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析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刘禹锡-诗歌赏析及解读

《陋室铭》刘禹锡-诗歌赏析及解读《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讲述了他住在一间简陋且破旧的房子里,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美好追求。
首先,诗人详细描绘了自己简陋的居所,其中用词朴素而有力,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审美和洞察力。
其次,诗人在表现自己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认为,人生不是拥有富贵和华丽的家居物品,而是拥有一颗感悟美好生活的心灵。
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诗人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自然,去感悟生命的本质,同时也在寻找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从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整首诗的意境以“陋室”表现出来,贯穿了“宅心”与“天地之性”这一主题。
诗歌中的“陋室”虽然简陋,但却体现了诗人心灵的丰富与高尚。
诗人的“宅心”表现在他不断地思考和探寻生命的真谛,在简陋的居所里寻找生命的意义。
而“天地之性”则体现在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中,他从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生命美好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首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诗歌,它通过对自己简陋的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妆饰的华丽,而在于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而这种认识和感悟是可以在简陋的环境中获得的。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中讲述了他所居住的陋室的破旧和简陋,但是他依然能够从中发现值得欣赏和领悟的东西。
这首诗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现实意义。
首先,《陋室铭》告诉人们,即使身处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寻找到美好和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从中寻找到积极的一面,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陋室铭》告诉人们,不要被物质所迷惑,而是要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体验。
我们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素质。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1原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优秀3篇)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优秀3篇〕刘禹锡《陋室铭》赏析篇一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开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
斯、是,都是代词,“这〞。
惟,只。
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
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
鸿儒,大儒。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
调,抚弄乐器。
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
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案牍〔dú读〕,官府公文。
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
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今湖北襄阳西〕时居住的草房。
西蜀子云亭,西汉学者和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作《太玄》一书而得名。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译文及鉴赏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译文及鉴赏《陋室铭》是由刘禹锡所创作的,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陋室铭》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

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为刘禹锡所著,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执着于名利的高尚情操。
全文如下:陋室铭作者:[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7]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8]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9]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0]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赏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学习!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赏析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一、(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
最新《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引导语: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独有的审美内涵,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古诗词美丽的境界,去欣赏古代著名诗人的高风亮节吧!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陋室铭原文与解析

陋室铭原文与解析陋室铭,原名《陋室铭·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与简要解析。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一共有七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居住状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修身立德的追求。
下面对陋室铭的原文进行逐句解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一句意味着山并不需要特别高大,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拥有声名远扬。
这里的“有仙则名”可以理解为只要追求卓越,就能赢得声誉和名望。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理,水并不需要特别深,只要有龙居住,就会显得神奇。
这里的“有龙则灵”可以解读为只要我们自己充实内涵和才华,就会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这个平凡朴素的房屋中,唯有我自身的德行发出芬芳。
作者在这里强调,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描绘了房屋的环境状况,苔痕覆盖着石阶,绿草从窗帘渗入。
这些景象与陋室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来往之人的交往情况。
谈笑间的人是高雅的文人,互相交流着知识与思想;而往来的人则没有无知和庸俗之辈。
这里的“白丁”可以理解为平庸之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两句描述了陋室中可以进行的休闲活动。
可以弹奏简朴的琴曲,也可以阅读名贵的经书。
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示了自己在陋室中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精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句表达了陋室的宁静与舒适。
没有音乐的喧嚣扰耳,也没有繁琐的文书让人奔波。
陋室给人一种宁静和自在的感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这与之前描绘的陋室形成对比,强调了陋室的平凡和简朴。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全诗的结尾,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语:“何陋之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住所的肯定和自豪。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鉴赏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
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
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鉴赏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鉴赏【导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原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陋室铭》赏析

《陋室铭》赏析《陋室铭》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赏析相关内容。
《陋室铭》赏析篇1《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只有短短的81字。
兹录于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永贞九年,刘禹锡再度被征召上京,后又因玄都观诗讽刺了保守派而外迁。
外迁至今属广东省的连州任剌史,后又迁任今属四川的夔州,今属安徽的和州任剌史。
陋室是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所造,时间在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至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之间。
《陋室铭》大约就写于这段时间或之后不久。
陋室,就是刘禹锡任和州剌史时所建的简陋的房子。
所谓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它一般体制短小,文辞精粹;句式上多用对偶句,且合乎一定的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
作者所记为陋室,陋室有何所记?可见他记这陋室是有目的的,也就是不为一般所记而记,其中一定隐含着作者的思想与怀抱。
所以,此文虽是铭文,却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文章前三句从“山”与“水”写起,再写到刘禹锡自己所居的陋室,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
不高的山有了仙人居住就会有名声;不深的水有了龙的存在也会有名气。
那么,陋室如果有德行的人居住也会声名远播。
很显然,作者从“山”“水”写起,是铺垫,也是类比,表明既是陋室,只要有“德”的人住着,陋室是名声也是很好的。
名山胜水如此,陋室亦然。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文章很有气势。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及赏析学到了这一课,你对《陋室铭》的意思有了怎样的了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赏析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最新从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解析刘禹锡《陋室铭》

从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解析刘禹锡《陋室铭》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
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
真是陋室不陋。
最新《陋室铭》诗意赏析及朗读

《陋室铭》诗意赏析及朗读《陋室铭》诗意赏析及朗读《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
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
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
有《刘宾客文集》。
[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陋室铭》是我们高中必学的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居出的高贵不应该只看外表,而是来自于主人的“德”与“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注释(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最新鉴赏刘禹锡的《陋室铭》

鉴赏刘禹锡的《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蕴涵深远的引用,一个确定不疑的反问,在行文上是紧扣着“陋室”的“陋”字而结,在意义上却恰恰打破了“陋室”的“陋”字,启发我们作出这样的理解:我的居室虽然狭小而简陋,但由于它的主人有着芳香馥郁的“德”,有着富于诗意的审美化的生活情趣,高雅而颇具文化意味的人际交往,清静而自由的心灵世界,所以,它就不再狭小而简陋,竟有了无比的广阔与丰厚。
这种芳香馥郁的“德”,即是是中国文人中的“君子之儒”所秉持的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曾动情地夸赞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身居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简陋生活,那在别人是不能忍受的,而颜回却“不改其乐”,就是由于他追求的是道德修养的崇高,而非物欲的满足,这与孔子所倡扬的君子人格是完全契合的,所以才赢得如此动情的夸赞。
孔子本身更是这种道德人格的实践者。
《陋室铭》结句的“孔子云”,在《论语·子罕》中的完整文字是: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在《论语·述而》中还记录了孔子另一段有名的谈话: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些不仅与他赞美颜回的谈话具有一致的精神内涵,而且更深一层地说明:居于“陋巷”、“陋室”的君子,其实也并不排斥“富且贵”的非“陋室”生活,只是不能用“不义”的方式去取得它,所以宁愿因为“义”的坚守,而愉快地过着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的贫穷生活。
孔子所倡扬和实践的这种君子之德,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说,是将心灵的完善与自我满足视为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和最高的境界,这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演化为他们具体的行为方式、精神方式。
《陋室铭》中所描述的三种生活情形,即是这一影响的突出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文”,通篇81字,情与景相互交融,所抒发的情感非常的真挚,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雅致的情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陋室铭》,欢迎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成了有灵气的水了。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装饰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解析:
《陋室铭》的作者,从来标明是唐刘禹锡,但也有人考据出来,说不是他的作品,因为未曾收进最初编成的他的集子,故而
存疑。
但不论是谁的文笔,能用八九十个字,写出这番精粹至极、凝练至极、余味无穷至极的意境,是不由人不折服至极的。
中国是散文大国,汉魏以来,迄至明清,有别于诗赋的散文文体,巍然为文学的主流。
例如唐宋八大家诗歌的成就,固然千古吟唱,家传户诵,但他们更以著作论述的笔墨,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荣耀的位置。
一般提到韩、柳、欧、苏,都是先想到他们的文章,然后,才是他们的诗篇,就足以说明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
刘禹锡在唐代诗人中是较有影响的一位,诗胜于文,文章除了这篇《陋室铭》,余者更寥寥了。
他历仕顺宗、宪宗、文宗、武宗,曾为王叔文党,玩过政治。
不过他玩得不甚成功,为“八司马案件”的主角之一,被流放连州。
相反,艺术上倒很有成就,以诗名噪世。
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名句,直到今天,犹传唱不已。
、
十年“文革”期间,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是和毛主席最高指示,经常被革命小将引用的。
但他(姑且认为是他作的)这篇不足百字的极短散文,却是千古绝唱,可一而不可二,再无超越之作了。
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需要铺陈,更需要缩略;需要丰满,更需要删削;需要感情奔放,更需要字斟句酌。
所以,散文写作中的优选萃取能力,最能表现作者功力的所在。
放比收要容易,简比繁更困难,像《陋室铭》这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还具有文采;言简意赅,思路明确,能耐人回味;情景交融,盎然有趣,若身临其境;远有榜样,近有自勉,具乐观精神;不足百字,从室陋与德馨的统一中,写出知识分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性情;甘于清贫,甘于寂寞,逃避庸俗,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态,实在是一篇难得的散文。
散文与诗一样,易写难工。
写散文的作者很多,能写出好散文的作者甚少。
自己说好,或雇两个无耻之徒说自己好,是作不得数的。
尤其,像《陋室铭》这样谈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命题,或者还可以引申为研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主客观世界辩证关系的文章,放在别的作家手里,绝不是能用这八十一个字能够完美地表现出来的。
古今文章,谈物质与精神者固多,但短得如《陋室铭》者,却绝无仅有,冲这第一点,值得读,学其为文之精。
尤其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更具有格外的现实意义,冲这第二点,就更值得读了,学其为人之本。
要而言之,无非是物质固然非常重要,精神更应不懈追求。
如果,大家抱定室无妨陋,可以陋,而德却必须馨,必定馨的宗旨,个人一定会少却许多烦恼,世间一定会少却很多丑陋。
《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
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
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
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
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
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
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
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
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
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
有《刘宾客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