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02672理论
★作物育种学总论精品文档25页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2.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1.保持纯合基因型(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依据)2.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每自交1代,杂合基因型减半; 杂合基因多,纯合慢【杂交育种、纯系(自交系)品种选育依据】3.后代生活力衰退杂合基因型作物自交后代生活力衰退(自交衰退);自花授粉作物杂交种也有衰退现象。
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2.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3.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自交(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群体品种(population cultivar)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第2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栽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
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作物(燕麦和黑麦)。
遗传多样性:基因库或基因银行(gene pool,gene bank):指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
初级基因库( gene pool 1 ):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
次级基因库( gene pool 2 ):资源间的基因能转移。
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须借助特殊育种手段实现基因转移。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创造优良品种保持和提高优良品种的种性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自然变异自然选择变异选择人工变异人工选择自然进化自然变异+自然选择进化人工进化人工变异+人工选择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育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
2.种质资源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3.测试手段逐步完善。
4.大力开拓育种新途径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遗传性,该群体个体间主要性状相对一致性;其特征特性可以和其它群体相区别;并能够保持稳定遗传的某种作物的一个类群。
作物品种的特性优良性E 适应性A 特异性D 一致性U稳定性S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工选择进化来的。
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名称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性。
4.扩大作物种植区域。
5.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
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劳动效率。
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植物育种的总目标:高产、优质、稳产(多抗)、熟期适宜、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1)有目的的搜集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作物育种学
第一节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作物生产可以看作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即要使农作物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逆性,这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内因,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就是育种;二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使农作物获得最高的产量,例如: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这是获得高产的外因,是属于栽培学的范畴。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本课程则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一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群体内的个体间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一致性,并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育(创造)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植物分类上,作物品种虽然也隶属于一定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有上述特性和作用。
英语术语variety兼具变种和品种的含义,为了避免混淆,近年来一般多用cultivar(即cultivated variety 栽培品种的合成术语)专指品种。
所以,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而是经济上的类别。
农作物的每个品种都有其所适应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因此,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二、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现有的各种栽培作物都是由野生植物通过人工驯化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从野生植物到栽培植物,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植物的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作物育种学总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育 种 目 标
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四章 种 质 资 源
第五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六章 杂 交 育 种
第七章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第八章 诱 变 育 种
第九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第十章 抗 病 虫 育 种
ppt精选版
1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ppt精选版
12
栽培作物的来源:
驯化,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作物 创造,人工合成新物种 引种,从外国或其它生态区引进新品种
ppt精选版
13
遗传改良的作用:
1 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 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以提高总产 4 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 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
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ppt精选版
24
由以上可以看出
作物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优良品种的时间性和区域性。
优良品种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层含义。
ppt精选版
25
二、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同样的区域和耕作栽培条件下,一般可增 产20-30%,甚至达到40-50%。
种具有 优良的品质 (如出米率高、出粉率高、蛋白质含
量高、脂肪含量高、含糖量高、纤维内在品质好、有害物
质含量低等),甚至要求具有一定的 品质产量(如蛋白
质产量、脂肪产量等)。
四、适 应 性 强
培育作物品种即要考虑适应本地当前的自然条件,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作物育种学各论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作物育种学各论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it out!)作物育种学各论一、作物育种学基础育种学的基本概念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和动物遗传改良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繁殖等。
遗传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传递,变异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差异,选择是指在繁殖过程中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生物体进行交配,繁殖是指生物体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育种学的基础。
育种学的发展历程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当时农民通过人工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改良作物和家畜。
然而,育种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当时随着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育种学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
此后,育种学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的转变,逐渐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育种学的目标与任务育种学的目标是通过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育种学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传递优良性状。
(2)通过杂交等方法,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优良品种。
(3)利用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等方法,精确地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提高育种效率。
(4)对新品种进行鉴定和评价,确保其具有稳定的优良性状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5)推广应用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作物遗传学基础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作物遗传学的基础,它研究了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的规律性。
作物育种学总论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6.自交的遗传效应①保持纯合基因型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7.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植株群体..组合的F1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2.重要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作用①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②种质资源是人类开发新作物的物质基础③种质资源可以保护遗传多样性、避免遗传脆弱性④种质资源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⑤种质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3.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两个特点:基因多样性、显性基因高频率..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原生起源中心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次生起源中心的独立农业地理中心..4.重要作物的起源地:中国-东亚大豆、高粱、印度水稻、甘蔗、中亚普通小麦、西亚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南美-中美玉米、陆地棉、甘薯、番茄、南美马铃薯、花生5.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6.地方品种:局部地区栽培的未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的品种..7.核心种质:采用一定方法;选择部分种质;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的代表种质多样性..8.种子资源的方针: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9.原生作物:是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第三章育种目标1.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2.目标性状:产量、品质、抗病虫性、抗倒伏..3.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的90%~95%;因此作物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4.理想株型育种: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5.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6.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包括抗病虫性、抗旱耐瘠、抗倒伏性、适应性..7.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8.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机械化需要..★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1.引种: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2.引种栽培:经过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3.引种驯化:外地种质引入种植;由于生态条件改变而表现出新的性状;经过选择育成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的新品种..4.引种改良:外来品种的某个些优良性状用于改良本地品种..5.引种原理:气候相似性原理、生态相似性原理..6.影响引种的因素外因:温度、光照、纬度、海拔、栽培和土壤内因:作物发育特性低温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秋冬到春夏;先经过一个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高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春夏到秋冬;先经过一个高温阶段;然后是短日照阶段中间性作物:如番茄对光温要求不严格7.作物的引种规律①低温长日照作物冬作物:高纬度到低纬度:表现生育期延迟、营养器官加大、不能开花结实..低纬度到高纬度:表现生育期缩短、植株矮小、产量低、春季可能冻害..冬播区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春播:早熟、高产..春播区春性品种引到冬播区冬播:迟熟、冻害视品种和引种地情况..②高温短日照作物夏作物原产低纬度的品种:春播次生生态型、夏播原始生态型和秋播春播品种感温:引到高纬度地区春播种植;由于温度低;表现生育期延长、营养器官增大..但只要积温满足;可以获得高产..而长光照对发育影响小..夏播品种感光:引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光照长; 不能满足对短光照的要求;表现植株高大、迟熟、后期可能冻害..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品种感温:引种到低纬度地区种植;由于高温高;容易满足温度要求;表现生育期缩短、营养器官变小、产量低..原产于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感温:引到同纬度平原;早熟低产..8.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试验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对于自花授粉作物可称纯系育种 ..9.选择育种程序纯系育种程序:通过单株个体选择、株行系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混合选择育种程序:从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上相似的优良个体单株经室内鉴定并加以混合繁殖;使群体得到改良的一种育种方法..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改良混合选择程序★第五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亲本品种系杂交获得杂种;进一步从杂种后代的自交分离群体内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2.组合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在分离世代随机重组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合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3.超亲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通过对分离世代的随机重组和选择;育成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新品种..4.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双亲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其优缺点能互补;不能有严重的缺点;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考虑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5.配合力:亲本和其他亲本杂交;在杂种后代中产生优良个体的能力..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与其他若干亲本杂交;杂种后代在某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材料杂交组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的表现..6.杂交技术:花期调节分期播种、光温处理、再生植株、肥控;控制授粉母本防止自花授粉和天然杂交;授粉后管理..7.杂交方式:单交或成对杂交亲本在杂种和后代群体遗传成分各占50%;复交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最后杂交的亲本遗传组份最大50%8.杂种后代的处理的方法有: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谱法和单籽传法..9.系谱法:从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择单株;分别种植成株行;以后在优良系统中选择优株;直至选出优良稳定一致的系统..各世代各系统均编号;可查各株系历史与亲缘..优点:遗传力较高性状;早代选择可靠;尽早集中掌握少数优良系统;便于比较;控制规模;及时升级试验、审定、推广;缺点: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选择效果差;早代工作量大;10.混合法: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开始;组合内混种混收;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基因型纯合达到80%以上时F5--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形成株系;从中选择优系升级进入产量试验..优点:遗传力低数量性状高代选择可靠;保留更多的优良基因型和重组类型;早代工作量相对较少;缺点:混合世代群体规模大;选择世代的工作量较大;可能丢失群体弱势性状;育种周期相对较长;无从考查系统间关系..11.衍生系统法: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方法的缺点:在早代;主要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一次选择;中选数量上可以比系谱法多;保留较多的基因型;按株行种植;在株行内可以及早获得优良株系.. 12.单籽传法:从分离世代开始;每株收获一粒种子;之后按组合每年混合种植;每株收获一粒种子;F5或F6世代群体中选择单株;种成株行;选择优良株行升级成品系进入产量试验..稳定的单粒传群体也被称为重组自交系群体..13.杂交育种程序:原始材料圃、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第六章回交育种1.轮回亲本: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需要改造的品种..非轮回亲本:具有甲品种欠缺的优良性状的品种..轮回亲本基因恢复的频率为1-1/2r+1 纯合个体频率 1-1/2rn2.回交育种法:非轮回亲本与轮回亲本杂交;F1及后代用轮回亲本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轮回亲本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同时导入了原欠缺的性状;获得性状改进的新品种..3.近等基因系:不同基因型在相同遗传背景下的各个品系4.回交育种特点优点:控制育种发展方向保持轮回亲本基本性状;增添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小群体;便于加代;有利于打破基因连锁;便于生产上推广应用..缺点:多个性状改良育种年限长尤其是逐步回交;一般仅用于个别主基因性状改良;数量性状改良困难;回交工作量大;目标基因的一因多效问题..5.质量性状的回交转育:显性单基因或隐性单基因数6.量性状的回交转育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数目:控制转育性状的基因越多;回交后代中出现的理想基因型频率越低..环境对基因表现的作用:环境条件对数量性状影响大;鉴定选择可靠性差..第七章诱变育种1.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植株发生变异;再通过后代的鉴定和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2.物理诱变电磁辐射:引起生物DNA损伤或断裂;修复时发生错误拼接与复制;辐射后代表现型产生变异;对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加以选择..包括:紫外线、X 射线、r 射线..粒子辐射:射线、航天育种3.化学诱变: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4.诱变育种的特点: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难于掌握..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包括:种间杂交、属间杂交、亚种间的杂交..2.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不等的异源染色体..为非整倍体..3.异置换系: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染色体所取代4.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与其它物种的染色体段发生交换..5.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生理差异、花器结构差异和双亲基因的差异控制可交配性基因、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6.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亲本选择与组配、染色体预先加倍法、桥梁媒介法、特殊的授粉方法、外源激素处理、柱头手术和子房受精、植物组织培养..7.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核质互作不平衡;染色体不平衡;基因不平衡;组织不协调..8.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幼胚的离体培养;杂种染色体加倍法;回交法;延长杂种的生育期;嫁接法..9.杂种后代的分离特点:分离规律不强;分离类型、生殖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分离世代长、稳定慢..第九章倍性育种1.异源多倍体: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的多倍体..特点:染色体配对正常;配子育性正常;比二倍体具有更强的抗逆性、适应性..2.同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3.人工多倍体:诱导体细胞染色体加倍..方法有物理诱导:辐射、温度的激变、切断-愈伤组织法等;化学诱导:秋水仙素..4.人工诱导单倍体产生:组织培养、远缘杂交、染色体的消失、半配合生殖、理化因素诱导5.单倍体的育种利用:缩短育种年限: F1花药培养、加倍处理、稳定;2年;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提高诱变育种效率:利用单倍体材料诱变;合成育种新材料:远缘杂种产生多元单倍体;加倍获得异源多倍体..★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杂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系的1.杂种优势:F1现象..集中了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2.显性假说:杂种F1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3.超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同时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4.两个假设的局限性: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组间互作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差异;忽略了细胞质基因组..5.对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纯度高;一般配合力高;优良农艺性状;亲本尤其是母本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6.从这些原始材料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7.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一般配合力GCA: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8.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测验种;测交所得的后代F1称为测交种..9.测配方法:顶交法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双列杂交、多系法系×测验系法..10.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配合力高、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11.杂种品种的类型:品种间杂种品种、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雄性不育杂种品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品种、种间与亚种间杂种品种、核质杂种..12.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F2★第十一章雄性不育与杂交种品种选育1.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分为:质核互作不育、核不育..2.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不育系Srr、保持系Nrr、恢复系NRRSRR3.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4.配子体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4.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的方法:远缘杂交核置换、回交转育、人工制保5.恢复系选育的方法:测交筛选法、杂交选育法、回交转育法、人工诱变6.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选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选择产量高、配合力好的亲本配组;选优良性状多并能互补的亲本配组;选有利于异交的亲本配组7.显性核雄性不育:不育性受一对显性基因MsMs控制;但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杂合基因型Msms形式存在..雄性不育株Msms;与可育株msms杂交;后代1:1可育:不育分离..8.两系制种法:由于核不育系内有不育株和可育株两种;采用系内同胞交;不育株上收的种子;后代1:1分离;故在制种时必须在开花前将母本内约50%的可育株拔去..9.“三系化”制种法:纯合型不育株MsMsmfmf与纯合型可育株msmsmfmf杂交;可以获得杂合型的全不育系Msmsmfmf这种不育系只能利用于制种而不能由msmsmfmf可育系继续繁殖;故称msmsmfmf可育系为临时保持系..10.育性的转换:不育的光温满足时;植株的不育率和不育度都可达到100%..可育的光温满足时;植株的可育率可达到100%..11.光温敏核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水稻为例杂种品种的选育包括:核不育系的选育和杂种品种的选配光温敏核不育系有两重性:不育条件下制种和可育条件下繁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长日高温不育:13-14小时日照、气温25度以上;短日低温可育:12小时日照、气温23-25度以下1技术要求:遗传稳定;性状一致;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率或小花不育率99.5%以上;连续天数能满足制种要求..可育期间群体可育株率100%;自交结实率30%以上;异交习性好;一般配合力高;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性好..2 选育途径:杂交转育、系统选育、诱变选育、组织培养等方法..3选育程序:长江流域控制8月10日左右抽穗;割茬再生鉴定9月10日后抽穗的结实情况异地选育穿梭选育12.高不育系high male sterile line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遗传..13.核不育株鉴定方法:正常株与不育株杂交获得F1;F1的育性表现分:可育、不育、分离..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1.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意义:稳定产量、保持品质、保护环境、节本增效2.病虫害的发生是由寄主遗传、寄生物病虫和环境三方面共同决定的..3.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根据对鉴别品种专化性差异划分4.生理型 physiological type:按品种危害范围划分类型5.生物型biotype:田间自然群体致害性不同;可以根据寄主品种区分..6.寄主抗病性host-resistance:当环境条件适宜而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作物的某些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称为作物的抗病性7.非寄主抗病性 non-host-resistance:自然条件下;某种作物从不受某种病原菌侵入的特性..8.垂直抗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寄主品种对同一种病原菌的一个或数个生理小种生物型表现高抗甚至免疫;而对其他一些小种则为高感..9.水平抗性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寄主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生物型反应一致;无小种特异反应..10.抗虫机制:拒虫性或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11.基因对基因学说:针对寄主的某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出现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病基因;产生毒性效应..寄主与病原菌体系中;一方基因只能通过另一方相应的基因被鉴定..12.基因对基因相互关系的模式病原菌寄主品种及基因型小种基因型甲 r1r1r2r2乙 R1R1r2r2丙 r1r1R2R2丁R 1R1R2R20 A1A1A2A2感抗抗抗1 a1a1A2A2感感抗抗2 A1A1a2a2感抗感抗3 a1a1a2a2感感感感第十三章抗逆育种1.抗逆性育种: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2.作物逆境种类①温度胁迫:低温危害冻害、冷害、高温危害②水分胁迫:干旱大气、土壤、湿害、渍害③矿物质胁迫:盐碱害、酸性土、铝害3.耐旱性:作物忍受组织水势低的能力;不受伤害或减轻损害..4.耐盐:忍受盐份进入细胞的生理适应过程5.抗寒:作物对低温伤害的抵抗与恢复能力..6.鉴定指标:产量指标、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7.抗逆性育种程序:资源筛选;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与指标;利用杂交、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组织培养、体细胞变异、转基因体细胞杂交等..第十四章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1.群体改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在群体内自由交配;改变群体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重组;提高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2.群体改良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优良基因的累聚与重组;创造新的种质;提高群体质量水平;选育优良综合品种和自交系品种;改良外来种质;丰富群体基因型..3.群体改良原理:Hardy-Weinberg定律基因平衡定律;选择与重组是群体改良的动力..不断打破群体基因和基因型平衡;提高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4.基础群体的材料选择:开放授粉品种包括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复合品种和综合品种、优良品系、杂交后代的合成群体5.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①群体内改良:混合选择法、改良穗行法、自交后代选择、轮回选择法②群体间改良相互轮回选择:半同胞相互选择、全同胞相互选择③符合选择方案6.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①显性核不育利用利用显性核不育Ss与可育ss后代半不育特点②隐性核不育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混合法S1选择法。
12.23作物育种学(总论+水稻)
作物育种学(总论)必须掌握的内容(一)注:带“s”的是ppt的思考题,这个整理的内容不全,还需完善绪论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第一章1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异化授粉、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配子的结合(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植株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S2 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及其类型?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生产上的意义?1.无性系品种的选育可采用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2.芽变育种是营养体无性系品种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S3 自交的遗传效应。
1 自交使杂合基因型趋向纯合2 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 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正确理解P16的“Xn =(1-1/2 r )*100%”,r=自交代数。
Xn为后代纯合比例4 “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为什么?(群体中被掩盖的不利隐形基因,将因纯合而被表现出来)这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来说有何异同?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长期自交,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的,个体间基因型是同质的,表现型是整齐一致的。
异化授粉,品种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
S5 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及其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6 作物品种一般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论述四种类型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育种特点?自交系品种:从突变中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特点: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拓宽遗传变异范围,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选择优良基因型杂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作物育种学》课件
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 科研项目。
02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物质,包括DNA和RNA。在作物育种中,了解遗传物 质是实现遗传改良的基础。
基因与性状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的性状。通过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深 入了解作物的遗传规律,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育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玉米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等。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采用传统育 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玉米育种的突破和创新,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油料作物育种
遗传资源的保存
为了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需要建立种质库和基因库等设施,对遗传资
源进行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了解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有助于保证育种
工作的可持续性。
03
育种材料的筛选
通过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以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成功
率。了解育种材料的筛选方法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
或基因工程育种。
杂种优势与品种间性状差异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 亲本的现象。了解杂种优势有助于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
种。
品种间性状差异
不同品种的作物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 了解品种间性状差异有助于针对特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和育
作物育种学总论
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作物育种学的: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栽培作物,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作物繁殖方式:(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自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A、自交系品种: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杂交系品种:a、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
(一)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1927 Hayes &Garber (美)《作物育种》
1935 Vavilov (苏)
《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
1942 Hayes&Immer(美) 《植物育种方法》
1960 Allard(美)
《作物育种原理》
1936 王绶(中)
《中国作物育种学》
1948 沈学年(中)
《作物育种学泛论》
每更换一次增产10%~30%
2稻矮脚南特 水稻低脚乌尖
小麦农林10号
第一次绿色革命
单季
双季
水稻
高秆
矮秆
品种改良
常规稻
杂交稻
2020/2/12
已推广杂交水稻累计达 2.33亿 hm2 增产粮食达3000多亿 kg
21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 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品种的特点:
(1)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具有突出的、符合生
产需要的经济性状;
(2)品种的利用具有时间性;
(3)品种的利用具有区域性。
品种与良种的区别:良种是品种的播种材料。
2020/2/12
12
二、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现有的各种各样植物都是从原始植物演变而来 的;现有各种作物,属于栽培植物,都是从野 生植物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 进化过程。
2020/2/12
15
野生植物
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经驯化成为作物
2020/2/12
从古老的原始地方品种
经不断选育
现代品种
16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 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程远比自然进化为快。
02673 作物育种学(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实践)课程代码:02673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作物育种学实践课程是以作物育种学理论课程为基础的一门育种实验技能实践操作学习课程。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作为其对应的实践课程同时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自己动手,对预处理或自行设计处理的作物个体(群体)进行系统考察分析,掌握作物育种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全日制农学专业专科层次的作物育种学基础教学要求。
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作物育种学》.孙其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作物学综合实验》.华中农业大学自编,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印制。
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场所:全日制农学专业的院校教学实训基地。
设备:同全日制农学专业的院校实验室设备。
师资:同全日制农学专业的教学师资要求。
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掌握稻、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技术、育种目标、不同选育方法及育种程序、重要性状的鉴定、农艺性状的考察与品质分析等技术和技能。
五、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办法:实验成绩实行考核制。
实验操作占70%,实验报告的书写与规范占30%。
实验操作成绩根据操作者参与实验的态度、规范与否、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综合考察,按A、B、C、D、F等级记分。
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实验者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条理性、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实验数据处理正确与否进行考核。
综合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计算课程成绩。
作物育种学 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绪论作物育种学:是指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订与实施;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及创新;选择的方法与理论;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与方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育种方法:作物品种( Cultivar ):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个群体中的各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且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品种所特有的优良性状。
作物品种( Cultivar )与变种( Variety )的区别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择的,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作物品种也有其在植物分类学的地位,属于一定的种及亚种,但不同于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 Variety ):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上述特性和作用。
随着耕作栽培条件及其他生态条件的改变,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必须不断地选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作物品种除了纯系品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型,如杂交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所有类型的品种都应具有上述的基本性能和作用。
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适应性强,表现丰产性;②抗逆性强,表现稳产; ③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④栽培管理容易,成本低。
品种的特征特性(1)特征:植物体各部分或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上的症状叫特征。
(2)特性:植物体在生理生物化学和加工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叫特性。
特征特性总称为性状。
性状从遗传角度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从栽培角度分为;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
分子育种:是通过分子技术对育种的目标基因和目标性状进行转移和选择,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通俗的说就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操作。
2013年四月份自考课程考试安排(定稿)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管理学 建筑结构 02655 建筑施工(二)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 06393 土木工程概论 00139 西方经济学 理 06397 工程造价管理与案 02391 工程力学(二) 例分析 06217 人机工程学 02051 物理化学(二) 02539 化学基础 06706 细胞工程技术
03285 00053 00144 00183 00144 00158 00207
990091 市场营销
990092 企业财务管理
990097 建筑工程
02391 工程力学(二) 02439 结构力学(二) 04270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05626 变态心理学(一) 别
附件二:
湖北省2013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及本科衔接教育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表
本
4月19日(星期五) 课程 上午(9:00~11: 课程 下午(2:30~5: 代号 30) 代号 00) 课程 代号 03707
科
4月20日(星期六) 4月21日(星期日) 课程 课程 课程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代号 代号 代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0012 (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理论和“三个代表” 00015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 00020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重要思想概论 管类) 00420 物理(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2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 02198 线性代数 00023 用 04729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健康教育学 护理学基础 内科护理学(二) 美学 现代汉语 新闻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市场信息学 互联网数据库 电子商务法概论 市政学 公共政策 宪法学 03000 营养学 03179 生物化学(三) 03200 预防医学(二)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 03201 护理学导论 03007 00040 00651 00889 00902 00913 00226 00923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简)
绪论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创造优良品种,当良种育成后,繁殖和推广应防止混杂、退化。
良种选育和两种繁殖是作物育种的2个阶段。
1 品种及其意义1.1品种的概念:品种是在一定生态条件、经济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按照人类的需要,经人工选育而产生的某一作物的某种群体(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基础,相对一致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并具备一定条件下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1、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而野生植物只有类型之分。
2、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质料。
3、品种的推广有地区性,并要求一定的栽培方法。
4、品种利用有时间性,自然、经济和栽培条件的变化要求不断培育新品种。
5、品种性状具有一致性:指群体具有不妨碍使用的一致性。
6、品种可以使用普通的方法保持其原有性状和使用价值。
优质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产量2、提高品质3、新植物引种4、对提供复种指数具有重要意义5、抗逆稳产。
品种的两个属性:(1)品种是人工选择的,不同于自然的物种。
(2)作物的品种是人类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手段和生产资料。
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1)自然进化过程中,决定进化的三大因素均来自自然力,人工进化则是人工创造变异与人工选择基础上的进化;2)自然进化的方向是对自然条件适应性的不断加强,而人工进化的方向是适应人类农业生产的需要,与自然进化的方向在丰产性、适应性与抗性等方面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是矛盾的(如雄性不育系的选育);3)自然进化速度很慢,而人工进化则速度较快;4)人工进化不能脱离自然进化,人工进化是在自然进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类对物种进化的参与程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自然变异,人工选择(如一些古老的地方品种);2)人工杂交创造变异,人工选择;3)人工诱变,人工选择;4)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变异,人工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课程代码:02672(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的课程要求进行水平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使学生掌握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作物品种选育和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综合应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
与作物育种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掌握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品种的概念。
一般了解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掌握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和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重点)识记:作物品种,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理解: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应用: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次重点)识记:作物育种学。
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现在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
(三)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一般)识记:近代育种工作的成就。
理解: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为育种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重点)识记: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
理解:有性繁殖植物的主要授粉方式,应用:作物天然异交率的测定。
(二)自交和的遗传效应。
(次重点)识记:自交的遗传效应,异交的遗传效应。
理解: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应用:自交和异交遗传效应的应用。
(三)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一般)识记: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全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理解: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全体品种、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二章种质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了解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掌握作物品种资源的重要性,同时熟练掌握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作物品种资源的重要性,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
(重点)识记:品种资源、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理解:种子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应用:不同类别种质资源的特点。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次重点)识记: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原生作物,次生作物。
理解: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提出。
应用: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
(三)种子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般)识记: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理解:种子资源的特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应用:种质资源的保存应用。
第三章育种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农业对品种性状的要求,同时,了解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重点)识记:育种目标。
理解: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应用:在某一地区制定某种作物的育种目标。
(二)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次重点)识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
理解: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合理株型,矮化育种,高光效育种,不同作物的品质性状。
应用:不同作物的品质性状育种。
(三)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
(一般)识记:高产、稳产、优质。
理解:现代农业对品种性状的要求。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要作物的引种规律,引种工作环节和纯系育种程序。
同时,要掌握引种与驯化,品种出现自然变异的原因。
了解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及气候相似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引种与驯化,作物引种规律,引种的工作环节。
(重点)识记:引种、生态条件、生态类型、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
理解:引种与驯化的概念,引种的基本原理,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应用:引种的基本步骤。
(二)选择育种。
(次重点)识记:选择育种,自然变异,纯系。
理解: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纯系学说,性状鉴定与选择。
应用:选择育种程序。
(三)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气候相似论(一般)识记:气候相似论理解:气候相似性原理,植物驯化的原理。
应用:植物驯化的方法。
第五章杂交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杂种后代处理的不同方式及其理论依据和杂交育种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杂交后代的选择。
(重点)识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系谱法,混合法。
理解: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一般性原则,系谱法各世代进行选择的理论依据,混合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应用:杂交育种系谱法各世代主要工作,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杂交育种后代的早期预测。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次重点)识记:杂交育种,开花期,杂交方式,单交,复交。
理解:杂交育种概念、原理和意义,不同杂交方式及其遗传组成。
应用:杂交技术的应用。
(三)杂交育种的程序(一般)识记: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
理解:杂交育种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和任务。
应用:杂交育种程序及其主要工作。
第六章回交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回交育种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掌握回交育种的原理、过程和主要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回交育种的方法。
(重点)识记:回交育种。
理解:亲本的选择,回交后代的选择,回交的次数和所需植株数及其修饰回交育种的方法。
应用:不同转移性状回交后代的处理方法。
(二)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次重点)识记:回交,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
理解:作物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应用: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三)回交育种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一般)识记:回交育种的特点。
理解:回交育种法的主要应用范围和局限。
应用:回交育种的其他用途。
第七章诱变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掌握作物对辐射的敏感性,诱变育种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同时了解诱变育种成就与展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诱变育种的程序。
(重点)识记:诱变育种,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临界剂量。
理解:诱变育种的工作环节和任务。
应用:诱变育种程序及其工作内容。
(二)常用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次重点)识记: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r射线、粒子射线、航天搭载、常用物理诱变处理材料,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
理解:辐射处理的方法,辐射处理的剂量,化学诱变剂处理材料的方法、剂量。
应用:物理诱变剂的处理,化学诱变剂的处理。
(三)诱变育种的成就及特点。
(一般)识记: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理解:诱变育种的特点。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远缘杂交的重要性和远缘杂交的染色体变异,掌握远缘杂交的作用,远缘杂交育种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
(重点)识记:不亲和性,杂种夭亡、不育的具体表现。
理解: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
应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
(二)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杂种后代的分离。
(次重点)识记:远缘杂交,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
理解:远缘杂交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应用:远缘杂种育种技术。
(三)远缘杂交育种的其他策略。
(一般)识记异附加系、异置换系、易位系。
理解品系间杂交技术,外源染色体导入,易位系和杂合体的遗传特点。
应用:易位系的鉴别方法。
第九章倍性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获得多倍体的方法和单倍体加倍的方法,掌握多倍体的鉴定,植物界的多倍体及其育种意义,获得单倍体的途径和方法,多倍体的类型和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掌握多倍体、单倍体育种的基本工作环节和特点。
(重点)识记: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理解:多倍体育种的基本步骤,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应用:多倍体作物的应用,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其特点。
(二)了解和掌握多倍体、单倍体概念、类型和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次重点)识记:多倍体、单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理解:多倍体的特点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途径,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应用:多倍体、单倍体的鉴定和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三)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
(一般)理解: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单倍体育种成就。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杂交种的类别。
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特点及其评价指标,配合力的概念及其测定,同时掌握雄性不育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重点)识记: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对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一环系,二环系,测验种,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
理解:杂种亲本的选育,配合力的测定,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杂种品种的类型。
应用:自交系的选育方法,选育“三系”的方法,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特征。
(次重点)识记:杂种活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
理解: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复杂多样性,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
应用:杂种优势的度量。
(三)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一般)识记:杂种优势。
理解: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雄性不育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掌握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和核雄性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
(重点)识记: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恢复基因的发掘,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理解: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的方法,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具体要求,恢复系选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