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摘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在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构成了现实社会的基础,决定着建筑其上的国家、法以及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就是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迁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3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从静态角度讲有自己的社会结构,而从动态角度讲则有一个变迁的过程。这是由于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进行一番简单的梳理。

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在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构成了现实社会的基础,决定着建筑其上的国家、法以及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就是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迁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此外,马克思还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范畴综括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基础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建筑,是依赖于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己。”在上层建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经济制度,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制度来源于生产关系,是从关系中发展而来的,是关系的凝结。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了三种所有制产生的情况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它与生产的不发达阶段相适应。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在这个阶段,分工还很不发达,仅限于家庭中现有的自然形成的分工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是由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在这种公社所有制下,动产私有制和以后的不动产私有制已经发展,但还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民权力逐渐衰落,分工比较发达,城乡之间的对立已经产生,公民和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已经充分发展。第三种所有制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起点在农村,从罗马的征服以及起初就同征服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的普及所准备好的地域中开始,这种所有制以共同体为基础,进行直接生产的阶级是农奴,在城市中,则产生了封建的行会。

马克思认为,“物资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的发生变革。”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制度变迁思想的理论纲要。二、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哲学分析方法

(一)何谓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问题是社会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结构反映社会系统的本质特征,反映社会分工和协作的方式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社会结构,认识社会的分工——分配——身份集团——结构的内在联系、社会结构要素间的冲突、社会分化、社会整合的进行,才可以知道社会如何有活力地维持向前发展。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其内容为:“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现为人口结构,人群组合结构(各种社会群体),人们的活动位置结构(主要是阶级结构),生活方式结构。王康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性质制度的社会,其社会结构具有不同的待点”。“社会发展”课题组则认为,社会结构在社会学中意义是相对于社会系统和社会要素而言的。一般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中诸要素的联结方式或互动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并由相应的社会制度来维系。简言之,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其中包括实体性社会结构、规范性社会结

构和关系性社会结构三种不同类型。社会系统中的社会要素可以分为不同层次,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就具有不同含义,这里我们可以区分出个体行动者、群体、组织、社区四个层次的社会要素,相应地就有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或微观互动结构、群体结构、组织结构和社区结构。

而安东尼·吉登斯对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分化的分析提出了“结构化”的观点,他认为,“结构化”是指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被持续化和稳定化,从而导致阶级阶层结构的出现,它特别强调的是经济地位的差异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即阶级阶层地位影响了人们的流动机会、生活方式、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二)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

从广义上看,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法律结构和文化结构,其中的每一个结构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子结构,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结构一般不是指广义的社会结构,而是狭义的社会结构。狭义的社会结构专指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一般地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而所谓社会地位,是指社会关系空间上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一套权利和义务。与此类似的定义还有,认为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集团的组成方式,即社会中各个集团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总之,狭义的社会结构专注于人们在社会群体、社会集团的地位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展开了对现代化的最猛烈的追求。而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追赶式的现代化”,它是一场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既包括了高度发展的经济与技术,也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整体过程,包括了从活动到思维,从制度到价值的一切领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社会的转变,是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转变。从社会角度来衡量,这场深刻的变革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从传统的社会结构转型至现代社会结构的过程,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并构建新的利益格局的过程,也是中国确立现代化法治秩序的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影响和制约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正是有了这双重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不能仅仅由技术的进步来满足”当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改变生产的分工合作关系时,必然会引起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制度发生变革的作用机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社会结构也己在打破旧的、僵硬刚性的社会结构的同时,初步形成。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被逐渐打破,通过国家权力固化的人的社会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