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知识
中式婚礼的礼仪常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式婚礼的礼仪常识篇一:中式婚礼新人礼仪新人礼仪剧情解说:汉式婚礼大解析据新郎陈华奇介绍,现有的汉式婚礼流程分为新人入场、亲迎醮子、沃盥入席、同牢合卺、解缨结发、告谢父母六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文化涵义。
首先是新人入场环节,即新婚夫妇一同穿着华夏民族的汉族婚服隆重入场,此时司仪在古乐中诵读祝词,迎接新人。
第二个环节是亲迎醮子。
新人大喜之日,感慨最深的当是自己的父母。
在传统婚礼之中,新郎的父亲会对出发迎娶新娘的儿子赐酒叮嘱。
在现在,男女双方在家庭中已经拥有了同等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现场会安排新人双方的父母依次为新人赐酒,并嘱托新人婚后要担负起的责任。
同时会赠与新人礼物,有所寓意。
第三个环节是沃盥入席:新人揖谢父母以后,新郎揖请新娘入席,由男女从者为新郎新娘引水沃盥,焚香净手。
以郑重的准备表达对双方婚礼仪式的尊重。
第四个环节是同牢合卺。
即新人入席后,由侍者奉上酒爵,酹酒告谢天地。
天地赐福,新人同食一牲之肉,同饮一匏中酒,象征从此福寿同享,甘苦与共。
在一食一饮之间许下爱情的承诺。
第五个环节是解缨结发,古时男子会在定情之时赠与心上人一缕红缨,为其束发。
自此这名女子也会恒守定情的誓言,在两人庄严的婚礼仪式中,将由新郎将新娘红缨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缕青丝,系结在一起,即为“结发夫妻”。
最后一个环节是告谢父母。
大礼终成,新人要拜谢双方父母,让父母与自己同享婚礼这幸福的时刻。
与此同时,新人需行执手礼对拜,寓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6位裙裾飘飘的仕女前面开道,一对身着大红汉服的新人牵着红绸步入礼堂,行“结发”“执手”“拜堂”之礼……昨日,一对热爱汉族文化的新人举行了汉代婚礼,隆重的礼仪使得在场的近百嘉宾直叹“很新很传统”。
美女T台展示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服饰,连绵几千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昨日中午,两路口一酒店的婚宴大堂,响起赞礼(司仪)高亢的介绍声。
婚俗知识之:中式婚礼(仅作为参考)
婚俗知识之:中式婚礼(仅作为参考)婚俗知识之:中式婚礼(仅作为参考)一、选择中式婚礼的目标客户•新人均为外籍人士,在中国举行婚礼;•跨国婚姻一方是外籍;•时尚的文化先行者或传统文化追随者;二、中式婚礼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
《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
”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
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
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
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
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
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
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
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
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
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
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
中式传统婚礼知识点
中式传统婚礼知识点一、婚姻的意义和价值婚姻在中式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家庭的基石,承载着家族延续与传承的重任。
婚姻不仅代表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传统婚礼强调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注重家族的和谐与团结。
二、婚礼前的准备1. 婚姻介绍:由长辈或媒婆牵线搭桥,双方家庭互相了解后,确定婚姻关系。
2. 纳彩礼:男方向女方家庭送礼,表示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3. 纳吉日:男方家庭选定吉日,通知女方家庭。
三、婚礼过程1. 迎亲: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由锣鼓队、花轿、迎亲车和随从组成。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门口时,需进行一系列趣味性的“闹门”仪式,测试新郎的诚意和勇气。
2. 迎亲宴:新郎和新娘一同回到新郎家,举行迎亲宴。
宴会上,双方亲友欢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3. 交换婚礼:交换婚礼是婚礼的重要环节,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对方家庭行三鞠躬,表示尊敬和感恩。
随后,双方交换婚戒和喜饼,象征着彼此的承诺和美满。
4. 敬茶:新郎和新娘向双方长辈敬茶,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5. 宴席:婚礼中的宴席通常非常隆重,有多个菜肴和酒水。
宴席上,双方家庭互相敬酒,亲友团队精彩的文艺表演也是婚宴的亮点之一。
6. 洞房花烛夜: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回到新房,由媒人或长辈点亮一对红色蜡烛,祝福新人百年好合。
四、婚礼习俗和禁忌1. 喜帖:结婚前,双方家庭会发放喜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
2. 红色:婚礼中红色是主要的色彩,代表喜庆和祝福。
3. 龙凤:龙和凤是中式婚礼中常见的图案,象征着男女结合和吉祥。
4. 红包:婚礼上,亲朋好友会给新人送红包,表示祝福和财富。
5. 禁忌:婚礼中有一些禁忌,如不能穿绿色衣服,不能使用刀具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带来不祥之物。
五、婚礼的意义和现代变化传统婚礼强调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延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现代婚礼更加注重新人的个人意愿和浪漫氛围,婚礼形式也更多样化。
中式婚礼学习资料
•坐花轿
• 迎亲日,花轿出门, 以净茶、四色糕点供 “轿神”。放铳、放 炮仗,大红灯笼开路, 沿途吹吹打打。新郎 不到岳父家迎亲,以 喜娘(送娘)为使者朝回门,即归宁,三朝 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 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 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 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 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 俗。
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
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
会可以见到家人。
• 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 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 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 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 家的批准。
•上头
•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 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 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 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 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书六礼
• 三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 “纳吉”(过文定)时男家 交给女家。 礼书:“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 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顾名思义,迎亲 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 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
•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 称之“提亲”、“说媒”。表 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 决定。
• “拜堂”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 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 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 会大声的说:
•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 交拜,齐入洞房。”
•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 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 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 夫妻相敬如宾。某种程度上, 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 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 服
•哭嫁
• 哭嫁
•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的起源知识普及
中式婚礼的起源知识普及中式婚礼的起源分为两层含义:第一是,广义上讲由于中式婚礼包括了中国56个民族的所有婚礼仪式,因此,他最早追根溯源是在原始社会。
第二是,严格意义上讲现在人们熟悉的中式婚礼,他其实是明末清初到现在中国大地上举办次数最多,普及率最广的婚礼仪式,因此,他的现实起源是明末清初。
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式婚礼的第一个流程——开礼敬香,却并非产生在上古原始社会,而是诞生于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的顶峰:大汉武帝时期;这是当时中国的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我们当时的古人认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做天下,天下属于上天的儿子叫做天子,天子拥有上天授予他的土地,然后分封下去,划定疆域、任命国君,这就叫封建。
当然。
天子封建的单位叫做国,国由诸侯担任元首叫做国君,国君可以对自己拥有的领土进行再封建,将他分封给大夫,这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每一个中国人所拥有的家,家构成国、国构成天下、大夫臣属于诸侯、诸侯臣属于天子,这就叫封建制。
也就是说一个天子众多国君、一个天下众多国家。
那么既然是如此的社会制度,必然产生相应的诸多礼仪;因此婚礼作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四大礼仪,自然也就形成了以体现忠君爱国为主导的表现形式。
我国历史上中式婚礼(华夏婚礼)中的第一个流程——开礼敬香,随着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意志应运而生了。
《史记》中开礼敬香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汉朝武帝时期,其寓意为:祭天敬祖。
而现在流行的中式婚礼中,开礼敬香已经逐渐演变为——爱国敬祖的本意。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式婚礼的礼仪形式虽然随着历史的滔滔长河不断演变,但是,历朝历代都将开礼敬香作为中式婚礼仪式的第一流程,并传承至今。
现在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印证中式婚礼的起源。
首先,在中国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9次民族大融合,那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一共有六个,即:大汉、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史称“中国六大朝”。
在原始社会时期,也就是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部落——华夏部落,部落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黄帝。
传统中式婚礼详细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详细流程传统中式婚礼详细流程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一、传统中式婚礼特点人们喜欢传统中式婚礼的古朴,礼数,喜庆。
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这种形式。
花轿可谓是传统中式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轿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四人抬,八人抬二种。
且有龙轿,凤轿之分。
除去轿夫,还有笙锣,伞,扇等。
轿队的数量庞大,尤其壮观热闹。
现如今已经很少看得见花轿了。
因此如果要举行这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找人预定。
婚庆公司一般会有花轿这类服务,举行花轿仪式时一般选在公园或者人较少的场所,因为花轿的场面十分热闹,围观者众多,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
披上红盖头的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登上花轿。
二、婚礼的筹备过程婚前一个月:与策划人商量婚礼形式和内容。
确认花轿,服装,场景装饰等细节提前二周:通知宾客,并传达婚礼形式。
希望他们着中式服装出场,融合婚礼的形式提前一周:准备好化妆,布置场地等事宜,以及结婚所需物品等细节,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与轿夫,司仪,摄像等一起到婚宴地点进行彩排。
婚礼当天流程婚礼当天流程:(仅供参考)7:00新娘开始化妆,新郎更衣;8:00新郎迎接新娘,准备好花轿等事宜;9:0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上红盖头,开始接亲活动,最后跟随伴娘,由新郎手中的红绸带带着走,登上花车;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
在音乐的伴随下,向婚礼地点前进,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装饰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11:20婚礼开始;12:30婚礼仪式结束,新娘更换旗袍,向宾客敬酒。
介绍古代结婚礼仪知识内容有哪些
介绍古代结婚礼仪知识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结婚礼仪知识内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一、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
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
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
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
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五、迎亲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
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知识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知识
传统中式婚礼有很多禁忌,而且很多人认为如果犯了这些禁忌是不吉利的,所以弄清婚礼礼仪可以避免闹笑话,图个吉利!
1、哭嫁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常常看见新娘哭嫁,哭的越真实响亮越好,这哭声意味着新娘对于娘家的不舍和对父母的感恩!
2、新娘上花车、花轿脚不沾地
新娘子上下婚车都由新浪抱着,这是因为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
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3、新娘手捧苹果
新娘上花轿、婚车时手捧苹果,意味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所以苹果一定选模样好看的苹果,而且不能吃哦!
4、跨火盆
新娘到新郎家时进们之前要跨过一个火盆,象征着以后的日和红红火火!
5、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本文来源你和我婚庆公司禁止转载!。
中式 婚礼
中式婚礼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欢庆,礼数繁多且热烈的张扬氛围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来自于国外的新人,格外钟情于中式婚礼,它代表了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
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
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配角,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场面很是壮观。
大连地区现在的花轿不多,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到婚庆公司预定这类服务。
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周围留有一定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
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着大红绸牵引,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婚礼流程婚礼前一个月:与婚礼顾问沟通婚礼的形式和内容。
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提前二周: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
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提前一周:安排化妆。
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8:00 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9:00 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9:30 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10:00 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
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11:00 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11:28 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婚礼小贴士1. 车辆依然需要在都市中,可能新娘新郎家距离较远,一般都是将新娘接到离婚宴地点不远的地方,再换乘花轿2. 既然是中式婚礼,就一定要做到:"规矩"。
服装,化妆,场景,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吻合,切不可亦中亦西,不伦不类,失去中式传统婚礼的风采。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有哪些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有哪些 传统中式婚礼在礼仪与习俗上⾮常讲究,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传统中式婚礼习俗有哪些”,欢迎⼤家阅读,仅供⼤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有哪些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书。
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接新娘过门时⽤。
⼆、六礼: 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续。
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家请媒⼈去⼥⽅家提亲,⼥⽅家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字,托媒⼈请问⼥⽅出⽣年⽉⽇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家⼘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称过⼤礼,男⽅选定吉⽇到⼥⽅家举⾏订婚⼤礼;(过⼤礼:男家择定良⾠吉⽇,带备礼⾦及礼饼、椰⼦、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芝⿇、百合、红枣、龙眼⼲、糯⽶粉、⽚糖、洋酒、龙凤镯⼀对、结婚戒指和⾦链等等,送到⼥家。
当⼥家收到⼤礼后,将其中⼀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
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半或若⼲,再加上莲藕⼀对、芋头⼀对、⽯榴⼀对、四季桔⼀对、⼿帕、⼥婿的西装、⽪带、礼、银包、纸扇⼀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千孙”。
) “请期”---择吉⽇完婚,旧时选择吉⽇⼀般多为双⽉双⽇,不喜选三,六,⼗⼀⽉,三有散⾳,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只有半世姻缘,⼗⼀⽉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带迎书亲⾃到⼥⽅家迎娶新娘。
三、嫁妆: ⼥⽅家⾥的陪送,是⼥⽅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天送⾄夫家。
嫁妆除了⾐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寓意胡蝶双飞;痰盂,⼜称⼦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头偕⽼;尺,寓意良⽥万顷等等。
中式婚礼流程
中式婚礼流程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西式婚礼逐渐成为新人心中的首选,但中式婚礼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新人欢迎。
中式婚礼流程包括婚前、婚礼当天、婚后的一系列仪式,下面就来详细解读一下。
一、婚前准备1. 提亲提亲是指男方和其家族先向女方家中询问意向,如果女方表示同意,男方会委托媒人向女方家中提出正式的婚事。
2. 订婚订婚是中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通常在婚礼前半年左右举行。
男方要代表自己的家族向女方家中赠送聘礼,女方收下后表示答应这门婚姻。
订婚后,家里就可以开始为婚礼做准备了。
3. 择日确定婚期也是中式婚礼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式婚礼要遵循“黄道吉日”等传统习俗,选择一个吉日良辰,象征幸福美满。
4. 筹备婚礼中国婚礼一般是规模宏大、内容繁多的,要涉及到许多方面。
如婚纱、婚庆公司、场地布置、摄影、婚车、美容等。
一定要提前准备,婚礼当天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婚礼当天1. 满门抬轿在婚礼当天,男方要在女方家门口等候,等待女方出门。
女方先要进行三拜九叩的拜祭,然后全家人一起助她起轿,男方在轿旁等待。
轿子要在门前拐弯三次再上路,象征百年好合,一路走来都是圆满的。
2. 迎亲入门新娘到达男方家中后,男方家族要燃放鞭炮,象征欢迎新娘的到来。
同时,新娘需要经过一些门前的小测试,如踏过马桶爬过绳子等,就算合格了,进入男方家中才算正式。
3. 敬茶敬茶是向长辈致意的一种仪式,男方要起身端茶献给夫妻双方的双方父母、长辈,表示感恩。
夫妻双方的父母则要为新人祝福,并赠送礼物。
4. 过门过门是中式婚礼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男方要将新郎新娘带到新房门口,在门口摆放门闩“噹噹噹”响三遍,表示两家人彼此已经成为亲戚。
之后,新娘在丈夫的搀扶下跨过门槛,象征新娘脚踏实地的进入婚姻。
5. 喜宴婚礼当晚,新人在酒店举行婚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相互祝福。
新人也要敬酒,感谢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支持。
三、婚后1. 望门闺房望门闺房是为祝贺新人健康幸福而设的一项传统习俗。
新中式婚礼知识点总结
新中式婚礼知识点总结一、婚礼筹备阶段1. 确定婚礼主题新中式婚礼可以选择古典的婚礼主题,如唐宋元明清等,也可以选择现代的设计风格,如简约、复古、时尚等。
根据自己和伴侣的喜好以及婚礼场地等因素来确定婚礼主题。
2. 确定婚礼场地新中式婚礼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的场地,室内场地可以选择古典的宫殿式酒店、会所等,室外场地可以选择庭院、茶园、民宿等。
根据主题和预算来确定婚礼场地。
3. 确定婚礼预算新中式婚礼的预算一般比较高,因为它需要精心的布置和一些特别的仪式。
在筹备婚礼之前,要做好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婚纱、场地租赁、灯光音响、鲜花装饰、宴席菜肴等各方面的费用。
4. 确定婚礼时间新中式婚礼通常选择在春秋两季,这样的季节适宜办婚礼,可以选择户外婚礼,并且节日不多,可以避免和其他亲友的冲突。
5. 确定婚礼仪式新中式婚礼的仪式一般会包括迎亲仪式、交换誓言、酒仪礼和敬茶等传统仪式,也会加入一些现代的环节,如音乐演奏、视频回顾、情感宣誓等。
二、婚礼筹备细节1. 婚纱选择对于新娘来说,婚纱是婚礼中最重要的服饰。
在选择婚纱时,要根据自己的身材和肤色来选择合适的款式和颜色。
新娘可以选择旗袍或改良旗袍等具有中国传统风味的婚纱。
2. 婚礼鲜花在新中式婚礼中,鲜花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新人可以选择寓意好的花卉和花语,如百合代表幸福、玫瑰代表爱情等。
同时,考虑婚礼场地的风格和主题,选择适合的鲜花装饰。
3. 婚礼宴席新中式婚礼的宴席一般会选择中式的宴席菜肴,如长桌宴、粤菜宴、鲁菜宴等。
每个宴席菜肴都要有特别的意义或象征,如鱼代表年年有余、鸡代表丰衣足食等。
4. 婚礼礼服新中式婚礼的伴郎和伴娘服装一般会选择中式的礼服,如旗袍、唐装等。
对于新郎和新娘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选择适合的礼服,既有古典的风味又有现代的时尚感。
5. 婚礼摄影新中式婚礼的摄影一般会选择中国传统的摄影风格,如中国风、水墨风等。
在场地布置和服饰搭配上,要考虑如何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让照片更加有中国风味。
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百科名片中式婚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目录历史渊源仪式流程新人着装角色安排展开历史渊源仪式流程新人着装角色安排展开编辑本段历史渊源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1]编辑本段仪式流程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中式婚礼中没有此环节,此环节为西为中用)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母亲盖上盖头,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一、传统婚俗仪式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3.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4.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5.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6.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7.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
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什么是中式婚礼
什么是中式婚礼什么是中式婚礼?婚娶之礼。
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
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
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
其中混杂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婚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
”自从婚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
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
中式婚礼仪式知识有哪些_中式婚礼敬茶礼仪
中式婚礼仪式知识有哪些_中式婚礼敬茶礼仪结婚成家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
如今新郎新娘们都喜欢举办中式婚礼,因为中式婚礼给人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让新人们的婚礼变得更具有纪念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式婚礼仪式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式婚礼流程1、接亲中式婚礼仪式第一步是要到女方家里接亲。
接亲不是新郎单枪匹马过去,而是带着一些人,带着彩礼,开着车子或者抬着轿子去接的。
接亲的时候女方家的姐妹们会设置许多堵门游戏“为难”新郎和伴郎们,新郎要跳过这些障碍才可以成功接亲。
2、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3、堵门游戏现代的中式婚礼将仪式简化了,所以去除了抬着轿子去女方家接亲的习俗。
一般在婚礼开始之前男方都会带领车队去女方家接亲,接亲的人数需要为单数;除此之外堵门也是现代中式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男方需要战胜伴娘的“阻碍”,进门迎娶到新娘。
4、迎新娘为了让婚礼仪式更完整更热闹一点,男方家长需要在新娘到达之前准备好相关工作。
一般包含燃放鞭炮和礼炮。
等新娘下车的时候还需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撑红伞,围着看新娘子进家门。
5、婚礼婚宴现在很多人办婚礼为了节省时间,都是婚礼婚宴一起进行的,婚礼婚宴主要是新人上台、拜谢父母、新人宣誓、新人交换戒指、来宾或者父母致辞这些环节,有的新人为了增加婚礼的趣味性也会有魔术表演、新人表演、抽奖等环节。
6、闹洞房中式婚礼仪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闹洞房。
年轻的朋友都喜欢参与,小孩子也喜欢搅和,在一片欢笑和热闹中进行的仪式,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中式婚礼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婚礼习俗介绍
中国古代传统婚礼习俗介绍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吉祥。
祝福。
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一、婚前礼1、看亲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2、过礼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婚礼知识:凤冠霞帔说历史(一)
•复制地址
•分享
转载自五月司仪强子 2010年01月14日 17:45 阅读(6) 评论(0) 分类:婚庆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凤冠”是古代妇女高贵的礼冠,原本只是以金银打造成凤鸟形状的凤钗。
后来经过各代的改良,成为今天博物馆中陈列的凤冠样式。
这种凤冠是预选用金银做成一顶圆框形的帽子,再用做成花树的金花固定在帽上,并增加龙凤等装饰物。
这样的凤冠,穿戴起来雍容华贵,是宫中及官家妇女的头饰。
后来,据说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皇后——马皇后,特别恩准民间嫁女也可戴用凤冠。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清末。
“霞帔”是源自唐代道教教主的服饰。
当时道教教主多以“霞帔”做为法衣。
唐朝皇帝信奉道教,敬重道主,就叫宫中的妇女也穿霞帔。
后来习俗逐渐演变。
官民妇女婚前全披帛,婚后才用帔。
它已成为分辨
已婚、未婚妇女的标志了。
到了宋代,必须是官家妇女才能在帔上绣织云霞文,一般人家的妇女只能穿不绣文的帔。
到了明代,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穿用霞帔,只是后妃用朱色、金线,绣龙凤文。
其他妇女只能用深青色绣云霞文或花鸟文,而且依官位高低而定。
明亡之后,清朝一度想强迫汉人改穿清装,因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作罢。
当时新娘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结婚礼服。
直到北伐革命成功,结婚的礼服才有许多改革,新娘多数穿西式的礼服了。
早年间,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地流传了800多年。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
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
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
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
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
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
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
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
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
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
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
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
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
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