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四新技术全套
建设工程四新技术专项方案
建设工程四新技术专项方案一、前言随着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建设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加快推动建设工程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工程质量、效率和安全,我们制定了本《建设工程四新技术专项方案》,旨在结合我国现有的建设工程实际情况,选取最符合国情的四新技术,为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二、四新技术的意义和必要性建设工程四新技术,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工程安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1.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防水、保温等性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
2. 提高建设工程效率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竞争力。
3. 保障建设工程安全通过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促进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建设工程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动建设工程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新材料新材料是指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具有新的特点、新的功能和新的应用领域的材料。
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建筑保温、建筑防水、建筑节能等方面。
建设工程四新技术专项方案将在新材料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材、新型隔热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等,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防水、保温等性能。
(2)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如轻质隔墙材料、结构外墙保温材料、装饰外墙材料等,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阻燃、防潮等性能。
建筑四新技术施工方案
建筑四新技术施工方案建筑四新技术施工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四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包括预制建筑、建筑信息模型、无人机应用以及3D打印技术,并阐述它们的原理以及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首先,预制建筑是一种在工厂生产一部分或全部建筑构件,然后在工地现场进行组装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高质量的特点,因为在工厂条件下,可以控制建筑构件的精度和质量。
此外,预制建筑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在建筑施工中,预制建筑可以用于制作混凝土构件、墙板、楼梯等。
其次,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三维模型技术,可以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进行信息的集成和管理。
BIM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设计质量。
在施工中,BIM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和碰撞检测,减少误差和冲突。
此外,BIM还可以用于施工进度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第三,无人机应用已经逐渐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无人机可以用于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和监测工作。
通过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施工人员可以得到工地的全景照片和视频,进一步了解工地的情况。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地形、体积和距离等。
无人机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最后,3D打印技术逐渐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应用。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构件的快速制造,减少了传统施工方法中需要的人工成本。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减少建筑废料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建筑构件,如墙体、柱子和梁等。
综上所述,预制建筑、建筑信息模型、无人机应用以及3D打印技术都是建筑施工中的新兴技术。
它们都具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优点,将会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四新技术
一、建筑施工中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方法建筑基坑开挖一般分浅基坑的开挖和深基坑的开挖,但二者在开挖的顺序和方法上须和设计要求相一致,都必须遵守“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①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士;②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基坑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决定,坑底宽底每边宜比基础宽出30—50cm;③对于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因含水量较大而出现的不稳定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而需用较陡的边坡或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及时采取临时性支撑加固,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④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提前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人工降低水位至坑底以下500mm,以利于开挖;⑤针对雨期施工时,应分段分别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四周堆起土堤或挖排水沟,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内,同时经常检查边坡技撑情况,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⑥基坑挖完后须进行验槽,做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合时,应及时与有关人员研究处理。
对于横断面不大的基坑(槽),可采用间断式、断续式或连续式水平支撑支护,对于一般黏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在5m以内的浅基坑通常采用斜柱支撑、锚拉支撑、型钢桩横挡板支撑、短桩横隔板支撑、挡土灌注桩支护等等,对于开挖深度超过5m以上的较大型基坑开挖前须详细制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并对其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周围环境进行适时监测和保护。
支护结构选型通常采用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和逆作拱墙等。
二、多层面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多层面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是在传统的留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型施工技术。
它突破规范要求,是指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利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
其指导思想是:“消除有害裂缝,减少无害裂缝”。
四新技术及安全
(5)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防护:
其防护栏杆设置面防护栏高度为1.5m,并加挂安全网。
2、交叉作业防护
(1)施工通道口要搭双层防护棚。
(2)在临边、洞口附近不准堆放杂物,其临时转运必须有专人监护。
(3)在垂直运输坠落物半径内,要划出人员行走专门路线,做好隔离棚。
(4)无隔离措施时,不得在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拆架手架等难以避免的交叉作业,要临时划出禁界,由专人监护。
施工单位(盖章)
⑶在砼、砂浆施工中加适的外加剂或粉煤灰,节约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⑷天棚采用直接刮腻子技术,可提高工效,降低成本,避免空鼓。
⑸应用计算机抽筋软件进行配料,可降低钢材的损耗率,节约成本。
二:特殊结构、重要部位安全预防措施
1、洞口防护:
(1)洞口与栏杆用材要求:
本工程防护选用钢管Φ48(σ=2.75~3.5mm)的管材,选用安全网(平网和立网)必须符合GB725-85标准。
(2)楼梯口防护:
楼梯口、梯段边须设置牢靠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下杆离地面为0.5~0.6m,当横杆长度大于2m,必须加设栏杆柱。
(3)预留洞口、电梯井的防护:
预留洞口、电梯井四周牢固防护栏杆,上杆高离地为1.2m,下杆离地高为0.5~0.6m和18cm的接脚板,当边长大于1.5m,需加设栏杆柱,其材质与楼梯防护材相同,洞口的上方铺设Φ25@200钢筋网电防护,当边<1.5m时洞口使用坚实的盖板盖设,并固定防止挪动、移动,并设置夜间红灯警示。
建筑工地四新技术
新型技术科技应用的采用: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十业新技术是本工程的一大特色,在工程施工中,依靠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程共应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七项,现将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作如下介绍:一、现场搅拌及泵送混凝土技术本工程在现场设置两套搅拌站设备。
基础和主体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泵送工艺。
混凝土掺加 UEA 膨胀剂,WG 普通减水剂,粉煤灰JB201 型高效泵送剂。
二、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共使用三元乙丙防水卷材,UPVC 排水塑料管,U-PVC加筋排水塑料管,地下室外墙、卫生间、檐沟采用 858 彩色高分子防水涂料防水。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本项目部在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等方面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全站仪应用技术全站仪是目前施工测量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测量仪器,由于其集成化的设计,为施工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利用全站仪建立施工控制网可采用测角、测边或边角同测模式。
(1)仪器介绍质量稳定可靠,由于全站仪一般采用进口的大规模集成贴片电子元件,使测距头大大缩小,达到进口仪器的水平。
(2)功能全面全站仪除具备丰富的测量程序外,还同时具有参数设置、数据存储等功能,适用于进行各种专业测量和工程测量。
(3)强大的内存管理全站仪采用16M 超大内存,可存储测量数据或坐标数据至少10 万个,并可以方便地进行内存管理,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传输。
(4)绝对编码度盘仪器开机即可直接进行测量。
即使中途重置电源,方位角信息也不会丢失。
(5)使用方便科学合理的设计,镜头小巧,更方便测量。
四、防渗堵漏技术防渗堵漏技术须先根据防水工程的类别、对原防排水的设计、选材、施工、原防水层的保护措施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的分析。
并根据“因地制宜,按需选材,综合治理”的原则。
按照防水设防等级、用途、治理修复时机等因素和具体工程渗漏水的类型、部位、范围、原因、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相应的修复材料,确定修复方案。
绿色施工四新技术
绿色施工四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其中,绿色建造技术是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主题包括装配式建造技术、地下资源保护及利用技术、新型结构开发应用技术、信息化建造技术、楼宇设备及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建材、楼宇与工程施工设备绿色性能评价及选用技术、多功能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架技术、现场废弃物减排技术和人力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技术。
施工图绿色设计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其中,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设计技术、建筑配件整体安装的设计技术、预制楼梯设计技术、绿化墙面设计技术、屋顶绿化设计技术、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承重与保温一体化设计技术、钢结构现场免焊接设计技术、钢结构长效防腐设计技术、建筑自然通风利用与组织技术、基于低碳排放的“双优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楼宇垃圾密闭输送技术和基坑施工逆作和半逆作设计技术。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的技术包括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设计优化技术、建筑材料绿色性能评价及选择技术、新型复合地基及桩基开发应用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自流平地面设计技术、钢结构长效防腐技术、钢结构安装现场免焊接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工程耐久性设计技术、标准化设计技术、工程结构安全度合理储备技术、结构构件预制设计技术和建筑配件整体安装设计技术。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技术包括污水微循环利用技术、感应阀门应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自动加压供水技术和供水系统防渗技术。
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包括低耗能楼宇设施选择技术、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屋顶光伏发电技术、玻璃幕墙光伏发电技术、自然采光技术、太阳光追射照明技术、自然光折射照明技术、地源、水源及气源热能利用技术、风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技术、电梯势能利用技术、LED建筑照明技术、建筑遮阳技术、外墙保温设计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和光、温、声控照明技术。
四新技术分类
四新技术分类一、新技术:1、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2、空调系统节能技术3、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4、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利用公司的网络办公平台和ERP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快速有效,使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块得到有效运用;利用计算机绘制施工图、制作网络进度计划等等。
5、综合布线安装技术6、楼宇自控连接技术7、压力管道安装技术8、等电位连接技术;管路疏通不穿铁丝新技术。
9、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10、低温辐射地暖盘管施工技术11、卫生间双地漏施工技术;卫生间管道过墙技术;12、全预制装配式房屋机电预埋、安装技术二、新工艺:1、电缆安装成套技术: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2、配电箱箱体一次性直埋于砼墙体施工技术;灯头盒不填木屑花直接预埋技术;3、体育场(馆)圆弧形管道连接技术4、无梁空心楼盖板薄壁方箱电气预埋技术5、屋面雨水虹吸排水系统施工技术三、新材料:1、新型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消防喷淋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沟槽卡箍连接;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内插卡压式连接;HDPE管电熔连接;铸铁排水管采用不锈钢卡套连接;PP-R、PE-RT管热熔连接;PEX管卡压连接;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
2、预分支电缆现场安装技术;电缆穿刺线夹连接技术;矿物绝缘电缆施工技术。
3、挤塑板复合风管、玻纤复合风管、玻镁复合风管、酚醛复合风管制作安装技术;VAV变风量空调风系统调试技术四、新装备:1、大型设备吊装技术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技术;地源热泵空调供暖施工技术3、矩形风管无法兰连接制作安装技术4、发泡水泥地暖施工技术。
建筑四新技术方案
建筑四新技术方案在当代社会中,建筑作为一种基础产业,承载着城市发展和人民居住需求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人民对于舒适、安全、环保的住宅要求,建筑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四种新技术方案,它们分别是:3D打印、高性能材料、智能化系统和可再生能源。
首先,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将建筑模型转化为具有结构性能的实体构件,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效率。
在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而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快速构建,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此外,3D打印技术还能够实现建筑物的个性化设计,满足个人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独特的住宅体验。
其次,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技术方案之一。
高性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此外,高性能隔热材料可以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再次,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智能化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节省能源;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调节制冷、制热,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建筑领域重要的技术方案之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行业需要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途径。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清洁环保的特点,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绿色能源。
例如,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满足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降低了建筑物的运营成本,还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新技术
“四新”技术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本工程上的应用
“四新”技术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积极采用成熟的科技成果、工艺方法及现代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大力推广使用“四新”技术。
以下为十项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1、基坑防护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1.6条“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2、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2.6条“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钢筋材料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3.1条“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4、钢筋连接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3.3条“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5、消防通道部位的地下框架柱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5.5条“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6、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7.4条“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外墙保温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7.5条“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8、窗及门联窗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7.9条“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9、地下室底板及外墙防水,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8.2条“地下工程预
铺反粘防水技术”。
10、卫生间地面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8.7条“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11、基坑监测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第9.7条“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四新
建筑工程中的“四新”技术是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培养锻炼现代技术人才。
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本文立足实际,探讨了“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抓好新技术科技攻关,不仅可以节约开资,降低工程成本,而且可以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保证工程顺利按期完成,因此,抓好建筑工程科技推广工作,有重大意义.某项目由二栋写字楼和一座裙房组成。
总建筑面积为127268m²,地上部分为93072.6m²,地下共4 层,建筑面积36132.4m²。
本工程在下列工艺、工序中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1)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2)预拌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本工程除零星砼外均采用预拌商品砼,以便加快砼浇捣速度,确保浇捣质量,控制风尘、噪音和水质污染,砼采用专用运输车运输,出料后通过输运泵车直接将砼送达作业面。
(3)HRB400级钢筋的应用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是指屈服强度为400N/mm2的钢筋.该钢筋屈服强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可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地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可用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用做箍筋和构造筋等,节约大量钢材。
(4)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本工程Ф22以上钢筋的连接,为保证质量,我们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该技术是把两根待接钢筋的端头插入一个优质钢套筒,然后用直螺纹与带肋钢筋紧密咬合达到连接的目的。
它的优点是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明火,不受气候影响,适应性强,还特别适用于不可焊钢筋。
建设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方案
建设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设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率、质量和安全,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成为了建设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建设工程四新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新材料的应用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建筑材料的密度和渗透性。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采用纳米材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耐火材料等,以提升建筑材料的品质和性能。
2. 高强度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将高强度玻璃纤维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防火隔热、船舶建造等领域,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和抗腐蚀性能。
3.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飞机和航天器等领域。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预应力构件、桥梁板、飞机机身等,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二、新工艺的应用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可以将数字化设计模型直接转化为实体建筑构件,有效提高建筑构件的精度和一致性。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建筑模型、装饰构件、管道配件等,实现建筑构件的定制化和个性化生产。
2. 智能建造技术智能建造技术集成了传感器、监控系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施工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实现施工机械的自动操作、工地的远程监控、施工工艺的优化等,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健康舒适为宗旨的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营方法。
在建设工程中,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节能设计、可持续施工、环保材料选择等,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技术的应用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处理,提高建筑工程的智能化水平。
绿色建筑施工四新技术
绿色施工四新技术(一)绿色建造技术开展的十个主题1、装配式建造技术2、地下资源保护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3、高强钢与预应力等新型构造开发应用技术4、信息化建造技术5、楼宇设备及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6、建材、楼宇与工程施工设备绿色性能评价及选用技术7、多功能高性能混凝土技术、8、新型模架技术9、现场废弃物减排技术10、人力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技术(二)施工图绿色设计技术〔50项〕15+14+5+16 1、环境保护(15)1〕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设计技术2〕建筑配件整体安装的设计技术3〕预制楼梯设计技术4〕绿化墙面设计技术5〕屋顶绿化设计技术6〕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承重与保温一体化设计技术7〕钢构造现场免焊接设计技术8〕钢构造长效防腐设计技术9〕建筑自然通风利用与组织技术10〕基于低碳排放的“双优化”技术11〕污水净化技术12〕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13〕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14〕楼宇垃圾密闭输送技术15〕基坑施工逆作和半逆作设计技术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4项)1〕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设计优化技术2〕建筑材料绿色性能评价及选择技术3〕新型复合地基及桩基开发应用技术4〕清水混凝土技术5〕自流平地面设计技术6〕钢构造长效防腐技术7〕钢构造安装现场免焊接技术8〕高强钢筋应用技术9〕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10〕工程耐久性设计技术11〕标准化设计技术12〕工程构造平安度合理储藏技术13〕构造构件预制设计技术14〕建筑配件整体安装设计技术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项)1〕污水微循环利用技术2〕感应阀门应用技术3〕中水利用技术4〕自动加压供水技术5〕供水系统防渗技术4、节能与能源利用(16项)1〕低耗能楼宇设施选择技术2〕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3〕屋顶光伏发电技术4〕玻璃幕墙光伏发电技术5〕自然采光技术6〕太追射照明技术7〕自然光折射照明技术8〕地源、水源及气源热能利用技术9〕风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技术10〕电梯势能利用技术11〕LED建筑照明技术12〕建筑遮阳技术13〕外墙保温设计技术14〕铝合金窗断桥技术15〕供热计量技术16〕光、温、声控照明技术(习绿色施工技术〔90项〕21+22+8+16+6+17 1、环境保护(21项)1〕现场噪音综合治理技术2〕现场光污染防治技术3〕钢构造安装现场免焊接施工技术4〕长效防腐钢构造无污染涂装技术〔材料〕5〕基坑逆作和半逆作施工技术6〕地下水清洁回灌技术7〕场地土污染综合防治技术8〕现场雨水就地渗透技术9〕绿化墙面和屋面专项施工技术10〕地貌和植被复原技术11〕施工现场喷雾降尘技术12〕现场绿化降尘技术13〕植生混凝土施工技术14〕自流平地面施工技术15〕预拌砂浆技术16〕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17〕非破损检测技术18〕管道设备无害清洗技术19〕防水冷施工技术20〕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21〕建筑材料与施工机具绿色性能评价与选用技术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2项)1〕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创新技术2〕信息化施工技术3〕施工机具的绿色性能评价及应用技术4〕混凝土构造预制装配施工技术5〕建筑配件整体安装施工技术6〕场地硬化预制技术7〕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8〕砌块砌体免抹灰技术9〕工业废渣利用技术10〕隧道与矿山废弃石渣的再生利用技术11〕高周转型模板技术12〕自动提升模架技术13〕大模板技术14〕轻型模板开发应用技术15〕钢框竹胶板〔木夹板〕技术16〕新型支撑架和脚手架技术17〕建筑垃圾施工现场再生利用技术18〕废弃加气混凝土现场再生利用技术19〕塑料马镫及保护层控制技术20〕环氧煤沥青防腐带开发与应用技术21〕节材型电缆桥架开发与应用技术22〕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技术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项)1〕现场洗车用水重复利用技术2〕现场地下水利用技术3〕现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4〕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5〕基坑降水现场储存利用技术6〕非自来水源开发应用技术7〕现场自动加压供水系统推广应用技术8〕混凝土无水养护技术4、节能与能源利用(16项)1〕低耗能楼宇设施安装技术2〕混凝土构造承重与保温一体化施工技术3〕现浇混凝土外墙隔热保温施工技术4〕预制混凝土外墙隔热保温施工技术5〕外墙喷涂法保温隔热施工技术6〕外墙保温体系质量检测技术7〕冬期施工混凝土养护环境改良技术8〕屋面发泡混凝土保温与找坡技术9〕非承重烧结页岩保温砌体施工技术10〕现场热水供给的节能减排技术11〕现场非传统电源照明技术12〕自然光折射照明施工技术13〕玻璃幕墙光伏发电施工技术14〕现场低压〔36V〕照明技术15〕现场临时变压器安装功率补偿技术16〕溜槽替代混凝土输送泵技术5、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技术(6项)1〕现场装配式多层用房开发与应用技术2〕耕植土保护利用技术3〕地下资源保护技术4〕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布置的节地技术5〕现场材料合理存放技术6〕施工场地土源就地利用技术6、其它“四新"技术(17项)1〕施工图与施工方案双优化"技术2〕新型环保水泥搅浆器技术3〕临时照明免布管免裸线技术4〕贝雷架支撑技术5〕桅杆式起重机应用技术6〕塔吊镝灯使用时钟控制技术7〕一种用于金属管件壁除锈防锈的机具8〕可周转的圆柱木模板9〕水磨石泥浆环保排放技术10〕混凝土输送管气泵反洗技术11〕混凝土输送管气泵反洗技术12〕银鹰YY节电技术13〕废水泥浆钢筋防锈蚀技术14〕废水泥浆钢筋防锈蚀技术15〕废弃水泥砂浆综合利用技术16〕废弃建筑配件改造利用技术17〕楼梯间照明改良技术。
建筑四新技术全套
建筑四新技术全套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4)1.1. 桩基新技术 (4)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4)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6)1.2. 地基处理技术 (6)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6)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7)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9)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9)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 (10)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5)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16)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6)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17)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 (18)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9)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 (20)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 (21)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22)1.4.1. 暗挖法 (22)1.4.2. 逆作法 (23)1.4.3. 盾构法 (24)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 (25)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6)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26)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7)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27)2.4. 清水混凝土技术 (29)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0)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33)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33)3.1.1. HRB400 级钢筋的应用技术 (33)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4)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34)3.2.2. HRB400 钢筋焊接网 (35)3.2.3. 焊接箍筋笼 (36)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37)3.4. 预应力施工技术 (37)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8)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8)3.4.3. 拉索施工技术 (39)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40)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0)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41)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43)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4)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5)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6)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7)5.钢结构技术 (48)5.1. 钢结构CAD 设计与CAM 制造技术 (48)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49)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 (49)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49)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滑移施工技术 (50)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 (50)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1)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52)5.5. 住宅结构技术 (52)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 (53)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 (54)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55)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55)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55)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 (56)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57)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58)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58)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59)6.4.1. 通信网络系统 (59)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 (59)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9)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60)6.4.5. 安全防范系统 (60)6.4.6. 综合布线系统 (60)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 (61)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 (61)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61)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 (61)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 (61)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 (62)6.5.3. 龙门(A 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 (63)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 (64)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 (64)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5)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 (66)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 (67)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 (68)6.6.1. 系统检测 (68)6.6.2. 系统评估 (68)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68)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68)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69)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2)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4)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5)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5)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7)7.3. 预拌砂浆技术 (79)8.建筑防水新技术 (81)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2)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83)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 (83)8.2. 建筑防水涂料 (84)8.3. 建筑密封材料 (86)8.4. 刚性防水砂浆 (87)8.5. 防渗堵漏技术 (87)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88)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88)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88)9.1.2. 施工放样技术 (89)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1)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 (93)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94)10.1. 工具类技术 (94)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 (96)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97)建筑业10项新技术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和压密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四新
华融国际大厦 施工组织设计
焦作市荣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华融国际大厦项目部 1 “四新”技术和建筑节能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中高层部分局部框架柱采用C50高强混凝土,约1500M3
本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拟掺入II 级粉煤灰及FDN-8000减水剂,其中粉煤灰掺入量为15-16%, FDN-8000FDN-8000减水剂掺入量为水泥重量0.8%。
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配合比。
(二)HRB400热轧带肋钢筋
本工程拟采用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约4000吨。
(三)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技术
工程中采用养护液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提高工效。
(四) 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本工程拟采用多功能整体爬架。
多功能整体爬架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安全度,而且节约了钢管减少了运输,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大面积基础承台混凝土施工
为了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求量,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达到连续浇筑的目的。
(六)企业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可使施工管理更科学、系统、有条理。
(七)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防水效果,同时有助于推广新型防水材料。
(八)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本工程维护结构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密度小,抗压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大大优于粘土砖;吸声、隔声性能好;耐火度高;可加工性好,可以钉、砍、锯,易于施工。
(九)外墙为聚苯板外墙外保温。
焦作市荣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华融国际大厦项目部
2007年11月12日。
建筑四新技术全套
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4)1.1. 桩基新技术 (4)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4)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5)1.2. 地基处理技术 (6)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6)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7)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8)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9)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 (10)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4)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16)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6)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17)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 (18)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9)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 (20)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 (21)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22)1.4.1. 暗挖法 (22)1.4.2. 逆作法 (23)1.4.3. 盾构法 (24)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 (25)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6)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26)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7)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27)2.4. 清水混凝土技术 (29)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0)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33)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33)3.1.1. HRB400 级钢筋的应用技术 (33)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4)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34)3.2.2. HRB400 钢筋焊接网 (35)3.2.3. 焊接箍筋笼 (36)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37)3.4. 预应力施工技术 (37)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7)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8)3.4.3. 拉索施工技术 (39)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40)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0)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41)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42)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3)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5)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6)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7)5.钢结构技术 (48)5.1. 钢结构CAD 设计与CAM 制造技术 (48)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49)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 (49)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49)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 (50)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 (50)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1)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52)5.5. 住宅结构技术 (52)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 (53)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 (54)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55)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55)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55)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 (56)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56)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58)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58)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59)6.4.1. 通信网络系统 (59)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 (59)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9)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60)6.4.5. 安全防范系统 (60)6.4.6. 综合布线系统 (60)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 (61)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 (61)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61)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 (61)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 (61)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 (62)6.5.3. 龙门(A 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 (63)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 (63)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 (64)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5)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 (66)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 (66)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 (68)6.6.1. 系统检测 (68)6.6.2. 系统评估 (68)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68)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68)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68)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2)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3)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5)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5)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7)7.3. 预拌砂浆技术 (79)8.建筑防水新技术 (81)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82)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 (83)8.2. 建筑防水涂料 (84)8.3. 建筑密封材料 (85)8.4. 刚性防水砂浆 (87)8.5. 防渗堵漏技术 (87)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87)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88)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88)9.1.2. 施工放样技术 (89)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1)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 (93)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93)10.1. 工具类技术 (93)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 (96)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96)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建筑四新技术全套
建筑四新技术全套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4)1.1. 桩基新技术 (4)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4)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5)1.2. 地基处理技术 (6)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6) 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7)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8)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9)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 (10)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4)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16)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6)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17)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 (18)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9)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 (20)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 (21)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22)1.4.1. 暗挖法 (22)1.4.2. 逆作法 (23)1.4.3. 盾构法 (24)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 (25)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6)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26)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7)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27)2.4. 清水混凝土技术 (29)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0)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33)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33)3.1.1. HRB400 级钢筋的应用技术 (33)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4)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34)3.2.2. HRB400 钢筋焊接网 (35)3.2.3. 焊接箍筋笼 (36)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37)3.4. 预应力施工技术 (37)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7)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8)3.4.3. 拉索施工技术 (39)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40)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0)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41)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42)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3)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5)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6)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7) 5.钢结构技术 (48)5.1. 钢结构CAD 设计与CAM 制造技术 (48)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49)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 (49)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49)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 (50)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50)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1)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52)5.5. 住宅结构技术 (52)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 (53)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 (54)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55)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55)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55)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 (56)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56)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58)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58)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59)6.4.1. 通信网络系统 (59)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 (59)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9)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60)6.4.5. 安全防范系统 (60)6.4.6. 综合布线系统 (60)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 (61)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 (61)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61)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 (61)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 (61)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 (62)6.5.3. 龙门(A 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 (63)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 (63)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 (64)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5)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 (66)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 (66)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 (68)6.6.1. 系统检测 (68)6.6.2. 系统评估 (68)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68)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68)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68)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2)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3)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5)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5)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7)7.3. 预拌砂浆技术 (79)8.建筑防水新技术 (81)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82)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 (83)8.2. 建筑防水涂料 (84)8.3. 建筑密封材料 (85)8.4. 刚性防水砂浆 (87)8.5. 防渗堵漏技术 (87)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87)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88)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88)9.1.2. 施工放样技术 (89)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1)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 (93)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93)10.1. 工具类技术 (93)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 (96)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96)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4)1.1. 桩基新技术 (4)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4)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5)1.2. 地基处理技术 (6)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6)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7)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8)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9)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 (10)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4)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16)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6)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17)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 (18)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9)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 (20)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 (21)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22)1.4.1. 暗挖法 (22)1.4.2. 逆作法 (23)1.4.3. 盾构法 (24)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 (25)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6)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26)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7)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27)2.4. 清水混凝土技术 (29)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0)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33)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33)3.1.1. HRB400 级钢筋的应用技术 (33)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4)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34)3.2.2. HRB400 钢筋焊接网 (35)3.2.3. 焊接箍筋笼 (36)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37)3.4. 预应力施工技术 (37)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7)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8)3.4.3. 拉索施工技术 (39)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40)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0)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41)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42)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3)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5)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6)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7)5.钢结构技术 (48)5.1. 钢结构CAD 设计与CAM 制造技术 (48)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49)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 (49)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49)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 (50)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 (50)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1)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52)5.5. 住宅结构技术 (52)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 (53)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 (54)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55)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55)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55)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 (56)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56)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58)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58)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59)6.4.1. 通信网络系统 (59)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 (59)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9)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60)6.4.5. 安全防范系统 (60)6.4.6. 综合布线系统 (60)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 (61)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 (61)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61)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 (61)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 (61)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 (62)6.5.3. 龙门(A 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 (63)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 (63)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 (64)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5)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 (66)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 (66)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 (68)6.6.1. 系统检测 (68)6.6.2. 系统评估 (68)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68)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68)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68)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2)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3)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5)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5)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7)7.3. 预拌砂浆技术 (79)8.建筑防水新技术 (81)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82)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 (83)8.2. 建筑防水涂料 (84)8.3. 建筑密封材料 (85)8.4. 刚性防水砂浆 (87)8.5. 防渗堵漏技术 (87)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87)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88)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88)9.1.2. 施工放样技术 (89)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1)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 (93)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93)10.1. 工具类技术 (93)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 (96)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96)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
(2) 技术指标根据地层性质、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
主要技术指标为:浆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0.45~0.7,地下水位以上0.7~0.9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2 MPa,软土层4~8 MPa,风化岩10~16MPa。
注浆水泥量:G c=a p d(桩端)+a s nd(桩侧)a p=1.5~1.8,a s =0.5~0.7n –桩侧注浆断面数d—桩径(m)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泥浆护壁钻、挖孔灌注桩及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该技术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汕头、武汉、宜春、济南、廊坊、西宁、西安、德州、哈尔滨等地200 余项高层、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据对80 项工程的初步统计,节约工程投资1.5 亿元以上。
对于单桩混凝土体积8~20m3的桩,每根可节约造价0.2~0.8 万元,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研发,获2 项发明专利,2000年建设部认定其为国家工法。
1.1.2.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长螺旋水下成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钻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后插钢筋笼应与压灌混凝土宜连续进行。
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水下成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2) 技术指标基桩承载力:设计要求;桩径:设计要求;桩长:设计要求;桩垂直度:≤1%;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C20;混凝土塌落度:宜为200~220mm;提钻速度:宜为1.2~1.5m/min;钢筋笼:设计要求,应具有一定刚度。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灌注桩水下施工。
(4) 已应用典型工程该技术为一项灌注桩施工新技术,已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10 多项工程中应用,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欢迎,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研发并获发明专利。
1.2.地基处理技术1.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 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
(2)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主要技术指标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桩径:宜取350~600mm;桩长;设计要求,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桩身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C15;桩间距:宜取3~5 倍桩径;桩垂直度:≤1.5%;褥垫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砂石等,不宜选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厚度150~300mm, 夯填度≤0.9。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试验确定。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对淤泥质土应按当地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就基础形式而言,既可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