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整册内容分析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6个单元,主要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领域有2个单元,包括:观察物体和周长。

除此之外,还有“整理与复习”“数学好玩”和“总复习”。

本册教科书深入贯彻了整套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即精心设计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趣味性、丰富性与多样性;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体现教材的弹性和可选择性;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顾,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在充分体现整套教科书特点的基础上,本册教科书还突出以下特点,即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来龙去脉”;在计算部分的编排设计上,着重借助点子图理解算理,促进计算技能的逐步形成;结合丰富实例,注重亲身体验,逐步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观念;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二、单元内容分析(一)、第1单元:混合运算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间,已经理解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实际含义,有了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但把加减和乘除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另外,学生可能会受原有知识的干扰,仍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因此,教科书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下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1、以丰富的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3、通过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来龙去脉”。

(二)第2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属于“图形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特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过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过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法,让学生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图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图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图文教材提供了许多情境,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情境,也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2.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口算的方法抽象出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多种口算的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口算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及思维特点不同,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对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可参考PPT教学案例研讨1)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将直观操作、实际背景与抽象方法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第4页口算12╳3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需要多少钱)讨论两部分的积与求和的实际意义,对困难的学生可以运用直观的学具(如小棒)进行演示。

教材呈现了用表格口算12某3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值制的思想。

教师要启发学生理解表格中每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材还会呈现这种方法,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在第10页口算36÷3时,教师应将“30÷3=10,6÷3=2,10+2=12”的方法借助直观学具进行演示,把语言、直观模型与算式相结合。

对于整十、整百、整千乘(或除以)一位数,教师在学生尝试计算了若干题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口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就行,不必用固定的语言让学生背诵。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已经创设了买胶卷、租车、买文具等很多的生活情景,也设计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旧课标对比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旧课标对比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

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变化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本册教材主要作了如下调整:1.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原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和“加与减(二)”调整到本册;原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

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原“千克、克、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

3.增加了一些新的课时内容: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里程表(一)”、“里程表(二)”,第六单元“乘法”中的“去姥姥家”等课,学习采用画示意图的思考方法化繁为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年、月、日”新增加“作息时间表”一课,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作息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作息时间表的有关实际问题。

4.重新设计了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的内容。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在充分体现整套教材编写特点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还突出以下特点: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1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

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

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1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剖析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课建议(一)一、“数与代数”领域本事域的核心目标是联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详细的教材剖析和教课方案中应牢牢掌握此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本单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本质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成立算式)——求解模型(探究口算的方法)——解决本质问题。

在此过程中,在多种形式下(口算练习,兴趣游戏,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下稳固基本的口算技术。

本单元仍旧坚持将计算与本质问题相联合,重申把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模型”。

对于“模型”来说,求解模型(会依据算式计算)是重要的,创立模型(从问题中抽象出算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 94—98 年度的世界数学结盟主席 D.Mumford 在 1998 年阐述现代数学的趋向时说,“创立好的模型正如证明深刻的定理同样存心义。

我想,认可这一点,数学将会从中得益”。

◆课时安排建议教课内容建议课时数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 3位数的口算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一观光科技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3-4植树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练习二灵巧 2◆单元教材编写特色与教课建议1.由本质问题抽象出数学识题,成立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鼓舞学生从每个情境中找寻数学信息,发现数学识题,依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目关系和所学运算的意义,成立算式。

教材经过第一个情境“小树有多少棵”,目的是启迪学生依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指引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之内)的口算方法;经过“观光科技馆”这一情境,指引学生探究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经过“植树”这一情境,指引学生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实际问题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领会乘除法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_看一看(一)(3)-》-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_看一看(一)(3)-》-北师大版

说课稿《2.1 看一看(一)(3)-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看一看(一)(3)》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物体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如玩具、书籍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如找出隐藏的图形、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一个房间的布局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操作、交流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精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精选)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七单元教材解读尊敬的领导,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新课改实施几年来,我们区的领导和教师紧跟课改步调,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开创了课程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好的理念、好的教材,还要有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我们创造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是有效、可持续的,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今天有幸和大家再次解读教材,心中更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和第七单元《年、月、日》及综合与实践:《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一)、(二)》。

这部分内容,大都是关于量与计量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它包含:人民币的认识,时间单位,重量单位以及长度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

在部署上,数学课程尺度是这样处理的:人民币的认识,钟表与24时计时法,还有年、月、日,是作为常见的量列入到数与代数领域,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作为丈量的内容纳入到图形与几何中。

我们来看看人教版和苏教版是怎样部署这部分内容的,和北师大版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二年级下册部署《千克与克》,三年级上册学习《吨的认识》,把《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部署在三年级下册。

《搭配中的学问》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部署在三年级上册。

2.苏教版苏教版是把这些教学内容分别放在三年级上下册的课程里,上册教学《24时计时法》和《千克和克》,下册教学《年、月、日》,把吨放在《千米和吨》中进行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是部署在四下的《找规律》中。

了解了该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简单知道了其它版本的部署方式,下面我和大家一起解读这部分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我们要清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和学生,才干得到适合的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多个教学单元。

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知识点解析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绘制、数据的收集和简单分析等。

每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深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特点本册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学习方式与体验在教材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体验。

通过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教材结构与编写思想本册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与其他册次比较与其他册次相比,本册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内容和难度上有所递增,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材还注重与前一册次的衔接和过渡,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步提升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与配套材料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配套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挂图、课件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八、教学评估与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评估,建议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三上第六单元《乘法》单元教材解读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三上第六单元《乘法》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单元内容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此机会,与我们督学中心全体数学老师一同研讨学习。

说真的,我们学校数学组从8月初接到任务就开始分工了。

但确实分到的单元内容相对比较多,而我们学校数学组人数只有六位,而且普遍年轻,没有那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

其中刚教完三年级的老师还休产假了。

所以今天的分享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一起批评指正。

一、单元解析乘法这个单元处于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但是翻到目录,你会发现有两个单元涉及乘法,那么为什么要分开上,两个单元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单元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起了什么作用?要怎么上?打开教师参考用书我们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实际意义。

感受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这些学习目标,势必要系统性的了解乘法这一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纵观小学阶段,涉及比较纯粹的乘法知识分别是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到整数乘法占据了大半江山。

而三年级上册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这个单元是卡在整数乘法学习的中间。

因为这一次的主题是单元整合,但经过讨论后发现这个单元有点尴尬。

单元自身的知识点也是循序渐进:从不进位竖式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乘数中出现0,各一课时。

解决问题两个课时,练习两课时。

如果非要整合,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将0×5=?和买矿泉水的课移到实际应用解决的前面去上?或者跨单元和本册第四单元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一起,或者跨年级将乘法与加法、减法的竖式的格式拓展下去。

无从下手,所以我们数学组去比较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异同,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科书中“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尝试总结不同版本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从而为教学提供不同的思路,以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试卷分析.doc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试卷分析.doc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整理与复习;周长;乘法;年、月、日;数学好玩;认识小数;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加与减”。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数学组教材解读(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由我代表三年级数学组解读教材。

本学期教材内容安排如下:有八个单元。

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实践这三个板块。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编排特点、重点课节介绍。

第一板块: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本单元三节课的编排体例基本相同,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重点问题一:本单元“混合运算”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本单元第一节课的问题一体现了一题多解;问题二体现“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问题三着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算顺序。

书上两个练习题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借助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每个算式意义和运算顺序。

重点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重视画图策略,在本单元是如何体现的?本套教科书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尽量把概念、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理解过程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在本单元中可以把画直观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也可以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学时,能画图时尽量画。

在教学中,运用画直观图策略注意以下四点:充足的时间、画图不要求统一、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会画会表达即可。

重点问题三:本单元多次出现了形如:“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目的何在?主要是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本套教材设计了“寻找生活中原型”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算式说现实中的“数学故事”, 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促进数学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找原型的形式也不断丰富。

本单元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创设了形如:①给出算式,到指定的情境中找原型。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文章类型与目的本文将对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有关教材内容、难度、知识点等方面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材,为后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指导。

二、关键词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三、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更新换代也日益频繁。

对于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及时了解教材的变化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精髓。

四、正文1、教材特点与优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教材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如整数、小数、分数、几何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2)贴近生活: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多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3)注重探究:教材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拓展视野: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拓展视野。

2、知识点梳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整数、小数的认识与四则运算;(2)分数的初步认识;(3)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性质;(4)0-20以内加减法;(5)时间单位的认识;(6)简单的统计知识。

3、教材难度分析本册教材的难度总体适中,但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一定难度,如分数的加减法、时间单位的换算等。

这些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4、存在问题与建议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难度不匹配,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或过于简单;(2)部分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不够合理,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3)教材中的部分插图和文字表述不够清晰,容易产生歧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难度不匹配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修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调整部分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顺畅;(3)对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表述进行优化,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时间概念,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

2.培养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时间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出时间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计算时间。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6.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一)》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作用和结构,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里程计算。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继学习长度单位之后,对实际生活中里程表的应用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作用和结构,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里程计算。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里程表的作用和结构,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里程计算。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里程表的结构和作用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来进行,而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和进行里程计算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和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结构和作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和讲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家中的汽车里程表,引起学生对里程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学活动:(1)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汽车里程表,了解里程表的结构和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活动,共同完成对里程表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引导和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里程表,讲解里程表的结构和作用,解答学生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三年级数学组教材解读(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由我代表三年级数学组解读教材。

本学期教材内容安排如下:有八个单元。

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实践这三个板块。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编排特点、重点课节介绍。

第一板块: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本单元三节课的编排体例基本相同,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重点问题一:本单元“混合运算”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本单元第一节课的问题一体现了一题多解;问题二体现“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问题三着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算顺序。

书上两个练习题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借助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每个算式意义和运算顺序。

重点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重视画图策略,在本单元是如何体现的?本套教科书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尽量把概念、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理解过程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在本单元中可以把画直观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也可以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学时,能画图时尽量画。

在教学中,运用画直观图策略注意以下四点:充足的时间、画图不要求统一、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会画会表达即可。

重点问题三:本单元多次出现了形如:“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目的何在?主要是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本套教材设计了“寻找生活中原型”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算式说现实中的“数学故事”, 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促进数学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找原型的形式也不断丰富。

本单元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创设了形如:①给出算式,到指定的情境中找原型。

②给出两个例子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

这样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不失时机地重复出现。

本单元三个“试一试”中最后一个问题都安排了这个活动,每个练一练也有相应的练习,以此来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原型、“讲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要在认真倾听,切忌用统一的方式评价学生,课标要求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算式的含义表述的完整清晰就可以。

第三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重点讲解《里程表》(一)和(二)
重点问题四:《里程表》(一)、(二)中,其数据的计算、数量关系都不是新的知识,为什么用两个课时来学习?针对这一状况,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方式呈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该课中有三个重要问题,引领学生在画图中展开探究,掌握方法,发展思维,逐步会读图、会画图、会用图。

第四单元:乘与除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问题五:问题五: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作用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使用点子图(点阵)是一种计算模型,是乘法的原型,相对于情境中的实物模型来说,形式直观简单,简洁的反映学生不同的算法,有利于拆分和理解算理,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可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完成学习任务,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型。

本套教材从二年开始引导学生使用点子图理解乘法意义,帮助学生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

在二年级,教师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编制乘法口诀表,理解、记忆、巩固乘法口诀。

在本册教科书的两个单元中,点子图再次出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道理,利用点子图使学生探索并理解用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在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看懂点子图和表格的主要标志,并且应该理解:这两种形式不同的算法可以相互转化。

同时教学时应注意:(1)要给学生在点子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的机会。

(2)只要圈画的合理就应该给予鼓励。

(3)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的圈画方法都掌握。

如果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班级,当学生看懂、会圈画点子图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点子图来表示表格的算法。

第六单元:乘法
第六单元主要内容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法,以及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通过三个问题给出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在教学时注意:(一)要引导学生对每种圈法做合理的解释,如果没出现书中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看书理解。

(二)重点理解第三种圈算方法,有利于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

(三)对应直观点子图,引导学生明确竖式每一步计算含义。

(四)要三式对应,让学生回顾表格计算的方法,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在表格和点子图中分别表示是哪个计算过程。

第二板块:图形与几何
这部分由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周长构成。

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从相对的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

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学段分为了两条线索:
(1)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
(2)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任务除了观察与辨认,还包括画出观察到的形状的草图和根据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

本册教科书在“观察物体”编排中:(1)创设了丰富的情境(2)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的问题一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模拟验证等活动方式,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二主要是体会两个物体相互遮挡的关系。

在问题三中是从窗外观察室内的情景,窗外小朋友的位置与学生恰好相反,有一定挑战性,学生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借助推理才能判断。

问题四安排了模拟活动,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情境观察想象,尝试做出判断,再实际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以上问题,结合想象判断、观察验证、思考交流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给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1)结合生活实例,建立周长概念。

(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

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活动。

在实际测量中,学生需要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其中,树叶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测量它的周长对学生比较有挑战性。

在教科书中只提示了“圈一圈”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灵活选择将树叶放在直尺上滚动等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教科书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安排了估计作业本封面、可桌面、鞋底的周长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同时注重将估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第三板块:综合与实践
在这一板块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部分校园中的测量里,教科书分为五个部分呈现活动的具体过程,启发和引导学生实际开展测量活动,体现如何发展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测量对象,如何做好准备,如何展开测量活动,如何呈现活动成果以及评价整个活动过程等。

在搭配中的学问这个部分中,探索如何按一定顺序思考,并用简洁的方式表示。

教科书创设了“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演出服装”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搭配问题的学习和探索。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本学期教材的理解,只有不断走进,才能不断发现。

愿大家,能够真正的走进教材,领会精髓,像蒲公英一样,在更多的培训(教学)中传播理念,播种希望,收获成长。

感谢各位的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