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修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的修辭
? 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 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 恰當的語言材料 來提 高表達效果 的方法和技巧。
? 所謂情境,是指寫說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 方的情況,如寫說的對象、時間、地點、社 會環境、主觀心境、寫說者和聽讀者的關係、 上下文和語體要求等。
? 所謂語言材料,主要包括各種性質的語言單 位(語音單位、詞彙單位、語法單位等)和 各種級別的語言單位(語素、詞、短語、句 子等)以及文字和標點符號,等等。
(二)譬喻
? 《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 物而以明之也。”
? 用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某一事物, 多用熟悉、具體的事物說明或描繪陌生、抽 象的事物。
? 明喻:用“譬如”、“譬猶”、“譬之”、 “猶”、“若”、“如”等詞語加以表明。
? 《詩·何彼禯矣》:華如桃李。
? 隱喻:《史記 ·鴻門宴》:如今人方爲刀俎, 我爲魚肉,何辭爲?
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
(一)引用
? 《文心雕龍 ·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 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 引用古人的歷史事跡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語詞語, 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 引用的類別有:引言,引事,引文
? 引言:引用不見之於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 歌謠等,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詑於趙?(戰國 策·觸龍說趙太后)
子·齊桓晉文之事)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緑肥紅瘦。(李清照 ·如夢令) (2)用泛稱代特稱 ? 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華佗傳) (3)用特稱代泛稱 ?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 ? 送美人兮南浦。(九歌 ·河伯)
(四)并提
? 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 事并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述。
? 博喻: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用 事物的固有名稱,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 某種內在聯繫的詞語作爲稱謂。
? 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代稱。 ? 乘堅驅良逐狡兔。 ? 乘堅策肥。 ?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 ? 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孟
?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七)倒置
? 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 序,前移或後置,用以加強語勢、調和音節、 錯綜句法。
? 《左傳·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 子,曰“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 者,楚之謂也。舍前之忿可也。”乃歸蹶由。
? AB+ab=Aa+Bb
? 把相同的語句成分放在一起並提,但在表意 上卻仍然必須按照兩個短語或句子的組合關 係分別相承,故叫並提或分承。
?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 ·韓信盧綰 列傳)
? 脭醲肥厚。(枚乘 ·七發) ? 耳目聰明。(華佗傳)
(五)互文
? 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 子里,將本應合在一起說的兩個詞語,分開上、 下句各出現一個而省去一個,解釋時要把兩個 詞語合起來講,參互成文,互相見義。
? 暗引,不說明出處。
? 《岳陽樓記》:商旅不行。《易 ·復卦》:先王 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 《赤壁賦》:逝者如斯。《論語 ·子罕》:子在 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 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 《舊唐書·李適之傳》: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 杯。
? 杜注:言靈王怒吳子而執其弟,猶人忿於室 家而作色於市人。
?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 甫·秋興八首)
(八)委婉
?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
? 因爲注重禮貌,講究謙敬,所以人稱代詞的禮 貌替代式在古書中十分普遍。
? 對人(特別是君上)不用第二人稱代詞,而是 代之以“左右”、“足下”、“先生”、“執 事”、“陛下”等敬稱。
? 《左傳·鄭克段於鄢》:“公入而賦”,“姜出 而賦”。服虔注:“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 入,互相見。”唐賈公彥《儀禮注疏》:“凡 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
?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六)誇飾
? 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 的語言,將被描寫的事物藝術地誇大或 縮小,給人以突出的印象,從而增強語 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 謂也。(莊子 ·秋水)
? 引事: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在辭賦、駢文、 散文、詩歌中常見。
?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 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恥 之。(報任安書)
? 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能龍蟠鳳逸士,皆 欲收名定價於君侯。(與韓荊州書)
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 需要講究修辭。
? 《易·乾·文言》:“修辭立其誠,所以 居業也。”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 行而不遠。”
? 《說苑·善說》:“夫辭者,乃所以尊 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 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 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三、修辭知識的應用
? 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爲登龍門。(後漢書 ·李膺傳)
?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訴衷情)
? 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 黃金百斤盡。(戰國策 ·秦策)
? 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
? 明引,先秦時候的著作以引經書爲主,如《孟 子》引《詩》達 26次,《荀子》引《詩》達 70 次。
? 對自己則盡量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而是代之 以“僕”、“愚”、“妾”、“奴”、“小 人”、“下走”、“下臣”、“不榖”、“寡 人”等謙稱。
? 用“請”、“幸”、“謹”、“敬”、“惠”、 “辱”等表敬副詞來表示對對方所作所為的尊 敬。
? 用“竊”、“忝”、“猥”、“伏”等表謙副
(1)避粗俗
? 即陽爲病狂,臥便利。(漢書 ·玄成傳) (2)避忌諱
? 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 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 恰當的語言材料 來提 高表達效果 的方法和技巧。
? 所謂情境,是指寫說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 方的情況,如寫說的對象、時間、地點、社 會環境、主觀心境、寫說者和聽讀者的關係、 上下文和語體要求等。
? 所謂語言材料,主要包括各種性質的語言單 位(語音單位、詞彙單位、語法單位等)和 各種級別的語言單位(語素、詞、短語、句 子等)以及文字和標點符號,等等。
(二)譬喻
? 《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 物而以明之也。”
? 用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某一事物, 多用熟悉、具體的事物說明或描繪陌生、抽 象的事物。
? 明喻:用“譬如”、“譬猶”、“譬之”、 “猶”、“若”、“如”等詞語加以表明。
? 《詩·何彼禯矣》:華如桃李。
? 隱喻:《史記 ·鴻門宴》:如今人方爲刀俎, 我爲魚肉,何辭爲?
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
(一)引用
? 《文心雕龍 ·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 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 引用古人的歷史事跡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語詞語, 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 引用的類別有:引言,引事,引文
? 引言:引用不見之於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 歌謠等,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詑於趙?(戰國 策·觸龍說趙太后)
子·齊桓晉文之事)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緑肥紅瘦。(李清照 ·如夢令) (2)用泛稱代特稱 ? 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華佗傳) (3)用特稱代泛稱 ?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 ? 送美人兮南浦。(九歌 ·河伯)
(四)并提
? 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 事并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述。
? 博喻: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用 事物的固有名稱,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 某種內在聯繫的詞語作爲稱謂。
? 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代稱。 ? 乘堅驅良逐狡兔。 ? 乘堅策肥。 ?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 ? 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孟
?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七)倒置
? 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 序,前移或後置,用以加強語勢、調和音節、 錯綜句法。
? 《左傳·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 子,曰“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 者,楚之謂也。舍前之忿可也。”乃歸蹶由。
? AB+ab=Aa+Bb
? 把相同的語句成分放在一起並提,但在表意 上卻仍然必須按照兩個短語或句子的組合關 係分別相承,故叫並提或分承。
?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 ·韓信盧綰 列傳)
? 脭醲肥厚。(枚乘 ·七發) ? 耳目聰明。(華佗傳)
(五)互文
? 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 子里,將本應合在一起說的兩個詞語,分開上、 下句各出現一個而省去一個,解釋時要把兩個 詞語合起來講,參互成文,互相見義。
? 暗引,不說明出處。
? 《岳陽樓記》:商旅不行。《易 ·復卦》:先王 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 《赤壁賦》:逝者如斯。《論語 ·子罕》:子在 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 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 《舊唐書·李適之傳》: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 杯。
? 杜注:言靈王怒吳子而執其弟,猶人忿於室 家而作色於市人。
?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 甫·秋興八首)
(八)委婉
?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
? 因爲注重禮貌,講究謙敬,所以人稱代詞的禮 貌替代式在古書中十分普遍。
? 對人(特別是君上)不用第二人稱代詞,而是 代之以“左右”、“足下”、“先生”、“執 事”、“陛下”等敬稱。
? 《左傳·鄭克段於鄢》:“公入而賦”,“姜出 而賦”。服虔注:“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 入,互相見。”唐賈公彥《儀禮注疏》:“凡 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
?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六)誇飾
? 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 的語言,將被描寫的事物藝術地誇大或 縮小,給人以突出的印象,從而增強語 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 謂也。(莊子 ·秋水)
? 引事: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在辭賦、駢文、 散文、詩歌中常見。
?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 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恥 之。(報任安書)
? 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能龍蟠鳳逸士,皆 欲收名定價於君侯。(與韓荊州書)
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 需要講究修辭。
? 《易·乾·文言》:“修辭立其誠,所以 居業也。”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 行而不遠。”
? 《說苑·善說》:“夫辭者,乃所以尊 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 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 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三、修辭知識的應用
? 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爲登龍門。(後漢書 ·李膺傳)
?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訴衷情)
? 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 黃金百斤盡。(戰國策 ·秦策)
? 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
? 明引,先秦時候的著作以引經書爲主,如《孟 子》引《詩》達 26次,《荀子》引《詩》達 70 次。
? 對自己則盡量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而是代之 以“僕”、“愚”、“妾”、“奴”、“小 人”、“下走”、“下臣”、“不榖”、“寡 人”等謙稱。
? 用“請”、“幸”、“謹”、“敬”、“惠”、 “辱”等表敬副詞來表示對對方所作所為的尊 敬。
? 用“竊”、“忝”、“猥”、“伏”等表謙副
(1)避粗俗
? 即陽爲病狂,臥便利。(漢書 ·玄成傳) (2)避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