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
《熟读精思》PPT课件
书读得熟了,才能发现本篇前后的照应,才能和 别篇作种种比较。有些句子,初读也许不理解, 读几遍就可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 法,初读感知,再读一读,遍数多了就可以领悟 到它的佳处来。
-.
句子解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 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读不 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 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光思不读,纯系 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
-.
读懂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熟读和精思 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
• 怎样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 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 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熟读的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
•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
• 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理解词语
• 几案:书桌 • 顿放:安放。顿,安置。 • 详缓:仔细从容。 • 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熟读文章,
就一句一句的在心理硬记。 • 云:说。
-.
理解词语
• 见:同“现”。 • 余:我。 • 尝:曾经。 • 漫浪:随随便便。 • 亦:也。 • 急:要紧。
-.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交流 。
-.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熟读精思
-.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 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 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 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 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 如果说孔子是中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 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后期儒学的 集大成者。朱熹的书被元、明、清三 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朱熹 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 达600多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 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 的作用。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案_10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出课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味道;3.读熟课文,抓“心到眼到口到”结合实际说说体会;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5.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抓“心到眼到口到”结合实际说说体会;教学难点:读出文言文的味道;结合实际说说体会;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好吗?随风潜入夜,();不知细叶谁裁出?()但愿人长久();读书百遍()。
真厉害,老师真心佩服。
一、导入1.课前积累: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点滴,受益终生,齐读这些名言:(出示PPT)(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4)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这些都是读书名言,我们曾经还学过一首关于读书的诗,是?我们一起背《观书有感》。
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朱熹,走进他的文言文(齐读课题《熟读精思》)熟读的意思是?那精思呢?题目的意思就是?我们也曾学过两篇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时,你尝试了哪些方法呢?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还有,反复朗读更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根本的方法,那么,二、新课(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拿起书,反复读吧:读到正确,读到通顺,读到流利为止。
谁来展示?A.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几读一声,我们还可以给它组词为()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一起看“见”,在这里同“现”,是一个(通假字),(PPT出示:“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
”齐读这四句。
C.齐读第三自然段(二)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1.读出节奏。
孩子们,古人书简,极其珍贵,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原文是这样的(出示PPT),因此,文言文讲求一种节奏的美,请试着一边用|划出第一自然段的节奏,待会我们展示。
古诗熟读精思翻译赏析
古诗熟读精思翻译赏析文言文《熟读精思》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1)纷错:纷繁错杂。
(2)遽(ù):仓促(3)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4)通塞:畅通和堵塞。
(5)自屈:自动屈服。
(6)诘难:追问,责难(7)安:稳妥。
(8)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夺,更改,修正。
(9)无以立:不能成立。
(10)大率:大多(11)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
却立,退立。
(12)节目:木头节子,节骨眼,这里指关键之处。
(13)姑:姑且,暂且。
(14)正:座正。
(15)详缓:缓慢安祥。
(16)子:通“仔”,“子细”即“仔细”。
(17)牵强暗记:指不明文章,胡乱理解内容。
(18)诵:读。
(19)见(xiàn):同“现”,显现。
(20)急:要紧,急迫。
(21)几案:书桌。
(22)云:说。
(23)亦:也。
(24)漫浪:扮作有感情朗读。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案_19
《熟读精思》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治学名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精思”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
1、导入:“半母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
大家边看老师写题目边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2、解题:师: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谁来谈谈你的理解?(指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3、出示学习目标:师:今天,这里的“熟读精思”不仅有这些意还是著名哲学家朱熹总结出来的一种读书方法,请看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A: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B: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积累治学名句。
二、读通课文,合作交流,理解课文的意思。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认真练习朗读,读通课文。
(5分钟后比谁读得最流畅)1、学生自由练习读通课文。
2、分组、分段反馈读书情况,其他学生订正错误。
3、指一名优等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根据听到的读音和停顿做出标记。
4、学生根据标记再次练习朗读。
5、再次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
比谁理解得最准确。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哪组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选代表汇报第一段理解结果,其他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理解方法。
3、总结并板书:养成习惯。
4、按照本段提倡的读书方法再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学以致用,读得真精神,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按照上面的方法分组指名理解第二段、第三段。
6、总结并板书:多诵遍数深入思考。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教案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教案表达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会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和课文解释理解词语意思,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题感受古文魅力。
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学问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前的预备熟读的要求和意义精思的要求和意义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习力量培育,读书习惯培育;培育规律思维力量,传统文化感悟及语感培育;培育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积存文言学问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状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展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展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对古文了解较少,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简单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
从节奏上加以引道,使学生像读古诗一样,咬文嚼字。
读书习惯没有养成,也给学习带来了肯定困难。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二、初读课文,提出困难三、合作沟通,解决困难四、联系实际,领悟内涵五、拓展积存,读记治学名句1、学问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能依据课后解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力量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次、三段。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回忆引入: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引入,2.共商方法:引导学生依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阅历,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3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段。
出示幻灯片分层作业题个人反思“作业”这一环节,由于感觉时间短,所以放在了课后处理,好像有些不妥。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案_3
21、熟读精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名言,解题。
1、引言: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点滴积累,受益终身。
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些名言吧。
2、课件出示名言,学生读。
3、师:这些都是关于学习的名言,我们还学过朱熹的一首关于学习的古诗是?谁来说一说。
来能背的一起背,不能背的一起读。
4、出示古诗。
5、师:好,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朱熹,去学习他的这篇文言文。
来,齐读课题。
6、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
师:熟读是什么意思呢?精思呢?整个的意思就是?7、学生回答后,出示解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两篇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中我们尝试过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还记得吗?(根据注释、查阅工具书、不懂的问老师和同学、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2、师:同学们,其实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反复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21课,反复读吧,注意读书要求:读到通顺,读到流利为止。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要想把这篇课文读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吧。
请一个同学教读。
要求:他读得对,大家就跟读,他读错了,大家纠正他。
5、出示句子,抽生当小老师读,其他同学跟读。
6、师: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大家看,前面这三个字都是什么字?(多音字)一定要记住它们在这里的读音哟。
第四个字在这里同“现”,这是什么字?(通假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通假字。
(出示)谁来帮老师读读?(学生读)现在明白了什么是通假字了吧(明白了)7、师:请同学们看看,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句子还回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男生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第三句齐读。
熟读精思说课课件
1 出示共学提示,学生自学。
共学提示:静心默读,画出课文中最触动自己 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与 同桌交流,也可以交流自己的困惑。
设计意图:自学环节主要是通过“读课文-划句子-反复读-写体会” 流程让学生完成课堂批注的。课堂批注是阅读感悟的一个重要方法, 不但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意蕴,把 握文本的内涵,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从另 一个方面来说,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学生的思考通过语言 文字表达,读、想、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正好体现了朱熹所 提倡的“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
说设计
教学环节二:熟读精思,分析课文。
2 交流自学,当堂反馈。
设计意图:在交流环节通过“读语句-谈体会-有感情读语句”进 行有序交流。并告诉学生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多角度交 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研读课文,个性化朗读课文。对于文中的重 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而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 引导学生审视文本,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领悟文章 给人的深刻启示。适时引导总结,培养他们超越文本的意识,延 续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再带着新问 题走出文本。
设计意图:先师生共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再通过提 问复习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孩子们理清学习思路,为下面精 读课文做好准备。
说设计
教学环节二:熟读精思,分析课文。
1 出示共学提示,学生自学。 2 交流自学,当堂反馈。 3 再读课文,熟读精思。 4 练习背诵:背诵2,3自然段。
说设计
教学环节二:熟读精思,分析课文。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熟 读 精 思 ( 节 选 ) 沁园小学 张素华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熟读精思》教案.doc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熟读精思》教案-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ﻪﻪ学生: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参考ﻪﻭ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ﻪﻭ1回忆引入: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引入,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
ﻭﻪﻭ2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学生可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如: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
)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
ﻪ二、初读课文,提出困难ﻭ1提出困难: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ﻭ(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容2共商办法:引导学生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
)ﻭﻭﻪﻭ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ﻪ(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等等)ﻪﻭﻪﻭ三、合作交流,解决困难ﻪ1自学克难:学生根据如上办法,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顿。
ﻪﻭ2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方法如:ﻭ(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ﻪﻭﻪﻭ(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
如这些句子:ﻪﻭﻭ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o)一字。
ﻪﻪ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案_26
《熟读精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通过交流读书名言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
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快乐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突破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师: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与书成了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3.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
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
--苏轼(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4.学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后四句老师没有注上作者,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吗?对,是朱熹所言。
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其读书方法。
(循序渐进、多读熟读、质疑精思)5.引出新课。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教案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教案一、教材概述《熟读精思》是针对小学生编写的阅读教材,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
该教材坚持“熟读、精思、笃行”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和表达的发展规律,通过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全套教材共分为6册,每册包括课文、课文讲解、练习等部分,其中课文讲解中包括了背景知识、词语注释、情感教育等内容,练习包含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题型。
该教材既适合课堂教学,也适合课后阅读和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案设计针对《熟读精思》中第一册的《学雷锋好榜样》课文展开。
该课文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介绍他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以图片展示雷锋同志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雷锋精神的含义。
•第二步:学生朗诵《学雷锋好榜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导读:介绍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第四步: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雷锋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并在组内分享。
•第五步: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雷锋精神的启示,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体悟。
•第六步:课堂展示,选取个别学生的作文进行分享,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体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雷锋精神;•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思维活跃程度、互动情况等进行评价。
语文知识点春西师大版语文六下第21课《熟读精思(节选)》word教学设计-总结
21、熟读精思(节选)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有关朱熹的资料,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2、根据文后注释,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观书有感》引入,板书课题:21 熟读精思2、释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韵味。
2、我会根据文后注释,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意思。
3、我能背会课文第一段。
三、第一循环1、出示自学指导一先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困难,和小组内其他成员讨论解决,5分钟后,比比谁读得好。
2、学生按自学指导学习。
3、指名每小组2号展示朗读,师相机强调个别字音。
4、师指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并范读。
5、学生根据指导练读。
6、小组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四、第二循环1、师生共同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
2、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第一自然段意思,并想一想这一段侧重写了什么,然后小组内交流,解决自学时的困难。
5分钟后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最棒。
3、学生按指导自学。
4、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5、师生针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
6、学生联系文意试背课文第一段。
7、指名学生背诵。
8、全班学生齐背。
五、师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第二、三段意思,并联系意思背诵课文。
21《熟读精思》西师大第十二册.
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 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云 说 ,“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 同“现”,显现”。谓 就是说读 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它的义也。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 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 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
勿遽取舍 ( wùjù) 则 ( zé )
书册
( cè ) 齐整 (zhěng )
多诵
(sòng) 详缓 ( xiáng huǎn)
验其通塞 ( sè ) 大率 (shuài)
互相诘难 ( jiénàn )
释题:熟 读 精 思
书要反复读, 思考要缜密。
理解词语
几案:书桌 顿放:安放。顿,安置。 详缓:仔细从容。 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熟读
了。
余 我 尝曾经谓 说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既然不专一,却只漫浪 随随便便 诵读,决 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急需。心既 已经 到矣,眼口岂难道不到乎?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 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 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 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 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 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桌 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 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
勉暗强记,只是要多诵遍
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教材简析这篇文言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熟读精思》课文分析
教材简析
这篇文言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
朱子即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他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
朱熹从事教育五十余年,治学经验很丰富。
他不仅直接教导学生,还整理编著教材。
他非常注重读书治学的方法,他的学生把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是朱熹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好方法。
文章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读书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整顿几案”、“正身体”、“详缓看字”;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作者按读书过程来解读读书方法,从读书前的准备工作到“熟读”要求再到“精思”要求,全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仅百余字,却给人以多方面深刻的启示。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在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积累一点文言文知识,继续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
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每个字都必须要读得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能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致,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小学阶段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的办法。
重点词语让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并尝试自主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老师只在疑难之处点拨,困惑之时引领。
古文学习,朗读应放在第一位。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停顿得当是古文诵读的难点,本段朗读可作如下停顿: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第2段:引导学生抓重点词领悟熟读的要求:不要“误、少、多、倒”。
熟读的意义主要抓住重点句子“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来深入理解:书读得熟了,才能发现本篇前后的照应,才能和别篇作种种比较。
有些句子,初读也许不理解,读几遍就可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初读感知,再读一读,遍数多了就可以领悟到它的佳处来。
第3段:这段侧重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精思指多思考,常思考,善思考。
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
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
“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文中一些字词,古今义差别大,应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余”、“尝”、“谓”、“急”等。
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反问修辞,可通过反复诵读弄清表达的意思,感知文言文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课后第1题:反复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一定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
先把速度放慢,停顿得当,逐步达到流畅自如、有声有色地朗读。
课后第2题:该练习应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课后第3题:主要围绕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谈感想,教师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更要注意课文的价值取向。
课后第4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