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
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解读文本
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解读文本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教学的依托是文本。
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1、抓题眼。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抓住题目,步步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紧扣题眼,就抓住课文的重点,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
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
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
每段的中心句,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关键词。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
4、勇于取舍解读文本。
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时,还应该有所取有所舍。
以前我上课时,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讲下去,一节课学完了,总感觉有些零散,不知哪里是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来上课,舍弃那些次要的东西。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突出重点,遵循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感悟结构特色。
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色,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语言风格。
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
解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教师首先要感动。
要想成功解读文本,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应该首当其中。
因为文本解读中,不了解作者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孟子曾经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
”真正的文学作品都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对作者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文本,还可以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阅读教学如何找准最佳切入点
阅读教学如何找准最佳切入点阅读教学如何找准最佳切入点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两个“要隘”,找到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紧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教学找准切入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课题。
将课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
如教《飞夺泸定桥》可以这样导入:“飞夺”是什么意思,文章写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为什么要在“夺”字前加“飞”;“飞夺”强调了什么,结果怎样。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此时自然很好奇,求知心情很迫切。
教师可抓住学生当时的心情准确点名“夺”就是重点之词,并说:某部队战士在黎明前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求他们务必在天明之前一定“夺取泸定桥”。
在这任务紧、时间短的情况下,战士们在敌人枪林弹雨面前,以英勇无畏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夺下泸定桥。
这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乐意学习。
教师的导语关键在于准确地找出重点词,以自己的激情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里,这样,上好一节课就容易得多了。
二、抓中心句中心句就相当于文章的文眼,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抓住了它,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完成了一半。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以将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作为开启全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请看课堂实录片段:师:请大家将课题读一遍。
生:詹天佑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生读课文)师:谁能说说生: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爱国的,是杰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并与同桌相互交流三、抓难以理解的句子。
句子是构篇的基础,以难句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其思想性和语言的艺术性,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师:全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请同学们读一遍。
[找准课文切入点,优化阅读教学]找准切入点
[找准课文切入点,优化阅读教学]找准切入点课文的切入点,不一定是文章的重点,但必须是带动全篇的关键点,仿佛战场上的咽喉要冲。
在教学时我们要因课而异,灵活掌握。
教材不同,重点不一,教学的契入点也不同。
一个题目,一个标点,一个关键词,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话语,都可以是你施教的切入点。
但如何选准切入点呢?1. 从标题切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
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显得尤其重要,从这一点看,准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也就成了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抒情散文《我的空中楼阁》,题目采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令人心动,耐人寻味。
我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空中楼阁”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成语,这里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二是作者是怎样描写“空中楼阁”的?三是以“我的空中楼阁”为题,表现了作者对空中楼阁的一种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喜爱“空中楼阁”?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研读课文,而当学生经过思索探求到答案,就会感到学习的愉快和满足。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可以就题发问: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讽谏?他是怎样进谏的?齐王最终采纳建议了吗?其结果又如何?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就题突破,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撩拨起学生迫切寻找答案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从关键词切入每一篇课文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词语,有人称为“文眼”。
关键性词语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切入点,是打开文章之锁的钥匙。
《自序》的切入点就是一个“梦”字,可以由“梦”而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作者写几个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梦?这些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然后引导学生精读深思,列出鲁迅有关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提纲,长文短读,迅速而有效把握文章的内涵。
小说构思技巧如何找到独特的切入点
小说构思技巧如何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小说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对于故事的发展和吸引读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寻找小说独特切入点的技巧和方法。
一、深入观察和思考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捕捉到令人感兴趣和引人入胜的元素。
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思考,发掘出其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二、寻找独特的主题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通常与一个独特的主题相关联。
通过深入探索和思考,发掘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能够赋予小说独特的氛围和意义。
主题可以来自于人类的情感、社会的问题、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
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和共鸣的主题。
三、尝试不同的结构和叙事角度小说的结构和叙事角度也是找到独特切入点的重要因素。
尝试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回忆叙事等,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吸引力。
同时,选择一个独特的叙事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多重视角等,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
四、创造独特的角色和情节独特的角色和情节是构建独特切入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为角色赋予独特的性格特点、经历和目标,使其与众不同,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情节方面,可以尝试一些非传统的设定和发展,使得故事更加新颖和有趣。
五、运用符号与象征的力量符号与象征是小说中常用的表达手法,也是找到独特切入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物品或场景,并加以巧妙的运用,能够给小说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引导读者的思考。
六、注重细节和描写细节和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独特切入点的重要表现方式。
在构思小说时,要注重细节的细腻描绘,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情节和角色的真实性。
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独特的细节,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并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七、灵活运用想象力想象力是创作小说的必备素质,也是找到独特切入点的关键能力。
如何找到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
如何找到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即解读文本的角度。
就如用一块花布做裙子,第一剪子从哪下,才能让裙子又好看,又不伤花纹,解读文本的“切入点”就是做裙子的第一剪。
“切入点”的选择要根据教师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这才可能是较好的“切入点”。
而“最佳”切入点,是教师永远追求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那么,该如何找到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一、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作者情况、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
如: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事物或景物?2)作者给你印象最深的思考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起这样的题目?4)用一两句话概括主题。
5)提两个问题。
学生哪有问题,就从哪入手。
如果问题太多,就选择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这样教学就容易有效率。
如鲁迅的《风筝》,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正确理解不难,深入理解不易。
经过学前调查知道,最后三段在理解上最难,那就从这切入:对于自己犯过的错,当别人怨无可怨,恕无可恕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大赦的感觉,但在先生看来,在“无怨的恕中”解放自己,那是在“说谎罢了”,他是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先生在告诫我们:用爱,用宽容和理解,去珍惜人生的每个瞬间,有时“后悔药真的没处买的”。
带着先生这份沉重的忏悔,引导学生读全文,就能在小小的风筝中读出一份宝贵的人生经验。
二、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如果文本内容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相通,在课前教师要能激发这种感受,再接触文本,效果就好得多。
如朱自清的《背影》,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时曾两次落泪,结尾回忆父亲的背影时再次落泪,学生对此体会不深就很难触动心灵。
教师如果能从第5段中看到作者心灵的成长,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最佳切入点。
在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时,“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在父亲托茶房照顾“我”时,“我心里暗笑他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一些学生在父母照顾自己时,也会有父母很迂、很傻而以为自己很聪明的感觉。
应对作文题作文题目解析找准切入点与角度
应对作文题作文题目解析找准切入点与角度在应对作文题时,找准切入点和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解析和思路,帮助你在写作时抓住主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明确作文题目的关键词在解析作文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
例如,如果题目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则“大学生”和“就业问题”是关键词。
关键词将帮助我们找到切入点和论述角度。
二、寻找切入点1. 关系切入在一些作文题目中,关键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个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就存在着关系。
你可以通过分析关系来找到切入点,比如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对比切入有时候作文题目中可能存在对比词语,比如“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通过对比,你可以找到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并展开讨论。
例如,对比城市与农村的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3. 问题切入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时会是一个问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
这时,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你可以找到切入点并展开论述。
三、确定论述角度在找到切入点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论述的角度。
论述角度可以是多个方面,但需要保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论述角度:1. 分析原因和影响在探讨一个问题时,你可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例如,在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可以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如人口过剩、专业不匹配等,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
2. 提出解决方案在找准切入点和角度时,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你可以提出鼓励创业、加强就业培训等解决方案,并阐述它们的可行性和效果。
3. 探讨利弊有些题目可能需要你进行利弊分析。
例如,“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你可以分别从经济、教育、就业等方面来分析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4. 对比分析如果作文题目中存在对比词语,你可以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作文切入点的选取技巧
作文切入点的选取技巧考场上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选准切入点。
就像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拦腰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
写作也是如此,对同一个话题,切入点不同,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呈现形式定会多种多样。
我们在作文构思时应选好切入点,以便于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选准这个切入点呢?一、从“点”上切入,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开放性强,限制少,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
面对这类话题,往往难以把握,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如话题作文“和谐”,可写的层面很多,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或写班级的和谐,或述母子的和谐,集中笔墨彰显主题。
话题的限制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大。
但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通过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
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
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
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也避免了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雷同。
如深圳中考作文题“楼”,可写楼的历史、我家的新楼房、登楼、望楼兴叹、宿舍楼里的故事等等,确定了切入点,打开思路就迅速了。
只有“以小见大”,才能避免信马由缰、言不及义,才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
作文时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角度小,立意新,挖掘深,笔力集中,既方便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言不及义”。
这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首要条件。
二、从材料的创新切入选入作文的材料往往内涵丰富,可以多角度理解,如何旧材料新用,就要运用一些技巧,或从小处着笔,或从特定的情景,或就某一句话,或就某一个细节,抓住有力的突破口,开口小,挖掘深。
写作文应当“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除了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选好切入点,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文本解读是一种对文本深入分析的过程,目的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和思想。
为了让文本解读更加精彩,需要找准“切入点”,即针对文本中的某一具体主题或观点展开分析,从而达到深入探究的效果。
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1. 文本作者的表达方式
文本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手法对理解文本的意图非常重要。
例如,若作者善于运用隐喻和比喻,那么可以重点分析这些隐喻和比喻在文本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2. 文本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本的基础,也是分析文本的关键所在。
通过核心词汇的分析,可以迅速找到文本的“切入点”。
例如,若一篇文章涉及教育问题,那么可以从其中的“教育者”、“家庭教育”等关键词入手,深入分析这些词汇对作者意图的关联作用。
3. 文本阐述的主题或问题
文本的主题或问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
针对文本主题或问题展开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和思想。
例如,若一篇文章阐述社会问题,那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关注作者在文本中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4. 文本的背景及作者信息
文本的背景和作者信息也对文本解读有一定影响。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立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表达意图。
例如,若一位作家写了一篇自传,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则可以更好地理解他所表达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找准“切入点”是文本解读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几个建议,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加精彩。
找准课文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找准课文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 第一步,全面熟悉课文。
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应该先对课文进行充分了解。
可以通
读课文,熟悉其中的主题、段落结构、重点句子和词汇等。
此外,
还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找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相似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第二步,寻找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课文中的价值内核,并借助教学案例、
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
3. 第三步,找准切入点。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切入点,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切入点可以是课文
中的亮点、有趣的描写、悬念或疑惑等等。
4. 第四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阅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表演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加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第五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阅
读能力。
这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查阅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复述故事、编写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来实现。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文本的解读更加精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切入点”呢?如何找准“切入点”进行文本解读呢?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详细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切入点”指的是什么。
在文本解读中,所谓“切入点”就是我们在阅读、分析文本时着重从哪个角度入手,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意图的出发点。
在选择“切入点”时,需要考虑文本的背景、作者意图、核心信息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整体,给读者一个全面的解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切入点”的选择:假如我们要解读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切入点”会带来不同的解读效果,选择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对于文本解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呢?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其基本内容、主题和作者意图。
接着,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所要阐述的内容,选择和确定适合的“切入点”。
在确定“切入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首先是文本的主题和重点,我们可以选择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要素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更好地凸显文本的核心内容。
其次是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我们可以选择与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相关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方式。
最后是读者的兴趣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满足其需要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确定了合适的“切入点”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具体的文本解读。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选择的“切入点”的作用,深入分析文本中与“切入点”相关的内容,并结合整体的文本结构和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
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
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思路,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潜意识,更快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而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下面是几个可用的切入点:1. 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在讲解课文时,首先应该了解背景和作者的意图,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以及文章写作的原因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各种隐含意图。
2. 关注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文章时,了解文章的结构为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提高理解能力提供了重要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识别文章的主要结构,通过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和内在组织。
3. 寻找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通常会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和障碍。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寻找和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例如,可以对于生字、不熟悉的成语和句式以及不常见的专有名词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释。
4.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阅读,进行一些联想和思考,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在的逻辑和相关主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和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口语表达机会,提供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机会和课内的互动和问答时机,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在文学创作中,一个好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让文本的解读更加精彩,同时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那么,如何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什么是“切入点”?在文学创作中,切入点是指作品的开端或者故事的开始部分。
它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也是作品内容的引言。
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阅读或者解读作品。
那么,如何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呢?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要表达的内容。
一个好的切入点应该与作品的主题紧密相关,能够让读者一眼就能够领略到作品的核心所在。
如果作品的主题是关于爱情的,那么切入点可以是两位主人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或者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亲吻。
这样的切入点能够一下子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个好的“切入点”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意味着切入点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独特性,让读者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在切入点中设置一些悬念或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读者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这样的切入点能够让读者迅速进入作品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一个好的“切入点”还应该能够为后续的情节和展开奠定基础。
这意味着切入点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展开提供支撑。
可以在切入点中埋下一些伏笔或者暗示,为后续的情节和人物的发展留下线索。
这样的切入点能够使作品更加紧凑和连贯,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吸引力。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做文本解读时,我们需要找到切入点,以便深入分析文本,并将解读更加精彩。
下面
是几个找到切入点的方法:
1. 找到主题
主题是文本的核心,也是解读的起点。
我们需要了解文本的主题,并尽可能深入地理
解其内涵。
然后,我们可以将其他元素(如人物、情节、语言等)与主题联系起来,更好
地解读文本。
2. 观察细节
文本中的细节对于解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观察细节,如人物的言行举止,背景描写
等等。
这些细节可以揭示出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并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3. 探索语言
语言是文本的灵魂。
我们可以以语言为切入点,分析文本中的词汇、句型和语言特色,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来探索文本的内涵。
4. 比较文本
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比
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境设置等等,来分析文本的特点和意义。
5. 考虑文本情境
文本情境包括作者、读者、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考虑这些情境,分析其中
的影响因素,并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图和价值。
综上所述,找准“切入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发现其中的亮点和深意。
通
过适当运用上述方法,我们可以进行更为精彩的文本解读。
浅谈如何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切入点
浅谈如何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切入点浅谈如何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切入点青龙县草碾中学张建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怎样把握文章的最佳切入点,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在此,把我个人的想法写出来,以作引玉之砖。
一、研读教材,以实把握切入点任何事物的发生,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师生对话,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真正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积极的旁观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切入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课文通过一个山里孩子的独特视角,表现了他们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里面的“山”象征着挫折与困难,“海”象征着理想,“一次又一次”象征着追求的过程。
这些内容教师是极容易把握的,可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想与追求却是模糊的、朦胧的,如果教师选择的切入点不当,很可能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教师唱独角戏,这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相悖的。
要想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就必须从学生们最熟悉的话题入手,对于这一课的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在我们的家乡,山是最常见的。
有人把我们青龙县的地理状况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大家都爬过山吗?生:爬过。
师:那么,谁能给大家谈一谈爬山的感觉呢?生(踊跃地):很累的,出了很多汗。
师:还有补充吗?生:登上山顶后,让人很快乐,有一种胜利感。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
爬山确实是件累人的事,但却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当大家庭登上山顶的时候,留心山的那边有哪些景物了吗?生:没有。
师:大家既然没有留心观察过,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看一看,山的那边究竟有哪些让我们向往与追求的……(板书课题:在山的那边)我想,教师只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把握文章的最佳切入点,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面的设计,就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爬山”这个话题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爬山”的感觉其实就是追求理想的喜悦,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诵读课文,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找准演讲稿切入点的方法
找准演讲稿切入点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定义主题:首先确定演讲的主题是什么,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主题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问题、一个故事等等。
明确主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找准切入点。
2. 目标受众:确定你的演讲对象是谁,你希望通过演讲传达什么信息给他们。
了解受众的背景、兴趣和需求,可以帮助你找到与他们相关的切入点。
3. 引人入胜: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切入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切入点可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个引人发笑的趣事等等。
切入点要与演讲主题相关,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4. 个人经历:通过讲述自己或他人的亲身经历来引出演讲主题。
个人的真实故事往往能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个人经历可以是成功的经历、失败的经历、挑战的经历等等,关键是要与演讲主题紧密相关。
5. 统计数据和事实: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演讲主题,以增加演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统计数据和事实可以是针对目标受众的调查结果、行业的研究数据、成功案例等等。
选择引人注目和有影响力的数据和事实,能够引发观众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6. 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一些有影响力和有启发性的名人名言,能够增加演讲的重量和说服力。
选择与演讲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7.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出演讲主题。
问题可以是一个存在的难题、一个悬而未决的议题、一个有争议的观点等等。
问题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参与,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给予观众一些启示和答案。
以上是一些找准演讲稿切入点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找准“切入点”,让文本解读更精彩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一般会关注文本的主旨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然而,如果我们要做到精确而深入的阅读和解读,就需要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文章中一个具体的细节或者现象,通过它来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有些文章的切入点可能是一个人物的情感变化,有些则可能是一段历史背景,还有些可能是一处景象描写等等。
找准切入点是文章解读的重要步骤,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那么,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何找准切入点呢?以下是一些技巧:1.注意文本中的细节。
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成为文章的切入点,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作者可能会通过他/她的言辞、行动、面部表情等细节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
2.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通常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几句话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而结尾则往往是作者对主题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找到文章的切入点。
3.理解文章的上下文。
一个词语、短语、句子甚至段落,都可能成为文章的切入点。
通过理解文章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这些语言单位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找到文章的切入点。
4.反复阅读并提问。
一篇文章不一定是一次性阅读就能够完全理解的,所以我们可以多次重复阅读,并不断提问,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例如:作者所描述的主人公性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场景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什么作者会使用这个比喻?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文章的切入点,深入阅读和解读文章,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切入作文的角度怎么写好
切入作文的角度怎么写好一、深入理解题目认真研读作文题目或主题,思考其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的核心要求。
从题目中挖掘出有价值、新颖且能引发读者兴趣的角度。
二、结合自身经历与感受以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作为切入点。
比如,回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从中提炼出与主题相关的感悟或观点,这样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三、关注社会现实从当下的社会热点、现象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对社会的思考和责任感,也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四、运用故事或案例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引用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引出主题。
故事和案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自然地将读者带入到作文的情境中。
五、提出疑问或困惑在开头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疑问或困惑,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促使他们跟随文章的思路去寻找答案。
六、从对比或反差入手展示两种不同的情况、观点或现象的对比,通过反差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或独特性。
七、引用名言警句或典故恰当引用一些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典故等,利用其权威性和文化内涵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底蕴。
例如,写一篇关于“坚持就是胜利”的作文,可以这样切入:“在我的记忆中,有那么一场比赛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次长跑比赛,我在中途已经气喘吁吁、几近放弃,但当我看到赛道旁为我加油呐喊的同学们,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赛跑呢……”切入作文角度要注重独特性、相关性和吸引力,以一种自然流畅、富有情感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沉浸其中。
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
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二年级总结与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
一、从文章题目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先引导学生描述: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文中内容讲的是太空的生活;太空生活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有趣的生活?那在太空遭遇的这些不同一般的事情又如何去解决呢?二、从写作背景切入在教学古诗《赠汪伦》的之前,先通过学生自主了解或者老师介绍李白和王伦之前成为好朋友的故事,用背景故事渲染情感,这样,孩子们在开始学习故事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诗里的内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又例如,在教学《假如》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里的这支神笔具有实现心中愿望的魔力,在教学之前先引导孩子们观看《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提问这支神笔到底神在哪里?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书中的小作者又有什么愿望呢?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帮助孩子进入情景,也帮助孩子理解文中的内容。
四、从文眼切入课文里常有或者点明主旨、或者概括内容、或者凝聚情感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假如你无法找到这个句子,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
教学时,我们抓住这类句子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它可以引导我们学生的思维走向文章的各个角落。
五、从文章的疑点切入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入手,会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同时又可以避免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套路,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互动。
如《我要的是葫芦》里面,为什么葫芦都掉光了呢?葫芦非常可爱,主人这么喜欢葫芦,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疑点切入,再扩展到种葫芦人的言行来探讨,趁疑问而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自觉、自主、地学习。
七、从文章结尾切入文章的结尾方式有很多,有的文章,作者习惯在最后为整篇文章做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二年级总结与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
一、从文章题目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先引导学生描述: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文中内容讲的是太空的生活;太空生活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有趣的生活?那在太空遭遇的这些不同一般的事情又如何去解决呢?二、从写作背景切入在教学古诗《赠汪伦》的之前,先通过学生自主了解或者老师介绍李白和王伦之前成为好朋友的故事,用背景故事渲染情感,这样,孩子们在开始学习故事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诗里的内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又例如,在教学《假如》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里的这支神笔具有实现心中愿望的魔力,在教学之前先引导孩子们观看《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提问这支神笔到底神在哪里?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书中的小作者又有什么愿望呢?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帮助孩子进入情景,也帮助孩子理解文中的内容。
四、从文眼切入课文里常有或者点明主旨、或者概括内容、或者凝聚情感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假如你无法找到这个句子,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
教学时,我们抓住这类句子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它可以引导我们学生的思维走向文章的各个角落。
五、从文章的疑点切入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入手,会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同时又可以避免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套路,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互动。
如《我要的是葫芦》里面,为什么葫芦都掉光了呢?葫芦非常可爱,主人这么喜欢葫芦,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疑点切入,再扩展到种葫芦人的言行来探讨,趁疑问而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自觉、自主、地学习。
七、从文章结尾切入文章的结尾方式有很多,有的文章,作者习惯在最后为整篇文章做总结。
这时,我们不妨从“结论”入手,用先果后因的方式促使学生研读课文。
如《农业的变化真大》,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变化真大!”农业的变化体现在哪些具体的事物上,是怎样变化的。
是科学的技术推动了一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概括农业进步的主要表现。
然后又回头本部分的语言进行赏析。
直奔结论,先果后因适用文末作结的文章。
除了刚才这几个方法,文章的切入点还可以从“从预习提示切入” 切入从“从文中的人物切入”,从“从故事高潮切入”切入和“从文章的开头切入”等。
不管使用哪种切入,是要根据文章文体,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手法的不同决定。
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以课文的学习目标为中心,从切点进来,扩散到目标中心指向的句子和词语,并且在过后要反思,你的方法时候用得恰当。
如何找到切入点让文章高效上传: 赖扬平更新时间:2012-6-11 20:11:24笔者认为,一篇课文,如果我们总能把握住“四两”的火候而顺势发力,透过“一斑”的本质特点去认识其全貌,紧紧牵住“一发”的点去带动它的面,阅读教学,就能化繁为简,层层推进,有效提高课堂功效,减轻学习负担。
一、关注文本题目,由题眼处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俗话说“好题目会点亮读者的眼睛”。
纵观小学阶段的课文题目,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桥》等。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题目——题眼,进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以揭示题眼的“表面”,步步深入揭示其“正面”。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本文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一课,在学生读文、讨论基本理清“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后,就可以围绕课题“穷”字做文章:(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和西蒙家穷?(让学生以“穷”为基点深入的读文、品文、悟文。
)(2)穷人之间的品质也如同生活一样“穷”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高尚的品质——品质上却是“穷”的反面“富”)(3)课文是怎样来展示穷人在品质上表现出来的“富”?三个不足层层递进,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谈的热烈,读得深入,品得入情,悟得透彻:穷人有着一颗富有的心灵。
这样,就为进一步研读课文“人物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题眼”为圆心,以几个“扇形”把课文“拼”圆。
一位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首先板书“的小路”,接着让学生发散思维组成“弯弯曲曲的小路”、“种满鲜花的小路”等短语,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成功地将描写线索“美丽的小路——肮脏的小路——美丽的小路”几个部分梳理出来,并在“美丽的小路”后面加上“笑脸”的图标,“肮脏的小路”后面加上“哭脸”的图标。
学生很快就体会到课文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情感。
二、紧扣关键词语,从字词间推敲,感悟人物品质一篇好的文章,总能从中提炼出几个关键词语(成语)。
这些词语,在揣摩文本内容、感悟人物个性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中,我紧紧抓住“神机妙算”这一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深入理解“神”在何时、“妙”在何处。
我设计了几个不足:“(1)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而不请别人帮忙?(“神”在断定鲁肃一定不会告诉周瑜)(2)当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是怎么说的?诸葛亮怎么会如此自信?(“神”在判断大雾天气曹操绝不敢贸然出兵)(3)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下军令状,要在三天之内完成十万之箭,且在前两天毫无动静?(“神”在对如此关系生死的大事却泰然自若、若无其事)(4)诸葛亮在借到箭后,为什么敢高呼“谢谢曹丞相的箭”他不怕曹兵追来吗?(“妙”在充分利用船顺风顺水的自然条件,曹操的兵想追也来不及)。
这样,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诸葛亮“洞悉人事本质、精通天文地理”的运筹帷幄的“神机”与在时机、条件调控上恰到好处的“妙算”的过人之处。
诸葛亮“军师”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具体丰满起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围绕重点段落,把握文本精髓一篇文章中,总有几个关键句子,在文本中起到核心地位作用。
要么点明文章主旨,要么突出文本要义,要么揭示事物规律和本质特点。
这些句子或居于文章的开头或居于文章的结尾,或居于事件的高潮之处。
引领段落的总起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事件哲理的概括句、设问句等,是常见的表现形式。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去繁就简,直奔主题。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两组句子的深入理解就大有文章可做。
一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般认为“人人为我”是结果,“我为人人”是前提,但在德国已成为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现实了,你怎么解读这句话都是实在的:人人都在为他人着想。
这是一种美的心灵、是一种美的传统,与我国古代孟子描述的理想社会的博爱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另一组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花的梦,做了思乡的梦。
”在朗读、对照、回忆、欣慰过程中,分享德国人“人人观”保持几十年不变的“奇异”与“奇特”性,使“我”浮想联翩,如痴如醉、如花如梦!德国人那种只要“我为人人”,就会得到“人人为我”的思想意境就会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作者季羡林先生那美好的祈愿、深沉的爱国情怀在读者深入的体验中产生共鸣。
教师在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比、实践、深思、总结,不断推动论文范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提升。
四、紧扣课后不足,自矛盾面释疑,认识人生或文本真谛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有的作品创作时代离学生较为久远,总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会进入认知的盲区抑或认识的误区,难以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使教学效果打折扣。
因此课文在课后大都设计了一些深思不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不足,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讨论《落花生》课后不足时,就有学生提出“难道苹果、桃子、石榴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就错了吗?我就是喜欢它们,好看也有用”,这时教师就应该相机引导“像苹果、石榴、桃子这样花枝招展,个性张扬,也没有错,他们也是有用的人,在当今社会也很需要这样敢于表现自我的人”。
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真真成为“苹果”式的名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将成为“花生”一样,可以扎根与全国大江南北,默默无闻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普通一员。
如果你最后成了一颗“花生”,就应当扮演好应有的社会角色,而且要知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优质的“花生”,仍然是受到人们青睐的。
因此,作者许地山提出“做人要低调,要做有用的人”的时代意义并未降低。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学写作中,作者有权利把东西人格化,可以根据植物的某些特点,夸大某些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这种行为是允许的。
在这里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并论文格式范文形成严格意义的对比。
老师只有善于把握,在矛盾中释疑、消疑,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使课堂轻松高效。
如何找准切入点袁燕美【摘要】:正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在阅读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支点,那就是教学的切入点,选准了切入点,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帮学生找到了与文本对话的最佳途径,也摆脱了面面俱到的情节分解式讲解。
一、从课题入手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切入最常用也最有效。
对课题质疑,很能抓住课文的重要内容。
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时,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小镇的早晨是什找准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鲁秀珍[内容摘要]与文本对话,如同庖丁解牛,选好切入点至关重要。
何谓“切入点”应是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或支撑作用的,富有凝聚力的,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或品析创造的重要提示或问题。
那个恰当而有效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本文从“围绕标题、介绍作者、学生需求、抓住文眼”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切入点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言规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与文本对话,如同庖丁解牛,选好切入点至关重要。
何谓“切入点”应是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或支撑作用的,富有凝聚力的,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或品析创造的重要提示或问题。
它可以减少许多无效的提问,穿针引线,带动对课文流畅连贯的品读,能长时间激活学生的情感,推动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那个恰当而有效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围绕标题寻找切入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好的标题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