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一上《妈妈和孩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可爱的妈妈和孩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

2. 学习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和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并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形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情感。

2. 收集有关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特征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是否表现出情感。

2.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妈妈和孩子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和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2. 学习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3. 学习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亲情关系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亲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3. 情感表现讲解:讲解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4. 创作方法讲解:讲解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5. 学生创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比例线条色彩2. 亲子关系的情感表现关爱陪伴互动3. 创作方法观察想象构思绘制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体现亲子关系的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描述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

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进行描绘。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母爱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 学习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的关系。

- 引导学生用美术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 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教学难点:- 如何用美术作品表达情感。

- 观察生活,体验母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知识学习- 教师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结构,讲解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的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实践描绘人物。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四环节: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课题:妈妈和孩子- 1. 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2. 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3. 用美术作品表达情感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回家后,观察妈妈和孩子的互动,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人物比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妈妈和孩子的身高比例,理解基本的身体比例关系。

2. 人物特征: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教材、PPT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的比例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内容:- 人物比例:头、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人物特征: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妈妈和孩子2. 板书内容:a. 色彩:温馨、和谐b. 线条:流畅、自然c. 构图:亲密、均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的绘画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和艺术素养的体现。

在《第18课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简洁明了,且具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 人美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 人美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母爱之情。

2.如何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介绍《妈妈和孩子》这个题材的相关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风格。

2.讨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绘画基本技巧,画出母亲和孩子的形象,表达母爱之情。

4.赏析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母亲和孩子,展示技巧和表现出的感情。

2.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含义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个性化反馈法: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母爱之情。

4.观摩法:引导学生观摩片段电影或名画作品,感悟母亲的伟大情感。

六、教材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颜料盘、画笔等画画用具。

2.学生需要准备铅笔、橡皮、水彩笔、颜料笔或蜡笔等画画工具。

3.准备母爱题材相关的名画或电影片段,可供学生观摩。

七、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介绍学习《妈妈和孩子》这个题材的相关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风格。

(10分钟)2.讨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5分钟)3.示范教学:教师讲解绘画技巧,画出母亲和孩子的形象。

(25分钟)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母亲和孩子的形象,传达母爱之情。

(50分钟)5.观摩赏析:教师带领学生观摩名画或电影片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0分钟)八、课后作业1.完成画作并自行作品评定,简单评价自己的作品创作,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2.搜集或观看母爱题材相关的名画或电影片段,提高艺术修养。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表达妈妈和孩子亲情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主题:家庭观念、绘画技能3. 内容: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融入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

3.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使用绘画元素表现情感关系。

2. 难点: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画作样本、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描绘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注重表现情感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与描绘。

2.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等。

3. 亲情、家庭的情感表现。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相处场景,绘画一幅《我和家人》的作品。

2. 选择一位画家,分析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特点,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理解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意识得到加强,审美情感得到培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绘画时间和空间,以及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5. 在欣赏与评价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它详细描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步骤和活动,这对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庭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欣赏和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开展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馨的妈妈和孩子的人物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人物画基本技巧:神态、动作、情感2. 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亲情绘画作品。

2. 写一段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家庭观念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通过绘画表现家庭温馨氛围。

2. 学习简单的构图技巧,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亲情关系,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画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比例、动态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每组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表现亲情关系和家庭氛围。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6.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方法2. 亲情关系的表现3. 家庭氛围的营造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体现亲情和家庭氛围。

2. 家长参与评价,填写评价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导入环节: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妈妈和孩子|人美版(2023秋)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妈妈和孩子|人美版(2023秋)
3.创作实践活动: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4.作品欣赏与评价:欣赏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学会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培养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妈妈和孩子|人美版(2023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线条与色彩的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人物基本比例、面部表情和衣物的绘制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例如:讲解人物比例时,强调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关系,以及四肢的长度和位置。
(2)母爱主题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通过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他们的线条、色彩运用能力。
2.增强学生对母爱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家庭亲情,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3.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作品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勇于尝试新方法,激发艺术创造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示范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学生掌握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从学生的作品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线条不够流畅,色彩搭配不够和谐。这提示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技巧进行专门的训练。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通过分组讨论和创作指导,学生们的绘画作品展现出了对母爱的多样化理解和表达。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情感融入作品。

人美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天之大》引入
视频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妈妈和孩子
认真观看并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新授:
1.引导启发: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图片
讲一讲,和妈妈在一起的故事?
进行爱的教育妈妈爱我,我们也要爱妈妈和爸爸
2.探究学习
作品欣赏分析欣赏:洗澡(油画)卡萨特(美国)和母亲保护他的儿女(版画)珂勒惠支(德国)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分析作品,细心观察作品的细节,从艺术作品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学生初步了解描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无论人还是动物,母爱都让人感到那么温暖,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家里的人。
小组认真观察
两位妈妈的面部表情有什么不同?
面部表情:温柔、亲切手部:手指纤细,动作轻柔
两位妈妈的手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面部表情:紧张、坚定,手部:粗壮、有力量,给人安全感
母与子(农民画)潘常旺
请你说一说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
了解吉祥纹样:脸上的桃子是福寿吉祥的寓意、手中的鱼是富裕的寓意、鱼上面的石榴是多子多福的寓意。
你知道什么叫农民画吗?
作者潘常旺并不是专业的画家,而是普通的陕北农民,画画是她劳动之余的爱好,我们把这些农民画的画叫农民画。
比较作品:说一说这三幅画当中的《母与子》与后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农民画的特点:色彩鲜艳、装饰性强、夸张变形、构图饱满,以红、黄、蓝为主。
《欢乐柱》雕塑作者田世信,猴妈妈和宝宝 雕塑 毕加索(西班牙)

小学美术人美一年级上册1妈妈和孩子妈妈和孩子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一年级上册1妈妈和孩子妈妈和孩子教案

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学习如何从艺术作品中感受主题,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描述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教学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母爱、家人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上次的健康课我们讲过了,你是从哪里来的?生: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妈妈和孩子》二、讲授新课(一)欣赏图片《洗澡》和《妈妈保护她的儿女们》(出示PPT)师:请同学们欣赏两幅画的局部,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两个问题1、两位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的?2、两位妈妈的手部什么不同?生:全班交流回答师:总结。

(出示PPT)《洗澡》中的妈妈脸:平静、祥和、微笑;手:纤细、温柔、很舒服《保护儿女们》的妈妈的脸:紧张、害怕;手:粗壮、有力、有安全感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出示PPT完整的画面)师:请生观察这两幅画中画的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孩子们回答的更加完整师:《洗澡》这幅画画了什么?生:妈妈在给女儿洗脚师:她们是什么动作呢?生:妈妈坐在凳子上,女儿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一手扶着女儿的腰,一只手在给女儿洗脚,在一个盆子里洗脚……师:她们的衣着师什么样的?生:妈妈穿着长裙子,女儿刚洗完澡围着浴巾……师:如果你是这个女儿,你感觉怎么样?生:高兴、幸福、温暖……师:再来看看《妈妈保护她的女儿们》这幅画,妈妈的手臂下有几个孩子?生:3个师:孩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生:害怕、惊恐、生气、不开心……师:为什么会这样的,你们知道吗?生:不知道教师讲解这幅画的背景……师:你知道为什么妈妈是这样的表情了吗?妈妈的手为什么画得这么大?生:有力气,可以保护孩子师:对了,妈妈充满了力量,有安全感。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4一. 教材分析《妈妈和孩子》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本课以人美版(常锐伦)美术教材为基础,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美好。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绘画创作。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但学生在绘画技巧和观察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感受亲情的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绘画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发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绘画创作。

4.评价法: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常锐伦)美术教材。

2.画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3.参考图片: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感受亲情的美好。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绘画,尝试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一年级上册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一年级上册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讲解这个部分,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点。在美术作品中,通过观察发型、服装、表情等,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和孩子的天真。这些元素是表现家庭亲情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绘画和剪贴手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如何将亲情融入作品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形象特点和绘画、剪贴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演示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a.形象特点的捕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捕捉和表现人物形象特点是难点。教师需通过实际演示、步骤分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观察、描绘人物形象。
b.绘画与剪贴技能的结合:学生在运用绘画和剪贴技能时,可能难以将两者有效结合。教师应提供具体指导,如如何先绘画后剪贴,以及如何处理剪贴材料与画面的衔接。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表现美好。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一主题的认同。然而,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探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感知母爱和亲情的温暖2.了解手指、手掌的简单表现形式3.喜欢绘画创作,发掘自身的美感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如何表现母亲的爱和温情•如何运用大量平面造型来表达母爱和和亲情教材准备:•A4白纸•颜料、刷具•彩铅、彩色笔•双面胶、剪刀教学过程:步骤1:连线比大小1.展示不同的手指和手掌的形态和大小让学生比较,并问他们认为哪一只手最大。

2.描述大手的特点和小手的可爱之处,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中存在的大小关系,明暗对比和构成形式。

步骤2:创意手绘1.为学生讲解本课的创意任务,并让他们自愿踊跃报名参加。

2.讲解绘制母亲和孩子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母亲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3.让学生随意发挥,绘画自己心中理想的母爱场景:妈妈带孩子玩、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妈妈煮饭给孩子吃等等,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他们深入记忆的母爱情景。

步骤3:丰富表现1.引导学生在纸张上表现出孩子和妈妈的形象,并考虑如何丰富画面内容与组合构图,颜色和线条的应用等。

2.让学生多想一些有关母亲和孩子的场景和细节,如母亲亲吻孩子的头、孩子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等,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感和情感。

步骤4:展示作品1.让学生自主提交作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作品经历,并展示出优秀作品。

2.引导学生欣赏、赏析、评价展示的作品。

并发放比赛奖项,细心点评和鼓励学生的绘画创造。

思考:1.在本课中,有哪些内容和体验值得家长们了解和参与?2.在绘画和沟通中,学生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有哪些?应当如何引导帮助他们解决?3.如何让学生能够更自主的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总结: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着重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和表现手法的简单性和形象化,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练习感受和表达母亲之爱。

同时,我们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鼓励发现和释放他们的美感和创造力。

In the Markdown format, the document can easily organize and provide a clear structure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includ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preparation, teaching process, thinking questions, and conclus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visual editor, teachers can quickly insert styles, links, and tables into the document, promote work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document’s readability and usability.。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

2. 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2. 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

教学准备:1. 收集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

2. 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让学生感受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讲解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如何绘画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表现自己心中的妈妈和孩子。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张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者自己构思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2. 邀请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和孩子绘制一张画作,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 组织一次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学生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六、教学内容: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妈妈和孩子主题画作,分析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包括面部特征、身体姿态和服饰等。

2. 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方法。

3. 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以及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和孩子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4. 练习:让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并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评价:评价学生的画作,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子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评价学生的画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母爱。

•通过绘画表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场景等。

•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表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学生理解和珍惜母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把握场景中情感,用美术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准备p图软件,如Photoshop等;2.准备相关画面和图片素材;3.准备美术绘画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5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母爱相关的故事、电影或图片来引入本节课。

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表述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

2.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表现的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并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如母与子、母与女、母乳喂养、母亲抚养婴儿等名作。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母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3.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母爱场景,如卡通画,墙上的装饰画、别墅花园里紫藤花下的母子萌图等,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母爱的力量,启发学生的绘画创作思路。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本节课知识点:色彩、线条、形状。

老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图片,解释色彩、线条和形状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如何在画面中表现情感、变换场景环境和产生情绪反应。

2.引导学生观察相关表现方式,如用红色表达激情与喜怒,蓝色表达平静的感觉等,解释素材中选择哪种颜色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展示部分画作给学生做解析,引导学生发现其隐含的含义。

三、课堂实践(90分钟)1.学生绘制母爱画面,学生按照自己在老师引导下的真实感悟,思考画中所体现的场景和情感。

2.引导学生用颜色、线条和形状表达母爱情感,同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笔画、线条、色彩等关键绘画要素。

3.老师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场景和情感间转换,包括画中人物的形象和位置、场景要素的细节安排、情感的细节表情等。

4.利用互动往返式的教学创意游戏进行教学,比如选择最喜欢的色彩和加入游戏场面或引入差异猜规则等。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增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物基本比例的认识:介绍头部、身体、四肢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家庭成员的观察与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3.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基本比例的掌握。

2. 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的表现方法。

3.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人物比例的准确把握。

2. 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的技巧。

3.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人物画作品、PPT、黑板。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人物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3.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讨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4.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知识点:人物基本比例、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对人类最贴近的情感“母爱”的关注和明白得;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认识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材料;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体会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如何样表现由两个人组成的画面,区别人的大与小及性别特点,纠正对人的概念性表现适应。
人美版美术一上《妈妈和孩子》教案
课型:第一课时:观赏·评述第二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小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一学段的第一节属于观赏·评述类型的课程。
本次课将人文主题和美术的差不多知识有机的结合,进行双主题教学。通过观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关心学生挖掘妈妈对自己关爱的深层次细节,会议妈妈爱自己、关怀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从而使儿童对爱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二、观(描述时期)
师生共同观赏一些美术作品。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有些什么人的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不要限制学生的观看思路。在谈话进行有困难的时候能够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线索启发,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看、体会。
三、品(分析时期)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提问:画家在画这幅画时使用了哪些颜色?看上去感受如何样?
学生分析:
低幼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家庭,而母亲的感情支持尤为重要,会成为儿童日后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儿童体会的基础上观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关心小孩们把生活中的情感体会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并产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
教学思路:
把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属于观赏·评述,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延伸,意在加深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明白得。
鼓舞学生运用学过的诗歌、文章、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能力领域:尝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预备:
预备教材中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收集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妈妈送的礼物、妈妈写的信等;布置教室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忆(预备时期)
教师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难忘经历,引出话题。
请学生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情况,或展现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你喜爱这幅画吗?什么缘故?
你看了这幅画后,有什么感受?
你能感受到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吗?
教师要对作品进行较为综合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总结,关心儿童加深印象,提高审美评判的能力。
五、颂(延伸时期)
在感受了艺术家所表达的妈妈和小孩之间的深厚情感后,你想如何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情呢?
请你看一看,画面上使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个方向的?
画面上的人是一样大小吗?
画家什么缘故要如此画?
你情愿为这张画取个名字吗?
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
鼓舞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通过讨论和争辩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但关于坚持己见的学生,要承诺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
四、评(评判时期)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深层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