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氨(标准版)
氨应急救援预案
![氨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d15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a.png)
一、预案背景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氨气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氨气泄漏事故,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报告氨气泄漏事故;2. 快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最大限度地减少氨气泄漏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应急救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3)消防组:负责现场火灾扑救、爆炸预防等工作;(4)环境监测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污染评估等工作;(5)疏散组:负责组织现场人员疏散、撤离等工作;(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氨气泄漏事故发现与报告(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氨气泄漏事故,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工作组。
2. 现场指挥与调度(1)现场指挥组应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2)根据事故情况,现场指挥组应组织消防、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等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2)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4. 消防与爆炸预防(1)消防组应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火灾扑救和爆炸预防;(2)对泄漏点进行冷却、稀释,降低事故危害。
5. 环境监测与污染评估(1)环境监测组应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2)根据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6. 疏散与撤离(1)疏散组应迅速组织现场人员疏散、撤离;(2)确保人员安全撤离事故现场。
7.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应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供应;(2)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后勤保障。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ca921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8.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一、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极易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安全措施1.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3)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4)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 储存管理(1)危险化学品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阴凉、避光、远离火源和热源的场所。
(2)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置方法。
(3)危险化学品应分类储存,避免相互接触、混合,引起化学反应或爆炸。
(4)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定期检查,确保无泄漏、破损等现象。
3. 运输管理(1)危险化学品运输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2)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通讯等应急设备。
(3)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规行为。
(4)运输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和敏感区域。
4. 使用管理(1)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应了解其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3)使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通讯等应急设备。
(4)使用后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应妥善储存,不得随意丢弃。
三、应急处置原则1. 迅速报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立即拨打110、120、119等紧急电话报警,报告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危害程度等基本信息。
2. 疏散人群迅速组织周边人员撤离事故现场,按照预定路线疏散至安全区域。
3. 现场处置(1)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灭火、堵漏、稀释、中和等。
酸、碱、氨等化学药品应急预案
![酸、碱、氨等化学药品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38c7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5.png)
酸、碱、氨等化学药品应急预案酸、碱、氨等化学药品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品,如果不正确存储、使用或遇到事故发生,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份酸、碱、氨等化学药品的应急预案。
一、事故背景酸、碱、氨等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特点,一旦泄漏、飞溅或接触到皮肤、眼睛等人体部位,可能会导致灼伤、化学性毒物吸入或眼部损伤等危害。
二、应急预案(一)应急准备1. 良好的仓储和标识:将酸、碱、氨等化学药品储存在封闭且通风良好的专用仓库中,并将其标识清晰明确。
2.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培训员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熟悉使用化学药品的正确方法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
3. 应急设备备齐: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包括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护服、酸碱中和剂、消防器材等。
(二)应急响应1. 确定事故性质: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判断事故类型,鉴定泄露物质是否为酸、碱或氨等化学药品。
2. 报警与疏散:立即拨打事故报警电话,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同时启动疏散程序,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3. 人员伤害处理:对于受伤人员,应立即派专人进行急救和紧急处理,并尽快送往医院。
4. 遏制泄漏: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物质的进一步扩散,可以使用酸碱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
5. 隔离和封锁:在发生泄露事故的区域周围设置隔离带,并封锁相关通道,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6. 消防措施:如果泄漏物质发生燃烧,立即启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并确保人员安全。
(三)事故后续处理1. 清理和处置: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和处置,以避免进一步的危害。
2. 安全检查与评估: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开展相关的安全检查与评估,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后续跟踪:对事故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事故处置的效果进行跟踪。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氨和甲醇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氨和甲醇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98f0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1.png)
氨和甲醇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氨和甲醇是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它们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
农业等领域。
然而,氨和甲醇如果不经过正确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工作人员的
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一、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1.安全措施:
(1)贮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2)操作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滑鞋等;
(3)作业区域内应配备气体检测仪,及时检测氨气泄漏;
(4)使用氨气时,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如保证容器的完整性等;
(5)使用前应先排出非气态物质,以免影响氨气的存储和使用。
2.应急处置原则:
(1)在发生氨气泄漏的情况下,应立即使用气体检测器检测泄
漏点位置及泄漏量;
(2)切勿使用明火,以免引发事故,要在安全距离内用水扑灭;
(3)不要直接清理泄漏物,而应使用专业的容器收集氨气,再
进行处理;
(4)如遇到严重事故,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置。
1。
氨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氨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39f33dfc4ffe473368ab71.png)
氨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氨:别名,氨气、液氨。
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肥和氮肥。
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很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
保持安静和保暖。
眼睛与皮肤受污染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及时就医诊断。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处理钢瓶泄露时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无法关闭时,将钢瓶浸入水中。
消防方法——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
用水喷淋、切断气源保证人员
的安全。
用雾状水灭火。
环境监测方法:快速方法——检气管法。
国标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氨应急预案
![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e40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0.png)
氨应急预案1. 引言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
由于其具有剧毒和腐蚀性,一旦泄漏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氨泄漏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和减少损失,制定并实施氨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氨应急预案,帮助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应对。
2. 氨的危害和应急响应级别氨泄漏后,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 中毒:暴露在浓度较高的氨气环境中会引起眼、鼻、咽喉刺激、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 灼伤:氨气与湿度高的皮肤接触会引起化学灼伤。
- 爆炸:氨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高温或明火作用下可能引发爆炸。
根据氨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应急响应级别: 1. 一级:氨气泄漏量较小,范围在1-10kg之间,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较小。
2. 二级:氨气泄漏量在10-100kg之间,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一定威胁。
3. 三级:氨气泄漏量在100-1000kg之间,对人员和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4. 四级:氨气泄漏量超过1000kg,对人员和环境威胁巨大。
3. 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组织3.1 预案的制定氨应急预案的制定应由相关单位或组织负责,核心内容包括:预案编制、组织架构、任务分工、应急措施和装备设施、演练和培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
3.2 预案的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和执行。
组织人员应了解预案的内容和流程,熟悉应急装备的使用方法,并与相关部门建立沟通联系。
4. 预防措施为减少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定期检查氨气设备和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能考核。
- 设置氨气泄漏报警系统,确保及时发现泄漏。
- 建立氨气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5. 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步骤5.1 事故现场初步评估在氨泄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现场评估,包括确定泄漏源、泄漏剂量和风向风速等,以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77a3801cc7931b765ce1516.png)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1∕2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2∕2
资料来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
液氨钢瓶使用特别警示:
(1)氨在常温下具有很高压力,连接液氨钢瓶的管线应使用符合压力标准的软管(例如不锈钢编织波纹管)并定期检查和检测,严禁使用氧气管、乙炔管等橡胶管,严禁使用卡箍的连接方式;
(2)使用气态氨时,连接钢瓶出口应使用氨气专用减压阀,严禁使用其他减压阀,并注意钢瓶的气液相,防止液氨液体进入减压阀;液氨钢瓶必须保证防震皮圈的完好。
(3)因氨对铜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所有连接件都严禁使用铜质或含铜材质的管件(管线、接头、软管等)。
压力表应使用氨气专用压力表。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25859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5.png)
氨泄漏事故危害
环境污染
大量氨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 衡。
人员伤亡
氨泄漏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现场工作 人员和附近居民。
财产损失
氨泄漏事故往往造成设备损坏、财产损失等不良 后果。
02
氨的安全储存与使用
储存设施要求
专用储存设施
氨应储存在专用仓库或储 罐内,设施应符合相关安 全标准。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汇报人: 2024-01-17
目录
• 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 • 氨的安全储存与使用 • 氨泄漏检测与报警系统 • 应急处置原则及措施 • 案例分析:成功应对氨泄漏事故经验分享 • 总结:提高氨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
险
01
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
氨的物理化学性质
01
无色气体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强烈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防止泄漏与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氨的泄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个人防护措施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01
为接触氨的员工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
服等。
健康监测
02
定期对接触氨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
并处理健康问题。
培训与教育
03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氨的危害认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03
氨泄漏检测与报警系统
泄漏检测原理及方法
气体传感器检测原理
利用气体传感器对氨气浓度的变化进 行实时监测,将浓度变化转化为电信 号输出。
检测方法
采用定点式和便携式检测仪,对氨气 泄漏进行实时检测和报警。
报警系统配置要求
1 2
报警控制器
氨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氨火灾事故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7cbb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3.png)
氨火灾事故处置措施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危险品。
由于氨具有刺激性气味,一旦泄漏或着火都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当发生氨火灾事故时,必须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以减少损失并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1. 快速报警氨火灾事故发生时,应当第一时间触发火灾报警系统,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
这包括向消防部门报警,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出火灾警报,并通知安全人员等。
2. 疏散人员在氨火灾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疏散周围的人员。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疏散计划,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并前往到指定的安全地点等候救援。
3. 使用灭火器材如果氨火灾规模较小,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氨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工作人员在使用灭火器材时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具,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启动应急预案当氨火灾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这包括立即调度消防车辆及消防队伍赶赴现场,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置,以及展开救援工作等。
5. 封闭泄漏源氨火灾事故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封闭泄漏源。
一旦发现氨气泄漏,必须尽快进行封闭处理,以避免氨气进一步扩散,减少火灾的规模。
6. 控制火势对于氨火灾事故,必须迅速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
这包括调集消防部队全力扑救火灾,使用喷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进行扑救,同时采取措施隔离危险区域,阻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7. 物资保护在氨火灾事故发生后,必须确保物资的保护。
这包括迅速封锁火灾区域,保护周围的设施、设备及储存的化工原料等,防止火灾蔓延对物资造成进一步损失。
8. 处置环境污染氨火灾事故不仅会对人员和设施造成损失,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处置火灾事故后,应当迅速展开环境污染的清理和恢复工作,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9. 事故调查与总结当氨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事故调查与总结工作。
这包括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加氨应急预案
![加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6d4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a.png)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生产过程中加氨作业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因加氨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引发的氨泄漏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加氨作业的部门及岗位,包括加氨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氨的理化特性与危害氨(NH3),无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氨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导致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引起窒息。
氨的爆炸极限为15%-28%,遇明火、高热可发生爆炸。
2. 预防措施(1)加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加氨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加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防止泄漏。
(3)加氨操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加氨操作时应穿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 事故应急处理(1)发现氨泄漏时,立即关闭氨气阀门,切断氨气来源。
(2)组织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3)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事故处理。
4. 应急救援措施(1)使用专业的氨气泄漏检测仪器对泄漏区域进行检测,确定泄漏点。
(2)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对泄漏点进行灭火。
(3)对泄漏区域进行通风,降低氨气浓度。
(4)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医治疗。
5.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定期对加氨操作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氨泄漏事故的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四、应急预案的修订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变更或公司生产工艺、设备更新等情况,应及时修订预案。
五、附则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公司对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
最新整理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docx
![最新整理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35abc6ee2bd960590c677ff.png)
最新整理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0℃、891kPa 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
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xxx.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30。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露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
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98c80c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6.png)
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氨在常温下具有很高压力,连接液氨钢瓶的管线应使用符合压力标准的软管(例如不锈钢编织波纹管)并定期检查和检测,严禁使用氧气管、乙炔管等橡胶管,严禁使用卡箍的连接方式;(2)使用气态氨时,连接钢瓶出口应使用氨气专用减压阀,严禁使用减压阀,并注意钢瓶的气液相,防止液氨液体进入减压阀;液氨钢瓶必须保证防震皮圈的完好。
(3)因氨对铜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所有连接件都严禁使用铜质或含铜材质的'管件(管线、接头、软管等)。
压力表应使用氨气专用压力表。
氨的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篇2](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臵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泄漏处臵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
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氨应急预案
![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6eb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e.png)
氨应急预案氨应急预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针对氨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以确保人员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害。
该预案适用于涉及氨的工厂、实验室、储存设施等场所。
2. 氨介绍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分快速反应形成氨气体,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
3. 应急准备在氨泄漏事故发生前,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和应急准备:3.1 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并维护存储和处理氨的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特别关注管道、阀门和接口的泄漏情况,并进行修复和更换。
3.2 储存管理储存氨的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定期检查容器的安全性。
确保容器周围通风良好,并且储存区域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同时,准备好储存氨泄漏的应急解决方案。
3.3 员工培训对涉及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氨的性质、危险性以及日常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氨泄漏应急处理当发生氨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4.1 疏散发生氨泄漏时,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疏散指令。
在疏散过程中,应远离泄漏源,并尽量选择远离下风方向的安全区域。
4.2 报警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向相关部门通报泄漏事故的具体情况。
提供准确的地点、泄漏量和可能影响范围等信息。
4.3 封堵泄漏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使用适当的遮挡材料、密封剂或织物等封堵泄漏源,以减少泄漏量。
4.4 病人救治对于可能接触到氨的人员,应及时提供紧急救治。
将病人迅速送往医院,并告知医护人员可能接触到了氨。
4.5 整理现场当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
注意收集和处理泄漏物,确保不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定期组织氨泄漏应急救援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疏散、报警、封堵泄漏源、病人救治和现场整理等方面。
通过演练,增强应急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协作意识。
关于氨的应急预案
![关于氨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1492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e.png)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应对氨泄漏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氨的设备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氨水制备、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三、预案内容1. 氨的基本特性氨(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2. 氨泄漏事故的危害氨泄漏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中毒、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3. 组织机构(1)成立氨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应急小组,包括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疏散撤离组、警戒封锁组、物资保障组、信息报送组等。
4. 应急处理程序(1)发现氨泄漏:发现氨泄漏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理:① 立即切断泄漏源,关闭氨阀门,降低泄漏风险。
② 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③ 撤离泄漏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
④ 使用专业的防护设备,对泄漏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
(3)医疗救护:① 立即组织医疗救护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② 将中毒人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③ 加强对泄漏区域附近人员的健康监测,确保其安全。
(4)警戒封锁:① 对泄漏区域进行警戒封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② 对泄漏区域周边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信息报送:①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② 对外发布事故信息,确保公众知情。
5. 预防措施(1)加强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定期对氨设备和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3)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液氨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液氨](https://img.taocdn.com/s3/m/9f08218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7.png)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液氨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品,广泛用于制冷、冷冻和化学合成中。
然而,液氨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品,具有剧毒、易燃和爆炸性的特点。
因此,液氨泄漏或事故处理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并尽快恢复正常。
应急预案准备:1.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2.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呼吸器、化学防护服、防毒面具、快速洗眼器和紧急清洗器材等。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1.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疏散和封锁事故现场,确保周围区域没有人员进入,确保现场空气流通。
2.戴上呼吸器和化学防护服,进行紧急处置,包括切断液氨供应、闪蒸、稀释和转移液氨等措施。
3.尽量减少泄漏到大气中的液氨量,可通过建设临时堤坝和壕沟等措施收集液氨,并尽早转运、转移或储存。
4.避免液氨泄漏进入下水道或其他水源,以防止污染。
5.在泄漏点附近设置警戒线,并设置警告标志,提醒工作人员和其他人远离事故现场。
6.在泄漏点周围进行湿化处理,使用特殊湿化剂、泡沫、水幕等措施,避免液氨扩散和形成可燃气体云。
事故后的处理:1.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报告,并接受专业人员指导处理。
2.在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液氨和泄漏物完全清除,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3.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4.确保相关人员接受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5.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液氨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化学品,对于液氨泄漏事故,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液氨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a795c5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0.png)
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氨是一种具有毒性、无色气体,在工业生产中常被用作制冷剂、化肥的原材料、合成纤维的中间体等。
然而,氨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来确保氨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一、氨气的安全措施1、化学品标识:在储存、运输、使用氨气时必须加贴该化学品的标识符,以便操作人员识别气体性质和危险性。
2、防护装备:使用氨气时应穿上防护服、手套、眼罩和面罩等防护装备,以防止气体刺激和接触物质。
3、通风条件:使用氨气时要保证通风良好的场所,如加强室内外的通风和气体排放设施。
4、职业培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了解氨气的危险性和处理方法,做到熟知、专业和严谨。
5、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和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氨气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措施来预防危险的发生。
二、氨气的应急处置原则1、立即撤离:一旦发现氨气泄漏,立即撤离现场,并尽可能远离泄漏源。
2、报告上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氨气泄漏事故,通知相关救援单位组织紧急处置。
3、隔离封锁:封锁泄漏源和周边区域,确保没有人员进入现场,以减少伤害和事故扩散范围。
4、应急处理:对泄漏的氨气进行应急处理,例如利用盖子、塞子、沙袋等简单措施封堵泄漏的场所。
5、突发事件预案:应急机构应制定完整的突发事件预案,进行演练并定期检查、修订,以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6、排气处理:要及时排放泄漏气体,将氨气泄漏地方的气体通过通风设备加速排放,以防止气体在室内聚集形成爆炸。
要确保氨气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以避免发生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此外,企业和单位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管,以确保氨气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氨事故救援预案
![氨事故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171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1.png)
一、预案背景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
然而,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应对氨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分类及分级1. 事故分类:(1)氨泄漏事故;(2)氨中毒事故;(3)氨火灾爆炸事故。
2. 事故分级:(1)一般事故:造成人员轻伤、财产损失较小;(2)较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财产损失较大;(3)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财产损失巨大;(4)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财产损失极其巨大。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部(1)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2)决定应急救援措施,下达应急救援指令;(3)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监督检查。
2.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1)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2)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度。
3.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1)负责现场救援、搜救、疏散、消防等工作;(2)负责现场医疗救护、防疫等工作。
五、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报告与响应(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机制;(3)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2. 人员疏散与隔离(1)根据事故情况,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2)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实施隔离,防止事故扩大;(3)设立警戒线,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3. 事故处置(1)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2)对泄漏的氨进行收集、处理;(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清洗。
4. 医疗救护(1)对中毒人员实施现场救治,转送至医院;(2)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3)对事故现场周边居民进行健康监测。
5. 环境监测与保护(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治理,恢复环境原貌。
氨气-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氨气-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https://img.taocdn.com/s3/m/f2d2143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12、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13、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应急联系方式
内部
企业负责人、应急总指挥电话
安全生产负责人电话车间(部门)主管电话班长电话外部报警电话
火警电话
急救电话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电话
110
119
120
4、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5、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6、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7、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
8、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
9、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
10、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3、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事故类型
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火灾爆炸
中毒和窒息
低温冻伤
1、消除所有点火源。
2、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岗位(风险)名称
氨气使用/储存场所
危险性说明
灭火方法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1、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氨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
![氨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7389434a7302768e9939d7.png)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方法1.氨气健康危害:自燃温度:561 C燃烧极限:16-25%无水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无色可燃的储存于钢瓶的液化压缩气体。
氨气会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它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或爆炸的危险,因此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必须排空,进入浓度超过暴露极限区域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大规模泄露时需要全身防护服,并随时意识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2.中毒症状:眼接触:暴露在氨气中,会对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刺激。
吸入:氨气强烈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
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接触蒸汽会造成刺激和灼伤。
接触液体会造成组织冻伤并伴有碱性灼伤和脱水,皮肤长期或多次暴露会引起皮炎。
3.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2、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4、使用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5、使用场所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6、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企业应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复检,确保安全有效,报警仪的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应检定合格,检定报告存档备查。
7、液氨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8、液氨储罐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9、液氨储罐应设置固定消防水喷淋系统;液氨储罐区外部应设置消火栓,并配备移动式喷雾水枪;10、液氨钢瓶应按实瓶区、空瓶区分别布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液氨钢瓶立式放置时应采取防止钢瓶倾倒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氨(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59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氨
(标准版)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0℃、891kPa 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
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
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可
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
):30。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
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
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罐远离火种、热源。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
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
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
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
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
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
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
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
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
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