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拼搭以及平面图形的拼组,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足够系统。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图形的组合和变化。
3.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拼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各种形状的立体模型和拼图材料,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由平面图形拼成的有趣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并展示它们的拼搭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有趣的拼搭(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
2. 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3. 立体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组合和拆分,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立体图形玩具,如积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组合和拆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命名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拼搭2. 板书内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以及组合和拆分的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命名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带的立体图形玩具进行组合和拆分的活动,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4. 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5. 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拼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拼搭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运用拼搭法组合出规定的空间图形;2.培养学生想象构造的能力及对建筑结构的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运用拼搭法组合出规定的空间图形;2.学生能在不同空间图形中发现共性,提出具体的拼搭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和视频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一些形状奇特的建筑,引导他们发现建筑中的基本形状。
2.新课讲解1.定义:拼搭是指用一些具有规则的小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大型物体。
2.拼搭原则:基础部件、规范组合、多样组合。
3.拼搭方法:正方形拼搭法、三角形拼搭法、长方形拼搭法、不规则拼搭法。
4.实例演示:通过拼搭纸箱,让学生亲身体验拼搭的方法和规则。
5.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打造个性化建筑的基本要素。
3.教学实践1.学生自由拼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班级内的拼搭工具,自由组合出他们想象中的建筑物,半小时后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2.团队拼搭:教师设定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规定部件完成任务。
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拼搭成果,并相互交流、学习。
4.总结讲评:同学们可以在讲评环节分享自己的拼搭心得,教师也可以统一培训一些实用的知识技巧。
4.拓展延伸1.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动机,老师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交给学生家长,加强家校互动。
2.拼搭比赛:对于在班内取得成果的学生,可以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并设立奖励机制。
五、教学反思1.拼搭课程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组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通过拼搭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
2.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增加互动讨论的情况。
同时,老师应该做好指引和引导,让大家有效地利用班内资源进行合理的拼搭。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有趣的拼搭》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有趣的拼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形状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各种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形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操作卡片和实物模型,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5.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强调重点。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趣拼搭》教学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幽默的拼搭》授课方案授课内容:本课授课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幽默的拼搭》,主要授课第35 页后半部分和第36 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八的第4、 5、 6、 7 题。
授课目的:1、使学生在拼、搭活动中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责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色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看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解析问题、思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创新意识。
授课重点:使学生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授课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析问题、思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法与学法:在授课“幽默的拼搭”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先经过拼摆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领悟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牢固对峙体图形特色的认识。
再经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试一试指导法、收效回授授课法。
学生采用:合作交流、实验研究法。
授课准备 :积木(分 1、 2 号篮子)授课过程:一、发言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板贴一个)圆圆鼓鼓小俏皮,滚来滚去不费劲。
(球)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圆滑滑都相同。
(正方体)上下圆圆相同大,放倒一推就转动。
(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长方体)小朋友们真棒!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幽默的拼搭”(板书课题)【设计妄图】:本课先以平和的发言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体验图形拼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拼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拼搭方法还不够熟练,空间观念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掌握图形拼组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拼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拼图游戏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图形拼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拼搭而成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拼搭好的图形,如房子、汽车等,并提问:“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图形拼搭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形拼图。
教师提出拼搭任务,如拼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等。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拼搭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搭而成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拼搭一些新的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体验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拼搭、正方形的拼搭、长方形的拼搭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通过实际拼搭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拼搭过程中,理解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拼搭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面图形模型、拼图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拼搭好的平面图形,如房子、汽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所给的平面图形拼搭出不同的物体。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能用几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吗?”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巩固所学的拼搭技巧。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页下半部分和36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八第4、5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在拼、搭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2、数学思考:在拼、搭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情感态度:拼、搭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拼一拼、搭一搭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在以教材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温故知新、操作体验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出示用积木拼搭而成的“机器人”,引出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并通过复习这四种立体图形的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数学教案教案简介《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拼搭图形来锻炼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教案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够用图形拼搭出新的形状。
3.知道图形的左、右、上、下等方向的名称。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利用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
Step 2 自主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拼图,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新的图形。
要求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注意图形的各种方向和位置,培养其空间形象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各组成员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交流思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肯定学生的好点子,培养学生自信心。
Step 3 基础讲解在学生完成拼图之后,总结各种基本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利用教学PPT或教学板书,向学生传授每个图形的左、右、上、下等方向的名称。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
Step 4 拓展应用将图形拼搭游戏拓展到实际生活过程中,如随身携带拼图,利用碎片时间拼搭等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图形存在于生活细节中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Step 5 小结归纳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并为下一次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拼图制作一幅拼图图册,并在图册里写出制作拼图的过程和感受,提醒学生在制作时要注意图形的方向和位置。
一年级《有趣的搭拼》教学随笔5篇

一年级《有趣的搭拼》教学随笔5篇一年级《有趣的搭拼》教学随笔1《有趣的搭配》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__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有趣的搭配》教学反思。
1、教学情境化。
为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快乐感,我采用了情境化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人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悄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美羊羊走进课堂,并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情境展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自然就兴趣盎然了。
2、数学生活化。
从课堂导入的攀比穿衣到早餐搭配、-密码、选择路线、照相等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从衣、食、行、玩这些常态生活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教学反思《《有趣的搭配》教学反思》。
3、学习主体化。
在本节课中,每个环节都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索搭配规律的这一环节中,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同桌互助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过程,使抽象认知自然过渡到实物认知,最后在总结升华。
在揭示计算方法时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还记得在教学“3件上装,4件下装有多少种搭__法”时,我先让学生根据“2件上装和3件下装有6种搭__法,2件上装和4件下装有8种搭__法”来让学生大胆猜测“3件上装和4件下装”会有几种搭__法?然后再通过连线的方法去验__,从而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学生认知规律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为学生的会学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逆向思维训练“12种搭__法会有几件衬衫几条领带”。
另外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符号表示上装和下装时,充分地保护了学生个__认知,尊重学生又不乏指导,整堂课都在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有顺序这一思想进行搭配,这样,实际上深化了学生对有序搭配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自然突出,在反复强调中突破了难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有趣的拼搭|苏教版(2021秋)

第2课时有趣的拼搭【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堆堆、搭搭、滚滚、摸摸的实践活动中,思考并说明活动中物体运动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经历比较、观察、说明等过程,积累一些由操作体验事物特点和按顺序数数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回顾,引入活动昨天我们认识了哪4位新朋友?今天我们和这4位朋友一起做游戏,在拼拼搭搭中比比谁的本领最大。
(板书:有趣的拼搭)二、互动探究,感受特征1.活动一:滚一滚(出示教材情境图)。
(1)提出猜想:老师这儿有个滚板。
如果让这4种形状的积木同时从上面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些会滚动?哪个会滚得快些?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
(2)活动验证: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验证猜想。
哪些形状能滚动得快?哪些形状不能滚动?为什么?(3)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只有“平平”的面,所以滚不起来,只能在滚板上滑动。
球和圆柱都有“圆圆”的面,所以它们都能滚动。
而球的每一处都很圆滑,所以滚得最快。
2.活动二:堆一堆(出示教材情境图)。
(1)提出猜想:如果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里,选择同一种形状的积木堆一堆,你觉得哪些形状的积木最好堆?哪一种积木最难堆?大家讨论交流。
(2)活动验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正方体与长方体堆起来很容易,圆柱比较难堆,球不能堆成功。
交流反思:哪些形状的最方便堆起来?为什么?3.活动三:联系实际看应用。
(1)讨论反思:我们刚才做了哪几种游戏?从中你知道了这四种形状各有什么特点?(2)小结:合理利用物体的特点,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活动四:摸一摸(出示教材情境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有趣的拼搭》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包含了简单的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并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难点:理解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图形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如拼图、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拼接而成的。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拼搭》。
2. 知识讲解与例题演示(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教材中的图形卡片,了解和掌握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图形卡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这些图形卡片拼出不同的图形。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拼搭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拼搭1. 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2. 图形组合的概念3. 对称的概念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剪刀剪下教材中的图形卡片,尝试拼出不同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拼搭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将几何图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创新评价,注重过程:改变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拼搭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合作,鼓励创新思维。
提交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拼搭设计说明书,包括任务目标、所需材料、拼搭步骤和成果展示。
4.数学日记:请同学们在本节课结束后,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拼搭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字数不限。
提交要求:将数学日记交给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5.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完成过程,与孩子一起进行拼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教师布置任务: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拼搭任务,如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搭一个小桌子,用圆柱体和球体拼搭一个机器人等。
3.学生操作: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拼搭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拼搭,以及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拼搭方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学会拼搭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拼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操作、拼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简单的物体和场景模型,用于引导学生拼搭。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让学生用卡片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拼搭的物体和场景,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和拼搭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并进行展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2《有趣的拼搭》课件(17张PPT)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来自填一填。( 6 )个( 4 )个
( 4 )个
( 5 )个
数一数,填一填。
( 8 )个 ( 4 )个 ( 4 )个 ( 7 )个
从下面5个图形中选取4个进行拼搭。在搭得最稳的图形下面 画“○”;在搭得最高的图形下面画“△”。
()
(△ )
(○ )
先摆一个 ,在 的右边摆一个
?试一试。
探究新知
(一)拼一拼。 4.用4个
拼一拼。 看,我拼成了一个正方体!
探究新知
(二)数一数。
( 20 )个
( 5 )个
( 15 )个
探究新知
(二)数一数。
( 4 )个
( 5 )个
探究新知
(三)搭一搭。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探究新知
(三)搭一搭。 交流:你都知道了什么? 1.用所有的积木搭。 2.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操作:你想怎样搭呢?快动手搭一搭吧! 1.尽量往高搭。 2.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 检验:要想知道谁搭的高,怎么办呢? 比一比就知道了!
4.2《有趣的拼搭》
情境导入
这几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根据这些形状的特点来拼一拼、搭一搭。
探究新知
(一)拼一拼。 1.用2个 拼一拼。
我拼成了长方体。
探究新知
(一)拼一拼。 2.用3个 拼一拼。
拼成了长方体。
还能拼成这样的形状呢!
探究新知
(一)拼一拼。 3.要想拼成
,需要几个
8个。
在
的上面。(在正确的摆法下面画“√”)
,再把 摆
()
(√ )
()
()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 6 )个 ( 5 )个 ( 7 )个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本章节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平面图形的卡片,用于展示和演示。
2.学生准备剪刀和胶水,用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如房子、动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小图形拼搭而成的呢?”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平面图形的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些图形。
然后,教师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接和组合,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剪刀和胶水,将平面图形的卡片剪下来,然后进行拼接和组合。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趣的拼搭(课件)

通过“摸一摸”活动,结合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等不同形体的特征,就能知 道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发现:用长方体、正方体搭成的作品比较牢 固;用圆柱搭成的作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活动等等。
( 4 )个 ( 6 )个
( 3 )个 ( 3 )个
( 3 )个 ( 2 )个
三 课堂练习 1. 数一数,它们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正在 斜面上滚动积木, 一起去看看发生 了什么吧!
二 活动探究 (教科书第32页 有趣的拼搭)
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哪个滚的最快?
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积木 会滑下来。
圆柱和球会滚下来。
球滚得最快。
哪种最难堆?
正方体和长方 体很容易堆起来, 圆柱比较难堆,球 最难堆起来。
( 4 )个 ( 8 )个 ( 7 )个 ( 8 )个
2. 下面这面墙中间有个洞,你能试着补好 这面墙吗?
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有趣的拼搭,我 们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以及球的特 征的认识,课后同学们也 要多复习这些知识点哦!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word版)

六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活动目标:1. 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2.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吗?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出示小红花)。
二、组织活动1. 滚一滚。
描述: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
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生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
2. 堆一堆。
描述:下面我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播放音乐)(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你发现了什么?(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3. 摸一摸。
描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好礼物吗?(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 搭一搭。
描述: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播放音乐)听着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吗?(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