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我们仨免费全文阅读

合集下载

《我们仨》原文摘抄

《我们仨》原文摘抄

《我们仨》原文摘抄
这是一个暑假,家里空荡荡,仅有我们仨。

妈妈在上班,小曹出去了,只有我温暖的呆在家里。

有一天,妈妈去看望朋友,剩下我和小曹过着100%的单人暑假生活。

小曹和我玩了很多小游戏,除了游戏之外,我们也去买了一些水果,做了一些美味的饭菜。

夕阳斜斜的,小曹突然停下来,抬头望着夕阳,他说:“如果我们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们会去哪里?”
我想了想,说:“我们会去看看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去远方仰望星空,还会去大山深处,看看湍急的河流。


小曹惊喜地说:“这听起来真棒!”
后来,我还说:“如果我们能够飞翔,我们还可以去游历一些城市,游览一些历史遗迹,也可以像小鸟一样与彼此相爱,飞到最美的天空。


小曹点点头,笑了。

从此以后,每到暑假,我们都会带着不安的心情,假装有一双翅膀,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一切。

无论我们去哪里,我的心里都有一个家,它就是我们仨。

有一次,我们去看夕阳,站在码头上,我们看着灿烂的夕阳,十分美丽,夕阳映照在水里,像一块闪亮的金色玻璃。

我们彼此拉手,站在海边,仰望夕阳,看着它从一块紫色的云
层中升起,照耀大地,发出一股暖暖的温柔之意。

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小小的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我们联结在一起,就像这夕阳一样灿烂。

暑假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

一心想着,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暑假日子,和小曹一起看看各种美丽的景色,完成我们小小的愿望,我们仨!。

《我们仨》1612陈圆41

《我们仨》1612陈圆41

《我们仨》一.中心论点杨绛的作品就像她的为人一样谦逊朴实,在杨绛的作品中,她们一家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然而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琐碎的事,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二.提纲1 .引言:她们的足记跨过了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

天生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

2.作者简介: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在版达一百多万册。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3.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三、分论点:1.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杨绛这些充满诗意的心语,道出了她长寿的秘诀,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的一生,如同她的文章一样娓娓道来,宁静悠远。

2.情感与平淡朴实文字的巧妙融合《我们仨》艺术虚实相生、巧设悬念、典型性细致描写,合理背景描写以及写意手法等散文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具有独特的魅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珍惜当下“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人间没有永远,我们能紧抓住的就是当下,就是这一刻。

《我们仨》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在版达一百多万册。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 岁。

杨绛的作品就像她的为人一样谦逊朴实,在杨绛的作品中,她们一家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然而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琐碎的事,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杨绛 《我们仨》

杨绛 《我们仨》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 《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 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 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 德》、《吉尔· 布拉斯》、《小癞 子》、《斐多》等。
王老
绛 杨 者作
作品简介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 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 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 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 去四年后,2003年,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 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 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 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 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 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 万里长梦。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 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 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 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 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 梦幻泡影”?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 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 最大,锺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 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 “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 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 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 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 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 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 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 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 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 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 白四种颜色。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 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 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家”只是旅途上的客

杨绛《我们仨》节选批读(上)

杨绛《我们仨》节选批读(上)

杨绛《我们仨》节选批读(上)作者: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2年第03期【作品简介】《我们仨》是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学者家庭相依相伴的人生。

【作者简介】杨绛,本名杨季康,钱钟书夫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生于1911年。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斐多》等。

2003年出版《我们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

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

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

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到哪里去了。

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

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

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

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

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

钟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

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

他倒也停了车。

可是我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

钟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转侧了半夜等钟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

钟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我,父亲,妈妈。

我今年20岁,和所有家庭一样,沉淀多年的亲情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去珍惜的。

这么多年,看着家里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其中所有的欢乐辛酸,我也永远都不想去忘记。

我是个不孝子,因为我很少去回忆去品味父母的历程。

所以趁着还没有忘记太多,捡起尽可能多的记忆碎片。

所以这是一篇不连续的连载,没有时间顺序没有轻重。

我的文采很一般,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我是个喜欢把事情的难度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的人,因为那样会很随意。

既然我的文采不足以堆砌起华丽的辞藻,所以还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写吧。

妈妈:“你还记得吗儿子,在你两岁的时候(其实两岁的事儿我哪会有记忆),我们家养殖鲶鱼亏本负债了,为了还债,你爸爸重操旧业做木匠,那个时候三天一集市,所以他必须每三天就做好一口碗柜,每一口可以赚8块,这8块钱除了买原材料和维持我们一家三天的生存,剩下的钱都必须存起来还债,所以不晓得你还有印象没,那个时候的深夜,我经常抱着你和你爸爸一起干活,我们还喝了两年的酱油汤。

”父亲:“你老爸我14岁就辍学了,和你爷爷一起上山砍柴,那个时候一进柴山就是个把月,别提多辛苦了。

17岁我和你叔叔一起养螃蟹,一年时间没亏没赚,19岁你老爸去学木工,一年时间就做了师傅,带着徒弟承包,还买了全村第一台摩托车,25CC的幸福牌,你爷爷不晓得有多少生气,他觉得农民子弟就该好好干活,没有资格骑摩托车,所以我只能把车寄放你叔公家里,没活干的时候,你老爸能把整台车子的每个螺丝都拧下来拆干净再组装回去!那段日子是我35岁之前最好的回忆,因为木工技术好,大年初一我的朋友能坐满5桌!只可惜落魄了之后这些朋友没有一个借你老爸钱。

”妈妈:“当我决定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是他最穷的时候,你奶奶的原话“我有5个儿子,仍谁也不会让老三来供养,那还不得饿死啊!”你爷爷分家产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分到两口碗两双筷子,没有房子。

那个时候我挽着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着你爸的背说“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讨饭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礼是在你外婆家进行的,其实也不算婚礼,就是我们俩,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着吃桌饭,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阁楼。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

做阅读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思考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就会轻松很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

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阿瑗的石子最多。

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锺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她像谁呀?”锺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我们仨》第二章批注

《我们仨》第二章批注

《我们仨》第二章批注《我们仨》是杨绛的一部家族纪实式小说,全书以极富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作者在清末民初时期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深刻地展现了她们对父亲的深厚爱意和对家庭的依恋之情。

本文旨在对《我们仨》第二章进行批注,包括相关的参考内容。

这一章以作者小时候状况最为厉害的一次病痛为线索,揭示了她们三人之间的不同个性特点。

杨绛第一次转发了母亲的话来描写三姐妹的性格:“大姐聪敏,不安分;二我喜欢安详,妹妹被病折磨着,不喜爱,总捉弄她。

”这段文字很好地展示了她们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方式。

第一位大姐的性格特点是聪明机智、好动。

她不喜欢安分守己,经常调皮捉弄杨绛。

这一点在她对杨绛进行变相欺负的行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而第三位妹妹则是一个被病痛折磨着的孩子,体弱多病。

她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交流。

她更喜欢安静的环境,非常依赖母亲。

这一点在她生病时,特别渴望母亲的照顾,可见一斑。

父亲在这一章中的形象也很突出。

他是三姐妹的精神支柱,给予她们强大的力量和爱。

他患有肺结核,却一直坚持工作,对待孩子们充满慈爱和关怀。

对女儿们的管教也是很有技巧的。

比如,他带姐姐去图书馆做功课,让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妹妹则更多地以温柔体贴的方式进行鼓励和照顾。

这样的父亲形象可以给到我们很多家庭教育的启示。

在参考内容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家庭教育的专业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章的背景和深层含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其他读者对《我们仨》的解读和评论,以寻找不同的阅读视角和理解。

总之,《我们仨》第二章通过描写三个姐妹的性格特点和父亲的形象,展现了家庭之间的爱和依恋。

通过对这一章进行批注,并参考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思考。

杨绛《我们仨》精彩段落

杨绛《我们仨》精彩段落

杨绛《我们仨》精彩段落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

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

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

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

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

”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

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一切犹如无声的微风,从我身边倏然掠过。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

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

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

我们仨(节选)阅读答案

我们仨(节选)阅读答案

我们仨(节选)阅读答案我们仨(节选)                                                   杨绛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

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阿瑗的石子最多。

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锺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我们仨第三章片段赏析

我们仨第三章片段赏析

我们仨第三章片段赏析《我们仨》第三章片段赏析。

《我们仨》是中国著名作家杨绛的自传体小说,以其平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小说以作者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璐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平凡家庭中的温馨和幸福。

在小说中,第三章是作者与丈夫的相遇和相知的故事,这一章节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本文将对《我们仨》第三章进行深入的片段赏析,探讨作者对家庭和爱情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和丈夫的相遇和相知。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个人的相识和相知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写道,“我第一次见到钟书,是在一个咖啡馆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衣,坐在窗边的桌子上,手里捧着一本书。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坐在对面的桌子上,手里也捧着一本书。

”这样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深的眷恋和爱意。

两个人的相遇是那样平凡而又美好,他们在阳光明媚的下午相遇,从此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在第三章中,作者还描绘了两个人相知的过程。

作者写道,“他对我说,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

我们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对方,心里充满了幸福。

”这种平凡中的幸福让人感动和震撼。

两个人之间没有华丽的言辞和浪漫的举动,只是简简单单地相爱相守。

作者在书中对丈夫的爱意和眷恋溢于言表,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个人之间的幸福和温馨。

除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爱意,作者还在第三章中表达了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

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们结婚了,有了孩子。

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这样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温馨,作者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溢于言表。

在作者的笔下,家庭成为了幸福的港湾,成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和珍惜,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第三章中,作者还表达了对爱情的理解和珍惜。

作者在书中写道,“爱情是一种无声的默契,是一种默默的守候,是一种默默的付出。

我们仨每一章读书感悟

我们仨每一章读书感悟

我们仨每一章读书感悟我们仨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和她丈夫钱钟书之间的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我们仨这本书,每一章给我们带来的读书感悟。

第一章《他者与我的他者》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在写作过程中对它人的关心和尊重。

她提到了自己在铺床等琐事上的迟疑,她在这些小事上并不随意草率,而是充分地关注他人的感受。

这给了我一个很深的感悟,就是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不仅要尊重对方,还要尊重自己的内心。

第二章《我的准则》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的生活准则。

她有很多忠告,比如不要随大流、不沾漂白水、不吃太酸的菜等等。

她说这些准则不是为了去限制自己,而是为了在世俗的洪流中保持一份宁静和纯粹。

我从中领悟到,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而不是被外界的流俗所左右。

第三章《他》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丈夫钱钟书。

她对丈夫的点滴爱意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两位老人幸福的婚姻生活。

她的爱意和关怀点滴中透露出来,深深感染了我。

她说:“一年到头,我们都说,没有比此时更好的日子了。

”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相濡以沫。

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丈夫和女儿之间的相处。

她不愧是一个女儿和一个妈妈的角色,她给了女儿很多建议和关怀。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第五章《心有孩童》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对孩童的爱意。

她关爱每一个孩子,她用心卫护着他们,并提出了很多关于孩童教育的见解。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孩子的关爱,也深深感受到了她对教育的思考。

第六章《相濡以沫》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和丈夫相濡以沫的生活。

她讲述了很多她与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虽然不足百分之一却总可以感到幸福。

这让我感受到了这对夫妻之间的温馨和幸福。

第七章《从容、自在、安详、高雅》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对待生活的态度。

她说她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来传递这种气质。

这给我的感悟是,我们应该对待生活要有一种从容、自在、安详、高雅的态度。

【参考文档】我们仨,杨绛-word范文 (7页)

【参考文档】我们仨,杨绛-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们仨,杨绛篇一: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杨绛·《我们仨》一、基本信息二、目录与摘录第一部我们老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

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

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添加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

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

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看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

(P13)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

(P14)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P14)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这是一个“万里长梦”。

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P17)(一)走上古驿道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P18)但是我常常觉得年纪不饶人,我已力不从心。

(P20)等待是很烦心的。

我叫自己别等,且埋头做我的工作。

可是,说不等,确是急切的等,书也看不进,一个人在家团团转。

(P20)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P23)(二)古驿道上相聚河水静止不流,不见一丝波纹。

水面明净,但是云雾蒙蒙的天倒映在水里,好像天地相向,快要合上了。

也许这就是令人觉得透不过气的原因。

顺着蜿蜒的水道向西看去,只觉得前途很远很远,只是迷迷茫茫,看不分明。

(P28)我们三人又相聚了。

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P30)我的梦不复轻灵,我梦得很劳累,梦都沉重得很。

(P36)堤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颗颗秃柳。

我每天在驿道上一脚一脚走,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

(P36)我疑疑惑惑地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走。

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

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我们仨在线阅读杨绛

我们仨在线阅读杨绛

我们仨在线阅读杨绛1. 我们仨杨绛内容简介作品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扩展资料:作品主题:《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

作品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

作者在作品结尾所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我还在寻觅归途。

” 寓所与驿站,古驿道和医院,虚虚实实,相互交错。

而虚实交错中,更使读者亲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们仨。

2. 杨绛《我们仨》美文摘抄 16K 2页的差不多2000字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

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

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

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仨阅读答案

我们仨阅读答案

我们仨阅读答案篇一:2021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21年初三一模试卷及答案九班级语文2021.4一、基础·运用(共22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共10分)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 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今绵(yán)接续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 _①_。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日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主动意义。

当然,家训并非 _②_,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进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日,我们更应当在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分散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进展、民族进步、___和谐的重要基石。

(1)从文意及字义说明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 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音推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延(意义为“延长”)载(zǎi,意义为“记载”)B. 延(意义为“延长”)载(zài,意义为“装载”)C. 沿(意义为“顺着”)载(zài,意义为“装载”)D. 沿(意义为“顺着”)载(zǎi,意义为“记载”)(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规范一模一样B. 规范一成不变C. 典范一成不变D. 典范一模一样(3)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

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阿瑗的石子最多。

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锺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她像谁呀?”锺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我们仨小说

我们仨小说

古典意味
▪ 杨绛散文平和的风格更体现为缓急有致、 悲喜相济的结构。解放后,诸多政治运动 给知识分子许多压抑和苦闷,每写至此, 便会转写一段趣事,以缓激愤之情。写钟 书病重,语速急速迫促,转写普通人家的 温情,缓缓道来,语调温柔平静。缓疾交 错,悲喜相济,最终达到“和”。
▪ 其实现实生活中并无单纯的快乐和苦恼, 两者总是杂糅在一块,中和一体。杨绛以 平和之心去认识生活和采颉生活的时候, 自然切中了生活的自然规律,也切中了 “以和为贵”的古典思想。
如果先看第三步的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就会比较容易理解衔接。 而如果按顺序去读,到最后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每一个暗域都想精心设计,每个之前看不懂的地方都有它的价值,也因此更感叹杨绛先生的超人才华。
贰 创作背景
最初设想
该书的最初设想,是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 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
13. 我们经常一同背诗。我们发明,我 们如果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 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贴的字,妥贴的 字有黏性,忘不了。
14. 我们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 起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苦,祁红 取其色。
15.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 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 过日子。人间没有纯真的快乐。快乐总 夹带着懊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 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途 径上已走到尽头了。
肆 读书感悟
01
父母的童心,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有趣的父母,会用充满笑声的童年,为孩子 的一生铺上温暖底色。 而有趣的孩子,也会用 一辈子的童真,回馈于这个家庭。 ▪ 这样的家,实在纯净,这样的“玩具”,最 浪漫也最温馨。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仨|我们仨免费全文阅读
一周末,苏小妹从寄宿学校回来,背包一丢打开冰箱门拿出一盒冰激淋,往沙发上一躺,美滋滋地吃起来。

我拍一下她的头:“起来好好坐着,陈二妹看见又会骂你坐没坐相。

”话音刚落,陈二妹从里屋出来了,看看吴小妹手中的冰激淋,走上前来一伸嘴:“我吃一口。

”苏小妹手一缩:“冰箱里有,自己拿。

”陈二妹固执地伸着头:“我就吃你手上的。

”一个非要,一个偏不给,两个人开始争夺,像小娃娃过家家,争到最后两人一起看着我,同时叫:“李三妹,你看你的妈!”“李三妹,你看你的女儿!”
陈二妹是我母亲,现年六十四岁,苏小妹是我女儿,今年十六,而李三妹便是我。

陈二妹、李三妹、苏小妹是我父亲对我们的称呼。

父亲三年前去世,我两年前离了婚,于是我们三个女人组成了一个家。

本以为三个女人的家应该温馨有加,可这三个女人,一个正值青春期,一个进入了老年期,还有一个处在更年期边缘,都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为了让这个家安宁一点儿,我只得委屈自己。

但像今天这样的情形却仍然一再出现,一老一小为一点儿小事各不相让,然后将矛头一齐指向我。

我只好劝苏小妹:“给姥姥吃一口嘛,只一口,不要小气。

”苏小妹护着盒子:“她吃了一口又一口,没完没了。

”我转过来劝陈二妹:“苏小妹没吃相,弄得满盒子口水。

”我重拿一盒,塞在陈二妹手里,陈二妹只吃了两口便说这盒根本没她那盒好吃。

可这是同样的牌子同样的生产日期呀。

陈二妹白我一眼:“你总是向着她。

”说罢便进了里屋。

我恨恨地看着苏小妹,苏小妹懒懒地起身道:“好,好,我这就去跟她一起吃。

”里屋开始还安静着,不一会儿就传来两人的争吵声:“你那一口好大,我这
一口太小了。

”“明明你吃了两口,我才吃一口……”
人家都说隔代亲,可这句话在我们家似乎行不通。

自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陈二妹与苏小妹之间就没消停过。

我觉得我不是养了一个妈一个女儿,而是养了两个女儿。


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家的电话突然来得密集起来。

每次电话一响,陈二妹和苏小妹总会抢在我之前接听电话。

几次偷偷听她们打电话,内容也有些蹊跷。

苏小妹总会说:“不,我是她女儿……”陈二妹总说:“不,我是她妈妈……”也就是说这些电话都是打给我的,可为什么却不让我接?我不想裹在谜团里,陈二妹和苏小妹也不想遮掩了。

那天晚上,她们像法官一样坐到我面前,严肃地说:“我们替你打了征婚广告,前来应征的人真是不少,我们先替你挑选了一下,有下列人员供你选择……”说罢她俩抖开一张纸,上面有六个人名,人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年龄、职业、收入、住房、爱好。

我看着这张纸心里又气又恼,这一次她俩倒是步调出奇地一致,可把我像货品一样推到别人面前,任由人货比三家,太伤我的自尊了。

我把那张纸一甩:“谁说我要再婚了?我现在觉得挺好的。

”她俩对视一眼,带些悲悯的样子看着我:“一个没满四十的女人和一个老女人一个小女人天天在一起,有什么好的?你不能有一次失败的婚姻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你还年轻,你要享受生活,要对得起自己!这几个男的,岁数在四十五至五十五之间,绝对是想真心过日子的人……”我哼一声:“你们又没有真正接触过人家,怎么知道他们是真心想过日子的人?”她俩一下跳了起来,一边抓着我一只手:“这就是你的工作了。

接触接触再说嘛。


在陈二妹和苏小妹的强力攻势下,我不得不开始了相亲的旅程。

两个星期内,和六位候选人分别见了面,经过淘汰与被淘汰,最后剩下两位。

和这两位男士再见面时,陈二妹与苏
小妹提前到达见面地点,选取了最佳位置见证我们的约会。

回来后,陈二妹主张淘汰一号男士,理由是他太会点菜,看那样子是在外面吃顺了嘴,这样的男人一不会过居家小日子,二对主妇的厨艺是个大挑战,而我――李三妹,这方面恰恰是个弱智。

苏小妹却主张淘汰二号男士,因为他和我说话时眼神飘来荡去,有一次还盯着女侍应生的背影达十秒之久……
她俩在那里争来争去,我一声不吭。

我早已拿定了主意:这两个人都嫁不得。

理由很简单,他们都不能接受我同时带着陈二妹与苏小妹出嫁,他们不可能娶一个女人再接手两个包袱。

她们不是包袱,她们是我这世上最亲的人啊。

没有她们,再美好的婚姻于我又有何幸福可言?

这次为我相亲,受到打击的是陈二妹与苏小妹。

她俩咬牙切齿一番后,企图说服我在两位男士中选一位,她俩可以暂时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苏小妹说白天可以请人照顾陈二妹,晚上她亲自照顾。

我断然拒绝。

于是,她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选秀”,力图找到这样一个男人:他配得上我所谓的才貌,又傻得可以接受我的两个“包袱”。

事情刚开了个头,陈二妹却出事了。

那天她在卫生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

我和苏小妹急忙将她送进了医院,我请了假全天陪护,苏小妹每天放学骑近一个小时的车到医院,帮忙照顾。

都这样子了,两人还不忘了斗嘴。

苏小妹说:“陈二妹,你摔那一跤姿势很优美哟,我仿佛看到了你当年在舞台上跳白毛女的英姿。

”陈二妹冷笑一声:“那是当然,量你苏小妹再练十年也练不出我的味道……”同一病房的病友听着我们二妹、三妹地相互叫着,诧异地问:你们三个到底是啥关系呀?陈二妹指指我:“这是我女儿。

”又指指苏小妹:“那是她女儿。

”病友说,是祖
孙三代嘛,咋叫成了姐妹。

我们三人大笑,陈二妹说:“我们是多年母女成姐妹,多年祖孙也成姐妹了。


陈二妹睡着了,我和苏小妹守在床脚说话。

我说,以后对姥姥好些,人老了有些小孩子脾气,你多让着她。

苏小妹撇嘴:“你以为我真是非要跟她争吃争穿?姥爷在世时就喜欢跟姥姥争吃的,你说他们越长越小,每次买东西都多买一份,可姥姥却私下跟我说,我看你妈真是可怜,她根本不知道夫妻过日子就是要像小娃娃过家家才有意思。

姥爷病重后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妹,我走了你姥姥可怜了,再也没人和她争东西吃了。

’姥爷还真说对了。

有一次我放学回来,看到姥姥一个人在阳台上剥瓜子,剥了白生生的一大盘,我问姥姥为什么光剥不吃,姥姥说‘以前我剥一颗你姥爷就来抢一颗,现在没人跟我抢了,吃起来也没啥滋味了……’姥爷还说,多记得提醒你妈给姥姥买新衣服,她喜欢打扮呢!”
说到这里,苏小妹的眼圈红了,好半天又哼一声:“你还以为姥姥真的是老糊涂什么也不懂!她对我说,我真后悔你妈小时候把她教得太乖,什么都忍得什么都让得,如果当初她争强好胜多为自己想想,她和你爸离婚不会离得那么痛快,现在她一个人支撑这个家,累得让我心疼。

可事已至此,只有我们多疼她才行。

姥姥还教育我一定要自立自强,说只有这样,她才会放心地把你交给我,她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才闭得上眼……”
我笑了起来:“你姥姥倒成了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了。

把我交给你,你靠得住吗?”
苏小妹搂住我的脖子:“三妹,你放心,我会爱你一辈子,保护你一辈子,谁叫你是我妈,又谁叫你妈把你托付给我呢?”
我紧紧搂住她的腰,看看床上那个白发散乱正静静酣睡的老人,想说什么,却哽咽了。

记得妈曾对我说:世上最爱我的是我妈妈,我最爱的是我女儿。

以后,你也一样。

现在我才明白自己有多幸福:这世上最爱我的人一直爱着我,而我最爱的人,也同样深深地爱着我。

责编/昕莉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