2. 辨证施治中的脾胃湿热型湿热是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病机。

湿热蕴结可引起脾胃失调,消化功能减弱,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及代谢,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针对脾胃湿热的病机,中医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黄连、黄芩等药物的使用。

3. 辨证施治中的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是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较为常见的证候类型。

肝肾阴虚可导致阴虚火旺,引起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针对肝肾阴虚的病机,中医可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生地、山药等药物的使用。

二、中医药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中药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包括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抗病毒等。

1. 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人体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从而减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6 灵 芝 : 芝 是 我 国传 统 的 名 贵 中 药 材 , 代 医 学 研 究 发 现 . 灵 现 它 具 有 抗 癌 、 爱 滋 病 、 衰 老 等 各 方 面 的 作 用 。在 李 文 斌 、 抗 抗 赵
红 宇 的 实 验 中 证 明 , 壁 灵 芝 孢 子 粉 有 明 显 减 少 肝 脏 胶 原 沉 破

积 , 低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p T F 1 、 属 蛋 白酶 抑 制 因 子 一1 降 1(G —p )金 (1 P一1 的 表 达 , 而 抑 制 肝 纤 维 化 的 形 成 。 陈 洁 、 杨 娟 ,M I ) 从 史 等 _发 现 灵 芝 中 的三 萜 成 分 能 通 过 抑 制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1mR A 9 J 3 N 1
几 年 来 中药 抗 肝 纤 维 化 的 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1 单 昧 中药 的 治 疗 11 苦碟子 : 科 男 、 宁等_给 C L . 郭 钱 3 C 4和 酒 精 复 合 诱 导 肝 纤 维 化 大 鼠不 同剂 量 的苦 碟 子 注 射 液 , 果 表 明 苦 碟 子 注射 液 有 结 显 著 降 低 谷 一丙 转 氨 酶 ( L )、 一草 转 氨 酶 ( S )、 脯 氨 酸 AT 谷 AT 羟


血 清球 蛋 白 ( L ) 含 量 ( < 0 0 ) , 高 血 清 中 的 总 蛋 白 GB的 P .1 升 ( P 白 蛋 白 ( l) 量 和 A / T )、 Ab含 G的 比值 ( < .1 ; 低 肝 组 织 P 0 O )降 中丙 二 醛 ( D ) M A 的水 平 和 羟 脯 氨 酸 ( y ) 量 ( <0 O ) , H p含 P . 1 亦 能 升 高 肝 组 织 中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 D) 活 性 和 谷 胱 甘 肽 过 O 的 氧 化 物 酶 ( S — P ) 水平 ( GH x的 P<00 ) .1 。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概述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引起肝组织损伤,导致肝内细胞死亡及纤维化反应的发生。

肝纤维化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减轻和治疗肝纤维化已经成为实现世界肝病防治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对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中西医相结合,利用中药的多向调节作用和西药的针对性治疗作用,在治疗肝纤维化的同时也降低毒副作用,避免治疗的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过多的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肝纤维化是因血瘀肝郁所致,以肝脾肾三脏为主要治疗对象,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西医则主要采用肝脏保护剂、干扰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

下面将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中式针灸中式针灸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针刺人体经络,使病人的肝脏得到良好的调节和保护。

针灸能够增强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

临床研究表明,中式针灸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减轻肝纤维化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无不良反应。

2. 中药口服服用中药口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

通过口服中药,可以有效调节病人体内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例如草珊瑚、榆叶梅、柴胡等常用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肝气郁结的情况。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口服能够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无不良反应。

3. 中西医结合膳食调理中西医结合膳食调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法。

膳食调理是指通过改变病人的饮食结构和食物种类,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病人的活动能力、代谢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提高肝细胞的修复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肝纤维化患者的膳食调理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食材和饮食方式。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13期2020年5月No.13May ,2020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摘要:自19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创立肝纤维化的理论后,肝纤维化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从单药治疗肝纤维化发展到多方案、多角度治疗肝纤维化,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从中药方剂、中成药及中药单药等角度分析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进展,总结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规律和特点:1.多数复方以活血化瘀、泄浊通络为基础,重视补益扶正之法,同时关注调补脏腑;2.中成药数量较多,剂型丰富,在临床运用中通常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纤维化;3.中药单药研究逐渐转向细胞及分子层面,其抗纤维化机制主要与抗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HSC )活化与增殖、保护肝细胞及抗炎等作用相关。

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肝纤维化;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孙霞(句容市中医院,江苏句容212400)基金项目: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名称:基于Hedgehog 信号通路研究健脾化浊通络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效应机制;项目编号:SH2018087。

作者简介:孙霞(1985—),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医消化病学。

0引言自19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创立肝纤维化的理论后,肝纤维化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现代医学认为,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1],其本质是机体对肝脏的慢性肝损伤做出的修复反应[2],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站,影响着肝病患者的预后。

因此,在整个肝病的发展过程中,阻止或者缓解肝纤维化的发展,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临床上没有公认针对肝纤维化的西医有效治疗方法,大多从阻止星形细胞的活化角度来抗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并且经历了经验总结、实验探索和循证医学研究等阶段[3]。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地区。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发区,2006年卫生部关于全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达7.18%,总数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

在乙肝病毒导致肝硬化的过程中,将有一个慢性的过程,那就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

然而,肝纤维化是可逆的,早期进行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纤维化,可减少肝硬化的发生而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有效地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防治肝硬化、肝癌就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临床仍缺乏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近十多年来,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与临床应用,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示出较为有效的治疗,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近年已成为国内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由较成熟的实验研究转向临床研究,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主要综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代表文献,总结其成果,分析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药更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病因病机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无肝纤维化一词,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但参考古代医籍其具有“癥积”、“胁痛”、“瘀血”等病证的特征,可分属“黄疸”、“胁痛”、“积聚”、“臌胀”、“肝积”等病证范畴。

肝纤维化中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中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疗法近年来,肝纤维化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重视。

既有数量惊人的肝炎后肝纤维化问题,也有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的酒精性肝纤维化问题,还有传统的血吸虫病卷土重来造成的肝纤维化问题。

肝纤维化的形成以细胞外基质增加为特征,其实质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胶原在肝内过量沉积所致,血清学上表现为ha,pciii等水平升高。

临床上可见患者肝脾肿大、面红、蜘蛛痣、肝掌、面色晦黯及舌质青紫或有瘀斑;在祖国医学属于胁痛、积聚或臌胀等范畴。

用西药治疗肝纤维化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寻找合适的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成为近几年来的热点。

哪些药能治疗肝纤维化?用药配伍和疗程怎样?各药的疗效如何?这些都需要探索和研究,也是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关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相关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1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肝炎后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疾病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药疗法的方案也多种多样,有的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病期及不同证候,辨证施治给予不同组方;有的一方通用或一方为主辅以成分适当加减;有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里选择几例简单介绍之。

1.1 标本兼顾辨证施治周信有教授[1]在肝炎后肝纤维化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反对墨守一方一法。

他认为肝炎后肝纤维化,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复感邪毒,内外合因,导致乙肝发生;乙肝迁延不愈,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络阻塞,导致血淤肝硬,引起臌胀和癥积。

而胁下癥积、瘀血不行又可阻碍气机,导致新血不生,成为促进气血虚损的因素,如此则形成“虚”与“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特点。

在肝功能代偿期,辨证为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治疗上既要采用活血祛瘀,也要疏肝理气及健脾益气。

处方:虎杖、茵陈、板蓝根、半枝莲、仙茅、仙鹤草、淫羊藿、党参、白术、黄芪、赤芍、皮参、莪术、鳖甲、枳实各20 g,制附片、砂仁各9 g。

水煎2次和均分3次口服。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 进展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 进展

活化
静止型HSC 活化型HSC
Gressner AM. J. Cell. Mol. Med. 2006, 10: 76-99
肝脏纤维化是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
ECM降解
ECM合成
ECM降解
ECM合成
正常肝组织
肝纤维化肝组织
现有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 影像学 (BUS/CT/ MRI)
血清标志物

西医 (实验和量度)






西方古代医学起源于古希腊,理论内容错误,被摒弃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 转变 1543年,维萨里发表西医解剖学研究《人体构造论》,建 立了人体解剖学。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 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 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 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 牛痘接种的发明,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人 们的重视
中医四大经典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
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
伤寒杂病论 难经 黄帝内经
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天人合一思想,确立了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 中医发展的理论基 础和源泉。
中医理论 (经验和哲学)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 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 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 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辨证论治 诊断手段:四诊 治疗手段:中药、针灸、火罐等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其特点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其特点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其特点肝纤维化(LF)是各种慢性肝损伤所导致的肝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肝脏细胞外基质合成过多和(或)降解不足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发展可致肝硬化。

中医在认识、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临床疗效确切,近年来成为医疗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不论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均已取得可观的成果,现就其近年来临床治疗研究情况及特点概述如下:1 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肝纤维化中医药的治疗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在众多中草药中,对LF治疗发挥关键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均取得了较大成果。

1.1 汉防己甲素提取于粉防己根,其可通过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抑制HSC增殖和瘦素的分泌[1],促进HSC凋亡等,抑制LF的发展。

1.2 甘草甜素具有抗炎、降酶、抗病毒等功能,能够抑制HSC激活,抑制LF 大鼠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降低胶原产生[2],改善肝脂肪变和LF。

1.3 水飞蓟素其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RNA合成,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抑制HS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抑制胆汁性LF大鼠肝内胶原沉积。

1.4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I型前胶原mRNA 表达,以及HA、Ⅲ型前胶原、LN的分泌,对DMN诱导的LF及CCl4诱导的大鼠LF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3]。

1.5 丹参刘平等[4]研究表明丹参能够降低Ⅰ、Ⅲ型前胶原表达水平,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具有肝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促进已形成的肝胶原纤维降解和重吸收。

1.6 阿魏酸钠系当归中有抗血栓作用的成分之一,黄瑾等[5]研究证实:阿魏酸钠在体外对大鼠HSC-T6增殖及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肝脏胶原纤维合成与沉积。

1.7 川芎嗪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抑制大鼠HSC增殖活化;清除自由基,在体内外均具有抗LF的作用[6]。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关键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

阻止或延缓HF的发生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抗HF药物。

由于HF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单一环节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给抗HF的中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多途径、多靶位、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在抗HF方面显示了独有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HF的实验研究作一概述。

1 减轻肝细胞炎症HF是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

高氏等[1]采用CCl4诱导大鼠HF,以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组。

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得到改善。

吴氏等[2]研究表明,抗肝纤1号方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CCl4致HF小鼠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脯氨酸(Hyp)含量。

张氏等[3]研究发现,三七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性HF大鼠血清ALT、HA、LN、Hyp,使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

2 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HF的始动环节。

肝细胞增殖在慢性肝病中对维持肝功能起重要作用,且与其预后直接相关。

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细胞损害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的病 理 因素 。外 感湿 热之 邪 或感染 疫 毒饮 酒过 度酿 生湿 热 ,
根等 中药 组成 , 软坚散 结 、 瘀解 毒 、 有 化 益气 养 阴 的功 效 , 系
解放 军 第 3 2医 院研 制 的治疗 乙型 病毒 性 肝炎 肝 纤维 化 的 0 药物 , 目前 临床 上广 泛应 用 , 有较 好 的疗 效 。其 作用 机 制 具
民等 l 3 认为, 肝硬化以血瘀为先 ,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使
肝脏 血行 通 畅 , 血化 除 则血行 更 畅 , 瘀 血行 则瘀 物无 所 留 。
因素长期慢性 刺激肝 脏引起 炎症而形 成的 。为大多数 慢性肝 病所 共有 的病 理特征 , 也是慢性 肝炎 、 肝硬化进 一步发 展 、 恶
肝硬 化 。肝纤 维化是 一种主动 进展 的 、可逆 的基 质代谢 失衡
坚 活血化 瘀法 、 清热 利湿 化瘀 法 、 活 血化法 瘀 等 。 为 益气 刘
和肝脏结缔组织重构的过程 , 由肝炎病毒 、 酒精 、 药物与毒物 、
血 吸虫 、 代谢 和遗传 、 胆汁淤 积 、 自身 免疫性肝 病等各种 损伤
羁 留不去 , 加情 志 不遂 等 因素 , 再 渐致 肝 、 、 功能失 调 , 脾 肾 气血 、 津液 搏结 ,以致 气滞 血瘀 , 津液 涩滞 , 络瘀 阻发 为 肝
能指 标 G、 一球蛋 白的改善 治疗 前后 有 显著 差异 ,对肝纤
验研 究转 向临床研究 。本文就 近几年来 中医药 治疗肝纤 维化
的临床研究进 展作一综 述 。
1 病 因病机
维化 指标 H 、 I C Pl 、N 的改善 治疗前 后 均有显 著性 A V — 、 IP L l
【 关键词 】 肝纤维化

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肝脏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和沉积,导致肝功能受损。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中药作为一种综合调节机体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如黄连、丹参、茵陈、黄芪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二、中药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和活性,减少Smad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可以抑制TGF-β的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三、中药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例如,丹参中的丹参酮可以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四、中药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

例如,茵陈中的茵陈素可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五、中药对肝纤维化的综合调节作用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单一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综合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更强的抗纤维化作用。

中药的综合调节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六、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进展

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进展
[ 员远 ] 的单味中药。赖文芳等 总结近年来医家对丹参
[ 圆圆 ] 生 自拟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方 ( 柴胡、 白芍、 陈皮、
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主要有 缘 个方面: ①消除炎症, 减少细胞因子释放; 抗脂质过氧化 ② 清除自由基, 损伤; 促进 ③改善肝脏血液循环; ④ 抑制胶原生成, 胶原降解; 干预细胞内信 ⑤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号传导。吴建良和刘成海
[ 怨] 彬 认为, 肝纤维化病位在肝, 各种病因致肝主疏
泄的功能失常, 一方面肝气郁结, 可由气滞引起血 瘀; 另一方面, 肺、 脾、 肾、 三焦等脏腑气化失职, 津 液失于输布, 可酿湿生痰。若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 致脾失健运, 水湿内停, 聚而成痰, 痰气交阻或湿郁 化热, 湿热内盛, 瘀阻脉络, 或湿困日久, 中阳受损, 寒湿阻遏, 气血凝滞, 于是发展为肝纤维化。 综上所 述, 众 医 家 围 绕 湿、 热、 郁、 痰、 瘀、 毒、 虚, 对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持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 “ 正虚血瘀” 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因素得到了各家 的共识。 二、 临床辨证分型 标准。员怨怨猿 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消化系统疾病专 目前, 对于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
[ 员]
维化而言, 湿热郁毒是血络瘀结之因, 瘀血是湿热
[ 苑] 郁毒盘踞之根, 正虚是病变之本。彭勃和闫永彬
认为, 瘀血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 贯穿
[ 愿] 主张 “ 痰瘀” 论, 认为湿热 整个发病过程。关幼波
毒邪未清, 病久而致肝肾阴虚, 湿浊顽痰互结, 胶着 不化, 阻滞血络, 循环反复致肝硬化的发生。齐贺
维化 源园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 体征, 脾肿大 较。临床 疗 效: 显 效 圆苑 例 ( 远苑援 缘豫 ) , 有 效 员园 例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摘要: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行整理概括,总结其研究规律。

提出今后可从从肝纤维化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角度探究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角度对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上进行探索。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治疗;肝积;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并非某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存在于慢性肝病中的代偿性动态病理生理过程。

肝纤维化尚无发现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它主要体现在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肝脏组织结构变异,肝功能失常。

简言之,肝纤维化实质是肝脏损伤后过度修复反应[1],若使其长期存在,则可能演化为肝硬化,从而引发肝癌或门静脉高压等情况,导致机体死亡。

但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阻断或逆转其发生发展对肝硬化的预防与治疗均有关键作用。

严格意义上,肝纤维化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中医并未提出此概念,但由于中医药在控制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显示出其特有亮点,本研究将中医对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做相关综述,以期为临床及进一步科研提供参考。

1 理论研究中医学上虽无“肝纤维化”一词,但对于相关症候的研究由来已久,根据症候归属将其与中医学相联系,深入探源。

早期肝纤维化无明显临床表征,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降低、身体乏力、肝脏区域间歇性疼痛或出现黄疸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肝掌等病症,中医学上常据此肝纤维化归属为“胁痛”“黄疸”“积聚”或“鼓胀”等病症范畴。

一般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肝积”与现代医学的“肝纤维化”最为接近[2]。

1.1 病名研究“肝积”一词最早见与《难经·第五十六难》,云:“肝之积气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痎虐,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已日得之。

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难经》中其他章节还记述了“肝积”的脏腑归属及其病候特征。

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力研究

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力研究

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力研究1. 引言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由于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和脂肪肝等因素引起。

它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并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传统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力,并总结相关的研究成果。

2. 中药的治疗机制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实现:2.1 抗炎作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减轻肝脏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减缓纤维化的进程。

2.2 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氧化应激对肝脏组织的损伤,促进纤维化的逆转。

2.3 促进肝脏修复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加速纤维化区域的再生,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从而改善肝脏的功能。

2.4 调节免疫反应肝纤维化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抑制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减少炎症的发生,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状态。

3. 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3.1 单味中药单味中药是指以一种中药材为主要成分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黄连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可以减轻和逆转肝纤维化的过程。

丹参具有促进肝脏修复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3.2 复方中药复方中药是指将多种中药材进行组方,通过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来治疗肝纤维化。

例如,葛根、茵陈、黄芩等中药材组成的复方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和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可以全面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

4. 中药的临床研究4.1 随机对照试验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

通过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估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4.2 综合评价指标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中,通常采用肝脏病理学评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等客观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并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纤维化是机体对炎症所致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内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及其间质的生态平衡失调与ECM的代谢异常。

而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是具有多思维特点中医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特色,值得我们应该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标签:肝纤维化;中医药;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后,肝脏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致的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病理环节。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脏细胞可导致肝脏细胞坏死、炎症细胞聚集,坏死的肝脏细胞可释放活性氧族、细胞内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等激活肝库普弗细胞。

目前对促进胶原合成的细胞因子、酶的拮抗剂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有人发现肝脏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下降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现今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有:①保护和防止肝损伤,②抗炎,③与细胞因子发生拮抗作用,④阻断胶原的合成,⑤加快胶原的分解,⑥阻碍肝星狀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形成,⑦促使HSC 的凋亡,⑧对基因进行调节和控制,⑨中医药等。

近几年来,对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目前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中医药对肝脏胶原合成及肝功能的作用目前认为,肝内主要有5种胶原分布,Ⅰ、Ⅲ、Ⅳ、Ⅴ、Ⅵ型胶原,肝纤维化时,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加。

胶原的合成、沉积、降解和吸收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抑制胶原合成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陆氏和沈氏[1-2]等发现氧化苦参碱以注射或口服给药都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PⅢNP(Ⅲ型胶原N)等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化形 成和加重 的主要 因素 。湿 热瘀 毒持续存 在 , 又损伤 正气 , 导致脾气 虚 弱 , 肾 阴虚 , 肝 继而 脾 肾 阳虚 , 最终 形 成积 聚、 鼓胀等难治之证 。毒 、 、 、 等病 理 因素相互 滋生 , 瘀 痰 虚 而 表现为“ 湿一热一毒一瘀一虚 ” 的病 理过 程 , 本病属 本虚 标 实
弱, 反复或持续的肝损 伤才是 肝纤 维化形 成和加 重 的关 键 因 素。正如《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 中所说 :正虚邪 实 , “ 气虚血瘀 , 以致 瘀血 阻滞 , 而不去 , 着 凝血 与痰湿 蕴结 , 阻滞血络 而成痞 块” 。湿热疫毒是肝 纤维 化的始 动因 素, 持续 的致 病 因素 , 是
黄 , 有 呕 恶 , 便 溏 薄 或 结 , 暮 足 胫 微 肿 , 暗 红 , 舌 质 或 大 入 舌 或
肝纤维化是 由于肝脏持续性地损 伤使 肝脏 中细胞 外基质 ( C 尤其是胶原的过量沉积 , E M) 它不是一个独立 的疾病 , 而是 各种慢性肝病 的共 同病理 基础 , 是慢 性肝病 向肝硬 化发 展的
必然 病 理 过 程 。在 国 内导 致 肝 硬 化 的 主要 疾 病 是 乙 型 病 毒 性 肝炎 , 否 终 止 肝 纤 维 化 进 展 或 逆 转 至 正 常 , 治 疗 各 种 慢 性 能 是
之证 , 位在肝 , 脾 、 病 与 肾密 切 相 关 。 2 辨 证 分 型
肝病 的关 键。因此 , 防治肝纤 维化的研究是近年来 中、 西医肝 病临床 与科研 的热 点之一 。白宇宁 等[ 认为 , 1 ] 该病 多属 于积 聚范 畴之 积证 。
1 病 因 病 机 根据 患者 的 临床 表 现 , 见 于 胁 痛 、 瘕 、 聚 、 胀 等 多 可 瘕 积 鼓
不 化 , 滞 血 络 , 环 反 复 而 致 肝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 ) 虚 血 阻 循 4正 瘀 :张 氏 医通 ・ 聚 》 : 积 之 成 也 , 气 不 足 , 后 邪 气 踞 《 积 云 “ 正 而
善太息 , 情志抑郁 或烦躁 , 四肢 倦怠 , 油 , 厌 纳食 减 少 , 面色萎
右死血” 唐智敏等l 从 中西 医病 因 、 , 2 ] 病理 生理 、 要病 因 、 主 临 床特征 、 实验检测等方 而对 肝血瘀 阻与肝 纤维 化 的关 系进行 研究 , 认为无论何种 病因 引起 的肝纤维化 均须 经过 肝血瘀 阻
这 一 共 同 的 致 病 机 理 。( ) 热 疫 毒 :金 匮 要 略 ・ 疽 病 脉 2湿 《 黄 证 并 治 》 :黄 家 所 得 , 湿 得 之 。刘 渡 舟 『 认 为 , 病 的 致 日 “ 从 ” 3 ] 本
肝纤维化现无统一 的 中医辨证 分型标 准 , 临证 当谨 审病 机, 辨证治疗 。耿露芳等 l将 本病 分为肝郁 脾虚 、 6 气滞血瘀 . 瘀热互结 、 肾两虚 4 ; 脾 型 石怀芝l 分 为肝 郁脾虚 、 肾 阳虚 、 7 脾 肝胆湿热 3型 ; 海青 _ 分 为肝 郁脾 虚 、 滞血 瘀 .肝 阴 不 钱 8 气 足 、 虚血 亏、 脾 脾肾两亏 5型 ; 薛博 瑜[ 分为肝郁脾 虚 、 9 _ 湿热 蕴 结、 气滞血瘀 、 热毒瘀 结 、 阴两虚 、 肾阴虚 6型 , 为热 毒 气 肝 认
瘀 结 是 肝 纤 维 化 的 中 心 证 型 。综 上 所 述 , 纤 维 化 可 按 湿 热 肝
种病 证 , 其病因病机为湿 、 、 、 、 、 、 热 毒 瘀 痰 郁 虚作 用于肝 经 , 使
络 脉瘀 阻 , 变 常 涉 及 肝 脾 肾 三 脏 。现 对 本 病 病 因 病 机 的 论 病 述颇多 , 点各有侧重 , 观 一般 包 括 湿 热 、 毒 、 瘀 、 瘀 、 虚 疫 痰 血 正 等 几 个 方 面 。 ( ) 血 瘀 阻 :丹 溪 心 法 ・ 满 》 :胁 痛 … … 1肝 《 痛 日 “
蕴结 、 热毒瘀结 、 滞血瘀 、 气 肝郁 脾虚 、 。 肝 肾阴虚 、 肾 阳虚 等 脾
证 型 进 行 辨 证 论 治 。 常见 证 候 类 型 的辨 证 依 据 【 : 排 列 前 6位 的证 候类 型 , = 对 l
统计其辨证依 据 .除瘀血阻络 、 湿热 中阻未报告具体症状 , 气 滞血瘀 型未报告病 理分 型及分 期状 况外 , 其余各 型均报告 了
临 床 表现 、 象 、 象及 其 与微 观 指 标 的关 系等 , 舌 脉 其结 果 如 下 。 21 肝郁脾虚 . 右胁胀痛 , 肝 脾肿大按之则痛 , 痞腹 胀 , 或 脘
病因子是外界的湿热毒邪 , 外邪滞 阻于肝脏 , 使肝 的疏泄 功能 障碍 , 导致人体气机升 降出入 的活 动失常 , 最终肝脏气 血失调 而发病 。() 3痰瘀交 阻 :丹溪心法 ・ 《 胁痛》 “ 日:胁痛 , 肝火盛 , 十气实 , 有死血 , 有痰流注” 。关幼波『 主张“ I _ 痰瘀” , 为 因 论 认 湿热 毒邪未清 , 久而致肝 。 病 肾阴虚 , 湿浊顽 痰瘀血 互结 , 胶着
而 体 内 正 气 不 足 难 以 御 邪 , 热 疫 毒 留滞 肝 络 血 分 , 络 受 湿 肝 伤 , 邪致瘀 , 毒 血瘀 不化 又助 湿热 , 热 瘀 :0 7 24 (0 0 0 一 O 6 一O 10- 3921)1 06 4
6 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3 卷第 1 00 1 期
肝 纤 维化 的 中医诊 治 进 展
周 金 明
( 南京 中医药 大学 ,江 苏 南京 2 0 2 ) 1 0 9
关 键 词 : 纤 维 化 ; 医诊 治 ; 述 肝 中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2 R 7 . 9 文献标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