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1-4单元数学易错题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1. 一、认识数字第一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三”和“五”,我们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三个苹果、五个梨子等,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2. 二、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的易错题在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写错计算过程或漏写中间步骤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
3. 三、图形与认识园第三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形状,需要通过绘图、比较等方式加以区分。
4. 四、数字1—99的认识第四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1—99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个位与十位颠倒、读错数字等情况,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及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回顾:通过对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1-4单元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认识数字、加法和减法、图形与认识园、数字1—99的认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针对易错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易错题带来的困难。
家长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题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题分析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题。
通过对这些错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提升数学能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主要包括加减法、简单的几何知识以及应用题的基础。
在这些内容中,学生常见的错题类型包括对数字的混淆、运算顺序的误解、概念理解的不准确以及应用题解题方法的不当。
首先,数字混淆是小学生常见的错误。
例如,在加减法运算中,学生有时会把个位数和十位数搞混。
比如,在计算“27 + 36”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写出“63”而不是正确的“63”。
这种错误通常源于对个位和十位数字的不熟悉,以及在心算时的混乱。
为了纠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使用具体的实物模型(如小棒、积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位的概念,并在书写时严格规范数字的排列。
其次,运算顺序的误解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面对涉及多步运算的问题时,容易忽视正确的运算顺序。
例如,在计算“5 + 3 ×2”时,学生可能会先进行加法,得到“8 × 2 =16”而不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先乘法后加法)得出“5 + 6 = 11”。
这种错误通常源于对运算顺序规则的不熟悉。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概念,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并通过图示和分步操作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此外,概念理解的不准确也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一个因素。
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几何形状时,学生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认识不清。
一个典型的错误是把长方形误认为是正方形,因为长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几何形状特征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纸折叠出不同的形状,或者通过绘画和切割实际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最后,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
二年级的应用题通常要求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和分析范文
1、看图:纸条长( 7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一共有()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
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3 6+ 36 6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7、53+28+16=5 3+ 2 88 12 8+ 1 64 4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二年级上册重点易错题
二年级上册重点易错题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易错题通常涉及基础数学概念、运算技巧和逻辑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题类型及示例:基础计算错误:加法、减法混淆:如5 + 3 误算为5 - 3。
进位错误:如27 + 48 计算时,7 + 8 进位错误。
混淆符号:误用“>”和“<”符号:如比较大小10 ___ 8,可能错误地填写为10 < 8。
混淆“+”和“-”符号:如5 + 3 误写为5 - 3。
单位换算问题:如长度单位换算:1米= 100厘米,但学生可能误算为1米= 10厘米或1米= 1000厘米。
重量单位换算:如1千克= 1000克,学生可能误算为1千克= 100克或1千克= 10克。
顺序逻辑错误:在解决多步骤问题时,学生可能忽略某些步骤或颠倒步骤的顺序。
如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可能先进行加减运算。
图形和空间理解:判断图形的方向、位置或旋转后的形状。
如判断一个图形是向上平移还是向右平移。
时间计算:如计算经过的时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1点,学生可能误算为4小时而不是4个小时。
混淆时间的读法:如将9:30误读为9:03。
简单应用题理解错误:误解题目条件或问题,导致计算错误或答案与题意不符。
如题目要求计算购买物品后的剩余金额,学生可能只计算了物品的价格而没有减去支付的金额。
文字陷阱题:题目中故意设置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词汇或表述,导致学生答错。
如“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容易混淆。
为了避免这些易错题,建议家长和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教授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加强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教导他们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分析周洁◆典型错题一题目: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1)(2)学生错解:答:(2)号角大。
◆原因分析1.学生一开始凭感觉,直观理解,认为图形大,角就大。
2.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虽然在题目中写着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但学生不知用哪个角去做比较,而且用三角板重合时也有可能出现差错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知识,教师也没有强调,所以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欠缺。
◆教学建议1.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读题目,找出关键句。
题中要求用三角板比一比,那就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和图中相同的角。
2.然后,用三角板中角与图中顶点与顶点重合,相同边再重合,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
3.最后再一起讨论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4.教师可以把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
◆典型错题二题目:○○○○○○()个 ( )学生错解:( 2 )个( 3 )◆原因分析:1.学生对于每份是几(相同加数),有几份(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连加),不能很好的掌握。
总是看到数量后就随意说是几个几,像每组熊猫是2只,有3组,看到数量2和3就随口说是2个3或者3个2,而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认为像这样的形象图片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说图意,而是直接让孩子写连加算式,然后写出乘法。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1.联系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在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中提出兔一共有多少只问题。
图画里的兔每2只在一起,有3个2只,列出2+2+2=6(只)这样的算式是很自然的。
生动的情境里隐含了“几个几”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出算式,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具体含义。
2.描述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特点,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错题集解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错题集解析【题目描述】1米-20厘米=()厘米【错例】1米-20厘米=19厘米【错误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解决对策】这是学生对单位的认识不够强烈,要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多做一些单位换算的提加以强化【题目描述】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错例】3+5=8【错误分析】因为之前学过加法,对“和”字比较敏感,看到和就会想到加法,加上读题不认真就直接写成3+5=8.【解决对策】强化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3个5相加”是表示5+5+5=5 X 3,是我们最近学习的乘法,并列出表示“3+5”的题目“3与5的和是多少”形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题目描述】计算一下一个月(30天)有多少小时?【错例】30×60=1800(小时)【错误分析】原因1:没理解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60小时。
【解决对策】要求学生认真对题,并且强化一天24小时这个概念,还可以出个题目:“一天又多少分钟”对比强化。
【题目描述】【错因分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透彻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列综合算式,哪里改打括号,为什么有些地方不用打括号。
有些学生不知道哪里要打括号直接所有的地方都打括号,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太熟,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打不打括号是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的)【解决对策】在前面混合运算的运算习中打好基础,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打不打括号是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的。
在此基础上,老师多几次完整的示范操作。
【题目描述】【正确解答】50÷8=6(天)……2(个)6+1=7(天)【典型错例】50÷8=6(个)……2(天)【错因分析】(1)单位容易混淆,像上题中有些学生不知道商和余数的单位是天还是个。
(2)不明白为什么六天还要加上一天,有些题目也不用加1,学生会加1。
比如: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30个轮子最多可以安装()辆车。
【解决对策】在上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时应该着重强调单位:50÷8=6(天) (2)(个)就是50个灯笼每天做8个,做6天后还剩两个没做完,所以剩下的两个还要花一天的时间去做6+1=7(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应用题带答案(精选题)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应用题带答案(精选题)1、大雨伞的价格是小雨伞的3倍,大雨伞比小雨伞贵16元,大雨伞和小雨伞各多少元?2、电影院有1200个座位,育才小学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去观看影片,三个年级各有三百多名学生.能坐下吗?3、星期天妈妈买来22枝百合和26枝郁金香,每8枝花插一瓶,这些花可以插几瓶?4、有9名男生,8名女生,女生每名有6本书。
(1)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女生一共有多少本书?5、水果店里原来有56箱苹果,卖了38箱,又运进45箱,现在水果店里有多少箱苹果?6、小刺猬摘苹果。
(1)小刺猬每次背6个,几次可以背完?(2)小刺猬已经背走了6个,还剩几个?7、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8、小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海洋世界玩.带40元钱够买票吗?若不够,差几元?9、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4辆小轿车,23人能坐下吗?10、一辆汽车上坐了30名乘客,到站后有18人下车,10人上车,这时车上共有多少人?11、两个小组的同学在练习写大字,第一小组有9人,每人写8个大字.第一小组一共写多少个大字?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的同学共少写6个大字,第二小组的同学共写多少个大字?12、二(1)班买回22本童话书和14本寓言故事书。
把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少本书?口答:每个小组分到( )本书。
13、小涛家距离姥姥家30千米,小涛妈妈从家出发,走了2时,距离姥姥家还有10千米,小涛妈妈每时行多少千米?14、暑假里方方体验生活,捡饮料瓶卖,一共挣了40元.他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盒彩笔和一个调色盘后,还剩多少钱?15、用下面三张纸币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16、小萍有2件不同的上衣和3条不同的裙子,她想每天穿一套不同的衣服去上学,可以多少天不重样?17、.(1)一筐苹果比一筐草莓重多少千克?(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难点题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易错和难点题目。
以下是一些例子,并附带解释:1.图形分割问题:题目:一个正方形被两条线分成四个部分,其中三个部分的面积分别是5平方米、8平方米和10平方米,问第四个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易错点: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四个部分的面积和就是整个正方形的面积,但实际上两条线不一定都经过正方形的中心,因此不能简单相加。
正确思路:通常这类题目需要给出更多的条件或者利用图形变换来解决。
但在二年级的水平,这类题目可能超出范围或需要老师的特别指导。
2.数的排列组合:题目:用2、4、6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易错点:学生可能会重复计算,比如24和42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数。
正确思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有3种选择),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剩下的2种选择),因此总共有3x2=6种不同的组合。
3.时间计算:题目:小明下午3:20开始做作业,4:05完成,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易错点:学生可能在计算时间差时出错,尤其是涉及到小时和分钟的换算。
正确思路:先计算分钟差(05分-20分),不够减则向小时借位,然后加上小时差(4小时-3小时)。
正确答案是45分钟。
4.长度单位换算:题目:一根绳子长2米,要剪成每段20厘米的小段,可以剪成多少段?易错点:学生可能在米和厘米之间换算时出错。
正确思路:先将2米换算成200厘米,然后除以每段的长度20厘米,得到10段。
5.加减法应用题:题目:小华有12颗糖,给了小红3颗后,又给了小明4颗,小华还剩下多少颗糖?易错点:学生可能在连续减法运算中出错。
正确思路:先进行第一个减法运算(12-3),再进行第二个减法运算(9-4),得到正确答案5颗。
6.乘法口诀应用:题目:一个盘子里有4个苹果,有3个这样的盘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易错点:学生可能对乘法口诀不熟悉,导致计算错误。
正确思路:直接应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到正确答案12个苹果。
7.角的初步认识:题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点归纳整理+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点归纳整理+易错题集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点归纳整理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边越长,角越大。
( X)角妁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X )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比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如1 X0不大于1 +0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
(义)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三条甚至无数条。
4、我们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一般都是不一样的。
(J)5、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与我们上下、前后、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J)6、测量物体长度要把尺的刻度对齐物体右端。
(X)测量物体长度要把尺的””刻度对齐物体左端。
7、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J)8、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39、6 2十3 (X )笔算加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3应该对齐2.10、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用减法算。
(J)12、小云摘了22个桃,小丽摘了39个桃,两人大约摘了71个桃。
(X)小云摘了22个桃,小丽摘了39个桃,两人大约大了70个桃。
13、三角形中最多能有两个直角。
(义)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14、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
(J)15、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X)黑板上的直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16、上午九时和下午三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直角。
(J)17、一个正方体一共有24个直角。
(J)18、1个角3个角6个角15个角19、2X3;这个算式表示3个2相加是多少,还表示2的3倍是多少。
(J)20、4+4+4+4-4=4X5 (X) “+“+4+0-口xM21、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X)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22、☆☆☆☆ ☆☆☆☆ ☆☆☆☆ ☆☆☆ 算式是3X4+3=或4X4T。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提升—易错难点(含解析)
判断:6÷0=0。
()
错解: √
正解:
╳
易错提示:
错解把 6÷0 与 0÷6 混淆了。一个数除以 0 没有 意义,0 不能作除数。
易错点 1:图中漏标方向,读图时想当然地认为 上方为北导致错误
判断:由上图可知,小刚家在学校的南面。( ) 错解: √ 正解: ╳ 易错提示: 错解错在图中没有给出东、南、西、北中的任 何一个方向,也就不能确定小刚家是否在学校 的南面。 如果图中没有标出方向,也没有给出 其他提示信息,说明题目条件不完整,从而不 能给出正确的结论。
易错点 2:观测物体时,没有找准观测点
选择:床的( )面是书桌,床在书桌的( )
面。
A.东
B.南
C.西 D.北
错解:
AA
正解:
AC
易错提示:
“床的( )面是书桌”是以床为观测点的, “床在书桌的( )面”是以书桌为观测点的, 观测点不同,结果也不同。观测物体时,要先 确定好观测点。
易错点 1: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口诀应用不正确 计算:6÷2= 错解: 6÷2=12 正解: 6÷2=3 易错提示: 只看到 6 和 2 就盲目应用“二六十二”的口诀, 导致出错。想:二(三)得六,则 2×(3)=6, 所以 6÷2=3。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时,一定要掌 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易错点 3: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 7 个 5 相加,得数是多少? 错解: 7+5=12 正解: 5×7=35 或 7×5=35 易错提示: 在应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认 真审题,弄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7 个 5 相加,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5×7 或 7×5。
易错点 4:8 的乘法口诀掌握不熟练
正解: 9×5=4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3.一共有()条线段.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4.3 6+ 36 6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7.53+28+16=5 3+ 2 88 12 8+ 1 64 4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13.4+4=()×()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15()×()=()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17.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灰兔一共有几只?两种兔一共有几只?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以后.求两种兔子的总数时只考虑乘法.18.得数是6的乘法口诀.(二三得六)(三二得六)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相对于乘法交换两个因数交换.也就认为乘法口诀也可以交换.19.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3+2+1=( )×( )8+4+4+4+4=( )×(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2+1部分知道要凑成3.但往往多数了一个3.20.一共多少元?5角 5角 5角 5角( )×( )=()元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人民币的单位不去注意.不加思考直接写入20元.21.有几条对称轴?学生认为是4条.错因分析:学生受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的影响.22.第二行:4倍错因分析:少数学生对于倍的理解不够深.看见4就把第二行画4个五角星.写了第一行.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24.得数相同.但口诀不同.()×(16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两道乘法算式.考虑二八十六的两道乘法算式.对于题目中“口诀不同”这句话的要求学生忽视.25.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7×()< 40 3×()< 225×()< 37 8×()< 60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可以填的数.对于是否最大考虑不到.26、列式计算.3个8的和: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 ).8的5倍:()或( ).8和7的和:()或(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看到和就用加法计算.也有些学生最近学习乘法.所有题目全用乘法.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27.你知道它是几吗?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是7与一位数相乘的积.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符合两个条件的数考虑不够周到.对后半部分的要求不理解.28.用0.2.8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些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错因分析:学生对于0的处理不正确.把0放到了首位.29.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错因分析:学生把长方形与正方形对称轴的数量混淆.圆的对称轴学生记忆深刻.30.你的食指的宽度是()厘米.错因分析:对于食指的宽度学生直观能力不足.也有少数学生把宽度看做长度.31.下面的图形由()条线段围成的.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错因分析:对于长线段中包含着的短线段学生容易忘记数.角也有相同的情况. 32.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李志也参加了.他和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握一次手.他一共要握()次手.错因分析:学生看到数量大时.有些慌神.把李志当做第21个参赛同学.33.用5和9这两张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和)错因分析:两张卡片与三张卡片不区别.不加思考当三张卡片使用.34.三个人见了面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次手.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互相”理解不够.握手与先前的互相赠送礼物数量混淆在一起.35.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种付钱的方式.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37.小红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她一共有()种不同的穿法.错因分析:少数学生上衣与上衣配一套.裤子与裤子配一套.38.3个5可以说成是()的()倍.4的7倍也就是()个().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39.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错因分析:“算式”.“口诀”. “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40.填上单位名称.一本练习本卖5().玩具飞机卖7().姚明的身高226().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41.三角形图中有()个角.()条线段.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42.小明等4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场.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不理解.43.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重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重点归纳1. 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常见错误】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常常不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例如,对于较短的物品,可能错误地使用“米”作为单位,或者对于较长的物品,错误地使用“厘米”作为单位。
在读取或记录测量结果时,也可能出现单位使用不当的情况。
【应对策略】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例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测量身高、比较物品的长度等。
2. 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就可以用乘法表示。
【常见错误】在用加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例如,将“3个4相加”误认为是“3+4”。
在将加法转换为乘法时,可能没有正确地应用乘法的意义。
例如,将“3个4相加”错误地转换为“3×4”。
【应对策略】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如用小棒或图形演示加法和乘法的转换过程。
强化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
3. 角的认识: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2条边。
【常见错误】在描述角的基本特征时,可能没有正确地指出顶点和边的数量。
例如,将角描述为有2个顶点或3条边。
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时,可能没有正确理解角的定义。
例如,将一个没有顶点或边不直的图形误认为是角。
【应对策略】通过图示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和特征,例如用三角板或纸片制作角来演示角的组成。
强调角的顶点和边的数量特征,通过对比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与分析
1、看图:纸条长(7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一共有()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
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3 6+ 36 6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7、53+28+16=5 3+ 2 88 12 8+ 1 64 4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看图:纸条长(7 )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
一共有()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
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
3 6
+ 3
6 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7、53+28+16=
5 3
+ 2 8
8 1
2 8
+ 1 6
4 4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62+34=96(元)
96+62=158(元)
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
张桌子?几把椅子?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
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
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
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
()×()=()
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
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17、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灰兔一共有几只?两种兔一共有几只?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以后,求两种兔子的总数时只考虑乘法。
18、得数是6的乘法口诀。
(二三得六)(三二得六)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相对于乘法交换两个因数交换,也就认为乘法口诀也可以交换。
19、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3+2+1=( )×( )
8+4+4+4+4=( )×( )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2+1部分知道要凑成3,但往往多数了一个3。
20、一共多少元?
5角 5角 5角 5角
( )×( )=()元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人民币的单位不去注意,不加思考直接写入20元。
21、
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认为是4条。
错因分析:学生受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的影响。
22
第二行:
4倍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对于倍的理解不够深,看见4就把第二行画4个五角星。
这样的顺序填写了第一行。
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24、得数相同,但口诀不同。
()×(16 ()×()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两道乘法算式,考虑二八十六的两道乘法算式。
对于题目中“口诀不同”这句话的要求学生忽视。
25、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
7×()< 40 3×()< 22
5×()< 37 8×()< 60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可以填的数,对于是否最大考虑不到。
26、列式计算。
3个8的和: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 )。
8的5倍:()或( )。
8和7的和:()或( )。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看到和就用加法计算,也有些学生最近学习乘法,所有题目全用乘法。
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7、你知道它是几吗?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
是7与一位数相乘的积。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符合两个条件的数考虑不够周到。
对后半部分的要求不理解。
28、用0、2、8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些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0的处理不正确,把0放到了首位。
29、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错因分析:学生把长方形与正方形对称轴的数量混淆,圆的对称轴学生记忆深刻。
30、你的食指的宽度是()厘米。
错因分析:对于食指的宽度学生直观能力不足,也有少数学生把宽度看做长度。
31、下面的图形由()条线段围成的,共有()个角,其中有()个
直角。
错因分析:对于长线段中包含着的短线段学生容易忘记数。
角也有相同的情况。
32、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李志也参加了。
他和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握一次手,他一共要握()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数量大时,有些慌神。
把李志当做第21个参赛同学。
33、用5和9这两张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和)错因分析:两张卡片与三张卡片不区别,不加思考当三张卡片使用。
34、三个人见了面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互相”理解不够,握手与先前的互相赠送礼物数量混淆在一起。
35、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
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种付钱的方式。
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37、小红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她一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上衣与上衣配一套,裤子与裤子配一套。
38、3个5可以说成是()的()倍,4的7倍也就是()个()。
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
39、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
错因分析:“算式”、“口诀”、“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
40、填上单位名称。
一本练习本卖5(),玩具飞机卖7()。
姚明的身高226(),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
41、三角形图中有()个角,()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
42、小明等4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场,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
”不理解。
43、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
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