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教科书简介课件(29张PPT)

合集下载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 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 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 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 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 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 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 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 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 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 (2)妙在论证上
• ①比喻论证。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 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 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 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 还为人们传颂。
• 第三段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至结尾,以“十思”全面阐述 “积德义”的具体内容。这“十思”,好象是魏征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 观照,多侧面地照一照“积德义”的镜子。人以铜为镜,唐太宗则以魏征为 镜,魏征又给唐太宗以“十思”之镜。可以说,“十思”之镜是一个多棱镜。 之所以说“十思”是多棱镜,是因为它从多侧面反映了“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的主旨,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 拓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扬州慢(淮左名都)》标准课件(29张)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淮左名都)》标准课件(29张)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目 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标 内容:深沉,悲切。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14日凌晨,美国联合英、法于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部3个目标地区发射约20枚导弹。
深入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谁来欣赏呢? 时间 地点 天气 作者所见所闻 人的感受 创作缘由 他人评价
殷芸: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把花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月无冷暖,作者移情于月亮,把自己的感觉倾注到上,月亮也带有了作者的情感,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 《赠别》其一
认真阅读素材《姜夔:感时伤世,一身才华与谁诉》,做好素材积累工作。 认真阅读素材《姜夔:感时伤世,一身才华与谁诉》,做好素材积累工作。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听到了“清角吹寒”,一个“空城”,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 下片,成为全词的词眼。 要求:自主阅读,动笔勾画,独立思考,疑问处做好标记; 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02 研读文本
今日的扬州城令作者悲从中来,那么,昔

统编版必修高一下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6张PPT)

统编版必修高一下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6张PPT)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到“王请度之”) 主要论说宣王有实行王 道的基础,然而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到“孰能御之”) 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 敦促宣王放弃霸道;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吸引宣 王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到篇末) 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制民之 产”和“谨庠序之教”。
“吾惛,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
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
通读全文并结合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a.孟子的主张是 什么?b.齐宣王的看法与孟子是否一致?
王道 vs 霸道
Step 1: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四、《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孟子·梁惠》王。上它的主 要内容是写 劝孟说子 放弃齐宣王,采纳“霸道 ”的 主张保发民政而施王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 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 的写作特点。论辩
齐桓晋文之事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11对话语体多采用形象描绘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直接的形象直感利于说明问题在词语的使用上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时伴有具体写实的形象动词同时简洁浅显而又含蓄要求有言外之意话中有话所谓弦外有音给对方以思考的空间或者利用多义词寄以丰富的潜在内涵
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引导方法:引《诗经》“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 邦”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
Step 4:同时,为宣王说明没有施行“保民 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
内容要点:“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 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 也,非不能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9张PPT)

轻率急忙的样子
中等国家(古时一车 四马为"一乘"
夹处 于,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攻打 有 军队 接续 饥荒
治 指千乘之国 等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人人)都有勇气
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是非准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微笑 并且
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 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 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 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 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 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 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 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谈一谈:你觉得孔子是怎样一位老师?
示例:
1.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 2.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 3.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循循善诱(在日常谈话 中,引导学生立志)。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同“暮”,农历三月 夹衣 定
成年人
才能,指为政才能 少年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动词,吹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
长叹的样子
赞同
点 ,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 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 个,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啊!”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秦腔》标准课件(28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秦腔》标准课件(28张)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震撼 震动
震撼:震动,摇撼。多用在抽象的事物上。 震动:颤动;使颤动。 相同点:两者都有“受到影响而产生起伏”之意。 不同点:“震撼”比“震动”的程度深。
①这场演唱会无论从演员、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各方 例 面,都可以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盛典。 句 ②一部着眼于指导法官审判的司法解释,竟然引起如此大的社
煞.尾
读音 ruò yùn yù shà shā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语 zhèn灾 fèi腑
易错字 赈 肺
词语 ɡěnɡ概 田ɡěnɡ
易错字 梗 埂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1)出人头地: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例句: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 华,说应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2)凶神恶煞: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例句: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 刺刀,押着一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去。 (3)揪心裂肠:形容极度悲伤。 例句:结尾的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揪.心.裂.肠.般的悲哀和痛心,给读者 以强烈而深切的感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研读活动一 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1.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提示第一部分(1~2):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 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3~8):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能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 的喜怒哀乐。

《离骚》课件2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课件2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楚辞”
《楚辞》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产于 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 记楚之物”因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 骚》,后人又把“楚辞”的 体裁称为“骚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 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 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
艺术特色小结
1、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2、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 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非常引人 注目。
3、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
4、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视频‖屈原简介
时长:4:40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 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 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 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体 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 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 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Part 02
拓展延伸
理解“香草美人”意象体系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f
ú)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qiú)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离骚经序》
思 夫——渴望报效;受 宠 幸——君主重用; 受冷落——怀才不遇;美人迟暮——烈士暮年; 薄 情——君主疏离 ;弃 妇——排挤打击。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共2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共29张ppt)
威胁、吓人
温良机警,但 难逃人的诡计
滋养过山村里的人 生命的美好与热闹
严峻的圣者
生命的渺小
海上的飓风 寒带的雪潮
幻境
生命对疾苦的 恐惧
死亡的可怕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意象一:小溪 情诗
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
水。”
卜算子
(第五段)
李之仪
声息相通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生命的连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意象三:彩菌
生命和自然的灿烂的美好; 大自然对人身心的滋养,人类应懂得感恩。
红””“青”“褐”“白”“赭”“ 靛蓝”等,通过色彩的搭配加强了画面的 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
接着写作者的感悟,灿烂美好的大 自然滋养人类的生命,点缀过人们的生 活。整段由彩菌感悟到生命和自然的灿 烂之美。
意象四:有加利树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意象二:鼠麹草
谦虚、纯洁、坚强的鼠麴草,彰显生命存在 的意义——生命有其担当,渺小亦是伟大。 山村的宁静能让人消除尘世的纷扰,回归到 生命的宁静。谦虚、纯洁、坚强的小草,质 朴的村女,让作者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 鄙弃了一切浮华,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 宙”。
这篇文章便是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近郊森林中一所孤独的 小茅屋里创作的。林场茅屋的生活使冯至零距离地接近了自然和山水。
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
独地面对自然,开始
写下了《一棵老树》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散文精品。
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3 4—10 11.
意象五:荒原想象
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 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 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红楼梦》课件2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课件2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宝玉原是女娲补天顽石,后是神 瑛侍者,因贪恋红尘被带到凡间 富贵乡,可见和贾府的缘分是刻 意为之,并不属于贾府真正的宝 玉。
她们四位是姐妹,名字皆以“春”为尾,将名字第一个字连
在一起便是“原应叹息”,很直观地揭示了她们的命运。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英甄莲
甄英莲:真应怜,香 菱本生在富贵之家, 却年幼被拐卖,后被 人害死,命运之坎
高鹗续书的功与过
功劳: 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 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 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读八股文。
○好的生活,一方面来自丰厚的物质基 础,一方面来自精神层面的觉醒。
于书中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
不落窠臼的经典人物

林玉


薛钗
玉宝
读懂了《红楼梦》, 也就读懂了自己, 读懂了他人, 读懂了世界。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地 ——清·《竹枝词》 位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
内 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 容概 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要 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宁两府逐渐衰败的 过程,歌颂了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描绘了相关女 性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 析和批判,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 向衰亡的历史趋势。规模宏伟,结构谨严,语言 生动优美,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 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9张PPT)
17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
二化次用罢→相之杜后牧,《退泊居秦金淮陵》时“所商写女。不当知时亡,国宋王 朝表面上太恨平,盛隔世江、犹歌唱舞后升庭花平。,”其实在繁华的
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二十多年的仕宦
“生王涯,翁使之作怒者不对在宋女朝君,臣在不乎思荒自淫强、之上朝下廷偷。安”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 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1
再读回味
我读出了

王安石。
22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在艺 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 “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 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 漫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 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 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见了, 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12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 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3
悟情
❖断肠之人?
14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杜牧的《台城曲》: 化用→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
丽华”。”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 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8
江水纯净
山峰陡峭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比喻: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化用→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远眺静景
9
补叙登临时间,傍晚
照应“晚秋”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综合学习活动》标准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综合学习活动》标准课件29张PPT

2.以《说木叶》和《中国建筑 的特征》为阅读文本,运用提 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概括作者 的核心观点,梳理文本的脉络 ,整理文本的知识要点,分小 组进行交流学习。
03
活动三
人物手绘海报
1.从近三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国家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选取一位,为其制 作人物手绘海报。 2.手绘海报文字部分内容要参照教材单 元综合学习活动第四点,要求合理布局, 精当准确,凸显人物特色,展示出人物 风采。 3.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 要合理分工,运用团队的智慧设计出手 绘海报,评选出优秀海报进行班级展示。
以篆文印刻“文法理工农医”镶嵌于纹样内,寓意武汉大学各学科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枚印迹都有细微的不同(包括位置、边缘、角度等),不存在一模一样的印迹,都是独一无二的,预示着贸大对每位学子个性的尊重。 人物手绘海报 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复旦红为主调,热情奔放,如旭日东升,象征着年轻一代复旦人的青春朝气,也表达对新生的祝福与欢迎。
TOP10·中国传媒大学 内页色调简洁沉稳,上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寄语,下折是曲水桥水墨剪影,涟漪微漾的水波上。 今年还特意邀请师大杰出校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和2010级校友代表共同参与为学弟学妹书写通知书。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中国传媒大学校名镌刻在封面,主题鲜明,青春儒雅,龙飞凤舞,神采飞扬,给新生们一种庄重大气而又欣欣向荣的独特韵味。 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复旦红为主调,热情奔放,如旭日东升,象征着年轻一代复旦人的青春朝气,也表达对新生的祝福与欢迎。
十大最美录取通知书
TOP5 浙江农林
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录取通知书的选材依旧别致——看似纸张,实 则毛竹!这些毛竹是由该校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而成, 像纸张一样轻薄、可折叠。刨切微薄竹技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 等奖,该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材精深加工新技术,先后获得近8 项国家专利。今年是该校第三次向新生寄发毛竹录取通知书。它们 在防腐、抗压方面都有了全面升级。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能力,同时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
方面素养。
.
D C
B
A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言建构与运用
➢ 重视整合与实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
➢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强调的是课程
.
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题材和体 裁的多样性,从《诗经》《离骚》 到清人作品,从古风、民歌、绝句、 律诗,到词曲,从各体式散文到文 言和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 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 数(共136篇/首)的49.3%。其中古 诗词32首,古文35篇。
2
革命文化:精选讴歌革命领袖丰功 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作 品,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 国的情感。共选入革命文化作品23 篇(首),占全部课文总数16.9%。 其中革命领袖的文章8篇(首),鲁 迅文章5篇。
写作
如何做到 情景交融
解读几个重要关键词
➢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1.通过精心选择课文来实现。重视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选取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特征、文质兼美、 深浅合宜、适合教学的文章;课文选择均衡协调,统筹兼顾各种类型的选文,特别是精选有关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体现正确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
➢ 坚定理想信念 ➢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加强品德修养 ➢ 增长知识见识 ➢ 培养奋斗精神 ➢ 增强综合素质

1《自然选择的证明》标准课件(29张)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自然选择的证明》标准课件(29张)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 要体现在文中运用大量表示因果关系的
本 探 究
句式,如第三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 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 别……”,第四段“由于……所以自然选 择的结果…”,第八段“既然……所以某
地区的物种……”,等等。
《物种起源》在当时有怎样的意义?
(1)《物种起源》中人类和动物的祖先是一

样的,这一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刻
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 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晰的理解,可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大量事实,那些基于事实的逻辑论证,基于事实的严谨推理的过程,那些正与反的多角度的巧妙的思辨,
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 那些朴素而谦虚却字字千斤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直指神创论“物种不变”的靶心,为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变”的靶心,为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 ,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
(1)他是一个发现者。 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1828年,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达尔文由五年环球旅行所得到的大量事实所产生
这是选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方式。
背 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 ④将“鼎力”改为“竭力”。 景 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 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现了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相关比例比地球、月球和火星上发现的碳的比例更高
。 达尔文(1809-1882),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一:以具体的活动把握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知)【做中学】 活动二:利用对传媒的了解来完成较复杂的活动(行)【学中做】 活动三:在熟悉传媒的基础上学习辨析媒介信息(辨)【综合学】
17
前后衔接,相互勾连 情境一个比一个复杂 任务一个比一个综合 研究性一个比一个强
4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的“真实”仍然是一种“虚拟” 的真实,兼顾了立德树人要求与教学的变革。其“真实性”主 要体现在:
1.学生自身实际所处的发展阶段 2.学生需要发展的各种主要素养 3.社会上实际存在的现象与趋势
必修下册教科书中的真实情境主要集中在后两种,社会性 较强,也比较有深度。
5
2.必修下册教科书的学习任务群分布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 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 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决 定其方向与品质的重要作用。
7
必修下册教科书的学习内容有三个“多”:
特别是强调理解、辨析、比较、 整合,强调读写过程中的理性 思考。
6
问题解析:理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 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 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媒介素养 抱负与使命 观察与批判 不朽的红楼 责任与担当
总体来看,必修下册教科 书的人文主题比较深刻, 分量较重,社会性较强, 这有利于教师联系真实的 社会生活,构建课程标准 反复强调的真实的学习情 境。
3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
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实 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

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

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


语文学习情境既要包含语言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主要是文本)、语言 运用的基本规则(即必要的语言运用原理和听说读写的方法),又要包含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有变化的语言运用情境,以及 在这组情境中展开的具体的可控的语言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总体来看,必修下册教科书中 属于实用性、思辨性学习任务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群的单元较上册教科书各多一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个,属于文学性学习任务群的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 单元减少一个。这与人文主题
15
单元学习任务主线:抓思路、抓概念、抓应用
1.科学研究活动的思路 2.文章本身的写作思路 3.核心的关键性的概念 4.行文之中涉及的概念 5.运用选文的研究方法 6.转换思考相关的话题
16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重点是结合学情实施教材中的活动,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
意全面、辩证地看待剧中的人物,思考人物与情节、审美 1.深化理性认识,才能真正读懂作为文化经典的剧作 2.实际参与演出,才能真正把握作为艺术作品的剧作 3.扩大审美视野,才能真正理解戏剧世界的多姿多彩
14
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9
必修下册教科书各单元简介
10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五篇文章均为经典篇目,本身内容丰富、宜乎深读细读,教学资源也 比较丰富。要注意借鉴过去以单篇为主的教学经验,又不被这些经验束 缚。
2.明确各“课”在思辨阅读方面的重点任务各是什么,处理好这些“新” 任务与一般性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1.不宜将本单元等同于“说明文单元”,事实上本单元中并没有一般意 义上的“复杂说明文”或“事理说明文”。不过,这些选文或多或少是 有说明成分的。
2.由于涉及的文类太多,课程标准没有对“实用性阅读”的方法做具体 说明。教科书结合选文情况,对阅读方法进行了明确和凝练。教学时可 以加以注意。
3.不必过多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主要抓语文性内容;注意应用,反思。
1.“重量级”文章多(整本书阅读也如此) 2.“难读的”文章多 3. 文章教学重点变化多
同样是八个单元,内容的分量、难度和学习的 强度都要高于必修上册教科书。
8
因此,在教学上就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精心选择,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不要一味指望“讲”。 3.深入理解教材设计理念,据以进行教学设计。
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下册) 简介
1
必修下册教科书整体情况
2
1.必修下册教科书的人文主题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必修上册
青春激扬 劳动光荣 生命的诗意 我们的家园 乡土的中国 学习之道 自然情怀 语言家园
必修下册
中华文明之光 良知与悲悯 探索与发现
的变化是相适应的。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对比属于相同学习任务群的单
整本书阅读(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元,可以发现必修下册教科书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要求较高,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3.重视经、子、史作品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比对、联系,增进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1
单元学习任务主线:理解、思考
1.忠实经典本身的理解 2.立足当代语境的理解 3.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 4.辨析质疑的审辨思考
12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 (文学阅读与写作)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从理解人生、反思人性、评断道德的角度阅读所选戏剧作品。 2.重视戏剧艺术手法,特别是要在学习过程中突出戏剧的“舞台性”。 3.注意阅读全剧,从整体上把握剧作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特别要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