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浅谈中美人权观差异
浅谈中美人权观差异周齐力 201001417 一.美国人权观《独立宣言》把“天赋人权”作为其理论核心,因此美国一直认为人权是天生的,绝对的,一味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认为这个世界只存在一个人权标准,即按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确定的标准,因此美国具有一种以自由人权为基础的道德优越感,并希望其他民族分享他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与人权希望“解放全人类”。
九十年代初,美国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认为人权问题在本质上不再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的,因此当一国的人权状况存在问题时,其他国家可以超越该国主权进行直接干涉。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这种干涉,既与美国所理解的自身利益有关,也与这种美国价值观念有密切关联。
美国受人权原则影响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干预主义,例如台湾问题,这显然违背中国一直信奉的大一统价值取向,因此就会十分容易引发中国人对自身心腹之患的担忧,并激活中国人深层的“受害者意识”,形成两国对峙局面。
冷战结束以后,制约美国国际行为的另一极的消失,美国国力的空前膨胀,都使美国的干预得以在世界事务中长驱直入,更使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人权观显示出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人权观中国方面则认为,人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历史性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是一个不断由于被迫失去主权而遭受外族侵凌的国家,这就使中国人对“主权”保持着高度珍视的社会价值理念。
“没有主权就无所谓人权”的观念被中国当代政治家接受。
中国认为主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内政,人权在本质上试主权范围内德事情,因此要维护主权,反对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人近代的苦痛的历史经验使之对“主权”还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理解,认为主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权”。
中国人的集体人权观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强烈的集权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对人们深层的影响力有关。
三.浅谈中美人权问题实质中美两个在人权看法上的分歧,我认为主要是两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水平,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美人权差异及我国人权构建
中美人权差异及我国人权构建近年来,中美就人权问题分歧很大,人权问题也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归根到底,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就是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社会制度差异和价值观差异。
一、中美人权观差异(一)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美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是在移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深厚的封建社会传统,没有专制帝王和封建贵族。
当时,欧洲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正处于全盛时期,作为一个从殖民地脱胎出来的国家,美国从它产生的时刻起就深受古典政治理论的影响。
1258一是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意大利发起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领域掀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运动。
”1260在这场运动中,各国的人本主义者高举人的旗帜,颂扬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
他们宣扬人的自然属性、尊严、人格与价值,使得关于平等、自由、独立的道德主张得以明确和普及。
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如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和政治自由论等。
这些理论和思想对美国的影响比较长远。
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2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强化了人的主体与平等观念,宗教改革还强调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主张信仰自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扬“个人主义”精神。
1261宗教改革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里,信仰宗教的人口占总人数的近91%。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与形势中美关系的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当今的中美形势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国际关注。
经过多年的磨合,中美之间已经建构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即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双方的竞争也会加剧。
相互依存上升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和麻烦,竞争加剧也不必然导致敌对性的冲突。
两国已经发展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企图用冷战时代的敌友思维方式定位美中关系,主观上不是认识贫乏就是迟钝,客观上则会起误导作用。
(一)“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第二类问题涉及中美在安全领域内的关系。
所谓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美均认为,它们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方面,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中国政府明确坚决地支持美国为打击国际恐怖活动采取的各种措施。
中美在反恐领域的合作是互利的。
其二,在朝鲜半岛局势这个东亚地区热点问题上,中美存在共同关注的问题,即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无核化。
朝鲜半岛出现任何变化形势,都会影响到东北亚首要强国和美国之间的彼此干系,甚至引起大国的冲突。
其三是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中美的立场越来越接近。
第三类涉及中国主权与领土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问题。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实力上升,防范中国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亦逐步上升。
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一定能在台海打赢与中国的战争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由于中美之间的彼此依存已经和将继续升高,美国因为台湾问题而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其代价将会越来越大,而且XXX形势将根本改变,美国目前的亚太平安战略将彻底改变。
保证台湾地区稳定的最重要条件,是中美之间的政治干系和军事互信,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系于中美干系的稳定。
第四类问题是以人权问题为首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斗争,它一直严重制约着中美干系的改善,在深层次上影响中美干系的各个方面。
中美关系分析调研报告
中美关系分析调研报告中美关系分析调研报告摘要: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全球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中美关系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并提出建议,以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中美关系现状: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贸易争端、军事竞争、人权问题等都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中美关系问题:1.贸易问题: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对两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负面影响。
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实现互利共赢。
2.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重叠日益突出,导致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
双方应加强沟通和合作,构建稳定的地区秩序。
3.军事对抗:中美在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两国和世界和平都构成了威胁。
应加强军事交流和信任,避免误判和冲突。
4.人权问题: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这成为两国关系的一大矛盾点。
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议。
三、中美关系趋势:1.竞合关系:中美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未来中美关系将更加趋向于竞合,两国应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合作共赢。
2.多边主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美都需要加强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和参与,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
3.信任建设:中美双方应加强互信,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
通过高层对话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四、建议:1.加强对话和沟通:中美双方应加强高层对话和战略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解决分歧和问题。
2.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3.加强军事交流和信任建设:中美应加强在军事领域的交流,增进相互信任,避免误判和冲突。
4.人文交流和合作:中美应加强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
论文中美关系的认识
论文中美关系的认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各种国际问题的浮现,中美关系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此话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公民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剖析各种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1. 中美关系的历史中美两国的历史始于19世纪末,最初是战略利益的博弈和贸易往来。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两国陷入了冷战的泥潭。
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美国恢复了交往。
此后,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伙伴之一。
2. 中美关系的现状近年来,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变革。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经济衰退的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利益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然而,这种扩张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显著的挑战是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人权问题以及领土争端。
此外,美国还在中国的周边加强了军事部署、对中国进行核心技术和商业领域的封锁和打击,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3.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可以归咎于以下方面:(1)贸易问题: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实行了贸易制裁和打压,而中国则一直在积极寻求自我发展和优化贸易结构。
双方的贸易争端,对双方的经济和国际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
(2)安全问题: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布局,试图遏制中国的影响力。
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两国的立场也格格不入,可能引发战争风险。
(3)人权问题: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矛盾之一。
在此问题上,中美两国立场存在很大分歧,尤其是对于西藏和香港的问题上。
(4)ideology: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有很大差异,中美对于民主自由、人权问题和互联网管制等问题存在分歧。
(5)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两国在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当代中美人权观的冲突
多 是 最 低 最 起 码 的 人 权 .而公 民 和政 治 权 人权观 承认生存权是最基本 的人 权, 而且 , 们 认 为 , 存 权 是 享 有其 他人 权 的 前 提 和基 础 , 我 生 生 存 权 不 仅 是 个 人 保 护 自己 生命 的权 利 。更 是 一 个 民族 一 个 国 家生存下 去的权利 , 果没有生存 权 , 本谈 不上其他人权 。 如 根 对 于 这 一 点 ,中 国人 民是 深 有 体 会 的 。为 了最 基 本 的 生 存 权 利 , 国人 民进 行 了不 屈 不 挠 的 国家 独立 和人 民解 放 战 争 , 中 直 至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成 立 , 民 的 生存 权 才 有 了最 基 本 的保 障 。 人 试 想 一 下 , 果 人 们 整 天 饥 不 择 食 、 不 择 衣 , 么 再 多 的 人 如 寒 那 权 也 只 是 一 句 空话 , 有 任何 的 实 际 意义 。其 实 , 国的 生 存 没 中 权 也 是 对 中 国 血 泪史 的深 刻 阐述 。 对 美 国的 高 谈 阔论 , 们 针 我
思政 探讨
对 州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 当代 中美人权观 的冲突
金 晓艳 孟 宁
中国 石 油 大 学 ( 东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华
摘要 : 人权 , 名思义 , 顾 就是作为 主体 的人应 享有的各 项 权利 。但是 , 由于 东西方的社会制度 、 政治 、 经济、 文化等 方面 的差异 ,使得 东西方 国家对人权的具体 内容有 着不 同的见解 和分歧 , 尤其是 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国家 , 一直在人权 问题 上 与我 国发 生摩擦 ,进而导致两 国的 关系总是 处于跌 宕起伏 的状 态之 中。 文将从 四个方 面, 本 利用辩证 法的有关原理对 中 关人权观进行分析 , 图找 出中关人权观差异 的根 源所在 , 试 从 而 为 两 国 关 系 的改 善 提 供 借 鉴 。 关键词 : 人权观 冲突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中关关 系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黄英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人权问题是90年代以来困扰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到70年代中期,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并没有占据突出的位置.卡特政府为了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明确地将人权问题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美国把"人权外交"的矛头转向中国,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黄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1.5
【相关文献】
1.浅谈人权问题与中美关系 [J], 杨微;
2.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J], 夏旭东;于晓蔚
3.对中美关系中“人权问题”的思考 [J], 周瑞华
4.对中美关系中“人权问题”的思考 [J], 周瑞华
5.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分歧与斗争 [J], 张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当今美国一跃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军事地位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军事飞速发展,在世界各国中的影响力也来日趋强大。
中国自然而然的更渴望获得大国应有的权利,随之伴来的自然会是美国独霸的破裂,单边计划的破产,因此中美关系冲突也日益升级。
然而,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又必须在经济上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和世界经济的欣欣向荣。
此外,在对待核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也必须互相合作,才能使世界形势稳定。
综上,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充分地体现出矛盾的同一性,以下将更加详细的分析中美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同一性。
中美关系之间的矛盾:(一) 人权问题。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必定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
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二)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贸易逆差国。
美方认为, 这种贸易不平衡状况,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
就此美国政府曾动用超级301 条款,扬言在限期内如达不成协议,就要对中国输美的106 种商品加征100%的关税。
中国也曾提出反报复措施。
后经双方努力,虽达成了协议,未发生贸易战,但反映了美方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敏感程度。
(三)台湾、西藏等主权问题。
台湾、西藏等主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一直潜伏着引发中美冲突的危险。
(1)台湾问题。
自1972 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就奉行一种“双轨政策”,即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又始终将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来对待。
浅析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及解决方法
人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一般认为, 人权是人依据 其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享有和应该享有的权利, 并受社会经 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 马克思曾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过社 “ 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虽
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 化程度的制约, 人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制约。 但是, 从总体 上看,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的历程。 在
维普资讯
第 5期 ( 总第 5 ) 4期
20 年 9 06 月
山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S a x do & TV iest o r a h n iRa i o Unv riy
NO. 5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人权问题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就像有些 学者提到的那样, 改革开放后, 一个强大的中国对美国称霸 世界的目标构成了最大的障碍。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的新的世界环境下, 美国只能采用隐晦于旧殖民主义的方式 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人权问题便成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冠 冕堂皇的借口。 其次, 提出中国人权有问题是为了向中国输
学 院 ,研 究 生 。
・
值观原则。 因此, 美国不仅想在政治上把中国纳入西方世界 的体系之中, 而且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也要求中国完 全接受。 因而 “ 人权牌” 成为美国想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控
制中国的隐秘手段。 最后, 中国的人权问题的提出是美国为 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 二战后, 美国始终推行着称 霸世界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 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
因此 , 当前中美两国的人权斗争, 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 利益的竞争。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 便决定了人权 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不可能短期内完全消失, 而且可能将会长 期存在。
浅谈人权问题与中美关系
综合论坛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间的关系起起伏伏,成因大致可分为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和人权问题。
美国由于其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外交理念以及人权外交已经取得的成果等等因素使得美国在今后还将继续推行人权外交,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仍将存在。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美之间合作领域的扩大,美国需要更加务实地应对和处理中美之间所存在的人权问题的僵局,防止人权问题损害到更加广泛的中美关系。
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可以围绕人权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求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更准确地说,是美国指责中国存在人权问题的人权外交而引发中国对此的反感和反驳乃至反击,可以简约化为“冲击—反应”模式。
一方面,由于美国认为中国存在着侵犯人权的种种行为而对中国的指责;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认为美国的指责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因而对美国的人权外交反感、反驳乃至反击。
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认知上的误读或曲解?这个问题容易解决么?怎么解决?首先,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美国人只关注这些方面?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1994年中国人权报告》为例,以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标准来看,美国对于中国的指责虽有某些夸大和曲解成分,但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中国宪法中虽有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条款,以及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缺乏切实执行法律条文的体制,以致许多侵犯这些人权的行为的发生。
可是,为什么中国并不认为美国的指责是合理的呢?主要是因为美国只是从自己的价值理念来认知和评判中国的人权问题,而且几乎只看不足而没有肯定已经取得的进步。
多数美国人习惯性地把促进民主和促进人权等同起来,于是他们认为,确立和保护人权需要建立一个较负责任的、较信得过的政府,一个较多元化和独立的社会。
民主就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政治责任和社会多元化的制度上。
所以,美国所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也多集中在这些方面,而没有看到和肯定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浅析中美关系
浅析中美关系摘要:在当代国际体系和全球体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中美建交30年多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但是中美关系依然不断高速发展。
2000年以来,中美关系逐渐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越来越多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的合作,在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议题上展开合作,中美关系已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经济、政治制度等原因,两国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分歧,面对分歧,求同存异、建立共识乃是最佳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全球化;金融危机;中美关系的变化2009年I1月,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美双方认为,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这一举措可能将使中美双边提高至新的台阶。
一、中美关系由双边关系走向全球(一)过去的30多年中美关系是双边性的,或者是地区性的。
时至如今双边与地区性关系依然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就有一层全球含义,即:两国共同阻止了前苏联的全球扩张主义。
但当时仅仅一维的全球领域合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从全球领域回到双,边。
随着中国领导人1982年和1984年的两次访美,以及里根总统1984年对中国的访问,两国之间签署并落实了大量双边协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双边关系则受到了创伤。
但其后半期,中美关系则随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富有成效的国事访问得到恢复。
特别是受到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双边关系本能地着眼于地区。
(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在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并逐渐成为全球外交大国。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美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美两国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矛盾能否缓和、加强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能否复苏最重要的因素。
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现状分析与展望
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现状分析与展望引言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便是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波折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美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中美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式建立。
此后,中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加。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美间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互动合作的初期阶段建交初期,双方秉持“双赢”原则,寻求共同发展。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美国企业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美国也从中国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商机。
在政治上,双方通过高层互访、对话机制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
贸易战背后的裂痕然而,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负面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是贸易战的爆发。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贸易争端。
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两国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中美关系的现状分析大国竞争与战略互疑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
两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日益增加,认为中国在某些领域正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中美两国的战略互疑和相互推翻的行为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
彼此间的误解与偏见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彼此间存在着很多误解和偏见。
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彼此的误解。
比如,美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和人权状况存在质疑,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的行为是霸权主义的表现。
军事领域的紧张局势军事领域是中美关系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双方在南海、台海等地区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危机,两国军力实力的迅速增长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伙伴关系21世纪已经过去10年,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是符合双方根本利益的,也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
中美关系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对手或朋友关系,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但矛盾也会越来越明显的有合作、有对抗,但彼此可以理性控制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
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
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
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
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
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
文化与政治-浅析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
中美 人 权 问题 的 文 化 阐释
人权 问题 .归 根 结 底 是 一 种 社 会 价 值 和 活 水平 的 提 高 。这 种理 念 反 映 了 中国 对 社会 和 理 想 问题 ,它 要 说明的 是 在 权 利 方 面 社 会 的态 谐 的传 统 关注 ,对 人 民物 质 福 利的 重 视 以 及 对 度 与理 想是 什 么 ,即我 们 用 什 么方 式 来 构 筑我 下一代福趾的负责 。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常 但 们 生 活 于 其 中的 社会 ? 我 们 选 择 什 么作 为凝 聚 被 美国 谴 责 为 违 背 了 “ 女 自由选 择 生 育的 基 妇
岛
0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问题 井 几 乎 把中 美 关 系 的 所有 方 面 都 同 人 权 次 当选 。 [ 门心 思 寻求 再 次 当选 , 支 撑 国 ”】 一 是 联 系 起 来 ,推 动中 美 两 国 走 上 了充 满 磨 擦 的 道 会 议 员行 动 的 最 有 力 的杠 杆 。I为此 ,国 会议 [’ 路a 员对于选 民的意见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 因为美
人 权 问题 是 当今 中美 关 系 中的 敏 感 问题 。 本 。 西方 的人权 思想虽然在 美国茁壮成长 . 但 自 2 世纪 8 0 0年 代 尤 其 是 8 9年政 治 风 波 以来 , 在 中 国 却 很 难 找 到 适 宜 其生 长 的 土 壤 。因此 , 它 一 直 不 时地 困 扰 着 中美 关 系 的 发 展 也 引起 中美两 国在 人权 的溯 源 、个 人权 利与集 体权 了中 国 学 者的 关 注 。不 容 否 认 ,在 中 美关 于 人 利 、 社会 一经济权利与公 民 一政泊权利等重
中美关系(选修课论文)
10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美财政部长盖特纳在青岛机场举行会谈。
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准备工作交换了意见。
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这两年的中美关系着实有些让人困惑。
2009年中美关系是晴空一片,人们对此记忆犹新,而进入2010年,两国关系却阴晴不定,甚至天刚放晴,就飘过来一朵乌云。
售台武器,会见达赖,“天号”号事件上的分歧以及美韩对安理会主席声明的不满,美韩在东海和黄海接连举行联合军演,希拉里·克林顿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吵……于是在美国和中国的许多人士对中美关系都产生了新的疑问。
在与美国学者的交流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实行与中国积极合作的政策,没有得到中方善意回应,现在美国政策变强硬了,或曰主张对华接触的一派失势了,主张对华强硬的一派得势了。
这种说法忽视了这一年两国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在数次G20峰会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如在2010年的核安全峰会)以及其他重要方面的合作,显然是片面的。
经过30年的发展,两国关系与当初建交时是大不相同了,但基本格局却没有变化:两国之间既有诸多方面的合作,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不断增进的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同时又存在着分歧,一些老的分歧仍然存在,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新的分歧还会不断产生,如在一些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分歧。
在分歧突出的时候,共同利益没有消失;在发展势头顺利时,分歧也还在那里。
这是中美关系的常态。
由于今年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事态发展,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有人担心,美国正在拼凑“亚洲版小北约”遏制中国。
对此,笔者想说,第一,遏制这个词是冷战时代美国对苏联和对中国(尼克松1972年访华前)的政策的概述,冷战早已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比那时复杂得多,这个词已经不能概括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
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中美人权观分歧
河南n nMeh nc n lcia E gneigC lg ora o e a ca i adEetcl nier ol e l l a r n e
V0 . 7 № . 】1 3
Ma 2 9 y. 00
从 政 治 文 化 视 角 看 中美 人 权 观 分 歧
龙 跃 莲 ,宋静 雅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 乡4 3 0 ) 5 03 摘 要 : 治文 化是 影响和评价 国家对外政策并 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 重要 因素。从政 治文化价值观 的层面来 比较 政 中美两 国的政治文化 , 可以看 出双方 同为文化 大国, 但其政 治文化有着很 大的差异性。政治文化价值观 的比较有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0 0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 国加 美 首先 , 任何 政 治共 同体 都存 在一 种 独 特 的相 对稳 紧 了对 中 国 的人 权 攻 势 。 中美 之 间 在 人 权 问题 上 存 定 的政治 文化 。 由于 各 国 经济 、 治 和社 会 的发 展历 政 在着 尖锐 的矛 盾 和 斗争 , 原 因是 复 杂 多 样 的 , 中 程千 差万 别 , 以政 治 文 化 在不 同 国家 也 会呈 现 出不 其 其 所 政 治文化 价值 观 的差异 是一 个重 要 因素 。 同的总体 特 征 、 现 内容 和 方 式 。就 中 国来 看 , 千 表 五 年的文明史 , 加上近代 以来所受 到的西方文化 的影 响 1 政治文化 比较的可能性 分析 和冲击 , 以及新 中国成立 以来独 特的经济政 治发展模 政治 文化是 一 个 跨 越 多 学科 的课 题 。 15 96年 美 式 , 当前 中国 的政 治 文 化发 展 成 为一 种独 特 的混合 使 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 ・ 阿尔蒙德第一次 型政 治文 化 , 种政 治 文 化是 以儒 家思 想 为 主体 的传 A・ 这 较为 系统地 提 出 了政 治 文 化 的 概 念 : 政 治 文 化 是 一 统政治文化、 “ 影响 日益加强的西方 主流政治文化和作 个民族在特定时期 流行 的一套政 治态度 、 仰和感 为官 方思 想 和 舆论 导 向的 起 主导 作 用 的 马克 思 主义 信 情。1 ”1 之后 , 治 学 家西 德 尼 ・ 巴又 进 一 步 把 构成的。从美国来看 , 啪’ 政 维 其政治文化源于欧洲特别是英 政治 文化定 义 为 “ 验 的信 念 、 意 符 号 和价 值 观 组 国 , 移 民拓 荒 特 性 、 理 上 相 对 隔 离 的环 境 以及 经 表 与其 地 成 的体 系 , 个 体 系 规 定 了 政 治 行 为 发 生 的 主 观 环 独特的多元文化和经济政治发展模式相对应 , 这 当前美 境 ” 以此 为代 表的经 典 政治 文 化概 念 对 后来 的相 关 国政 治文 化 的基 本 特 征 主 要 是 个 人 主义 、 由主义 、 。 自 研究影 响较 大 , 多学 者 在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诸 多 不 尽 实用主义和民族 主义。比较 就是为 了找 出相似性和 许 相 同的政 治文 化 概 念 及 其 研 究 方 法 。从 中 国 学 者 的 差 异性 , 中美 两 国经 济政 治发 展 模 式所 形 成 的政 治 文 研 究成 果看 , 结 起 来 , 者 认 为 关 于政 治 文 化 定 义 化 客观 上存 在 的差异 性 使得 相互 比较成 为可 能 。 总 笔 可以分 为 以下三类 : 一类 观 点 认 为 政 治 文化 是 政 治 第 其 次 , 国的对 外关 系总 是 在 一定 的政 治 文化 理 一 理论 、 政治制度、 政治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的综合 ; 念 指导下 进行 的。通 常 来 说 , 治 文化 影 响 着这 一 国 第 政 二类 观 点认 为 政 治 文 化 只应 该 包 括 政 治 理 论 语 和 政 家 和 民族 政 治系统 总的 价 值取 向 , 至在 一 定程 度 上 甚 治心理 ; 第三类 观 点认 为政 治 文 化 只 研 究 政治 心 理 活 会决 定着 社 会 政 治 发 展 的 总 进 程 与方 向 。在 国际 政 动的 内容 。我 基本倾 向于 后 一种 观 点 , 也就 是 中 国学 治 中 , 治文 化 的实质 反 映 为 一 国统 治 阶级对 本 国国 政 者 马庆钰 认 为 的 : 政 治 文 化 是 从 一定 思 想 文 化 环 境 家 利益 的认 识 , 国家 利 益 是 国家 制 定 外 交政 策 、 “ 而 决 和经济社 会制 度 中生长 出来 的 、 过 长期 社 会 化 过 程 定 国家行 为 的出发 点 和 归 宿 。 由此 观 之 , 治文 化及 经 政 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 心理层面上 的政治态 度和 作为其载体 的对外政策 和对外行 为与国家利益是基 政治价值取 向, 政 治系统及其 运作层 面 的观念依 本一 致 的 。中美双 方 固有 的经 济 、 治 和 文化 等 客观 是 政 托 。 ‘ ’ ’ 存在的差别 , 通过双方的对外政策和国家行为等具体 在这 个 世 界 上 , 有 别 的 东 西 比 文 化 更 难 以 捉 形式在互动博 弈 中予 以体现 , 2 没 而 0世纪 8 0年代 以 来, 政治 文 化 因素 在 美 国外 交 政 策 中 的 影 响 愈 显 突 摸 。政治文化也是如此 , 它具有极大 的模糊性与抽象
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关系
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一对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美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争议。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和地缘战略等多个角度对中美关系中的矛盾进行分析。
首先,中美关系存在的最大矛盾源自于两国的不同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发展不平衡受到政府干预。
而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自由。
双方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理念和措施导致了贸易摩擦、投资限制等问题的出现。
特别是中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使得矛盾在近年来进一步加深。
其次,中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两国矛盾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注重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社会稳定。
而美国则强调个人主义、个人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念,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两国在人权问题、言论自由等方面经常出现意见不一致。
尤其是在涉及台湾、涉藏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两国对立的立场和观点更加明显。
最后,中美地缘战略竞争也是导致两国矛盾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而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一直试图在亚洲地区保持其地缘政治优势。
两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的海上权益争端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争夺,使得双方的关系进一步紧张。
中国的军备扩张和美国的军事部署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然而,尽管中美关系存在许多矛盾和争议,但两国之间也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战略。
首先,中美在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领域有着密切合作。
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并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其次,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着共同利益。
双方都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美在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也有一定合作基础,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简述中美关系的四类问题
简述中美关系的四类问题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中美关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四类典型问题:
经贸问题
中美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非常紧密。
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谈判的焦点。
双方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需要保持沟通和合作,以促进双边贸易的平衡和公平。
地缘政治问题
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存在一些分歧和竞争。
例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
这些问题牵涉到地区安全和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人权问题
人权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言论自由、新疆问题、香港问题等都涉及到人权的保护和尊重。
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处理好人权问题的分歧。
科技安全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美在科技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
比如,网络安全、5G技术等。
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科技安全挑战,确保科技的健康发展和安全使用。
中美关系不好的原因
中美关系不好的原因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导致中美关系不好的主
要原因:
1.贸易争端:贸易问题是中美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互相指责对方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加征关税等措施都导致了贸易争端的升级,并对两国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2.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在亚洲以及全球的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加剧。
在南海、台湾、香港等问题上,两国利益的冲突导致了相互猜疑和紧张气氛的产生。
3.技术冲突: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是紧张局势升级的原因之一。
在5G、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中,两国之间的差异和不信任加剧了紧张氛围。
4.人权和价值观差异:中美之间的人权和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也成为两国关系
不好的一大原因。
例如,在涉及言论自由、人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上,两国的立场存在分歧,导致了相互批评和争议。
5.国际影响力的争夺:中美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争夺也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两国都希望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争夺国际组织的领导权和地区影响力成为了导致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美关系存在诸多挑战,但两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也是必要的。
通过建设
性的对话和合作,以解决分歧、寻求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改善中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人权”观之比较研究葛雯静——101502108——法学(1)班摘要: 冷战以后,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主要分歧之一就是人权问题。
美国的人权观是资产阶级人权观,强调个人权利,即公民与政治方面的权利;而中国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集体权利。
美国以人权作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歪曲人权与主权关系。
中国认为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国家主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关键词:人权,国际人权观,基本内涵,主权,本质引言人权, 顾名思义, 就是作为主体的人都应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
当前, 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冷战以后,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分歧之一就是美国对待中国的人权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和如何对待中国的人权发展及中美之间存在的人权观分歧成为首要任务。
中美学者的国际人权观中国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是联合国宪章和根据联合国宪章制定的人权文件中有关保护国家和人民集体人权与尊重男女个人人权的规则的总称。
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的渊源包含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并主张国际条约是主要渊源,国际习惯则相对次要,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宣言、决议、其他国际文件以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也体现在各国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实践中。
而美国学者伯根索尔则认为:“国际人权法,被确定为是处理保护受国际保证的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处理促进这些权利发展的法律。
”中美人权基本内涵一:人权的内容中国认为,人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
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人权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迄今,人权概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17 、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人权含义,即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宗教自由、发表意见、和平集会和结社自由、普遍平等和选举权等;第二类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工作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组织工会权、爱教育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组织工会权、受教育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主要有民族自决权、人民自由处置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权利、发展权、环境权和平等权等。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则认为,政治权利和公民的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甚至是唯一的人权。
他们只承认美国宪法和人权法案所列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如个人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权、隐私权、辩护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等。
而极力贬低甚至不承认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二:享受权利的主体方面中国认为,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
个人人权一般指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分别列举的有关个人所应享有的两大业权利。
集体人权是指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在国际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各项权利。
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是紧密关联、互不可少的。
首先,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得以充分实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保障。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无法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和自由谋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个人人权也就得不到保证。
其次,某种集体人权同时也是个人人权,在内涵上互为补充。
如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既是群体的权利,甚至是全人类整体的权利,也是个人的权利。
如果这些权利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就保障了个人人权,也为实现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发展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而美国强调,人权主要指个人人权。
如人身权、自由权、参政权等等,不包括集体人权。
美国的人权报告就载有:人权是这个星球上男女老少一切人生下来就有的变遍权利。
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是美国立国的基础。
【1】人权与主权【2】中国认为,“人权问题虽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主要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集体人权。
正如邓小平所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
”•[4]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朱穆之对此也曾作过明确的阐述:“人权是否高于主权,现在世界上分为许多国家,国家还没有消亡,更没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府,因此在人权问题上必须尊重各国主权。
如何维护和促进人权,基本上只能由各国自己来处理,否则将天下大乱。
所谓‘基本上’,是因为人权也有其国际性的一面。
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诸如殖民主义、种族灭绝、武装侵略、国际恐怖活动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为世界各国一致反对,对于这类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加以干预和制止。
”首先,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也就没有对人权的保障。
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国解放这一百多年里, 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强迫[1]转引自张骥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分歧与斗争(J ) 北京科学社会主义1997 (1)[2] 转引自张文喜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J ) 北京外交学院学报2000 (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0 、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中国签订了1 183 个不平等条约[5] , 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 使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地生存着, 他们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和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其他权利了。
这充分证明没有国家主权就无人权可言, 人权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国权比人权更重要”。
同时, 我们的人权也需要法律的保护, 而只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才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利,因此, 没有主权的人权是没有法律保护的。
其次, 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权, 才能保证主权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 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 那么这个政权就得不到保障。
对我国而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全面政权并不断巩固, 其根本原因就是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从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保障公民能够真实地享有宪法规定的人权。
改革、发展、稳定缺一不可。
人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空谈人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
因此, 只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才能不断地保障和改善人权状况, 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
因此, 只有捍卫主权, 才能保障人权; 只有保障人权,才能巩固主权, 两者缺一不可。
我国自解放以来, 不断地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主权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改善进行努力, 取[5]鲜开林. 中国最有资格讲人权[M] .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得了可喜的成绩, 又如: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李登辉“两国论”阴谋的失败, 中美两国人权斗争中国的胜利等。
但是, 中国不希望美国指手划脚, 也反对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的政策。
又如: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 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8 天的轰炸, 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并蓄意轰炸我驻南使馆, 还厚颜无耻地对我国人权进行攻击, 难道这种对南联盟人民大规模的、野蛮的侵犯, 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吗?90 年代,美国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认为“人权问题将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6]不干涉原则已不适用于人权问题。
因此,一国或几个国家为了维护人权可以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预”。
基于此,一方面,美国极力主张扩大联合国机构干预各国人权事务的权力。
另一方面,美国则高喊他所维护的是世界各地或所有的方的人权。
“无论违反人权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论谁违反人权,美国都有权加以指责。
当一个政府被控违反人权时,还以‘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借口,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6】转引自何正欣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J ) 北京党政干部论坛1999中美人权的本质我国的基本立场是: 民族的自决和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平等是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基础, 个人人权向集体人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忽视文化差异和人性的社会基础的人权, 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人权不可接受。
中国政府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需要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对人权制度予以确认和保护。
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包括人权这个领域。
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应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更不应该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然而,美国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利用分歧,肆意挑起中美间的人权问题。
其实质不过是想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并进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 本质上是两回事, 观点不同。
”[7]因此, 西方国家提到人权时, 首先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并推崇人权外交, 包括言论、结社、自由、遵守程序和免受国家侵犯的权利, 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基本健康权,其实质是以人权为借口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
目前美国推出的所谓“新干涉主义”就是歪曲人权和主权的关系, 美国认为主权观念已经时,[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C]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今天, 环境生态问题、民主问题和人权问题、恐怖分子等, 已没有地理上的界限, 当人权与主权发生矛盾时,主权应加以限制,高唱“人权高于主权”论。
美国推行的人权外交, 只是借助一个幌子, 悍然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霸权的工具。
用一种眼光来看待美国的外交传统,可能更容易把握它的脉络,那就是把美国外交的传统看作是充满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
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即确定了其外交政策的三大目标,它们是经济、安全和人权。
在这三大目标中,前两者代表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后者则代表了道德考虑。
虽然它们同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但它们却不能总是协调一致,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就常常能显示出这一不协调,例如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上。
而我们知道,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讲,国家利益优先,还是道德优先,或人权优先,恰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外交思想,即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正因为如此,A·格伦·莫沃尔(A.Glenn Mover)在评价美国的人权外交时这样说:"给予人权什么样的优先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旧有争论的当代表达,即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究竟哪一个应当成为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
" 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如果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理想主义的传统和美国的人权外交是理想主义的当代表现形式,不仅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几乎无异于在美化美国的人权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