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6be90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5.png)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6a741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a.png)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7世纪起,长城作为国家边防的重要防线开始兴建。
长城的目的在于保护中国北方不受外族侵扰,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
以下是对长城基本信息和介绍的深入探讨:一、起源和历史1. 在中国历史上,长城的建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的中国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外敌的侵略,各国开始兴建一些独立的城墙。
2.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这些城墙连成一片,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用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3. 长城在秦、汉、明等朝代不断修建和扩展,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军事需求。
其中,在明朝时期的长城是最为完整和壮观的。
二、地理位置和结构1. 长城横跨中国北方,从东部的辽宁省到西部的甘肃省,全长约21,196公里。
它穿越起伏的山脉、沙漠、平原和草原,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
2. 长城主要由石头、土块和砖料等材料建造而成,其结构包括城墙、城门、烽火台、观景台等多个部分。
这些结构既起到了防御作用,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和设计。
三、文化价值和旅游景点1.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2. 长城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每年前往长城,欣赏其壮丽景观,并领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四、保护和修复1.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由于长城的年代久远和自然破坏,部分长城存在着倒塌和腐蚀的问题。
2. 中国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与国内外专家合作,积极进行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其能够受到后代的欣赏和传承。
个人观点和理解: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军事防线,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长城的壮丽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他们可以在登上城墙时感受到古代士兵的威武和历史的厚重。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2074ad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3.png)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
1.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全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 江口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是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被誉为“长城之父”。
3. 黄崖关长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是一段保存完整、著名的长城古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
4.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一段长约12公里,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古代城墙遗址。
5.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长城西端的起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
6. 雁荡山长城: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是一段被世人所遗忘的不朽长城,既有长城的壮丽,又有山水的秀美。
7. 山海关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东端的终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城堡。
8. 琵琶山长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一段被称为“长城里的明珠”的美丽长城,以景观奇特、巧夺天工而著名。
9. 天堂寨长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是一段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遗址,以其险峻、雄奇而闻名。
10.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段保存全长和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长城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1897f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4.png)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
长城是中国的著名地标之一,以下是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
1. 长城的历史: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在明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2. 长城的位置:长城横跨中国北方,总长约8851.8公里。
3. 长城的功能: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曾经用于防御外族入侵。
4. 长城的结构:长城大多为青砖石灰砌成,分为城墙、城楼、角楼、敌楼、箭楼等。
5. 长城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言,用来表达勇士气概和对长城的崇敬。
6. 长城的保护: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长城需要得到科学的修复和保护。
7. 长城的观光:长城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1d547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6.png)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朝和明朝又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万里。
长城依山带水,随山形地势修建,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历经2500多年的修筑和考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之一。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万里长城在古代就是一个传奇。
传说秦始皇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了长城。
从公元前214年开始施工,到公元前221年全部完工。
但是当时修筑长城并不是为了防御敌人,而是为了秦始皇自己统治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陕西黄河以南地区)和河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一带)之后又在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
—— 1 —1 —。
长城的资料简介
![长城的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34f8c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1.png)
长城的资料简介•相关推荐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
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够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各朝的贡献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内三关”长城在许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
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
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的分类
![长城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df0d5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3.png)
长城的分类
长城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道防御工事,还
是中国古代科技和军事建设的杰出代表。
以下是长城的分类介绍。
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指中国古代最长的一段长城,它沿着中国北方的山脊
横跨了数千公里。
这段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最早的部分
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史上有近20个朝代修建和维修过。
2. 明长城
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最多、保护最好的一段长城。
明朝时期,在前朝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新的城墙、烽火台和关隘等军事设施。
明长城以其高大的城墙、严密的工事和永久存在的坚强性能而闻
名于世。
3. 秦长城
秦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之一,有黄河流域和河套地区的
多座长城构成。
秦始皇时期,他下令将这些长城连接起来,同时对现
有的长城进行升级和加固。
这才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被统一的万里长城。
4. 北疆长城
北疆长城是位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一段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
西方侵略的重要军事要塞。
它由许多城墙、关隘和烽火台组成,防御
面巨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段长城在明清时期进行了维护和加固,现在成为了旅游胜地。
总之,长城是中国的宝藏,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华。
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和维护这段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继续在我们生活中存在。
中国长城简介和资料
![中国长城简介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faad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7.png)
中国长城简介和资料说起中国,那可真是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度,里头藏着数不清的宝贝和故事。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那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的“大家伙”——中国长城。
你瞧,长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气势磅礴,它不仅仅是一道墙,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是咱们祖先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它蜿蜒起伏,像条巨龙般横跨在山川之间,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说起来,长城的历史那可长了去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候啊,咱们的老祖先们就开始在边境上筑墙,用来抵御外敌的侵扰。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各个国家为了争地盘,纷纷修筑自己的长城,那时候的长城虽然短,但都是各自为战,互不相连。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老人家大手一挥,把这些零零散散的长城给连起来,这才有了咱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的雏形。
说到秦始皇,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统一文字、度量衡,还修了长城,让咱们中国变得更强大了。
不过,这长城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好的,它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机器和工具,全靠人力一点点地搬石头、砌砖块,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到了明朝,长城又迎来了一次大修。
那时候,明朝的皇帝们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人,把长城修得又高又厚,还设置了很多关隘和烽火台。
这样一来,敌人一来犯,烽火台上一放烟,消息就能迅速传遍整个防线,大家就能提前做好准备了。
所以,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墙,更是一个复杂的防御体系。
现在,咱们去长城玩儿,看到的都是那些保存得比较好的段落,比如北京的八达岭、河北的山海关等等。
这些地方啊,一到节假日就人山人海,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伟大的建筑奇迹。
站在长城上,你会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呐喊声。
那种感觉啊,真是说不出的震撼和自豪。
不过话说回来,长城虽然伟大,但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有的地方被岁月侵蚀得残破不堪,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啊,这并不影响它在咱们心中的地位。
因为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墙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长城历史文化介绍资料
![长城历史文化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85ce7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b.png)
长城历史文化介绍资料长城,那可是咱中国的一个超级大明星啊!它的历史那叫一个悠久,文化内涵那叫一个丰富。
一、长城的历史长城可不是一下子就建成的。
它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有了雏形。
那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为了防御敌人,就开始在自己的边境上修建城墙。
这些城墙就像是一个个小积木,慢慢地拼凑出了长城的最初模样。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觉得这些城墙还不够厉害,就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加以扩建和修缮,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万里长城的基础。
在之后的各个朝代,长城也一直在被修建和维护。
比如汉朝,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和延伸。
明朝的时候,更是对长城进行了精心的打造,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长城的著名景点,像八达岭长城,大部分都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二、长城的建筑特色长城的建筑那可是相当有讲究的。
它的墙体高大厚实,一般都是用砖石或者石块砌成的。
而且在长城上还有很多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就像是长城的眼睛和耳朵。
一旦有敌人来袭,士兵们就会在烽火台上点燃烽火,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信号,让后方的军队能够及时做好准备。
长城的设计也很巧妙,它顺着山势蜿蜒曲折,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形进行防御,还让长城看起来更加雄伟壮观。
三、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可不仅仅是一堵墙,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象征。
想想看,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砖一瓦地修建起了这么伟大的工程,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啊!而且长城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文学作品中,长城也经常被提及,很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赞美它,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去攀登长城,去感受它的雄伟。
四、长城的保护和传承长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自然环境的侵蚀让长城的一些部分受到了损坏。
另一方面,一些人为的破坏行为也给长城带来了伤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长城的保护。
长城简介
![长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8395b09c5da50e2524d7f83.png)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同义词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一般指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2月1,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长城外文名Great Wall地理位置中国北方总长度21196.18千米建造时间西周至清文保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价值世界文化遗产荣誉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秋为宜所属国家中国所属城市华北,西北,华中等名称由来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烽火戏诸侯——骊山烽火台长城: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
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方城:称长城建筑为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
长城简介介绍
![长城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32ebd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8.png)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有助于弘扬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凝聚力。
旅游发展
合理利用长城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国际交流
通过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加强国际 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舞 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以长城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 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不仅弘扬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传承了长城文化 。
民间传说
长城沿线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 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长城的文 化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 化。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历史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 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长城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地理位置与分布 • 长城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 长城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与修建
防御外敌
长城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防御工 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 各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 侵扰而修建。
长城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北部边界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界,沿线穿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
东西横跨数千公里
长城东西横跨数千公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长城的分布情况
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
长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修建和扩展。
明长城与清长城
明长城和清长城是现存的主要部分,其中明长城是最为完整 和著名的部分。
旅游意义
长城的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长城(完美版)PPT课件
![长城(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6f72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0.png)
旅游线路规划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将长城 与其他景点进行串联,形成完
整的旅游线路。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 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
旅游安全和满意度。
长城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评估
未来规划
对长城的现状进行评估,了解其历史价值 、保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长城的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保护和利 用的目标和措施。
长城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和其他媒体中,成 为表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元素。长城的建筑风格和景 观特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03
长城的保护与现状
长城的保护措施
政府立法保护
中国政府颁布了《长城保护条 例》,为长城的保护提供了法
律保障。
修缮和维护
对长城进行定期的修缮和维护 ,确保其历史价值的保存和结 构的稳固。
长城的文化价值
文学灵感
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都源于
长城的壮丽景象和历史故事。
艺术宝库
长城上保存了大量的石雕、碑刻 和壁画等艺术品,是研究中国古
代艺术的重要资源。
民族精神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韧和顽强
的民族精神。
长城的国际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
05
结语:长城的价值与影响
长城的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记 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变迁,是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防御工事
长城作为古代的防御工事,对于保 护中原地区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 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奇迹
长城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体现了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景点介绍
![长城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3bc80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0.png)
长城景点介绍
4. 慕田峪长城:位于,有着 险峻的山峦和壮观的长城墙体,是徒步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5. 黄山长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东部地区保存较好的长城之一。黄山长城景色优 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
6.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长城之一。嘉峪关长 城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旅游者探索西部长城的热门目的地。
长城景点介绍
以上是对长城的部分景点介绍,长城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 参观和探索。无论是欣赏壮丽的景色还是了解悠久的历史,长城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长城景点介绍
长城是中国的一大名胜古迹,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下 面是对长城的景点介绍:
1.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最著名的长城景点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 建的长城,景色壮观,是游客们登长城、观赏风景的热门地点。
2. 霸州长城:位于河北省霸州市,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长城之一。霸州长城景色 秀丽,历史悠久,是攀登长城、观赏风景的理想选择。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4759b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c.png)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一、长城的基本信息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由多个时期、多个朝代修建而成的,全长超过20000公里。
现存最长的是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
长城有不同的名称,如“万里长城”、“中国之墙”等。
二、长城的历史背景1. 长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了许多墙垣。
2.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3. 汉朝修筑边塞长城:汉武帝时期开始修筑边塞长城,旨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4. 北魏修筑燕山长城:北魏时期为了防御南方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而修筑燕山长城。
5. 明朝重修万里长城:明朝时期重修了万里长城,并将其扩展到今天的规模。
三、不同地区的长城特色1. 京西段:以八达岭为代表,是最著名也是最完整的明代部分。
2. 河北段:以山海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东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起点。
3. 山西段:以嘉峪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终点。
4. 陕西段:以华山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四、长城的建筑特色1. 基本结构:由墙体、瞭望塔、箭楼等构成。
2. 墙体:采用夯土、石灰和砖石等材料建造,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3. 瞭望塔:用于监视敌情和传递信息,有多种形式和高度。
4. 箭楼:用于防御敌人攻击,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五、长城的文化价值1.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民间传说:有许多与长城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3. 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长城的情节和意象。
4. 国际知名度:长城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长城的保护和修复1. 保护措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
2. 修复工作: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整治,以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旅游开发:长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开发也是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总结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长城》课文原文
![《长城》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8d0e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9.png)
《长城》课文原文人教版《长城》课文原文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长城》课文原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长城》课文原文: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3663f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8.png)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防御工事,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它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直到明代才基本成型。
长城全长达到了21196.18公里,横跨了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
下面将对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
最初的长城是由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边境防线,目的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而真正形成规模的长城修建始于秦朝。
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下令将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系统。
随后的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和扩展,使得长城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里长城地理位置上主要位于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横跨了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它起始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向西南穿过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最终到达中国西部的甘肃省。
长城的地理位置选择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还可以保护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构造和设计上。
长城采用了高大的石块和土坯相结合的建筑材料,结构牢固,能够抵御外来侵略。
长城的平均高度约为6至7米,宽度约为4至5米,顶部建有防御墙和烽火台。
长城沿线还修建了众多的城堡、关隘和瞭望塔,以便于守军观察敌情并进行通讯。
此外,长城还采用了蜿蜒曲折的设计,以增加其防御效果。
万里长城除了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长城的修建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意志。
长城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200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古代工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还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中国长城详解
![中国长城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4902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0.png)
长城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和发展,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
文化传承
长城作为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 文化财富,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04
长城的旅游资源
长城的旅游景点
八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 长城的一段,地势险要, 被誉为“万里长城,八达 岭段最雄伟”。
05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
长城的保护措施
文物修缮
对长城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缮,包括加固、修复和清理工作,以 保护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长城进行法律保护,对破坏和盗窃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
公众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长城的传承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代表了中国 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 。
对未来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和展望
保护措施
加强长城的保护修缮工 作,防止人为破坏和自 然侵蚀,确保其长期保
存。
旅游开发
合理开发利用长城资源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 发展,同时注重保护和
传承。
教育宣传
加强长城文化教育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
长城的建筑材料
土
长城的建筑材料之一是土,土是 就地取材,具有成本低、易获取 的优点。通过夯土技术,将土层
层夯实,形成坚固的墙体。
石
石也是长城的常用建筑材料之一, 特别是用于修建烽火台和城墙的基 础部分。石材坚固耐久,能够提高 长城的防御能力。
砖
长城的一部分墙体使用砖块砌筑, 砖块经过烧制,质地坚硬,耐久性 更好。主要用于修建城门和城墙的 关键部分。
长城基本介绍
![长城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f37a7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f.png)
长城基本介绍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防御工事之一。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下面将从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功能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介绍。
长城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的诸侯国频繁发生战争,为了保卫国土,各个国家开始修建城墙作为防御工事。
而真正形成规模庞大的长城,则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始有了全国性的规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族,下令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长城的建造过程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由于长城需要穿越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障碍,所以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长城的建造采用了石头、土坯、木材等多种材料,以及人力、畜力等多种劳动力。
修建长城的工匠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将长城修建成了一道横贯中国的伟大工程。
长城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
在古代,中国的北方边境经常受到外族侵扰,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长城成为了中国军事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高耸的城墙和密集的瞭望塔,能够有效地阻止外敌的侵入。
同时,长城也能够提供给中国军队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使其能够有序地进行防御作战。
除了军事防御功能之外,长城还具有文化和旅游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长城上留下的瞭望塔、关隘等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此外,长城也成为了中国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长城的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
由于长城的历史悠久,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长城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长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加强环境保护、限制人流量等。
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进一步推动长城的保护和传承。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长城的建造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长城详解
![中国长城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e5490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7.png)
三. 长城的构造
【明长城构造】
营城
古为长城的重要关隘和交通要冲。 从火焰山营城遗址的布局来看,清 晰的划分出来军官区、士兵区、行 政办公区、马厩、以及练兵场。
北京火焰山营城
三. 长城的构造
【明长城构造】
卫所
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 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 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四、文化意义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 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87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正式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 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四. 长城的意义
三. 长城的构造
【明长城构造】
八达岭长城城台
城台
城墙上每隔半里左右,有一个凸出墙外的 城台。 城台有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台面与城墙 顶部相平,只是向前凸出一部分于墙外, 外沿也砌有垛口,台上有遮避风雨的铺房, 供士兵巡逻放哨用;另一种叫做“敌台”,分 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的券室,可容 十余人住宿,上层砌有供守望和射击用的 垛口,有的还有燃放烟火的设备。
2.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翻越巍巍群山, 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 苍茫大海。
3.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 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 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 里以上。
4.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明长城】
长度 西起甘肃嘉峪关, 东到河北山海关, 全长约6700千米, 即13400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长城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
三、教具准备:中国地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
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四、课后反思:
18、颐和园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目标1
三、学习难点:目标2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
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
⑵看景色。
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
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
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
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
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五、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六、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七、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