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维训练课程、举办思维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整理和表达;提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元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教授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组织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辩论;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构思和表达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阅读素养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

一、阅读素养的培养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的整体和局部内容,以及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图,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重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积累词汇和阅读各种语言表达丰富多彩的文章,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文本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并且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倾向。

其次,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只有在阅读中有兴趣、能够专注,才能产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阅读,例如阅读小说、新闻、科技文章、历史故事等等,并且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和价值,从而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最后,要注重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培养。

遇到不懂的单词或难以理解的句子时,要学会使用上下文语境、猜词汇的方法来推测其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速度的调整、重复阅读、提问自己等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

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写作、思考等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想象和思维,产生新的思路和观点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提升他们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拓展思维空间,结合所学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通过变换角度、比喻、比较、猜想等方式来拓展思路和观点。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质疑传统观点。

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开始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也要允许自己对传统观点进行质疑和思辨。

最后,学生需要培养勇于尝试和错误纠正的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提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提升

摘要: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的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优秀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往后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前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融入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有着差异化的核心素养。

就小学语文来说,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能力上获得有效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

一、有效互动,感知文本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和知识积累方面都有待提升,这就意味着学生很难凭借自身来理解文本中的思想问题。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寻找恰当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引导,考虑到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及教学有效性,可以发现交互式的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循着教师的思维路径思考问题,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亲切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如学习《将相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就近结成小组讨论问题,“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争斗呢?如果同学们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教师提问以后学生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当学生结束讨论以后,教师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将本组的讨论结果汇报出来。

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摆脱以往的接受式学习,转而变成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在和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引导,既要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也要防止学生过度随意导致教学效率受到消极影响。

正如有学生回答“蔺相如肯定是畏惧廉颇的威势,所以才不敢和他斗争。

”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引导“那为什么廉颇敢于面对秦王的威胁呢?”,当学生觉得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逻辑性思维考虑问题,“如果蔺相如不是因为胆小,那么肯定就是因为其他的因素”,然后在转到“将相和,平天下”上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内涵1. 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理解口头语言信息。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技巧,如倾听、理解、分析和评价等。

倾听:倾听是理解口头语言的基础,学生要学会认真聆听,捕捉关键信息。

理解:理解是听力能力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情感和观点。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提取主要内容和观点。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2. 说的能力:说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清晰:清晰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流畅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逻辑:逻辑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使听者能够理解。

3. 读的能力: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书面语言信息。

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论点和论据。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写作手法。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4. 写的能力:写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1. 引言1.1 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知道,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的时代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加灵活、高效、创新的思维能力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显得尤为迫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

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更能引领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助力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引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知识获取、运用和创新的基础。

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评价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创新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类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和创新语言,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引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至关重要。

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一核心素养的训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在阅读与作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顺向联想思维、逆向反转思维、探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训练。

通过这种思维训练,能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不断地迸发奇异的火花,培育有个性、有深度的人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创造力有人预言:未来十年的发展,什么会暴涨?人才,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所以,面对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呢?有人认为:“科学思维就是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

”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帮助的。

近年来,各地教育改革、高考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高中新课标修订,新增了“核心素养”的说法,其中就提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一核心素养的训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训练中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习与思维》中说到:“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

”这就是说,培养逻辑思维,就要让学生在头脑中训练以下三个过程:第一,理解概念,弄清问题实质。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审题训练时,我就要学生首先搞清楚几个问题:什么是记叙文?题目中每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题目所隐含的信息是什么?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了,要弄清问题的实质就要通过深入分析概念每个要素,并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来实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
言文字,同时也能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现代社
会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而语文学科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能够理清思路,推理分析,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需要从阅读中开始。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精选课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使学生在阅
读中理解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逻辑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论证,从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逐渐形成辩证思维、严密思维和辩证推理的能力,提高语文素
养。

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评价和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发
展与提升的过程,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测验、讨论等
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不足和问题,指导学
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文、指导阅读等方式,针对学生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在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改进,最终达
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更是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素养的学科,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恰恰是在语文学科教育中可以大展身手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展开阐述,探讨如何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学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进行分析问题、推理和论证。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分析、推理等。

语文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比如语文演讲、辩论等,这样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的一种思维方式。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比如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在不断地接触和思考中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思维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念是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语文学科作为文学、情感、价值观念的传递者,应该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感悟情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学科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下是对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解读: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积累和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并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本,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和鉴赏文学、文化等各类作品所表现出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和文化的创意表达。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四个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教学中,应该将这四个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八个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八个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八个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通常是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目标一: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目标二: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能够有效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目标三: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和建构能力,能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2.思维发展与品质:
目标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目标五:发展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观点,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
目标六:了解并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七: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形成全球视野。

4.审美鉴赏与创造:
目标八:培养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领悟人文精神。

目标九: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美的体验和个人情感。

上述目标并不完全符合“八个目标”的要求,但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可以延伸出多个具体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每个维度下可能还会进一步细化为多个子目标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阶段特点。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效教学能力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效教学能力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新课改对于语文教学的最大要求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设计开放性实践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语文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标签: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如今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是普遍现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平时中考模拟训练大多热衷于字、词、句、篇,这就逼迫学生对课本中的应试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看似巩固“双基”,而实际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未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一味注重传授语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

这是一种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担心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会让课堂很难掌控,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思考,摆脱被动状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高中阶段是学生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呢?一、培养质疑的品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生成教学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个学习语文的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其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以达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开展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逻辑更加缜密、头脑更加敏捷。

语文学科中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1. 阅读思维训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升华。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写作是整合思想和表达水平的过程,是思维升华的重要途径。

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思维敏捷度和逻辑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比赛、布置写作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交流互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逻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兴趣语文学科的内容广泛、丰富,学习任务繁重,但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则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条分缕析、多角度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发现语文学科中的精彩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思考语文学科的内容繁多,有时容易让学生在某些问题上陷入困惑。

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引导思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升华。

五、创造空间创造空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手段。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势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和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语文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公开演讲和辩论比赛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学习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思辨的力量——语文课堂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探究

思辨的力量——语文课堂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探究

思辨的力量——语文课堂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探究作者:万荣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2021年第3期万荣万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教师。

语文有没有逻辑?语文讲不讲究思辨?在这样的疑问中,我开始了关于语文思辨性和培养思辨能力的探寻。

所谓“思辨”是指同“经验的思考”相对,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只进行纯概念和纯理论的思考[1]。

它包括分析、推理、判断及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析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应着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审视的习惯,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课堂不应是“满堂灌”,也不应是表面的“热闹”,而需以问题为核心,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和收获。

语文课堂中思辨的力量也就在于此。

一、形象思维能力与诗意语文课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2]文学即人学。

语文教育也离不开生命的感悟和心灵的洗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穿越文字的表层,植根文学的深处去感触人性,让语文课堂浸润诗意的想象。

在语言积累建构之外,通过想象和联系,用直觉去触摸文学世界,通过表达和交流,传达对生命对人性的体悟。

把语文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高一学生讲授《祝福》时,我摒弃了直接以时代背景引出作者对“封建礼教”抨击的传统方式。

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反思,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并分析理由。

学生自己感受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课堂出现不少让人惊喜的火花。

例如:下雪不是很美吗?为什么作者笔下的雪却是伴着乌云的,是“把鲁镇搞得乱糟糟”的?为什么炮竹发出的是“钝响”?为什么明明是写祝福的新年热闹场面,我却读完感到很郁闷?还有的学生敏锐的观察到文本的细节:为什么写女人们在清洗器皿时,强调还有的人胳膊上“带着纹丝银镯子”?为什么作者在那书房觉得乏味,甚至想“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这些直观的感受和疑惑背后蕴含的其实就是作者传递出来的对于鲁镇这个封闭环境的压抑感和深深的讽刺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一直被认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一门语言文学学科,更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核心素养也是多元的。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顺思维,从表层现象到深层次规律的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需要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维和逻辑分析。

教学内容中可以注重一些启发性的教材,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要注重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解析句子成分、排列句子的顺序等。

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信息或者观点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辩证和批判。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语文学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只有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充分的信息,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提出批判性的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辩证和批判思维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只有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传达给他人。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还包括了学生总结思维的培养。

总结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归纳,形成一定的结构和框架,方便后续的学习和应用。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成为了许多学者和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再认识这四要素,探讨它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四要素助力语文学习。

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这四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新等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这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其他三要素的发展提供支持。

思维发展与提升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使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分析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文学欣赏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美。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口语表达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则起着主导作用。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文学鉴赏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等。

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整体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故事、图片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和归纳,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

二、积极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各种阅读活动中,包括课外阅读、诗歌鉴赏、名篇背诵等。

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和修养。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方式进行思考和交流,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

学生应注重写作训练,积极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和活动。

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积累词汇、拓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

学生可以通过经常写日记、作文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同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进行模仿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加强语法和修辞的学习语法和修辞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应注重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方法。

通过学习语法和修辞,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资源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等资源进行阅读和研究,积累知识和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需要具备更加灵活、独立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对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多的着墨。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启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他们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研究意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研究语文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语文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然要求。

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

2. 正文2.1 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思维发展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些错误明明改对了,甚至改了很多遍,但是,再做时又错了;为什么你已经在教学时引领全班对这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进行了训练,但如果题型略有迁移,孩子就又无从下手了呢?
在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时候貌似学习在发生,其实没有在“真发生”。

老师与反应快的孩子结成了教学的“回路”之后,现场反应慢的孩子便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造成课堂教学的“短路”,学生思维的培养没能得到足够重视。

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多、理性分析多、理解内容多,学生的阅读感悟少、思维训练少、应用迁移少。

缺少了思维的碰撞。

究竟什么能让黑板上的学习、讲台上的学习最后变成课桌上的学习呢?其实,不是老师精彩的言辞,而是老师为学生设想的,学生真正所需要经历的,学习任务;以及能体现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的,学习过程。

也就是教学时,所展现出的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品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的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是对语言另一个维度的理解,思维是对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们是一体两面。

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对语言的重新的建构和理解,是基于语言,是在语言中,是为了促成语言更好的发展的。

下面我将从拓宽思维的广度、发掘思维的深度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时间关系就重点阐述前两方面。

一、拓宽思维的广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是非常广泛的:如“丑小鸭”主题探究的广阔性,“去年的树”中的思维深刻性,“学会看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等等。

依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类型,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确定思维的训练点,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学法,巧设问题,有效发展学生各项思维品质。

方法一:紧扣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核心,抓住了题目,往往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

《老人与海鸥》一课,围绕课题设计练习:①“老人与海鸥”是词组式,现在请你把它拓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怎么样)②学生默读思考。

交流:每日相伴、语言相通、像亲人一
样、难舍难分。

③根据学生所填短句,学习对应的有关段落。

以此为“点”,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化繁为简。

方法二:捕捉文眼。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教学中打开了这扇窗,就能精准地切入,引领学生入文。

如六年级《桃花心木》一课,执教者抓住文眼“锻炼”一词:先借助字典理解“锻炼”,借助课件演示“锻炼”的构字原理并据此想象画面——得出结论,“锻炼”的本义及引申义“锻造、磨炼”——接着,圈出文中体现种树人“锻炼”桃花心木的语句,思考种树人让桃花心木苗在“不确定中”“锻炼”的目的——然后,联系生活理解“锻炼”。

围绕文眼层层设疑,步步设障,谈谈、想想、议议,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方法三:把握主线。

六年级《穷人》一课,执教者在梳理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后,第二个环节:用一个词或几个词语说说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善良、能干、贫穷、有同情心、爱丈夫)——走进小说,看作者怎么把这些特点写清楚?任选其中一个特点进行研究。

接下来的环节:分享学习成果,研究“贫穷”、“善良”。

像这样抓主线条,集零为整,变散为聚,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有效,首要的标准就是看课堂上学生思考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思维是否有梯度。

语文课堂上轻轻滑过文本、无效对话的现状是一种表象的学习,是无价值思维的展示。

课堂上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与思考,以多种方法去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发掘思维的深度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来自思考。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

”教学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频道翻转,而是怎样为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

我们不可以剥夺学生自己学会的权利,老师也不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本身的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告诉孩子有一种方法叫做抓住诗歌里的“矛盾”来学习。

什么矛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是孤帆?长江是主干道,帆影点点,繁华无比,又是阳春三月,怎么就孤帆了呢?这一问挑起了矛盾,学生思想产生了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

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

再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问得有方法,引发学生思维,孩子可能就发现得非常多,收获得非常多。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层层递进的深入思考。

问题①:凤辣子是个怎样的人?(有钱人、美女、很关心人、很热情)
问题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出示: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等)
问题③:你现在就是凤辣子,请你说说“林妹妹几岁了(不知道),可也上过学(不知道),她现吃什么药(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你们刚才不是问了吗,为什么林黛玉所有的情况都不知道呢?教师抓住矛盾加以展示,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

通过探究,学生得出结论,凤辣子只是装装样子,假热情。

再探究:她为什么要说这番话?于是本质就给学生挖掘出来了——为了拍贾母的马屁,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

于是更大的问题就出来了:整篇文章,整个小说,都在写她的炫耀,都在写她的溜须拍马,请你找出她的话。

学生再读,于是发现文章非常有趣,课文第一句“我来迟了”就在炫耀,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氛围中,王熙凤“彩绣辉煌”,媳妇丫鬟围拥着出场,“放诞无礼”,由此可见,她在贾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抓住矛盾或文本中作者隐去的空白,质疑探究,既理解了作品的深意,又引起思维的共振。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创造性及批判性思考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当“课堂”成为“学堂”,在关注“语用”的同时,凸显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制高点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把握住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三、改变思维的方式
教育学认为:语文是人脑和感官相互协调,凭借语言形式进行认知和表达的思维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知识系统—思维系统—能力系统。

语文应该怎么学?当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的学习方式,体现阅读本质的学习出现时,才是真阅读与真思维。

方法之一,思维导图。

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的是对学生学的促进,老师这时是站在学生身后,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而不是站在前面成为学生的制约者。

几分钟的沉默,学生静静地看看写写,这个看看写写的过程意味着学习在真的发生,孩子们在亲历思考的过程,教师要真的舍得花这个时间,使思维培养落到实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