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例01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单元整百数与不整百数(共4课时)第一课整百数和多少(1课时)课时目标- 了解整百数的概念;- 学会用计数器和抽屉解决整百数的问题;- 掌握整百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整百数的概念;- 计数器和抽屉解决整百数问题;- 整百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数的理解和运用;- 整百数的抽象表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实物:计数器、抽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的数量,引出整百数的概念。
2. 活动1:利用计数器和抽屉,让学生探索整百数和不整百数之间的差异。
3. 活动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拼凑整百数,并通过计数器验证答案。
4. 小结:总结整百数与不整百数的特点,并研究整百数的表示方法。
5. 练:完成课本上的练题。
第二课多少个几十(1课时)课时目标- 学会用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表示数目;- 运用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解决问题;- 学会认识多少个几十。
教学重点- 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表示数目;- 通过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解决问题;- 认识多少个几十。
教学难点- 十位上数字的意义;- 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思维。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实物:小棍子、百格纸。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小组游戏,复数字的读法和数目的表示方式。
2. 活动1:通过观察铁链上的小环,引出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3. 活动2:利用小棍子和百格纸,让学生练用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表示数目。
4. 小结:总结十位上数字的意义,研究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思维方式。
5. 练:完成课本上的练题。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反思题;- 锻炼钟表读写能力。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共6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1. 认识三位数。
2. 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3. 学习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1. 认识三位数。
2. 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数学课本,教学课件,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读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2. 请一位学生读出第一位数字,另一位学生读出第二位数字,最后一个学生读出第三位数字。
3. 依次反复进行,直到学生熟练掌握读法。
二、新课讲解(5分钟)1. 出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个数字的各个位上的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2.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个数字的最高位是几?”,“这个数字的最低位是几?”等等,让学生理解三位数的组成。
3. 讲解三位数的读法:以“两百三十四”(234)为例,先读百位数字,再读十位数字,最后读个位数字。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示三位数,其他同学读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2. 练习读法:出示一系列三位数,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教师可用计时器计时,看谁读得最快。
3. 游戏:呼喊三位数。
教师出示一个三位数,学生快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喊出数字,例如:教师出示568,学生喊“五百六十八”,然后喊...4. 出示一些随机排列的三位数,让学生从大到小排序,并写在黑板上。
四、拓展练习(10分钟)1. 讲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原则:依次比较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从高位到低位逐个比较,若某一位数字不同,则可根据不同位数字的大小直接得出结果。
2. 给出一些三位数的大小比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3. 学生交换答案,并互相批改。
五、小结与复习(5分钟)1. 总结掌握的知识要点:认识三位数,熟练掌握读法与写法,学习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原则。
2. 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
3. 提醒学生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0210129222100)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主备人 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 使用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____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班级 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 教学 思 路 纠 错栏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万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 课题:角的度量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主备人 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 使用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____苦一甬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课题:口算乘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1、p46页做一做2、 p47页练习六1-3题3、 400X 30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① 4个百X 3= 12个百,4个百X 30= 120个百,就是12000。
② 400X 3= 1200, 1200X 10= 12000.③ 因为 40X 30= 1200,所以 400X 30= 12000.④ 因为 4X 3= 12, 40X 3= 120,400X 3= 1200,所以 400X 30= 12000。
⑤4X 3= 12,12X 1000= 12000。
4、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教案解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
教案解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教案解读教案概述:本文旨在解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的教案内容。
通过对教案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数轴计算加减法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数轴的形象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以下教学资源:数轴、数字卡片、作业练习册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展示数轴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发学生对数轴的好奇心,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数轴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4.2 学习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授学生使用数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字变化、使用数字卡片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3 深化与拓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4.4 归纳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5.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教学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和鼓励。
6.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数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增强数学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教案解读,教案具体内容需要参考教材教案来编写,此处为示例性解读。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课导学目标- 了解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
- 通过数值比较和排序的练,提高数值认知能力。
- 练认识和使用比较符号。
第一课导学内容1. 展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练比较数字大小:- 数字0-9的卡片随机排列,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 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用"<"、">"或"="来比较大小。
3. 进行实际比较和排序任务,如:身高排序、书籍数量比较等。
第一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提示学生比较以下数字,并用适当的符号连接起来:- 3和5- 2和8- 7和7- 4和9- 0和6- 1和1- 6和2第二课导学目标- 研究数字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 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会两位数相加和相减,并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
第二课导学内容1. 展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以36+7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和,再计算十位数的和,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 以58-9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差,再计算十位数的差,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3. 练两位数的相加和相减,巩固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第二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让学生计算以下加法并写出结果:- 25+6- 47+8- 51+9- 34+5- 19+73. 让学生计算以下减法并写出结果:- 98-7- 76-5- 63-9- 42-3- 15-8...(以此类推,继续编写导学案内容)小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每节课都包括导学目标、导学内容和导学目标检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字、数值比较和运算的认知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导学案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编写意图。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作用。通过探索丰富的问题情景发展运算的含义,在保持基本笔算训练 的前提下,强调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和运算方 法,加强估算,引进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 2.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 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 ;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 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 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可以发现、描述、分析客观世界中多种多样 的模式,把握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会用符号表达现实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关系,会初步进行符号运算。 4.体会方程和函数是刻划现实世界,有效地表示、处理、交流和传 递信息的强有力工具,是探究事物好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重要手 段,重视对简单现实头问题的建模过程,学会选择有效的符号运算程序 和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近似解法特别是图象解法。
全册课时安排:
一、大数的认识(15 课时) 1 亿有多大?………………………………………………………1 课时 二、角的度量(6 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1 课时) 1.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8 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 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 课时) 1.口算除法…………………………………………………2 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六、统计(4 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 课时 七、数学广角(5 课时) 八、总复习(6 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教学内容: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例2、例3)。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灵活运用绘图方法画图。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
判断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它就一定与另一条垂直。
()3、长方形相对一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4、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二、自合探究。
(一)、例2.(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自主探究。
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3、自主探究。
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该怎样画呢?试一试。
1、自合探究。
思考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3、自合探究。
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点到直线的距离。
1、自主探究。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
测量所画线段长度。
思考规律。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二)、例3(1)怎样画平行线呢?1、自主探究。
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3、自主探究。
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4、小组展示。
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
例3(2)平行线间的距离。
在右上边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1、自主探究,思考规律。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3(3)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小组内交流展示。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定向自学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展示反馈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猜猜我是几?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怎样量角?:
2、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37页中角1、角2的度数;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记作()。
2、量一量
(1)量出数学书中P39中第3题各个钟面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并观察发现了什么?
(2)量P39中第4题中各角的度数。
3、量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的度数。
分别是()、()、()和()、()、()。
4、把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画一画。
芙蓉学校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年级四科目数学科导学案科任教师翟军
主备人:翟军教学内容:角的度量编号:013
主人姓名:家长签名:预习情况:(优秀一般差)
课题:角的度量
教
学
过
程
学习目标:
1、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并会使用它量角;
2、培养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量角器并用它量角;
学习难点:用器角器量角。
学具准备:铅笔、量角器。
学案
疑难问题
一、复习检测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们各部分名称。
二、自主学习
1、自学P37中内容:
(1)看一看:观察量角器。
A、量角器什么形状?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量角器上有多少个刻度?
B、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C、量角器上为什么会有两个0至180度,它有什么不同?
(2)找一找:A、找量角器的中心;B、找0刻度线;C、找一度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