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原理课件教材●《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第16版华夏出版社社●主要参考教材:《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版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介绍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每个人都是经济行为的主体,时刻参与经济活动面对经济决策的选择●2、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生产并将产品和劳务进行有效分配的科学。

分配既包括同一时期的分配,也包括同一物品不同时间之间的分配。

时间之间的分配2、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资源不仅指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也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源也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经济品:稀缺物品或有限物品●人们欲望的无限性●效率:在不会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的。

效率的两层含义:经济活动是增加福利的(有效果),但也是有成本的。

效率考虑的是成本与收益的衡量2、经济学本质●选择行为:虽然经济行为主体在即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实现某种目标,但资源的稀缺性和对效率的追求决定了经济人的选择的必然性。

选择意味着自由和放弃(机会成本的概念)●经济学的本质3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企业、家庭和个人。

(亚当.斯密)括企业家庭和个人(亚当斯密)●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就业,通货膨胀与增长。

(凯恩斯)●实证与规范经济学: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经济学更多的是实证分析实证与规范的渗透与联系规范性判断●实证与规范的渗透与联系:规范性判断是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的。

结构入门:经济学原理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应用学科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应用学科: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实证(Positive)研究:研究世界是怎样运行的。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决定价格,如何确定收入,如何影响和调节供求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 供求原理:当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2) 收入效应: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

(3) 同质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替代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2) 如何决定价格。

4.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1) 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2) 实证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经济问题。

(3) 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经济问题的本质。

5. 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1) 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个体或小团体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如何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等。

(2) 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如何影响国民总产出、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失业率、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3) 社会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促进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促进包容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权、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困问题、人口问题等。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根底概念总结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时机本钱:为了得到*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方案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标准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时机本钱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机本钱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行为。

第二部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三部分:供求关系和市场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涉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部分: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一种资产。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第六部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交换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全球化则涉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

第七部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

第八部分: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

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选择、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它关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并研究这些决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定量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用于揭示经济规律和预测经济现象。

定性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用于探讨经济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和发展趋势,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四、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在微观经济学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

此外,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相交叉,共同研究经济与社会领域的问题。

五、结语经济学是一门关乎社会福利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现象和运用经济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文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相关领域。

(以上回答均为虚构,仅供参考)。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 基本概念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 基本概念
第一章 基本概念
学习要点与要求:
了解工程工程经济学的含义及简史 了解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和出发点 了解工程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 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 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 益的科学。
4、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三、工程经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框架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简单地说, 在互斥方案选择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 就失中去,了选其择他其被中使一用而创造的
价值的机会。在所有这些其他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个中而,非把另能一获个取时最大价值作为
项目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本。
3)考虑到就业率、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二、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
第1种观点:从经济角度选择最佳方案的原理与方法。
在《管理经济与工程经济》中,泰勒教授的观点是,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为从一组方案中选择出经济角度的最 佳方案提供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布西教授(Lynn E.Russey) 不仅持与泰勒相同的观点,而且走得更远。
1)一个项目(Project)具有独立的功能(Functions)和明确的 费用投入(Expenses)。 2)考虑到分析评价简便性的项目分解和系统性分析观点。
2、出发点(From the point of view)
1)从企业或投资者角度,以市场价格作为参照系的财务评价; 2)从地区或国家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国民经济评价;
所放弃的最佳收
益就是机会成本。
例如,在考虑现存设备更新时,虽然存在一个帐面价值(历 史成本、沉没成本),但决策者所关注的是该项资产的机会成本, 即它的残值或转售价值。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线性生产函数
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关系,技术不变且规模收益不 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反映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具有规模收益递 减的特点。
3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
强调投入要素之间的不可替代性,适用于某些特 定生产过程。
短期生产决策分析
边际产量分析
01
通过比较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投
入量。
等产量曲线分析
02
反映不同生产要素组合下产量相同的点,用于分析生产要素的
替代关系。
成本最小化原则
03
在生产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
进行生产。
长期生产决策分析
等成本线分析
反映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成本相同的点,用于分析生产要素的价 格变动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扩展线分析
表示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轨迹,用于分析生产 规模的变动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03 寡头厂商的产品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之 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与厂商均衡条件
进入壁垒较高,新厂商进入市场较为困难。
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寡头厂商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与厂商均衡条件
厂商均衡条件
在寡头竞争市场上,厂商的均衡条件同样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消费者均衡条件
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消 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和 服务组合。
预算约束线
表示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 和服务的组合。
消费者均衡的求解
通过联立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 束线,求解消费者均衡点,得 到最优的商品和服务组合。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习题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本章重难点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比较静态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种类及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其他弹性概念(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蛛网模型.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以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欲望的科学。

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决策者是理性的和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这两个假设基础上的.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为相对稀缺资源,或简称为稀缺资源。

二、需求(供给)基本概念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商品的需求量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的变动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变动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3、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三、比较静态分析经济模型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指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数值求解内生变量数值的分析方法。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章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学是什么?
若干重要的定义: 研究金融市场行为,包括利率和股价 探究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有穷有富 研究商业周期 考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就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方式 提出建议 提出并回答政府采用何种措施才能达到既定的重大目标
得到的东西
失去的东西
机会成本的例子

你若多花了时间在经济学的学习上,那就要在其他功课上 少花点时间,或者在娱乐、锻炼身体、休息上少花时间。 当你选择上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选择了工作。他们一个 月的收入为2000。那么,大学四年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当你为了听课效率早起占座时,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原因是因为时间是稀缺性资源。 机会成本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即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应该清楚真正代价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学? 需求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 社会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社会生产和个人决策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有时会处于无效率的状态。
问题与讨 论
1.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此故事,谈谈对“效率”的理解。 2.据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长达到70岁。不过要活到 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相对很重要的选择。当老鹰活到40 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 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厚又浓,使得 飞翔十分吃力。这是它有两个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 程获得再生。老鹰所要经过的过程是: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得飞 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而且要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 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要用新长出的喙 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 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 三十年的岁月。 你会用本章中的哪个概念来解释这个故事?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电子课件(第1章)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电子课件(第1章)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9 机会成本
1
2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3
4
定义
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指 具 有 多 资源本身要有
种 用 途 的 既 定 资 多种用途
源 , 因 用 于 某 一 资源可自由流
用 途 而 放 弃 的 其 动且不受限制
他 用 途 中 所 能 得 资源能够充分
到的最高收益。 利用
作用
帮 助 人 们 进 行 可行性研究 最 优 化 决 策 依 据
1.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微观)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2.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宏观)
控制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控制通胀,实现物价稳定 控制经济周期,保持经济平稳
持续增长
14 1.1.3 经济体制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定义
经济体制是指资源 配置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2.分类
2) 核心
竞争机制 教材P6 “思考与讨论1.5” 价格机制
3) 看不见的手 (视频资料1-01-1)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7 价格机制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定义 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需求与价格
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
运行过程 如图1-4所示。
供<求
价格
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
价格
供>求
功能
• 传递信息 • 提供生产与竞争动力 • 配置资源 •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及收入水平
1
2
学习目标 3
4
Learning
goals
5
5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 经济学概述
章 学习内容

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编辑ppt
边际变动的经典解释
• 生活中的很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 而往往涉及到一些其他利益或影响。人们 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
• 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放弃考试或 一天学习24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要 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
编辑ppt
原理四:激励反应原理
由于人们通YO过UR比SU较BT成ITL本E G与OE收S 益HER做E 出 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 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经济中物价水平的持续 上升。通俗地Y说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 最惊人的通货膨胀:1921年1月,德国一 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 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 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 类似的程度上升。
编辑ppt
编辑ppt
案例
编辑ppt
分析
编辑ppt
小结
• 以上4个原理讨论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以下3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
的。
编辑ppt
原理五:比较优势原理/交换(贸易)原理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编辑ppt
• 核心内容: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编辑ppt
原理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述经济理论
编辑ppt
第四,代数表达 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 述经济理论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在物理学中,均衡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
向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合力为零时,该物体所处的静
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5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 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 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 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 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 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 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 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 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 解决的永恒主题。
1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 产方式生产。
7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8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 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 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 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1.经济学基础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
- 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
- 产权与市场经济
2.微观经济学
- 决策者行为与理性选择
- 企业与市场结构
- 成本与利润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
3.宏观经济学
- 国民收入与生产总值
- 通货膨胀与失业
- 经济增长与发展
- 货币与金融政策
- 国际贸易与汇率
4.经济问题与政策
- 社会福利与公共物品
- 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
- 环境与资源管理
-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 失业与社会保障
以上仅为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初步概述。

如果您对特定领域或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更多详细信息的需求,请告知我,我将热情为您提供更专业的说明。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是理解市场运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维。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1.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2. 目标: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求平衡。

3. 成本和效益:成本是为生产商品或服务所付出的资源和劳动的代价,效益是指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感。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损失。

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均衡理论:均衡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均衡、成本效益均衡等。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在边际效益相等时做出最佳的决策。

3. 战略行为理论:战略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在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涉及博弈论等内容。

四、经济学的方法论1. 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既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也借助演绎法构建理论模型和进行预测分析。

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经济学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数量化的研究,也运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

3.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和事实,分析经济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规范研究则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经济政策。

五、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涉及价格理论、产业经济学等。

3.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以及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和规制。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与方法 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 了解经济学发展的简史 了解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和经济制度的 基本特征等内容
名人箴言


“在我当学生的20年中,最令我兴奋的 课程是我在上大学一年级时所选的连续两 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这门课改变了我的一生。” ----哈佛大学曼昆教授



反污中国要“断流” 让人意外的是,印度拿水影响别国生计,却担 心自己会因此“受制于人”,而这个“人”竟 成了中国。 近日,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切拉尼投书香港 《南华早报》,声称由于中国在青藏高原实施 跨流域、跨河流调水工程,可能造成流入印度 的国际河流流量减少。他甚至断言,中国在西 藏的灌溉和水利系统,是为将西藏水资源作为 制约印度的“水炸弹”。 切拉尼代表了印度国内一些人的观点,即认为 中国需要与下游国家(说白了就是印度)订立 规范化的跨界流域合作协议,来捆住中国合理 开发利用西藏水资源的手脚。
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从1990年到 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 长92%,铜增长189%,铅增长380%,锌增长 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如今,我国钢 材消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 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的50%; 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于 美国。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 耗,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在铁、 铜、铅、铝等重要矿产的储量上,无论是相对 还是绝对,中国已无大国地位。而我国原储量、 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 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 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 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

微观经济学(第一、二章)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第一、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考查重点1、经济学概念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3、经济学的发展简史4、经济学的三种错误推理5、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解析一、经济学的定义1、西方经济学的一般性定义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

一般来说,它至少应含有下列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产品质量控制等。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的研究,如资源经济学、石油经常等。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一种粗略的区分方式。

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纯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意识形态的成分越来越大。

通常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都是在第三种方式下来定义什么是经济学。

2、什么是经济学虽然不同的教材对经济学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可以将经济学定义为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

这个概念的实质在于承认资源稀缺性的存在,并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进行选择、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以期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

3、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要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同时,因满足不同的需求,资源又具有多种用途。

为此,我们就把数量有限而又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作相对稀缺资源,或者稀缺资源。

二、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图通过对各种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并根据这些建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

简言之,是实证经济学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

2、规范经济学: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经济体系应该呈现的运行状态。

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就是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价值观念。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往往相互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和产出
• 投入(inputs)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商品和服务。投入的另一个叫 法是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 •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三类,即土地(代表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 称之为生产三要素。 • 生产要素都是指实物,不包括生产中的货币资本。 • 产出(outputs)是指由生产活动生产出的有用的商品和服务。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 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 失业和经济增长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资源有限:面包?原子弹? 2. 如何生产? 资源如何配置,用什么技术, 什么规模,以什么组织形式。 3. 为谁生产?如何分配? 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如何分配? 如何定价?按劳? 按资?按要素?
经济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有关 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 ⑴通过观察经济现象,提出理论,收集并分析 数据来检验理论。 • ⑵经济学家用不同的假设回答问题。如经济短 期和长期假设。 • ⑶建立模型来说明经济运行的某个特征,所有 模型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
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方法
• 根据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不同表述方法,经济学研究有实证 分析(positive statements)与规范分析(normative statements) 两种方法。
投入
生产活动
产出
生产可能性曲线
A D
消费品的产出
有限的资源迫使我们觉得生产什么。 C
F
X
O
E
G
B
军需品的产出(单位/年)
•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T):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 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 合的图形。 •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 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
和平红利
C2 C1
消费品的产出
R
改变产出组合 S
和平红利
军需品的减少量
O
军需品的产出(单位/年
M2
M1
大炮 15 12 9 U A
生产可能性边界
B
C D E
不可能达到的状态
I
6 3
可能达到的状态 (无效率的状态)
F O 1 2 3 4 5
奶油
大炮 15 12 9 A
经济社会的选择
B
C D E
要想多一点大炮, 只能少一点奶油
什么是经济学(Economics)?
• 1、经济(economy)的起源:
• 最初经济一词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著作《政治 论》,在他的书中的含义是指奴隶主的家庭管理。
• 2、经济(economy)的不同含义:
• (1)避免浪费 • (2)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 • (3)社会制度
3、经济学的定义
要想多一点奶油, 只能少一点大炮
•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一种东西 所放弃的最好东西。 • 1 2 3 4 5 奶油
机会成本的例子
• 你若多花了时间在经济学的学习上,那就要在其他功课上少花点 时间,或者在娱乐、锻炼身体、休息上少花时间。 • 当你选择上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选择了工作。他们一个月的收 入为2000.那么,大学四年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 当你为了听课效率早起占座时,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3)基本假说:“经济人”假设
•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人是自 利的,其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 满足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其行为是理 性的。 • 理性化是对人们行为动机的简化假设。 经济学只分析受理性动机支配的那部分 经济行为,而把非理性行为部分的解释 留给了其他学科研究人员。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主要内容回顾
• • • • • • 1、什么是经济学? 2、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3、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方法。 4、经济学的两大分领域。 5、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 6、经济学家为何意见分歧?
• 置 下 绫 罗 身 上 穿 , 抬 头 又 嫌 房 屋 低 。
• 终 日 奔 忙 只 为 饥 , 才 得 有 食 又 思 衣 。
2)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 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用途的多样性,需要 人们做出选择(choice)。 • “有效”指“有效率”,而不是“有效果”。
• 市场经济中,大多数社会的资源是通过千百万 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
• 若 非 此 人 大 限 到 , 上 到 天 梯 还 嫌 低 。 • 上 天 梯 子 未 做 下 , 阎 王 发 牌 鬼 来 催 。 • 洞 宾 与 他 把 棋 下 , 又 问 哪 是 上 天 梯 。 • 一 日 南 面 坐 天 下 , 又 想 神 仙 来 下 棋 。
• 一 攀 攀 到 客 老 位 , 每 日 思 想 到 登 基 。
1)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 存在资源稀缺性才有经济学,没有稀缺性就没 有经济学。
• 一种资源或产品稀缺性程度高低,是相对于需 求与供给关系而言,而不是就其本身重要性而 言。一个例子:清洁空气
•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时 间资源。
明朝有个叫朱载堉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 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 就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 原因是因为时间是稀缺性资源。 • 机会成本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即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清 楚真正代价是什么。
如何生产
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生产可能增长了。
消费品的产出
1900年的 生产可能性
2008年的 生产可能性
军需品生产
为谁生产
• 为谁生产的问题关注的是一个经济社会的产出 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基础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美)布拉德利.希勒
第一章:经济学概论
1
我们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 学习经济学,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 与经济。 • 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世界。一个笑 话——问:你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答:失业时,我至少知道那是为什 么。 • 可以让你更深刻地理解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格利高里.曼昆( Mankiw) •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Samuelson) • 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 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 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 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 一 铨 铨 到 知 县 位 , 又 说 官 小 势 位 卑 。
• 家 人 招 下 数 十 个 , 有 钱 没 势 被 人 欺 。
• 将 钱 买 下 高 头 马 , 马 前 马 后 少 跟 随 。
• 娇 妻 美 妾 都 娶 下 , 又 虑 门 前 无 马 骑 。
• 盖 下 高 楼 并 大 厦 , 床 前 却 少 美 貌 妻 。
选择机制
• • • • 政治过程 市场机制 中央计划 混合经济
经济学家为何意见分歧?
• 戏说经济学——现代科学中独一无二的领域,在其中 说相反东西的两个人竟可以分享同一个诺贝尔奖,如 谬尔达尔(Myrdahl)和哈耶克(Hayek)。
• 经济学家的科学判断不同。 • 价值观的不同。 • 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学家有一致的看法。如反对 住房租金控制,提倡自由贸易等。
•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Robbins):
•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 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关键的几个概念: • 1)分析的前提:资源的稀缺性 • 2)分析的中心目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 3)经济学的基本假说:经济人(理性人)假 说
•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 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怎么样”,主要涉及价值判断。
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给我国的经济影响是利大于弊。 我国应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经济学家在努力解释世界时是科学家,经济学家想要改善世界时 是政策顾问。
经济学的两大分领域
• 根据研究的经济问题的范畴可分为:微观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