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一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通用20篇)
一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通用20篇)一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第1篇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一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第2篇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3、去游乐园——(认识米)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一年级数学必会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必会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数的认识。
- 认识1 - 20各数。
- 会数、会读、会写1 - 20各数。
例如,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写作15,读作十五。
- 能区分几个十和几个一。
像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 数的顺序。
- 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例如,11<15,19>10。
会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 - 20各数。
- 数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教室里有12个小朋友。
- 序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如从左边数第5个同学。
2. 数的运算。
-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
例如,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2只,一共有3 + 2=5只鸟。
- 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如盘子里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5 - 2 = 3个苹果。
- 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如1+3 = 4,5 - 1 = 4等。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如计算9+3,把3分成1和2,9+1 = 10,10+2 = 12。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图形。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如牙膏盒。
-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大小都相等。
像魔方。
- 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曲面。
如易拉罐。
- 球: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滚动。
如足球。
2. 位置。
- 上下、前后、左右。
- 能辨别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如在教室中,黑板在教室的前面,讲桌在黑板的下面,我的左边是同桌等。
三、综合与实践。
1. 分类。
-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例如,把一堆图形按照形状分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或者按照颜色把一些物体分为红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 学会正确读写1-10的数字。
-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比较1-10内的数字大小。
2. 序数与基数的认识:- 理解序数的概念,能够用第一、第二等词语表示顺序。
- 理解基数的概念,能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 奇数与偶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运算1. 5以内的加法:- 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
- 能够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口算。
2. 5以内的减法:- 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
- 能够进行5以内数的减法口算。
3. 10以内的加减法:-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则。
- 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以及简单的竖式计算。
三、几何图形1. 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 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基本图形。
2.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 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空间与方向1. 上、下、左、右的区分:- 理解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含义。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些方位词。
2. 前、后、中的位置关系:- 理解前、后、中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辨别。
- 通过游戏和活动,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时间和金钱的认识1. 初步认识时间:- 了解日历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星期和日期。
- 学会看钟表,理解整点和半点的时间概念。
2. 金钱的认识:- 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 理解基本的买卖交易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六、应用题的解答1. 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数学问题。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图表的阅读与理解:- 学会阅读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
- 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0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0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一、十、百是计数单位。
要写汉字)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2十几减4,得数是几加6,十几减3,得数是几加7,十几减2,得数是几加8,十几减1,得数是几加9。
一、应用题1、先选择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来计算,多余信息直接舍掉;求一共多少?总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4、要列出算式,解答,并带上单位。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
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
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
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
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
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1.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排序
-0-100的数的认识
2.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的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数的相邻数
-数的相等和不等
-数的加法和减法
3.数的加法:
-数的加法概念
-1-10的加法运算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数和和数的关系
4.数的减法:
-数的减法概念
-1-10的减法运算
-减法的倒退法和比较法
-被减数和减数的关系
5.几何形状:
-二维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三维图形的认识: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
-图形的边和角的认识
6.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图形的位置:在左、右、上、下、中
-图形的方向:前、后、左、右
7.图形的辨认和组成:
-图形的组成:由边、角、面组成
-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8.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比较:长、短
-长度的测量:用手指、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9.重量的认识:
-重量的比较:重、轻
-重量的测量:用秤、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10.时间的认识:
-一天的时间顺序:上午、下午、晚上
-时间的长短比较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孩子还应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和实践,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0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0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2. 不退位的减法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二、进位加法(凑十法)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
(方法和20以内一样)三、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 个位加补数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2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n=1时a1=S1n≥2时an=Sn-Sn-1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2、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3、前n项和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Sn=a1+a2+a3+・・・・・+an=a1+(a1+d)+(a1+2d)+・・・・・・+[a1+(n-1)d]①Sn=an+an-1+an-2+・・・・・・+a1=an+(an-d)+(an-2d)+・・・・・・+[an-(n-1)d]②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Sn=n(a1+an)÷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Sn=n(a1+an)÷2=na1+n(n-1)d÷2Sn=dn2÷2+n(a1-d÷2)亦可得a1=2sn÷n-an=[sn-n(n-1)d÷2]÷nan=2sn÷n-a1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4、等差数列性质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通用13篇)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通用13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点第1篇【第三单元《加减法〈一〉》】(加法的认识)知识点: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减法的认识)知识点: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得数是0的减法)知识点: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6,7的加减法)知识点: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8,9的加减法)知识点: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知识点: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10的加减法)知识点: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数字
1. 数字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大小关系。
2. 数字的书写:数字的书写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例如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每个数字都要写得清晰、工整、规范。
3. 数字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0、1、2、3、4、5、6、7、8、9。
二、加减法
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例如:1+1=2,2+3=5。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例如:5-3=2,7-
5=2。
3. 加减法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加减法可以用来计算数量、比较大小等。
三、认识图形
1. 图形的概念:图形是具有形状和大小的二维或三维物体。
常见的图形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每个图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例如圆形是圆滚滚的,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相等的角等。
3. 图形的分类:根据图形的特征,可以将图形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四、认识时间
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指在一昼夜内时间的流逝,由小时、分钟和秒组成。
2. 时间单位的换算: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换算关系。
3. 认识钟表:能够正确地认读钟表上的时间,并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展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
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孩子们需要认识0到10的数字,并理解它们所代表
的数量。
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第一步。
2. 数字的书写:不仅要认识数字,孩子们还应该学会正确地书写这些
数字。
书写练习有助于加深对数字形状和顺序的记忆。
3. 数的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理解哪个数字更
大或更小。
4. 计数:孩子们要学会从1数到10,并且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5. 基本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的孩子们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6. 认识图形:孩子们需要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7. 测量:孩子们要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8. 时间的认识:孩子们需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并学会识别整点。
9. 货币的认识:孩子们要学习认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硬币和纸币,
并理解它们的价值。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孩子们要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
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这些知识点,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数的认识
-了解和认识1~10之间的自然数
-掌握数字的书写和认读
-学习数字的比较大小
2.数的顺序排列
-通过练习将一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数字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游戏和练习加减法,掌握数字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
-学习用实物或图片表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并进行计算
4.数的分解组合
-通过实物进行分解和组合,认识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的和
5.数的比较和排序
-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练习对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6.数的图形表示
-通过实物、图片和图形表示数字
-学习用几何图形表示数字的数量
7.时间和日历
-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学习读取和写入日期,并使用日历表示日期的顺序
8.计量单位
-了解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重量和容量
-学习换算和比较不同的计量单位
9.数的模式和序列
-通过练习和游戏,观察和分析数字的规律和模式
-学习按照一定规律列出一组数字
10.问题解决和推理思维
-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找规律、推理、解方程等
-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
下面为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位置知识点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练习题1、第一个圣诞老人举起的是________手,第二个圣诞老人举起的是________手。
2、小动物排队。
(1)小马的_________面是老虎;(2)小猴子的________面是小鸟;_________面是老虎;(3)小马的_________面有两只鹅。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第几知识点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练习题1、一共有( )只小动物在排队,_______ 排第1, ______排第( ),_________ 排第( ), ________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
2、从左数,第四张图上有( )朵花,有3朵花的是第( )张图。
3、从右边起涂色。
涂3个涂第3个4、(1) 从左往右数,在第三个下面打“√”(2) 从右往左数,圈出后面四个(3) 从右往左数,第五个是什么( )(4) 从左往右数,把第八个涂上色。
>>>>答案1、5、3、5、4、1。
2、5、2。
3、提示:分别涂第3、4、5个;涂第3个。
4、(1)提示:涂第3个。
(2)提示:涂最后的4个。
(3)橙子(4)略>>>比大小知识点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练习题1.在○里填>、<或=。
1○2 2○4 5○3 3○33○2 4○1 5○5 1○32.□里最大能填几。
□<2 4>□ 5=□ 3>□□<5 2>□□=2 5>□>>>参考答案1. < 、<、 >、 = 、>、 >、 =、 <2. 1、 3、 5 、2、 4、 1、 2、 4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练习题1. 写数字1-52.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3. 2像( ),它的前面是( )后面是( ),2可以用来表示( )。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说3、4等。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比多少知识点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练习题1. 在多的后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 在少的后面画“√”。
4. 填一填。
5.5个人吃饭,椅子够坐吗?>>>答案1. 在骨头后面画√。
2. 在绿球后面话√。
3. 在鸡后面画√。
4. 多5. 够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数一数知识点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练习题1、一个两位数,左边的数是( )位,右边的数是( )位。
2、1个一是( )3、6个一和1个十组成( ),它的前面一个数是( ),比它大比20小的数有( )、( )、( )。
4、现在是9时了,再过2个小时是( )时。
1时的前2个小时是( )时。
(24小时计时法)5、钟面上的时针指向11,分针指向12,现在是( )时。
6、17是( )个一。
它比10大( )。
7、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他们和是( )【统计知识点】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1、结合身边的实例,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简单纵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1、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如:(1)小组统计,全班汇总(2)个人进行全班的调查(3)举手或起立进行集体统计。
整理数据的方法:一条表示同一类事物,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3、尝试利用数据做出简单的决定。
【练习题】一、算一算。
5+6-8= 16-0-16= 8-8+3= 7+1+4= 17-10-7= 16-9= 20+0-9= 10+6-10= 12-8= 11+0-7= 20-1= 9+9-0=13-5+7= 17-8-8= 15+1-9= 11+0-0=14+6-8= 15-8-7= 18+1+1= 7+9-8=8+( )=13 6+( )=12 19-( )=1417-( )=11二、填一填。
1、比8少2的数是( )。
2、比7多1的数是( );比7多2的数是( )。
3、与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比9小3的数是( )。
5、我在10的前面,8的后面。
我是( )。
【认识钟表知识点】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时针:粗短;分针:细长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8: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
12:00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练习题】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2、时针走一格是小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
请你画出下面的时间。
1、早晨6时起床。
2、下午5时半放学。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知识点】: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课后练习题】1、(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 )个,右边数起的第( )个。
(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 )个,这个小朋友是( )。
(3)丁一的左边是( ),右边是( ) 。
(4)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 )个人。
2、猜一猜。
我在2的前面,我是( ),我比2少1,我是( ) 我在5的后面,我是( ),我比5多3,我是( ),我在6和8的中间,我是( )。
从左数,草莓排第4,一共有( )个水果。
从右数,西瓜排第3,一共有( )个水果。
【分类知识点】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课后练习题】3+9= 15-6= 4+8= 17-8= 3+6= 12-0=4+5= 7+4= 9+1= 18-6= 20-9= 21-9=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得数是12,得数是9 ,得数是9和12之间的数______个数(1) (2)加法算式减法算式_________个数。