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doc

合集下载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及病理过程,以及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指原发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经血管或淋巴途径迁移到其他部位并再生长的过程。

肿瘤转移是肿瘤的恶性特征之一,常常是患者预后恶化的重要原因。

肿瘤转移可以分为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两种类型。

局部转移指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远处转移则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生长。

根据转移途径不同,远处转移又可以分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两种。

肿瘤转移发生的机理非常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

首先,肿瘤细胞本身具有增殖和迁移的能力,能够穿过基底膜并入侵周围组织。

其次,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腺泡或间质间隙进入淋巴管或血管,经过周围组织扩散到其他器官。

最后,肿瘤细胞还需要适应新的器官环境,与其细胞间质相互作用,促进再生长形成转移灶。

所有这些步骤都需要多个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肿瘤转移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

首先,原发肿瘤细胞通过侵犯基底膜和周围组织进入血管或淋巴管。

然后,这些肿瘤细胞在血流或淋巴流中被输送到其他组织或器官。

一旦到达目标器官,肿瘤细胞需要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适应新的局部环境。

最后,这些肿瘤细胞通过与宿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开始再生长形成新的肿瘤灶。

肿瘤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转移规律方面,有一些常见的模式被观察到。

例如,乳腺癌常常转移到骨骼,肺癌常常转移到肝脏,等等。

这些特殊的器官偏向性可能与肿瘤细胞与器官细胞之间的特定亲和性有关。

另外,肿瘤转移的诊断依赖于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细胞在远处转移后可能会呈现出与原发肿瘤不同的形态,因此准确的细胞学检查非常重要。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来诊断转移。

总结起来,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肿瘤细胞的侵犯、迁移和适应新环境的多个步骤。

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

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

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处器官或组织的过程。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复发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不同肿瘤的转移方式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

1. 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播到远处器官或组织的方式,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

肿瘤细胞经过血流被输送到全身各处,通过血管壁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到目标器官或组织。

例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常常通过血行转移扩散到肝脏、肺部和骨骼等部位。

2. 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液传播到淋巴结和淋巴道,最终到达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过程。

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也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

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淋巴管侵入至邻近淋巴结,然后再通过淋巴液分散到远离原发病灶的淋巴结和器官。

举例来说,乳腺癌常常通过淋巴转移扩散到腋窝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可通过淋巴转移到淋巴结和其他皮肤区域。

3. 腹腔腔隙扩散转移腹腔腔隙扩散是指腹腔内脏器官之间、脏器表面之间及术后切除部位之间的直接扩散转移。

腹腔内脏器官之间拥有丰富的脂肪组织,有助于肿瘤细胞的扩散和移行。

常见的腹腔腔隙扩散转移的恶性肿瘤有卵巢癌、胃癌、胰腺癌等。

4. 腹水种植转移腹水种植是指肿瘤细胞扩散到腹水中并通过腹水种植到腹膜、肠道和其他腹腔器官的过程。

腹水种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尤其是卵巢癌、胃癌和结肠直肠癌等。

肿瘤细胞通过腹腔内脏器官的浸润转移到脏器表面和腹膜表面,然后再通过腹水的循环扩散到腹腔其他器官。

5. 原位转移原位转移是指肿瘤细胞未侵犯基底膜,仅局限于组织内扩散的过程。

原位转移通常发生在上皮性肿瘤中,如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

这种转移方式表明肿瘤已经恶化为浸润性肿瘤,有可能进一步扩散到远处器官。

总之,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包括血行转移、淋巴转移、腹腔腔隙扩散转移、腹水种植转移和原位转移。

肿瘤的扩散

肿瘤的扩散

肿瘤的扩散
●肿瘤的扩散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点
●肿瘤扩散的途径包括直接蔓延、转移
直接蔓延是指肿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或神经束衣连续的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直接蔓延的机制有:
●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减少。

粘附分子的减少,使细胞彼此分离
●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

正常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是通过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些分子介导的,如层粘蛋白受体。

癌细胞表达更多的层粘蛋白受体,并分布于癌细胞的整个表面,使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癌细胞产生蛋白酶(如Ⅳ型胶原酶),溶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Ⅳ型胶原),使基底膜局部产生破损有助于癌细胞的通过
●癌细胞的迁移。

癌细胞借阿米巴运动通过基底膜缺损处游出
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经过一定的渠道迁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具体转移途径包括:
●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先聚集于边缘窦然后累及整个淋巴结。

最后可经过胸导管入血,继发血道转移。

胃肠道等消化道肿瘤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中的Virchow淋巴结。

●血道转移:肿瘤细胞多经静脉系统入血;肿瘤细胞最常侵入肺、肝;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肿瘤可通过吻合支进入椎静脉丛;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易转移到肺、肝、骨、卵巢和肾上腺。

●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肿瘤细胞可脱落种植到体腔其它器官表面。

例如胃肠道黏液癌(尤其是胃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后脱落到卵巢表面生长,形成krukenberg瘤。

肺癌转移的途径

肺癌转移的途径

肺癌转移的途径一、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

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

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穿插转移。

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二、局部直接蔓延:癌组织沿支气管及肺泡孔向同侧附近或对侧肺直接蔓延,以肺泡细胞癌多见。

也可向四周,如纵隔、心包、横膈、胸膜和肺侵犯,时常由近向远处扩散,以肺鳞癌、腺癌多见。

三、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

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常见。

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大循环血流而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也可通过血行发生肺内转移。

四、局部种植:常见于手术切口处或胸腔穿刺针孔处。

肺癌转移的防治肺部由于淋巴组织分布广泛,血流运行丰富,因此肺癌病人更容易在早期就发生远处病灶转移,甚至有很多病人是由于发现了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病症,才去就医并确诊为肺癌的,这确实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而不少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几个月或一两年后,会发生远处转移。

其实这些转移病灶早已存在,只是手术之前很小,经过一段时间,它们渐渐长大,才能被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发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原来非常微小的转移灶,随着癌细胞继续增殖,病灶日益开展,同样可致人死命。

针对这局部病人,应考虑手术切除肺癌病灶后,再给予全身的综合疗,以求早期控制。

由于肺癌的转移速度非常迅速,因此那些早期首先发现有肺部原发病灶的患者,在被确诊为肺癌之后,就必须立即做骨扫描、脑CT或磁共振检查是否有远处病灶的转移。

就算没有,也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时到门诊进展复查,以期将远处病灶转移的可能降到最低。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导语:人体中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但肿瘤细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可以侵入周围组织或进入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来转移,导致癌症的恶性化。

而肿瘤转移的机制,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结果论述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I. 转移机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转移,主要分为肿瘤细胞间转移和血行转移两种方式,其中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途径。

1.肿瘤细胞间转移肿瘤细胞间转移指的是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渗透间质细胞或组织间隙,进入周围组织和空腔。

渗透过程包括肿瘤细胞脱离肿瘤团块、侵入基质、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等。

一种机制是通过胶原酶、蛋白酶等酶类分泌蛋白,降解基质并促进侵袭。

研究发现,某些基质控制因子,如紧密连接蛋白、支架蛋白等分子,能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单个肿瘤细胞进入血管被称为微转移瘤,这是肿瘤细胞间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微灌注条件下,肿瘤细胞表现出更高度的移动能力。

2.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转移途径,约占已转移瘤的85%。

肿瘤细胞离开原始肿瘤,在血液中运输,随后落户在远处器官组织。

此外,也包括对肺、肝、脊柱、胸膜等局部转移的一些病例。

如何在血管中存活下来成为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关键。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通过从中央分化转化成专门的转移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流体动力学特性。

II. 侵袭机制肿瘤细胞侵袭指的是肿瘤细胞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或器官。

肿瘤细胞的侵袭包括细胞形态学改变、糖内分子表达和信号转导。

1.细胞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侵袭会引起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包括细胞内骨架的改变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肿瘤细胞侵袭的特点是细胞膜的前缘形成突起,称之为肢突,这种肢突可以弥合新形成的裂口。

2.糖内分子表达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还与许多糖内分子调控因子有关。

其中,小谷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的胶质酸清分泌酶,可以促进细胞运动以及羟化胶原的分解,从而加速细胞侵袭。

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肿瘤的多步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抑制。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需要适当的分子环境和微环境。

以下是肿瘤多步骤转移的基本过程的详细介绍:1. 肿瘤启动(Tumor Initiation):肿瘤转移的第一步是肿瘤的启动,这是由单一或短暂的暴露于致癌因子引起的。

这些致癌因子可以激活原癌基因和/或抑制肿瘤抑制基因,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失控。

在这一阶段,细胞开始获得一些与正常细胞不同的特征,如无限增殖能力和抵抗凋亡的能力。

2. 肿瘤促进(Tumor Promotion):在肿瘤促进阶段,细胞继续暴露于促癌剂,如炎症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等。

这些促癌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原癌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突变的几率,并促进肿瘤干细胞群体的形成。

这一阶段通常是长期的,并且可能是可逆的。

3. 肿瘤进展(Tumor Progression):肿瘤进展阶段涉及从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的转变,并进一步演变为更具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在这个阶段,肿瘤细胞开始获得侵袭和转移所需的特性,如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的产生、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促进等。

4.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Tumor Cell Detachment and Invasion):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周围基质是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克服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力和基质的物理障碍。

这通常涉及到细胞黏附分子(如钙粘连素)的表达下降,使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力降低,从而容易从原发肿瘤中脱落。

5. 肿瘤血管生产(Tumor Angiogenesis):肿瘤细胞需要新的血管来供应营养和氧气,这就是肿瘤血管生产的过程。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管生成,如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新血管的形成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营养,还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途径。

6. 肿瘤细胞进入脉管系统(Tumor Cell Entry into Vasculature):肿瘤细胞必须进入脉管系统,才能被带到远处器官。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的部位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再次增殖成为肿瘤病灶,这个病灶也就称为转移灶。

一般来说,肿瘤发生转移往往提示肿瘤进入了偏晚的期别,给治疗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肿瘤到底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呢?各种转移方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肿瘤转移主要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等几种途径:1.直接侵润直接侵润即是指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临近组织,从而引起肿瘤的增大和扩散。

在几种肿瘤转移途径中,直接侵润由于肿瘤只累及周围的组织,所以往往这种转移是最容易预测的。

虽然大都在预料之中,但是直接侵润也会引起相当麻烦的后果,比如直肠癌直接侵入膀胱,肺癌局部侵润食管等等。

这种情况往往难以手术或者需要联合脏器切除,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对局部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2.血行转移众所周知,人体中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仿佛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

当肿瘤细胞侵入了这样的血管中,也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转移到距原发灶较远的器官,进而生根发芽,生成新的肿瘤转移灶,进而引起相应的危害。

由于血行转移的肿瘤细胞常沿着血流方向进行传播,就像是高速公路上从一站到下一站,因此各器官肿瘤的血行转移部位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由于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在高速公路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统计的乡村小路,因此血行转移的预测难度要大大高于局部侵润。

3.淋巴转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淋巴系统”这个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却较少理解。

实际上身体中除了遍布着由心脏、血管等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还存在着一套由淋巴结、淋巴管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淋巴系统,其主要起免疫防御的作用。

与血行转移相似,肿瘤细胞也可通过进入淋巴循环而发生转移,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其实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的受累,偶尔也会出现远处淋巴结构的转移。

4.种植转移顾名思义,种植转移是指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形成一个转移病灶。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侵袭是指瘤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侵袭和转移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侵袭是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结果。
二、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包含有转化细胞的生长、实体癌的细胞解离、周围组织侵袭、穿入脉管进入循环、循环中存活并聚集、毛细血管床处停留、穿出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以及新病灶处生长,最后形成转移癌。
(1)原发肿瘤(和转移瘤)既包含有肿瘤细胞成分,也包含有宿主其它细胞成分。
(2)转移过程对肿瘤细胞而言是具有选择性的,要经历侵袭、栓塞、循环中存活、远距离毛细血管停留、从血管穿出并在器官中生长等过程。
(3)转移瘤仅发生在特定器官,不同器官的微环境(土壤)可能具有生物学独特性。
另一个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概念:肿瘤侵袭
5.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大多数被杀死破坏;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
6.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癌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时,通过粘附作用特异性地锚定在毛细血管壁上,并穿透管壁逸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这些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局部非特异免疫杀伤作用,在各类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增殖生长,最终形成转移。
3.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一种物质,使粘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增加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胞。脱落细胞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如纤维蛋白溶解酶、丝氨酸蛋白酶等,破坏细胞外基质,突破结缔组织构成的屏障。
4.进入脉管系统:肿瘤细胞诱导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其侵入基质进入循环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
2.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如骨肉瘤很早就可以出现肺转移。原因是肿瘤血管很丰富,且多数血窦之壁本身就是瘤细胞构成的,很容易脱落进入血流,发生转移;其次还有低分化肿瘤、癌症中晚期及肿瘤局部受挤压后(如按摩时常有发生)均可出现血道转移。

肿瘤培训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肿瘤培训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肿瘤培训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肿瘤的英文名称是:A. TumorB. TissueC. CellD. Organ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的三大特征?A. 异型性B. 浸润性C. 转移性D. 再生性答案:D3.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外基质答案:A4. 肿瘤的转移途径不包括:A. 淋巴道转移B. 血行转移C. 种植转移D. 直接扩散答案:D5.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分化程度C. 肿瘤的生长速度D. 肿瘤的转移情况答案:B6. 肿瘤的分期是根据: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分化程度C. 肿瘤的生长速度D. 肿瘤的转移情况答案:D7. 肿瘤的化疗主要针对的是:A. 肿瘤细胞的增殖B. 肿瘤细胞的分化C. 肿瘤细胞的凋亡D. 肿瘤细胞的代谢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的诊断方法?A. 影像学检查B. 病理学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触诊答案:D9. 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是:A. 尽可能切除肿瘤B. 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C.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D. 所有以上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的预防措施?A. 健康饮食B. 定期体检C.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D. 吸烟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A. 肿块B. 疼痛C. 出血D. 发热答案:A B C2. 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A. 淋巴道转移B. 血行转移C. 种植转移D. 直接扩散答案:A B C D3. 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A. 影像学检查B. 病理学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触诊答案:A B C4. 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A. 手术治疗B. 化疗C. 放疗D. 免疫治疗答案:A B C D5. 肿瘤的预防措施包括:A. 健康饮食B. 定期体检C.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D. 吸烟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

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

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

思考题:1.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2.肿瘤的形状有哪些?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如何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目前临床上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一般只用于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级: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4.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哪些?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当然,这里说的运动是负离子运动,即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负氧离子,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细胞缺失的电子,消除自由基,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另外,通过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

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肿瘤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肿瘤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肿瘤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远处转移能力与局部浸润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理学特点。

浸润性的肿瘤,不但能够在原发处继续生长,同时绵延至周围组织,同时还能以多种方式扩散身体的其他位置,这属于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

相信很多人多肿瘤传播的方式还不够了解,以下为大家讲解一下有关肿瘤传播的方式。

肿瘤相关内容肿瘤指的是机体受到致瘤因子的影响,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构成了新的生物,由于这类新的生物呈现,占位性块状突起状,也称作赘生物。

临床实践发现,肿瘤细胞可呈现出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代谢变化,并且肿瘤细胞可由氧化磷酸化与糖酵解相互间的转换适应发生改变的代谢环境。

肿瘤扩散方式1、淋巴道的转移:各个脏器淋巴管,就相似网络一样,相互之间沟通,各有各的特色,各个胀气淋巴管分布不一,对于腔道脏器,例如:肠、胃、食管等,虽然其淋巴管的分布各个层都有,但是浆膜层、肌膜下层的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在癌瘤侵入到食管壁劾膜下层、浆膜层、肌层的时候,这时淋巴结会被广泛转移,相反对于原位癌、税膜内癌很少会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淋巴道转移,出现这种肿瘤转移现象时,癌瘤一般会先对局部淋巴管、以及其淋巴液引流方向造成影响,每个器官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肺淋巴引流的方向是取向肺门位置的淋巴结,而乳腺淋巴引流方向是取向乳内静脉位置或是腋窝位置的淋巴结,所以,临床医生掌握更多各个脏腑器官引流方向淋巴管分布是比较重要的。

2、肿瘤细胞呈现直接蔓延现象:该种转移方式属于肿瘤扩散的基础条件,一般可见到瘤细胞在瘤的母体中向外部直接侵袭,其经常沿着细胞的间隙,血管、体腔、淋巴管等肿瘤细胞,慢慢的扩散至达远隔的位置,但是其仍可连接肿瘤主体。

肿瘤细胞局部受到侵袭属于肿瘤生长期间的必经阶段,但是不同类型的肿瘤,自身所具备的扩散潜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多种影响因素下导致的,所以部分肿瘤属于局部浸润性,转移确不占核心地位。

反之,一些肿瘤是以转移为核心,例如:宫颈癌,局部蔓延就是其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经过组织的间隙,直接向宫体之外或宫颈处扩展,在受到肿瘤侵袭的作用下,导致局部结缔组织出现增生的情况,广泛浸润肿瘤局部时,会构成冰冻骨盆,事实上这就是受到肿瘤直接浸润的最终结果。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乳腺癌的转移途径和转移规律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转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移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行转移:乳腺癌可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进入远处器官。

血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晚期转移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部、肝脏、骨骼和脑部等。

血行转移的机制包括肿瘤细胞入侵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远处器官生长形成转移灶。

2. 淋巴转移: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是通过淋巴管系统进行的。

乳腺组织中分布着大量淋巴管,乳腺癌可通过淋巴管侵犯术语淋巴结,进而在淋巴结转移。

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途径包括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等。

3. 腹水种植:乳腺癌可通过腹腔腹水的形式在腹腔内播散种植,进而形成腹腔转移灶。

腹水种植主要发生在乳腺癌晚期患者,通常伴随腹水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二、影响乳腺癌转移的因素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特征:乳腺癌的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和分子类型等特征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分级越高、分子类型越恶性,转移的风险就越高。

2. 淋巴结受累:乳腺癌的转移与淋巴结的受累程度也有关系。

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乳腺癌转移至远处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3.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遗传背景和免疫功能等也会影响乳腺癌的转移。

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转移的风险较高。

4. 外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以及营养摄入等外界因素与乳腺癌的转移风险相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转移。

三、乳腺癌的转移规律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乳腺癌的首发灶转移:乳腺癌的转移通常是从原发灶开始的。

乳腺癌的原发灶会通过淋巴管系统或者血液循环进入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

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灶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的转移。

癌症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癌症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癌症的转移途径有哪些?一、淋巴系统转移癌症转移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淋巴系统传播。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它由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等组成。

当癌细胞从原发肿瘤穿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时,它们可能侵入并转移至其他淋巴结,从而进一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乳腺癌、食管癌等。

二、血管系统转移另一个常见的转移途径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播。

癌细胞可以通过侵入血管系统,进入动脉或静脉循环,并随血流传播到全身各处。

一旦癌细胞进入其他器官或部位,它们可以重新生长并形成远处转移灶。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

三、腹腔腔隙转移某些癌症(如卵巢癌、胃癌等)具有通过直接侵犯腹腔腔隙的能力。

腹腔腔隙是指腹腔内脏器官之间的间隙,癌细胞可以通过扩张、渗透或侵蚀周围组织,从而转移到腹腔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腹腔内肿瘤,对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

四、直接侵犯和蔓延转移癌细胞也可以通过直接侵犯和蔓延方式转移。

当癌细胞从原发肿瘤中侵入邻近组织、器官或腔隙时,它们可以通过生长和扩散来转移到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五、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其特点是癌细胞通过种植在身体腔隙或脏器表面的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卵巢癌、胃癌等。

综上所述,癌症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淋巴系统转移、血管系统转移、腹腔腔隙转移、直接侵犯和蔓延转移以及种植性转移。

了解这些转移途径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转移途径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加强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减少癌症转移带来的危害。

转移性癌症的远处转移途径和治疗策略

转移性癌症的远处转移途径和治疗策略

转移性癌症的远处转移途径和治疗策略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便是癌症的转移。

转移性癌症是指原发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灶,这种情况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转移性癌症的远处转移途径和治疗策略。

一、远处转移途径1.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最常见的癌细胞远程传播途径之一。

当原发肿瘤不断生长并侵入血管时,部分癌细胞会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管系统传播到身体其他器官。

这种方式可以导致多个器官受到累及,造成多器官损害。

2.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但也为恶性肿瘤提供了传播的机会。

当原发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液进入淋巴管道,并沿着淋巴循环途径传播到局部淋巴结或远离原发肿瘤的淋巴结,导致新的肿瘤形成。

3. 脑脊液某些类型的癌症,比如脑膜瘤或转移性蛛网膜下腔室侵袭,可能通过脑脊液系统进行远程转移。

这种情况下,癌细胞可以通过脑脊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脑部区域,引发新的肿瘤。

4. 直接扩散在一些情况下,原发肿瘤可能直接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并形成新的肿瘤灶。

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相邻器官密切接触的部位,比如乳房癌扩散至胸壁软组织。

二、治疗策略1. 手术切除对于可切除的远处转移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手术能够减轻患者体内肿瘤负担,并提供组织病理学分析,以了解肿瘤的特征和预后。

但手术仅适用于局部限制性的转移灶。

2. 化疗化学治疗是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断其生长和扩散,化疗可以控制远处转移癌细胞的生长。

但由于化疗对全身上下皆有影响,患者常常会经历一系列不良反应。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基于对肿瘤内特定关键分子进行干预的策略。

通过针对癌细胞具体的生物标志物(如突变基因)进行药物选择,靶向治疗能够更精确地杀灭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癌症治疗新策略之一。

免疫治疗通过改善患者自身免系功能,使其能够识别恶性肿瘤并攻击癌细胞。

2020年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课件)

2020年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课件)

2020年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课件)一肿瘤的转移途径: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

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

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 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2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

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

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1。

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3。

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方伟岗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是临床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一. 转移的基本概念: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肿瘤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脑的恶性胶质细胞瘤。

肿瘤演进 (progression) 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从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所必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综合, 至少包括: 失控性生长, 血管化, 抗药性, 浸润, 转移等. 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演进的最后阶段.二. 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 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原发部位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 穿越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壁进入管腔, 与血小板聚集或形成小瘤栓, 随血液 / 淋巴液运输到达靶器官毛细血管床, 与该部位的血管 / 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粘附, 穿越管壁和基底膜进入周围间质, 不断增殖形成转移瘤(图1).肿瘤细胞的浸润 (invasion)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但尚未进入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的阶段,和转移是相互联系的病理过程. 浸润是转移的前提, 但不一定发生转移; 而转移必定包括浸润过程.三.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肿瘤的转移途径

肿瘤的转移途径

第4题.资料肿瘤的转移途径:。

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

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

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此例的转移方式: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淋巴道转移,淋巴结:肺肝、胃、2. 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胃肺、肝脏:血道转移,3.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

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

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第3题(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3)(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肿瘤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和转移
1、肿瘤细胞血管内锚定黏附 当癌细胞聚集体,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复合物黏附到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时,锚定在内皮细胞表面 血小板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并 通过P-选择素与内皮聚糖蛋白相互作用 内皮E-选择素结合到癌细胞的聚糖蛋白上 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上的α4β1整合素,有利于癌细 胞聚集体运动的停止,及与内皮的连接
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纤溶酶, 尿激酶型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弹性蛋 白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 天冬酰氨蛋白酶 糖苷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3、恶性肿瘤细胞的运动性和趋化性
癌细胞向邻近周围细胞移动,贴近受侵细胞表面,表现为癌细胞 表面伸出许多伪足贴附于受侵细胞 癌细胞伸出伪足,阿米巴样运动,向受侵组织细胞间隙生长侵入
二、肿瘤转移(tumor metastasis)
个别瘤细胞能脱离原发肿瘤,通过侵润在周围间质中 生长,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迁移至其他部位继续增殖生 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继发灶可再增殖,继发侵袭生长和形成新的肿瘤,并 进一步发生转移,产生继续扩散和转移。
侵袭生长是癌组织扩张的先行活动,转移是瘤体达到 一定数量和体积后才会出现的现象。转移时伴有侵袭 生长,但侵袭生长并不一定发生转移,两者相辅相成。
2、 Biochemical functions
nm23 proteins posses multiple biochemical functions
① Interaction with numerous proteins ② A NDPKinase activity ③ DNA nuclease ④ Serine or histidine protein kinase
(3) DNA nuclease A model: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was explained by an intrinsic nuclease-like activity of NDPK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转移途径肿瘤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虽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和遗传学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不断增殖和转移的能力。

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再进入血管或淋巴系统,向远端器官迁移形成转移灶。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肿瘤形成和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途径,对于肿瘤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因素。

其中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膜分子、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等。

细胞外基质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细胞外基质形态学结构特异性、化学结构和力学特征等都会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理行为。

另外,细胞膜分子特别是细胞黏附分子与肿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密切相关。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是肿瘤细胞正常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调控因素。

这些通路包括TGF-β、PI3K/Akt、Ras/MAPK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调节肿瘤细胞的转化、增殖和转移。

肿瘤细胞的转移途径肿瘤细胞的转移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腹腔内转移等方式,在全身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灶。

其中,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是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并在淋巴系统中形成转移灶。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淋巴造血干细胞育成器。

淋巴结表面覆盖着高度表达黏附分子和受体的高内皮细胞。

通过这种细胞-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能够黏附这些高内皮细胞,然后从淋巴系统中传播到远处组织和器官。

血行转移是肿瘤细胞入侵血管系统并经血流传播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的过程。

血管是一种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管状结构,内皮细胞表面有丰富的黏附分子和受体,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黏附。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并穿过血管壁后,进入周围组织或远端器官形成转移灶。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转移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肿瘤细胞的生态特性,还可以澄清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文章目录*一、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1.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2. 肿瘤转移的原因3. 肿瘤转移的方式*二、肿瘤转移有什么症状*三、怎样预防肿瘤转移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1、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第一个阶段:侵犯。

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得癌细胞“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去。

在正常细胞外被中的纤粘连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粘着糖蛋白,它增强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着。

癌细胞的纤连粘蛋白显着减少或缺失,钙粘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了细胞与基质之间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因此癌细胞具有易于侵润组织和转移的属性。

第二个阶段:内渗。

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

第三个阶段:外渗。

在这个阶段当中,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的组织最后阶段,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茁壮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2、肿瘤转移的原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一般癌症的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性越明显,转移发生也越早;(2)被转移器官的特点:癌症一般容易转移到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如骨骼、肝脏、肺、脑;广告对原发癌的机械刺激:对恶性肿瘤所形成的癌肿,尤其是对血管丰富的肉瘤作过多的按摩及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措施(如穿刺检查)可使癌细胞进入血液系统,有增加转移的危险;机体的状态:病人的一般状况差,或者免疫功能低下,都能增加癌症转移的机会。

3、肿瘤转移的方式 3.1、直接侵润直接侵润即是指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临近组织,从而引起肿瘤的增大和扩散。

在几种肿瘤转移途径中,直接侵润由于肿瘤只累及周围的组织,所以往往这种转移是最容易预测的。

3.2、血行转移众所周知,人体中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仿佛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

3.3、淋巴转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淋巴系统”这个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却较少理解。

实际上身体中除了遍布着由心脏、血管等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还存在着一套由淋巴结、淋巴管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淋巴系统,其主要起免疫防御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淋巴道转移:(癌多见)。

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
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

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
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
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
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
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
上。

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
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 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
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 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
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
移。

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

消化道
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1) 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
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
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5)疼痛:由于癌组织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
有剧烈疼痛。

另外,癌症继发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

(6)发热: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都可以
引起癌症病人发热,一般表现为中低度热。

(7)恶病质:恶病质也有人称为 " 恶液质 ",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
的状态,它是癌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2 题
1. 胃、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
2. 胃、肺发生出血、坏死、溃疡、脱落
3. 出现浸润性生长
4.
胃肝肺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
核分裂多生长速度快继发改变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坏死、毛细血管破损生长方式浸润性,外生性对机体影响阻塞,出血,转移肝功能受损,肝区疼痛,转移压迫,阻塞,出血,转移所以,胃、肝、肺均为恶性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