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通信能力的约束 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能力关系到传感器网络监测区域内节
点部署数量,而制约其通信能力主要有两个参数,即能量损 耗和通信距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E = kdn
(2-1)
式中,E为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能量损耗;k为一个常数,
与传感器节点的系统构成有关;d为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距离;
分别接入TD-SCDMA、GSM核心网、Internet主干网及无线 局域网络等多种类型异构网络,再通过各网络下的基站或主 控设备将传感器信息分发至各终端,以实现针对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多网远程监控与调度。同时,处于TD-SCDMA、 GSM、Internet等多类型网络终端的各种应用与业务实体也 将通过各自网络连接相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并由此对 相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开展数据查询、任务派发、业务扩 展等多种功能,最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移动通信网络、 Internet网络为主的各类型网络的无缝的、泛在的交互。
(2) 汇聚节点:用于连接传感器节点与Internet 等外部网 络的网关,可实现两种协议间的转换;同时能向传感器节点 发布来自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WSN收集到的数据转 发到外部网络上。与传感器节点相比,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 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强。
(3) 管理节点:用于动态地管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 直接面向用户。所有者通过管理节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资源,配置和管理网络,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
锁相回路(PLL)、解调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所有的这些组
件都会消耗能量。对于一对收发机来说,数据通信带来的功
耗PC的组成部分可简单地用模型描述为
PC = PO + PTX + PRX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5、能量工程
• 能量工程包括能量的获取和存储两方面。能量 获取主要指将自然环境的能量转换成节点可以 利用的电能,如太阳能,振动能量、地热、风 能等。2007年在无线能量传递方面有了新的研 究成果:通过磁场的共振传递技术将使远程能 量传递。这项技术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 成熟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能量存储技 术方面,高容量电池技术是延长节点寿命,全 面提高节点能力的关键性技术。纳米电池技术 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技术之一。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
• 安全通信和认证技术在军事和金融等敏感信息 传递应用中有直接需求。传感器网络由于部署 环境和传播介质的开放性,很容易受到各种攻 击。但受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限制,直接应用 安全通信、完整性认证、数据新鲜性、广播认 证等现有算法存在实现的困难。鉴于此,研究 人员一方面探讨在不同组网形式、网络协议设 计中可能遭到的各种攻击形式;另一方面设计 安全强度可控的简化算法和精巧协议,满足传 感器网络的现实需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空间探索 探索外部星球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借 助于航天器布撒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实现对星球 表面长时间的监测,应该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 案。NASA的 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实验室研制的 Sensor Webs就是 为将来的火星探测进行技术准备的,已在佛罗 里达宇航中心周围的环境监测项目中进行测试 和完善。
4、精细控制、深度嵌入的操作系统技术
• 作为深度嵌入的网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对 操作系统也有特别的要求,既要能够完成基本 体系结构支持的各项功能,又不能过于复杂。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TinyOS是最成功的无线 传感器网络专用操作系统。但随着芯片低功耗 设计技术和能量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复杂 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Uclinux和 Ucos等,也可能被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采用。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2.2 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以 下一些实现的约束。 1.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节点体积微小,通常只能携带能量十分有限的电 池。由于传感器节点个数多、成本要求低廉、分布区域广, 而且部署区域环境复杂,有些区域甚至人员不能到达,所以 传感器节点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如 何高效地使用能量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面临 的首要挑战。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4.可靠性高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 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 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 往往采取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 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能 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 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到每一个传感器节点, 因此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传感器网络的通信 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 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通信能力有限
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 E = k· dn 其中,参数n满足关系2 < n < 4。n的取值与很多因素有关, 例如传感器节点部署贴近地面时,障碍物多、干扰大,n的 取值就大;天线质量对信号发射的影响也很大。考虑诸多因 素,通常n取3,即通信消耗与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随着通 信距离的增加,能耗将急剧增加,因此,在满足通信连通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通信距离。一般而言,传感器节点的无 线通信半径在100 m以内比较合适。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教学课件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5 传输层
2.5 传输层 2.5.1 传输层简介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主要在能耗控制、拥塞控制和可靠性保证3个 方向开展研究与设计工作。其中,能耗控制协议又与拥塞控制协议、可靠性保证协 议紧密联系。
① 能耗控制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能量有限,网络的运行以节能控制为 首要考虑因素。
② 拥塞控制方面。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事件发生区域中的节点监测到相关信 息后传输至汇聚节点,由于网络的分布特征,可能存在多个节点感知信息,都发往 一个汇聚节点,即形成“多对一”的传输模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存在资源受限等特性,使得传统的TCP/IP协议不能直接应用 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而应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具体应用需求、网络自身的特性与条 件来设计相应的协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是有限的,过多的能耗会影响网络的生命周期。
② 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使用的是分布式、密集型的覆盖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以 数据为中心,为减少数据量,节点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③ 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不稳定情况,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会影响TCP/IP协议的握 手机制。
④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虽然传输层协议具备拥塞控制的能力,但通信质量、拓 扑结构变化等非拥塞情况也会造成丢包现象。
⑤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大规模应用中,节点需要处理好自身与邻居节点之间的通信 即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针对不同的传输层协议设计与网络应用需求,一些简单的拥塞控制处理方式分为拥 塞信息反馈机制和传输路由切换机制。其中,拥塞信息反馈机制是接收节点检测到拥塞 之后,向它的发送节点发送一个包含拥塞控制信息的数据包,告知发送节点减缓甚至停 止发送数据包;传输路由切换机制是当前节点检测到拥塞之后,重新选择一条优化的路 径来传输数据,从而减少了当前节点的数据流,待拥塞缓解或消除之后,可再恢复先前 路径来继续传输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混合网络结构
平面网络结构
01
分级网络结构
02
03
Mesh网络结构
04
2、1无线传感网络拓扑结构
2、2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
覆盖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首先面临的基本问题,因为传感器节点可能任意分布在配置区域,它反映了一个无线传感网络某区域被鉴测和跟踪的状况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动态电压调度(dynamic voltage scheduling,简称DVS)
4无线传感器网络QOS保证技术
5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
6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
7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8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管理机制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
传感器节点
01.
汇聚节点
01.
管理平台
01.
4、1硬件结构
泛洪协议
SPIN协议
主要完成两大功能:一是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一是沿着选定的路径正确转发数据
3.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动态功率管理(dynamic power management,简称DPM)
01
动态电压调度(dynamic voltage scheduling,简称DVS)
02
3.3无线传感器能量管理机制
传感器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微型节点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4部分组成
汇聚节点
当节点作为汇聚节点时,其主要功能就足连接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如Internet),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发送给用户。
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对整个网络进行检测、管理,它通常为运行有网络管理软件的PC机或者手持终端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PPT课件
1.传感器节点 (1)数据采集模块 (2)处理控制模块 (3)无线通信模块 (4)能量供应模块 2. 汇聚节点 3.管理节点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6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体系结构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网络适配 层、基础软件层、应用开发层和应用业务适配层。其中,网络适配层和基础 软件层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嵌入式软件(部署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 的体系结构,应用开发层和基础软件层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支撑结构 (支持应用业务的开发与实现)。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 体系结构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4类基本实体对象:目标、观测节 点、传感节点和感知视场。另外,还需定义外部网络、远 程任务管理单元和用户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应用刻画,如 图2-1所示。
目标
外部网络 (UAV、卫星通信
网、互联网等)
远程任务管理
用户
数据传输或 信令交换
分布式网络服务接口
分布式网格 管理接口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安
Qos
路由
全 机
制
信道接入
拓扑生成
无线电
.
红外线
能
源
管
理
网
络
管
拓
理
扑
管
理
光波
9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
• 一、单跳网络
• 概念:为了向汇聚节点传送数据,各传感 器节点可以采用单跳方式将各自的数据直 接发送给汇聚节点,采用这种方式所形成 的网络结构 为单跳网络结构。
. 传感器节点
感知现场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为五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通信部分位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的标准是IEEE 802.15.4。
通信部分采用的通信技术可以是有线、无线、红外等,其中无线技术可以是ZigBee、蓝牙、超带宽(UWB)等。
组网技术主要在传输层和网络层。
支撑技术主要在应用层实现,包括时间同步技术、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技术、能量管理和安全机制等,主要作用是保证用户功能的正常运行。
物理层作用是为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传输的通路。
主要任务是信号的调制、数据收发速率、通信频段的选择以及传输介质的选取。
数据链路层作用是建立可靠的点到点、点到多点的通信链路,保证源节点发出的信息可以正确的传输到目标节点。
主要任务是数据成帧、帧检测、介质访问、差错控制和功率控制。
网络层作用是将数据由传感器节点可靠的传输到汇聚节
点。
主要任务是路由的发现和维护,确保终端的连通/无连通情况,路由的可达性以及寻找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之间最优路径(能量消耗最小、延时最小)。
传输层作用是进行数据流的传输控制进而保证网络通信质量
应用层要为传感器网络应用提供时间同步服务、节点定位机制、节点管理协议、任务协议和数据广播管理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类可实现智
能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无线网络,它以无线传感节点为基本构成部分,具有自组织、自传输、自自适应能力,可大大减少安装成本和维护成本。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一般由一个中央管理单元、一些无线传感器节点、一
个或多个网关节点、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以及网络管理和数据传输组织
构成。
1、中央管理单元
中央管理单元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高级管理模块,负责系统中各模块、节点的组织、配置和管理,并通过与每个传感器节点的交互来监控系
统的状态。
2、无线传感器节点
3、网关节点
网关节点负责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
应用服务器,以及把应用服务器发送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到传感器节点,它也可以起到路由的作用。
4、应用服务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
⽆线传感器⽹络第⼀章⽆线传感器⽹络概述1.⽆线传感器⽹络的基本概念⽆线传感器⽹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量的成本很低、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线通信⽅式形成的⼀种多跳⾃组织⽹络系统,其⽬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覆盖范围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或者⽤户。
2.典型的⽆线传感器⽹络结构包括哪⼏部分?传感节点、汇聚节点以及互联⽹或通信卫星和管理节点。
3.⽆线传感器⽹络的体系结构(协议栈)描述⽆线传感器⽹络的协议栈,并简述各层的功能。
⽆线传感器⽹络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和应⽤层,与互联⽹协议的五层相对应。
另外还包括能量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任务管理平台。
各层的功能:物理层:负责数据传输的介质规范,如规定了传感器⼯作频率、⼯作温度、数据调制、信道编码、定时、同步等标准。
研究⽬标是设计低成本、低功耗和⼩体积,简单但健壮的传感器节点。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测、介质访问和差错控制。
⽹络层:主要实现数据融合,负责路由⽣成和路由选择;主要功能包括分组路由、路由互联、阻塞控制。
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
应⽤层:获取数据并进⾏初步处理,包括⼀系列⽤于检测任务的应⽤层软件。
4.⽆线传感器⽹络的基本特点传感器节点体积⼩,能量有限传感器节点计算和存储能⼒有限通信半径⼩,带宽低传感器节点数量⼤且具有⾃适应性⽆中⼼和⾃组织⽹络动态性强以数据为中⼼第⼆章物理层及信道介⼊技术1.频率分配:1W以下⽆线电波是⽬前WSN的主流传输⽅式。
对于⽆线传感器⽹络来说,频段的选择必须根据应⽤场合来选择。
因为频率的选择直接决定⽆线传感器⽹络节点的⽆线尺⼨、电感的集成度以及节点功耗。
ISM波段是⾸要的选择。
频率的选择是影响⽆线传感器⽹络性能、成本的重要参数。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即节点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采⽤某种机制随机地使⽤⽆线信道,基于固定分配的MAC协议。
即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和持续时间是按照协议规定的标准来执⾏,这样以来就避免了冲突,基于按需分配的MAC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体系结构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包括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群)、接收发送器汇聚节点、互联网或通信卫星和任务管理节点等,如下图所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其中A—E则为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群,这些节点群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
这些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它们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携带有限能量的电池供电。
从功能上看这些节点,它们不仅要对本地收集的信息进行收集及处理,而且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
汇聚节点的各方面能力相对于上述节点群而言相对比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Internet等外部网络,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当我们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节点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大量低成本微型节点的资源有限,怎样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寿命是WSN研究面临的一个关键技术挑战,需要在体系结构的层面上给予系统性的考虑。
可供着手的方面有:○1选择低功耗的硬件设备,设计低功耗的MAC协议和路由协议。
○2各功能模块间保持必要地同步,即同步休眠与唤醒。
○3从系统的角度设计能耗均衡的路由协议,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功耗的路由协议,这就需要体系结构提供跨层设计的便利。
○4由于节点上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有限,不适合进行复杂计算与大量数据的缓存,因此一些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高的协议与算法不适合于WSN的应用。
○5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宽不断增加,例如超宽带(UWB)技术支持近百兆的带宽。
WSN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胜任视频音频传输,因此我们在体系结构上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应用上。
无线网络技术_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 工作频段灵活:使用频段为2.4GHz、868MHz(欧 洲)和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免费)的 频段
8.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最初源于军事上的需求 ❖ 后逐渐被被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安全/监控
闲侦听,以便接收可能传输给自己的数据。过度的 空闲侦听或者没必要的空闲侦听同样会造成节点能 量的浪费。 (4)在控制节点之间的信道分配时,如果控制消息过多, 也会消耗较多的网络能量。
MAC协议分类标准
❖ 采用分布式控制还是集中控制 ❖ 使用单一共享信道还是多个信道 ❖ 采用固定分配信道方式还是随机访问信道方式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协议主要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
路由协议可以划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级路由协 议
WSN 路由协议设计要遵从如下原则
❖ 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 ❖ 数据为中心 ❖ 不影响传感器节点探测精度条件下的数据聚合 ❖ 理想的节点定位和目标追踪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链路层协议用于建立可靠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通信链路, 主要由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简称MAC) 组成,MAC协议的基本作用是避免点到点通讯时冲突的发 生。
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首先是组 建网络底层基础设施,实现多跳并具备自组织特性的节点 无线通讯;其次是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实现平等高效的资源 共享
❖ 确定事件发生的位置或获取消息的节点位置是传感 器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及其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及其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技术,其在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节点构成、网络通信、能量管理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分布式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数据处理,实现对环境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传感器节点是指具有传感、处理、存储、通信和能量供应等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通过无线信道与周围环境交互。
基本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图如下:由图可知,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电源和封装等部分组成,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愈等特性,形成一个无中心化的虚拟网络。
整个网络由多个节点分布组成,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二、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感器节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光强度、声音等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 处理器: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压缩、加密、解密、计算等操作。
3. 存储器:负责储存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相关程序。
4. 收发器: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5. 电源:负责为节点提供能量,常见的有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6. 封装:将以上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传感器节点。
三、网络通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通信方式一般采用无线电波,通信距离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通信协议采用以下几种:1. IEEE802.15.4:该协议定义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络(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简称LR-WPANs)。
2. ZigBee:是一个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功耗、低速率、近距离无线个人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简称WPAN)。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教学课件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2 物理层
基带窄脉冲形式利用宽度在纳秒、亚纳秒级的基带窄脉冲序列进行通信。一般通过 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等调制方式携带信息。窄脉冲可以采用多种波形,如 高斯波形、升余弦波形等。因为脉冲宽度很窄,占空比较小,所以具有很好的多径信道 分辨能力。因为不需要调制载波,所以收发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功耗也很低。基 于以上特点,目前采用基带窄脉冲的UWB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雷达探测、透视、成像等 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2.2 物理层
扩频技术
与常规的窄带通信方式相比,DSSS具有较好的通信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① 抗干扰能力强。输入信息在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信号传输,再在接收端通过解扩 恢复成窄带信号,由于干扰信号与扩频码不相关,在进行扩频处理后,通过窄带滤波器 使得干扰信号进入有用频带内的干扰功率得以降低,从而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抗噪声、 抗多径干扰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2.2 物理层 调制技术
为了满足无线传感器组网最大化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小化符号率的指标 要求,多进制(M-ary)调制机制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二进制数字 调制不同的是,M-ary调制利用多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载波信号的幅度、 频率或相位,可形成相应的多进制幅度调制、多进制频率调制和多进制相 位调制。其中,多进制幅度调制可看成开关键控(On-Off Keying,OOK) 方式的推广,可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但抗噪声能力和抗衰落能力较差, 一般适合恒参或接近恒参的信道;多进制频率调制可看成二进制频率键控 方式的推广,其需要占据较宽的频带,信道频率利用率不高,一般适合调 制速率较低的应用场所;多进制相位调制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相位或相位 差来表示数字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
传感器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最早可以追溯至越战时期使用的传统的 传感器系统。当年美越双方在密林覆盖的“胡志 明小道”进行了一场血腥较量,“胡志明小道” 是胡志明部队向南方游击队输送物资的秘密通道, 美军对其进行了狂轰滥炸,但效果不大。后来, 美军投放了2万多个“热带树”传感器。“热带树” 实际上是由震动和声响传感器组成的系统,它由 飞机投放,落地后插入泥土中,只露出伪装成树 枝的无线电天线,因而被称为“热带树”。只要 对方车队经过,传感器探测出目标产生的震动和 声响信息,自动发送到指挥中心,美机立即展开 追杀,总共炸毁或炸坏4.6万辆卡车。
3、数据新鲜性 数据新鲜性问题是强调每次接收的数据都是发送 方最新发送的数据,以此杜绝接收重复的信息。 保证数据新鲜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放(Replay) 攻击。 4、可用性 可用性要求传感器网络能够随时按预先设定的工 作方式向系统的合法用户提供信息访问服务,但 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和信号干扰等方式使传感器 网络处于部分或全部瘫痪状态,破坏系统的可用 性,如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DoS)攻击。
5.鲁棒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包括网络拓扑的变化、节点的消失或加入、面临 各种威胁等。 6.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要求能够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 身份进行确认,确保其合法性。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简称“WSN”,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网络技术。它是 由大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 的无线通信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协同地完成特 定功能的智能专用网络!它综合了微机电系统、传 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 通信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 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 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 式被发送出去,并以自组织多跳的网络传送到用 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机世界和人类 社会三元世界的连通!
009032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概述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设计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从单一化向集成化、微型化,进而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信息获取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并且导致出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技术和相应的应用。
发展历史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例如冷战时期的声音监测系统(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SOSUS)和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Air 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AWACS)。
这种原始的传感器网络通常只能捕获单一信号,传感器节点之间只进行简单的点对点通信,网络一般采用分级处理结构,信息在到达接受者之前的处理都是连贯的。
上世纪80至90年代之间,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依然主要面向军事领域,并成为网络中心战思想中的关键技术。
其中比较著名的系统包括:美国海军研制的协同交战能力系统(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用于反潜的确定性分布系统(Fixed Distributed 何 滔 熊斌斌 任丰原 林 闯清华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System,FDS)和高级配置系统(AdvancedDeployment System,ADS),以及远程战场传感器网络系统(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System,REMBASS)和战术远程传感器系统(Tactical Remote Sensor System)等无人看管的地面传感器网络系统[1]。
1994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威廉·凯撒(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1提交了研究建议书“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Low Power Wireless IntegratedMicrosensors)”,揭开了WSN研究的序幕[2]。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与拓扑
38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4.3 层次化网络通信体系结构
4.数据融合层 信息融合的典型方法:
(1)加权平均法。 (2)投票法。 (3)贝叶斯融合方法 (4)统计决策理论 (5)证据融合方法 (6)模糊逻辑方法
39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4.3 层次化网络通信体系结构
第2 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与连接
1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与连接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功能是组网与通信,是开展无 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首要内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得以正 常工作的基础。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研究和开发 有效的、实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开发专用的通 信协议和路由算法,设计有效的策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 期,是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课题。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6
16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Nhomakorabea2.7
17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8
18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9
19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3网络节点体系结构
Sink节点的逻辑性是Sink节点设计更具挑战性。仅作为 一个简单的路由器是不行的。Sink节点需要设计成一个应用 级的网关,即对于应用级信息,Sink节点要对其动作作出决 策。 传感器网络与外部因特网是一个异构网络,从应用层以 下各层的协议均不相同,Sink节点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与 外部通信网络的连接,须具备应用级网关的功能
四、根据路由算法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通信
5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探索计算机网络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计算机基础知识探索计算机网络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索计算机网络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其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由大量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传感、处理、存储和通信等功能,并通过自组织、自适应方式协同工作。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等组件,能够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节点或基站。
2. 网络拓扑: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分布式的拓扑结构,通常为星型、树形、网状等多种结构,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 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特定的通信协议,如ZigBee、Bluetooth、IEEE 802.15.4等,以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4. 基站:基站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中心节点,用于收集和处理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并与其他网络进行交互。
5. 网络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进行网络管理,包括节点的部署、路由选择、能量管理、数据融合等,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感知环境中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2. 数据处理:传感器节点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压缩、聚合等,以减少数据量和能量消耗。
3. 数据传输:传感器节点通过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其他节点或基站,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单播、广播、多播等。
4. 数据处理与存储:基站接收到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用。
5. 网络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进行实时的网络管理,包括节点的能量管理、节点的故障处理、路由的选择等,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李宁 104753071172(河南大学,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475004)摘要:在对无线传感器应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无线传感器体系结构设计的要素,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体系结构和通信体系结构。
通过与传统Ad hoc网络的对比,归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层各面设计的特点。
文章认为虽然传统的传感器的应用方向主要在军事领域,但在民用领域也存在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体系结构;通信体系结构;自组织网络0 引言目前在无线通信领域和电子领域的进步促进了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无线传感器的发展。
这些无线传感器体积小,并具有感知、数据处理和短距离通信的能力。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现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明显的进步。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高密度分布的处于被观测对象内部或周围的传感器节点组成。
其节点不需要预先安装或预先决定位置,这样提高了动态随机部署于不可达或危险地域的可行性。
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范围涵盖医疗、军事和家庭等很多领域。
例如,传感器网络快速部署、自组织和容错特性使其可以在军事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智能、监测、勘测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网络可以部署用来监测病人并辅助残障病人。
其他商业应用还包括跟踪产品质量、监测危险地域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现需要自组织(Ad hoc)网络技术。
尽管已有许多Ad hoc网络的协议和算法,但并不能够满足传感器网络的需求。
具体来说,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有以下一些特色,需要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特殊考虑。
(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目高出Ad hoc网络节点数目几个数量级,这就对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提出了要求。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数目多开销大,传感器网络通常不具备全球唯一的地址标识,这使得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相对于一般网络而言,有很大的简化。
此外,由于传感器网络节点众多,因此,单个节点的价格对于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成本而言非常重要。
(2)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受限。
传感器节点受环境的限制,通常由电量有限且不可更换的电池供电,所以在考虑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设计时,节能是设计的主要考虑目标之一。
(3)由于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环境的特殊性、无线信道不稳定以及能源受限的特点,传感器网络节点受损的概率远大于传统网络节点,因此自组织网络的健壮性保障是必须的以保证部分传感器网络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全局任务的进行。
(4)传感器节点高密度部署,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对于拓扑结构的维护也提出了挑战。
上述这些特点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别于传统的自组织网络,并在当前的一些体系结构设计的尝试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1 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能结构和拓扑结构在不同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不尽相同,但一般都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电源这4部分组成(见图1)。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还可能会有定位系统以确定传感节点的位置,有移动单元使得传感器可以在待监测地域中移动,或具有供电装置以从环境中获得必要的能源。
此外,还必须有一些应用相关部分,例如,某些传感器节点有可能在深海或者海底,也有可能出现在化学污染或生物污染的地方,这就需要在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上采用一些特殊的防护措施。
图1 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能结构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体系结构对于每一类无线传感器网路应用系统而言,在设计和实现时需要开发的不仅是在应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部分的软件,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设计处理分布系统所特有功能的软件,而目前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都不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将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业务的开发者集中于设计与应用有关的部分,从而简化设计和维护工作。
采用中间件实现技术,利用软件构件化、产品化能够扩展和简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的开发将会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用中达到柔性、高效的数据传输路径和局部化的目标,同时使整个网络在整个应用中达到最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业务应用的公共基础,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模块性和可移植性。
在一般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中,管理和信息安全纵向贯穿各个层次的技术架构,最底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层,逐渐向上展开的是应用支撑层、应用业务层、具体的应用领域——军事、环境、健康和商业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支撑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业务层的一部分共性功能以及管理、信息安全等部分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
其基本含义是,应用支撑层支持应用业务层为各个应用领域服务,提供所需的各种通用服务,在这一层中核心的是中间件软件;管理和信息安全是贯穿各个层次的保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网络适配层、基础软件层、应用开发层和应用业务适配层,其中网络适配层和基础软件层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嵌入式软件(部署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 的体系结构,应用开发层和基础软件层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支撑结构(支持应用业务的开发与实现) 。
网络适配层:在网络适配层中,网络适配器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底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无线传感器操作系统) 的封装。
基础软件层:基础软件层包含无线传感器网络各种中间件。
这些中间件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软件的公共基础,并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模块性和可移植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使其更加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要求,并用自身的复杂换取应用开发的简单,而中间件技术能够更简单明了地满足应用的需要。
一方面,中间件提供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个性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形成一种特别适用的支撑环境;另一方面,中间件通过整合,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只需面对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软件平台,因而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平台软件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保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能力和能量效率,降低了应用开发的复杂性。
3 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体系结构根据以上特性,传感器网络需要根据用户对网络的需求设计适应自身特点的网络体系结构,为网络协议和算法的标准化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使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具有二维结构,即横向的通信协议层和纵向的传感器网络管理面。
通信协议层可以划分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如图2所示,而网络管理面则可以划分为能耗管理面、移动性管理面以及任务管理面。
管理面的存在主要是用于协调不同层次的功能以求在能耗管理、移动性管理和任务管理方面获得综合考虑的最优设计。
3.1 物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无线、红外或者光介质。
例如,在微尘项目中,使用了光介质进行通信。
还有使用红外技术的传感器网络,它们都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存在视距传输通路。
而大量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基于射频电路,本文主要探讨这类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推荐使用免许可证频段(ISM)。
在物理层技术选择方面,环境的信号传播特性、物理层技术的能耗是设计的关键问题。
传感器网络的典型信道属于近地面信道,其传播损耗因子较大。
并且天线高度距离地面越近,其损耗因子就越大,这是传感器网络物理层设计的不利因素。
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某些内在特征也有有利于设计的方面,例如,高密度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分集特性,可以用来克服阴影效应和路径损耗。
目前低功率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设计仍然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
3.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流的多路复用、数据帧检测、媒体接入和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保证了传感器网络内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连接。
(1)媒体接入控制在无线多跳Ad hoc网络中,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主要负责两个职能。
其一是网络结构的建立,因为成千上万个传感器节点高密度地分布于待测地域,MAC层机制需要为数据传输提供有效的通信链路,并为无线通信的多跳传输和网络的自组织特性提供网络组织结构。
其二是为传感器节点有效合理地分配资源。
蓝牙和移动Ad hoc网络可能是最接近传感器网络的现有网络。
然而蓝牙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集中式分配的时分复用机制,这对于拓扑结构需要经常调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并不有利。
传统Ad hoc网络的MAC层协议强调在移动条件下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QoS)保证,节电并非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也不能够照搬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2)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输数据的差错控制。
在通信网中有两种重要的差错控制模式分别是前向差错控制(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
在多跳网络中ARQ的使用由于重传的附加能耗和开销而很少使用。
既便是使用FEC方式,也只有低复杂度的循环码被考虑到,而其他的适合传感器网络的差错控制方案仍处在探索阶段。
3.3 网络层传感器网络节点高密度地分布于待测环境内或周围(见图2)。
在传感器网络节点和接收器节点之间需要特殊的多跳无线路由协议。
传统的Ad hoc网络多基于点对点的通信。
而为增加路由可达度,并考虑到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并非很稳定,在传感器节点多数使用广播式通信,路由算法也基于广播方式进行优化。
此外,与传统的Ad hoc网络路由技术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能耗的问题,基于节能的路由有若干种,如最大有效功率(PA)路由算法,即选择总有效功率最大的路由,总有效功率可以通过累加路由上的有效功率得到,最小能量路由算法,该算法选择从传感器节点到接收器传输数据消耗最小能量的路由。
基于最小跳数路由,在传感器节点和接收机之间选择最小跳数的节点。
以及基于最大最小有效功率节点路由,即算法选择所有路由中最小有效功率最大的路由,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层设计的设计特色还体现在以数据为中心。
在传感器网络中人们只关心某个区域的某个观测指标的值,而不会去关心具体某个节点的观测数据。
而传统网络传送的数据是和节点的物理地址联系起来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特点要求传感器网络能够脱离传统网络的寻址过程,快速有效的组织起各个节点的信息并融合提取出有用信息直接传送给用户。
3.4 传输层传感器网络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十分有限,而且通常数据传输量并不是很大。
这样,对于传感器网络而言,是否需要传输层是一个问题。
最为熟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个基于全局地址的端到端传输协议,而对于传感器网络而言,TCP设计思想中基于属性的命名对于传感器网络的扩展性并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而数据确认机制也需要大量消耗存储器,因此合适于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层协议会更类似于UDP协议。
4 结束语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受应用驱动。
传统的传感器的应用方向主要在军事等一些领域。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民用领域也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