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专业词汇

组织学专业词汇
毛球
hair papilla
毛乳头
sweat galnd
汗腺
sebaceous gland
皮脂腺
第12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lymphoid tissue
淋巴组织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降钙素
adrenal gland
肾上腺
zona glomerulosa
球状带
zona fasciculata
束状带
zona reticularis
网状带
chromaffin cell
嗜铬细胞
adrenaline
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去甲肾上腺素
pituitary gland
脑垂体
adenohypophysis
hormone
激素
target cell/ organ
靶细胞/器官
thyroid
甲状腺
follicle
滤泡
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
滤泡上皮细胞
colloid
胶质
Thyroid hormone
甲状腺素(T3,T4)
parafollicular cell
滤泡旁细胞
calcitonin
Blood,Lymph and Hemopoiesis
boold
血液
lymph
淋巴
plasma
血浆
serum
血清
erythrocyte
红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章血液和淋巴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章血液和淋巴

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
(50%~70%)
有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3%)
白细胞
无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0%~1%) (25%~30%) (3%~8%)
(1)中性粒细胞
LM
TEM
(1)中性粒细胞
数量:50%~70%,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LM: 直径 10-12 µm 核杆状或分2~5叶
(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LM
嗜酸性粒细胞TEM
(2)嗜酸性粒细胞
数量:0.5%~3% 形态:直径10~12µm,核多为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桔红色嗜酸性颗粒, 含酸性磷酸酶、组胺酶等 功能: 1.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分解组胺,灭火白三烯,减弱 过敏反应; 2.释放主要碱性蛋白和酶,参与对蠕虫免疫反应
(5)淋巴细胞系的发生
起源于淋巴造血干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发育为T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为B细胞和NK细胞
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主 要表现为细胞膜蛋白和功能状态的变化
造血干细胞
髓系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造血干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造血祖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造血祖细胞
EM:嗜天青颗粒: 较大,量少,
是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溶菌酶, 髓过氧化物酶,组织蛋白酶等.
核左移:1~2叶核增多 核右移:4~5叶核增多
特殊颗粒: 细小,量多,
是分泌颗粒,含碱性磷酸酶, 胶原酶,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等.
•胞质粉红色,有细小,均匀颗粒
(1)中性粒细胞
功能: ➢ 可做活跃的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 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 在血液停留6~7小时,在结缔组织中存活1~4天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F.细胞膜内侧由血影蛋白构 成网架结构,称红细胞膜骨 架。
7
7
8
8
G.细胞膜具有AB0 血型抗原。
H.形态和数量随生理状态改变。
I.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
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成人:占红细胞总数0.5%-1.5%
新生儿:3%-6%
奥地利著名医学家
Karl·Landsteiner 发 现了A、B、O、AB
B.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 内充满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男性 Hb 为140g/L,女性 Hb 为 120 g/L。能结合和运输氧气、 二氧化碳。
6
6
C. 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可 变形通过毛细血管。
D.以无氧酵解方式产生ATP 供能。
E. 渗透压与血浆相同,使 出入细胞的水份保持恒定。
33
33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多能干细胞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 素的调节下
造血祖细胞(hematopietic progenitor cell,HPC)
(定向干细胞 committed stem cell) 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
B.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19
19
20
20
21
21
5.单核细胞(monocyte)
A. 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 胞,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 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色浅。 胞质较多,染成深浅不一的 灰蓝色,含许多细小嗜天青 颗粒。
B.具有趋化性、变形运动和 吞噬功能。是组织内巨噬细 胞的前体。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移植 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代患者体内病变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正 常的血液功能。
红细胞的发生与发育
红细胞的发生与发育始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造 血干细胞首先分化为红系祖细胞,随后经历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 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等阶段,最终发育成熟为红细胞。
02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等生理功能,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等生理过程。 在损伤发生时,血小板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7-14天。它们通过循环系统不断更新,以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
03 血液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性贫血
定义
生理性贫血是指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 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 贫血。
能。
淋巴结
淋巴结是主要的免疫器官,过 滤淋巴液并产生免疫反应。

脾是重要的过滤器和免疫器官 ,清除老旧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并参与免疫反应。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是疏松结缔组织,由 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
成。
网状细胞
网状细胞是构成网状纤维的细 胞,形成网状支架。
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是构成网状组织的支 架,由网状细胞分泌形成。

症状
淋巴水肿的症状包括肢 体肿胀、皮肤紧绷、疼 痛、皮肤温度升高和质
地改变等。
治疗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包 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抬高患 肢、穿弹力袜、按摩等 ,手术治疗则包括淋巴 管重建和淋巴结移植等

淋巴瘤
定义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分类
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 巴瘤两类。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细胞的发生 ppt课件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细胞的发生  ppt课件

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有部分中淋巴;
•EM:胞质富含游离核糖体,可含溶酶体
ppt课件
26
图17 人血涂片示中淋巴细胞(左)和小淋巴细胞(右)
ppt课件
27
•分类: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T细胞), 于胸腺产生,占75%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细胞), 于骨髓产生,占10%~15%,受抗原刺激后增 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 占10%
分化成巨噬细胞
ppt课件
24
图14 人血涂片示单核细胞(油镜)
ppt课件
25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小淋巴细胞:6-8 µ m ,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
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9-12 µ m ,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
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 •大淋巴细胞:13~20 µ m 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图25p骨pt课髓件 涂片
34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又称多 能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血液和淋巴-授课用

血液和淋巴-授课用

• 颗粒
特殊颗粒,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可被快速释放;细胞
质内含白三烯,释放缓慢医。学ppt
14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
• 寿命 在组织中存活12~15天
医学ppt
15
单核细胞 monocyte
• 比例:占白细胞总数3%~8%;
• 结构特点:
细胞核常分2叶,排列成“八”字;细胞质充满粗大的、 分布均匀的、染成橘红色的、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 粒。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膜包颗粒,内见细颗粒 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致密结晶体。 • 颗粒 特殊颗粒,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组胺酶等。
医学ppt
12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 功能 减弱过敏反应(趋化作用、吞噬作用);杀灭 寄生虫。
• 寿命 在组织中存活8~12天。
医学ppt
13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 比例:占白细胞总数0%~1%,数量最少
• 结构特点:
细胞核分叶或S形,染色浅,轮廓不清;胞质内含有大 小不等、分布不疏密不均、染色深浅不均的蓝紫色嗜碱 性颗粒,具有异染性。电镜下颗粒中充满细小微粒,分 布均匀,可见板层状或细丝状结构。
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功能 – 血红蛋白携带O2和CO2 – 细胞膜内面的蛋白网格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 形态可变,膜表面的糖蛋白可区分血型
• 寿命 120天
医学ppt
6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
• 形态结构 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煌焦油蓝染色 下,胞质内有蓝色的细网和颗粒,为核糖体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 PPT课件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4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形态结构:双凸圆盘状,直径2~4 µ m ;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在血涂片上常聚
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
和周边透明区
•EM :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 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发育过程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医学课件 33
早幼 中幼 晚幼
形态演变规律
①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反之 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 胞核由圆形变成杆状、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 变大;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着色由浅变深, 核仁由明显渐消失 ③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渐变弱,单核和淋 巴细胞除外;特殊结构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④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医学课件
9
图6 人血涂片示网织红细胞
医学课件
(煌焦油蓝染色)
10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有粒白细胞
WBC
无粒白细胞
中性粒C 嗜酸性粒C 嗜碱性粒C 淋巴C 单核C
分类依据:根据C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和 颗粒的嗜色性。
医学课件
11
中性粒细胞:
数量最多 直径: 10—12 µm 核: 呈杆状或分叶(2—5叶) 核左移(1~2叶):严重细菌感染 核右移(4~5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胞质: 嗜天青颗粒:20%,含酸性磷酸酶、 髓过氧化物酶等 特殊颗粒: 80%,为分泌颗粒, 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血清:(serum)不加抗凝剂,血液 凝固析出淡黄色清明的液体。
医学课件 3
二、血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采取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血液分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核染色质
C.残留的内质网 D.残留的溶酶体
E.残留的微体
3.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4.白细胞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及其嗜色性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 颗粒的数量
E.有无吞噬功能
5.观察各种血细胞形态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HE染色 B.甲苯胺蓝染色
26
C.镀银染色 D.Wright或Giemsa染色
E.PAS染色
6.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
A.核蛋白 B.血影蛋白
C.肌动蛋白 D.血红蛋白
E.肌球蛋白
7.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B.扫描电镜下表面光滑呈双凸圆盘状
C.未染色的单个红细胞光镜下呈黄绿色
D 直径约为7-8.5um
E.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8.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呈肾形、马蹄形等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着色浅
9.吞噬能力强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10.下列哪种细胞体积最大: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1. 离开血管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2. 与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物质基本相同的是:
A.巨噬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27
D.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3.胞质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的血细胞是: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E.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4. 吞噬细菌死亡后变成脓细胞的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5. 正常情况下,下列何种细胞可见于循环血中:
A.原红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D.晚幼红细胞 E.早幼红细胞
16.构成造血组织支架的是:
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
B.网状细胞和胶原纤维
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D.血窦或淋巴窦
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
17.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A.胚胎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
C.胎儿脾脏 D.胎儿肝脏
E.胎儿淋巴结
18.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B.直径为10 ~ 12um
C.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D.胞质充满大量的粗大颗粒
E.具有吞噬功能
28
19.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B.直径为10~15um、
C.核多为2叶
D.电镜下颗粒电子密度高
E.具有减轻过敏反应的功能
20.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B.直径为10-12um
C.核呈“八”字形
D.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E.参与过敏反应并有抗凝血作用
21.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B.核形态多样,染色质细而分散
C.胞质含有许多细小的特殊颗粒
D.颗粒含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
E.颗粒具有溶酶体样结构
22.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的是:
A.是骨髓中单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B.有完整的细胞膜
C.无细胞核
D.血涂片中呈不规则形,聚集成群
E.周边称透明区,中央为颗粒区
23.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描述错误的是:
A.胞体由大→小
B.胞核由大→小,染色质由稀疏→粗密
C.核仁从有→无
29
D.胞质由少→多
E.胞质嗜碱性由弱→强
二.填空题
1.血液是由和所组成,属于的一
种,细胞成分是,是细胞间质。

2.血细胞包括、和。

3.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
和两类。

前者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和。

4.血细胞中与肥大细胞相似,颗粒内
含、和。

5.血小板是骨髓中胞质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故
无,表面有完整的。

血小板在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6.按先后顺序造血部位分别为、、
和。

7.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的白细胞有、
和。

8.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为,
进入肝则成为,进入神经组织则成为。

9.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和。

10.红细胞肿胀、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
残留的红细胞膜称为。

11. 成熟红细胞无,无,胞质内充满,
它具有结合与运输和的功能。

12. 无粒白细胞胞包括和。

30
13. 淋巴细胞大小不等,包括、和,
外周血中的大部分为。

14. 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胞质内有颗粒,颗
粒特点为、、染成。

15.嗜酸性粒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胞质内有颗粒,颗粒特点为、、染成。

三.名词解释
1. 网织红细胞
2. 造血干细胞
3. 造血诱导微环境
四.简答题
1.结合功能简述红细胞的结构。

2. 结合功能简述单核细胞的结构。

3. 结合功能简述中性粒细胞的结构。

4.结合功能简述淋巴细胞的结构。

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A;5D;6B;7B;8B;9A;10C;11C;12B;13C;14C;15C;16A;17B;18D;19D;20C;21C;22A;23E
二.填空题
1. 血浆;血细胞;结缔组织;血细胞;血浆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 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4. 嗜碱性粒细胞;组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5. 巨核细胞;细胞核;细胞膜;止血;凝血
6. 卵黄囊壁的血岛;肝;脾;骨髓
31
7.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8. 巨噬细胞;肝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
9.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
10.溶血;血影
11. 核;细胞器;血红蛋白;氧;二氧化碳
12.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3. 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14.嗜碱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蓝紫色
15.嗜酸性;大小均等;分布均匀;橘红色
三.名词解释
1. 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分核糖
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

2. 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
于人胚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

3. 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内
环境,主要由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构成。

四.简答题
1.红细胞在扫描电镜下表面光滑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8 um,在血涂片上,中央薄染色较浅、周缘厚染色较深,这种形态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利于气体交换。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

2.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直径约14-20um,胞质
丰富,嗜碱性呈灰蓝色,核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
32
的溶酶体、吞噬体,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或突起。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反应。

3.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的一种,直径约
10-12u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胞质染成粉红色,内有大量细小、分布均匀的颗粒。

电镜下80%为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可吞噬细菌。

4.淋巴细胞大小不等,外周血中的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核圆染色质浓密呈块状,染色深,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带,嗜碱性染成蔚蓝色。

电镜下胞质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淋巴细胞主要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