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第二单元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1
第二单元位置1.2左、右知识点:(一)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知识点讲解 1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认识左手右手伸出双手,手背朝上,手心朝下,发现两个拇指靠得最近,两个小指在双手的两侧把双手翻过来,手背朝下,手心朝上,发现两个小指靠的最近,两个拇指在双手的两侧说一说左手右手的作用1 吃饭的时候,一般的情况下,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
2 写字的时候,右手拿笔写字,左手压住本子。
3 小朋友上课发言的时候举右手。
认识左边和右边手和右手是判断左、右的重要标准。
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当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例 1. 在()里填上“左、右”。
例 2. 按要求填空。
(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右边数起的第()个。
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个,这个小朋友是()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
知识点讲解 2:综合练习例 1. 按要求填空。
拖拉机的右面是(),左面是(),上面是(),下面是()木马在()的左边,()的右边是电话篮球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例 2. 按要求填空。
参考答案知识点讲解 11.左;右;左;右(1)3,7 (2)4,小洁(3)小月小花知识点讲解 21.(1)钢琴,木马,小女孩,篮球;(2)拖拉机,小女孩;(3)小汽车,机器人2、(1)6、2 (2)3、5 (3)6、3 (4)4、3。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上-第二单元-2
6和7的加、减法(第1课时)1.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根据“一图四式”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小棒等学具。
新课导入一、复习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了?(学生自由回答0到9。
)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会不会帮老师把这些凌乱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呢?(出示第1题。
)预设:0、1、2、3、4、5、6、7、8、9。
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追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预设: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9、8、7、6、5、4、3、2、1、0。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6和7的分与合,你会填一填吗?(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汇报。
师:那我们再与这些数字朋友玩玩算式的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出示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得数,教师巡视,最先算完的学生举手示意。
师:老师看了一下,大多数同学都算得非常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有点困难。
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帮有困难的同学。
让学生边齐读算式,边说得数,多媒体显示得数。
二、引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1~5的加、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一、教学5+1和1+5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老师想带两位新朋友给你们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这两位新朋友看到你们刚刚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这么棒,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教科书第44页主题情境图左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两位新朋友在干嘛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让这两个小朋友根据桌子上的花分别写出一道加法算式,你觉得小女孩和小男孩可能会写出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同桌交流一下。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3
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正确列式并能理解和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了?(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小明一大早就跟着妈妈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去奶奶家玩了。
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题,跟着算一算吧!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生口算完之后,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准备去喂鸡呢!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
(引出例题。
)新知探究一、探究连加1.说图意。
课件展示:师:这些小鸡可真可爱呀,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地上有几只小鸡呢?预设:地上有5只小鸡。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学生一起数数,验证是有5只小鸡。
)师:这5只小鸡吃米吃得可开心了,远处的小鸡发现有美食,也飞快地跑了过来,仔细看,又跑来几只小鸡呢?(动画演示跑来2只小鸡。
)预设:又跑来2只小鸡。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那根据你看到的,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几只小鸡?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鸡?师:怎么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5+2。
师:看到有米吃,好多小鸡都想过来。
看!又跑来1只小鸡。
(动画演示又跑来1只小鸡。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现在这幅图的意思?学生举手回答。
(尽量引导学生用“原来……先……又……”来说。
)预设: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2只,又跑来1只。
指名其他学生复述图意。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概念;•掌握点、线段的位置关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定点和坐标的概念;•点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 教学难点•熟练利用坐标轴确定点的位置;•理解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2. 概念讲解•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方法和基本概念;•介绍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解释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3. 教学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在坐标轴上确定各个点的位置,引导学生模仿操作,加强理解。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绘制图形、求点坐标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坐标点相关的例子,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课外复习。
三、教学方案1. 教具准备•坐标轴绘制工具;•纸张和笔。
2.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情境教学;•操作练习。
3. 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材》;•课件PPT。
四、教学效果评价1. 考核方式•课堂练习;•作业考核。
2.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点的位置;•能熟练运用坐标系统解决问题;•能准确表达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本单元教学围绕点的位置和线段的位置展开,学生在初次接触坐标系统时,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演示和拓展应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上为本文档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2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 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二单元 第9课时 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探求新知
5 一共有9只 。
+
剩下的6只 还可以把还剩的6只 跑走的3只 与跑走的3只合起来。
还剩几只 ?
回顾反思
6 + 3 = 9 (只) 与还所剩给信6息只一。
致,做对了。
探求新知
5 一共有9只 。
你是如何解 决问题的?
首先要学会根据求的 问题去找相关的信息。
回顾反思
求还剩几只 ,就要 去找和 有关的信息。
还剩几只 ?
学习任务二
解决蘑菇的问题
探求新知
关于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5 一共有9只 。 树根处有6朵 。
旁边有 2 朵 。
一共有几朵 ?
?个
请你从图中提出其他 数学问题并解答。
根 以还提据剩什上几么面只问条题件?,?可一共有8只 。
探求新知
5 一共有9只 。 树根处有6朵 。
旁边有 2 朵 。
探求新知
分析解答 一共有9只 , 跑走3只,还剩几只 ?
求还剩几只 , 怎样计算?
要求“还剩几只 ”, 就是从9只里面去掉跑 走的3只,用减法计算。
还剩几只 ?
9 - 3 = 6 (只)
探求新知
5 一共有9只 。
12
5
3 6
4
可以看图
数一数。
回顾反思
剩下的刚好6只, 做对了。
这样解答正确吗?
还剩几只 ?
12
3
4 5
6 78
一共有几朵 ?
可以看图数一数。
刚好8朵,做对了。
探求新知
5 一共有9只 。 树根处有6朵 。
旁边有 2 朵 。
一共有几朵 ?
还可以从总数8朵中
与所给信息一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汇总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围绕“位置”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详细汇总。
一、认识上、下1. 上、下的含义●上:指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与下相对。
●下:指位置在低处的物体,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确定参照物:首先明确一个参照物,它是我们判断其他物体位置高低的基准。
●相对位置:然后判断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下面。
需要注意的是,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不能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而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二、认识前、后1. 前、后的含义●前:一般指面对的方向,与背对的方向(后)相对。
●后:背对的方向,与面对的方向(前)相对。
2.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确定参照物:同样需要明确一个参照物。
●相对位置:判断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前面还是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描述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
三、认识左、右1. 左、右的含义●左:以自己的左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
●右:以自己的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右边。
2. 确定左、右的方法●观察者视角: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图中人物判断:在描述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时,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四、综合应用1. 看图找位置通过具体的图形或图片,让学生练习判断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例如:●小明骑马,小明在马的上面,马在小明的下面。
●公路上,小轿车在大客车的前面,大客车在小轿车的后面。
2. 填一填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例如:●小狗跑在最前面,小象跑在最后面。
●小象跑在小牛的上面,小狗跑在小兔的下面。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分与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圆片,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能准确地总结出8和9的分与合。
2.观察8和9的分与合,能有序地总结和记忆8和9的分与合。
3.通过小组合作,能用8和9的分与合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个性化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8和9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总结和记忆8和9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纸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不在课件上呈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拍手游戏,喜欢吗?(喜欢)请仔细听规则哦,老师拍的数量和你们拍的数量合起来是6。
例如:我拍1下,你们拍几下合起来是6?(5)我拍2下,你们拍几下合起来是6呢?(4)很棒哦,那现在游戏开始了,请做好准备!游戏由慢到快,有顺序地进行。
(限时3分钟)师:刚刚我们应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呢?预设:数的分与合。
师:谁能快速地说出6的分与合?(6可以分成……)真厉害,还知道按顺序来说,这样可以做到快速而且不重复、不遗漏。
二、引入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视频里面的小动物们玩的是什么游戏?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师:视频中,小动物们玩的游戏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预设:数的分与合。
师:没错,运用了8和9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8和9的分与合。
新知探究一、教学8的分与合师:小明和美美一共剪了8个圆片,你们能帮他们把这8个圆片分成两组吗?可以怎样分?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汇报。
预设1:可以按顺序从小到大分。
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8可以分成5和3;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7和1。
师:还有更加快捷的方法吗?预设2:可以成对地分。
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7和1;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8可以分成4和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2《左右》课件(共12张PPT)
左右
这是一幅小学生正在举起右手并认识左右手的画面。你知 道哪个方向是左边,哪个方向是右边吗?
1.理解题意 图中的小学生们都举起一只手,通过举手来认识方向。
2.认识“左手”和“右手” 图中老师和小学生们举起的手都是右手,与右手相对的是左 手,就是没有举起的手。
左手和右手是固定不变的,当改变方向时,左右两边 的位置是变化的,要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课堂练习
上下楼梯要靠右走,右图中哪个小朋友走错了?在相应的( 画“X”。
)里
X
上下楼梯靠右走,要以行人自己的
左右手判断,图中上楼时,行人的
左右手与我们的左右一致;下楼时,
行人的左右与我们的左右相反,所
以走错的是下楼靠我们右手边的小。
课堂练习
蔬菜和鸡腿分别在小宝的哪边?在妈妈的哪边呢?
分析: 妈妈的左右方向与我们的方向相同-----左边是蔬菜,右边是 鸡腿。
小宝的左右方向与我们的相反-------左边是鸡腿,右边是蔬 菜。
答:蔬菜在小宝的右边,鸡腿在小宝的左边。 蔬菜在妈妈的左边,鸡腿在妈妈的右边。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与我们位置相同(面向同一方向)的,左右方向与我 们的方向一致;与我们位置相对(与自己面对面)的,左右方向与我们的方 向相反。
课堂练习
左边
右边
课堂总结
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与左手对应 的一面是左。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谢谢观赏
3.认识“左边”和“右边”
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
4.探究拓展 以自己为参照物,你知道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分别是谁吗?
归纳总结: 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与左手对应的 一面是左。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2
8和9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感受“两个数相加,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经历观察、探索、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法计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块、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学生自由回答0~9)同学们的脑子真是聪明!师:我们已经学过了8和9的分与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8和9的分与合?学生回答。
师:那我们再来玩玩算式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出示题目。
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依次口算。
二、引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7以内的加、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和9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8和9的加、减法(第1课时))新知探究一、教学8的加、减法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特别棒,吸引来了一位好朋友,看,它是谁?(机器人)机器人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数学王国。
你们想去吗?(想)师: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的第一站就是美丽的花园。
这里五颜六色,芬芳迷人。
(出示教科书第50页小花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算式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自主列算式,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板书:5+3=83+5=88-5=38-3=5师:其他小组列的算式和他们一样吗?预设:一样。
师:好,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算式,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你又是怎么计算的?预设:有5朵红花,3朵黄花,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就是5+3,数一数一共有8朵花,所以5+3=8。
师:你是从左向右看的,如果从右向左看呢?谁来说说第二道加法算式?预设:有3朵黄花,5朵红花,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就是3+5,数一数一共有8朵花,所以3+5=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及教学反思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及其相对性。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对于“上、下”和“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语等)来帮助学生辨别。
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1 上、下、前、后…………………………………………………………1课时2 左、右……………………………………………………………1课时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
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 )面,轮船在火车的( )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6~9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9的事物的数量,会用6~9表示事物的数量。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9的事物的数量,会用6~9表示事物的数量。
教学难点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师:之前我们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了它们表示的数量及大小顺序。
出示复习题目。
提问:你们能依次读出这几个数吗?(学生依次读出2、5、3、0、4、1。
)师:这几面小旗被打乱了顺序,你能帮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吗?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排一排。
教师给予评价。
二、引入师:今天,又有四个数字朋友想和可爱的你们见面,可是它们很调皮,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四个数字朋友早就藏在这幅图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会说到图中有海马、小丑鱼、海豚等许多信息,有些学生也会说到具体事物的数量,但是学生观察到的信息往往是凌乱的,不全面的。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不重不漏。
师:怎样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学生可能想到画实物图记录,也可能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记录,或者直接用数表示等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多种方法,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从对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用数表达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体会到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
新知探究一、看图认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认识数“6”师:图中的神仙鱼有几条?我们用哪个数来表示?学生知道神仙鱼有6条,并且知道用数“6”来表示。
追问: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也是“6”呢?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都能发现6条小丑鱼、6只海豚……。
师:大家能找到这么多数量是“6”的事物,真了不起!事物数量是“6”的,都可以用数“6”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2.第二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3.第三单元:认识几何图形4.第四单元:认识数字11-205.第五单元:比较大小6.第六单元:分类与排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设计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数字的认识:1、2、3、4、5、6、7、8、9、10(2)数数能力的培养:从1数到10,从10数到1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学习数数。
(3)巩固:通过游戏、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
(2)设计练习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
3.教学内容(1)加法的认识:加号、加数的概念,加法算式的书写。
(2)减法的认识:减号、减数的概念,减法算式的书写。
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学习加减法运算。
(3)巩固:通过练习题、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2)设计练习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