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1)恶苗病

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苗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壮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②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25%施保克乳油25mg,加0.15%天然芸薹素20mL,加100L水混配,可浸100kg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d,温度16~20℃,浸种4~3d,温度20~25℃,浸种3~2d,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cm,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种子消毒还可用25%使百克10g或20%菌威10g或25%恶苗克星10g,5000倍液浸种40kg,浸种7d,防治效果也很好。

③拔除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深埋,病稻草及早烧掉,防止传播蔓延。

防止种子和稻苗根部受害,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种子催芽不能过长,以免播种时伤根,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增加病菌浸染机会。

(2)立枯病

症状识别: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茎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有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叶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①床土配制与土壤消毒:选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选有机质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够,可采取调酸措施。防止播种过密,覆土过深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应用如下药剂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灵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L喷雾;30%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mL加水3L喷雾;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1.3g,加水3L喷雾无论用那种药剂,配成药液后,用喷壶反复均匀浇洒床土2~3次,方可达到彻底消毒灭菌的目的。

②育苗床要浇透水,做到见绿即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在25~28 ℃,提

高幼苗抗病力,防止或减轻立枯病及恶菌病的发生。

③用3.2%克枯星200~300倍液或3%育苗灵200倍液在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喷洒药液

2.5~3kg,1.8%移栽灵每平方米1~2mL。

④选择壮秧苗剂:杜丰壮秧剂,葵花壮秧剂每袋施用15~20㎡苗床,0.1%恶甲壮秧剂425g/㎡,40㎡苗床用沃必达壮秧剂1袋。

(3)稻瘟病

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和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抽、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防治方法:

稻瘟病系气流传染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①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②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

③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止氮肥使用过多,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稻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防止徒长,水稻栽培要合理密植,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能力。

④田间调查与药剂防治: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应进行田间调查,观擦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试药后10d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试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1次,为了控制稻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1次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25%施保克乳油,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或40%富士达一号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1125~12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d,晚稻为18d。 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为了增加药剂渗透性极传导性,减少飘移,挥发损失,可在药液中加入0.5%植物油型助剂信得保、药笑宝等,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药效,并可减少30%用药量,最多使用3次,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