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合集下载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_心得体会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_心得体会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一)还记得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一位科学巨匠离我们而去了。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无法相比的祖国,除了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还要放弃对功利主义的种种念想。

他回来了,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

今天,当我们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钱学森。

3月30日,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下午三十,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图书馆,我站在庄严的大厅,对着钱学森同志的塑像深深的鞠一个躬,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骄傲!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

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

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

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

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

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

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跟随者解说员,我了解到,钱学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还记得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一位科学巨匠离我们而去了。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无法相比的祖国,除了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还要放弃对功利主义的种种念想。

他回来了,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

今天,当我们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钱学森。

3月30日,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下午三十,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图书馆,我站在庄严的大厅,对着钱学森同志的塑像深深的鞠一个躬,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骄傲!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

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

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

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

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

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

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跟随者解说员,我了解到,钱学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受报告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受报告

再一次约定——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第一次百度“钱学森”是在2009年10月31日,这一天,钱老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他的一生,而他的离去,再一次掀起了“钱学森之问”的热潮,这是他对中国教育表达的最后一片心意。

虽然早已听过许多关于钱老的故事,但没想到真正去了解他却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百度完“钱学森”之后,竟然产生了儿时曾有的那种对科学家、伟人的深深崇拜和向往之情,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因此,我还特地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钱学森》,读完之后,脑海中产生了千万思绪,其中最为强烈的莫过于“钱学森之问”、“高校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理想”、“科学家”几个字眼反复撞击着我的神经,多次碰撞之后竟然觉得自己的未来越渐明朗,就在那时,我告诉自己,我要以钱老为榜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献给祖国崇高的事业。

2015年,在另一个金秋十月,我不仅幸运地邂逅了交大,更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参观了钱学森图书感,如同六年前不经意中的一次约定在这一刻履行了,那种感觉竟也无法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出。

我想,作为科研人员,这种感觉不亚于研究出了突破性成果了吧。

而这成果,无疑饱含了钱老精神的莫大的鼓舞。

当踏入钱学森图书馆的那一刻,就如同亲眼见到了钱老,比当年在书中看到的钱学森来得更加有血肉,更加的亲切:9.8米高的钱学森红色手稿、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实体、“导弹概论”手稿、“水动力学讲义”手稿等一个个钱老旧物在我面前熠熠生辉,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

作为一个后辈学者,此生有幸离一个精神导师如此之近,那种欢跃也是毋庸置疑的。

钱老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无可置评的,这也是千万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但这次参观给我的另一大收获是感动于钱老如此般的爱国之情。

红色中国需要一代代像钱老这样的红色科学家。

一位伟人,不仅要有非凡的成就,拥有爱国之心更为国家之骄傲,民族之幸。

我已经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那个曾经培养了像钱老这样德才兼备的大科学家的校园,我感到万分的庆幸,同时也有这万分的责任,但我想,我会为之奋斗的,因为从钱学森图书馆走出来的时候,我又默默地同钱老定下了一个约定,而这次,我选择终身为履行这个约定而勇攀高峰。

2023关于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

2023关于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

2023关于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2023关于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1盛斌: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仔细地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这是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观后党员们都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在一起来谈谈感想和体会。

汪铠峰:钱老有几大特点让我们动容:钱老的爱国情怀真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佩服。

钱学森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的多种荣誉,在美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资生活条件。

经过很多的艰辛之后,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新中国的故土,虽然当时新中国科研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太苦,但是钱老还是带领着我们新中国的团队为我们新中国的航天导弹事业做了卓越的贡献。

周瑞章:钱老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众所周知,钱老刚回国的时候,除了他自己头脑里的专业深厚的知识之外,新中国的各项条件,比如经济,科研条件,人才储备等,都不如意。

但钱老没有害怕和退缩,好好地刻苦钻研攻克出了许多关键技术核心。

秦宏连:钱老博学多才。

他看的书非常非常多,馆藏的他看过的书就是非常非常多,还只是他一生看过书的小部分,看了之后真让我们大家震撼。

难怪钱老懂得东西那么多,看到他的书你就会全明白。

馆藏里有许多他生前的书信以及一些绝密的研究资料什么的,感觉钱老非常严谨,用文稿纸一气呵成,书写工整,字迹清秀。

钱学森的为人低调,谦和,或许这是他在“两弹一星”功臣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吧。

胡桂军:和他同时期回国的科学大师有很多,他们的能力也不相上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钱学森这样得到如此多的美誉,没有一个能有钱学森的美誉和众多领导人的高度关怀。

也许这里面的因素多了去了,但我相信这和钱学森的为人一定是密不可分的。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薄坤: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和彦敏:通过这次我们去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我们充分地认识了钱老的一生,钱老的爱国情怀,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刘嘉悦2018年1月23日,我和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参观,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只要一提到钱学森,就会自然地脱口而出“两弹一星元勋”,通过这次参观,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两种爱,第一,对祖国的爱;第二,对科学的挚爱。

拳拳爱国心50年代,钱学森作为美国火箭和导弹的核心参与人,在美国生活无忧无虑。

而当时,祖国刚刚解放,正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来建设祖国,钱学森爷爷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克服了美国人的重重阻力,终于回到了中国,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钱学森说的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们都有祖国。

他要在自己的祖国研究导弹,研究卫星,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让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更加强大。

他那深深的爱国心,怎不让我们感动?孜孜科研心今天,我进入展厅,就看见了钱学森四千多份的手稿印成红色方块组成的“四面体”——升腾的智慧。

50年代,钱学森回国后,他在没有充分资料和没有现成模式的情况下,每天不辞辛劳地研究,草稿,论文,实验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

树立我们中国在世界航天和军事上的地位,为我们祖国争气,使我们中国人无比自豪!虽然钱学森爷爷于2009年10月31日仙逝,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

最令我最敬佩的还是他对祖国的爱和他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心田也播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也懂得了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我院行政党支部于4月**日下午组织党员到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

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图书馆分为四个部分展示了钱老的辉煌业绩和崇高风范。

第一部分再现了钱老当年参与领导中国航天事业的全过程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第二部分展示了钱老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以及对系统科学作出的具有开创性的成就;第三部分反映钱老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风范;第四部分展示其成长历程和成为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通过参观及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讲解,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钱学森对祖国建设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品格。

钱老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老与功勋,他将科学作为自己所追求真理。

他曾写道:“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应当说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应该属于创建科学的巅峰。

”因此,他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勇攀科学高峰。

在钱老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科学就是他的生命,他放弃美国优越的待遇,冒着重重危险回到祖国的怀抱,用他赤诚的心报效祖国。

钱老作为世界着名科学家,不张扬,不居功自傲,他的处世原则:“一、不题词;二、不写序;三、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四、不出席应景活动;五、不兼荣誉性职务;六、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七、不上任何名人录。

”从而使我们看到了钱老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的博大情怀与非凡人生。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行政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致认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创新、无私奉献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永远值得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感谢您的阅读!。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今天我们学校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交通大学的旁边。

尽管以前上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路过这里,却没有机会进入图书馆。

而今天终于有幸能够走进图书馆,我感到有点激动。

在馆外,隐隐约约就能看见钱学森巨大的头像,刻在场馆上,为之震撼。

进入图书馆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原来是“升腾的智慧”,是由钱学森的手稿组成的,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抬起头,看着这火红的手稿,足足有8万余,就像天空中升腾的.火烧月,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双眼。

我仔细地观察着,都是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可见他在数学界做出的贡献不少!进入正厅可以看见钱学森的黝黑的铜像,他好像正在仰视着天空,沉思着。

上楼,走到厅内,从上往下俯视,只见一枚导弹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是真的导弹,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导弹,尤为震撼。

上面清晰地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展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钱学森被称作“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原来钱学森老爷爷一生刻苦的研究着,将他的毕生心血都放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不少啊!即便如此,钱学森却一直有着刻苦钻研、勤俭节约、为人低调的的品格,这不正是我们南苑学子应有的作风吗?我看到了钱学森手稿之多、和满满几面墙的书本,而家中的家具、摆设,非常简单、朴实,以及他平日里的着装,也十分朴素,可见他是多么钻研,不在乎名誉和金钱,踏踏实实地做他的科学研究。

我觉得钱学森有这么好的美誉一定离不开他的这些优良品质,身为一名科学家能如此投入、钻研,是非常不容易的啊!我想,作为一名学生,钱学森身上的优秀品是值得我学习的。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勤俭敬信是需要日积月累、慢慢培养的。

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向着目标努力奋斗,我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学习。

就像军训那几天一样,在太阳下晒、在雨中奔跑,也不能叫苦,不能停止。

老师说过了,学习是非常累的,平时作业要写到12点钟,这是正常的。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小结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小结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小结今天我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参观,但是我仍然开心并怀着敬仰的心情仔细地参观了这一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

今天还很荣幸的成为了第10万名参观观众,获得了第10万名幸运观众的证书、钱老的儿子签名的信封、钱老手稿的仿制品和一个钱老用了四十年的公文包的小模型。

还和展馆的工作人员等一起参观了新的巨幕影片“钱学森与两弹一星”在讲解员的讲解过程中我了解到:“钱学森图书馆展览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反映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以及对系统科学做出的具有开创性的成就;第二部分反映钱学森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风范;第三部分探索钱老成为科学巨匠的原因;第四部分展示其学术思想。

”钱老的爱国情怀真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佩服。

钱学森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的多种荣誉,在美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资生活条件。

经过很多的艰辛之后,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新中国的故土,虽然当时新中国科研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太苦,但是钱老还是带领着我们新中国的团队为我们新中国的航天导弹事业做了卓越的贡献。

钱老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大学生学习。

众所周知,钱老刚回国的时候,除了他自己头脑里的专业深厚的知识之外,新中国的各项条件,比如经济,科研条件,人才储备等,都不如意。

但钱老没有害怕和退缩,好好地刻苦钻研攻克出了许多关键技术核心。

还有一点就是,钱老博学多才。

他看的书非常非常多,馆藏的他看过的书就是非常非常多,还只是他一生看过书的小部分,看了之后真让我们大家震撼。

难怪钱老懂得东西那么多,看到他的书你就会全明白。

馆藏里有许多他生前的书信以及一些绝密的研究资料什么的,感觉钱老非常严谨,用文稿纸一气呵成,书写工整,字迹清秀。

钱学森的为人低调,谦和,或许这是他在“两弹一星”功臣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和他同时期回国的科学大师有很多,他们的能力也不相上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钱学森这样得到如此多的美誉,没有一个能有钱学森的美誉和众多领导人的高度关怀。

关于参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的作文

关于参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的作文

关于参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的作文你知道吗?我前几天去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那可真是一场超酷的体验!一到那儿,那座充满现代感又不失庄重的建筑就吸引了我。

就好像它在静静地诉说着:“这里面藏着一个超级伟大的人物的故事哦。

”走进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学森爷爷的雕像。

他站在那里,目光坚定又深邃,仿佛还在思考着那些关于科学、关于祖国的大问题。

我站在雕像前,心里突然就涌起一股敬意,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座高山面前,一座由智慧、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堆积起来的高山。

然后我开始慢慢参观各个展厅。

哇塞,这里面的展品可真是丰富多样啊!有钱学森爷爷当年读书时的笔记,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就像一个个小蚂蚁,但仔细一看,每一个字都写得超级认真。

我就想啊,钱爷爷读书的时候肯定是个超级学霸,而且还特别勤奋,哪像我有时候写作业还想偷偷懒呢。

那些笔记上的公式啊、图表啊,对我来说就像是神秘的密码,但是在钱爷爷眼里,那都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吧。

还有他的信件,那些和家人、和同事、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

从信里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深深的思念,毕竟他为了祖国的建设,远离家乡那么久。

但同时,我更能感受到他对祖国建设那火一样的热情。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他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让中国也能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挺直腰杆。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那些关于他科研成果的展示。

那些火箭模型啊,还有航天工程的各种计划和数据。

我当时就想,钱爷爷的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啊?怎么能想出这么复杂又厉害的东西呢?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超级魔法师,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学幻想一点点变成了现实。

他搞的那些科研项目,就像是在黑暗里点燃了一盏又一盏超级明亮的灯,照亮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的道路。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有个小朋友问他妈妈:“妈妈,钱学森爷爷为什么这么厉害呀?”他妈妈回答说:“因为爷爷爱学习,爱祖国呀。

”我听了,心里特别赞同。

钱爷爷就是因为有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的热爱,才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做出那么伟大的成就。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
2月下旬,在单位的组织下,参观了位于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被钱老的爱国献身精神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中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打动。

钱老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学术方面的造诣极高,连美国政府都很服他的,与此同时他还有一颗强大的爱国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学成回国的问题上从未动摇,当美国当局拿出优厚条件来诱惑钱老留下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回国的坚定。

他为了祖国抛弃金钱,回国之后面对完全没有科技基础的一穷二白,钱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同志们一起完成了两弹一星的自主研发,不得不钦佩他们的杰出才华和坚定毅力。

参观完后我感慨很多:
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

其实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备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们总是希望过得开心事业有成,但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人生目标。

为了目标我们不停地努力奋斗,当我们不放弃努力的时候,理想也不会放弃我们,这也许就是“有志者事竞成”吧,我们这一生或许不会像钱老那样创造历史载入史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在钱学森图书馆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钱学森老先生的高尚品格。

旧中国的人们饱受奴役,外国强盗们纷纷入境,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说白了就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其他民族面前抬不起头来。

而钱学森生活于当时的中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外国人的质疑与嘲笑,即使在取得种种学术成果之后,依然不太受到外人的欢迎。

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留美期间非常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全是异常拔尖,这对于当时的美国学生来说只能是惊奇。

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学会,然后带回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

这点情怀就是非常高尚,当时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也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后来很多人归国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钱图的二楼立体的展现了钱学森先生取得的光辉成就。

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异常巨大,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间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这大大证明了钱学森的科学实力。

作为科学家的他,为人很低调,不贪图功名利禄,国家哪有需要就往哪儿去,而且是尽心尽力,使学有所用,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

钱学森知识渊博,艺术文学方面也有天赋,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爱因斯坦的音乐才能。

这可以从图书馆三楼钱学森受到的教育中看出。

都说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扩展了人们的想象,这对于一个想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而言尤为重要。

就像是学习一个领域也吸收了另一个领域中的灵性,使得一下子暴露的缺点少了,变得更强大起来。

钱学森为人严肃,不爱开玩笑,也许这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例子吧。

可是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岗位,关键的是他必须在这个岗位上尽全力做好,才能得到人们的欣赏。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1. 引言近日,我有幸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进行参观。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钱学森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储藏着宝贵书籍的图书馆,更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知识殿堂。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切体验到了图书馆所带给人的宁静、庄重与学术氛围。

下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我在钱学森图书馆的观感与感受。

2. 外观与内部设计钱学森图书馆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内,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宛如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艺术品。

大门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使整座建筑显得通透明亮。

入馆后,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室内摆放着大量的书架、阅览桌和座椅,人们在这里专注地阅读、学习、思考。

内部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图书馆内设置了多个专门的学习区域,如阅览区、自习区、小组讨论区等。

每个区域都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宽敞的学习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进行学习。

此外,设计师还设置了休息区域和茶水间,方便读者休息和取水。

3. 知识资源丰富钱学森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心知识库,收藏了大量的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图书馆内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学术著作、期刊杂志、学位论文等,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除了纸质资源,图书馆还提供了电子数据库和在线期刊订阅服务,方便读者随时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料。

在观后的体验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图书馆所蕴藏的巨大知识力量。

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学术资源,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无论是在阅览区,还是在自习区,我都看到了大量的读者专注地阅读或者进行学术研究。

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钱学森图书馆作为学术殿堂的重要地位。

4. 学术氛围浓厚钱学森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氛围浓厚的象征之一。

无论是在图书馆内的学习区域,还是在壁报展示区等地方,都充满了学术讨论和知识分享的活力。

图书馆经常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读者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5月14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钱学森图书馆参观,瞻仰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件件钱学森老人用过的东西讲述了他一生的点点滴滴。

我们看到钱老读书时候的成绩单,自动请求辞去各项职务的申请信,我们看到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取得伟大成就淡泊名利的品德。

他的精神让参观的每一位同学深深震撼!
生活中,钱老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看着钱老狭小的书房、磨损了边角的皮包、简洁的家具,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衣服……使我们对他的敬佩更加深了。

这些生动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向我们述说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人格。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钱老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精通航空航天学、流体力学、火箭技术、物理学、教育学、文艺、城市学……他知识的宽广和巨大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深深折服。

他一生都在为国服务,直到晚年还在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是一个将伟大寓于平凡之中的人,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刻苦读书,长大报效祖国。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2013年10月9日下午,我们在汪洋老师的带队下,前往闻名全国的钱学森图书馆参观。

这是继观看话剧《钱学森》后,我们对钱老爱国、创新与奉献精神的进一步学习。

如果说话剧《钱学森》让我们对钱老的一生有了一个大体的感性认识,那么这次对于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则加深了我们对于钱老的理性认识。

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到作为钱老的校友的巨大荣誉和责任。

之前我虽然曾经详细地阅读过《钱学森传》,对于钱老的整个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钱学森博物馆仍然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钱学森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为8188平米,陈列展览面积近3000平米,历时一年半的建设与布展,于2011年12月11日钱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建成开放。

钱学森于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

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在归国后,他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相比于钱学森对于我国科技和国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更令人震撼的是他的那颗时时萦绕于祖国的爱国之心。

1950年,钱学森同志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直到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才终于得以实现。

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昨天,我们集体组织去了钱学森图书馆参观。

在里面看到的东西让我想了很多。

钱学森(.11-.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六、
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

202X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

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当我走进钱学森图书馆参观他的遗物的时候,让我感触很深。

看着那一页一页字迹整齐的文件时,不由自主的让我想到钱学森工作时那认真的态度。

现在的人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再看到他那大学时的成绩,让我感到一阵愧疚。

为我浪费的时间感到后悔。

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心为国的爱国人士。

为了建设祖国,放弃了在美国那舒适安逸的生活。

他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是科学家。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146061102 陈红艳为了深入学习钱学森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组织,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伴着即将离去的春意感,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于2015年5月10日,跟随着我们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组织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这一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中心,通过这样一次的参观,让我们对钱老的伟大人格及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虽然钱老已于2009年10月31号仙逝,但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所有人都会自然地脱口而出“两弹一星元勋”,钱老的逝世给世人留下不少缅怀与沉痛,但这位科学界的巨挚留下的更多的是科学思想,辉煌的科学成就以及彪炳世人的爱国情怀与高尚的情操。

钱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钱老伟大的思想与艰辛但卓越的一生的缩影。

在进入钱学森图书馆的那一刻就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庄严地气氛。

在大厅内的墙上是一些手稿公式,我们抬头看到了一个倒置红色金字塔,那是钱老的手稿组成的“升腾的智慧”,虽然不是太懂,但我们知道那肯定是钱老在航天事业的路途中留下的足迹,更是财富,这火红的手稿有如升腾中的蘑菇云,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走到序厅正中,钱老的铜雕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眺望右上方的天空。

他在眺望什么、期待什么呢?是铜雕后那枚等待升空的火箭?还是祖国科技的腾飞?在那枚等待升空的火箭身体上刻着这样一句激励人心的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句话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激励着人们前进,铸就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

前老更是如此,在中国原子弹的研究道路上,面对那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他始终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国家的使命。

顺着环形坡道慢步而下,我们来到了展厅。

从第一展厅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到第二展厅“科学前沿的开拓者”;从第三展厅的“人民科学家风范”到第四展厅的“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上海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

上海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

上海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哎哟喂,说起上海钱学森纪念馆,我得跟你细细唠唠,那可是个让人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儿,真的,不骗你!那天,阳光正好,心情倍儿爽,我就这么溜达着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外面,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挂着“钱学森图书馆”牌子的大楼。

你别说,一开始我还纳闷呢,这图书馆怎么跟纪念馆扯上关系了?后来才知道,这里面藏着钱学森老先生的无数宝贝,简直就是一座活生生的科学家纪念馆嘛!一进门,我就被那个由钱学森手稿组成的红色装置给震撼了,整整4015页手稿啊,堆得跟小山似的,还红彤彤的,特别醒目。

解说员告诉我,这象征着钱学森老先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4015个日夜,哎呀妈呀,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和热爱啊!我这心里头,一下子就对他老人家肃然起敬了。

再往里面走,嘿,那导弹模型可真够气派的,DF-2A导弹,全长21.3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最大射程1500公里,就摆在一楼圆厅里,跟真的一样。

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要是发射出去,那得是多震撼的场面啊!最让我感动的是地下一层圆厅墙上的那幅壁画,长24米,高5米,画的是钱学森在两弹结合试验时,冒着飞沙走石,在寒风刺骨的戈壁上,亲自鼓舞操作人员的场景。

你瞅瞅,那眼神,那表情,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人民科学家”写照嘛!我当时就想,这老先生,不光是个科学家,还是个真正的战士,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真的是豁出去了!还有啊,纪念馆里展出的钱学森老先生的书信、手稿、工资条这些,都是以前没公开展示过的,这次可算是大开眼界了。

特别是他写给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三人的信,预言“灵境技术”将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哎呀,这简直就是神预言嘛!现在看来,这老先生真的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参观完了,我这心里头是感慨万千啊。

钱学森老先生,不光是个科学家,更是个爱国者,他把自己的智慧和热血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这种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所以啊,这次去上海钱学森纪念馆,真的是值了!不仅让我对钱学森老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感受到了他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高一作文练习之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高一作文练习之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WanGol Mars
“在他的心里,过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

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现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中国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曾在感动中国中被这样评价过,他就是钱学森。

有幸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令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得以较具体地了解钱老。

他给中国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体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后又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试验尖端科技武器、锐意创新,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

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鞠躬尽瘁的同时,也谱写了他人生的光辉篇章。

钱老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仅仅是那些成就,更是他身上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样也把永恒的精神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高中生,也许不能参与科技研发,但却能认真学好每一科,成为国家可靠的后备军。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B1403495 丛慧今天,我们电子系5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徐汇校区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站在钱学森图书馆的门口,仰望楼面上的浮雕,钱老深邃的眼神仿佛还在向我们诉说着他的故事。

钱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钱老平凡而伟大、艰辛但卓越的一生的缩影。

他在美国本可以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或许可以在技术与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可是,他放弃了金钱,低位和名誉,甚至是自己在学术上的追求,为了祖国的地位和前途,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爱国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有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核武器,让东方红一号卫星可以遨游在天际,使当时落后的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突飞猛进,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钱学森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还与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学习习惯有关。

他能力超常,学识渊博。

当时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轻的教授,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

在1951年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

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不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纪元。

归国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学森由理论研究转为工程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型。

不仅能如此,他还关注国家的治沙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工程中,也有钱学森的身影。

他说,妻子的音乐给了他很多的灵感,他说,中国要注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正是他活跃的思维,包容的思想,长远的目光,勇敢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让他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在参观的最后,播放了记录钱老一生的纪录片,他一辈子淡泊名利,生活节俭,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智慧,并将自己的积蓄大都捐献给了治沙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曹鹏飞1012067 在2012年5月5日,我跟随着我们学校的党组织来到了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是上海交大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办,在2011年12月11日开始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了两万多名观众,在社会上激起较大反响和广泛好评,它是上海交大的图书馆,说是图书馆,与其不如说是博物馆,主要是以介绍钱学森事迹,展现钱学森伟大人格为主要目的的宣传工具。

我们这次的参观,主要是因为那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天不仅只有我们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大门口还见到了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

一进图书馆的大门,就能见到的是其他学校的一些学生在进行入党宣言,在如此的环境下,气氛俞是庄严。

在大厅内的墙上是一些草稿公式,虽然看不懂,但是很显然那肯定是钱老在航天事业的路途中中留下的足迹,更是财富,另外就是远看天花板是一个倒置红色的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红色的金字塔是钱学森的笔记。

走过序厅手稿雕塑,走过铸铜的钱学森塑像,往里走一点,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实体,据说是由第二炮兵部队捐赠的,也因此成为镇馆之宝了。

此导弹从地下一层直指蓝天,钱馆“石破天惊”的造型和寓意,就由这枚导弹直抵苍穹的设置来体现。

在导弹的身体上还刻着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句话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是在高三的毕业典礼上,我们的校长就是用的这句话来激励我们的,那是校长还将这句话编成了歌唱的形式,很有气势,很是雄心壮志。

感想这句话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也是激励着多少人的进步,铸就了多少人的成功啊!钱老更是如此,在中国原子弹的研究道路上,诱多的挫折和多少的失败,但是他不畏惧,不退缩,下定决心,愿意牺牲自己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顺着环形坡道漫步而下,就来到导弹发射座近旁,这里用大型壁画再现了往日导弹成功发射的现场:长24米、高5米的巨幅油画,浮现了两弹结合试验时,钱老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在寒风刺骨、飞沙走石的戈壁上,冒着极大生命危险亲临现场、鼓舞操作人员的场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了40多年前那具有伟大历史性的瞬间。

在观看着钱老遗物,让我倍受感触。

玻璃窗展示的所有笔记、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我,感染我。

尤其是有一篇钱老手写的演讲稿,让我叹服。

整篇上下用格
子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十分工整,另外还加有引用。

虽然有些东西看不懂,但是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有种肃然起敬之感。

可见他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这是因为他对国家有颗负责任的心,对中国人民游客负责任的心,对中国共产党有科负责任的心啦。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我想这些荣誉和他做事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再就是那一屋子的图书,而且很厚,多部分都是外语的。

从解说员那得知,这只是钱老生平看过的一小部分书籍而已,我就镇住了。

一方面是对钱老的佩服和敬仰,另一方面是自惭形愧。

与钱老当时的条件相比,我们现在好几十倍都不止啊,但是我看的书呢?还不及钱老的100分之一吧。

钱老在有生之年一直很关注大学生们的教育问题,尤其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不止一次地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实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他主张搞科学工作的,应该学点艺术。

他认为“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在参观了之后,我有所想: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很感到很自豪,有这么伟大的人为我们铺平了道路;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很惭愧,没能利用好机会来完善自己;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积极分子,我很有压力,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开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