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习俗
中式婚礼的主题介绍
中式婚礼的主题介绍中式婚礼:中国传统婚礼的主要内容中式婚礼是中国传统婚礼,婚礼仪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媒人洽婚、门楣交换、礼金礼贤、车前仪式、拜堂仪式、百官宴、衣钩仪式和洞房仪式等等。
一、媒人洽婚古时,婚姻大多是家长操办,安排媒人去对方家介绍。
现在随着社会版图的变化,媒人的作用也在减弱,许多年轻人可以直接结婚,但有些地方仍然有媒人。
二、门楣交换门楣是古代新郎新娘的传统形式,新郎新娘分别手持一把门楣,代表着他们至此成家,成家后将两把门楣交换,以表示新婚两家以交相承认并服从夫妻双方的家规。
三、礼金礼贤礼金礼贤是古代礼仪的一种,用以表达新人对不同身份者的尊敬。
新郎新娘会发出礼金、贺礼(糖果、果酱)、梨子、花等作为贺礼,以示尊重和祝福。
四、车前仪式车前仪式是古代婚礼仪式的一种,新郎新娘可以开着花车前来,可以在路上放烟火,也可以唱婚礼歌曲,表达新人的喜庆,也以此宣告他们的结婚。
五、拜堂仪式拜堂仪式是古代婚礼仪式的一种,也是证明新人结婚的关键环节。
新郎新娘由堂叔堂妈和父母协助,通过行堂、登记、献礼等等步骤,便可以正式完成拜堂仪式,宣布新人结婚的事实。
六、百官宴百官宴是古代传统婚宴,是对新郎新娘家中要事的贺礼,古代常以接待宫廷上官来庆贺新郎新娘举行的礼宴。
七、衣钩仪式衣钩仪式是一种古代婚礼仪式,新郎新娘在拜堂环节后,新郎将衣钩系在新娘头上的头饰上,以表示新郎对新娘的慈爱,也表达出新人们彼此缠绵的爱情。
八、洞房仪式洞房仪式也是古代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郎新娘到达洞房后,新郎将向新娘表达爱意,他们会用苦涩的烟和酒来表达爱情的忠诚,最后由新郎率领新娘入洞房,和各位宾客道别。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的主要内容,新郎新娘在结婚后要做到服从、共同生活、珍惜爱情和不忘家庭教育,以及本末倒置、担当责任等,来建立自己的家。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岁月流转,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与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和传统。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在婚前准备方面颇为繁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婚期的确定。
根据中国传统农历,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非常重要。
通常,婚礼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美满。
在婚前准备的过程中,新娘和新郎家庭都要筹备嫁妆和聘礼。
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新娘准备的礼物和财产,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而聘礼是新郎家庭向新娘家庭赠与的礼物,也是对新娘家庭的一种表达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迎亲环节传统中国婚礼的迎亲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新郎和他的家人会提前到新娘家进行迎亲。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郎家人准备精美的酒席和款待,以示热情和喜悦。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会戴上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喜庆,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吉利的象征。
而新郎则要准备丰富的聘礼和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爱护。
迎亲过程中的热闹和欢乐气氛是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三、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最为庄重和神圣的环节。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家长和亲友们会亲临现场,见证新人的婚姻。
在结婚仪式中,新郎会迎接新娘的到来,并且新娘父亲会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象征着新娘从此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双方还会进行祭拜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祈求祝福与保佑。
接着,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与幸福将会混淆在一起。
四、婚礼宴席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婚宴会安排在喜庆的场地上,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与幸福。
婚宴的菜肴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时,婚宴上的敬酒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新人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而婚宴现场热闹非凡,亲友们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欢乐与祝福。
传统中式婚礼的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的流程当然,以下是一个传统中式婚礼的完整流程:婚前准备1.相亲:由媒人介绍双方,如果双方都满意,就会安排他们进行一次正式的见面。
2.合八字: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来卜算婚姻是否相合。
3.过大礼:在婚前,男方需要到女方家送礼,这被视为婚礼的重要部分。
4.安床:在婚前,由一位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的男性长辈来为新人安床。
婚礼当天1.迎亲:在吉时,新郎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
这个过程中包括祭拜女方祖先和向女方父母敬茶。
2.拦门:在新郎试图迎娶新娘之前,新娘的朋友会在门口提出一些难题来难为新郎,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3.讨喜:新郎将红包(被称为“喜钱”)分发给新娘家中的所有小孩,以示祝福。
4.拜堂:新郎新娘在厅堂中拜见男方的父母和亲戚,然后是女方的父母和亲戚。
最后,新郎新娘互相拜对方。
5.敬茶: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尊重和孝顺。
6.撑红伞:在新娘出门前,由伴娘撑起红伞,围绕新娘走一圈,以驱散恶灵和保护新娘的安全。
7.撒谷豆:在新娘上花轿前,将一些大豆、稻谷、花生、红枣等撒在地面,寓意“五谷丰登,好事连连”。
8.过火盆:新娘跨过火盆,象征着去除身上的邪恶和晦气。
9.射箭:新郎朝天射箭,箭尖必须朝上,以表示他的决心和能力。
10.喜宴:在宴会上,新人和双方家长会向宾客致辞,表达对大家的感谢,并分享他们的喜悦。
这是传统婚礼的重要部分。
11.闹洞房:在喜宴结束后,朋友们和亲戚们会留在洞房内,与新人互动,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挑战,以增添喜庆气氛。
婚后的习俗1.回门:在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女方家拜访,这被视为新人对女方家族的尊重和感谢。
2.婚检:在回门后的一周左右,新人需要进行婚检,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
3.婚宴旅行:在一些地方,新人会在婚检后进行一次旅行,以庆祝他们的新生活。
以上就是一个传统中式婚礼的完整流程。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象征,都代表了对婚姻的尊重和祝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中式婚礼喜庆环节
中式婚礼喜庆环节
中式婚礼喜庆环节有许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迎亲:当新郎前往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时,需要进行一个欢迎仪式,由新娘家人在门口摆放一些门槛用品,新郎需要逐一跨越这些门槛,象征着新郎要为新娘走遍千山万水,和新娘一起共度一生。
2. 敬茶:在婚礼中,新娘需要向双方父母和长辈敬茶,这也是表达敬意和感恩的一种方式。
在敬茶的过程中,新娘会先行持茶碗,跪拜长辈,接受祝福。
之后,长辈会逐一品尝新娘奉上的茶,以示对新娘的认可和祝福。
3. 干杯:在宴席上,新人需要向宾客敬酒,以表达感激和祝福。
而在干杯的过程中,也会伴有很多欢声笑语和亲友们的祝福。
4. 抛捧花:在婚礼的最后阶段,新娘会抛出手中的捧花,由伴娘们和女性宾客去争取捧花,得到捧花的女性将是下一个结婚的人。
捧花的仪式也成为婚礼的一个传统环节。
传统中式婚礼环节一览
传统中式婚礼环节一览1、射轿帘:花轿停下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取意举箭弓逢凶化吉。
这个古老的习俗据说可以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提醒她在成为新媳妇后要恪守妇道,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老婆。
2、跨火盆:新郎和新娘共同跨过了火盆,取意避邪,祈求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跨火盆的传统,相传是为了阻碍“跟尾鬼”跟踪,鬼魅怕火,无法跨过火盆,从此“一火两断”。
中式婚礼3、挑盖头:挑盖头这个仪式是我们最熟悉的洞房花烛夜第一要紧事情。
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盖头揭下后,新郎要用手抚摸新娘的头发。
秤杆揭盖头取“称心如意”的意思,抚摸头发,则象征白头偕老。
4、踩瓦片: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碎瓦一般,要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活,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另外的意思就是,古时的人们重视男孩,踩碎瓦片的原始意义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也就是希望生男孩多。
5、交杯酒:用两个红线连结的酒杯喝交杯酒,婚礼上叫作“凤凰三点头”,“一点头”各饮一口,“二点头”夫将杯中酒全倒入妻杯,妻再将酒平分给夫,“三点头”夫妻交换杯子饮尽。
喝交杯酒象征此后夫妻联成一体,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同时还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6、抛绣球: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
今天抛绣球的形式变成西式婚礼抛花球的传统,寓意分享喜悦,传递快乐。
小两口贴士:中式传统婚礼基本流程1、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2、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3、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4、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5、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6、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7、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8、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中式婚礼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仪式和特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式婚礼的流程。
一、迎亲仪式迎亲仪式是中式婚礼的第一个环节,通常在新娘家进行。
当新郎到达新娘家门口时,由新娘家的亲友迎接。
迎亲队伍会摆放花轿、彩旗和锣鼓,喜庆的气氛油然而生。
新娘家的亲友会以一系列的小游戏考验新郎的诚意和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新郎增进与新娘家人的熟悉感。
二、拜堂仪式拜堂仪式是中式婚礼的重要环节,是新娘和新郎正式步入婚姻的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向天地、祖先和双方父母行三拜九叩礼。
这个环节象征着对传统的尊敬和对家族的感恩之情。
三、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式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新娘与新郎向双方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
在敬茶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先向新郎父母敬茶,然后再向新娘父母敬茶。
这个环节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四、交换戒指交换戒指是中式婚礼中象征着两人相爱并决定联结一生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新娘和新郎会互相戴上戒指,并发表誓言,表达对彼此的爱和承诺。
这个环节是整个婚礼仪式中最浪漫的一部分。
五、敬酒仪式敬酒仪式是中式婚礼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庆祝婚礼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新娘和新郎会向双方亲友敬酒,以表达对来宾的感谢和祝福。
同时,亲友们也会祝福新娘和新郎,为他们的婚姻生活加油助威。
六、抛绣球抛绣球是中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敬酒仪式之后进行。
在抛绣球环节中,新娘会将一个装有彩色丝线和小玩意的绣球扔向身边的单身女性亲友。
据说,抓到绣球的女性将来会有好运和姻缘。
七、团圆宴团圆宴是中式婚礼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所有亲友们共同庆祝的时刻。
在团圆宴中,新娘和新郎会与亲友们一起享受美食,喝彩酒,共同祝福他们的幸福婚姻。
同时,团圆宴也是亲友们互相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以其独特的传统和仪式感,成为了许多新人梦寐以求的婚礼形式。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式婚礼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介绍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风俗更是各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中国传统婚礼风俗独具魅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美好期许。
本文将带您一起解读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让您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独特情感世界。
1. 求婚习俗1.1 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中,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古人认为,只有家境相当、人品相配的两个人才能够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
因此,在求婚之前,男方家族往往会对女方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家族背景、财富状况等。
1.2 红娘的作用在古代,男子往往不便直接与女子交流,因此需要借助媒妁之言来进行婚姻联姻。
红娘是传统媒婆的代称,她们扮演者媒介的角色,帮助男女双方进行相互了解和沟通。
红娘通常是女性中年人,她们通过了解男女双方的情况和意愿,为双方撮合婚姻。
1.3 求婚仪式求婚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常,在确定门当户对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份细致的求婚计划,用以向女方表示自己对她的真诚和承诺。
求婚场景可以是浪漫的户外环境,也可以是温馨的家庭氛围,具体形式因地区和个人喜好而异。
2. 婚前准备2.1 婚礼日期的选择在中国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农民们会根据农历、宜忌等因素选择婚期。
例如,大多数人会避开丧葬、忌神、日月食等不吉利的日子,而选择一些象征吉祥和繁荣的日期举行婚礼。
2.2 办喜酒和婚礼的区别在中国,办喜酒和办婚礼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活动。
办喜酒是指男方家族邀请亲友来庆贺婚事,由于人数较多,通常选择在酒店或餐厅等场地举行。
而办婚礼则是指正式的结婚仪式,由男女双方和家人亲友共同参与,通常在婚姻注册后的特定日期上午举行。
2.3 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中国传统婚礼中,有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等环节。
新娘通常会选择一套婚纱,并邀请专业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体型和风格进行定制。
而婚戒则是新婚夫妻之间的象征,新人们会一起前往珠宝店挑选适合自己的婚戒,以示爱意和承诺。
普通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普通中式婚礼仪式流程中式婚礼仪式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拥有丰富的仪式和流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婚礼仪式流程,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迎亲1.新郎队伍出发:新郎一行人打扮整齐,手持礼金等物品,由负责人带领出发前往新娘家。
2.新娘家寿带:新郎一行到达新娘家门前,新娘家长在门前托盘砸破红纸,喜庆花瓣飞舞,寿字绳拉起,象征吉祥长寿。
3.新郎上楼:新郎拜见新娘父母,行礼三次,然后正式入座。
4.敬茶:新郎和新娘拿着茶杯向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进场仪式1.蜡烛仪式:新郎新娘手持蜡烛,敬献给父母,代表两家的联合。
2.鞠躬:新郎新娘鞠躬对父母、对宾客,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3.合酒:新郎新娘交杯酒,意味着夫妻之间的互相尊敬、互相关心和支持。
三、宴席1.敬酒:新人向宾客逐桌敬酒,回礼宾客更是常常各自都要敬酒一次,以表示感激之情。
2.点播:宾客们可以根据自愿点播新人喜欢的歌曲,活跃气氛。
3.手绢舞:新娘手中握着一块手绢,跳舞时将手绢一圈圈地甩出去,宾客们争相捡起手绢,象征福气的传递和分享。
5.敲锣:新郎新娘共同敲锣,预示美满幸福。
四、敬茶1.敬父母:新娘新郎向父母敬茶表达感激之情。
2.敬长辈:新人向伯伯、叔叔、阿姨等长辈敬茶。
3.敬亲友:新郎新娘向亲友敬茶以示感激。
4.拼杯:宾客可以向新人拼酒,以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五、告别仪式1.分厢告别:新郎新娘依次分别告别宾客,亲友以及父母。
2.车队出发:新郎新娘和车队离开婚宴现场,前往新家。
六、送新娘入洞房1.洞房迎新娘:新郎在洞房门口迎接新娘,新娘则由亲友护送入洞房。
2.闹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会有一场欢乐的闹洞房仪式,包括游戏、逗趣的节目等,目的是增加新人的欢乐和破除新人的尴尬情绪。
3.交杯汤:新郎新娘交杯喝汤,寓意夫妻情深。
4.完毕仪式:亲友们将帮助新人换下结婚鞋,新郎新娘正式结束当天的婚礼仪式,开始他们的新婚生活。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婚礼仪式流程,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中式婚礼完整流程
中式婚礼完整流程
中式婚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流程繁复,充满寓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式婚礼的完整流程。
一、提亲
提亲是中式婚礼的第一步,又称为“问名”。
男方家长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提出婚姻意向,同时会带上礼物,表示诚意和祝福。
女方家长则会询问男方的身世、家境等情况,以确保其子女的未来幸福。
二、定亲
定亲是中式婚礼的第二步,男方家长会带上聘礼,正式向女方家中提出结婚申请。
女方家长会在接受聘礼后,安排定亲酒宴,由双方家长和亲戚朋友见证,敲定婚事。
三、过大礼
过大礼是中式婚礼的重要环节,男方先要向女方家中赠送定婚礼金,然后女方家中会准备彩礼,由男方家长带着自家亲属前往女方家中,完成过大礼的仪式。
过大礼通常包括三次跪拜,献茶和接离,由此表示夫妻间的尊重和忠诚。
四、办婚宴
办婚宴是中式婚礼的重头戏,通常在男方家中或者酒店举行。
婚宴有严格的席次和座次安排,由双方家长共同商定。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美食,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五、上新房
上新房是中式婚礼的最后一步,意味着新人正式成为夫妻。
新房要经过一番布置,以示新生活的美好。
在新房中,新人要进行敬茶和交杯酒等仪式,以表示彼此之间的尊重和承诺。
中式婚礼流程繁复,但是寓意深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希望这份完整流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式婚礼文化。
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传统中式婚礼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一般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以下是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包括婚前、婚礼当天及婚后的一系列仪式。
婚前准备:1.提亲:男方家长或媒人向女方家长提出婚事,商定婚姻的相关事宜。
2.缔约:双方家长商定婚姻的细节,并通过签署合约或协议正式确定双方的婚姻关系。
3.准备嫁妆:女方家庭为女儿准备一些财物,如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用作新娘嫁妆。
婚礼当天:1.门迎:新郎一行人在新房门口迎接新娘队伍,新郎手持红包,以示热情。
2.迎亲:新娘一行人从家中前往新郎家,由新郎的母亲或姐姐为新娘揭开红盖头,表示接纳。
3.岳父拜访:新郎家人拜访新娘家长,向女方家长行鞠躬礼,表示尊敬与感激。
4.迎宾接站:婚礼现场张贴喜庆字画,摆放鞭炮,迎接来宾的到来。
5.迎亲入座:新娘被引领至主席台坐下,新郎向新娘敬茶,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感激。
6.敬祖宗:新婚夫妻拜访祖宗牌位,祭拜祖先,向祖先祈求保佑和给予祝福。
7.敬茶:新人开始敬茶,先敬长辈,然后敬其他亲友。
长辈在接受茶礼时也会给予新人红包,祝福新婚夫妻。
8.合影交杯:新人手持两个蓝色酒杯,亲吻杯口,交杯饮酒,象征着两人白首偕老。
9.藏喜饼:在婚礼现场布置一个小型的迷宫,新娘在迷宫内找出藏有喜饼的盒子,并与新郎分享喜饼,象征着新娘能带来丰富的喜悦。
10.敬酒:新人向宾客敬酒,宾客接受酒杯后可给予新人红包作为回礼,同时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11.宴席:婚宴正式开始,座上宾客进食,新人穿行宴席敬酒,与亲友欢聚一堂。
婚后仪式:1.新娘回家:新郎陪同新娘返回男方家庭,开始新婚生活。
2.挽花:新娘佩戴婚庆头饰和美丽的腕花,象征新婚幸福。
3.接新娘:新郎为新娘送上一束鲜花,同时帮新娘脱掉新婚头面和鞋子,表示两人从此共同生活。
4.迎亲夜宴:新人亲友围绕新婚夫妻举办夜宴,庆祝新婚生活的开始。
以上是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其中每一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中式婚礼一直以其独特的仪式和礼仪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们仿佛穿越到古代的繁华时代。
在传统中式婚礼中,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婚礼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统中式婚礼的流程。
1. 订婚仪式。
订婚是中式婚礼的第一步,通常由两家长代表商定婚事。
在订婚仪式上,男方家长会带着一份聘礼和一份聘书正式向女方家长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
而女方家长则会接受聘礼,并表示答应这门亲事。
这一仪式标志着两家的联姻关系正式建立。
2. 迎亲仪式。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率领着一群兄弟、朋友,甚至是鞠躬尽瘁的伴郎团,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会在新娘家门口摆放烟花爆竹,以示喜庆。
而新娘则会在家人的陪伴下,等候在自己的闺房中,等待新郎的到来。
一般而言,新娘会蒙着面纱,以示羞涩和神秘。
3. 拜堂仪式。
一般来说,拜堂仪式是整个婚礼的重头戏。
在这一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向天地、祖先和双方父母行三拜九叩的礼仪,以示对天地、祖先和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这一仪式也象征着新郎和新娘的婚姻关系正式建立。
4. 敬茶仪式。
敬茶仪式是传统中式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对双方父母的一种尊敬和感恩的表达。
在这一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向双方父母敬上一杯茶,并行礼跪拜,以示对父母的孝顺和感激之情。
而父母则会在接受茶水的同时,给予新人祝福和教诲。
5. 交杯酒仪式。
交杯酒仪式是新郎和新娘在婚礼上共饮交杯酒的仪式。
在这一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倒满一杯酒,然后交换对方的酒杯,最后一同饮下对方倒满的酒。
这一仪式寓意着新郎和新娘将彼此的爱情、快乐和痛苦一同分享,共度人生的甜酸苦辣。
6. 敬酒仪式。
敬酒仪式是新郎和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的环节。
在这一仪式中,新人会依次向亲友敬上一杯酒,并表达对亲友的感激和祝福之情。
而亲友则会接受新人的敬酒,并回以祝福和祝贺。
7. 宴客仪式。
宴客仪式是整个婚礼的压轴环节,也是新人向亲友献上一场盛大宴会的时刻。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婚礼礼堂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新人结婚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因此每个环节都应当做好。
接亲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清晰相关的习俗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式婚礼习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礼仪【三书】根据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具体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是:“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诞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进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
不选六是由于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结婚接亲留意事项一、接亲时间不是越早越好当过伴娘的人肯定知道,婚礼当天要很早就起来预备,等着新郎率队来接亲。
那么接亲时间是越早越好吗?其实不是的。
1、依据婚礼吉时推算婚礼时间通常都是经过测算的吉时,依据婚礼当天的流程,接亲时间也就可以一步步推算出来了。
比方说,婚礼时间是17:28,接亲单程需要2个半小时,加上堵门、嬉戏、敬茶等时间,始终往前推算就可以知道几点必需动身了。
2、找人算出门进门吉时有些比较讲究的地方,会请人一并把女方出门和进男方家门的时间都算出来,依据算好的吉时来支配一天中的流程。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尽量留足时间,避开特别状况。
二、哪些人不能接亲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一大帮人一起去接新娘。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接亲人员的讲究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要求是婚姻美满的夫妻,但也有地方说要未婚人士。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喜庆祝福与亲情的交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婚礼传统,婚礼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家庭的喜庆祝福和亲情的交融。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各种仪式和习俗凝聚了家族的期许、社会的祝福和新人的美好愿望,展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家庭和谐、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一、婚礼前的准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由两个家庭共同完成。
在结婚之前,双方父母会商议婚期、彩礼和婚礼安排等事宜。
这一过程既代表了双方家庭对婚姻的重视,也是家族间亲情交流的开端。
二、迎亲仪式中国传统婚礼通常以迎亲仪式拉开序幕。
新郎身穿锦袍,骑红盖头,由亲友簇拥而至新娘家中。
而新娘则需经过“门闺关”等环节,象征着从此成为新的家庭成员。
整个迎亲过程热闹喜庆,体现了新人亲友间的深厚感情和家庭的融洽氛围。
三、交杯酒仪式交杯酒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人轮流举起酒杯,互相交杯饮酒,表达对彼此的真挚爱意和相互承诺。
同时,亲友们也会纷纷祝福新人,场面温馨而感人,彰显了亲情和友情的交融。
四、接新娘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接新娘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环节。
新娘出嫁前,家中长辈和亲友会为她系上红绸头巾,象征着对新娘的祝福和保佑。
接新娘的队伍热闹喜庆,新娘坐花轿,由亲友簇拥而至新郎家。
整个过程显得婚礼的喜庆和家庭的团圆。
五、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人向双方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长辈则会赐予新人美好的祝福和嘱托,促使新人明晰责任,感恩亲情。
六、婚宴中国传统婚礼的高潮是婚宴,宴席上酒食丰盛,亲友团聚。
在婚宴上,新人将向亲友敬酒,接受大家的祝福和祝愿。
同时,亲友们也会给予新人婚姻生活的建议和祝福,包含着对新人的期许和对未来生活的祝福。
七、送别新娘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中,送别新娘仪式是婚礼的压轴环节。
随着锣鼓喧天,礼花绽放,新娘告别父母,步入婚车,开始新的生活。
整个过程充满着亲情的眷恋和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总之,《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喜庆祝福与亲情的交融》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婚礼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必备道具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中式婚礼流程习俗及程序
中式婚礼流程习俗及程序中式婚礼是一个庄严而又隆重的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
下面将介绍中式婚礼的流程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及程序。
一、迎亲环节1.迎亲车队:新郎和他的家人会选择一辆装饰华丽的车队去接新娘。
2.踩气球:新娘会在出门前踩爆七彩气球,象征婚姻甜蜜。
3.红布:新郎会在门口铺一条红布,新娘必须小心地踩过。
二、过门环节1.门前炮竹: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会有炮竹声和震天的锣鼓声,来庆贺新娘的到来。
2.敲门:新娘会由小姐妹代表着自己敲门,新娘的妈妈会将一盘糖果从房檐洒给新郎,寓意新娘甜蜜。
3.收红包:新娘进门后,新郎的家人会逐个给新娘红包,以表示欢迎和祝福。
三、拜堂环节1.进拜堂:新娘和新郎会一起走向拜堂,通常由新郎的哥哥牵着新娘进入。
2.拜天地:新娘和新郎会在场内敬奉祖宗和天地的神明,象征着祈福和祝福。
3.敬茶:新人会敬茶给双方父母和长辈,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交杯酒环节1.新人交杯:新郎和新娘共尝交杯酒,象征着相互扶持、忠诚和爱。
2.敬宾客:新人会将交杯酒分别敬给宾客,感谢他们的祝福和支持。
五、宴席环节1.开八碗:宴席开始前,由喜娘或宴会司仪将八碗菜逐一上桌,寓意吉祥和幸福。
2.敬酒:新人会主动敬酒给宾客,宾客也会相应敬酒给新人,以表示祝福和庆贺。
3.点燃蜡烛:新人会在宴席中点燃一对新婚蜡烛,并一起吹灭单身烛台,寓意两人共度一生。
六、送洞房环节1.闹洞房: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会与宾客们一起嬉戏和玩耍,以喜庆和幸福的氛围迎接新婚生活。
2.敲锣:洞房门外的朋友们会用锣敲门,希望新郎新娘给予一些好处,如红包或请客吃饭等。
中式婚礼流程习俗及程序多种多样,因地域、习俗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上述介绍的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婚礼流程。
无论如何,中式婚礼一直以来都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传承,是中国人文化智慧的结晶。
这种庄严而又隆重的婚礼仪式,让新人和亲友们都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和见证新婚的开始,传递着幸福和美好的祝福。
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十里红妆的意思
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十里红妆的意思
“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婚礼习俗,用于形容婚礼的规模和排场非常盛大、庄重,下面是具体含义:
- 三媒:指的是男方家的媒人、女方家的媒人以及两家人的线搭桥媒人。
古时候男方和女方不能私相授受,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见媒人的重要性。
- 六聘:指的是结婚流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
- 八抬大轿:古代的交通工具,需要八个人抬,显示出婚礼的排场和庄重。
- 十里红妆:是一种古代的婚嫁习俗,用来形容女方的嫁妆非常丰富。
古时候没有汽车,新娘的嫁妆都是由专人抬到男方家。
因为嫁妆都是服装、被褥、家具等大件的东西,因此需要非常多人抬嫁妆。
抬嫁妆的队伍组成一长串,被誉为十里红妆。
“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祝福。
中式婚礼仪式基本流程整理
中式婚礼仪式基本流程整理一、迎亲娶娘1.迎亲:新郎家庭在新娘到来前做好接待准备,迎接新娘的到来。
迎亲车队在新娘到达时欢迎和庆贺。
2.迎亲门:新娘入门前,由宾客挑一位婚姻美满的妇人,以红布掩盖新娘的容貌,称为“控花阿姨”。
3.锁门: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在门外由新郎的亲戚好友出谋划策,唱吉祥歌曲,让新娘回答谜语。
4.见面:新娘入门后,由新郎迎接,共同进入洞房,将红巾翻开,新娘露面,而后双方拜天地、拜父母。
二、拜堂1.步入大厅:双方宾客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齐步走入大厅的拜堂地点。
2.挽红线:新娘端坐在红椅上,由新郎敬献红茶,代表对新娘的尊敬,然后新郎将红线挂到新娘身上。
3.合家拜堂:新郎新娘拜堂,首先拜天地,然后向双方父母行拜。
待父母恭敬地接过新娘手中的儿媳礼,宣布成亲。
4.回门饯行:新郎新娘辞别父母,由新郎父母送出。
宾客们在门外为他们送行,亦有人用炮竹庆贺。
三、敬茶1.敬天地:新郎新娘回到洞房后,向供在案上的天地神位行拜,祈求神灵保佑婚姻幸福。
2.敬父母:新郎新娘给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3.敬亲友:对亲友长辈逐一敬茶,以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四、酒宴1.新人入座:新郎新娘进入宴席,按照传统约定的次序入座。
2.开场白:主持人宣布宴会正式开始,致辞祝愿新人幸福,庆祝双方的联姻。
3.敬酒:亲友们逐一上台敬酒,祝贺新人,并表达自己对新人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4.欢歌舞:宴会进行中,亲友们表演歌舞节目,以增加喜庆的氛围。
5.提亲锁门:宴会结束前,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宾客用红绸带绑住门把手,新郎新娘必须通过猜谜语等方式方可开门。
6.闹洞房:宴会结束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宾客们会以开心调皮的方式参与,加强亲朋之间的友情。
五、送亲出门1.撒钱:新郎新娘出门前,由儿女们撒钱表示送亲的吉庆。
2.车队:一辆或多辆婚车跟随从新郎新娘洞房出发,途中设有结婚车队,庆祝新娘嫁进新家。
六、洞房1.过门洞房:新郎新娘到达新家,进洞房之前要踩过门槛,通过这一仪式表示进入新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聘金:这表示著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 (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 (如父母不全, 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 (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编辑本段]【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穿状元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状元袍是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 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 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
礼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
礼品 象征
元纁、 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 雁则随阳
清酒 清酒降福
白酒 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 蒲众多,性柔
苇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 嘉禾须禄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编辑本段]【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仪式虽简化,龙凤烛和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然相承。
中国传统婚礼
是华夏文化的精粹。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编辑本段]周制婚礼目录
1 历史
2 婚姻六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唐制昏服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前言:
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又卷土重来了,"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想过过大红轿子的瘾吗?想体验掀开红盖头那一刻的震撼吗?那就选择中式婚礼吧……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15 过门
16 三朝回门
17 中国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
17.1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
17.2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18 参考资料
历史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问名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换庚谱
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
。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过文定
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三书六礼
主条目:三书六礼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 (须是全福之人) 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过大礼
“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以下就是男女家只方的礼品:明制昏服
男家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依照各地风俗不同,礼品的种类会有差异。
[编辑本段]【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