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后一中学校简介(教育志)

合集下载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学校历史沿革是指学校从创建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某一学校的历史沿革进行详细描述。

该学校创建于19世纪末,最初是一个小型的私立学校,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在创建初期,学校惟独几个教室和少数教师,学生人数也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校逐渐发展壮大。

20世纪初,学校开始引入更多的学科和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学校还扩建了校园,增加了教学楼和实验室,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和教学需求。

这一时期,学校的声誉逐渐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

在20世纪中叶,学校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型。

学校改为公立学校,并开始实行普及教育的政策。

这使得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激增。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学校增加了更多的教室、图书馆、体育设施和宿舍。

同时,学校还提升了师资力量,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

到了21世纪初,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开设了更多的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国际化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

学校还积极参预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该学校的历史沿革可以概括为从小型私立学校到现代化的公立学校的发展过程。

学校经历了不断的扩建和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人材,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志资料收集内容

教育志资料收集内容

教育志资料收集内容一、学校名称变更,行政变更,规模、服务范围变化情况。

二、学校的主要领导及任职时间。

三、学校的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人物。

四、历年来的中考情况、升学情况。

静升籍大学生、研究生情况,以及参加工作后在事业上有建树的毕业生、在各类常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毕业生。

五、历年来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一些基本数据。

如学校的规模、轨制、班级,教师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务结构、政治结构、公民办以及代教比例、历年来民办教师转正情况等。

学生方面的数据有:入学人数、入学率、招生人数、招生比例,性别结构等。

六、学校概述。

七、中心学校有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业余教育、扫盲教育等情况(含民办学校和幼儿园情况)。

八、历年来取得的教育成果、理论研究成果、教研成果等。

召开现场会情况,县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各类规范等。

九、各年度表彰的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

十、学校的经费来源、经费数额、生均经费的年度变化情况等。

十一、教师的在职进修情况。

十二、学校知名领导和教师传略。

十三、办学条件改善情况,兴建学校情况。

十四、学校大事记。

一学校名称1982年,鉴于原县直静升初中升格为高中后改名职中及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下文撤消戴帽初中的批文。

静升镇政府决定成立新的静升初中,行政上规属镇政府,业务、人事归教育局,规模为九个教学班、三个年级,服务范围为静升、北山、集广、草桥、旌介五块的小学升初中就读。

校址设在静升村东红庙及粮站旧址。

1988年,镇政府投资在静升下南堡南侧,新修静升初中教学楼、宿舍楼。

9月1日,学校迁入新址,规模升格为十八个班、三个年级,服务范围覆盖静升全镇。

(1994年,南浦初中成立,静升初中生源被切去部分,直到2003年南浦初中撤消,服务范围恢复到1988年原状)二学校领导1982、9——1983、3 校长秦长华教导主任张学良1983、3——1985、3 校长王裕明教导主任张学良1985、3——1992、10 校长杨迎光教导主任石宝成黄润昌祁宝珠王海山1992、10——1993、9 校长王兴旺教导主任翟定长1993、9——1998、9 校长赵有铭教导主任孔海旺1998、9——2003、9 校长续明亮教导主任王海林2003、9——2005、3 校长韩艮珠教导主任王庆先2005、3——2008、9 校长赵元海教导主任蔡永清2008、9——2011、9 校长侯建平教导主任蔡永清2011、9——至今校长郭剑锋教导主任程海长三重大事件、工程、人物1986年,新校修建并投入使用。

中寨乡教育志(九年一贯制)

中寨乡教育志(九年一贯制)

中寨乡教育志(九年一贯制)一、基本情况中寨乡位于巧家县东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临崇溪,南接金塘,西与白鹤滩镇接壤,北同药山镇、铅厂乡相连,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时由以上五个乡的边远村割补而组建的新乡,全乡所辖7个行政村委会,129个村民小组,2878户人家,总人口12377人,全乡国土面积83.18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最低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2800米,立体气候明显,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至2001年,县乡公路基本开通。

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经济贫困,财力困乏,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是全县教育滞后的一个典型地区。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教育的投入,随着《一纲四法》等教育法规的颁布实施,我乡的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巧家县委、政府于1995年9月召开了全县教育三干会,下发了[1995]14号文件和143号文件,制定了“普六”规划,1998年实现了“普六”,2003年县政府制定了《巧家县“两基”实施方案》,加速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通过了市级复核和省级的扫盲验收,2005年通过了市级复核和省级的“普九”验收,全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为:中心学校始建于一九八八年,建校后全乡9所公校,12所民校,为进一步集中办学,对民校逐步进行调整,至2005年底,中心学校所辖9所公校,4所民校。

(一)幼儿教育从1990年至2000年间,根据山区的实际出发,在有条件的地方办学并班,招收5——6岁的儿童入班学习,10年间,共办班25个,入班率25%,2001——2005年,每个村都办起了学前班,5年间共办班30个,入班率由原来的25%上升到75%,入班率上升了50个百分点。

(二)小学教育1990年至1994年,每年在30个教学班左右,学生数800多人,入学率只达80%,1995年至1990年间,根据山区的实际出发,把基础教育作为重点,并做好“普六”的验收工作。

学校教育志

学校教育志

章枣中学教育志(1993——2015)曲阜市陵城镇章枣中学二0一五年六月目录一、学校简介 (2)1、基本情况 (2)2、师资队伍 (3)3、学校管理 (4)4、教育教学管理 (4)5、办学特色 (5)6、办学效益 (5)二、学校大事记 (5)三、历任校长、中层名录 (8)1、历任校长 (8)2、中层名录 (8)四、校园概貌 (10)1、学校平面图 (10)2、校容校貌 (10)一、学校简介曲阜市陵城镇章枣中学始建于1993年8月,1993年8月22日,学校正式运行,校址在章枣村原小学校,有4个班,在校学生208人;1994年,学校迁入现校址,位于曲阜市陵城镇章枣村北首,占地面积34486米2,约52亩,建筑面积为7156.5米2,规划设计为24个教学班,服务陵城西部18个行政村,约2.5万人口、服务半径2km。

1、基本情况1994年8月,学校有两个级部,8个教学班,400余人,1995年,学校有三个级部,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1996年8月,学校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1997年至2002年,学校保持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在1000人左右,学生入学率100%。

2002年至2003年,学校新初一招收4个班,2004年至2005年,新初一招收 2 个教学班,学校办学规模减少为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约400人。

2005年9月,陵城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章枣小学、果庄小学、西郭小学六年级学生并入章枣中学;2006年9月,章枣小学、果庄小学西郭小学五年级学相继并入章枣中学;2008年9月,曲阜市陵城镇章枣小学并入章枣中学,学校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德育工作,依法治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巩固“两基”成果,在校生巩固率100%。

2、师资队伍1993年8月,学校成立初期,共有15位教师,1994年9月,学校共有24位教师,1995年,学校共有39位教师,1996年学校共有47位教师,1997年,学校共有56位教师,1998年,学校共有教师61人,1999年至今,教师队伍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

各类学校简介怎么写

各类学校简介怎么写

各类学校简介怎么写各类学校简介范文怎么写学校简介我们都见过,这是不好写的,因为简介容易写成枯燥的。

下面就是啦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学校简介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学校简介范文篇(一)当初升的朝霞正绽放着灿烂,当晨雾和炊烟在田野上轻轻飘散,在古老的白湖渡北岸,在合九铁路、105国道的身边,有一所书声朗朗、生机盎然的学校,这就是黄梅县濯港镇白湖中学。

白湖中学始建于1970年,两次合并,一次搬迁,1987年白湖乡建制,学校升格为乡直中学,2001年白湖乡与濯港镇合并,隶属于濯港镇中心学校。

过去的白湖中学,规模不大,面积较小,学生不足300,教职工不满20,三栋民房一字排开,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

承各级领导悉心关怀,蒙几代贤达栉风沐,经数届师生发愤图强,而今的白湖中学焕然一新。

走进白湖中学,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

学校占地面积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

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

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公寓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共9幢。

新竣工的学生食堂,造型优美,环境优雅;新建成的运动场观礼台,气势宏伟,高-瞻远瞩;展览室资料齐全,琳琅满目;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应有尽有,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白湖中学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100余人,专任教师64人。

其中市级骨干教师9人,国家级、省级教育学会会员3人,湖北省教研教改先进个人1人,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0人次。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学校从课堂入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现代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009年春季,学校成功举办“黄梅县‘教学练’课题实验暨教学成果转化观摩会”,全县教育精英云集于此,摩拳擦掌,讨论热烈;武穴市教育局、教研室、黄梅县第二中学、晋梅中学、小池中学等三十多个单位,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经过四年的打拼,学校已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平安白湖中学”,正朝着“品牌白湖中学”迈进。

曲阳乡薛埠小学教育志

曲阳乡薛埠小学教育志

曲阳乡薛埠小学教育志一、现状简介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学校全称东海县曲阳乡薛埠小学(教学点)。

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7人。

专任教师15人,其中本科人数10人,专科人数3人。

其中一级教师9人,二级教师4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学校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49平方米,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环境优雅。

现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

近年来,学校从课堂入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现代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县乡调研考试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曾先后荣获乡先进质量校、先进集体等称号。

2017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最靓校园”,是一所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群众称赞的学校。

近三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做到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自2015年以来,上级部门对学校加大了教学环境的改造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历史沿革我校原名曲阳薛埠小学,始建于1948年,当时有所在村部从外乡聘请教师任教,校址设在薛埠村的一座古庙。

学习形式是不完全的班级授课制和私塾制,两者兼而有之,课桌椅由学生自带,书籍有统一发的,又有自己购买的,办公费用集资自筹。

据当时读书的老人回忆,学生不多,且有少数女性,这样一直开办到1959年春。

1960年正式建校,教师6人。

校址仍设在庙内,(含当时的薛埠联中),学校一直办到1972年底,薛埠联中因故搬迁至薛埠村西部,保留小学,正式命名为薛埠小学。

在此期间该校校长孟令松等人,曾对校舍进行修建翻新,使得这段时期生源不断增加,教师和学生相应增多,成为当时既含小学、又含中学的学校,办学规模成为1-8年级的全日制学校。

直至1972年底薛埠联中,因故搬迁至薛埠村西部。

1976年,徐宝玉校长对学校又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校园面积比1972年扩大了几倍,一直沿用到1995年。

1995年下半年,刘广兵校长积极争取资金,又对学校的房屋进行翻新改造,新建房屋6间,围墙进行加固。

新蔡县教育志附录民办学校统计

新蔡县教育志附录民办学校统计
15
5
0
20
0
0
0
0
14
10
0
10
110
0
100
10
2600
2600
0
4000
1.5
15
110
化庄英才少年学校
小学
550
12
15
450
45
30
0
0
30
3
25
0
2
27
17
12
5
180
0
165
15
2750
2550
200
4600
0.6
25
180
栎城中村学校
小学
566
10
53
62
18
17
0
1
17
3
14
3
14
402
0.22
10.5
512
古吕城建幼儿园
小学
247
10
0
100
18
18
0
0
8
0
4
0
14
10
1.04
1.04
0
75
0
75
0
1909
1909
0
235
0.9
5.5
105
关津民望学校
小学
41
2
0
20
3
3
0
0
3
0
0
0
3
3
2.1
0
2.1
16
0
16
0
340
340
0

榆林市第九中学简介教育志

榆林市第九中学简介教育志

榆林市第九中学简介榆林市第九中学创建于2005年6月,由李生泾先生投资兴办,是一所经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标准化完全中学。

现任校长是康旭成,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原为绥德中学校长,2014年2月特聘我校任校长,主持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位于榆阳区芹河新区,毗邻榆林卫校、区广播电视局等文化单位,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60多亩,建筑面积13200多平方米,操场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公寓、现代化餐厅等;学校部室齐全,设施齐备,有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劳技教室,科技教室,成长导航站等。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55名,教职工45人(男16人、女29人),其中公办教师13人,50岁以上10人,50-40岁2人,40-30岁16人,30岁以下17人,专任教师38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实行全日制教学,全封闭式管理。

建校以来形成了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独具以体音美办学为特色的模式,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凝聚了一支团结、敬业、高效的师资队伍,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初、高中升学率不断攀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赞誉。

2015年5月11日我校成功举办首届主题为“十八而志”大型成人礼仪式活动,得到上级部门及学生家长高度评价,同时学生更是受益匪浅。

社会媒体也高度关注。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强化“让规范成为习惯,将落实进行到底”的管理理念;深入实施“先管后教、以学定教、诱思导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秉承以“培养特色人才,争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办成一所“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学校。

草峰教育志

草峰教育志

草峰教育志概述草峰镇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塬区,东临白水镇,西毗宁夏彭阳县,南接四十里铺镇、香莲乡,北靠镇原县,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5至8公里,面积201平方公里,海拔1300至1600米,塬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农耕。

草峰镇政府设在佛堂寺,距城41公里(草峰镇以草峰塬得名,据传,此塬在古时常为屯兵放牧之地,因牧草丰茂得名草峰)。

全镇21个行政村,172个合作社,7500户,32508人,属农业区。

草峰辖区有史记载的有组织有影响的学校(私塾)可追溯到公元1876年,郑家漥北渠郑天成倡导建立的私塾(夏寨小学前身),平凉文举人郑濬(后任甘肃民政厅长、平凉一中首任校长)即其首届学生。

随后,余寨、九龙、丁寨等处也多有先生创办私塾。

解放前草峰塬区只有8所小学,学生200余人。

建国初,草峰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很快便因“十年文革”再次陷入停滞状态。

“文革”结束后,草峰各学校都恢复了正常教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草峰教育迅速发展。

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都得到了完善,教职工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都有很大提高。

硬件方面,各学校都配有远程教育设备,接有互联网,条件稍好的学校建有教学楼。

截止2008年,全镇有各类学校24所,占地面积182015平方米,建筑面积26762平方米,其中,完全中学一所(草峰中学),独立初中一所(杨庄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九龙中学),完全小学17所(陈洼小学、丁寨小学、岭后小学、盘龙小学、草滩小学、明星小学、长沟小学、十庄小学、安家小学、中心小学、张寨小学、余寨小学、峁洼小学、杨庄小学、马洼小学、夏寨小学、潘城小学),教学点4个(后沟教学点、郭刘教学点、祁段教学点、范河教学点)。

中小学共有教师286人(中学教师100人,小学教师186人),学生4645人(其中高中学生336人,初中学生1361人,小学学生2948人)。

第一章私塾、书院、官学第一节私塾民国初期,草峰塬区遍设私塾,其中以清德宗(光绪帝)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古八月十五日,由郑家漥北渠大老郑天成倡导,积学田三十五亩,在自家山边大土窑内办起的第一所私塾最为著名。

百年老校滕州一中治校方略探秘

百年老校滕州一中治校方略探秘

百年老校滕州一中治校方略探秘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徐洁题记: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作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的滕州一中,其前身是1913年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创办的新民学校。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学校曾改称华北弘道院、弘道中学,耶鲁大学神学科科长韦格尔博士、日本著名作家贺川丰彦博士等饱学之士,都曾莅临讲学。

1950年后,一中人兼容并蓄中西文化,提出了“以善先人、因材施教、博观深悟、强学力行”的办学理念,学校声名鹊起。

1962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1所教学大改试点校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一中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了影响深远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宗旨,精心培育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创新人才。

1993年6月,学校被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免检的三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之一。

近年来,滕州一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宏大气魄,高站位决策,适时提出创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品牌高中的宏伟构想,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宗旨,恪守“质量立校、和谐理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初步形成了“滕一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等荣誉。

这所百年老校到底有着怎样的治校秘籍呢?笔者两次探访滕州一中,希望从学校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到其中的奥秘。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齐健主任在滕州一中调研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所百年老校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优秀传统,坚守就是一种成功。

”的确,这是一所有根的学校,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办学之路。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2019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2019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序言………………………………………………………………………二、学校概述…………………………………………………………………三、沿革与变迁………………………………………………………………四、基础设施…………………………………………………………………五、学校勤工俭学情况………………………………………………………六、学杂费收缴情况…………………………………………………………七、历届领导任职情况………………………………………………………八、学校办学理念…………………………………………………………………九、学校历年获荣誉统表…………………………………………………十、教职工获得荣誉统计表十一、师资队伍情况…………………………………………………………十二、学生情况统表……………………………………………………………十三、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十四、学校捐资助学情况统计表…………………………………………………十五、初中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建校—2016)…………………十六、历年基建项目及建筑面积统计表……………………………………十七、教学设施设备统计表…………………………………………………十八、大事记……………………………………………………………………十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十、学校未来发展…………………………………………………………二十一、八一爱民学校小学校点情况一览表………………………………附录:各校点简要校志序八一爱民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

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多次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八一爱民学校校志一、概述八一爱民学校位于土默特左旗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兵州亥村,在呼市察镇中间地段,北屏大青山,南与白庙子镇三两服务中心相接,东与金山开发区接壤,西与毕克齐镇毗邻。

教育志 大名县埝头中学简介

教育志 大名县埝头中学简介

大名县埝头中学埝头中学位于大名县东南方向30公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埝头乡埝头村,埝头村毗邻马颊河,“埝”意为用土筑成的小堤、副堤或土埂。

相传在唐朝马颊河形成后,很好的分泄了黄河洪水,至宋时因雨水较大,埝头村一带常出现河水决堤的现象,大名府遂重新加筑河堤,后有人在新建河堤尽头定居,埝头村因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埝头中学始建于1956年,1991年埝头中学与束馆学区杏现中学合并一处并发展至今,目前学校已是大名县教育局命名的县示范性重点中学,埝头中学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是大名县一所标准的农村中学。

埝头中学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15412平方米,现有40多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教职工有百余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教师年龄层次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优秀教师崭露头角,优秀班集体不断涌现,2016年埝头中学135班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班集体,2018年埝头中学157班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班集体,一批批优秀初中毕业生被送入县重点高中。

教学水平连年攀升,每年年终期末联考都是名列前茅,2017年中考,埝头中学位列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两名学同学被大名一中北大实验班录取。

2018年春,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埝头中学接收埝头小学,发展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小学部进行了修缮,仅用半个学期,就实现了埝头小学学生人数从零到近百人的巨大变化。

解决了埝头及周边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得到了周边百姓的一致好评。

2016年6月,为满足农村寄宿需要,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规划建成了学生宿舍两栋,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

2017年埝头中学调拨经费新建录播室一座。

自此,埝头中学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功能室和心理卫生室等,各专用教室齐全,仪器设备完备。

健全的硬件保障,给予了学校新的生命,给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今教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干劲十足。

埝头中学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开展“学雷锋我先行”德育教育活动,并把精神落实到行动,组织雷锋标兵,到埝头乡敬老院义务劳动。

象山县中小学学校创办时间及校长(负责人)(教育志素材1)

象山县中小学学校创办时间及校长(负责人)(教育志素材1)
*石浦镇五爱小学
约1931年
石浦洋下山红庙
时名“五眼桥小学”。1951年至1956年为乡中心小学,1984年至1999年为乡中心小学层级。1999年8月归入荔港学校
*石浦镇东门小学
1925年
借用东门岛天后宫
胡常瑛
时为“区立东门岛初级小学”。1951年为乡中心小学。1975年迁里厢大园,1992年8月降格为石浦镇东门小学。1997年8月归入东门学校
*大徐镇雅林溪初级中学
1969年
雅林溪虎啸铺
葛昌吾
时为公社初中。2000年8月并入殷夫中学
涂茨镇初级中学
1958年
民主(后东港,今涂茨)潘家坎
宋生宝
时名“民主公社农业中学”,1962年撤销,1968年复办“民主公社初中”。1982年改名东港初中,2001年8月涂茨镇初中并入,改今名
*涂茨镇初级中学
1969年
*亭溪乡初级中学
1969年
亭溪小学
时为亭溪小学附中,1975建公社初中,1988年易地新建。2003年8月并入墙头镇初中
*墙头镇初级中学
1969年
墙头
时为墙头小学附中。1975年择地建公社初中。后为乡、镇初中。2006年8月归入墙头学校
西周镇中心小学
1929年
西周谢氏宗祠
谢琴斋
时称”西瀛乡初级小学”。1950年9月迁西周六村今址并改名“西瀛乡中心小学”,1953年改名“西周乡中心小学”,1978年为“西周区中心小学”。1992年改今名
梅坚
1997年8月由石浦镇东门初中与东门小学合并而成。2000年初中部并入新港中学,2002年8月小学部并入番头小学,该校撤销
象山金星学校
1999年
石浦金星蜘蛛山

兵一分校简介

兵一分校简介

兵一分校简介如下:
1.建校背景:该校由新疆兵团第一中学(简称兵团一中)与第十二师共同创办,位于兵团五一新区,环境优美且设施一流。

2.校园规模:校园占地约187.5亩,总建筑面积达73156平方米,包括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3.师资力量:学校共有教师58人,其中包括来自兵团一中的优质教育团队成员14人,社会招聘的研究生15人,聘用教师8人,援疆教师3人,以及曲阜师范大学实习研究生教师4人。

4.教育目标:作为一个初级中学,兵团一中第十二师分校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5.社会影响:自开学以来,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认为是一个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志撰写材料

校志撰写材料

修史编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此共和国60华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年之际,姚家庄中学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市、区教育局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校志。

目的在于“存史、资政、镜鉴”,推动张家口市高新区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快速发展。

教育志是一个教育部门或机构的教育发展史,而校志则是某一学校的创建、成长与发展中诸多方面的客观记载,充分反映了学校各阶段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其得失可为学校今后的办学提供有益的经验,从而指导现实教育工作。

姚家庄中学校志的编写工作较为繁杂,它包括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即“规模办学”并校前后两阶段和榆林中学、前姚家庄中学和新姚家庄中学三个学校的校史。

校志作为史志文化的一部分,编写中我们秉承存真求实、横分纵述、寓评于述的多方面原则,分章、分节编写,各章内容前均写了较为详细的概述,编撰过程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的特点,并突出地方志的特色。

在诸多同志帮助下,多方面搜集资料并考证落实后终于编写成书。

但是因时间仓促、经验匮乏,编写中的遗漏或不足仍然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和教育同仁阅览时提出宝贵意见。

姚中校志编委会2009年8月1979年中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姚家庄中学应运而生。

它座落于姚家庄镇政府所在地——姚家庄村,占地面积6873m²,建筑面积2669m²(详见附图),是张家口市茶坊区的一所国办普通农村中学。

1989年茶坊区撤消,姚家庄中学归属张家口市桥东区直管,2004年张家口市高新区成立后再次划归高新区。

学校创建初期瓦房数间,教学设备及其简陋,规模为单轨制。

在接纳了榆林中学高中生的基础上,招收源自姚家庄、小辛庄、玉宝敦、王家寨4个自然村的学生。

1981年9月学校的高中生全部并入张家口市八中,至此姚家庄中学正式办成一所初级中学,设置教学班一个,就读学生27人,黄立出任校长兼书记。

1981—1986年的5年间,是学校打造与巩固阶段,在校就读学生数逐年增长,教学班增设为两个。

翼城教育志

翼城教育志

里砦初中德育材料一、学校简介:里砦初中坐落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里砦镇里砦村,与镇政府毗邻,服务范围覆盖18个自然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所标准化、园林式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2004年,占地约60亩,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座,科技楼一座,学生宿舍楼两座,教师宿舍楼一座,餐厅一座,操场一个。

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853人,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布局合理,实现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离,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40%,并且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办学行为规范,教学管理有条不紊,队伍建设井然有序,常规工作细致深入,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艺术教育有声有色,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多年连续被评为“红旗单位”、“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多年来,里中人坚持“以德理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严谨治教、创建名校”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四项突破为抓手,不断加强德育工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教育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一块阵地构建平台——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凸现办学思想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加强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不放,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德育平台。

1、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正确处理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学校严格控制学校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节假日不补课。

学校严格按上级要求给学生订购书籍,不乱编乱订复习资料。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之首,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渠道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内容,为此,我校首先利用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研究,课堂教学中,做到节节有教案、课课有德育渗透内容,篇篇有教学反馈信息。

教育志1

教育志1

教育志一.高官营小学简介(一)历史沿革高官营小学于1954年建立,起初为复式班,两个年级,20名学生,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1960年将学校由村中迁至村东,学校由单一小学发展为高官营联中,班级增至七个教学班,学生达到300多人,吸引了本村及邻村六个村庄的学生,名声大噪.1983年,高官营联中达到顶峰.由于形势的变化,该联中撤并,成为高官营完小,学校办得蒸蒸日上.1999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640平方米,能容纳8个教学班. 2006年对学校危房进行了拆除,并重建了八间高标准的功能用房,建筑面积224平方米.2008年春,又新建花园四个,使学校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并硬化路面800多平方米.把高官营小学打造成了我镇独树一枝的花园式学校,2009年1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园林化学校〞.我校现有教师20名,本科2名专科5名学历达标率100% .现有15个教学班,下辖马军营﹑永年集两个教学点.在校生488名,学校配齐了实验室﹑器材室﹑图书室﹑微机室,并藏有图书2万余册, 购置电脑31台.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力争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历任学校校长基本情况二.学校管理1.德育工作新学年伊始,由校长作德育工作规划,明确本年的德育工作目标,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履行,并评选出本年度德育小标兵.2.少先队工作由少先队辅导员安排本年度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好活动记录. 3.安全工作首先制定了安全应急措施,与每位教师签订本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并适时进行防火、防震演练,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等.三.教育教学1.各时期学制和课程设置情况1985年,小学为“五年制”课程设置,一至四年级6-7门:思品、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五年级10门:思品、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

每周在校活动总量31-35小时。

学校历史简介

学校历史简介

学校简介一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其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开办的含美学堂。

1912年改称含美中学,受教会控制,宗教色彩浓厚。

1912年,含美中学与启慧女中(1904年由美国教会开办)合并,正式注册为“私立淮西中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起初,中学部实行四年制.后改为高初中各三年制。

男女分校。

并附设小学部,校长仍由美国人担任。

从1919年到1928年,一些进步师生先后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1931年初,共青团特别支部成立后,在学校里组织发起了反对教会势力的运动,迫使学校取消了礼拜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要没收美国在华财产,勒令学校停办。

1943年元月,学校被迫迁至霍邱县临水集弧壁山。

此时,男生部女生部合并。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春迁回准西中学原址。

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间,淮西中学是淮河一带乃至皖北地区享有盛誉的学校。

1949年元月,县城解放,设在城内的省立中学,县立中学和简易师范三所公立学校合并为“联合中学”;私立的淮西中学、立人中学、金石中学、培德道学院合并为“建新中学”。

1950年春,联合中学和建新中学合并为“县立中学”。

1950年秋,随皖北行署的建立,县立中学更名为“皖北区中学”。

1952年秋,皖北皖南两行署合并成立了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中学”。

1953年春,中学分出初一,初二共五个班,组建县第二中学。

中学相应更名为“安徽省县第一中学”,1957年,上级决定各地学校以所在地命名,一中再度更名“安徽省中学”。

1960年10月,中学因高考成绩优异,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中学。

1963年,城关中学并入中学作为分部,1965年分布被取消。

1969年8月,中学被迫下迁至古城、新集、岭集、魏庄、火庙、张店六个点办学,由城关中学分出的部分师生在中学原址上办起了“工农兵中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学焕发了青春,原下迁农村各教学点的老教师被分批调回,又吸引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校,学校正式命名为“安徽第一中学”。

成都中学校名历史

成都中学校名历史

成都中学校名:正在消失的“数字历史”曾经成都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五十一中、五十二中,成都共有52所以数字为校名的中学校。

如今只有三中、七中、八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七中、十八中、二十中、三十六中、三十七中、三十八中、四十中、四十三中、四十四中、四十九中、五十二中等16所学校保留数字校名作为老成都人,你还记得当年就读中学的名字吗?仔细一观察,你发现,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中学校已经悄悄地“改名易姓”。

成都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一直到成都五十中、五十一中、五十二中。

曾经,成都一共有52所这样以数字为校名的中学校。

如今,保留数字老校名的学校越来越少,只留下16所。

而另一方面,“国际学校”“实验学校”“外语学校”却得到新办校的青睐。

1952年数字校名历史由此开始根据《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1957年,成都有40所以数字为校名的中学。

按照顺序,从成都第一中学校,到成都第四十初级中学校,整齐地排列下来。

以数字为校名的习惯是从1952年11月14日开始的。

那一天,川西成都女子中学校改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一中学校,俗称成都一中;川西成都中学改名为成都二中;华阳县中学改为成都三中;川西成都石室中学改名成都四中;成都市女子中学改为成都六中;成都县中学改名成都七中;私立树德中学校改名为成都九中……成都人熟悉的“4、7、9”也是从此时叫开政府为何统一用数字来给中学命名?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原成都教研所所长张远清介绍说,当时,全国的中学几乎都以数字来作为校名。

唯一有规律可循的是,排名1-20的都是高完中,21~40都是初级中学校。

1958~1965年41到45五个数字“名花有主”用数字给学校取名的传统后来一直得以延续。

1958年到1965年,成都的新办中学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很快,41到45这五个数字也“名花有主”。

但一种新的取名方式也悄悄出现——以所处地域为学校校名。

位于百花潭的叫百花潭中学,在八里庄的取名八里庄中学,在致民路上就叫致民路中学,位于盐道街的自然就叫盐道街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拉特后旗第一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乌拉特后旗第一中学始建于1971年5月,2008年9月搬迁到现在的校区。

学校占地面积100972平方米,建筑面积41528平方米。

2016年在校生总数1222人,其中初中680人,高中542人。

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

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80人,中学一级职称67人。

本科学历教师139人,研究生学历13人。

教师合格率达到100%。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图书资料配备达标。

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全面更新。

校园布局合理,区域分明,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

2012年以来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学校以“以人为本,文化立校,内涵发展”为管理理念,以“立德立志,惟德惟才,求真求实,至善至美”为校训,“构建和谐教育”为工作核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创建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

2016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承前启后、锐意进取,擘画一中新蓝图,开启一中新未来。

学校以“尊重人,发展人”为办学宗旨,以“责任教育”为教育理念,以“生本教育”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以“拨亮心灯,点燃激情,活出精气神”为德育创新理念,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有责任心的合格公民”为学生发展目标,以“建设卓越教师团队”为教师发展目标,
以“办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的全市一流完全中学”为学校发展目标。

各项工作的铺开紧紧围绕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形成“二三四”格局,即“抓好两项重点工作,建设好三支队伍,实施好四项工程”。

一是以“生本课堂”建设、“语文主题学习”“梦想课堂”的深入推进和健全校本课程体系为抓手,改革教学工作;二是以“导师引领、小组合作、全员育人”和励志、诵读教育为抓手,创新德育工作。

学校以“专家、名师工作室”建设、初高中资源共享、教师论坛和外引内联为抓手建设好任课教师队伍;二是以做好“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课题”、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班级管理考核为抓手建设好班主任队伍;三是以强化岗位职责、提升服务意识为抓手建设好行政、后勤、教辅人员队伍。

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后勤管理服务创新工程、教学质量检测与跟踪工程。

我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按照“一年有变化,两年显特色,三年上台阶,六年成品牌”的发展路径,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

乌拉特后旗第一中学
2016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