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检测技术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检测技术ppt课件
14
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ELISA
15
间接法ELISA
16
ELISA操作图
可调移液器
8孔道可调移液器 17
3. 放射免疫测定(RIA)
常用 125I,测定微量物质 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常用 鲁米诺,测定超微量物质 5.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先做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区 再将蛋白质转移至固相载体 后用酶免疫、放射免疫等技术加以测定
1. 免疫荧光法(IFA )
荧光素可双色;使免疫复合物呈荧光;可定性、定位
(1)直接荧光法 荧光素一抗 对每种抗体作标记 特异 测Ag
(2)间接荧光法: 荧光素二抗 不必标记每种抗体 敏感 测Ag/Ab
12
免疫荧光法
13
2. 酶免疫测定(EIA): ELISA与酶免疫组化
(1)双抗体夹心法ELISA:查抗原
10
II ) Precipitation (二)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 + 相应抗体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使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琼脂扩散/免疫扩散
1. 单向免疫扩散:抗原 的定量(Ig、C3 )
2. 双向免疫扩散:抗原/抗体的定性、组成及Ag相关性分析 3. 免疫电泳: 电泳 + 双向免疫扩散 (抗原分析)
21
3. 细胞因子检测
(1)免疫学检测法—— 夹心法ELISA FCM
(2)生物学检测法—— 细胞增殖(或细胞增殖抑制)试验 细胞毒(或细胞毒抑制)试验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RT-PCR测定mRNA
4. 皮肤试验: 测试IV型超敏反应能力
22
(二)B细胞功能测定
1. B细胞增殖试验 小鼠:LPS 人: SPA;抗IgM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蛋白质分析的常用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和识别蛋白质的常用 技术。该技术通过将蛋白质混合物在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 显色反应检测目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和可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 物学、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
注意事项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同 时,由于放射免疫分析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因此成本较高。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放射免疫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以用于痕量物质的定量检测;操作简便, 易于自动化;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缺点
由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过程中存在安 全风险;成本较高,需要特殊仪器和实验室 条件;对于某些样品,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或 非特异性干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总结词
快速、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反应 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化学发光反应过 程中释放的光子数量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 度。该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低背景干 扰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标志物
和激素等生物分子检测领域。
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
05
其他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总结词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荧光标 记物的发射光谱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

传染病的迅速诊断和有效控制是防控传染病的首要任务。

在传染病诊断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免疫学检测技术概述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疾病状态或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方法。

它以免疫反应的原理为基础,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等。

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优势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特定病原体或抗体,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问题。

其次,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在病情早期或感染后的短时间内检测出相关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传染病。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的特点,可以在临床实验室中进行大规模检测,为传染病的流行监测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三、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1. HIV/AIDS的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艾滋病(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在HIV/AIDS的诊断中,免疫学检测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代HIV抗体检测方法采用ELISA技术,能够检测出HIV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第二代检测方法引入了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第三代和第四代HIV抗体检测方法进一步改进了检测时间和检测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HIV感染的指示物如p24抗原和HIV核酸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2. 结核病的诊断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B-ELISA)、结核菌抗体检测和结核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学检测等。

免疫学检测技术(课堂PPT)

免疫学检测技术(课堂PPT)

.
36
一、凝聚反应(Agglutination)
二、沉淀反应
1、溶液中的沉淀反应
2、凝胶扩散沉淀
3、免疫电泳Biblioteka 血清免疫电泳火箭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三、补体参与的反应
四、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ELISA)
.
37
一、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反应出现的可见性现象。颗粒抗原如完整 的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相混合,在 一定条件下出现凝集。凝集反应中抗原称 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 Equivalence – Lattice formatio6 n
抗原或抗体检测原理
.
7
•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抗原性物质、免疫系统、免疫应 答的规律及免疫应答的调节的一门科学。
• 免疫的定义(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 别自我与非自我的过程。排除异己,维护 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
体细胞会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使
细胞发生癌变,形成肿瘤等,机体可识别、清除这些
细胞,这是免疫系统的第三个功能。当这一功能低下
或失调时,会导致肿瘤或癌. 症。
9
抗原 (Antigen)
抗原概念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 反应的物质。
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抗原性越强。
自身抗原: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变异、免疫功能紊乱、眼球晶体 蛋白、精子蛋白、甲状腺蛋白
2. 大分子胶体:一般在10 kD以上 。
3. 具有复杂的立体结构或空间构象.
如明胶分子量虽然为100 kD,但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差。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荧光免疫检测技术(FI)的基本原理
荧光免疫检测技术与FIA类似,但是不需要标记酶和底物,而是直接标记荧光染料,通过检测荧光信号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判断样品中免疫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无需酶标记
荧光免疫检测不需要使用 酶标记荧光素酶,避免了 潜在的酶和底物污染。
高通量检测
荧光免疫检测可以在低浓 度下完成快速检测,适用 于高通量和大规模的样品,可以 标记多种不同的免疫分子, 提高检测的多元性和特异 性。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RIA)的基本原理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免疫分子来检测样品中目标免疫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1
放射性标记
将免疫分子与放射性元素标记如131I、125I等结合。
2
孵育和分离
将标记的免疫分子与待测样品反应孵育,通过分离获得实验的反应产物。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检测生物体内免疫分子的方法,应用广泛于临床诊断、 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概述
免疫分子的来源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和细 胞因子等,都是免疫系统特异 性抗原识别和应对的产物。
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与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来 检测样品中目标免疫分子的存 在和浓度。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开 发、生物学研究和疫苗制备等 领域,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的重要手段。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常见方法
直接法
直接使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样品中的免 疫分子。
间接法
利用未标记的抗体与样品中的免疫分子结合, 再使用标记的二抗或蛋白A/G结合物检测。
竞争法
利用抗原或抗体与样品中的免疫分子竞争结 合,测定中目标免疫分子的含量。

医学免疫学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

医学免疫学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
• 体内法:用生物抗原或化学抗原作皮内试验。 OT-PPD皮试
一、T细胞功能的检测
➢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体内试验
(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1. 原理:
•淋巴细胞
•刺激物
•DNA合成
•分化
•母细胞
•细胞变大 •细胞浆扩大 •空泡 •核仁明显 •核染色质疏松
• 凝集反应常用于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
•病人的RBC •体内anti-Rh
•+
•由于抗体多属于IgG,分子 量较小,抗体与红细胞间的 结合力不能克服细胞间的排 斥力,不出现凝集
•体外加 入抗人
IgG
•出现凝集现象, 叫直接库姆试验
•+
•正常人O型血 的Rh+的RBC
•患者血清内 的游离anti-Rh
第二节 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试验
• 凝集反应 • 沉淀反应(中和反应) • 免疫标记技术: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 蛋白质芯片技术
一、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 合、凝集的现象。
• 1、直接凝集: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的抗 体直接反应,出现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 现象。又分为玻片法(定性试验)和试管 法(半定量试验)。
负电的疏水胶溶液,因静电作用而呈稳定的胶体状态。 3. 该技术可应用于免疫组化(光镜下检查)和免疫层析快速诊断。
• 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 将凝胶电泳与固相免疫测定结合,先把电泳分区 的蛋白质转移到固相载体,再用酶免疫、放射免 疫等技术测定。

14 免疫学检测技术

14   免疫学检测技术

2)BAB法(桥联亲合素-标记生物素法—BRAB)
直接BAB法: 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Ag + B· Ab Ag-Ab· B
A
Ag-Ab· B-A
B· E
Ag-Ab· B-A-B· E
特点:以游离A分别连接B· Ab和B· E 间接BAB法:用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Ag + Ab1 Ab2· B A Ag-Ab1-Ab2· B-A
ABC-ELISA (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四)酶免疫组化(EIH)



原理:以酶标记抗体与用于相应抗原反应, 通过底物被酶解显色以示踪抗原 - 抗体结合 物存在的部位。 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并能长期保存。 此外,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的二氨基联 苯胺( DAB),其分解产物为不溶性,适 于镜下观察。
D、捕获法——最常用于检测IgM抗体 包被抗人IgM 链+待测标本----IgM类抗体全被 固相抗体捕获------洗涤+ 特异性抗原(针对待 测IgM的相应抗原)与固相上特异性IgM结合+ 酶标抗体(针对特异性Ag的)+底物----显色----显色表示有特异性IgM。
E、 BAS-ELISA 生物素(B) -亲和素(A)系统( biotin avidin system,BAS)是以生物素和亲和 素具有的独特结合特性为基础,它们的结合 迅速、专一、稳定,并具有多级放大效应。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的ELISA,使反 应信号放大, 检测灵敏度提高。
2、碱性磷酸酶(AP) AP从大肠杆菌或小牛肠粘膜中提取,菌源性 活力小于小肠粘膜活力。AP价格较HRP高, 稳定性差,但敏感度高,空白值低。 可催化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生成黄色 的对硝基酚,NaOH终止后黄色可稳定存在一 段时间(405nm)。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疾病监测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并探讨它们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再通过底物的酶反应转变为可定量测量的光学信号。

在临床中,ELISA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肿瘤标志物监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等领域。

例如,ELISA可以用于检测HIV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指标。

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精度和高通量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通过将细胞悬液经过单个细胞形成的窄流柱后,利用激光光源和多种激光解译系统对细胞进行多参数的定量分析。

在临床中,流式细胞术被广泛用于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凋亡检测以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等。

例如,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检测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的异常细胞、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等。

三、蛋白质微阵列技术(Protein Microarray)蛋白质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通过将多种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基质上,与待测样品进行反应后,利用检测系统测量样品中多种免疫反应产物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在临床中,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可以用于潜在致病因子的筛查、疾病标记物的发现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癌症中的肿瘤抗原、检测病毒感染中产生的抗体以及筛选特定药物的作用靶点。

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敏感且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十四章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十四章免疫学检测技术

将发光物质(如吖啶酯、鲁米诺等)标记抗 原或抗体,发光物质在反应剂(如过氧化阴离子
)激发下发射光子,通过自动发光分析仪测定光
子产量,可反映待检样品中抗体或抗原含量。 该法灵敏度高,常用于检测血清超微量活性 物质(甲状腺素等激素)。
5.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该法又称Western印迹法,其结合凝胶电
免疫电泳原理图解
火箭电泳 (Rocket Electrophoresis)
火箭电泳也称单向电泳扩散免疫沉淀试验, 是把单向免疫扩散同电泳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抗原 在含有定量抗体的琼脂中泳动,两者比例适宜时, 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锥形的沉淀峰。在一定浓度范围 内,沉淀峰的高度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此法的特点 是需时较短,故可用于快速沉淀标本中抗原的含量。
1.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 :
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可出现 细菌或红细胞凝集现象。
2.间接凝集(indirect or passive agglutination) : 检测针对可溶性Ag的Ab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direct 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4. 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test)
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用已知抗原包被固相,加入
待检血清标本,再加酶标记的二抗,加底物观察显 色反应。
2)免疫细胞或免疫组化技术
应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抗原发生反 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 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ICC
IHC
3.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 RIA)
5种成分,3个系统
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系统与补体的作用

免疫学检测法汇总

免疫学检测法汇总

免疫学检测法汇总免疫学检测法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来确定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监测和研究等领域。

以下将对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进行汇总。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酶标技术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荧光ELISA等多种类型,适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2.免疫磁珠技术:免疫磁珠技术是通过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然后利用磁力分离的原理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常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蛋白质的分离等。

此外,免疫磁珠也可用于药物检测、生物分子的富集等。

3.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的方法。

首先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的检测。

该方法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鉴定。

4.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行染色来检测该抗原的存在和分布的方法。

该技术应用广泛,在病理学诊断中常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鉴别不同组织类型等。

5.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抗原的免疫反应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标记物和激光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细胞的快速高通量检测,常用于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免疫细胞活性的评估等。

6.荧光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荧光探针与靶分子结合来检测目标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重检测的优势,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除了上述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外,还有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法)、免疫电镜(Immuno-EM)等特殊的检测方法,用于对特殊细胞亚群或抗原的检测。

常用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技术【可编辑全文】

常用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技术【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常用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一讲免疫浊度技术一、免疫浊度法基本原理免疫浊度法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产生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形成光的折射或吸收,测定这种折射或吸收后的透射光或散射光作为计算单位。

二、免疫比浊法的特点:1、自动化免疫分析稳定性好,敏感性高(达ng/L)、精确度高(CV<5%),干扰因素少,结果判断更加客观、准确,也便于进行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

2、自动化免疫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回报时间短,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向临床反馈,又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处理。

3、自动化免疫分析能更好地避免标本之间的污染及标本对人的污染。

4、自动化免疫分析可利用多道计数器、测光仪,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几十种和临床有关的分析项目,血清用量少,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三、免疫浊度法分类(一)透射光免疫浊度法透射光免疫浊度法是个极简便的方法,测定方式是测定入射光因反射、吸收或散射后的衰减,读数以吸收光单位(A)或OD表示,这种A值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率。

(二)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应用越来越多,且有替代其他免疫定量法的趋势。

散射比浊的原理是根据雷利(Rayleigh)公式提出的,当复合物较小时(<3*10)呈全透射,透射与散射相当。

当复合物大于入射光波的1/20时,形成不对称前向散射,在90o以前的角度测量散射光皆取得最佳效果,散射光的量代表复合物的量。

1、终点散射比浊法2、速率散射比浊法速率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都优于终点法,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出3个数量级之多,但终点法稳定性好。

所谓速率,是在某单位时间内形成大于3*10以上的复合物量(不是积累数),当仪器测定到某一时间单位内形成的速率下降时,即出现速率峰,该峰值的高低,即代表抗原的量。

速率散射比浊法有三大特点:1、时间快,一般在30-60s之内就可完成测试;2、比较准确,因其测定形成速率,抗原多,速率快;3、节省试剂。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Ab
Ab
双向免疫扩散
Ag1 Ag2
Ag3
Ag4
Ab
鉴定多种抗原是完全相同、 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
沉淀反应—免疫电泳
存在于不同区域 旳抗原与抗体结 合,在百分比合 适处形成沉淀弧。 沉淀弧旳数量、 位置和形状与原 则品相对比,可 分析样品旳成份 及其性质。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
抗原+抗体(特异性)+酶标识抗体,经过酶与 底物作用生成有色反应物,定位组织或细胞内抗 原旳一门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用带标识物旳抗体或抗原在组织细 胞原位经过抗原抗体反应或组织化学反应,对相 应抗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测定旳技术。
d) 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
将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旳
免疫微粒与生物素、亲和
b)
素、酶相结合,最终酶作
用于荧光底物发光,经过
检测荧光强度判断未知抗
原旳含量。
e) 免疫组化技术
定位、定性、定量检测
②免疫荧光技术
海马细胞
微管蛋白
绿色(胞体、树突)
轴突终末蛋白
红色(突触)
培养旳成纤维细胞
微管呈绿色
核呈蓝色
+Y
体外加入 抗人IgG
Y
Y
Y
Y
出现凝集现象, 叫间接库姆试验
2.沉淀反应
毒素、组织浸液及血清中旳蛋白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后,出现肉眼可见旳沉 淀物,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也可在半固体琼脂凝胶中进行。
单向免疫扩散 Ab in gel
用于拟定 抗原浓度
Ag
Ag
Ag
Ag
免疫比浊
过量Ab Ab
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高 度特异性结合旳原理和措施,检测分 析各样品中旳目旳物质,以监控物品 质量、检测机体免疫机能和诊疗某些 疾病旳体外检测措施。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机体中的抗体或抗原来进行诊断、监测或研究的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

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直接免疫检测方法:直接免疫检测方法是通过将待检测样品与已知特异性抗体标记物直接反应,利用标记物发出的信号来检测目标物质。

常用的标记物有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物质、酶和金等。

2.间接免疫检测方法:间接免疫检测方法是通过将待检测样品与已知特异性抗体反应后,再经过第二抗体与标记物结合的方式来检测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寻找含有多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二、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1.临床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例如用于检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常见的如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病毒的检测。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检测等。

2.生物制药与生物工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生物制药与生物工程中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来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制药产品中的杂质和残留物,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基因工程草甘膦抗性作物的筛选和鉴定。

3.食品安全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者过敏原,如重金属、农药、酒精、过敏原等,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动物疫病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兽医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来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体感染,如猪瘟、狂犬病、禽流感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5.环境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例如,通过检测水体、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判断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的危害。

总结起来,免疫学检测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监测、动物疫病监测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概述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概述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概述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注射外源性抗原后,免疫系统将识别并生成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通过将已知的抗原与待测物进行结合,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和测定待测物的存在与含量。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免疫电泳、免疫印迹等。

其中,免疫荧光是一种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物结合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是一种通过将待检测物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再利用底物与酶反应来产生颜色变化,通过光密度计读取颜色变化程度来测定待检测物的含量。

RIA则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物结合,再通过放射性测定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病毒或细菌感染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此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还广泛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根据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来判断肿瘤的存在与发展程度。

此外,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血型鉴定、妊娠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方面的诊断。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通过检测特定的抗体可以确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从而理解其功能。

免疫学检测还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情况,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在药物研发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抗体的产生,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

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总之,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和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测技术将继续发挥其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免疫学检测技术原理 1.2 抗原或抗体检测原理
抗原或抗体检测原理: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后 出现的各种现象,可对标本中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定性检验:观察现象 的有无。 定量检验:反应产生 的免疫复合物的多少与 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 原(或抗体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3 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沙门氏菌
第三节 酶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3.1 基本原理 免疫酶技术: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制成酶标抗原或抗体, 既保持抗原或抗体特异性,又不影响酶本身活性,进行抗原 抗体特异反应后,再加入酶的底物,使其发生酶解作用,产 生显色反应,从而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 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表面,再加入被HRP标记的抗原或抗 体,加入HRP的底物,进行免疫酶法应,产生明显黄色产 物,以酶标仪测定OD值。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4.1 基本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特别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激素和多肽的精确 定量测定,是定量分析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 将标记抗原、非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三者置于一个系统内 的反应。再将抗原-抗体复合物 (B)与游离标记抗原(F)分开, 测量放射性强度,得到比值(B/F)。 由于标记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量是固定的,因此比值(B/F) 随非标记抗原的量而改变。改变非标记抗原的量,就可以绘 制出一条剂量-反应曲线。 受检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试,计算比值(B/F),在曲线 上查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
课程作业 1、什么是荧光免疫技术,其基本测定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酶联免疫技术,其基本测定原理是什么?
3、什么是放射免疫技术,其基本测定原理是什么?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免疫系统的实验方法。

它涉及到各种技术和手段,用于检测、分析和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免疫反应。

其中一些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
1. 流式细胞术:这是一种用于对单个细胞进行高速分析和分选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功能等。

2. 免疫组织化学:该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或蛋白质。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目标抗原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或荧光染料进行可视化。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体液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技术。

ELISA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并通过酶催化的显色反应来定量检测目标分子。

4. Western blotting:该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样本中的特定抗原。

它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5. 免疫沉淀:这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蛋白质,然后通过沉淀和分析来确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6. 细胞培养和功能分析:免疫学实验常涉及细胞培养,如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功能测定,以研究免疫细胞的行为和应答。

这些技术在免疫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而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疾病、评估免疫状态、监测治疗效果等。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迅速、准确、灵敏等优势。

1.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分类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检测的目标分为两大类:体外诊断和体内诊断。

体外诊断主要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免疫标志物,如血清、尿液、唾液等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而体内诊断则是通过组织标本中的免疫标志物来进行诊断,如组织切片、细胞标本等。

2.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免疫试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和信号检测。

免疫试剂是指用于检测的试剂,包括抗原、抗体、底物等。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指在免疫学检测中,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信号检测是指利用特定的方法来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与数量,如荧光素酶标记法、放射免疫法等。

3.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HIV抗体可以诊断艾滋病,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以诊断乙肝等。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状态。

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强弱。

同时,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通过监测特定的免疫指标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情况。

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

其次,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物质。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具有快速、简单、可靠等特点。

然而,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免疫学检测技术幻灯片2内容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与特点,了解抗原抗体结合力和比例。

掌握免疫组化(IHC)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一抗、二抗的选择与使用。

掌握酶联免疫检测(ELISA)反应的原理方法。

掌握免疫印痕(Western blot)的技术原理与方法。

了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RIA)的原理与方法。

目标:掌握ELISA、IHC、Western blot的操作方法幻灯片3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检测分析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以监控物品质量、检测机体免疫机能和诊断某些疾病的体外检测方法。

免疫检测是微量检测方法,灵敏、特异。

随着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免疫检测方法已渗入工、农、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

幻灯片4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Berson和Yallow发明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胰岛素起,免疫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分析到微量、超微量分析;从手工检测到全自动化;从单个标本检测到高通量检测等一系列长足的进步。

本章主要学习血清学检测方法——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幻灯片5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年代学者贡献1894 J.Bordet 补体与溶菌活性1896 H.Durham,M.von Gruber 特异凝集反应1896 G.Widal,A.Sicad 肥达试验1897 R.Kraus 沉淀试验1900 J.Bordet,O.Gengou 补体结合反应1900 ndsteiner 人类ABO血型及其抗体1906 A.Wassermann 梅毒补体结合反应纯化抗体,定量沉淀反应1935 M.Heidelberger,F.Kendall1941 A.Coons 免疫荧光标记1946 J.Oudin 凝胶内沉淀反应1948 O.Ouchterlony,S.Elek 双扩散沉淀反应1953 P.Grabar,C.Williams 免疫电泳分析,Ig多样性1960 R.Yallow,S.Berson 放射免疫标记1966 S.Avrames,J.Uriel,et酶标免疫技术al1975 G.Kohler,stein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幻灯片6第一节免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曾叫血清学反应。

幻灯片7(一)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幻灯片8幻灯片9Edward Jenner 1749-1822,English爱德华·琴纳幻灯片10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

幻灯片11鼠疫公元六世纪公元十四世纪公元十九世纪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幻灯片12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

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

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说不一。

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据记载,当时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 人们把它们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打死了 然而 没有了猫 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行无忌了。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

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

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

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幻灯片13“我的天哪,大街上没有人走动,景象一片凄惨,许多人病倒在街头……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对我说,某某病了,某某死了……”佩皮斯于1665年10月16日幻灯片14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类型(一)免疫的定义(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四)免疫功能的类型幻灯片15(一)免疫的定义免除税赋,免除差役immutory免除患疫,免除瘟疫immunity定义: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幻灯片16(二)免疫系统(i m m u n e s y s t e m I S)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法氏囊bursa ofFabricius(禽类)外周免疫器官脾脏spleen淋巴结lymph node其它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幻灯片17幻灯片18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HSC),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亦称T、B细胞)、NK细胞(nature kill cell)及部分树突状细胞。

髓样干细胞分化: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

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地方,分化成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

幻灯片19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肠系粘膜及皮肤淋巴系统等。

T、B 淋巴细胞的定居场所、免疫应答部位。

中枢免疫器官产生的T、B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淋巴结等处定居,遇抗原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或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以执行其免疫功能。

幻灯片20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来自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两大谱系:即淋巴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谱系。

前者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

后者分化发育成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除了T细胞、B细胞外,还有K细胞和NK细胞执行杀伤异物,保护机体的任务。

此外还有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幻灯片21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表面蛋白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ty complex,MHC)基因群,人体细胞的”自我”标志MHC-I和MHC-II类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直接涉及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

2.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3.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幻灯片22幻灯片23幻灯片24幻灯片25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时抗感染免疫,过强会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均属异常反应)。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持免疫耐受;异常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干扰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如丧失:机体突变细胞失控,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

幻灯片26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物理屏障:皮肤化学屏障:皮肤与粘膜分泌的化学物质幻灯片27幻灯片28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定义: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的抗原,亦称天然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幻灯片29反应1局灶性炎症反应幻灯片30(1)局灶性炎症反应:痛、红、肿、热(i n f l a m 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幻灯片31痛、红、肿、热破损细胞释放组织胺白细胞吞噬细菌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幻灯片32(2)补体系统(补体-抗菌蛋白)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约20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是β及γ球蛋白,它是一类酶原,由于它在抗原和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

有的补体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被激活。

激活后的补体,具有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等多项功能。

幻灯片33幻灯片34(3)干扰素功能:抵抗病毒感染。

作用机理:能抑制病毒复制增殖。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把编码干扰素蛋白的基因片段整合到酵母基因中,培养酵母提取干扰素。

幻灯片35(4)温度反应巨噬细胞与入侵的微生物相遇会释放出一种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和一种细菌外毒素致热原随血管循环到脑的下丘脑部位,升高正常的温度调节点,导致发热。

发热刺激机体的吞噬作用,同时减少血液中铁的含量。

39.4度以上有危险。

超过40.6C会致命。

幻灯片36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第三道防线定义:出生后产生的,个体接触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而产生,仅针对特定抗原(决定基)而发生的反应。

特点:后天获得,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类型:包括B细胞产生的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幻灯片37过程感应阶段:识别异己反应阶段:淋巴细胞增殖效应阶段: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幻灯片38(1)T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由T细胞直接完成免疫反应。

时间:病原体直接进入到体细胞,增殖后再感染其他体细胞时,T细胞免疫起关键作用。

对象:直接对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

细胞类型:Tc—细胞毒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杀伤靶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机理:直接使靶细胞裂解幻灯片39幻灯片40幻灯片41(2)体液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是也称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指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对象:病原体侵入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时(即细胞外),体液免疫起关键作用。

主要对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幻灯片42抗体概念: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存在于淋巴液及外分泌液中。

结构:由四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呈Y字形。

轻链(L链)可变区重链(H链)可变区,补体结合区(F c)幻灯片43分类I g G: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唯一通过胎盘的I g,新生儿抗感染抗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

I g M:合成最早,分子量最大,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吞噬作用,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

I g A: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进入黏膜表面,中和感染因子,因此为粘膜局部免疫,母乳中含量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