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国共十年对峙21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夏,全国建立 起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3):★理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主要内容: 武 装斗 争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 都县城东门渡口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四渡赤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
位于皎平渡口的“红军渡江纪念碑”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爬雪山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22日抵达陕西吴起镇结束。 在一年多的革命征途中红军穿越了18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 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2理解
根据地建设
中共的领导(前提)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土地革命(核心)
3影 响:
“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
1)形成“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2)开创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0张PPT)

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播种机
(3)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的精华。
—保存精华
(4)革命新局面开始了
——新开始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贺龙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5:05:2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 、南昌起义
1、 背景 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
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国
民党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③南昌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 目的: • 挽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2、经过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军队:国民革命军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中国近现代史-国共的十年对峙((高中历史)课件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 机过渡; 2、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 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3、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 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4、共产国际七大制定 “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策略。
D
2012 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 、周恩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 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对这句话 解最准确的是: A、中日民族矛盾从“九一八”事变后 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 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C、国共两党要缓和矛盾和分歧需要一个过程 D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并不严重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人民的抗日反蒋活动 (1)东北抗日义勇军; (2)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2年 (3)一二· 九运动 1935年 原因(背景) A.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的新高潮。 B.探索出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基本线索
线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经济: 资本、商品输出,美国取得了优势。 (2)政治: 扶持新军阀混战,操纵国民政府; 伪满洲国,华北自治。 (3)军事: 日本侵略 :“九一八”、“一二八”、 华北事变等。
线索二、国民政府的统治:
1、建立:1927、4 南京政府; 8月 宁汉 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开始。 2、统一:1928年底,东北易帜,形式上 统一中国。 3、内政: 政治:独裁,内战; 经济:恢复经济,确立官僚资本统治; 4、外交: 依附英美,改订新约; 对日妥协,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联共抗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 机过渡; 2、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 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3、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 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4、共产国际七大制定 “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策略。
D
2012 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 、周恩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 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对这句话 解最准确的是: A、中日民族矛盾从“九一八”事变后 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 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C、国共两党要缓和矛盾和分歧需要一个过程 D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并不严重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人民的抗日反蒋活动 (1)东北抗日义勇军; (2)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2年 (3)一二· 九运动 1935年 原因(背景) A.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的新高潮。 B.探索出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基本线索
线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经济: 资本、商品输出,美国取得了优势。 (2)政治: 扶持新军阀混战,操纵国民政府; 伪满洲国,华北自治。 (3)军事: 日本侵略 :“九一八”、“一二八”、 华北事变等。
线索二、国民政府的统治:
1、建立:1927、4 南京政府; 8月 宁汉 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开始。 2、统一:1928年底,东北易帜,形式上 统一中国。 3、内政: 政治:独裁,内战; 经济:恢复经济,确立官僚资本统治; 4、外交: 依附英美,改订新约; 对日妥协,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联共抗日。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
• 1.背景 国民革命 • 中共从__________ 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 到掌握________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掌握 军队 南昌 的武装力量集中在________附近,以便发动 起义。
• • • •
2.过程 (1)时间:1927 ______年8月1日。 周恩来 (2)领导人: ________、贺龙等。 南昌 (3)结果:①占领 ______,起义成功。②南下 陈毅 受挫:一部分在朱德、 ______的带领下,转 海陆丰 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 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国民党 • 3.影响 中国共产党 • (1)打响了武装反抗 ________反动派的第一枪。 武装夺取政权 •人民军队 (2)标志着 ____________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பைடு நூலகம்
• 2.土地革命 • (1)范围:在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 分田地 • (2)内容:打土豪,________ ,废除封建剥削, 土地革命 开展____________。 农民革命 • (3)影响:①调动了 __________积极性,促进 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 红色政权 ②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 __________。
毛泽东 ________ •②武装斗争: 朱德 、________领导红军 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 1931 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 ______年冬,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朱德 选举瑞金 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_____ 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 ______。
• 思考3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 • 【答案提示】(1)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 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 (2)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 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 换了错误的领导人。
南昌起义
• 1.背景 国民革命 • 中共从__________ 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 到掌握________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掌握 军队 南昌 的武装力量集中在________附近,以便发动 起义。
• • • •
2.过程 (1)时间:1927 ______年8月1日。 周恩来 (2)领导人: ________、贺龙等。 南昌 (3)结果:①占领 ______,起义成功。②南下 陈毅 受挫:一部分在朱德、 ______的带领下,转 海陆丰 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 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国民党 • 3.影响 中国共产党 • (1)打响了武装反抗 ________反动派的第一枪。 武装夺取政权 •人民军队 (2)标志着 ____________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பைடு நூலகம்
• 2.土地革命 • (1)范围:在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 分田地 • (2)内容:打土豪,________ ,废除封建剥削, 土地革命 开展____________。 农民革命 • (3)影响:①调动了 __________积极性,促进 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 红色政权 ②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 __________。
毛泽东 ________ •②武装斗争: 朱德 、________领导红军 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 1931 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 ______年冬,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朱德 选举瑞金 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_____ 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 ______。
• 思考3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 • 【答案提示】(1)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 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 (2)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 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 换了错误的领导人。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ppt21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年)
工农武 装割据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立
(星星之火)
十几块革命 根据地建立
(燎原之势)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国民党围剿
开始长征
中共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
开创新局面
巩固练习
1、南昌起义说明当时中共的工作中心 A.在城市 B.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C.在农村 D.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海 陆丰
视频
伟大的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革命创新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历史课件】国共的十年对峙

退却:逃跑主义
二、过程
(一)瑞金、四道封锁线
(二) 遵义
内容:纠、肯、选、消
会议 水 江 河 桥 山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草
(三)两次会师
【 技 巧 】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甘
吴起镇 1935.10.
会宁 陕
黄
肃
河
西
腊子口
西
大
草地 毛尔盖
渡 雪山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战略转移(有目的、有计划) 中心:无产阶级领导 一、背景: 的农民运动。北上抗日 1、民族矛盾上升
建立、包围、夺取
2、共产党的“左”倾错 误 【主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直接原因】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 中心: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道路上 八七会议1931 配合:农民阶级配合作用 遵义会议1935 进攻:冒险主义 整风运动1942 军事上: 防御:保守主义 【小结】
最以 后农 夺村 取包 城围 市城 政市 权,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内容 土地革命 三、燎原之势 土地革命 土地革 命路线 地方 政治 根据地 建设 经济 中央 工业 农业 作用
洪湖、湘 鄂边 (贺龙)
鄂豫皖
(徐向前)
闽浙赣 湘鄂赣 (方志敏) 中央(朱毛) 湘赣(彭德怀)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 海陆丰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重点问题: 1、理论上 八七会议 左倾 2、实践上 武装起义 (南昌、秋收) 中国革命的道路 文家市决策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军事, 组织 长征 井冈山 的斗争 燎原 之势
高中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博古
李德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 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 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 略战术。……李德和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一系 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 了惨重的血的代价。” ——毛泽东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探究⑶ :中共为了立足在革命根据地采取 探究⑴ 探究⑵: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 了哪些措施? 农村立足?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 ①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 地革命。 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大多数的农民却少地或无地。 ② 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毛泽东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运动战中歼战人 ——毛泽东
四次反“围剿”胜利——结合中国革命实 际制定正确军事策略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王明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王明“左”倾 冒险主义错误突出表现在: 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城市斗争的方针问题提出了错误 的政策。低估根据地建设和农村游击战的重要性,夸大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坚持“城市 中心”论,号召全党准备决战。
南京师大附中 周武
在关于中国革命形式的估计、中国革命的 性质、中国革命的策略路线以及中国革命的道 路问题上,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形成了一些“左” 倾错误认识。王明等左倾主义者照搬苏联经验 和共产国际决议,低估根据地建设和农村游击 战的重要性,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列主义教条 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领先版)

3、教训: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 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 能成功;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 压迫最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 结合起来。
4、意义:
打响了。。。 标志着。。。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 治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934.10~1936.10) (开始、遵义会议、胜利会师)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包括什么内容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1. 思想内涵: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1)武 装斗 争 (2)土 地革 命 (3)根据地建设
共建设产深 化【,党三领者导的下关的系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
主要原因是
A.坚持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最新课件(经典)

问题探究
高中历史课件
一、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研读史料 · 史料一 1927 年8 月以后,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效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 进行武装暴动…… ·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 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高中历史课件
· 基本依据 1. 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 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近代中国的 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2. 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 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 意义 1. 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 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 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 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高中历史课件
典型 例题
例1 [福建六校高一联考]1928年1月, 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 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 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 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 另个地方分给农民。这一讲话
(C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 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探究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含义、关系、基本依据及意义。
人教版必修1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共18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据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
第二站:瑞金—— 会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 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1、八七 6% 地主、富农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0% 中 农 2、秋收 60% 贫 农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13% 雇农、: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现象?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湘鄂西、湘 鄂边、洪湖 川 陕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湘 鄂 左赣湘 右 赣 江
井 冈 山
鄂 豫 闽 皖 浙 赣
海陆 丰
1927年9月 9日,秋收 起义爆发, 分三路进 攻长沙。 起义遭到 挫折后, 及时从进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内容: 1927 年9月 ①纠正陈独 9 日,秋收 秀‚右倾‛ 起义爆发, 错误 ②开展土地革 分三路进 命、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 攻长沙。 的总方针 起义遭到 ③发动秋收起义 挫折后, 意义:给中国共产 及时从进 党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探究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 才能在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 农村立足? 债务的土地革命。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
据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
第二站:瑞金—— 会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 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1、八七 6% 地主、富农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0% 中 农 2、秋收 60% 贫 农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13% 雇农、: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现象?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湘鄂西、湘 鄂边、洪湖 川 陕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湘 鄂 左赣湘 右 赣 江
井 冈 山
鄂 豫 闽 皖 浙 赣
海陆 丰
1927年9月 9日,秋收 起义爆发, 分三路进 攻长沙。 起义遭到 挫折后, 及时从进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内容: 1927 年9月 ①纠正陈独 9 日,秋收 秀‚右倾‛ 起义爆发, 错误 ②开展土地革 分三路进 命、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 攻长沙。 的总方针 起义遭到 ③发动秋收起义 挫折后, 意义:给中国共产 及时从进 党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探究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 才能在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 农村立足? 债务的土地革命。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演示文稿

4.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革命道路?农村革命道路 是如何开辟的? ⑴.原因: ①.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 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薄弱;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农 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深受压迫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②.中国革命的需要: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国革命处 于低潮,为积蓄革命力量,需要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革 命斗争,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
3简述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获得成功 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说明了什么?
⑴.历史条件: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井冈山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革命力量可以在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发展起来; ②.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境建立过党的 组织和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发展; ③.实践得出的教训: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总结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和分析革命形势,对革命进行正 确的指导;
③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根据地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抓住主要矛盾 C.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D.要抓住矛盾的主要 方面 ④从旅游业成为井冈山支柱产业,谈谈对革命老区 发展经济的启示。 首先,革命老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地区 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资源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其次,革命老区在搞好第一 产业、第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 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 ⑵.地理条件: • ①.井冈山位于湘赣边境,远离大城市,反动 力量薄弱,便于开展斗争,并且革命影响比 较容易传播出去; • ②.井冈山地区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 ③.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博古
李德
遵义会议会址
三、红军长征
(三)转折:遵义会议
1.内容:①纠正“左”倾军事错误路线,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主张;②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 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 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
(四)结束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武 装斗 争(军事保证)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四)成果: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
1927.7
七·一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部编高中历史《国的十年对峙》PPT-完美

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
准备:
受挫
道路探索:创建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总 结
经
武装反抗
验
南京国民政府
政 权 对 峙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星星之火 军事“围剿” 可以燎原
反 “围剿”
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践
实践
理论
利
再实践
长长沙沙
修水 铜鼓
文家市
毛 进攻长沙泽受挫
抗日民族华统北一五战省线危—急—国共第二次合作 东北沦陷 一·二八事变,上海沦陷。
1.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2、巩 固: 1928年4月,朱毛会师。
3、意义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 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4、启示: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
命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
形成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背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1)“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星针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D.只有战略退却,才能保存实力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更1喜0岷.山千标里雪,志三军中过后国尽开颜共。 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 PPT课件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
讨论
1934年10月红军为什 么被迫实行长征?
➢ 背景
敌我双方
蒋介石的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实 质
第四次“围剿”的情 第况五次 “围剿”(中共失败)
中共的“左”倾错误的指 导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
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
不 抵
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 抗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
讨论
1934年10月红军为什 么被迫实行长征?
➢ 背景
敌我双方
蒋介石的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实 质
第四次“围剿”的情 第况五次 “围剿”(中共失败)
中共的“左”倾错误的指 导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
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
不 抵
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 抗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