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新局面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沉重的历史,承载着战争与灾难,记录了中华名族用鲜血书写的无数悲歌。

然而,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先近代化的凯歌。

近代以来,中国就承担着两个历史重任。

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幸福。

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百年的水深火热中,社会各阶层奋起反抗,掀起一次又一次反帝反封的运动。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强,在摸爬滚打中为探索着强国之路。

他们的尝试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都为寻找正确的救国方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在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经过三十多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中国近代史必然的历史规律。

而从这百年的兴衰沉浮之路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中的宝贵经验。

一、中国近代社会现实客观上需要新的国家出路的探索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具体的失败探索。

①农民阶级: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

它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其纲领性文件的创道性。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虽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其中的大部分条款并未能付诸实施,但这也反映出进步意义。

此外,太平天国起义还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但农民阶级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且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内部腐败现象日益增长,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

②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以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

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
12月份工作目标管控
分析表版本B/00
编号ZHPY-CX06-JL03-2010
管理体系记录页号第页共页
单位负责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蔡和森、杨匏安、周恩来等)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 给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研究俄国的方 式”、“读马克思革命老办法非改变不可”, “通 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 必须走俄国人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 日益明确了” ——吴玉章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五四运动 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万人。 (2)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 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 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阶段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代表作
作者
《敬告青年》
主义的进步刊物。 第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 国各地陆续出现。 第三,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第四,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先进分子。
思考总结:20世纪一二十年代马克思 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
据不完全统计,这 一时期全国新出版的、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 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 达二百多种。五四运动 后,在各地早期共产主 义者的领导和推动下, 中国社会掀起了一个波 澜壮阔的传播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高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 了第二个土地法——《兴国 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 主阶级的土地”。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明 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 借和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 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通过的决议
八七会议会址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2、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 战略问题》,并在陕北红军大学作演讲。
毛泽东在陕北红军大学做演讲
3、1937年夏,
毛泽东在延安
抗日军政大学
讲授《实践论》
和《矛盾论》,
从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高度 总结中国共产
毛 泽
党的历史经验,

科学地阐明了
在 抗
党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
做 演

参考文献

张太雷、叶挺、叶
剑英等人领导了广
州起义,对国民党

挺 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发动了反击。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中国 共产党人 对革命道 路的初步 探索
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 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经过摸索, 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 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 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2页PPT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2页PPT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Ø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实行“党外合作”。
Ø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 决定。 Ø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Your Logo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黄埔军校的建立
而 且 要 知 道 要 向 什 么 人 放 。 ”
彭湃
赤山约农会旧址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 国共合作的形成 2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 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林祥谦
施洋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Ø 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 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Ø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 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Ø 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 必要的条件。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出新面貌.
第一,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 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 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 面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 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对西 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怀疑的原因: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向外国学习的过程经 历了三个阶段:
(3)辛亥革命既成功有失败,中国先进分子 从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观念形态的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所以从路径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步为科技进步, 第二部由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第三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军阀势力的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 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 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的和地盘 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制,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更带有动 乱性和黑暗性。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 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因为‚我们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 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 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3.能力培养方面: • 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 学会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艰苦历程; • 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
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 造。
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阅读文献: •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 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方面 • 2.思想教育方面 • 3.能力培养方面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2.教学难点 • (1)端正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
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第三讲2.+(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xs)

第三讲2.+(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xs)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 无成就。” ——《孙中山选集》 这时,他开始意识到“要学习俄国的 方法、组织和训练”,“以俄为师”的 观念逐步形成。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 •

1923年1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联合国际革命力量” 标志孙中山联俄联共方针确立。 1923、8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孙中山派 “孙中山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 事、政治和党务,并洽谈苏联援助问题。 团长:蒋介石
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1.1924年-1927年
2.1927年-1937年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阶段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阶段
3.1937年-1945年
4.1945年-1949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世界政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俄国无 产阶级突破 了帝国主义 链条上的薄 弱环节,取 得 “十月革 命” 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孙中山(1866—1925)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 就需要新的血液。”
——《宋庆龄选集》
必要性:
① 从战略和策略上考虑,作为战略(全局)问题, 进行革命,要分清敌、我、友。 ② 中国工人人数太少,到五四时才200万。
③ 共产党的人数太少,
④ 从政治影响上看,共产党不及国民党。
可能性:
•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国民党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中国近代史纲要_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_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义的压迫,统一中国喂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 革命性质: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民
主主义革命。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中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 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 第一,中国中产党一经成立,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 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确 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 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 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 成。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实现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 开
• 大会的召开时间:1924年 广州 孙中山。 • 中心议题: 改组国民党,审议通过了《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主要成果: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 带。) • 大会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国民革命兴起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 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 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清 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 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
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 了革命前进的步伐。 • 1924年工人运动、农 民运动开始复兴,创 办了黄埔军校。 •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 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 的高潮。进行了胜利 的广州战争,1926年 开始了胜利的北伐战 争。
黄埔军校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黄埔军校
•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立。 • 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 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 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
的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声势之 浩大、发动群众 之广泛、斗争之 激烈,在中国近 代历史上是前所 未有的。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一个高潮。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艺术设计八班 王雪丽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二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 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 治口号下进行,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第二,大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广泛 的群众运动。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第三节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 权,……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 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于全力借给军阀, 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 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 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在这样状况之下的中 国实业家受外资竞争,协定关税,地方扰乱,官场 诛求,四面八方的压迫,简直没有发展的希 望。”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田仔骂田公》: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 做到死,田公着厝食白米,做个颠倒饿,懒 个颠倒好!是你不知想,不是命唔么,农夫 呀!起来!农夫呀!勿憨!地是天作,天还天公! 你无份我无份!有来耕有米食,无来耕,就 请歇!”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 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召集农民到他家来,农 民蜂涌而来,彭湃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 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 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 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主强占了,使农民困苦, 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 的田地归耕农所有, 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感叹说: “彭湃出身大地主,为革命能舍弃一切,我们还有 什么顾忌呢?”
孙中山
我以前有那么 多朋友,怎么 她最令我心动?
1、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条件: 1、打倒列强,除军阀——共同愿望。 2、中共在二七惨案中的认识。 3、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与孙中山的转变。 4、共产国际的促进。
彭 湃 烈 士 铜 像

一九二二年六月,他到苦难深重的农民中去了。所谓 “万事开头难”,六月中旬的一天,他满怀热情到赤 山的农村去作宣传,到了一个村子,主动、热情地和 农民打招呼、叙家常,那些饱受欺压的农民见他身穿 洁白西装,头戴白通帽,脚着皮鞋,打着领带,以为 是来收租的官差,怕恐躲之不及,他们推说:“先生 呀,我们不空闲呀!“当彭湃跟他们讲革命道理,农民 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和 我们聊还是饿不了,但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你聊天, 就连红薯也没得吃了。听你讲道理,还不如省下时间 多干点活儿。”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的革命逐渐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便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经历了清朝末期的废除科举制度、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统治以及国共内战等过程,中国终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宣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章将探讨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及其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Ⅰ.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影响力渐渐加深。

而清朝的统治,也越来越失去人民的信仰。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10月10日,当时湖南省的武昌起义便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开端。

接着,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反清复明的力量日益增强。

最终,1912年2月,清朝的灭亡成为了历史事实。

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上了以民主、科学、民生为目标的道路。

它也启发了毛泽东等人的革命思路,成为中国革命道路中的一部分,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Ⅱ.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开展主要在1915年至1919年间。

这一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民主、科学、民生”,它呼吁人们放弃旧文化、旧思想,拥抱新文化、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是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思想先锋。

他们倡导自由思想、普及大众知识、解放人民思想的思想。

同时,他们也批判了儒家经典、旧道德观念及旧式文体。

由此,新文化运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另一重要事件。

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中,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些积极份子得到了启发,他们纷纷思考革命方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革命使命应该落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的肩上。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会议的参加者有13名,其中5名是中国工人。

党的宗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它成为了中国革命中新的政治力量,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毛泽东说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 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 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 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开明的民主政治,外无独 立的民族尊严,不但没有议会可以利用,而且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 合法权益。由此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 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其一种特征。
方法
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 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 即群众路线方法。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的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国共合作的原因
1
1.共产党认识上的觉悟,也就是单靠个人是不 行的。需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2.国民党是较革命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 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2
国共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对于今日而言,这条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 重大的启示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我们 难免会有碰壁,有失误,所以就应该发扬这种用于 探索的精神。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情和形势的 前提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调查和研究, 更要善于总结经验,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另 外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 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推进人民富裕,增进社 会和谐,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科学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