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复习题

生态经济学》复习题

18、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 • A、生态盈余 B、生态赤字 • C、全球盈余 D、全球盈余 19、熵增定律是指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 C、热力学第三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20、提出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是 • A、经济学家鲍尔丁 B、经济学家列昂捷夫 • C、罗马俱乐部 D、系统生态学家奥多姆 21、以下不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的是 • A、人口要素 B、环境要素 • C、科技与信息要素 D、资本要素 22、已被公认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的是 • A、信息城市 B、知识城市 C、智能城市 D、生态城市
10、以下不属于渔业的生态经济特点的是 • A、渔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B、渔业生态系统有更大的难见性 • C、渔业资源分布有立体性 • D、渔业资源分布有广泛性 11、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 • A、经济学家鲍尔丁 B、经济学家列昂捷夫 • C、罗马俱乐部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2、循环经济的“3R”原则的优先顺序为 • A、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 • B、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 C、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 D、没有优先顺序 13、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区别是 • A、利他性 B、利已性 C、外部性 D、协调性
四.简答题: 1、影响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2、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理论创新特色是什么? 3、现行GDP指标的主要缺陷。 4、简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原理。 5、简述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简述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区别和关系。 7、为什么说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8、目前全球关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有哪些? 9、简述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0、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1、生态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2、简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13、如何衡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潜力? 14、如何进行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评价?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的整理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的整理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时应,那么就能达到生态经济平衡的结果,如果两个系统彼此冲突,那么就可能出现生态经济失衡的状态;人类社会有可能通过认识生态经济系统,是自身的经济活动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5.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生态经济型林业。

6.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方式,高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模式。

7. 生态需求:所谓的生态需要,就是人类为了获得包括维持可持续生存和满足发展需要等方面内容在内的最大福利而产生的对生态产品的需要。

8.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经济学笔记全

生态经济学笔记全

第一章复习重点1、生态经济学认识观察事物的观点是生态经济的。

2、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是整体性观念、综合性思维、协调性目的和战略性任务。

3、生态经济学是应用生态经济观点和规律认识生态经济系统内的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

4、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5、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1)为制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既发展经济,又建设优美舒适可供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2)为设计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依据(3)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基础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研究生态经济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改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生产方式,转向以环境资源节约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以及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章复习重点1、生态供给阈: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所需要的系统各成分的量的规定。

2、任何经济过程的“行动准则”都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两方面的相协调和相配合。

3、生态经济战略是持续发展观点的运用,包括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两方面相结合和相统一。

4、机会成本:是指为开发某一生态系统或要素而舍弃的对同一生态系统或要素原有开发经营方式的全部价值。

5、宏观经管生态经济系统的任务是进行战略、策略和预测三方面的综合研究。

6、经济系统面对资源的稀缺性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7、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因而研究时要讲求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理论性特点。

8、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带来的影响是社会压力。

9、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0、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生态系统能持续、稳定、适度和协调发展。

第三章复习重点概念:1、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通过技术中介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新的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学考试试题

生态经济学考试试题

生态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B 生态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问题D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A 整体性B 开放性C 稳定性D 独立性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气候属于()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支持服务D 文化服务4、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代内公平”主要关注的是()A 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B 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C 同一时代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D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5、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包括()A 减量化(Reduce)B 再利用(Reuse)C 再循环(Recycle)D 再制造(Remanufacture)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森林D 天然气7、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基于()A 生物生产面积B 人口数量C 消费水平D 技术水平8、绿色 GDP 核算中,需要扣除的是()A 环境污染损失B 自然资源消耗C 生态破坏成本D 以上都是9、生态补偿的主体通常是()A 受益者B 破坏者C 政府D 以上都有可能10、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A 综合性B 高效性C 单一性D 持续性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生态经济学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_____和_____。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3、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是经济、社会和_____。

4、常见的生态经济模式有_____、_____和_____等。

5、自然资源的分类可以按照其属性分为_____和_____。

6、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7、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_____价值和_____价值。

8、影响生态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9、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_____;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_____。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云南农业大学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云南农业大学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云南农业大学)1.生物学蛋糕:用来说明生物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

按水平方向的分割称为“基本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不限于特定的生物,而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基础,即生物学特性,它们是: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等。

按垂直方向的分割称为“分类学分支”,它们主要论述特定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等。

如动物学、植物学、细菌学等等,还可细分为藻类学、原生动物学、昆虫学、鸟类学等等。

2. 生物学谱: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和群落六个层次。

3.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明确提出了生态经济学。

4. 姜学民的定义:生态经济系统是指有人类劳动参与其中,并以技术手段为中介,通过生态规律的作用之后输出劳动产品,这种产品又参与社会的分配、交换、消费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章基本生态规律综述1. 生态阈值: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自我维持、修补和重建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生态阈值”。

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3.生态平衡的条件:①一定时期输入、输出的各物质数量大致相等,能量收支趋于平衡。

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经过系统流动的物质元素保持协调比例。

③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移动速度大致均衡。

④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的结果,是一种不断调节过程中的平衡。

4. 熵(Entropy)=K×lgDK(波尔兹曼常数)=3.2983×10-24 卡/℃;D是有关物质的原子处于无序状态的数量。

5.负熵(Negative Entropy)6.十分之一定义:当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后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固定)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左右,而不能完全利用,这就是“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2、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3、生态工业园:在一个园区中,各企业进行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其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或者包括一个离得很远的企业,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绿色GDP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是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

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5、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手段.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吸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空间。

6、清洁生产:就是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中没有或少有污染。

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资源综合开发、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省料等,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乃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7、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8、生态农业 :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简历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

生态经济学通识课复习资料

生态经济学通识课复习资料

生态经济学通识课复习资料生态经济学的意义生态经济学研究,增强了人类的环境危机意识和环境参与意识,增强了环境政策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它在调整人力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时代的早日到来,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态经济学定义生态经济学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评估的科学。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8年创造的一个术语,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1.熵(entropy):系统热量除以温度后得到的商。

△S=△Q/T熵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熵是无效能量的总和熵是污染的同义词意味:腐败和混乱熵增加表示宇宙物质的日益混乱和无序,是无效能量的总和。

“外部性”:指一方的行为以非市场方式对另一方的福利构成的影响,或当一个行为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或另一些行为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在外部性中,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或称为正外部性。

对受影响者不利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

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1)消费的无竞争性: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2)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类型: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纯公共物品。

国防是最贴近的一种纯公共物品。

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共部门(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竞争的非专有物品:主要是指共有资源,它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费;非竞争的专有物品: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

生态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态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难题。

2.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组成社会的人类和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那些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而结成社会的人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3.生态经济学的特点:①历史的普遍性。

②层次性③整体综合性。

④地域的特殊性。

⑤长远的战略性。

研究内容:①基本理论或理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其中包括:Ⅰ、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类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Ⅱ、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Ⅲ、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与经济系统的物流、能流、价值流的关系;Ⅳ、社会经济制度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Ⅴ、技术措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Ⅵ、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及生态经济模型的理论;Ⅶ、生态经济学的特征、性质及学科体系;Ⅷ、防治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投资效果及投资来源方面的理论问题。

②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其中包括:Ⅰ、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系统;Ⅱ、运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建成多种群共栖共生的立体农业结构;Ⅲ、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和食物链法则,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Ⅳ、选择符合我国生态系统的技术体系、技术政策;Ⅴ、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进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Ⅵ、建立对土壤、水域、大气质量的检查制度;Ⅶ、建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决策机构,制订符合生态经济原理的政策和法令。

③方法论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其内容包括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哲学方法和系统论、控制论方法等。

5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和它们无生命的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并不断相互作用着,进行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移和信息的传递。

生态经济复习要点

生态经济复习要点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2、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不断采取改进设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中国21世纪议程》:即可满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式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与生产过程之中。

联合国环境署:一种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3、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生态经济要素按照特定的生态经济关系,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方式。

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人口、环境、资源、物质、资金等要素通过投入产出系统相互、凉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序的网络关系。

4、掠夺型的生态经济结构:经济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掠夺的的方式同生态系统结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结构。

5、协调型的生态经济结构:开放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按照生态规律结合而成低耗、高产、高效、优质的生态经济系统。

6、生态经济功能: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功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诸方面的有效利用。

7、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在各子系统之间和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途径循环运动。

8、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能量总是沿着生态经济的运动过程进行着连续的转化和传递。

9、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商品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形成、增值、转移和实现的流动过程。

10、信息流: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获取、存储、加工、转化流动的过程。

11、生态经济效益: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的一定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效益的综合与统一。

生态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生态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生态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和协调。

以下是对生态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活动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进行。

生态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如清洁的空气、水、土壤,以及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经济活动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食物、木材、水资源)、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支持服务(如土壤形成、光合作用、养分循环)和文化服务(如旅游、休闲、美学价值)。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和量化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三、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的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如植树造林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好处;负外部性如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周边居民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可能会失效,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节。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目标,它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五、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间接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传统的经济核算方法往往忽略了自然资源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生态经济学采用多种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如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意愿调查法等,以全面反映自然资源的真实价值。

六、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

生态经济学_南昌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态经济学_南昌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态经济学_南昌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

答案:石油危机2.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上的生存理念,为()提供精神内涵和基本制度源泉。

答案:“绿色发展”3.“两山”理论的本质要求是()。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社会城市化发展型适用于城市发展的哪个阶段()。

答案:中后期5.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中()应放在首位。

答案:减量化原则6.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产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的()。

答案:中循环7.国家对空调采暖、制冷的室内温度实行控制制度。

除特殊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答案:268.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说明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是?()答案:先上升后下降9.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答案:绿水青山10.丽水市面对整体经济实力不强,辖区辐射作用弱导致的市域凝聚力不强,“距离”引起的共同发展的认同感缺失,丘陵山区的地形限制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等限制条件,依靠自然生态优势,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答案:生态经济11.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最多的国家是()。

答案:日本12.2002年,周宏春发表《循环经济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从()角度定义循环经济。

答案:环保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年出台。

答案:200314.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答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15.“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可排放的污染总量,环境标准不同,环境容量不同,可排放的污染量也不同。

”是哪门学科的理论()答案:环境经济学16.作为社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例,日本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

答案:2000年17.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制定了()。

生态经济学重点

生态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生态危机水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经济学被介绍到中国是在七十年代末期,其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步伐是一致的。

生态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策的学科。

第二章选择理论选择的原则“经济人”(理性)假设:经济行为主体是以追求收益最大或成本最小的选择为目标。

稀缺并不意味着稀少,稀少也不意味着稀缺。

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付出的最大代价或丧失的潜在最大利益。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总收益:指一定投入量所带来的各种有用的有形物品或无形效果的总和。

边际收益:对于某投入而言,增加一个单位投入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量。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某种投入品总量的持续增加,该物品同等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减少的。

总投入:指达到或为了达到一定产出量所需各种要素的总和。

边际投入: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总产出量所需要某种投入的增加量。

边际投入递增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某种产出品总量的持续增加,同等产出品量所需要的边际投入是逐渐增大的。

净收益(NTR)=总产出(TR)-总投入(TC)第三章生态环境与经济物耗系数:为达到单位产出所需要的物质投入。

水耗系数:为达到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水的投入。

能耗系数:为达到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量投入。

排污系数:即污染物排放系数,为达到单位产出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

当污染物直排时,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相同。

环境承载力:在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限值。

人口承载力:一定技术水平、投入强度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持续稳定支持具一定消费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经济09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生态经济学产生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应学科的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其他条件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信息流分析▪价值流分析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1、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法2、供需平衡法3、状态空间法4、生态足迹法5、模型预估法生态承载力的评价P=C/B•P——生态系统能够维系的人口数量;•C——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总体物质或能量产出;•B——一定营养水平下的人均所需物质或能量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思路1、衡量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生产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2、计算一定生活水平下可维系的人口数量(生活标准—人均消耗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数量)土地承载力评价的内容(1)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作物的单产潜力评价作物的适宜性评价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2)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营养水平探讨食物总需求量估算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开发承载力潜力的对策土地承载力评价的方法(1)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土地的生产力,它表明人们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

土地生产力又可分为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

(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消费多少千克粮食计算。

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蛋白质,并将按不同的年龄、劳动强度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粮食品种的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量并计算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到单位面积土地所承载的人口潜力。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思路水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包括:1、生态损耗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得到满足2、水体不发生富营养化3、水体水环境容量得到满足•需水量:•1、经济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2、生态需水量: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目标,而在天然生态保护和人工生态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水量。

生态经济学考点整理

生态经济学考点整理

《生态经济学》考点整理一.名词解释(4*5=20分)1.熵:某一系统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2.生态系统:由活的有机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以及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3.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4.可持续发展:既能够满足现在的需要又不损坏经济环境系统,满足未来需要和欲望的能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5.市场:市场是促进交换和分工的潜在利益得以实现的社会组织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先增后减的倒U 型曲线关系7.预防性原则:当一项经济活动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有害威胁,即使科学上未对其因果关系完全搞清,我们也应采取风险预防性措施。

8.最大可持续收获量:此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指得是如何将全部资源的一部分合理地加以收获,而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收获的数量,从而使资源不受破坏。

二.选择题(1*15=15分)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统称为自然地理环境2.考察温室效应3.生态体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生态效应中的短板效应5.垄断行为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应当限制6.名义上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7.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例子8.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9.生物圈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很多,其中水最为重要10.弹性等于需求或供给的变化率,与导致需求或供给变化的因素(如价格或收入的变化率的比率)考察弹性大小,单位弹性:价格上升(),收入上升()11.外部性:一个人采取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意外的影响(这里的人是代理人)之所以产生外部性问题原因在于不完全私人产权,由于缺失这种产权,则不存在市场的交易和其他议价行为,所以解决的办法是立法,创建缺失的私人产权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包括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三.填空题(5*1=5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熵律2.宇宙是唯一的孤立系统3.《增长的极限》于1972年发表4.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5.公平有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两种6.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7.指令性工具包括不可交易的排放区、最低技术要求、规定污染活动的发生地点8.公地悲剧是对公共资源无规划地利用9.技术的进步,投入增加,产出就会增加,生产曲线外移了解部分:(1)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四.简答题(5*5=25分)1.环境为经济提供的四种服务的功能答:(1)资源攫取(掘取)(2)废物排放(3)舒适性服务(4)生命支持服务2.GDP作为衡量绩效指标的一些盲点答:(1)黑色经济(避税)(2)家庭内部经济(3)工作量的变化(4)GDP没有显示公平(5)GDP十分依赖于统计,而统计存在误差3.衡量福利的非经济指标答:(1)预期寿命(2)婴儿死亡率(3)每天卡路里的摄取量(4)15岁时的识字率4.IPAT恒等式及其意义答:I=P*A*T其中I:对环境的影响P:人口数量A:富裕程度T:技术水平意义:指出了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最直接的决定因素5.复利与贴现(计算题)债券的利率答:首先知识补充(1)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剩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难题。

2.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组成社会的人类和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那些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而结成社会的人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3.生态经济学的特点:①历史的普遍性。

②层次性③整体综合性。

④地域的特殊性。

⑤长远的战略性。

研究内容:①基本理论或理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其中包括:Ⅰ、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类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Ⅱ、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Ⅲ、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与经济系统的物流、能流、价值流的关系;Ⅳ、社会经济制度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Ⅴ、技术措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Ⅵ、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及生态经济模型的理论;Ⅶ、生态经济学的特征、性质及学科体系;Ⅷ、防治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投资效果及投资来源方面的理论问题。

②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其中包括:Ⅰ、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系统;Ⅱ、运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建成多种群共栖共生的立体农业结构;Ⅲ、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和食物链法则,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Ⅳ、选择符合我国生态系统的技术体系、技术政策;Ⅴ、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进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Ⅵ、建立对土壤、水域、大气质量的检查制度;Ⅶ、建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决策机构,制订符合生态经济原理的政策和法令。

③方法论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其内容包括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哲学方法和系统论、控制论方法等。

5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和它们无生命的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并不断相互作用着,进行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移和信息的传递。

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自然实体(selfcontained entity)。

其核心是生物群落,它具有自我维持、修补和重建的能力,因而使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得以维持。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

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

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节。

普遍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食物链关系的类群,以及需要相类似生态环境的类群。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节。

生物经常需要从所在的生境摄取需要的物质,生境则需要对其输出的物质进行及时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共需调节。

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自我维持、修补和重建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生态阈值”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

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上的平衡,二是功能上的平衡,三是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的平衡。

因此,要实现生态平衡,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①一定时期输入、输出的各物质数量大致相等,能量收支趋于平衡。

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经过系统流动的物质元素保持协调比例。

③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移动速度大致均衡。

④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的结果,是一种不断调节过程中的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原理):对于孤立系统的不可逆过程,它的熵值总是趋于增加,即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直至达到热平衡。

熵(Entropy)=K×lgD当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后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固定)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左右,而不能完全利用,这就是十分之一定律”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都要大大减少,这样,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或能量的分布就会形成一个塔形,我们将其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可分为生物量金字塔(由各营养级的生物量表示的金字塔),能流金字塔(又称为生产力金字塔,由各营养级的能量表示)和数量金字塔(由各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个体数量表示的金字塔)。

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组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越复杂,种群的适应能力越强。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同龄组和异龄组两类,凡一年生植物(包括大多数作物)种群都可以列为同龄级种群。

异龄级种群的划分,动物有编制生命表,植物可以以一定年龄范围划分,通常以休眠期、营养生长期、生殖期、老年期划分.人口再生产,就是指新的一代人口出生成长,老的一代人口逐渐走向衰老、死亡这样一个川流不息的自然过程。

三个阶段:1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2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阶段3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是哪些原因造成不正常的性比例?第一,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和人为地溺女婴。

第二,战争原因--参战人员尤其前线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人口,所以,那个国家经历的战争规模越大,历时越久,死亡人数越多,越容易出现过低的性比例,而使性比例失调。

第三,经济结构类型的变动。

第四,人口迁移流动结构变化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系数--平均1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的被抚养和赡养人口(儿童少年人口加上老年人口)按照联合国人口机构的划分,60岁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如果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4 ,属于青年型人口;如果介于4~7 之间,属于成年型人口;超过7 则属于老年型人口。

我国人口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挑战:a 人口基数庞大; b、人口老化c 人口逆淘汰—低素质人口比例增加,高素质人口比例降低。

“生态位”的概念(niche),它是指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特别是与其它物种的营养关系。

对生态位的描述是多维的,它不仅仅表示生存空间的概念,而且还包含有关营养、食性和资源的维度。

所谓的“马太效应”,源于《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让富有的更富有,让没有的更没有”。

在竞争的过程中,如果竞争者的环境不发生变化,强者将越来越强,而弱者将越来越弱。

因为强者对资源的占有能力强,强者排斥弱者,使弱者更难取得资源。

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马太效应”。

竞争的普遍意义:1争导致资源的充分利用2争引起生态的多样性三、适度竞争,人类社会竞争的目的应该是不断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求得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步增长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因此,人们在竞争中就应该遵循一定的竞争准则。

①要素流动②流动调节③结构与功能相一致。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系统等子系统复合而成的。

这个复合系统中包含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科技六大要素。

1原始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结合成比较简单的复合结构。

这种类型的结构,主要存在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时期的农业和以生物产品为原料的家庭手工业中。

2夺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掠夺的方式同生态系统结合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3调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开放的经济系统按照生态规律与生态系统结合成高产、优质、高效和多种产品输出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重建的过程是系统内物种多样化的过程。

多样化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取决于植物被固定的太阳能流的大小,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越多,即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越高,所能允许的多样化程度也就越高。

其二,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多变性。

反自然、高投入和开放性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种文化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手段的效率的上升、持平或下降,或者是两者的综合作用。

”这一将文化作为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益函数的论述,被称为怀特定律。

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涵义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能量、资金的高效低耗(输入部分),优质高产(输出部分)和无污染(环境质量)这样一个状。

影响良性循环的因素1、人口增长过快2、政策上的失误3、技术手段不完善4、掠夺经营5、立法不键全6、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非绿色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意识淡漠。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措施1大力植树种草,促进生态良性循环2、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3调整结构合理布局4大力开发农村能源5净化环境6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系统建立和健全生态经济立法。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设计出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农业系统内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过程,同时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侧重于通过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动物、植物废料的办法,促进农、林、牧、渔和大农业系统内部维持良性循环,以获得满足人类营养和其它消费需要的各类产品。

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进入农业生态统,危害人畜、危害各种农作物和森林的正常发育生长。

这一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和各种生长剂、死了添加剂等,使大气、水、土壤受到污染,危害人畜和各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评价的原则1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原则3、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生态效益的内涵是指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率,前者可用绝对数表示,后者则只是一个相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