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
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
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
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老师信任你,希望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考出好成绩。
注意事项:1.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非答题区域无效。
3.非选择题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区域内作答,非答题区域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源头,生命脆弱,需要亲人的关照才能度过婴儿期。
父母为子女操心是责任和本分,而父母与子女的情感是自然产生的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是孝的起点,经过强化和培养,会成就孝道,进而成为超越个人私利的人格。
父母和子女形成了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理会孩子的需要,孩子亲近父母,两者相互亲近,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是爱的体现,也是人对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是人性的自然产物,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认为,孝道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艺人们在戏班子里挂名表演,但那些没有挂名的艺人却被称作“打炮”,因为他们只是客串一把,混口饭吃。
这些艺人通常都有某个方面的绝活,因此戏班子也都愿意好好地招待他们。
有一天,一个中年人进来了,看上去并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
XXX问他有没有绝活,他回答说:“到时候再看吧。
”XXX对管事的人说:“吩咐伙上,中午小酥肉。
”中年人在戏班里待了两天,却总是不提登台的事,XXX便找他问:“你这一炮也该放了吧?明天再争不下台口,我也没有闲钱伺候你这位爷了。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人教新课标正式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人教新课标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人教新课标考试时间:150分钟第Ι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qǐ) 跫.音(qióng)青荇.(xìng)奇葩.异草(pā)B.桂棹.(zhào) 嫠.妇(lí) 愀.然(qiǎo) 变徵.之声(huī)C.屠戮.(lù) 租赁.(lìn) 作揖.(yī) 殒.身不恤(yǔn)D.瞩.目(zhǔ) 凋.谢(diāo) 绞.刑(jiǎo) 屏.息以待(pí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士兵突击》成功播出后,王宝强因为饰演许三多而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新星。
B.最近几年,我国内地学生对香港地区的大学趋之若鹜....。
这说明国内考生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C.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D.现在很多公司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那些喜好空谈、不切实际的人员一概敬谢不敏....。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倍受读者青睐。
B.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D.由于经济的迅猛增长,使中国实际上已经挤掉了美国,成为本次釜山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和政治力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片合成的,,把它折拢起来,,又像是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藏高原上,有一种神奇的生物——雪豹。
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高原上的顶级掠食者,善于在雪地中捕猎。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猎物的减少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雪豹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雪豹的生存环境非常苛刻。
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6000米的山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
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以捕猎为主。
雪豹的食谱非常广泛,包括山羊、野兔、狐狸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有时也会捕食大型动物,如藏羚羊。
雪豹的捕猎技巧堪称一绝。
它们擅长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然后发起突袭。
雪豹的爪子锋利无比,能够轻松地抓住猎物。
在捕猎过程中,雪豹还会运用智慧,巧妙地躲避天敌的追捕。
此外,雪豹还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它们会用自己的粪便或尿液来标记领地,以防止其他雄性雪豹侵入。
然而,雪豹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它们的栖息地逐渐缩小。
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雪豹的猎物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更为严重的是,非法猎杀和盗猎现象仍然存在,这给雪豹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护雪豹这一珍稀物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雪豹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其次,加大对非法猎杀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雪豹的认识。
(一)阅读下列语句,完成下列小题。
1.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A. 强调了雪豹的美丽外貌和生存智慧B. 突出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C.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D.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珍贵性2.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A. 说明了雪豹的适应能力B. 表达了对雪豹的赞叹C.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D.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150分,共8页)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②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③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文档
起航教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第一卷〔选择题共分〕一、〔 15 分,每题 3 分〕1 、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寥廓〔li áokuò〕峥嵘〔zēngróng〕彳亍(chìchù)青荇〔xìng〕.......B、粗糙 (c ào)枯槁(gǎo)长蒿(gā o)帮凶〔zhǎo〕....C、踟躇 (ch ích ú)笙萧(shē ngxiā o)佝偻(jū ló u)宽慰(j )ì.......D、徘徊〔páihu ái〕束(shù)缚强(qiǎng)谏瞋〔chēn〕目.....2、依次填入以下句子中的词语,适合的一组是〔〕①我们决不 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会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终究有没有外星人呢?长远以来,这素来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赞成推荐思虑B.同意介绍考虑C.赞成介绍考虑D.同意推荐思虑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授课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见解碰到广泛的责怪,我以为是对的。
C.现在文坛出现了一些风格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响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人云亦云、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定赶忙赶回去。
4.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共其乏困B.毋内诸侯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竖子缺少与之谋5.以下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丹不以己之私,而伤尊长之意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太子丹害怕D.约为婚姻....二、〔 12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6~ 9 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吴文俊所谓东方数学,主若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
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若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5套)
发布,为美联储延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D.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路面上满是积水,他的车一路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激浊扬清....,溅得路人满身污泥。
5、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②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③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④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⑦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⑧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A、⑤⑥①⑦②⑧④③B、⑤①②④⑥⑧⑦③C、⑤④⑥⑧①⑦②③D、⑥⑧①⑦②③⑤④二.古文阅读。
(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翻译6分,古文部分共30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D、与郑人盟.7.下列关于“之”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③子犯请击之.④吾欲之.南海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伯请烛之武出面说退秦师,烛之武一开始推辞,这充分体现了他谦虚的品质。
高一语文上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本(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冰屑.(xiè) 瞋.目(chēn) 参乘.(shèng) 忸怩.(niē)B、遒劲.(jìng) 结.怨(jié) 漫溯.(sù) 青苔.(tái)C、弄.堂(lîng) 账簿.(bï) 贿赂.(lù) 喋血.(xuè)D、尸骸.(hái) 箕.踞(jī) 似.的(sì) 颓圮.(p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九州神舟飞船竞相有志者事竟成B、冷寞寂漠笙箫萧索C、陨落陨身不恤缉毒剪辑D、呕气斗殴地契提纲挈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讲,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B、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朝鲜半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C、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D、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省国资委围绕以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目标,以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北京治堵新规发布,12月24日起购买车辆必须参加明年的摇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67套)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7分,共9小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戮.力(lù)翌.日(yì)长歌当.哭(dāng)浪遏.飞舟(è)B.颓圮.(pǐ)创.伤(chuāng)桀骜.不驯(ào)殒身不恤.(xù)C.执拗.(ào)游说.(shuì)人头攒.动(cuán)瞋.目而视(chēn) D.着.陆(zhuó)贿赂.(luò)屏.息以待(bǐng)忸怩.不安(ní)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廖廓嘈杂惩戒发源地挥斥方遒B.冷寞谦逊焦灼包身契绿草如茵C.撰写峥嵘蠕动笑嘻嘻星辉斑斓D.凋敝殴打作揖万户侯暗然神伤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3年,刚刚度过41岁生日的光头大叔齐达内笑容满满地站立在皇马新帅安切洛蒂身边,踌躇满志....,他将以助教身份开启人生中另一段未知的旅程。
B.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沉寂许久的BBS是否已成明日黄花....,它未来的方向在哪?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C.清晨的雾气,阳光下的浮尘,任何一点点色调的变换都会让美丽的景致增添另一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心更换着风格迥异....的霓裳。
D.日前,“3•10”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在厦门集中宣判,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整治电信诈骗,既是工信部,也是运营商责无旁贷....的职责。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B.“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工作。
C.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
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
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
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
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
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39套)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共30分)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各项中,成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暗然失色按部就班不径而走暴殄天物B.好高鹜远噤若寒蝉墨守成规美仑美奂C.饮鸩止渴针砭时弊振聋发聩所向披靡D.走头无路励精图治委曲求全众口铄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C.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D.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B.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C.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D.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法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法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
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8年1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法,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古人笔下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
B.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C.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D.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法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远方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
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
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悔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
”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
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
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
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
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像她妈,不像我。
”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
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
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
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
总是问:“妈,我爹爹呢?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2012年2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
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
”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
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转眼,女儿两岁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
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来!”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你干什么!”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
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
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
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
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
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细节描写逼真传神,如“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中,“瞥”字将“爹爹”的欣喜忐忑刻画得淋漓尽致。
B.文章构思极为精巧,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倒叙、插叙、对比等方法,将普通的家庭亲情演绎得波澜壮阔,读后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C.文章标题“一段叫父爱的距离”含义丰富,既指“爹爹”在外面怕自己的样子丢了孩子的脸面,也指心理上因“我”而受到的伤害。
D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而这段不远又不近的距离既维护了“我”的尊严,也是父亲对“我”最温馨的守护和深沉的爱。
5.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6.简析“一段叫父爱的距离”中“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