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性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性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性作者:黄少华科学·经济·社会1996年09期一十九世纪末,以狄尔泰(W.Dilthey)、文德尔班(W.Windelband)、李凯尔特(H.Rickert)等为代表的德国思想家,为了建构一种独立的文化科学,掀起了一股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截然对立起来的潮流,认为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都迥然不同。

例如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独立于人类精神而存在的自然界,其认识方式是因果说明,而人文科学、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世界,其认识方式是理解,即通过把握感性个体的外在生命表现(Lebensaüβerungen)来获得一种内在体验。

这种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截然二分的做法,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遭到了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诘难。

例如石里克(M.Schlick)认为,科学作为知识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提供给人们有关一个世界的知识。

这个世界并没有分化为不同的实在,例如,没有分化为自然领域和精神领域,因为借助于这些语词所表示的那种区别并非事物在本质上的区别,而只是研究实践(Forschungsbetriebe)上的区别,或者说所谓的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工作方式(Verfahrungsweise)上的区别。

”〔1〕按照石里克的观点,精神科学在本质上是统一于自然科学的。

精神科学并没有自己所特有的概念,人类用来诠释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精神科学概念,最终都可以归约和还原为物理学概念和心理学概念。

石里克的这种思想在纽拉特(O.Neurath)和卡尔纳普(R.Carnap )等人那里被进一步发展到了极致。

卡尔纳普强调:“经验科学的各个分支仅仅是由于劳动分工的实际原因才被分割开来的,它们本质上不过是一门无所不包的统一科学的组成部门。

”〔2〕基于这种认识,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在物理学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容一切知识领域的所谓统一科学纲领。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本体论(ontology)几乎与哲学一样古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哲学。

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是“存在”问题,正因为如此,它有时也被称为“存在论”或“形而上学”。

但是它不是研究“存在者”的一门学问,而是探究“存在者”何以“存在”的一种智能,并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终极关怀紧密相关。

本体论作为一门学问起源于对万物本原也就是本体问题的追问,所谓“本原”(英文的对应词是principle,亦译为“始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就是万物都由它构成,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其属性变化不已,而且本性常居不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3b8-9。

)从本原向本体的转换是由柏拉图完成的,柏拉图的重要前提是毕达哥拉斯哲学,特别是巴门尼德哲学。

毕达歌拉斯学派认为“万物都是数”,数不仅被看作万物的本原,而且被看作万物的原型、世界的本体。

巴门尼德则提出了比数更为抽象的“存在”作为世界的本体。

到了柏拉图那里,本体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对万物本质的追问,而是转向了对世界本体(noumena)的探寻和本体世界(即世界本来面目)的逻辑构造。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把“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他的第一哲学的对象。

他所说的“作为存在的存在”(也就是第一存在)实际上就是本体。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根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哲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

如果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本体论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认识论和价值论是这棵大树的两个主干,其它的哲学分支几乎都是这棵大树的枝杈。

没有本体论,就不会有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有其它的哲学分支。

本体论的不发达,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发达,其它的哲学分支也不会繁荣。

只有本体论根深,哲学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

今天人类的哲学看起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它却正日益沦为科技的奴仆,正日益沦为功利的工具,哲学越来越不能发挥它引导人类有智能地生存的应有功能。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问题受制于研究对象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

只要我们愿意调整统一的基础,把统一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基础上,那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就不是大问题。

科学的统一是一个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标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统一;基础;调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那么何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简单地说,统一就是两者一致或者两者构成一个整体。

从后者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起显然构成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完整的互补的认识体系。

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一应该更多的是指两者的一致性问题。

那么两者应该在什么基础上或什么意义上一致呢?人们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判断它们是否一致。

由于人们选择统一的基础和角度不同,因而在一致性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

不过,如果我们愿意调整统一的视角和基础,那么两者的统一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1影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主要因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否统一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统一,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人们的价值观等。

首先,从研究对象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对象的共性使得它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容易具有共性,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它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看,一般认为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即自然界是无意识无目的、没有自觉能动性,而人类社会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

相应地,人们认为自然科学可以进行数学化和逻辑化的研究,因而其可预测性和规律性强。

而社会科学的可预测性和规律性则要差得多,甚至有人认为它们不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

如果把社会科学再划分为人文科学和狭义的社会科学两部分,那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就更大了,而这个区别根源于人与自然的所谓本质上的区别,而狭义的社会科学已经较多地采用了数学和实证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相似性源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神学与哲学的合二为一

神学与哲学的合二为一

神学与哲学的合二为一神学和哲学是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学科,一个涉及到宗教信仰和神的存在,另一个则是关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哲学探讨。

然而,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神学和哲学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本文将探讨神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丰富。

首先,神学和哲学在某些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关注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目的,而神学则提供了一种宗教的框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例如,哲学家们探讨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问题,而神学则通过宗教信仰提供了一种解释。

在这个意义上,神学和哲学都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的问题。

其次,神学和哲学在思考上帝的存在和性质时也有相似之处。

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探讨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各种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

而神学则通过信仰和宗教经典来认识上帝。

这两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可以产生有趣的讨论和思考。

例如,哲学家可以通过神学的观点来评估自己的证明,而神学家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上帝的存在和性质。

此外,神学和哲学在伦理道德方面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伦理学探讨了道德价值和行为的原则,而神学则提供了宗教伦理学的基础。

它们共同关注人类应该如何生活和行为。

哲学家们通过道德理论来探讨道德价值的本质,而神学家则通过宗教教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种交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问题,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

最后,神学和哲学都提供了对世界的综合性的思考。

哲学家们试图通过逻辑和理性来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理,而神学家则通过宗教信仰来认识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可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总之,神学和哲学虽然是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通过将神学和哲学合二为一,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无论是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还是在上帝的存在和性质,以及伦理道德问题上,神学和哲学都可以相互丰富和启发。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呢?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呢?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呢?“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段话是针对西⽅⽂化的特质⽽⾔的。

数学是⼈类可以理性认知的⼀种学问。

西⽅⾃然科学始祖笛卡尔认为:“⼈类应该可以使⽤数学的⽅法——也就是理性——来进⾏哲学思考”。

数学,是解读宇宙的其中⼀种⽅式。

奠定⽜顿物理学⿐祖地位的是其发表的巨著《⾃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类理性可以掌控的数学,被西⽅⼈当成是揭秘世界的奥秘和内部运转本质的学问,数学是理解万物之源。

从这个⾓度来看,物理的尽头是数学。

那么,为什么⼜说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呢?笛卡尔和⽜顿都从哲学命题的⾼度,来把数学当成是⼈类通过理性思考,从⽽认识万物之理的重要⽅式和⼯具,数学属于⽅法论范畴,从属于哲学的认识论,因此说数学的尽头是哲学。

从泰利斯(约前624-前547)开始,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都在研究有关宇宙终极问题的哲学本体论,分别提出了⽔、⽆限定、⽓、数、⼟、⽕、四根说、种⼦说、原⼦论、存在……其研究轨迹是不断地否定过去,众说纷纭、莫衷⼀是。

苏格拉底⾃⼰对宇宙本体问题也是⼀筹莫展、⽆能为⼒。

他说:“神灵把那些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给⾃⼰保留了东西的认识给⾃⼰保留了。

”苏格拉底将哲学终极问题交给了神,其后的西⽅哲学家在本体论问题研究上⽆⼈再敢尝试解读终极答案,只限于在理念、存在、物质、精神、神等概念层次进⾏探寻。

笛卡尔提出精神物质⼆元本体论,说精神与物质是有限实体,⽽神则是完美实体。

因此说西⽅哲学的终极是神学。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是西⽅⽂化的特质,⽽西⽅⽂化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质,原因就在于西⽅哲学本体论的迷失。

哲学家⽆法解读终极问题,是以神学就有了舞台,神学就兴起了。

神学奉⾏的是神本体,因为本体属于形⽽上的存在,⽆法实证,是以以神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宗教第⼀要求就是相信和信仰。

何为信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信仰Blief的定义为:“在没能充分理性认知⾜以保证⼀个命题是真实的情况下,就预先予以同意和承认的⼀种⼼理定势种⼼理定势。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两大类科学。
自然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现象,其研究方法以实验和观察为主,注重客观事实的描述和解释。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社会中的人、组织和社会关系等现象,其研究方法以调查、分析、比较为主,注重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不仅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影响。例如,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等也会对自然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在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时,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自然科学、哲学、佛教:在认知方式上的统一

自然科学、哲学、佛教:在认知方式上的统一

自然科学、哲学、佛教:在认知方式上的统一一、缘起:自然科学、哲学、佛教:三种知识和信仰的现实印象 近几年来,在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科学主义的思潮。

这种思潮影响所及,就是形成了一种科学至高无上的观念,形成了某种科学霸权现象。

杨振宁的炮轰《易经》,几年来的讨伐中医,均是科学霸权的表现。

至于现实人们对哲学的印象,则是各种各样。

有人认为哲学的地位与层次比科学高,是用于指导科学的;有认为哲学不如科学,应当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等等。

总之过去有多少哲学流派,现在就有多少类似的主张。

至于对宗教,人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科学和哲学都比宗教科学,宗教不要理性,只追求没有事实与科学依据的虚无缥缈的信仰。

对科学、哲学、宗教的态度与观点,当然还有另类。

但既数量不多,且又不成气候,处于思想界的边缘地带。

以上就是现今社会人们对三种知识与信仰的大致态度。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三种学问与宗教,作一些深入的对比研究: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二、三种知识与信仰的认知方式研究 第一,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观察+理性思考+直觉+假说理论模型+实验验证。

对于自然科学认知世界的方式,建立假说模型,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是最标准通用的方法了。

其中的直觉,常常参与模型重建过程。

第二是哲学认知模式:观察+理性思考+直觉+假说理论模型+思辨验证。

哲学在上述建立假说模型和进行思辨验证过程中,不是一次性的完成模型构建和思辨验证的,而是边思辨验证,边修改与重建假说模型的,而且往往在这一反馈与修改过程中有直觉参与其中。

与科学相比,哲学理论模型是框架型的,比自然科学模型粗糙得多,哲学往往不过问细节。

例如叔本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意志的表象。

他论证了人有肠胃是因为有吃东西的意志,人有四肢是因为人有劳动、运动的意志,等等。

但他并不去过问人们意志和产生肠胃的细节。

这一点正和科学相对照:科学是最注意细节的。

因此科学的假说模型是精致的模型,而哲学的模型则是一个大框框,是粗糙的模型。

哲学神学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哲学神学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哲学神学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哲学、神学、科学,这三者就像是人类智慧天空中的三颗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哲学,那是对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和追问。

它就如同一位深邃的智者,不断地探寻着那些看似无解的谜题。

哲学让我们反思自我、思考存在的意义,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却能激发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思索。

我们为何在此?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哲学用它那无尽的思考引领我们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

神学呢,则像是一座神秘的圣殿。

它关乎着信仰、超自然的力量和对神圣的敬畏。

神学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在面对未知和苦难时,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希望。

它仿佛是一道神秘的光芒,照亮着人们心中对神圣的渴望。

而科学,恰似一把锐利的宝剑,不断地劈开未知的迷雾,揭示着世界的真相。

科学通过严谨的实验、观察和推理,让我们对自然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微小的粒子到浩瀚的宇宙,科学的脚步永不停歇。

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哲学像是领航员,引导着我们思考的方向;神学如同心灵的避风港,给予我们精神的安抚;科学则是开拓者,带领我们不断探索前行。

它们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难道不是吗?当科学家们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时,哲学的思考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发现的意义。

而神学的信仰也能为一些人在面对科学的挑战时提供力量和勇气。

它们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着精彩的篇章。

想想看,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不正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吗?那些宗教经典中的智慧,不也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吗?而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不都让我们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哲学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神学来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也需要科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类智慧宝库。

哲学、神学、科学,三者紧密相连,不可或缺。

它们共同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让我们珍视这三者的存在,让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统一与对立的知识点总结

统一与对立的知识点总结

统一与对立的知识点总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统一与对立是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统一与对立是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对统一与对立的认识和阐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本文将从哲学、政治、文化、科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对统一与对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哲学中的统一与对立在哲学中,统一与对立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概念。

统一与对立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哲学系统中的基本范畴之一。

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统一与对立是他对世界的本质的一个重要反映。

他认为,万物流变不居,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对立的。

但在这无数的对立中,却又存在着一种统一,这种统一是绝对的统一。

“一”与“斑斓”并举,体现出世界的两重性。

而在康德的哲学中,统一与对立是通过范畴思维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两种方式,用以反映事物的两种属性。

统一与对立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于认识的过程中,是认识的基本范畴。

除了在哲学体系中对统一与对立的阐释外,哲学还将统一与对立运用到思维方式和方法中。

在辨证思维中,统一与对立是分析事物的两种角度,是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统一与对立是事物自身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事物辩证运动中,统一与对立是相互转化的、对立的统一。

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不仅发挥着在哲学研究中的作用,在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在哲学中,统一与对立不仅是对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现象、规律的阐释,而且也是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方法。

对统一与对立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

二、政治中的统一与对立在政治领域,统一与对立是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重要特征。

统一与对立不仅表现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关系中,也表现在不同政治力量、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中。

在政治中,统一与对立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当今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课程创新、学术创新方面,这两大学科都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此背景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便成为了当下社会、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通过剖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学科的特征、论述两者之间有利于统一的因素、及概括总结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难题,来探讨如何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首先,本文将阐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学科的特征。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它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自然界的科学类学科。

自然科学侧重于客观规律,旨在通过客观科学的理论推断和实验研究获得可以普遍适用的结论,并对其进行应用。

而社会科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探讨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作用。

其次,本文将着眼于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首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以研究和揭示其对象规律为核心目标,而且他们都是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侧重于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

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加关注人类的利益,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

最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作用,可以相互支持和补充,进而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本文将概括总结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难题。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科技研究,努力将两者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其次,政府部门应鼓励科学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成立多学科科研团队,采取实施鼓励政策;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多学科整合的教学体系,深化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扩大科研视野、打破学科界限。

总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是当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认识,认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有利于统一的因素,概括总结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难题,才能使科学的发展走在众多学科的前列,为人类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神学和科学之间的矛盾与一致

神学和科学之间的矛盾与一致

神学和科学之间的矛盾与一致当我们思考宇宙的起源、人类的存在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时,神学和科学这两个领域往往会交织在一起。

虽然神学和科学在方法、出发点和观察角度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一致。

首先,我们来看看神学和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神学是一门研究宗教信仰、信仰体系和神圣存在的学科,它主要通过解释圣经、神学传统和神的启示来寻求真理。

而科学则是通过实验证据和观察来推导出有关自然和世界的认识。

神学关注的是信仰和灵性层面的问题,而科学则更注重通过实证验证和理性思考来探究自然和宇宙的真相。

然而,神学和科学在某些问题上会产生矛盾。

一方面,神学往往包含有关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的宗教神话和教义,这些故事往往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

例如,宗教常常讲述上帝创造了人类和宇宙,而科学则提出了大爆炸理论和进化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

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的观点矛盾。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往往是基于实证证据和可重复性的要求,而神学则相信存在超越可观察世界的神圣存在,这使得神学与科学的方法论有所不同。

然而,尽管存在矛盾,神学和科学也有一些重要的一致之处。

首先,它们都追求真理和对世界的真实认知。

神学通过宗教信仰和神的启示来寻求真理,而科学则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自然的真相。

虽然它们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目标是类似的。

其次,神学和科学都在进一步发展和演变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类似地,神学也在面临各种挑战和重新解读。

例如,神学家们利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重新阐释圣经中的经文,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这种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使得神学和科学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

此外,神学和科学在人类道德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致。

无论是神学还是科学,都强调人类的尊严和对他人的关怀。

宗教教义中的十诫以及道德准则如“爱人如己”等,与科学倡导的公正、博爱、对自然界的负责等理念相契合。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让神学和科学在道德上产生了共鸣。

论21世纪的“统一科学”:“科学 = 自然科学 + 信息科学”

论21世纪的“统一科学”:“科学 = 自然科学 + 信息科学”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0), 1788-1794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9.810244On the “Unified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Science Is Equal to Natural Science plusInformation Science”Zhilan Cao1, Aijing Tian1,2, Xia Wang2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2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Wuhan HubeiReceived: Oct. 2nd, 2019; accepted: Oct. 16th, 2019; published: Oct. 23rd, 2019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 sep-arately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matur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Be-fore the matur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natural science dom-inated the world, this is, science is equal to natural scien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tists dis-agree with that argument, but say that science is equal to natural science plu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ritics say that the former is “hard science”, while the latter is “soft science” or even “unscientific one”. In fact,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tists follow the methodology of physics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a of humanities and society with numbers and formulas. However, even though they persist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ir aims have not succeeded. After the matur-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t advocates its own “science-view”: the carrier of information is ma-terial, but information itself is not material; the natural science of studying material objects is science, and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of studying non-material existence is also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denies the existence of “non-material” and refuses to study “non-material”, but informa-tion science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y of material carrier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oft-ware science must be based on hardware science, therefore, information science is such a science that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ccordingly, because of a failure to imitate natural science for a long tim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tists have chosen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expe-rienced the baptism of “subject informatization”, and developed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namely “Humanitic Informatics” and “Social Informatics”. At this time, they found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re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f course recognized that “science is equal to natural science plus infor-mation science”.KeywordsScience, Natural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曹芝兰 等论21世纪的“统一科学”:“科学 = 自然科学 + 信息科学”曹芝兰1,田爱景1,2,王 夏21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2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3日摘要本文以21世纪初叶信息科学发展成熟为分界点,分别讨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科学、哲学和神学之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哲学和神学之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哲学和神学三者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

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哲学是一种思考人类存在和人类所处世界的方法,神学则是一种探究神或神性的方法。

这三种方法都试图回答人类对自然、人类和神的问题,因此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和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试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哲学则试图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

科学和哲学都试图回答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例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和“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知识是正确的?”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科学需要哲学的思考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哲学也需要科学的实验来验证它的理论。

哲学和神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试图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释人类存在和人类所处世界,而神学试图通过探究神或神性来解释人类存在和人类所处世界。

哲学和神学都试图回答关于人类存在和人类所处世界的问题,例如“我们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和“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哲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哲学需要神学的思考来解释人类存在和人类所处世界,而神学也需要哲学的思考来解释神或神性。

科学和神学之间也有着联系。

科学试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而神学试图通过探究神或神性来解释自然现象。

科学和神学都试图回答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例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和“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科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科学需要神学的思考来解释自然现象,而神学也需要科学的实验来验证它的理论。

科学、哲学和神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试图回答人类对自然、人类和神的问题。

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哲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科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这种联系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人类和神。

科学是数学,哲学是科学,神学是哲学语录

科学是数学,哲学是科学,神学是哲学语录

科学是数学,哲学是科学,神学是哲学语录1. 科学是数学,就像建筑是砖块,没有精准的数学计算,科学的大厦怎能稳固?你想想,火箭发射那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把控,不就是数学在科学中的神奇运用吗?2. 哲学是科学,如同灯塔是航船的指引,没有哲学的深邃思考,科学的方向从何而来?就像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思考,不正是哲学引领科学的典型吗?3. 神学是哲学,好比梦境是现实的投影,没有神学的神秘启迪,哲学的边界怎会拓展?难道你没听说过那些哲学家从宗教中获得灵感的故事?4. 科学是数学,仿佛乐曲是音符的排列,少了数学的严谨规律,科学的旋律如何奏响?看看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不就是数学在科学里的华丽乐章吗?5. 哲学是科学,恰似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没有哲学的智慧光芒,科学的种子怎能发芽?想想苏格拉底的思辨,不就是推动科学前行的力量吗?6. 神学是哲学,犹如繁星是夜空的点缀,没有神学的奇幻色彩,哲学的天空岂不乏味?你知道中世纪那些神学对哲学的深刻影响吗?7. 科学是数学,好像地图是探险的指南,没有数学的精确标注,科学的征程怎能不迷路?就像计算天体运行轨道,不就是数学为科学指明的方向?8. 哲学是科学,如同春风是花朵的催生剂,没有哲学的启迪春风,科学的花朵如何绽放?比如笛卡尔的哲学思考,不就为科学带来了新的生机?9. 神学是哲学,好比传说是历史的前奏,没有神学的古老传说,哲学的篇章怎么开启?难道你不觉得古代神话对哲学的产生有着某种预示?10. 科学是数学,犹如骨架是身体的支撑,没有数学的坚实架构,科学的躯体如何站立?瞧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正是数学撑起的科学奇迹?11. 哲学是科学,恰似画笔是画作的灵魂,没有哲学的灵动笔触,科学的画面怎能生动?想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不就是给科学增添了色彩?12. 神学是哲学,犹如翅膀是鸟儿的飞翔依靠,没有神学的翅膀助力,哲学怎能高飞?你看宗教中的善恶观,不就是哲学思考的重要素材?13. 科学是数学,仿佛密码是宝藏的钥匙,没有数学的神奇密码,科学的宝藏怎么开启?就像破解基因密码,不就是数学在科学中的关键作用?14. 哲学是科学,如同基石是高楼的基础,没有哲学的稳固基石,科学的高楼怎能矗立?比如古希腊哲学对后来科学体系的奠基作用,不就说明了这一点?15. 神学是哲学,好比灵感是诗人的源泉,没有神学的灵感涌现,哲学的诗篇怎么谱写?难道你没感受到宗教故事中蕴含的哲学深意?16. 科学是数学,好像蓝图是建筑的规划,没有数学的精细蓝图,科学的建筑怎么成型?想想现代医学中的数据分析,不就是数学描绘的科学未来?17. 哲学是科学,恰似导航是旅行的指引,没有哲学的智慧导航,科学的旅程怎能顺利?比如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不就为社会科学指明了道路?18. 神学是哲学,犹如谜题是智慧的挑战,没有神学的神秘谜题,哲学的智慧怎么激发?你听说过那些关于神的哲学辩论吗?19. 科学是数学,仿佛铁轨是火车的轨道,没有数学的坚实铁轨,科学的火车怎能奔驰?就像量子力学中的数学模型,不就是科学前进的轨道?20. 哲学是科学,如同火种是文明的开端,没有哲学的星星火种,科学的文明怎么点燃?想想古代哲学对自然的探索,不就是科学之火的最初闪耀?。

什么是神学、哲学、科学?

什么是神学、哲学、科学?

什么是神学、哲学、科学?2019.06.03原创发表在文化散论什么是神学、哲学、科学?1。

区分神学、哲学、科学的依据,不是它们涉足的知识内容有何不同。

全部人类知识,区分为神学、哲学、科学三个部分。

除此之外,没有第四个部分。

区分的依据,不是因为它们涉足的知识内容有何不同。

因为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范围、内容,都没有任何禁区,神学、哲学、科学都可以自由的涉足和研究,并得出各自独立的结论。

例如:世界的起源问题,神学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神创;哲学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科学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原子、粒子等。

当然,神学、哲学、科学的研究范围,在实际中各有侧重。

这不是由于设有禁区,而是由于它们各自认识事物的目的和方法不同,限制、制约,而自然形成的。

2.区分神学、哲学、科学的依据,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1)。

神学的认识方法。

以神的名义解释事物。

可以不讲道理、不讲逻辑、不经证明。

在神学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逻辑学与科学知识的普及,神学也引入了逻辑学与部分科学知识,用来证明神创和神示。

(2)。

哲学的认识方法。

以道理来解释事物。

需要讲道理、讲逻辑,但无须经过证明。

早期的哲学,流行“朴素辩证法”,讲道理而不讲逻辑,称之为玄学。

中国古典哲学即属于玄学。

哲学的认识方法,最高峰是黑格尔的《逻辑学》。

他主张一切哲学命题,必须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予以证明。

哲学一词的意思是“思维精深、学识渊博、富有智慧”,准确直观的概括和反映了哲学认识方法的本质。

(3)。

科学的认识方法。

以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解释和证明事物。

既必须讲道理、讲逻辑,又必须经过严密的实验证明。

3.神学、哲学、科学的准确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出神学、哲学、科学的定义:(1)。

神学是以神创、神示为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而获得的人类知识。

(2)。

哲学是以思维、推理为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而获得的人类知识。

(3)。

科学是以逻辑思维与实证为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而获得的人类知识。

神学、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神学、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神学、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有点大,上述任何两者的关系都可以写篇论文,或著书立说了,笔者最近有点感触,查了查,随心写点皮毛,甚至皮毛都不算,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欢迎指教,不要攻击就好!上面从列的顺序就可以看出,笔者的理解是从“大”到”小”的,这里从“小”到“大”先列出一些定义。

科学最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在3500左右到公元前3000。

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它们从最广义的角度研究自然。

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的理论体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

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神学(古希腊语:Θεολογια,拉丁语:theologia,英语: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

科学改变人的认识,被改变的认识形成体系以后可以影响他人行为才是哲学。

罗素把哲学定义为是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

简单的说,哲学是理性的、深度的、有逻辑的思考;科学是在此基础上加上观测、数学推理和实验验证;至于哲学和科学之外的广袤未知,那就是神学的范畴。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出自哪是什么意思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出自哪是什么意思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出自哪是什么意思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出自哪?是什么意思?朱清时的原话是“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下几层意思:一、哲学关于世界本源的讨论是科学的终点;二、世界本源问题最终走向神学。

由此可见这个观点最终把神学奉为至尚,说白了就是“有神论”和“不可知论”的观点。

朱清时是一名网红级别的院士,这一论调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有人问:“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玄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何为科学,何为哲学,何为玄学,此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一、西方文化视角下的科学。

所谓科学者,《辞海》解释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社会意识形式之一。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

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吸取和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西方文化视角下的哲学。

哲学者,《辞海》解释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源出希腊语,意即“爱智慧”。

19 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

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派别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它们在斗争中存在着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的悄形。

批判宗教神学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共同任务

批判宗教神学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共同任务

作者: 齐建文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20页
主题词: 无神论;有神论;封建迷信活动;宗教神学;自然现象;两个文明建设;迷信思想;自然科学工作者;宗教政策;哲学社会科学
摘要: <正>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

自然科学工作者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从不同方面为攀登两个文明的高峰而勤奋工作。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有一项艰巨而又持久的任务,必须由自然科学工作者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并肩作战,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持久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武器,以自然科学重大成果为依据,积极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哲学本体论(ontology)几乎与哲学一样古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哲学。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是“存在”问题,正因为如此,它有时也被称为“存在论”或“形而上学”。但是它不是研究“存在者”的一门学问,而是探究“存在者”何以“存在”的一种智能,并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终极关怀紧密相关。
人们经常称哲学为一切科学之母,古代时,不仅科学与哲学是一体的,而且科学亦产生于希望哲学“学以致知”的本性。如果再上推,就能发现哲学源于远古的宗教,因此神学、哲学、科学都有共同源头,那就是宗教,源于远古人类长期探索宇宙万物的本原。
笔者认为,哲学是宏观的科学,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非常的广阔性、穿透性和预见性,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上哲学的思维方式,就能成为探索宇宙万物的最有效的科学模式,这是广博与精细的统一,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成为科学乃至成为科学之科学是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最高理想。
用神学一神论和哲学本体论作为终极目标,作为方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思辨,方能确定人类前进的道路,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类的长期目标作各种规划和工作。
哲学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宗教与哲学有着共同的目标,只不过它们实现自己目标的方式迥异罢了,哲学的根基在于理性,而宗教的根基则在于信仰。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根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哲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如果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本体论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认识论和价值论是这棵大树的两个主干,其它的哲学分支几乎都是这棵大树的枝杈。没有本体论,就不会有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有其它的哲学分支。本体论的不发达,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发达,其它的哲学分支也不会繁荣。只有本体论根深,哲学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今天人类的哲学看起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它却正日益沦为科技的奴仆,正日益沦为功利的工具,哲学越来越不能发挥它引导人类有智能地生存的应有功能。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哲学的本体论被拒斥、被误解,哲学正逐渐成为无根基的哲学。
人类生存于社会、世界、宇宙之中,在社会、世界和宇宙中生存是人类生存的先在规定性。要反思、批判和构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和价值体系,其基本前提是要透过人类、社会、世界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现实状况洞察和把握基本本来状况。把握了这种本来状况,才能进而构想其可能状况和确立其理想状况,从而构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和价值体系。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达到统一的。
哲学的本体论,加上自然科学的探索方法,就能获得有说服力的、明确的重大成果,使本体论重现辉煌,本体论探索的是“最高的科学”,而过去却没有自然科学的有力方法佐助,成果不免缺乏说服力。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将能最终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众多疑难。
探寻世界的本体并进而逻辑地构建本真的世界,这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这种本体论的研究,哲学于是失去了根基,丧失了它的批判和导向功能,沦为为现实服务和辩护的工具,其结果使哲学产生了肤浅、庸俗、表面化的倾向。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到了全球化的后现代文明的时代,这是一种成就辉煌、问题成堆的全新时代,这种全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哲学,需要全新的本体论。
在古代,尤其是它的较早阶段,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哲学包容科学的关系。哲学活动包括科学研究,哲学体系包容科学内容,哲学著作也是科学著作,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哲学与科学以前者包容后者的方式浑然一体,尚未分化。于是古代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其中关于世界的普遍知识和具体知识相互交织、混沌未分。作为古希腊哲学之集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这种哲学的典型代表。在亚里士多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既包括了本体论(按亚里士多德的划分,称为“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这些哲学的内容,也包括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称为“自然哲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这些属于具体科学的内容。这种哲学与当时人类实践所提供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较为贫乏有着密切关系,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
哲学,作为智能之学,植根于人们对世界、人生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层思考,源于人类的终极关怀,即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终极理想、终它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又离开哲学的智能之光的照耀和指引。哲学与科学总是处于辩证互动之中。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明了人们追求知识的由低到高的等级,从感觉到理智,从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对象,最后到达最高的知识,以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为对象,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和“神学”。
黑格尔认为,“万物生于上帝”,“上帝是无限的生命”,哲学的对象不过是“上帝和他的阐明”,“从一开始就将上帝置于哲学最尖端的位置”,“绝对就是精神,它是绝对的最高定义”,“神是绝对精神”,“只有精神的才是真实的”。
哲学着眼于生存的终极目的和总体状况来反思生存、谋求生存,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诉诸理智反思、批判和构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和价值体系,达到对人生的觉悟和创造。但哲学有鲜明的独特性,这就是哲学语言的思辨性。对人类、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纯思辨把握和纯思辨表述,是人类智能在理性运用方面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也是哲学研究中的至深点和至难点。
亚里士多德成功地把形式逻辑与哲学史结合起来,用“存在”(being)概括了诸如“本原”、“本质”、“一与多”、“不变与变”、“善”、“真理”等等研究对象。哲学自从围绕着这样一个统一的对象之后,便可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性研究,在此意义上,说“形而上学”使哲学成为“宏观的科学”,并不是夸张之辞。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即超越物理学,是对宇宙万物更高层次的归纳,是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
哲学之思的本质就在于究根究底,对天地之间的一切问出一个“为什么”,尤其是对人或人的生存问出一个“为什么”:我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将复何往?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如此等等。
“我是谁”作为一种终极之问,并不是一种身份之问,也不是一种效用(即人的功能或能力)之问,而是一种无有设定之问,有时候,它甚至还是一种无由之问,即我并不知道我是为何而问,问之所问是什么。可恰恰是在此种提问或自问的过程中,呈露了生命存在的第一样式——生存理由的幽暗不明。
本体论一般以宇宙之统一的、普遍的最高根据、基础或本质为其对象,它以宇宙的合理性、整体性、秩序性为其前提,探求其统一的根据,或者说它的目的就是要对此作出合理的理论证明。如果没有“本体论”中的“存在的存在”,那现代哲学研究的“人的存在”就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人的存在”依附于宇宙本体的存在,它决定着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自然科学和哲学就像是同一战壕中的战友,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探索工作受阻,甚至误入歧途。
由于哲学史表面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混乱景象,这是因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都发现了一些“真理片断”,各学派各执一辞,演变成学派之争,其中夹杂着名望私利之争,这是哲学的悲哀。只有放弃学派的偏见,去芜存精,将各种“真理片断”有机组合起来,再加入自然科学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片断”,方能组成一套连贯的“宇宙真理体系”。
对人类来说人生问题惟有在本体论层面上来回答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哲学的本体论和神学一神论,就能发现人类所终极关怀的宇宙本原的奥秘,使我们获得超越和永恒。
从柏拉图开始,甚至早在巴门尼德的时代,哲学家们就面临着统一的本质与多样化的现象之间的矛盾,哲学家的任务不仅在于发现宇宙万物统一的根据,而且还必须说明这一根据与宇宙万物的关系,这一切都可以用现代自然科学与哲学本体论结合的方法得到解决,如笔者提出的统一宇宙万物的“量子引力理论和宇宙公式”。
本体论确立了一种追寻初始本原、充足理由、最终同一性、最高价值原理的哲学探索的道路。
柏拉图通过提升和扩大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则为整个宇宙的本质而创立了一个理念的世界。
斯多葛派的物理学不仅包括宇宙论,而且也包括与此有密切关系的神学。他们继承了古代自然哲学家关于宇宙本质的思想,特别是按照赫拉克利特的物理学构成了自然的哲学体系。在斯多葛派那里,逻各斯作为理性,也就是自然或自然规律,它是整个宇宙的主宰,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和统治力量。逻各斯和秩序的规定者便是神,也就是自然、命运、自然性和物质世界的推动力量。斯多葛派的创始者芝诺认为,普遍的规律就是正当的理性,它渗透于事物之中,与神同一。这种终极存在给人的生命意义提供最终保证。
以往的哲学家们研究本体论问题的目的是为一切科学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宇宙万物确立统一的根据。由于本体论以宇宙具有合理性为其前提,因而在它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的理想背后,深藏着某种人类学因素或价值论需要,因为它与人类的“终极关怀”密切相关。
哲学本体论加上现代自然科学的宇宙论、神学一神论,就能发现宇宙的本原(arche)——宇宙之神,宇宙唯一的主宰。
本体论是人类信念的支柱。人类是靠信念生活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信念是人类生存的范型,规定着人的生存境界。信念有科学信念、宗教信念、日常生活信念、哲学信念之别。在所有这些信念中,只有基于对宇宙、人生、社会终极实在和本来面目的理性追问和探求所确定的本体论原则,才能成为人类信念的真正支柱,才能使人关切终极实在,追求终极真理和终极价值,从而能使人生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哲学的“真理片断”分布于它的不同的部门中,如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历史观、宗教哲学、人学等等,这些“真理片断”相互贯通、缠绕,如本体论与宗教哲学的问题都具有某种超验性,如果加入自然科学成果和方法就能使它变得明确、清晰,本体论与认识论相互印证、互为依据,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的思考亦与本体论、宗教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这一切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马利坦认为,哲学是一门借助理性之光来研究一切事物的第一因或最高原理的科学。
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之作为存在”(存在本身)的科学,它是哲学的核心,是各个哲学分支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中的理论,哲学中的哲学,其它哲学问题都围绕着它而展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