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二章
近代史第二章
![近代史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0c75d14a2e3f5727a5e9624f.png)
• 洪秀全对石达开心存戒心,大封亲属为王,牵 制石达开。石达开处境困难,于1857年6月离 京出走。这种分裂,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便 利了清军的进攻。 •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 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 映了时人的心态: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金田起义
洪秀全随即发布五条军纪: 一,遵条命,二,别男行 女行,三,秋毫莫犯,四, 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 退缩。
东乡称王
• 金田起义后第三天,太 平军挥师东征,3月23 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 称天王。
永安建制
• 8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12月17 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 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 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 受东王节制。
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1)——攻 占武汉、建都南京(1853)——北伐西征 (1853——1856)——天京事变(1856)—— 保卫天京(1864)。
2.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4-1864),广东 花县人,7岁入村塾读书,16岁 因家贫辍学,在家务农,18岁起 受聘在本村和附近乡村任塾师。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 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 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本章知识结构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本 章 知 识 结 构
第一节太平天 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75e11a1f524ccbff1218448.png)
真琼 如楼 神玉 仙宇 窟, 宅曲 。栏 洞 房 ,
• 忠王府
(2)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 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 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 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 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 已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 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 (《太平天国》第3册,第275页)
推荐书目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 书局,2000年版。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新知、读书、 生活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梁启超《李鸿章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讨论
用图片、音频、文字等形式制成PPT 搜集以下人物在戊戌变法中的活动,并论 述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唐胥铁路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京 师 同 文 馆
• 赴美幼童
容闳(1828-1912),字达 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 南屏镇(今珠海市香洲区 南屏镇)人。1847年(道光 二十七年)初,赴美学习, 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 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 1855年回国,1871年率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得富强?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282d50fa6c30c2259019eab.png)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洪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近代史第二章2011
![近代史第二章2011](https://img.taocdn.com/s3/m/411ea42c453610661ed9f43a.png)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农民阶级是一个人数众多、革命 性很强的阶级,但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 其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第二节
1.兴办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直接目的:一是镇压人民反抗;
二是富国强兵。
第二节
1.兴办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心腹之害(发捻)、 肘腋之忧(俄国)、肢体 之患(英国),“故灭发 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 又次之”。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的人生历程。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左宗棠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
清直隶南皮(今河北境内)人。后期洋务派的首领,
清末著名“能吏”。从1889-1907年,在湖北执政近20年 。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广大力推行洋务新政,兴实业、办 教育、练新军,开创了一系列耸动中外视听的早期现代化 事业,使武汉由中古市镇转变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的近代大都会,使武汉赢得“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由 此奠定了湖北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让武汉首次进入早期现 代化的行列。在这里,他达到个人事业成就的顶峰,也为
局限性:
不是农民斗争实 践的产物,且缺乏实 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 件同时战争环境也不 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 客观条件。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b0bd3a43323968011c9254.png)
(四)失败原因 上午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
正富强。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的局限。
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翻译《天演论》
英法军和清官员会商上海防务
天京保卫战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 (2)农民起义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天京事变)。
(3)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4)宗教的消极作用。
太平 天國 天王 府模 型, 原天 王府 被曾 國藩 放的 一把 火燒 了。
太平天国圣宝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如不承认 不平等条约,痛击外国侵略者。 4、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 威。 5、具有世界意义——打击西方殖民 势力,推动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 同镇压。如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 洋枪队及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太平天国天王府
忠王府最后部的花园,也就是拙政园,占地4.2 公顷,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园内保留有玉兰 堂、见山楼等建筑,园景山水相映、林木如盖。
3、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
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
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9e68ff4770bf78a652954d7.png)
《天朝田亩制度》
•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 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3页 • 就现在所有的史料判断,洪秀全对于宗教革 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 则甚消极;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 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 而在建设新朝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社会改革措施的成效
• “人民都在忙着收割,显然要比湖那边清统治区的农 民富裕得多。我们到了芦墟,· · · 此处似有各色大宗贸 易。运丝船、乡下船和上海船都停泊在村外,为数很 多,全都满载货物,似乎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现成市场。 人们穿着很好的衣服,商店充塞着货品,处处都显得 兴旺繁荣的景象。最令人吃惊的是乞丐完全绝迹。” 太平天国辖区内,“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俗,男子摆 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 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 · · 太平天国妇女的地位大大地 超过了他们的姐妹——那些束缚在清朝的家庭制度中 的妇女的社会地位” • ——呤唎(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太平天 国革命亲历记》47、240页。
第二节 器物学习:洋务运动
(一)防卫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兴办 (二)同治中兴:洋务运动成就与地位
(三)体制性弊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与西人接触中深知其器械先进,故欲效仿而自强
发捻为心腹之害,俄国为肘腋之忧,英国 为肢体之患· · ·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 术,必先练兵。” ——奕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
防卫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兴办
防卫现代化:由国防现代化推动社会结构从传统向 现代变迁的发展道路 军用工业 (60年起,自强) 兴办近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7a5ce19c281e53a5802fffc.png)
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将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并反映了一种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制度 所设计的社会, 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社会。 农社会。
资政新篇》 (三)《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所谓“中学” 特指“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 也就是封建制度; 西学” 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 所谓“长技”。 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即“以中国伦常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太平天国天王府模型
建立政权:
1853年 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封王: 封王:
前期: 前期:5 东王: 西王: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 北王: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 后期: 后期:8 干王:洪仁玕 英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 遵王: 忠王:李秀成 遵王:赖文光 扶王: 启王: 扶王:陈德才 启王:梁成富 文王:蓝朝柱 燕王:秦日纲 文王: 燕王: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7fddd41cf84b9d528ea7aea.png)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8104a033d4b14e85246879.png)
5、 阶段划分
(1)兴起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到70代,以创办军事工业的“求 强”活动为核心。 (2)发展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以大力兴办民用企业的 “求富“活动为核心。 (3)衰落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新企业的创设不多, 旧企业的矛盾暴露,主要成就为北洋海军的建立。
二、基本活动或内容
(一)创办军事工业
产生。
(5)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
2、评价
方案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并且与当时商品经济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根 本无法实现。
(二)《资政新篇》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目标: 了解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9世纪50——19世纪末期)历 程;认识探索国家道路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 程。
• 列强入侵的影响:
民族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3)分配:圣库制度
每两设圣库1座,农民除了耕种土地之外,还要从事种桑养蚕、纺 织和饲养鸡、鸭、猪、鱼等家庭副业生产。每年所获,“除足其25 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25家婚丧嫁娶,概由国 库按同一标准支取,不得多用一钱。凡鳏寡孤独废疾者,均有圣库 供养。
(4)农村基层政权:乡官制度
设立军、师、旅、卒和两司马五级,以军为单位,设军帅1人,两 司马是最基层的组织,设两司马1人,由本乡人选举本乡人的办法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ce6d51b03d8ce2f0066238d.png)
复习思考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如何认识孙中山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3.试述革命与改良辩论的主要内容。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法典是什么? 5.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 巨变? 6.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7.如何认识北洋军阀的反动性质?
洋务运动的内容: A.兴办近代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A.创办企业:
60年代 --- 创办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的特征: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福州船政局
①封建性:经费政府出,管员政府任,所有权和经营 权归政府,产品非商品由政府直接调拨。 ②资本主义性(1)维新派采取各种措施宣传变法以救亡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全面学外国。 核心是学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6种宣传措施:上书皇帝;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 的经验教训;办学会;办学堂;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内容: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 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作用:进一步开阔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的眼 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 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靠 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 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是 根本不可能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 富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的统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学习重点: 1.认识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必要 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三民主义学说的内涵。 3.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本科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
![本科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35180b76c66137ee0619cf.png)
八国联军侵华背景和经过
清政府对八国侵华的初期应对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清帝国发布《宣战诏书》, 向八国联军开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 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给盛宣怀的电报里说:“廿五矫诏, 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并要盛转告张之洞和刘坤一。于 是,在盛宣怀、张謇、余联沅等人串联下,张之洞、刘坤一、 李鸿章等封疆大员不听朝廷而实行“东南互保”。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围攻 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 仓皇西逃。慈禧一路西逃到 西安。直到《辛丑条约》签 订后,才回北京。尽管出逃 时狼狈不堪,还京时慈禧却 威风十足。但正是这个在中 国人民面前作威作福的慈禧 太后,在回宫后却向列强表 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 “量中华之物力, 与国之欢心” 与国之欢心”,使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 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 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 革运动。它推翻德川幕府,使 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 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 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 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 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 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 方并驾齐驱的国家。到20世 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 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 的道路上前进。
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
举办警政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有成效的项目之一。中国本无警察,保 甲历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八国联 军占领北京、天津期间,在北京由“安民 所”设巡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在天津由 “都统衙门”设巡警。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 城人。1895年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成为北洋 军阀的开山祖。1902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第二章 中国历史(近代史)
![第二章 中国历史(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488f09c00508763231121243.png)
6.辛亥革命
(1)1905年,孙中山,日本,同盟会 (后为国民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1911年10月10日(中国农历辛亥年),武昌起义成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 临时大总统。 (3)历史功绩(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北京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在北方,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东北的大片土 地割让给俄国;在南方,香港、澳门相继割让给英国和葡萄牙 ;在上海,十几个国家的租界相互毗邻,延伸到黄浦江畔。最 为惨痛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万园之园”毁于一 旦,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一个象征。 • In the north the Treaty of Beijing was signed in 1860 that ceded a large part of northeast to the Russians. In the south both Hong Kong and Macau were ceded to the British and Portuguese respectively. In Shanghai, a dozen or so countries divided the city among themselves into their own leased territories. However, the most horrendous event was the 1860 burning of the Yuanming Yuan by the Anglo-French forces, putting “the garden of ten thousand gardens” to the torch overnight; an event that has come to symbolize the insults suffered by the Chinese in recent history。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7e4cb0390c69ec3d5bb755a.png)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朴存,号 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曾写下“身无半文, 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 铭心志。早年就读于岳麓书院。相继任浙江 巡抚、闽淅、陕甘、两江总督等职。先后开 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屡立战功, 1875年(光绪元年)收复新疆,1884年(光 绪十年)督办福建军务,抗击法国侵略者。 “论兵战,吾不如左 宗棠;为国尽忠, 亦以季高为冠。国 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 由军事工业向民用企 业发展时兴办的我国 最早航运事业。
洋务派对清政府的诊断: 病 症1
天气 阴转多云 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 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 军覆没了。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 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 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看来,我军的实 力实在太弱了,必须要改良武器装备,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 可要从外国买,实在太贵,还是自己造枪炮现实得多。
“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插入视频:李鸿章讲为官片段
汉阳兵工厂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末重 臣,洋务派首领。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清流派成员。1881 年,授山西巡抚,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889年8月, 调署湖广总督。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 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 粤汉、川汉等铁路。后又编练新军。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 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福州船政局
2、洋务运动的宗旨与目的
宗旨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最早作出比较完整表述 的是冯桂芬。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d4050303968011ca3009176.png)
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1851年 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建制(1852年) 1852年
1853年 定都天京(1853年)
北伐西征东征、 1853—1856 1856年 北伐西征东征、天京破围战(1853 1856年)
(二)、太平天国的社会改革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颁布了《 后,颁布了《天朝 田亩制度》 田亩制度》。《天 朝田亩制度》 朝田亩制度》是最 能体现太平天国社 会理想和这次农民 起义特色的纲领性 文件。 文件。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 采取的所谓“自救” 采取的所谓“自救” 运动。 运动。
恭亲王奕訢 ,全力支持洋务 运动最高满族皇室官员
洋务派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兴起
背景: 背景:清王朝同时内忧外患 宗旨:中学为体,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性质: 性质: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1)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 )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 致了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致了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对内外政策的失误,尤其是对西方 )对内外政策的失误, 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凡分田, 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 凡分田 , 照人口 , 不论男妇 , 算其家人口多寡 , 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 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 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 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 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 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373941c14791711cc79176e.png)
1864.6.3天王病逝,7.19城破兵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 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8月攻占永安城,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1853年3月,占领南京,把南 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 峙的农民政权。
《十该打》规定: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 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夫主三该打, 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 说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嘴不应声七该打, 面情不欢喜八该打, 眼左望右望九该打, 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资政新编》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 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 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 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 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 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 等交往、自由通商, 但严禁鸦片入口,强 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 内政。
• 等级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中存在的身份等级。 等级制度是一种落后的歧视政策 。 • 等级与阶级的区别在于:等级比阶级的外延狭 窄,等级不是一切阶级社会而仅仅是奴隶社会 和社会等级森严。整个社会除了分为 三个等级之外,每一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极不 合理。贵族把持着国家的政治权力机关,僧侣 把持着精神统治,而第三等级不仅享受不到任 何政治权利,而且负担了养活整个社会的任务, 遭受各种压迫与剥削。
自考近代史重点第二章
![自考近代史重点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0159c934227916888486d7ab.png)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知识点(一)有关“天平天国运动”高分秘笈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3.天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4.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天京事变之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6.《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7.《资政新篇》“干王”洪仁玕提出。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d4fcf713a8114431b90dd8ff.png)
第二章第一节农民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背景: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就过着极其贫困的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应对巨额的赔偿和弥补财政亏空,税负加重。
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的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1851年1月,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建好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3.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并坚决打击那些官僚豪绅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的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打算,它并没有超出小农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精简,是小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发的社会发展方案,分别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有主张,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6.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的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使得其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
;沉重的冲击了孔子和儒学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8.失败愿意及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大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的指导斗争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不能把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9.教训:子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其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发布时间:2009-7-12 22:33:4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下哪次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
A、北伐
B、西征
C、天京城围的破围战
D、东征
2、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校邠庐抗议》
3、被称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4、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 B、曾国藩C、李鸿章D、冯桂芬
5、“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指的是什么()
A、中国的经济体制
B、中国的文化体制
C、中国的社会体制
D、中国封建文化所维护的统治秩序
6、以下不是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的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沙俄从中国取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D、维新运动
7、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维新运动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C、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D、中法战争失利
8、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方面
B、文化教育方面
C、发展经济方面
D、兴办近代企业方面
9、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方面的目标是()
A、维护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发展民族工商业
10、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1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社会理想出自于()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新学伪经考》
D、《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1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内部不团结,发生了天京事变
B、农民阶级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C、没有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
D、以宗教发动战争
13、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这源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登台表演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维新运动
15、洋务派所创办的当时国内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江南制造总局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包括()
A、以宗教发动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发布了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2、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包括()
A、没有科学的理论来发动、组织群众
B、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文化
C、不能把西方的侵略者和普通的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D、反抗不够彻底
3、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有()
A、石达开
B、陈玉成
C、李秀成
D、洪仁玕
4、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人物
D、农民阶级也有可能带领中国走向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
B、加强海防、边防
C、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D、镇压农民起义
6、洋务运动的口号有()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求富
D、自主
7、洋务运动的作用有()
A、客观上促进了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效的抵抗了外国的侵略
C、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D、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D、洋务运动具有激进性
9、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
A、兴办近代军事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
D、派遣留学生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李鸿章早在同治三年(1864)说:“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气万不能及。
”一个曾任浙江巡抚的内阁学士梅启照在光绪六年(1880)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进化有渐进,仁民有渐进,爱物亦有渐进,此皆圣人所无可如何,欲骤进而未能者”。
“万无一跃飞越之理。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康有为
“凡利必兴,凡害必除,如此十年,少可自立,不须保护,人自不敢轻视矣。
每逢换约之年,渐改定约章中之大有损者,援万国公法,止许海口及边口通商,不得阑入腹地。
……但使一国能改约,余皆可议改。
如此又十年,始可由富而强,始可名之曰国”。
——谭嗣同
材料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中说:“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现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根本。
……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 材料一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 材料二中体现了维新派改革上的什么特点?
3. 材料三中“改造现有政府”是指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又是指哪一种政治体制?
四、问答题
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CDD DBABC ABCD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BCD4、ABC5、BCD6、BC7、ACD8、ABC9、ABCD10、ABCD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的观点不正确。
中国当时的“文物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
当时西方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是比中国先进的,洋务派只看到了中国军事方面甚至认为只是武器方面落后,而看不到政治落后才是落后的根本,所以是错误的。
2.体现了维新派的渐进改革特点
3.“改造现有政府”指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政体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
(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官僚派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一场自强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教训:技术的引进要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答案要点:
(1)意义: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定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害怕人们群众。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
3.答案要点
(1)洋务派通过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洋务运动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带给了人们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