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P机制与网络代理服务器实现方法
IOCP机制与网络代理服务器实现方法
IOCP机制与网络代理服务器实现方法陈和平;周静宁;顾晋广;张琳;李晓卉;杨玲贤;叶锋【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03(023)004【摘要】论述了一种在Windows服务平台上比较成熟的I/O方法--完成端口,针对大量并发客户请求问题,提出采用IOCP多线程控制模型建立高效网络代理服务器思想,较好地解决了代理服务器中的多线程竞争问题,并在比较基于该模型的两种编程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Windows 2000的网络代理服务器的设计与代理实现过程.【总页数】3页(P109-110,114)【作者】陈和平;周静宁;顾晋广;张琳;李晓卉;杨玲贤;叶锋【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52【相关文献】1.提高IOCP多媒体网络服务器性能的方法及其实现 [J], 范嵩;路莹;马立权2.基于IOCP机制的网络游戏服务器通信层的实现 [J], 王瑞彪;李凤岐;施玉勋;张宪超3.基于IOCP机制的远程监控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J], 宗晓萍;张岩4.一种Web服务器安全机制的实现方法 [J], 陈伟东;刘刚;徐峥;耿坤英5.基于IOCP机制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J], 董明;曹宁;郭大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一种位于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中间服务器,它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将请求转发给目标服务器,再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代理和转发来实现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代理服务器是位于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一台服务器,可以作为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中转站,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转发给目标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能够提供各种功能,例如增加访问速度、提高安全性、访问控制等。
代理服务器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性能优化、内容过滤等方面。
1.当客户端发起请求时,首先会将请求发送给代理服务器。
2.代理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处理。
根据设置的规则可以对请求进行修改、过滤、转发等操作。
3.代理服务器经过处理后,会将请求转发给目标服务器。
4.目标服务器处理请求后,会将响应返回给代理服务器。
5.代理服务器再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转发给客户端。
1.转发: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将请求转发给目标服务器。
转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各种规则进行控制,例如基于地址、端口、协议等的过滤。
通过代理服务器的转发功能,可以实现对客户端请求的修改、过滤等操作。
2.缓存:代理服务器可以存储已经访问过的内容,并将其缓存起来。
当下次有相同的请求到达时,代理服务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响应并返回给客户端,减少目标服务器的负载。
通过缓存功能,代理服务器可以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和性能。
1.正向代理:正向代理是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形式。
客户端不直接访问目标服务器,而是通过正向代理服务器进行访问。
正向代理服务器可以帮助客户端实现匿名访问、访问控制、内容过滤等功能。
2.反向代理:反向代理是代理服务器位于目标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形式。
客户端将请求发送给反向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将请求转发给多个目标服务器,然后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网络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网络代理效劳器工作原理Internet大家已经不在陌生,现在已经迈进了广阔工薪阶层的家庭。
越来越多的公司也纷纷将自己的内部网络接入了Internet。
当然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很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买一个MODEM利用 PSTN〔公众效劳网络〕接入Internet。
而一些公司一般是利用DDN或 ISDN接入,利用租月的方式。
当然了个人不可能承当起租月的费用,那么如何利用一条线使多人上网呢?这就牵扯到了Proxy Server 〔代理效劳器〕以及如何使用代理效劳器的问题。
Proxy 是什么呢,是代理。
普通的因特网访问是一个典型的客户机与效劳器结构:用户利用计算机上的客户端程序,如浏览器发出请求,远端 WWW效劳器程序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数据。
而 Proxy 处于客户机与效劳器之间,对于效劳器来说, Proxy 是客户机,Proxy提出请求,效劳器响应;对于客户机来说,Proxy是效劳器,它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并将效劳器上传来的数据转给客户机。
它的作用很象现实生活中的代理效劳商。
因此Proxy Server的中文名称就是代理效劳器。
Proxy Server 的工作原理是:当客户在浏览器中设置好Proxy Server 后,你使用浏览器访问所有WWW站点的请求都不会直接发给目的主机,而是先发给代理效劳器,代理效劳器接受了客户的请求以后,由代理效劳器向目的主机发出请求,并接受目的主机的数据,存于代理效劳器的硬盘中,然后再由代理效劳器将客户要求的数据发给客户。
代理效劳器的作用有四个:一、提高访问速度。
因为客户要求的数据存于代理效劳器的硬盘中,因此下次这个客户或其它客户再要求相同目的站点的数据时,就会直接从代理效劳器的硬盘中读取,代理效劳器起到了缓存的作用,对热门站点有很多客户访问时,代理效劳器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Proxy 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因为所有使用代理效劳器的用户都必须通过代理效劳器访问远程站点,因此在代理效劳器上就可以设置相应的限制,以过滤或屏蔽掉某些信息。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原理:IOCP模型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
异步I/O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等待I/O完成时继续处理其他任务,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可以使得操作系统在I/O完成后主动通知应用程序。
通过将I/O操作的处理放在操作系统层面,IOCP模型能够实现高并发、高吞吐量的网络通信。
工作过程:1.创建IOCP对象:应用程序首先创建一个IOCP对象,用于和操作系统进行通信。
2.绑定套接字:应用程序将要进行异步I/O操作的套接字与IOCP对象进行关联。
3.接受连接:应用程序使用套接字进行监听,并且接受到客户端连接请求后,将连接套接字与IOCP对象进行关联,从而使得这个连接套接字能够参与IOCP模型的异步I/O操作。
4.发送和接收数据: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操作函数,发起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在发送和接收操作完成之前,应用程序可以继续处理其他任务。
5.等待通知:在发送和接收操作完成之后,应用程序会调用一个等待通知的函数,将自己挂起,等待操作系统的通知。
6.I/O完成通知:当操作系统中发生I/O操作完成的事件时,IOCP对象会通知应用程序,并将I/O操作的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7.处理完成的I/O操作:应用程序在收到I/O完成的通知后,可以根据返回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常会将I/O操作的结果放入一个队列中,以便后续的处理。
8.处理队列中的完成操作:应用程序会不断地从队列中取出已完成的I/O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完成的操作后,应用程序可以继续发起新的I/O操作,从而实现不断地进行网络通信。
总结:IOCP模型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将网络通信的I/O操作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从而实现了高并发、高吞吐量的网络通信。
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函数来发起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操作,在操作完成前可以继续处理其他任务。
IOCP
完成IO使用总结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口)是性能最好的一种I/O模型。
它是应用程序使用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一种机制。
在处理多个并发的异步I/O请求时,以往的模型都是在接收请求是创建一个线程来应答请求。
这样就有很多的线程并行地运行在系统中。
而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Windows内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进行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线程运行上。
再加上创建新线程的开销比较大,所以造成了效率的低下。
调用的步骤如下:抽象出一个完成端口大概的处理流程:1:创建一个完成端口。
2:创建一个线程A。
3:A线程循环调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来得到IO操作结果,这个函数是个阻塞函数。
4:主线程循环里调用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上来。
5:主线程里accept返回新连接建立以后,把这个新的套接字句柄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 关联到完成端口,然后发出一个异步的WSASend或者WSARecv调用,因为是异步函数,WSASend/WSARecv会马上返回,实际的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操作由WINDOWS系统去做。
6:主线程继续下一次循环,阻塞在accept这里等待客户端连接。
7:WINDOWS系统完成WSASend或者WSArecv的操作,把结果发到完成端口。
8:A线程里的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马上返回,并从完成端口取得刚完成的WSASend/WSARecv的结果。
9:在A线程里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过程很耗时,需要新开线程处理),然后接着发出WSASend/WSARecv,并继续下一次循环阻塞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这里。
归根到底概括完成端口模型一句话:我们不停地发出异步的WSASend/WSARecv IO操作,具体的IO处理过程由WINDOWS系统完成,WINDOWS系统完成实际的IO处理后,把结果送到完成端口上(如果有多个IO 都完成了,那么就在完成端口那里排成一个队列)。
iocp流程
iocp流程I/O Completion Port (IOCP) 是 Windows 系统提供的一种高效的 I/O 模型,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编程的效率和性能。
在分析 IOCP 流程之前,首先要了解 IOCP 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用法。
IOCP 基本原理IOCP 的基本原理是通过 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创建一个 I/O 完成端口句柄,将相关的操作(如异步 I/O 操作)关联到该句柄上,并通过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函数等待 I/O 完成事件的发生,当事件发生后,系统会自动调用已经与完成端口关联的回调函数来处理该事件。
IOCP 使用步骤下面是使用 IOCP 模型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步骤:1. 创建 I/O 完成端口句柄使用 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创建一个 I/O 完成端口句柄,并指定线程池大小(ThreadCount),通常设置为处理器数量的两倍或三倍,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2. 创建套接字并绑定到 I/O 完成端口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网络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 I/O 完成端口句柄上,以便在套接字上的 I/O 操作完成时能够自动通知 I/O 完成端口。
3. 提交 I/O 操作使用 WSARecv 和 WSASend 等函数提交 I/O 操作,将 I/O 操作相关的参数(如套接字句柄、缓冲区、长度等)传递给函数,函数会马上返回,操作会在后台异步执行。
4. 获取 I/O 完成事件使用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函数从 I/O 完成端口句柄上获取I/O 完成事件,并将相关的参数(如套接字句柄、缓冲区、长度等)传递给回调函数,回调函数会根据事件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
5. 处理 I/O 完成事件在回调函数中,根据写操作或是读操作的不同,调用相应的函数(如WSASend 或 WSARecv)处理 I/O 完成事件,并提交下一轮 I/O 操作,以便继续异步执行。
基于IOCP服务器模型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Wisc nok是 Widw n o s系列操 作 系统 下被 广泛 应用 的开放 的,支持 多种协议 的网络编程接 口,其最新版本 22 .,定 义 3 种类 型的套接字 :流式 套接字 ( ra c e ,数据报套接 字 s em s kt t o ) faarm sce ,原始套 接字 ( wsce 。为 了支 持并 发操 dtga o kt ) r kt a o ) 作 提 供 5种 套 接 字 I 模 型 :选 择 (eet 、异 步 选 择 / O slc )
出完成端 口) 的基本原理 ,并给 出一个基 于 I C O P开发服务 器端应用程序的设 计方案及其部分 实现代码。
关 键 词 :完 成 端 口 ; 务 器 ; C +; O P 服 V + IC
De i n nd I p e e t to fS r e o lBa e n O CP sg a m l m n a i n o e v r M de s d o I
收 的套 接 字 句 柄 。 ()关联接收套接字句柄 ,完成端 口、单旬柄数据。 7 ()开始在接收套字句柄进行异步 I 8 / O操作。
() 重 复 5 8直 到服 务 器 中止 。 9 -
l p d、完 成端 口 ( mpeo o ) a e) p c lt np r 。其 中完成 端 口模 型是最 o i t
3 IC O P模 型服 务器 实现
31 界 面 .
启 动 v + 00建立 一个基于对话框 的应用程序 ,并 在 c +2 1
对 话 框 中加 入 一 个 Ls t 列 表 视 图 和 3 命 令 按 钮 ,将 3个 iCr t l 个 命 令 按 钮 cpi at n分 别 改 为 o
基于IOCP的车辆监控系统网络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车辆装备作 为军 队作 战武器装备 和后勤保 障
的地 面机 动 平 台 , 信 息 化 发 展 正 受 到 日益 关 注 。 其 车辆 监 控 系 统 作 为 其 信 息 化 研 究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车 辆 状态 实 时 监 控 、 务 调度 等 方 面 都 起 着 任
rt n p o e s ae d s r e .T sss o a ewe e v ru i gI P mo e c n ma a emoe s c e sa d me t es s ai r c s r e c b d o i e t h w t t h b s r e s OC d l a n g r o k t n e st y — h t n h t m d ma d e e n .
Ab t a t I r e o p o i e h g s r c :n od rt r v d ih—q ai e vc sf rcin ’ / o n v h ce mo i r g s se u l y s rie o l t S I O p r i e i l n t i y t m,a we e e e t e t on b sr rd — v
作者简介 : 王
肖( 94 18一
)男 , , 硕士 , 助教.
21 0 0年 1 1月
王 肖等 : 基于 IC O P的车辆监控 系统 网络服务器 设计 与实现
重要 作 用 。服 务 器 作 为 车 辆 监 控 系 统 最 重 要 的组
成部 分 , 担负 着 车 载 数 据 的 接 收 、 码 、 储 、 送 解 存 发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 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并发IO请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IOCP模型的基本原理1.1 异步IO在传统的同步IO模型中,当程序调用一个IO操作时,它必须等待该操作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
这种方式会导致程序在等待IO 操作完成时出现阻塞,从而浪费了CPU资源。
相比之下,异步IO模型允许程序调用一个IO操作后立即返回,并在后台处理该操作。
当该操作完成时,系统将通知程序,并返回结果。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吞吐量。
1.2 IOCP机制为了更好地支持异步IO,Windows引入了IOCP机制。
它是一种通知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异步IO请求。
具体来说,当一个异步IO请求被提交到系统中时,系统会为其分配一个I/O Completion Port(即完成端口)。
当该请求完成时,系统将通知该端口,并返回相关信息。
程序可以通过监听该端口来获取请求完成的通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 IOCP模型的工作过程2.1 创建I/O Completion Port首先需要创建I/O Completion Port(以下简称IOCP)。
可以通过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来创建一个IOCP。
该函数返回一个句柄,该句柄用于后续的操作。
2.2 将Socket与IOCP关联接下来需要将Socket与IOCP关联。
可以通过CreateIoCompletionPort或者WSAEventSelect函数来实现。
2.3 提交异步IO请求当需要进行异步IO操作时,可以使用WSASend、WSARecv等函数来提交异步IO请求。
这些函数会将请求提交到系统中,并立即返回。
2.4 处理完成通知当一个异步IO请求完成时,系统会向其关联的IOCP发送一个完成通知。
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服务器,它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介,从而帮助客户端访问Internet上的内容。
它可以将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发送到Internet上,并且将服务器的回复请求发回客户端。
它可以改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并提供有益的服务。
代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请求转发到Internet上其他服务器上。
当服务器返回响应时,代理服务器会处理响应,将它返回给发出请求的客户端。
因此,客户端对请求的内容不具备完整的访问权限,只能通过代理服务器来访问该内容。
通常,代理服务器会对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进行管理,它可以用来监控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访问,并决定如何处理这些访问。
它可以拦截恶意请求,保护客户端的隐私,并对访问者拒绝服务。
它也可以把客户端的请求缓存到代理服务器上,以便快速访问服务器。
此外,代理服务器也可以进行加密,传输请求时加密,以防止数据被窃取。
它也可以用来实现负载均衡,当多台服务器提供相同的服务时,代理服务器可以根据每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来调度客户端的请求。
总的来说,代理服务器就是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介,以提供有益的服务和保护客户端的安全。
IOCP详解
IOCP详解简介: 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是性能最好的⼀种I/O模型。
它是应⽤程序使⽤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种机制。
IOCP详解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是性能最好的⼀种I/O模型。
它是应⽤程序使⽤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种机制。
在处理多个并发的异步I/O请求时,以往的模型都是在接收请求是创建⼀个线程来应答请求。
这样就有很多的线程并⾏地运⾏在系统中。
⽽这些线程都是可运⾏的,Windows内核花费⼤量的时间在进⾏线程的上下⽂切换,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线程运⾏上。
再加上创建新线程的开销⽐较⼤,所以造成了效率的低下。
Windows Sockets应⽤程序在调⽤WSARecv()函数后⽴即返回,线程继续运⾏。
当系统接收数据完成后,向完成端⼝发送通知包(这个过程对应⽤程序不可见)。
应⽤程序在发起接收数据操作后,在完成端⼝上等待操作结果。
当接收到I/O操作完成的通知后,应⽤程序对数据进⾏处理。
完成端⼝其实就是上⾯两项的联合使⽤基础上进⾏了⼀定的改进。
⼀个完成端⼝其实就是⼀个通知队列,由操作系统把已经完成的重叠I/O请求的通知放⼊其中。
当某项I/O操作⼀旦完成,某个可以对该操作结果进⾏处理的⼯作者线程就会收到⼀则通知。
⽽套接字在被创建后,可以在任何时候与某个完成端⼝进⾏关联。
众所皆知,完成端⼝是在WINDOWS平台下效率最⾼,扩展性最好的IO模型,特别针对于WINSOCK的海量连接时,更能显⽰出其威⼒。
其实建⽴⼀个完成端⼝的服务器也很简单,只要注意⼏个函数,了解⼀下关键的步骤也就⾏了。
分为以下⼏步来说明完成端⼝:0) 同步IO与异步IO1) 函数2) 常见问题以及解答3) 步骤4) 例程0、同步IO与异步IO同步I/O⾸先我们来看下同步I/O操作,同步I/O操作就是对于同⼀个I/O对象句柄在同⼀时刻只允许⼀个I/O操作,原理图如下:由图可知,内核开始处理I/O操作到结束的时间段是T2~T3,这个时间段中⽤户线程⼀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这个时间段⽐较短,则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时间⽐较长,那么这段时间线程会⼀直处于挂起状态,这就会很严重影响效率,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在这段时间做些事情。
AOP和IOC的实现原理(用到的设计模式)
AOP和IOC的实现原理(⽤到的设计模式)⽂章来源:http://blog.csdn/longyulu/article/details/36174979⽤过的朋友都知道spring的强⼤和⾼深,都觉得深不可测,其实当你真正花些时间读⼀读源码就知道它的⼀些技术实现其实是建⽴在⼀些最基本的技术之上⽽已;例如AOP(⾯向⽅⾯编程)的实现是建⽴在CGLib提供的类代理和jdk提供的接⼝代理,IOC(控制反转)的实现建⽴在⼯⼚模式、反射机制和jdk的操作XML的DOM解析⽅式.下⾯来对spring源码中的基本技术进⾏深⼊的剖析:先来说说AOP的实现,其实AOP就靠代理模式实现的,如: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看⼀下它实现的接⼝public class ProxyFactoryBean extends ProxyCreatorSupport implementsFactoryBean, BeanClassLoaderAware, BeanFactoryAware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throws BeansException {initializeAdvisorChain();if (isSingleton())//是否是单例的,spring中有单例和多例两种情况return getSingletonInstance();//创建⼀个单例的代理对象if (targetName == null)logger.warn("Using non-singleton proxies with singleton targets is often undesirable. Enable prototype proxies by setting the 'targetName' property.");return newPrototypeInstance();///创建⼀个多例的代理对象,这是默认情况}其中有⼀个FactoryBean接⼝,这个接⼝中的getObject()⽅法起着连接作⽤,在WebApplicationContext调⽤getBean(String beanName)使⽤⾸先调⽤FactoryBean的getObject()返回⼀个代理对象实例,在spring的代理应⽤场所中FactoryBean是必不可少的。
iocp_1_实现步骤
IOCP 是什么以下就是IOCP的模型图,能看懂么?IOCP模型(图1.1)<一>IOCP实现步骤如果懂得了IOCP的工作原理,它实现起来是很简单的。
它的实现步骤如下:1.创建好IOCP2.创建Socket(socket可以是由Accept得到)3.将Socket关联到IOCP4.socket向IOCP提交各种所需请求5.IOCP操作完成之后将结果返回给socket6.重复步骤3和4 ,直到socket关闭它就那么几个步骤,但实现起来需要不少的代码。
以下就以创建一个客户端的socket为例,先做部分的讲解。
这里主要讲解原理,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先忽略。
1.//创建IOCP// 利用函数CreateIoCompletionPort 创建IOCP// 注意参数设置m_hIocp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NULL,(ULONG_PTR)0,0);// m_hIocp 就代表一个完成端口了2.// 创建连接型的Socket// 利用利用函数WSASocket创建socket,必须指定WSA_FLAG_OVERLAPPEDm_sockClient = ::WSA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IPPROTO_TCP, NULL, NULL, WSA_FLAG_OVERLAPPED);// m_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这样也可以// 默认为WSA_FLAG_OVERLAPPED// 以下的绑定很重要,也是容易漏掉的。
(如果少了绑定,在ConnextEx 时将得到错误代码:10022—提供了一个无效的参数sockaddr_in local_addr;ZeroMemory(&local_addr, sizeof(sockaddr_in));local_addr.sin_family = AF_INET;i nt irt = ::bind(m_sockClient, (sockaddr*)(&local_addr), sizeof(sockaddr_in));// m_sockClient 是创建好的socket3.//将Socket关联到IOCP// 又利用上了CreateIoCompletionPort,它将socket关联到IOCP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m_sockClient,m_hIocp,(ULONG_PTR)m_sockClient,0);// 已将sockClient关联到m_hIocp// (ULONG_PTR)m_sockClient 为以后识别是那个socket的操作4.// socket向IOCP提交各种所需请求, 这里提交的是连接请求// 代码比较长,将整个函数都拷贝了过来BOOL CIOCP_ClientDlg::ConnectToServer(){//----------------------LPFN_CONNECTEX m_lpfnConnectEx = NULL;DWORD dwBytes = 0;GUID GuidConnectEx = WSAID_CONNECTEX;// 重点,获得ConnectEx函数的指针if (SOCKET_ERROR == WSAIoctl(m_sockClient, SIO_GET_EXTENSION_FUNCTION_POINTER, &GuidConnectEx, sizeof (GuidConnectEx),&m_lpfnConnectEx, sizeof (m_lpfnConnectEx), &dwBytes, 0, 0)){TRACE( "WSAIoctl is failed. Error code = %d", WSAGetLastError());return FALSE;}MYOVERLAPPED *pmyoverlapped = new MYOVERLAPPED; // socket和I/O通讯的载体pmyoverlapped->operateType = OP_CONNECT; // 设置请求类型,得到I/O结果时根据此// //来识别请求类型pmyoverlapped->hEvent = NULL; // 非事件模型// 设置连接目标地址sockaddr_in addrPeer;ZeroMemory(&addrPeer, sizeof(sockaddr_in));addrPeer.sin_family = AF_INET;addrPee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 "192.168.0.15" );addrPeer.sin_port = htons( 5400 );int nLen = sizeof(addrPeer);PVOID lpSendBuffer = NULL;DWORD dwSendDataLength = 0;DWORD dwBytesSent = 0;// 重点BOOL bResult = m_lpfnConnectEx(m_sockClient,(sockaddr*)&addrPeer, // [in] 对方地址nLen, // [in] 对方地址长度lpSendBuffer, // [in] 连接后要发送的内容,这里不用dwSendDataLength, // [in] 发送内容的字节数,这里不用&dwBytesSent, // [out] 发送了多少个字节,这里不用(OVERLAPPED*)pmyoverlapped); //[in] 这东西复杂,下一篇有详解if (!bResult ) // 返回值处理{if( WSA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 调用失败{TRACE(TEXT("ConnextEx error: %d\n"),WSAGetLastError());return FALSE;}else;//操作未决(正在进行中…){TRACE0("WSA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n");// 操作正在进行中}}return TRUE;}// 在这个函数中重点是WSAIoctl函数(得到ConnectEx函数地址)和m_lpfnConnectEx 函数指针(进行ConnectEx调用,也就是向I/O提交连接对方的请求)。
ioc和aop的实现原理
ioc和aop的实现原理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发展,面向对象编程已经成为了主流。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对象是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依赖注入(IOC)和面向切面编程(AOP)则成为了面向对象编程的两种重要技术。
本文将介绍IOC和AOP的实现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技术。
一、什么是IOC依赖注入(IOC)是一种编程模式,它通过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的管理交给容器来实现。
IOC的主要思想是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的管理从代码中抽离出来,交给容器来管理,从而实现解耦。
在IOC模式中,容器是一个对象工厂,它负责创建和管理对象。
容器负责创建对象的实例,并将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中。
通过IOC模式,我们可以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的管理从代码中解耦出来,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二、IOC的实现原理IOC的实现原理主要是通过反射和配置文件来实现的。
1. 反射反射是Java语言的一种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类的信息,创建对象,调用方法等。
在IOC中,反射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动态地创建对象,并将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来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如下所示: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er');User user = (User) clazz.newInstance();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反射来获取User类的Class对象,然后通过newInstance()方法创建User类的实例。
2.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是IOC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描述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
配置文件通常是一个XML文件,其中包含了对象的类名、属性值和依赖关系等信息。
例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配置文件:<?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beans><bean id='userService' class='erService'> <property name='userDao' ref='userDao'/></bean><bean id='userDao' class='erDaoImpl'/></beans>在上面的配置文件中,我们定义了两个Bean:UserService和UserDao。
ioc和aop底层实现原理
ioc和aop底层实现原理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和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是Spring框架的核心特性,它们在底层实现原理上有各自的特点。
1. IoC原理:IoC是Spring框架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对象的创建、初始化、销毁等控制权交给Spring容器来管理,而不再由开发者直接操作。
这样,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和销毁等细节。
在Spring中,IoC是通过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实现的。
依赖注入有两种方式:构造器注入:通过构造器的方式将依赖注入到对象中。
属性注入:通过Setter方法或直接赋值的方式将依赖注入到对象中。
Spring容器负责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包括实例化、属性设置、依赖注入、初始化、销毁等。
在运行时,Spring容器会根据配置文件或注解等方式,自动完成Bean的创建和依赖注入。
2. AOP原理:AOP是Spring框架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关注的是将应用程序中的切面进行抽象和统一管理。
通过AOP,可以将一些通用逻辑(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实现模块化、可复用的代码结构。
在Spring中,AOP通过动态代理实现,其核心组件是切面(Aspect)。
一个切面可以包含多个通知(Advice),每个通知都对应一个特定的方法。
这些通知可以是前置通知(Before)、后置通知(After)、异常抛出通知(AfterThrowing)等。
当一个方法被调用时,Spring会根据配置自动代理该方法,并执行相应的通知。
代理对象会拦截到该方法的调用,并执行相应的通知逻辑。
这样,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而不需要手动编写代理代码。
总结:IoC和AOP是Spring框架的核心特性,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解耦和模块化。
IoC关注的是对象的创建和生命周期管理,而AOP关注的是将通用逻辑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
基于IOCP机制的远程监控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图 1 视频 监控 系统 一 般 结 构
由监控点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 。 实时地传输给监控
服务器 , 监控 服 务 器 负 责处 理 ( 缩 , 储 ) 来 的数据 。 压 存 传 经 处 理 后 , 过 网 络把 数 据 传 给 监 控 端 , 通 以便 监 控 端 在
收 稿 日期 : 0 0 4 9 2 1 —0 —1 修 稿 日期 : 0 0 5 2 2 1 -0 - 0
与 否 . 数 立刻 返 回 , 系统 底 层 处 理 I 的实 际 过 程 , 函 由 / O
进程继续做其他 的工作 当 I / O的过程被完 成后再 通
知 主程 序 , 使 得 系 统 资 源 能 够 被 更 有 效 的利 用 [ 这 1 】 。
} I nI F ; Ci t O e N
在 Wid W n O s环 境 中 .基 于 Wisc no k的对 系 统 的 可
2 I OCP机 制 的 工 作原 理
21 0CP与 重 叠 Io . 1 /
IC O P是 一 种 能 够 合 理 利 用 与 管 理 多 线 程 的机 制 。 该 机 制 使 用 完 成 端 口( o peo o )用 一 定 数 量 的 C m li Pr , tn t 线 程 处 理 重 叠 I ( vr p e 0  ̄技 术 . 助 处 理 大 / O el pdI ) O a / 帮 量 客 户 端 请 求 的 网 络 服 务 问 题 .可 使 系 统 的 性 能 达 到 较 佳 状 态 。完 成 端 口的 工 作模 式 由 图 2 示 。 所
通 信 网络 初始 化 创 建完 成端 口 创 建监 听线 程
否
22 工 作 原 理 .
利 用 完 成 端 口模 式 .要 求 创 建 一 个 完 成 端 口对 象 来对重叠 I / 求 进 行 管 理 . 通 过 创 建 一 定 数 量 的 工 O请 并 作 线 程 。为 已 经 完 成 的 重 叠 I / 求 提 供 服 务 。其 实 , O请 可 以把 完 成 端 口看 成 系 统 维 护 的一 个 队 列 ,操 作 系 统 把重叠 I / O操 作 完 成 的 事 件 通 知 放 人 该 队列 . 由于 是 “ 作 完 成 ” 事 件通 知 . 取 名 为 “ 成 端 口” 操 的 故 完
代理sock原理 lo节点
代理sock原理及Lo节点介绍一、代理sock原理代理服务器是一种可以转发网络请求的中介服务器,它能够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目标服务器,并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代理服务器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网络性能、保护用户隐私、实现访问控制等。
代理sock是代理服务器的一种实现方式,它通过Socket编程接口来实现代理功能。
代理sock的实现原理如下:1.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发送请求给代理服务器。
2.代理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后,通过Socket编程接口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目标服务器。
3.目标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将响应发送给代理服务器。
4.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的响应后,通过Socket编程接口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二、Lo节点介绍Lo节点是指在代理sock中用于转发请求和响应的节点。
一个代理sock可以包含多个Lo节点,每个节点都负责转发特定的请求和响应。
在代理sock中,Lo节点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Lo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负载均衡:Lo节点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策略进行负载均衡,将请求均衡地分配给多个目标服务器,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2.缓存:Lo节点应该具备缓存功能,将之前请求过的数据缓存起来,以便在后续的请求中直接返回缓存的数据,减少网络延迟和数据传输量。
3.安全:Lo节点应该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
4.可扩展性:Lo节点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添加和删除节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通信需求。
ip代理实现原理
IP代理实现原理
1. 客户端向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当用户需要访问某个网站时,客户端(如浏览器)会向代理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
这个请求包含了目标网站的URL和其他相关信息。
2. 代理服务器接收请求:代理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先检查自己的缓存中是否有目标网站的数据。
如果有,代理服务器会直接将缓存中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如果没有,代理服务器会继续下一步。
3. 代理服务器向目标网站发起请求:代理服务器会以自己的名义向目标网站发起请求,获取目标网站的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网站并不知道是客户端在访问,而是认为是一个正常的用户在访问。
4. 代理服务器处理目标网站返回的数据:代理服务器收到目标网站返回的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可能包括压缩、加密等。
处理完成后,代理服务器会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5. 客户端接收数据:客户端收到代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就可以正常浏览网页了。
通过以上步骤,IP代理实现了隐藏客户端真实IP地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等处理,提高访问速度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CP机制与网络代理服务器实现方法摘要]]IOCP是一种在Windows服务平台上比较成熟的I/O方法,针对大量并发客户[摘要
请求问题,采用IOCP多线程控制模型建立高效网络代理服务器思想,能够较好地代理服务器中的多线程竞争问题。
本文在比较基于该模型的两种编程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Windows2000的网络代理服务器的设计与代理实现过程。
关键词:完成端口重叠I/O多线程
1、引言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转发到远程服务端,并将应答信息回传给客户端。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代理服务器的作用及其性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个好的代理服务器应该具备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并能在不丧失性能的前提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
开发代理服务器程序的难点在于代理程序应该具有可扩展性,并能处理从单个连接到乃至数千个连接请求。
代理服务程序一般采用“以客户/一线程”的工作模式,即为每一个连接创建一个线程。
然而,当请求连接的客户增多,线程的数目就会大量增加,因此,操作系统必须花费额外的资源和时间来协调众多的线程,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系统资源负荷过重,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IOCP机制可以较好地解决代理服务器的多线程竞争所带来的问题。
2、IOCP机制
IOCP(I/O Completion Port输入/输出完成端口)是一种能能够合理利用与管理多线程的机制。
该机制使用完成端口,用一定数量的线程处理重叠I/O的技术,帮助处理大量客户端请求的网络代理服务问题,特别适合于开发像代理服务器一类的应用程序,并可使系统的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IOCP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完成端口模型结构
完成端口模式要求创建一个Win32完成端口对象来对重叠I/O请求进行管理,并通过创建一定数量的工作者线程(Work Thread),来为已经完成的重叠I/O 请求提供服务。
其实,可以把完成端口看成系统维护的一个队列,操作系统把重叠I/O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放入该队列,由于是“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故取名为“完成端口”。
一个完成端口被创建以后,可以和多个文件句柄进行关联(文
件句柄可以是真正的文件句柄,也可以是Socket句柄或命名管道),并在关联后的句柄上进行重叠I/O操作。
当I/O操作完成后,一个重叠I/O完成的事件通知就会被排在此端口的完成队列上,此时,某个工作者线程将会被唤醒来为完成端口服务,执行特定的处理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多个工作者线程来处理端口上的通知事件,工作者线程的数量依赖于程序的具体需要。
3、编程方法
利用IOCP机制的编程方式不是唯一的,我了解到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使用CreateCompletionPort()函数
函数的形式定义如下:
HANDLE CreateCompletionPort
(
HANDLE FileHandle,
//文件句柄(可以是Socket,命名管道等)
HANDLE ExistingCompletionPort,//存在的完成端口句柄
DWORD CompletionKey,//完成键
DWORD NumberOfConcurrentThreads//并发的线程数量
);
首先,使用该函数实现两项任务:创建一个完成端口对象,用此函数将所要用到的文件句柄关联到完成端口对象上。
然后,创建一个或多个工作者线程来处理完成通知事件,每个线程都可以循环调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用以检查完成端口上的通知事件。
该函数的形式定义如下:
BOOL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
HANDLE CompletionPort,//关联的完成端口
LPDWORD lpNumberOfBytesTransferred,
//I/O完成后得到的字节数
LPDWORD lpCompletionKey,//完成键
LPOVERLAPPED*lpOverlapped,
//重叠I/O操作所设的Overlapped结构
DWORD dwMinlliseconds
//等待的时间,取INFINITE时则一直等待);
一旦该函数得到了完成端口上的通知事件,则等待在完成端口上的工作者线
程就会被唤醒,并根据I/O操作的类型做出相应的处理。
方法2:使用BindIoCompletionCallBack()函数
函数的形式定义如下:
BOOL BindIoCompletionCallback
(
HANDLE FileHandle,
//文件句柄(可以是Socket,命名管道等)
LPOVERLAPPED_COMPLETION_ROUTINE Function,
//回调函数
ULONG Flags//保留(为0)
);
其中,回调函数的形式定义如下:
VOID CALLBACK WorkthreadFunction
(
DWORD dwErrorCode,//错误码
DWORD dwNumberOfBytesTransfered,//传输的字节数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Overlapped结构
);
BindIoCompletionCallBack()函数将FileHandle与完成端口相绑定,绑定工作完成后,一旦FileHandle上有重叠的I/O操作完成,操作系统就会自动调用已与FileHandle相绑定的回调函数来对重叠I/O完成后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前者由程序员自己创建完成端口,自行创建、管理工作者线程,并能自主控制系统的流程;而采用后者时,开发者无需自行创建完成端口对象及工作者线程,而应用程序调用BindIoCompletionCallBack()函数时,Windows系统会自动创建和管理一个完成端口对象和若干个工作者线程,以减轻对线程创建、挂起和唤醒等一系列管理操作的负担。
4、代理服务器实例
代理服务器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代理服务器模型图
在设计具体实现方案时,为充分利用Windows2000的线程管理机制,减少
编程及调试的工作量,本实例采用了第二种方法。
代理主要算法
1)创建一个监听套接字Listener;
2)调用BindIoCompletionCallBack()函数,将监听套接字与I/O完成端口进行关联;
3)创建并初始化若干个与客户端连接的套接字S_ClientToProxy
_i;
4)创建并初始化若干个与目标服务器端连接的套接字S_ProxyTo
Server_j;
5)利用AcceptEx函数接收所到达的客户端请求,并使用某个已建好的客户端与代理之间的套接字来处理,并调用BindIoCompletion
CallBack()函数将此套接字与完成端口相关联,一旦有客户端请求完成,就启动回调函数进行相应处理;
6)调用BindIoCompletionCallBack()函数,将某个已建立好的代理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套接字与完成端口相关联,一旦有I/O操作完成,就启动回调函数进行相应处理;
7)返回5)直到收到强制退出信号,关闭对应套接字并结束代理。
代理过程
启动程序之后,利用IOCP机制开始进行代理。
工作者线程执行回调函数WorkThreadFunction()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检查是哪种I/O操作完成;
2)通过传递的Overlapped结构指针,判断是哪一种I/O操作完成;
3)根据判断结果,选择不同的分支作适当的处理;
如果是从客户端读信息操作完成,则工作者线程发起向服务器的写操作,将所读的信息发往目标服务器;
图3工作线程执行的回调函数流程图
如果是写信息到服务器操作完成,则工作者线程发起从服务器端的读操作,将返回的信息从目标服务器取到代理服务器;
如果是从目标服务器端读信息操作完成,则工作者线程向客户端的写操作,将信息发往客户端;
如果是写信息到客户端操作完成,则工作者线程结束本次代理过程。
4)返回到1)继续检查是否有重叠I/O操作完成。
由于整个代理过程均是采用重叠I/O操作,所以代理服务器能够同时并行执行读/写操作,异步处理大量客户请求,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速度。
编写网络代理应用程序的难点在于程序的“可扩展性”即如何开发出大容量且能处理大量并发Socket I/O请求的高性能代理应用程序。
IOCP机制通过完成端口对象来对重叠I/O请求进行管理,并且利用多线程来处理重叠I/O操作完成后得到的数据,是一种与Win32Socket结合度较高的实现高效率I/O的有效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利用IOCP机制实现的网络代理应用程序能够针对大量的客户请求进行相应代理,且在速度和性能上体现出其良好的特征,不失为一种实现网络代理的好选择。
参考文献
[1]Jones A,Ohlund J.Windows网络编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88-206
[2]W.Richard Stevens,Bill Fenner,Andrew M.Rudoff UNIX网络编程第1卷:套接口
API第2卷:进程间通信(第3版)200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