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abd96adaef5ef7bb0d3c54.png)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
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f 、下渗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
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5、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到的气体是 氢气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①F 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88fc3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优秀研究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
水与生命密切相关: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小循环:陆上内循环。
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
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
第二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火焰气(负氢多父亲多)。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
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是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密度的公式:ρ=m/v。
水银的密度为13.6×10kg/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kg。
密度的单位:kg/m或g/cm(注:XXX是g/cm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
水的密度:1×10kg/m或1g/cm。
密度的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第四节:水的压强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面垂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732cc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b.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1638851caaedd3382c4d31d.png)
(1)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①工业废水、废渣等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
(2)饮用水的卫生①家庭饮用水的净化:水中加入明矾使杂质沉淀而除去②饮用水的消毒:使用漂白粉杀菌。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出现的现象有: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与气候各举一例:*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1)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为了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6ca97f0029bd64793e2c99.png)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0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0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第一章1-8节复习提纲.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第一章1-8节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c6da50767f5acfa1c7cdea.png)
第一节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海洋、陆地、空气、生物体)2、地球上的水的主体部分是哪一部分的水体?(海洋水)3、地球水淡水的主体是哪一部分的水体?(冰川水)4、地球上的水是以什么状态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请举一例说明:(冰川水、江河水、大气水)5、那种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大气水)6、那种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冰川水)7、可以被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8、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9、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10、水循环的原因怎样?(水的三态变化(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11、你一天要摄取多少升水?(2.5升)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直接摄取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的)。
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排出的?(呼吸系统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汗液的形式排出,尿的形式)。
12、含水量最多的生物叫什么?(水母)1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地表径流)请举例说明:(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第二节水的组成1、什么叫做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2、什么叫做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3、简述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4、实验室里有两瓶无色的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能将它们鉴别出来吗?请说说你的方法。
(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空气)5、电解水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两极上有气泡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6、氧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助燃性)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可燃性)7、电解水时,负极产生什么气体?(氢气)正极产生什么气体?(氧气)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多少?(负极:正极=2 :1)8、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什么气体?(氢气和氧气)9、水是有什么组成的?(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通直流电10、写出水的电解的表达式(水氢气+ 氧气)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水的导电性)第三节水的密度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什么叫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水的密度是多少?(1.0×103千克/米3)它表示什么意思?(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千克/米3)读作什么?(千克每立方米)5、要测量物体的密度,必须测出哪些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必须测出质量、体积。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8e623881c758f5f71f6728.png)
第一单元复习1、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 15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电子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fef12b27d3240c8447efdc.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或 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 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³ = 1×106- m³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 1×103-升 1升=103- 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3dd618482fb4daa58d4ba7.png)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 通直流电 氢气 氧气+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d61330fad6195f312ba648.png)
页眉内容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一、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2、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2:1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二、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⑷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三、压强㈠压力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⑴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⑵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⑶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3、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⑵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针对第⑴种假设,可以在同样的受力面积下施与不同的压力;针对第⑵种假设,可以在同样的压力下提供不同的受力面积。
获得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㈡压强1、概念: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公式:P=F/S3、单位:帕斯卡(帕)Pa1帕=1牛/米24、压强知识的应用⑴生活应用(能够对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加以解释)增大压强的办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办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⑵计算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⑵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⑶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⑷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四、浮力1、浮力的存在: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4、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6、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了解探究过程)7、物体的沉浮⑴受力分析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当F浮>G物体_上浮_;②当F浮=G 物体_悬浮\漂浮_;③当F浮<G物体_下沉_。
⑵密度判断法:①ρ液_>_ρ物,物体上浮;②ρ液_=_ρ物,物体悬浮;③ρ液_<_ρ物,物体下沉;注:(要注意物体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浸没、浸入、漂浮、悬浮、下沉)8、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⑴密度计和船的原理和应用:密度计和船都是__联通器_状态下工作;船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吃水较__多__,反之则较_少_;密度计的刻度为上_____下_____,密度计又分_______和_______两种;⑵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__重力___来实现浮沉;⑶气球和飞艇利用_空气__的浮力来工作,通常充入密度较空气_密度小_的气体;归纳浮力的计算公式:六、溶液溶质溶液溶剂1、物质分散在水中悬浊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浊液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物质。
按浓度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液分类浓溶液_不一定_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_不一定_是不饱和溶液按是否饱和分(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反应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4、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内因: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__温度__固体气体(外因)外因:与_温度_等外界因素有关;___压强__硝酸钾、蔗糖、硫酸铜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加大__。
5、食盐、氯化钾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变化不大_。
气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减小__。
6、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总结: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七、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从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称为__晶体_,它具有___规则__、____几何外形__等特性;2、结晶的方法:___蒸发结晶___,适用于___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___;____降温结晶___,适用于____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__;八、水的利用和保护1、常见的水净化方法:沉淀法:用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沉淀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过滤法:用溶解、过滤等方法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法:用加热、蒸馏、冷凝等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结晶法:将溶质(可溶性的固体)和溶剂分离开;2、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第二章复习提纲一、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密度大(冷)的下沉,密度小(热)的上升。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起保护作用二、天气和气温1、天气: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⑴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⑴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⑵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①大气压强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②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③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④人未被大气压扁原因:人对环境的适应;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⑤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⑴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⑵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A、高山反应:高山上(2000米以上)高度高,气压低,缺氧。
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宇航服。
⑶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高压锅的使用原理:曾大气压,提高沸点,节省时间和燃料。
⑷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