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共20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前总结
中国对外开放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体会议,在总结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一项重大政策。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我国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以质取胜”的战略内涵是什么?答: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样品质量和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以质取胜战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 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 创名牌出口商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
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 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2 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3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4 变贸易保护为竞争扶持。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概要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一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是其为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增加 出口、限制进口而采取的鼓励与限制措施,或为政治、外 交或其他目的,对进出口采取鼓励或限制的措施,它是一 国对外贸易总政策的集中体现。它具有权威性、统一性、 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包括国家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 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1949-1978年间,中国实行的是最高关税保护政策、改革 开放后,中国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在河里空间降低名义关 税。
尤其是1992年后,中国开始自主的大幅度降低关税。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严格遵守承诺,不断降低关税。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Customs Tariff)也称 关税税则。它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 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 里面有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也有海关的关税 税率表。关税税率表的主要内容有:税则号例、商品分类 目录和税率三部分。
2
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
主要分为:进出口经营权管理制度
围管理制度
进出口经营范
二)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
办理登 记注册,否则,海关不予办理进出口货物的
报关验放手续
3
三)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 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的组成有:进出口商品 检验制度,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国境卫 生监督制度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包括:进口货物付汇管理,出口货物收汇管 理
海关依法享有检察权等15种权力。中国海关分为海关总管、 直隶海关和隶属海关三级。全国海关接受海关总署的统一 领导
14
报关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 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 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 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我对为何我国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到了相关的对外贸易的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为我以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比如说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中国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使我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和世界联系起来。
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产品、资源、资本和技术,要发展经济,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中国更是如此。
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高级综合平衡。
再比如说对于第六章,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进口贸易在我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出口贸易一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重要的地位。
进口贸易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促进贸易稳定,还能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丰富商品结构,改善国内的供应状况,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尤其是在我国,进口贸易更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不能仅仅靠数量,还要依靠质量和品牌。
我们要“以质取胜”,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响亮的品牌。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重视出口商品质量的意识。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
如今的世界风云突变,如果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就会被狠狠地甩在身后。
所以我们也要加快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所获得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吧。
当然了,收获不止这些。
我认为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以前的学习,嗯,我可能只会用一些泛泛的事例去说明一些问题,当我上了这门课以后,我明白那是不够的,也是不准确的,只有用白纸黑字所写出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可信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资料整理
对外贸易的概念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总和国际贸易的概念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总和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制订经常项目汇兑管理办法,依法监督经常项目的汇兑行为;规范境内外外汇账户管理(二)依法监督管理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和外汇的汇入、汇出及兑付。
(三)起草外汇行政管理规章,依法检查境内机执行外汇管理法规的情况、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与管理, 商标的注册和保护, 进口商品的国内流通等国家知识产权局: 主管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直属机构, 负责拟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监督执行。
⏹2、对外开放政策的最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出口贸易 --- 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90%以上出口为工业制成品,最大的进口项目:运输,机电设备。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一,1992 年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1. 建立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逐步向内地开放。
二,1992 年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 开放陆地边境市镇;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3.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格局.⏹一、绝对成本论: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认为各国应按照各自在绝对成本方面上的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并出口绝对成本低的商品,进口绝对成本高的商品。
⏹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二、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并进行交换,⏹也就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概述和总结。
经济开放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与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外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和贸易。
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出口和进口。
从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和低成本的制造业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从进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
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和对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了中国的进口规模。
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
逐渐由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挑战。
尽管中国依然保持着高开放度的外贸政策,但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包括关税壁垒、贸易限制措施等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对外贸易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如质量与安全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这些问题,推动对外贸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开放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地域布局不断优化与扩大。
但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贸易保护等措施。
中国政府需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以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对外开放的内涵1980年6月,第一次公布对外经济政策1981年11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政策为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经济上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积极有效利用外资4.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5.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和互利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即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中各类商品的组成,即某类商品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它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也叫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中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省市或地域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反映了一国内部不同省市或地域的经济开放程度以及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同的重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指一国通过进口原料、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取相应的利润。
在中国,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一般是指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协作生产,即所谓的“三来一协”。
一般贸易即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一国利用其本国原材料和生产力生产的商品;或者一国出口利用本国原材料和生产力生产的商品。
3.其它贸易方式指除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外的其它方式,例如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等。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
2、幼稚工业
3、国际收支平衡例外(国际收支困难时, 实行进口限制)
4、保障条款(产业受突然进口冲击)
5、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关税同盟 和自由贸易区成员间不必给予非成员国)
中央对对外贸易提出以下任务:换回我国 生产、建设所需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 他重要物质.
扩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同东南 亚各国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195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1.03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
l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 时期(1958 ~ 1965年)
1958年,国民经济“大跃进”. 1959年进出口总额猛增到43.81美元. 1959年开始遭到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以及1960 年中苏关系的恶化,从1960年起,我国对外贸易被迫大 幅连年下降,至1962年降为26.63亿美元. 从对前苏联的贸易开始转向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贸易上来.消费资料进口的比重从1959年的4.3%上升到 1965年的33.5%. 1965年进出口总额恢复到42.45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
1、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第一个层次.
2、1984年5月,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二 个层次.
3、1985年1月,长三角、珠三角、敏东 南.1987年,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为沿海 经济开放区,第三个开放层次.
4、内地第四个层次.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
l 三、1992年以来全方位开放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格局
l 一、1992年以前,沿海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沿:沿海 沿边 沿江 沿线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定义:对外贸易是指国内居民与外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2.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始于古代,由丝绸之路发展为现代对外贸易系统。
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政策下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特点1.出口贸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子设备、服装和家具等。
外贸出口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2.进口贸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高端产品为主,如石油、铁矿石、机械设备等。
进口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3.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1.外贸政策:中国实行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包括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
2.关税政策: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水平,鼓励进口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3.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需要采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挑战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和进口的增长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就业。
2.影响产业结构:依靠对外贸易,中国逐渐发展为制造业强国,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国内中高端产品不足等问题。
3.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仍然偏向出口,进口依赖度相对较低,导致对外贸易不平衡。
4.国际竞争: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在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开放格局1.1.1对外开放政策1.对外开放政策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第一次将“对外开放”做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2年写入宪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做为基本国策被确立。
2.基本含义:1.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竟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3.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根本的内容。
4.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我国有“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1.1.2对外开放格局沿海地区先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开放内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一、渐进式开放二、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开放三、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四、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新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并对民族资本进出口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2)80 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3.其他:195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966-1978 对外贸易停滞状态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在借鉴外宾时,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国新宪法,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最终确立了。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记住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最根本)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使用先进技术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4、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对外开放格局:从点到线、由线到面,有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倒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一、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1990年:浦东;2006年:滨海新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厦漳泉地区;1988年40个市划入开放区二、1992年-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2、开放演讲和内陆省会城市3、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4、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三、2001年以来,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方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步展开PS:自由贸易协定:它是独立关税主题之间以资源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
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总结
1.(简答题)运用国际价值理论分析国际贸易对外价值的必要性。
P35答:1.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国际交换中实现互利。
1)利用绝对差异获取贸易利益2)利用比较差异获取贸易利益2.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3.可以在保证全局的、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参与国际交换获取贸易利益。
2.(简答题)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基本原则。
P84答:新《对外贸易法》体现了WTO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我国要求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
包括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首要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
透明度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3.(简答题)出口退税的含义、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
P94含义:指商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产品范围:1、必须是已征税产品,即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即输出关口的货物,包括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这两种形式。
3、必须是财务上作出口销售的产品,即出口退税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不包括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4.(简答题)主动配额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P100答:含义:主动配额管理是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主动实施数量限制。
特点:1.我国在国际市场或某一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重要出口商品。
2.外国要求我国主动限制的出口商品。
3.国外贸易进行市场干扰调查、反倾销立案的出口商品。
5.(简答题)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与措施。
P133(PPT上找)答:政策:积极、有效、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措施:1.力争国际金融机构和双边政府贷款。
2.按照产业政策引导直接投资的投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现行的海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 率、关税配额税率等税率和税率的适用原则
出口税率——出口税则商品分类也和进口税则一样采用 《协调制度》的商品分类目录,但只列出有税的商品名称 和编码及其出口关税率。出口税率设一栏。为鼓励出口, 税则中大部分税目未订有出口税率,凡不订出口税率的货 物不征出口税。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 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定制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金的非 盈利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持出口贸 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 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 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经过多 年的发展和调整,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中国的贸易促进组织主要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 国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外国经济界、 贸易界建立和扩大业务联系,为中国的商品、技术、资金、 劳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服务
一般进出口通关制度是指货物在进出境环节完纳进出口税 费,并办结了各项海关手续后,进口货物可以在境内自行 处理,出口货物运离关境可以自由流通的海关通关制度。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流程主要包括 3 各环节依次是:受 理申报并审核,货物查验,货物放行。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 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地货物。保税制度在国际贸 易中的广泛应用,使这一制度涉及的保税货物成为进出口 货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关程序与一般进出口货物有着 明显区别。保税货物的一般含义是指“进入一国关境,在 海关监管下未缴纳进口税捐,存放后再复运出口的货物。”
对外贸易总结
对外贸易总结第一篇:对外贸易总结第一章对外贸易方式:P14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
一般贸易:是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按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即为一般贸易货物。
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是指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部分或全部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返销出口国外市场的业务。
外贸依存度:指一国进出口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民成产总值。
外贸贡献度:贡献度考核主要有5项,即:开发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工业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占当地总量的比重。
思考题4: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又迈上了新台阶。
但中国要从贸易大国发展成长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日前指出,贸易强国至少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要具备一定的贸易规模。
第二,无论对本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来说,其贸易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第三,从商品结构来看,出口商品应是产业链条中的高端产品,附加值比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
中国目前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贸易强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赵晋平说,中国的贸易规模尽管很大,却是大进大出的方式,真正在国内增值的部分比较少,特别是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往往只是承担了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还处于较低层次。
而且,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那部分不在自己手里,设计、研发、品牌等都由外方掌握,大量的出口产品采用贴牌生产,或是委托加工的方式生产,真正能够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的比例甚至低于20%。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占了中国外贸的很大一部分,主要的市场、营销渠道都掌握在外方手中,不利于在利益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