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 2

合集下载

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word版本

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word版本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学说,是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哲学的基本原理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三大规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四、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与作用。

表现: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概复习重点2024

马概复习重点2024

马概复习重点(二)引言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马概的重点知识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相关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依次从实践、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五个大点阐述马概的复习重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一、实践1.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认识和改造人的基础。

2.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

3.实践的特点是相对独立性、目的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4.实践的规律包括实践的多样性、实践的基础性、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的检验性。

二、认识论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进行反映的过程,是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表现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3.认识的特点包括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和革命性。

4.认识的方法包括实践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

三、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法本质上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运用。

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

4.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包括转化质变、否定之否定和包容性。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3.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五、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唯心主义是历史哲学中的一派思想,强调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意识决定存在、人的创造性和历史的主观能动性等。

3.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观上与历史唯物主义存在明显的差异。

4.历史唯心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武装的思想武器,掌握其重点知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和三大直接理论来源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二者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两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不同派别。

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不同派别4、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的不同观点5、哲学史上对物质的认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的认识7、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8、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9、物质的两种存在形态是如何区分和统一的10、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14、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什么15、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6、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7、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及其分别揭示的内容18、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19、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0、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1、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着重需要增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能力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5、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具体形式;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马原期末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我们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是指认识论和宇宙观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辩证法是指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学说,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

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之二。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例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最后,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

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但其思想和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核心思想和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复习资料和方法,取得好的成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马原大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马原大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马原大一期末复习知识点随着大一学期的结束,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也将迈入期末考试阶段。

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原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接下来,我们将回顾一些马原的重要知识点,并为期末复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包括了关于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对于学好马原至关重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解放人类,它主张社会的自由、平等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等一系列与社会革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原则。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而产生的。

历史辩证法则是研究这种矛盾的方法和工具,它强调了事物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非常有帮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强调公有制主导、按劳分配、政府调控等特点。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对于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先进代表,具有指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它通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来贯彻这个指导地位。

如何进行马原的复习?下面给出几点建议供参考:首先,对于马原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导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原则和指南,是指导人民大众为创造美好社会的灯塔和武器。

以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变革规律的理论教导为核心的,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运动方向。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马原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唯物辩证法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发展和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质的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新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增加,而是在矛盾的性质基础上实现的,是对过去事物的否定和肯定的统一。

2、辩证法的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运用原则有:辩证分析的原则、辩证推理的原则、辩证方法的原则。

在实践中应运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1、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的革命实践。

唯物史观是指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唯意识主义、唯心史观和历史上帝观。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是指规律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发展历程的规律,以及唯物史观的运用。

三、政治经济学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体。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制度、法律、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科学等国家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劳动操作客观物质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复习要点: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相反,这种生产力正在起来反抗束缚它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实践和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完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文档

(完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文档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睁开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 年初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睁开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应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睁开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一致。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睁开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见解。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照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要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想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依照。

3、哲学又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能够认识的,包括唯心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能知论:主张世界是不能够够认识的,只有少许唯心论是不能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睁开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事物是宽泛联系和睁开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睁开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根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宽泛联系和永远睁开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自己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想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根本门派确立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心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见解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响。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二马原考试的临近,复习重点知识是学生们备战考试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以下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至关重要。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价值规律和剥削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布局•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上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同学们在复习和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

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总结(马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总结(马原)

马原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倒1(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原大二知识点汇总

马原大二知识点汇总

马原大二知识点汇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政治素养和社会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马原大二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汇总,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

一、马原基本概念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含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分析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

3.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马原强调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5. 人的历史地位马原认为,人类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是人类的创造。

二、马原的核心思想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原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2. 社会形态与阶级斗争马原强调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原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

4. 商品与货币马原指出,商品是价值形式的价值体现,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标准。

5.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原强调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超过生存所需的价值。

三、马原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原借鉴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2.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马原强调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实践的决定作用马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改变理论。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与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现代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 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二,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与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 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普遍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二下学期进行教学。

它是一门涉及较多概念和理论的课程,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联系、质量互变原理等。

-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等。

2. 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指导世界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主要矛盾: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如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

- 社会变革:社会变革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

4.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斗争: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国家形式,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5. 生产的社会化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的社会化表现,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产生。

- 价值规律: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

6.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异- 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逐步消灭剥削和阶级。

- 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按需分配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7. 科学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 乌托邦社会主义:追求理想社会,但缺乏科学性和历史根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发展过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以上是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马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成绩有重要意义。

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11361知识分享

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11361知识分享

大学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1136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

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在根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在自觉。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

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思想。

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围绕着社会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部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容,具有多方面的重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在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

3、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不了解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看作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地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物质性。

第二,主观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的客观性。

其次,联系的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是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是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有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